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和CO的13C会对甲烷的分析结果有影响么?

摘要: 为探究亚热带喀斯特小溪流水体溶解CO2和CH4浓度的昼夜变化规律,利用新型快速水-气平衡装置(FaRAGE)连接在线温室气体分析仪,在宜昌市下牢溪上游河道内进行了42 h的高频连续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监测期内下牢溪水体溶解CO2与CH4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ki.21.08.008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1]。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分别高达64%和18%[2]。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纽带,在物质运输、储存和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单元。在全球碳循环中,河流中碳的主要赋存形态包括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态无机碳(PIC)和溶解性无机碳(DIC)[4]。每年陆地侵蚀经由河流输入海洋的碳约为1Gt,无机碳在其中占据了60%[5]。河流不仅是陆地碳循环的通道[6],也是碳交换的重要场所。河流CO2和CH4释放量分别高达1.8 Pg/a[7]和26.8 Tg/a[8],按CH4为CO2增温潜势的28倍来折算[9],河流碳排放量约2.55 Pg/a,为河流向海洋输送碳量的2.5倍。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大中型河流,对小河流或溪流的研究不足[10],而这些河流可能具有更大的碳排放潜力,是CO2和CH4的重要来源[11]。

无论是向下游的碳输移,还是河流水-气界面的碳排放,都与河流中溶存CO2和CH4浓度密切相关。已有研究普遍关注于河流CO2和CH4浓度在同一时间的空间分布或代表性样点的季节性变化情况,且采样通常在白天,不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大量研究表明,河流CO2和CH4浓度普遍达到超饱和,多来源于土壤、地下水及潜流带的陆源输入[11-12],受植被和微生物等昼夜性新陈代谢的影响,河流CO2和CH4输出浓度很可能存在昼夜性特征。然而,水体溶解气体浓度观测广泛采用的顶空平衡技术[13-14],因其局限性(实验过程耗时耗力,且数据精度与技术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难以实施高頻采样监测,制约了对昼夜性过程的探讨。Xiao等新近研制的新型快速水气平衡装置(FaRAGE)[15]极大地缩短了响应时间(t95%=12 s,包括温室气体分析仪的响应时间),连接便携式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可达到了误差小于0.5%的测量精度,且能够实现水体中溶解CO2和CH4浓度的高频连续监测。

本文选取湖北宜昌境内山区河流——下牢溪为研究对象,采用FaRAGE对河流代表性断面溶解CO2和CH4浓度开展了连续42 h的高频监测,结合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初步探讨了河流中温室气体溶存浓度的昼夜规律及控制性因素,可为更科学、系统地评价河流(尤其是溪流)温室气体赋存、输出及排放提供科学参考。

1.1 研究流域及采样点

下牢溪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30°46′N~30°58′N,111°10′E~111°18′E),发源于宜昌市夷陵区的牛坪垭,自北向南流经柏木坪、白马岭、覃家庙、姜家庙等地,全长为26.7 km。下牢溪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为130.98 km2。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耕地、裸地和居民用地,其占比分别为85.30%,11.64%,1.73%,1.82%。下牢溪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164.1 mm,4~10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6.6%。

本次监测选取下牢溪东支上游支流出口处(见图1中的S1)。该支流为典型峡谷型河道,采样点处河道狭窄,河底比降大(10.02%),河岸、河床为碳酸盐岩基岩,河床内无肉眼可见植被,全年平均流量0.377 m3/s,全年平均水深0.48 m,附近无人类居住,两岸无耕地,因此该地几乎不受外围环境因素干扰。

于2020年5月27~29日进行了溶解CO2和CH4浓度及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野外实验站距离河流采样点直线距离150 m,采用自吸泵将河水抽至实验站内,通过自动观测系统对各要素进行测量。

抽水蓄至有机玻璃容器内,通过时控开关控制进水和排水,采用固定悬挂的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哈希 Hydrolab DS5,美国)测定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DO)、浊度及叶绿素等水体理化因子。每次观测持续3 min,具体实施方案为:0 min 18 s至2 min为多参测量时间,该时段内水位不发生变化,且淹没过多参探头;2 min至2 min 18 s为排空时间,容器内的水完全排空;2 min 18 s至3 min为冲洗时间,该时段内多参及容器同时被冲洗,且冲洗水排走;3 min至3 min 18 s为蓄水时间,容器蓄水至固定水位(见图2)。

