饮料的配料会不会有没写上去的?

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离不开开水,尤其是饮用水。”但水无色无味,只能解渴,不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于是有了饮料。

饮料种类很多,有碳酸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这些饮料对年轻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喝一杯,让人神清气爽。

但众所周知,大多数饮料所含的糖分都超过了身体所需。糖分摄入过高,不利于健康,所以很多大品牌厂商都有意打健康牌,尤其是瓶身上的「0糖」「无糖」标志。但是,「无糖」饮料真的就健康吗?

「如果一定要喝饮料,怎么喝才健康」,感兴趣的朋友,继续看~

说到饮料,先说说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水是体液的主要成分,它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

人体细胞、组织液、血浆等。都是由水组成的,人体的酸碱平衡需要适量的饮水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水是各种营养成分的溶剂。

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处于悬浮在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利用。

水是运输物质的载体,同时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人体的很多生化代谢都是在液体环境中进行的,而水是输送各种营养物质的重要介质,在各器官之间起着润滑的作用。此外,适当饮水还可以促进尿量的增加,使体内的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排出。

水可以使人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因为水对人体的温度影响很大,饮料产生的其他“附加值”对“水”来说并不是必须的,甚至对人体有害。

添加在饮料中的「糖」成分,到底是什么?

了解了水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再来说说饮料。一种饮料受欢迎的最重要因素是它的甜味,而这种味道的主要成分是“糖”。

有哪些成分的本质就是糖,喝它们跟喝糖没区别?

人们一般认为糖就是白糖、红糖、红糖、黄糖、冰糖,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游离糖还有很多种,应用也很广泛。游离糖是一种人工提纯转化的糖,属于“非自然”状态,所以在饮料的配料表中看到下面这些名称,要小心!

如:幼糖、焦糖、枫糖、果糖、葡萄糖、淀粉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高果糖浆、玉米糖浆、麦芽糊精、蜂蜜、果汁、糖浆、水果浓缩物等配料,都含有糖。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其中强烈建议人们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终生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总能量摄入量的10%以下,最好进一步限制在5%以下。

那么,「10%」「5%」到底是几克?

按照一个成年人每天2000大卡热量计算,大约10%的热量是200大卡,也就是50克糖。在最好的情况下,少于5%的糖少于25克。也就是说,不必要的时候尽量少放糖。

哪些成分是代糖,是甜味替代成分?

现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商家正在逐步开发代糖,即用「甜味剂」,取代传统的「代糖」,以保持食物的甜味。

代糖是一种能产生甜味的糖。不像常规的糖,热量很少,代糖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感受到甜味,但对血糖影响不大。

那么,代糖对人体的影响真的和糖一样吗?代糖真的完全无害吗?

我们先来认识下一代糖。

代糖分为天然代糖、糖醇和人工代糖。

天然代糖通常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名字往往带有提取的植物或果实的名字。

糖醇有天然的,也有从糖类加工提炼而成的,主要是由糖发酵或氢化后得到的代糖。糖醇很难被人体吸收,所以升糖指数低,但甜度可以做到和糖相似。由于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没有被消化的糖醇,就会通过小肠,进入大肠,通过对水分的超强亲水性,将大量的水分与水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肠道的渗透压力,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引发“拉肚子”。

所以,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要求在不同糖醇类型食物的标签上写上「过量可致缓泻」字样。有的糖醇在一次摄入过多时,还可致产气、腹胀,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但有的(如赤藓糖醇)则因不参与代谢作用,食后也不产气。

人工代糖也称作人造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 AS),通常是一种经过化学修饰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化合物。其甜度高、用量少、价格低廉、不参与代谢、不提供热量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目前,我国已批准生产的人工甜味剂有9种,可用于十余种主要的食品、饮料中。

以上三种代糖中,对其危害性争议最大的就是人工代糖

人工代糖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动物及人类的研究都显示,人造糖可以改变人的神经行为及机能。研究结果显示,高摄入阿斯巴甜者会产生易怒、抑郁情绪并对空间方向的认知能力也较差。因此要注意控制人工代糖的摄入量,避免长期积累。

与过度摄取高卡路里糖所造成的肥胖不同,用人造糖代替糖可以激活神经元的补偿机制,也就是说,即使你欺骗了你的味觉,你的身体却没有获得足够的能量(你的血糖和胰岛素的分泌量不成正比),所以引起你对更多的能量的需要

有相关体外实验表明,人工代糖会造成DNA的损害,且具有遗传毒性

长期大量饮用含有人工代糖的饮料会増加脑卒中及痴呆的风险

通过在大鼠体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长期食用人造糖会使肝脏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失调,从而诱发肝细胞癌。但是,现有的人类研究还没有证据表明人造糖会提高患癌的危险。

此外,根据现有的研究,没有证据表明,使用任意一种代糖替代游离糖,可以有效地预防诸如肥胖等多种慢性疾病。不过,从甜味剂的性质来看,这东西的卡路里含量很低,而且不会让人的血糖升高。

总而言之,人造糖并不能让我们尽情享用甜食、甜食的“神器”,但各国食品安全局都同意将人造糖作为食物的标准,这就意味着,人工代糖的使用,并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任何的伤害,毕竟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多喝饮料,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如果饮料中有什么成分长期食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在选择时要注意,那么就是厂家为了提高食物的色、香、味、防腐和加工工艺。在食品中添加的一种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是一种具有增强人精神愉快和提高食欲的主要感官指标。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色素”,让食物的色泽发生变化,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

