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锭子的漆包线绕线有没有要求?

电线电缆新版标准宣讲(一) 宣 讲 人 万 树 德 2009年3月 第1稿 电缆行业的“基础技术体系” 产品的骨架体系,即产品的分类、分层次以及界定各自的涵盖范围。 产品正确、简明的表达,产品的命名规则,型谱、型号的编定。 专业技术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及相应的解释。 产品的技术标准以及上引下延的相关标准、标准体系以及标准制定、审查等法规。 制造企业采用各种工艺、质检及企业管理的各种规范。 电 线 电 缆 的 定 义 ● GB/T 4 电线电缆 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 GB/T 1 绝缘电缆 由下列部件组成的集合体: — 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 — 各自的包覆层(如有的话); — 缆芯保护层(如有的话); — 外护层(如有的话); 电缆内可以有附加无绝缘导体。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一) 历史对于后人不仅仅是一种追忆,更重要的是在了解中得到启迪: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历史已经证明:电线电缆产品的发展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推动社会某一领域的突变。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二) 公元前500年,希腊斯发现摩擦生电。 1744年,德国温克勒把放电火花用金属线传输到远距离,从此宣告电线产生。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并用电线接地,从此使电线开始适用化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现电池,首先得到持续电流,使电路特性研究深入。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三) 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欧姆定律,并确定金属的导电性。 1846年,德国实业家西门子兄弟制造古塔波胶绝缘电缆。 1851年,英国敷设了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 1889年,美国西屋公司开始生产纸带绕包绝缘铅包市内通信电缆。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四) 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电灯,制成黄麻沥青绝缘电力电缆,敷设于纽约。 1908年,美国弥而可公司研制钢芯铝绞线。 1913年,德国的赫希施塔特研制油浸纸绝缘分相屏蔽(H型)电缆。 1917年,意大利的伊曼纽利发明充油电缆。1957年,法国制造500kV充油电缆。 线缆产品的世界发展史(五) 1937年,德国首次制成PVC绝缘电线,很快在得到发展。 1952年采用辐照交联聚乙烯制造电线;1958年,发明了化学交联法;1967年,美国康宁公司发明硅烷交联法。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首次提出用石英纤维远距离传输光波的概念 。 1995年,建成首条30m长的高温超导电缆线路。 我国线缆产品发展史 上海电缆研究所在1966年制成聚酯亚胺漆包线 。 1959年,中国研制出66/110kV和220kV充油电缆。 1983年,上缆、沈缆和电缆研究所合作研制500kV充油电缆及附件。 2004年,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30m、高温超导电缆。 电 线 电 缆 的 分 类 我国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分五大类: 裸电线; 绕组线; 电力电缆; 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 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送到各种用电设备、器具的电源连接线路用电线电缆,各种工农业装备用中的电气安装线和控制信号用的电线电缆均属于这一类产品。这类产品使用面最广,品种最多,而且大多要结合所用装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产品的结构、性能,因此,除大量的通用产品外,还有许多专用和特种产品 。 电气装备用绝缘电线 通用橡皮、塑料绝缘电线 ; 通用橡皮、塑料绝缘软线; 屏蔽绝缘电线; 电机绕组引接软线; 补偿导线 ; 不可重接插头线 ; 农用直埋铝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 。 电气装备用绝缘电缆 橡套软电缆: 通用橡套软电缆、电焊机电缆; 矿用电缆; 船用电缆; 电梯电缆; 直流高压软电缆; 控制、信号电缆。 