经新型快速水-气平衡装置(见图3)分离后的气体用温室气体分析仪(Picarro G2301,美国)测量,用基于标准水样建立的标线反算溶存CO2和CH4浓度,采样频率约为60 Hz,具体方法详见Xiao等[15]。为去除管道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在不同时间点对气体浓度原位取水测量值和观测系统测量值进行校正,具体方法为:先测量抽水所需时间,即水流在管道内的通过时间;然后用聚乙烯瓶在采样断面处取水并记录取水时间,带回室内测量溶存气体浓度,即原位观测值;再根据取水时间和抽水所需时间确定观测系统的测量值,通过其与原位观测值的差值对所有时刻测量值进行校正。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本文对水体溶解CO2与CH4浓度以及多参测量的原始数据均按15 min的时间间隔进行平均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求各水体理化因子与溶存气体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依据实际情况,5月底宜昌日出、日落时间分别约为05:30和19:30,本文依此划分白天和夜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昼夜溶存气体浓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测量周期内,本文对水温、pH、浊度、电导率、溶解氧(DO)以及叶绿素a等水体理化参数进行观测,除叶绿素a外,其他水体理化参数均具有较好的昼夜变化规律。观测期内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1) 水温的昼夜变化范围为19.8 ℃~22.9 ℃,平均温度21.0 ℃(见图4(a))。从27日17:30至次日06:00水温呈下降趋势,降至20.1 ℃后水温开始逐渐上升,上升速率明显大于夜晚下降速率,11:30到达22 ℃后,稳定波动至17:00,随后又缓慢下降,至29日06:00到达最低值后温度重新上升。两个昼夜最高值均出现在13:00前后,最低值出现在清晨06:00左右。

(2) pH介于7.8~8.3之间(见图4(b)),平均值达8.1,在观测期内均呈弱碱性,这可能是由于下牢溪位于喀斯特地区,采样点附近岩石主要为方解石或白云岩导致的。pH在28日07:00~16:00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过程较为离散,28日20:30至次日06:00,pH温度保持在8.1附近。

(3) 水体电导率的最小值为448.6 μS/m,最大值为463.3 μS/m,平均电导率457.1 μS/m(见图4(c)),变化趋势与水温相反,波峰波谷出现时间对应水温变化的波谷波峰。浊度的变化范围为82.7~90.5NTU(见图4(d)),平均值86.1NTU,整体变化趋势与水温几乎一致。

(4)DO波动范围在6.2~6.6 mg/L之间(见图4(e)),平均浓度6.4 mg/L,夜晚19:00至早晨06:00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增减趋势,天亮后DO浓度迅速上升,并于10:00左右出现峰值。叶绿素a最小值仅0.8 μg/L,最大值超最小值的两倍,达1.7 μg/L(见图4(f)),平均值为1.0 μg/L,观测期内叶绿素无明显昼夜变化规律,29日上午的出现异常高值可能是由于吸入上游漂浮藻类导致的。

2.2 水体溶解气体浓度

下牢溪CO2和CH4的溶存浓度昼夜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在整个观测期内,二者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129~72.304 μmol/L和0.052~0.068 μmol/L,均表现出昼降夜升的昼夜性特征。CO2峰值出现在清晨06:00,最低值则出现在15:30左右,昼夜平均浓度51.23 μmol/L,分别于28日09:00,21:00和29日的10:00左右出现。而CH4浓度的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22:30和0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5:00左右。CH4的昼夜平均浓度为0.057 μmol/L,出现在早上09:00和晚上21:00左右。CO2在两个昼夜中均呈现出夜间浓度升高,白天浓度下降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且浓度上升速率略小于下降速率。CH4的整体变化趋势也存在明显的昼夜特征,浓度上升速率与下降速率几乎相等,但第1天出现峰值的时间相较第2天提前了约9 h。

3.1 河流CO2及CH4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观测期内各水环境因子与CO2、CH4浓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列。CO2与水温、pH、浊度和DO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产甲烷菌可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CH4[21],通过横向输入进入水体,这是河流CH4的主要来源[11-12]。本研究中,CH4与水温、pH、浊度和DO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电导率和叶绿素a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下牢溪溶存CH4浓度与水温相关系数高达-0.887,可能是由于水温会影响气体溶解度进而影响水气界面的气体交换导致的[22],随着表层水温升高,CH4溶解度降低,因此二者表现为负相关。观测期内pH均呈弱碱性,产甲烷菌的活性减弱[23],二者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已有研究认为电导率与CH4浓度为负相关关系,因为当电导率高时,电子受体会抑制CH4产生[24]。但本研究中二者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能与CO2相同,都是受水温影响才在统计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CH4好氧氧化在河流中普遍存在[25],因此DO与CH4呈现负相关。本文的叶绿素a浓度整体表现为昼低夜高,但昼夜差距不明显,大致与CO2与CH4的变化规律相同,因此与两种气体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温度对溶存CH4浓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温度是河流溶存CH4的主要控制因子。