其可分为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可可壳色、姜黄、红曲红等)和人工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亮蓝、靛蓝等)。而人工合成色素,会加速体内锌等营养素的流失。

:加工食品的各种原料,在处理的时候,香味会被稀释大半,而且大多数都是无味的,很难用这种材料来制造出好闻的香味。所以,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人们采用了加入香精和香料的办法。

香精也分为天然香精(通过物理方法,从自然界的动植物<香料>中提取出来的完全天然的物质)和人工合成香精(只要香精中有一个原料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即是)。其具有用量小、易挥发的特性,所以安全性相对其他食品添加剂较高,缺点是会钝化味觉。

还有大家喜欢的碳酸饮料,它们中含有大量的磷酸,过量的磷会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也会妨碍铁、锰、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此外,众多专家怀疑过度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但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

简单来说,选择配料表简单的饮品。

第一梯队:无添加的水。

白开水、矿泉水、蒸馏水等都包含在此。

第二梯队:不加糖的茶、咖啡等饮料。

建议成年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400毫克,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第三梯队:脱脂牛奶、原味豆浆或无糖的植物奶等饮品。

牛奶可以补钙和优质蛋白质,豆浆等植物奶可以补充蛋白质。

包括纯果汁、蔬菜汁、全脂牛奶。但这类饮料要控制量,避免能量摄入过多的问题。

第五梯队:强化了某些营养素的饮料。

包括:运动饮料、维生素强化饮品等。

第六梯队:不推荐的高糖饮料。

包括:可乐、雪碧、勾兑果汁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约为1.5~1.7升。当然,如果运动量很大,或者身体状况不同,饮水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经常锻炼、在户外活动、天气比较炎热、发烧生病时,根据你的小便量和颜色,可能需要喝更多的水。

看到这,有多少爱喝饮料的默默放下了手中的饮料?直男们口中「多喝热水」的好处,仿佛又增添了一份科学的印证。当然,如果我们学会健康地喝饮料,味觉和心理得到了满足,身体也不会受到影响,岂不是更好!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到你,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提醒大家健康喝饮料~

[1]顾景范,杜寿玢.《现代临床营养学 第二版》[M]. 科学出版社. .

[2]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昨天我给孩子买了一包巧克力派,一看配料单,好家伙,纳他霉素、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等一大串。这哪是吃巧克力派,简直就是在吃化学物质!”昨天,在太原某大型超市,市民姚先生想不明白,这一串“化学分子式”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该超市食品区域,记者发现,从蜜饯到饼干、从冷冻食品到熟肉包装制品、从酱油到饮料,这些食品配料表成分最多的就是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少的有两三种,多的达到十几种。

  一根净重40克的某品牌火腿肠肠衣上,配料表明确地注明,其含有水分保持剂、亚硝酸钠、山梨酸钾、增稠剂、增味剂、酸度调节剂、食用香精、D—异抗坏血酸钠、红曲米等9种食品添加剂。而在一包重量为60克的薯片的标注配料表上,有乳化剂、变性淀粉、抗氧化剂3种添加剂。方便面的面饼、粉包、酱包中一般有增味剂、增稠剂、栀子黄、酸度调节剂、水分保持剂、焦糖色、抗结剂、辣椒红、谷氨酸钠、抗氧化剂(TBHQ)等10余种添加剂。

  乳制品也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大户”,尤其是像酸酸乳等一些乳饮料中所含添加剂较多,常见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乳酸、阿斯巴甜、安赛蜜、柠檬酸等几种。一种夹心巧克力则在配料表中将食品添加剂单独列了开来,包括膨松剂、焦糖色、胭脂红、苋菜红、可可粉、碳酸钙、食用香精、大豆磷脂、柠檬酸、乙二铵四乙酸钠等多种。食用油算是添加剂使用最少的,仅有抗氧化剂(TBHQ)。

  现在,大多食品并没有注明其“防腐剂”的真实身份,相反有些食品,宣称“100%不含防腐剂”、“100%纯天然”,但配料表却明明白白标注着“苯甲酸钠”。

  在超市里,很多顾客在翻阅食品包装袋的时候,通常只看保质期,却很少看配料单。一位市民疑惑地问:“为什么要看呀?即使看又哪里能看得懂啊?”田女士手中拿的是一瓶口香糖,配料表里写着十余种添加剂,包括增稠剂、胶姆糖基础剂、香料、D—甘露糖醇、磷脂、甜味素、山梨糖醇、二氧化钛、安赛蜜、被膜剂、抗氧化剂等等。“你可以加入食品添加剂,可也应该告诉这些化学名词究竟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吧。”田女士说。

  “有些食品只标了几种添加剂名称,可其中有些名词指的实际上是复合添加剂,在这个词背后,往往是多种添加剂的合成。”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一教师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有约2000种,分23个类别。在这些类别里,有的是为了改良口感,有的是为了让食品更加漂亮,有的则是为了节省成本。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厂家的遮掩手段越来越高明。比如防腐剂,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喜欢在食品标签上看到“防腐剂”这三个字,因此厂商只标识“苯甲酸钠”或“山梨酸钾”。“其实添加剂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倒是厂家含糊其词才更让人担心!”首席记者张晓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料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