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容易饿想吃东西西?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明明是上床睡觉的时间,却总觉得这个夜晚要吃点什么才完整;或者刚填饱肚子,遇到其他食物却还是觉得嘴巴寂寞;又或者早已腹中满满,依旧撕开了零食包装袋

以上这些统统都属于“肚子不饿嘴巴饿”现象,有人认为这纯粹是因为馋虫犯了,殊不知很多时候,是许许多多的因素在控制你的食欲。

当人说“我饿了”的时候,很多时候不仅是生理上的肚子饿了。“饥饿”可分为两种:稳态饥饿与享乐饥饿

肚子饿了头晕想要吃东西即“稳态饥饿”,是人们在饥饿状态下的进食需求,是人体对能量和食物的质朴需要。至于“享乐饥饿”,一般是指没有必须要进食,但是出于对美食和味觉刺激的渴望,出现的“伪饥饿”,实际背后体现的是人体对快乐和满足感的渴望。

美味的食物对人产生无穷的吸引力,人们需要通过摄入好吃的食物来实现一种享受。而之所以出现稳态饥饿和享乐饥饿,恰恰是人们的生理、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需要摄入足够多的食物来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饿了吃东西是一种非常本能的行为,受到大脑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控制。在人的下丘脑,存在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两者之间还存在交互抑制,再加上边缘系统的杏仁核、隔区,都可以起到调控摄食行为的作用。

有时候我们会多进食喜欢的食物或者节食等,这些摄食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大脑皮层的影响,同时脑内多种神经递质也会影响摄食行为,但功能不一。有的会促进摄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想要吃更多东西,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而瘦素、缩胆囊素等则会抑制摄食行为。

除了生理因素,影响人体食欲的还有心理因素。比如生活中,我们会对某一种食物有特别的偏好,可能是出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某些事物的纪念。

换一种抒情的说法就是,许多时候,我们对蛋糕等甜食的偏好,是因为背后可能承载着童年的美好记忆,比如小时候因为表现好父母奖励一块蛋糕,这种对蛋糕的期待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反之亦然,一些出现在“噩梦”中的食物也会让人食欲大减。

知道了控制食欲的因素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解答“为什么不饿时还想吃东西”。嘴瘾背后,是人们想要通过摄入食物来实现精神和情绪上的“饱满”,此时的进食行为实际上是人们寻求安慰,缓解压力,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们都知道,大脑中的多巴胺可以说是“快乐因子”,它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感觉。如果人体内的多巴胺浓度过低,就可能会引起抑郁症,肥胖以及疲劳综合征等,甚至还可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等等。如果多巴胺浓度提高,就会让人有愉悦的感受。

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分泌和吃饭睡觉等都有关系。想要多巴胺分泌增加,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摄入高糖、高热量食物

这样一来,大脑的奖赏系统被激活。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受情绪困扰时,会将“吃一顿好的”列在第一位。但是,由于激活奖赏系统的行为都有可能被重复,诱发情绪化进食,容易对高糖食物的需求和耐受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当长期处在“不饿也想吃”的情况下,不能掉以轻心,以为自己只是馋。

想要多吃东西的状态,有时候其实是疾病带来的。比如说偏头痛患者,会在偏头痛真正发作前几分钟或前几天,对巧克力出现难以控制的渴望。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让人食欲大增,甲状腺激素控制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若是吃多还不胖,伴有疲劳、情绪低落、指甲变脆或脱发等症状,就要小心是不是得了甲亢。当然,还有失眠、高压力也会带来“过度进食”。

当人体长期睡眠不足,大脑中控制动力以及欲望的部分被激活,进行复杂判断及做出决策的区域变得迟钝。这样一来,即使身体不需要摄入过多的热量,依旧会胃口大开。心理压力太大也会让人吃太多,在压力激素皮质醇影响下,“吃”也会成为一种选择。

因此许多时候,出于健康的考虑,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食欲。这并不是宣扬节食,而是科学地进食。比如满足一日三餐的正常需求,多选择健康的、有营养的并且饱腹感强的食物。在确实需要补充能量时,及时加餐。

当食欲过于旺盛或者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一定要重视,可以适当地转移注意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或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原标题:为什么不饿却总是想吃东西?专家支4招让你停下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

明明不饿,但是就是想吃东西

这种情况是“嘴想吃东西”

没错,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饥饿”。饥饿其实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稳态饥饿,一种叫做享乐饥饿。

“稳态饥饿”很好理解,就是实际意义上的“饿”。胃里没东西时会收缩,如果此时还不吃东西,就会引发轻微的头晕、发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状。这种饥饿代表着人体对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而身体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饥饿,即“享乐饥饿”,是在不需要吃饭的时候,因为本能对于美食和味觉刺激的渴望,而带来的“伪饥饿”。这种伪饥饿代表着人体对快乐和满足感的渴望。德国专家托比亚斯·侯赫(Tobias Hoch)表示:“这种消遣性的行为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而且长期的‘享乐饥饿’是造成体重过重及肥胖症流行的重要因素,威胁着身体健康。”

“馋”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多巴胺。众所周知,多巴胺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果多巴胺浓度过低,可能会引起抑郁症, 如果多巴胺浓度较高,人就会觉得比较愉悦。而提高多巴胺浓度的办法和饮食有关,尤其是在睡眠不足、压力大、缺乏运动的时候。

所以,没事儿想吃点东西就成了我们日常提高多巴胺的办法之一。

不过,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经常这样“享乐”,我们的体重会不断飙升,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没有多大好处。所以,我们怎么解除这种“享乐型饥饿”的状态呢?

1.转移注意力:根据心理学教授表示,人们通常只在饥饿感很强和没有其它关注点的时候才感觉到饥饿。如果你觉得自己整天翻来覆去就想着吃,那就赶紧给自己找个爱好,转移一下注意力!

2.不要想着食物有多好吃: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对食物的想象在食欲的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像夏天,你总想会想象酸奶冰冰的很舒服,酸酸甜甜的味道,然后越想越馋。

3.享受健康饮食:认为健康饮食就是寡淡无味的修行者饮食,这绝对是误区!事实上,会吃的人肥胖率更低。吃饭跟穿衣打扮一样,讲层次、讲搭配,有些食物适合天天吃、大量吃,有些食物适合偶尔品尝。

4.学会给自己舒解压力:当人面临压力时,同样会出现皮质醇分泌变高的情况,这种状态下人会普遍变得想吃东西,无法控制食欲。所以对于大家来说,保持健康的作息和压力状态很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易饿想吃东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