本次监测结果表明,下牢溪输出的CO2和 CH4浓度具有明显的昼夜性规律,大体表现为昼降夜升的交替性变化,与Simth等[26]在Iroquois 河发现的昼夜规律相同。为了定量分析该变化趋势,本文选用正弦函数进行拟合,拟合表达式中x表示时间,单位为min,y表示容存气体浓度,单位为μmol/L。拟合结果如表2所列。总体而言,CO2与CH4浓度的拟合结果均较好。CO2的拟合结果优于CH4,R2高达0.95,拟合曲线的最大值为71.78 μmol/L和最小值31.61 μmol/L与实测数据的71.30 μmol/L和31.13 μmol/L非常接近。CH4的拟合曲线也能较好地表征其昼夜变化情况,但拟合优度不及CO2,这是由CH4浓度在夜间波动出现高值导致的。将CO2与CH4的浓度数据分为白天和夜晚两部分,CO2白天均值47.69 μmol/L,夜晚均值67.30 μmol/L,CH4白天均值0.058 μmol/L,夜晚均值0.060 μmol/L。CO2夜间比白天高41.1%,CH4夜晚比白天高3.5%,可知CO2的昼夜浓度差更大,而CH4因存在波动导致浓度变化幅度较小。

ANOVA分析结果显示,CO2与CH4的浓度在夜晚与白天存在极显著差异(P

h之后21:00的观测值能较好地反映河流CO2和CH4输出浓度的日平均水平。下牢溪CO2和CH4浓度与水温、pH、浊度及DO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和叶绿素a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CO2浓度主要受水温和河道内植物新陈代谢控制,CH4则主要受温度影响。河水溶解CO2和CH4的昼夜差异显著,可用正弦函数模拟整体变化情况。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肖尚斌教授和陈敏博士对本文修改给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许浩霆和虞之峰硕士在野外工作与采样和室内数据分析与软件使用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一并致谢。

[1]  杨欢.黄河中游pCO2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2] 常思琦,王东启,俞琳,等.上海城市河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15,28(9):1375-81.

[3] 李思亮,刘丛强,丁虎,等.δ13C-DIC在河流风化和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应用[J].地球环境学报,2012,3(4):929-35.

[4] 孔凡亭.大沽河溶解性有机碳时空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5] 谭论维.黄河利津段结冰过程溶解无机碳(DIC)脱除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6] 殷建平,王友绍,徐继荣,等.海洋碳循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566-75.

[17] 李哲,姚驍,何萍,等.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扩散通量昼夜动态初探[J].湖泊科学,2014,26(4):576-584.

[18] 赵登忠,林初学,谭德宝,等.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二氧化碳大气廓线空间分布及其水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2):.

[20] 刘睿,张静,陈祖胜,等.典型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特性及其营养调控因素[J].环境科学,2021,42(2):740-748.

[21] 秦宇,王紫薇,李哲,等.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2与CH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J].地球环境学报,2019,10(2):177-189.

[22] 兰晶.养殖水体温室气体的溶存与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23] 刘亭亭,曹靖瑜.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07,34(4):120-122.

[24] 张羽,李悦,秦晓波,等.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甲烷浓度和扩散通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0):.

宜昌市下牢溪CO2和CH4浓度昼夜动态变化特征

[摘要]如果我们要选择电脑起来取暖的话,就必须要针对这个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如果要使用天然气的话,就必须要知道天然气天燃气的组成分类都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天然气天燃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相信你们对于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同样的疑问。

每当到了冬天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取暖,如果我们要选择电脑起来取暖的话,就必须要针对这个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如果要使用天然气的话,就必须要知道天然气天燃气的组成分类都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天然气天燃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相信你们对于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同样的疑问。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一般会占90%以上,有些则高达95%,此外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沼气主要成分也是甲烷,但是比例低很多,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25%-4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和氨等。

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设计。天然气按照存生成形式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