本次培训的产品标准 GB/T :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软电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二芯和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GB/T :一般规定; 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交联聚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线缆产品性能的要求 基本使用功能:要求产品在预定的使用寿命期内能充分,并力求最佳地满足使用中可能需要的各项基本技术要求 ; 产品应能适应所使用的环境、使用状态方式以及安装敷设过程二提出的技术要求,以保证产品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线缆产品的性能要求,具有使用寿命长,产品使用中基本无法维修,所以在考虑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要求时,预留的安全系数都较大。 线缆产品综合性能项目 机械物理:抗拉强度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原理与检修 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多采用开关型电源,型号虽多,但电路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区 别在所选用的脉宽调制(PWM)芯片不同(如UC3845 、UC3842 、SG3524, TL494) 。现以佳腾牌充电器为例,介绍其原理和故障检修方法。 一、电路原理 根据实物测绘的佳腾牌充电器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整机可分为PWM产生和推动 电路、功率开关变换电路、充电状态指示电路和交流输入电路四个部分。 I.PWM产生和推动电路 PWM产生电路由IC1( TL494)和外围元件构成。TL494是PWM开关电源集成电路。引脚功能和内部方框 图如图2所示 IC1第⑤、⑥脚外接的C1O、 R19是定时元件,决定锯齿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1.1/RC,按图中数值为50kHz 。第(14)脚是+5V基准电压输出端,除片内使用外,还直接或分压后供第②、④ 、(13)脚和IC2使用。第(13)脚为输出方式控制端,在该脚接低电平时为单端输出 方式,图中接第(14)脚+5V高电平,为双端输出方式。第④脚为死区时间控制端 ,该脚电位决定死区时间。电位升高,死区时间延长,输出脉宽变窄,当电位大 于锯齿波电压时,输出脉宽将变得很窄,甚至停振。凡输出端采用半桥式或全桥 式开关电路,都要正确设置死区时间,以免两个开关管同时导通,发生电源短路 的危险。图中该脚电位由基准电压经R24和R20分压取得,实测电压为0.46V 。C1 5是软启动电容。第①、②脚和第(16)、(15)脚是IC1 内部两个电压比较器的正、 反相输入端,分别用作充电电压取样和充电电流取样。+44V充电电压经R28 、R2 7和R26分压反馈至第①脚。C15是软启动电容。第②脚电位由基准电压经R23和 R3分压取得,实测为3. 2V,第①脚电位愈高,输出脉宽愈窄,充电电压愈低;反之脉宽增宽,充电电压升 高 从而实现稳定+44V充电电压的目的。Ra是充电压调试电阻,Ra和R26 的并联阻值 愈小,充电电压愈高。R29是充电电流取样电阻,由该电阻上取得的电压变化, 经R13送入IC1第(15)脚。充电电流愈大,第(15)脚电位愈低。当第(15)脚电位小于 第(16)脚(接地) 电位时,IC输出端将被封闭,从而实现过流保护。Rb是过流保护 调试电阻,本机予设为1.8A。 外部输入信号的变化,经片内电路处理后,由第⑧、(11)脚输一对大小相等,相 位相差180°,脉宽可变的方波,经V3 、V4推挽放大后,由变压器T2耦合至功率 开关变换电路。 2.功率开关变换电路 V1 、V2两个开关管串联接在+300V供电电压和地之间,组成半桥式开关电路,在 调宽脉冲的作用下,轮换导通和截止,将十300V直流转换为高频交流电。电流流 向示意图如图3所示。V1导通时,C5十→V1 ce→T2 的②、④端→T3的②、①端→C6→C5- 。V2导通时,C5十→C4→T3的①、②端→T2 的④、②端→V2 ce→C5- 。T3次级输出电压经D15 、C17全波整流滤波,输出十44V供蓄电池充电。T3次级 另一绕组经D9 、D10 、C18整流滤波,输出十24V 向IC1和IC2供电。 R7 、R9是启动电阻,在开机瞬间向V1 、V2基极提供激励电流,使电路自激启动 。C7、D5 、R4(或C8、D8 、Rl1)是加速网络。D6 、D7为保护二极管。C3、R1为 尖峰吸收网络。 3.交流输入电路 220V市电经D1 - D4桥式整流、C5滤波,取得+300V 电压,向功率开关变换电路供电。 4.充电状态指示电路 由IC2 (HA17358)和双色发光管LED2构成。IC2是双运放集成电路,这里接成两个电压 比较器。由充电电流取样电阻R29取得的电压变化信号,经R31送入IC2第②脚。 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较大,R29上降压增大(注意:R29上的电压对地为负电压).第 ②脚电位小于第③脚电位,第①脚输出高电平,充电指示灯LED2- A点亮。当电池接近充满时,充电电流减小,R29上的电压也减低,当第②脚电 位大于第③脚电位时,第①、⑥脚变为低电平,第⑦脚输出高电平,充满指示 灯LED2-B点亮。 Rc是充电状态指示调整电阻,选用适当阻值接入,使之达到设定的指示状态(200 mA ) 。 二、检修方法 本机有热地和冷地之分,测量时不要选错参考点。热地和市电相通,若需加电检 修,应加用隔离变压器,以防触电。多数情况下,使用万用表电阻档,在线检查 ,就能找到故障元件。检修PWM 电路用外接电源(即在+24V滤波电容C18两端外 接15一20V稳压电源)最为安全有效。 加电试机,正常情况下,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漆包线绕线张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