伴生气:伴随原油共生,与原油同时被采出的油田气。其中伴生气通常是原油的挥发性部分,以气的形式存在于含油层之上,凡有原油的地层中都有,只是油、气量比例不同。即使在同一油田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也不一定相同。他们由不同的途径和经不同的过程汇集于相同的岩石储集层中。

非伴生气:包括纯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天然气两种,在地层中都以气态存在。凝析气田天然气从地层流出井口后,随着压力的下降和温度的升高,分离为气液两相,气相是凝析气田天然气,液相是凝析液,叫凝析油。若为非伴生气,则与液态集聚无关,可能产生于植物物质。世界天然气产量中,主要是气田气和油田气。对煤层气的开采,现已日益受到重视。

3、依天然气蕴藏状态,又分为构造性天然气、水溶性天然气、煤矿天然气等三种。而构造性天然气又可分为伴随原油出产的湿性天然气、不含液体成份的干性天然气。

4、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气受到高度重视。

成岩作用(阶段)早期,在浅层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的群体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生物成因气。其中有时混有早期低温降解形成的气体。生物成因气出现在埋藏浅、时代新和演化程度低的岩层中,以含甲烷气为主。生物成因气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更加丰富的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

最有利于生气的有机母质是草本腐植型—腐泥腐植型,这些有机质多分布于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三角洲和沼泽湖滨带,通常含陆源有机质的砂泥岩系列最有利。硫酸岩层中难以形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原因,是因为硫酸对产甲烷菌有明显的抵制作用,H2优先还原SO42-→S2-形成金属硫化物或H2S等,因此CO2不能被H2还原为CH4。

甲烷菌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地化环境,首先是足够强的还原条件,一般Eh<-300mV为宜(即地层水中的氧和SO42-依次全部被还原以后,才会大量繁殖);其次对pH值要求以靠近中性为宜,一般6.0~8.0,值7.2~7.6;再者,甲烷菌生长温度O~75℃,值37~42℃。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甲烷菌就不能大量繁殖,也就不能形成大量甲烷气。

沉积有机质特别是腐泥型有机质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天然气,或者是在后成作用阶段由有机质和早期形成的液态石油热裂解形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包括湿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和裂解气。

与石油经有机质热解逐步形成一样,天然气的形成也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在剖面最上部(成岩阶段)是生物成因气,在深成阶段后期是低分子量气态烃(C2~C4)即湿气,以及由于高温高压使轻质液态烃逆蒸发形成的凝析气。在剖面下部,由于温度上升,生成的石油裂解为小分子的轻烃直至甲烷,有机质亦进一步生成气体,以甲烷为主石油裂解气是生气序列的最后产物,通常将这一阶段称为干气带。

由石油伴生气→凝析气→干气,甲烷含量逐渐增多,故干燥系数升高,甲烷δ13C1值随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大而增大。

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

煤田开采中,经常出现大量瓦斯涌出的现象,如重庆合川区一口井的瓦斯突出,排出瓦斯量竟高达140万立方米,这说明,煤系地层确实能生成天然气。

煤型气是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其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少,一般为干气,但也可能有湿气,甚至凝析气。有时可含较多Hg蒸气和N2等。

煤型气也可形成特大气田,1960S以来在西西伯利亚北部K2、荷兰东部盆地和北海盆地南部P等地层发现了特大的煤型气田,这三个气区探明储量2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1/3弱。据统计(M.T哈尔布蒂,1970),在世界已发现的26个大气田中,有16个属煤型气田,数量占60%,储量占72.2%,由此可见,煤型气在世界可燃天然气资源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文章中已经看到了天然气天燃气的组成分类是怎样的,它是按照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等一些水合物,如果按照存生成形式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所以,在安装之前我们要根据这个选出对应的类型,其次,也看到了天然气天燃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018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六)(无锡市)
一、单项选择题(共69分)
二、非选择题(共31分)
①吸附性(1分)②牛奶或豆浆(1分)③电化学腐蚀(1分)
(2)高于30℃晶体易失去结晶水(2分)
(3)烧杯、玻璃棒、漏斗(2分)
(4)硫酸亚铁晶体可用来净化含K2Cr2O7废水,30℃下干燥其原因可能是
条件为________。制备高纯度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
26.脱硫渣是铁水在进入转炉前进行脱硫处理时产生的废弃物,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E是一种红棕色气体,C是白色粉末且焰色反应呈黄色,已知A、C由两种相
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面积比为1∶2∶2∶1
①鞣花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③鉴别苯与甲苯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芳香烃b.烯烃c.炔烃
(1)(3分)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发现了塔宾曲霉菌对塑料的生物降解作用。写出可燃冰(CH4·nH2O)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方程
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
①近日,医生会建议服用以下常用药物中的________(填字母)。用淀粉
溶液和碘水可检验维生素C的________性。青椒、西红柿等蔬菜富含维生素C,
③土豆丝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之一,
①菜谱中富含脂肪的食物是________。
(2)均衡营养、合理用药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废旧的塑料需投入到贴右图所示的垃圾桶内,主要原因是铁发生了________(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应及时擦干,
②误食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
(1)合理使用化学知识可提高生活质量
①家用净水机常使用活性炭净水,若两题都作答,选
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B题,包括A、B两题。则b=3a+d+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31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则b=3a+
C.若反应后产物中有Fe2+、Fe3+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产物中只有Fe2+生成,充分反应后铁粉完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W的氧化物制备W的单质
B.单质Z着火,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Z原子核电荷数之
和,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C.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CO2
20.下列关于硝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单晶硅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CO2-3+2H+===CO2↑+H2O
1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淀粉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碘化钾
B.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酒精的混合物
C.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钠溶液
D.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FeCl3溶液
19.《科学美国人》评2021年十大创新技术之一是《碳呼吸电
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中加入的是稀盐酸
B.C瓶的作用是来收集氯气
C.F瓶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D.用该装置制取氯气前无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4.下列关于甲烷、乙烯和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均是甲烷
B.甲烷和乙烯互为同系物
C.甲烷和苯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乙烯能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
15.用硫酸渣制备铁黄(一种铁基颜料)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反应:4FeSO4+8NH3·H2O+
A.锌粉代替锌粒B.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C.滴加少量98%的浓硫酸D.降低反应温度
10.在含有大量Ba2+、H+、NO-3的溶液中,其中26Mg
4.下列诗句中没有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B.霜叶红于二月花C.落汤螃蟹着红袍D.欲渡黄河冰塞川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6.下列物质与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葡萄糖的最简式:CH2O
C.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8.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利用计算机模型设计出比水
还轻的超轻晶体铝,发展乡村旅游
D.积极做好治沙工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每题3分,
第Ⅰ部分(选择题69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2018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六)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共23题,共69分)。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有关观念或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A.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B.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有责
C.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做到人进沙退
2.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SU)和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的科学家,这种超轻晶体铝属于()
A.有机物B.单质C.化合物D.氧化物
3.26Mg同位素在陨石难熔包体的形成年龄、古环境重建等方面很有应用前途。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1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
12.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液氮汽化B.碘的凝华
C.铝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1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少量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FeOOH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1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Cu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C.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D.见光易分解
21.下列物质转化能通过取代反应实现的是()
2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和Z同主族。可以用泡沫灭火器进行扑灭
C.X、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W、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W
23.将amol铁粉加入到含bmol硝酸溶液中,共收集到cL(标
D.若反应后溶液中有dmolH+,共31分)
24.(15分)本题为选做题,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题,每位考生只可选做1题。则以A题
计分。其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应口服________来解毒
③自行车、助力车等雨雪天气骑行后,否则一段时间后有些零件出现红棕
④为防止白色污染,该标志表示的是
②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
在人体中完全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填名称)。写出淀粉的化学式
④当体内胃酸分泌过多时,
a.阿司匹林b.青霉素片
c.复方氢氧化铝片d.合成抗菌药
(3)创新发展能源、材料技术可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发现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新过程,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
②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团队近日宣布,写出聚乙烯塑料的结构简式
(2)(5分)柴胡红景天中的活性成分之一是鞣花酸(结构式如右图)。
(3)(7分)苦杏仁酸(D)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③E是D的同分异构体,且E能发生如下水解反应:
符合条件的F的结构有________种,
25.(6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其A摩尔质量为65g·mol-1,I是最常
见的液体,B、F都是无色气体单质。
(主要成分为Fe、CaO及少量MgO、Al2O3、SiO2)为原料,pH、温度对硫酸亚铁纯度的影响如图1、图2,
(2)离心分离后在30℃下干燥6h后得高纯度硫酸亚铁晶体,
溶液加入到含K2Cr2O7废水中可得到一定量的磁性材料,需要多少克的FeSO4·7H2O(写出计算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烷液化温度与压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