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家,怎样发心?

虽然现在出家的人有很多,但有的人在出家时家里还有父母,为此,这样的人想知道在称呼自己父母时需不需要有所改变,想要知道应如何称呼自己的父母?那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父亲就是父亲,母亲就是母亲,父亲、母亲的称呼是不能改的。即使成了佛,也还是有生养我们的父母,就像释迦牟尼佛有母亲摩耶夫人,有父亲淨饭王。甚至在父亲去世之后,佛陀也回到俗家,为父亲担棺尽孝。在父母的面前,子女永远是子女,这是中国的伦理道德。

不过,你称呼父母为「施主」也没错,只是这个称呼到底是很疏远。所以亲切的说法,就是:「这是我的母亲」、「这是我的父亲……。」本来是哥哥的还是称哥哥,本来是弟弟的还是称弟弟,亲属关係的称谓是不变的。

世俗裡的家眷,例如兄弟,就是俗兄、俗弟,出家后,法系裡的兄弟,则是法兄、法弟,甚至对于受法、受教的老师,也都有加在他们称呼上的形容词。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出家人在称呼自己的父母时可以选择这两者,但无论是哪种称呼也都需要对自己的父母恭敬。其实在出家时,师兄要多了解有关出家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出家的意思。

当一个人出家后,就要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无所谓。而且在出家后要一心向佛,不能有任何的杂念。除此之外,也要知道该做哪些事情。那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守戒:守戒的目的是要戒除 “贪、嗔、痴、妄、淫、杀、盗、邪”等种种恶习,使自己返朴归真,六根清净,为入定证果了生死打基础。因为一个六根不净的人是不可能能入定证果了生死的,所以你如果想要证果了生死,就必须要戒除这些。

第二:奉献服务他人:它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放下一切,不要执着任何有形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你如果放不下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哪么你就无法做到还朴归真,六根清净,因为一个执着外在有形东西的人,他(她)就还有贪念,有贪念,六根就无法清净,六根不净就无法入定证果了生死。

第三:打坐入定:打坐入定的目的是证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种智。因为证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种智只能从禅定中得来,故佛门修行概括起来就二个字“戒、定”,你如果不打坐入定,就永远也无法证果了生死。

以上就是相关内容,当出家后就要做到这几件事情,虽然这些看起来不是很难,但实际上在做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所以在出家后要认真去做,这样才能走上修正果的道路。

当我们去寺庙时都会遇到出家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向他们打招呼,这是一种尊敬。但是和出家人打招呼不能随意,否则是对他们的不敬。那怎样和出家人打招呼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

指精通佛法,依法为师,指导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标准是很高的。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以上就是有关怎样和出家人打招呼的相关内容,无论是谁在都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打招呼时才不会出错,才不会冒犯他人。

去寺庙拜佛时都会遇到出家人,这个时候我们需恭敬对待,这是对他们的尊敬,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有些人对出家人不是很了解,所以想知道怎样恭敬的对待出家人?关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以下回答吧!

一、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或“向某大德接驾”,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礼,则可进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顶礼某某大德”。

二、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师父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三、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

四、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在对待出家人时,要注意这几点,这是对他们的尊敬。而且在称呼出家人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称呼,若是随意称呼,那么是对对方的不敬,也是对佛的不敬,会给自身带来影响。

  • 如今有不少人在学佛,只是有的人在学佛时选择了出家,而有的人没有出家。由于有些人对出家不是...

  • 当一个人出家后,他就会有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在称呼对方的时候,就要称呼他现在的名字。就算...

  • 出家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很多人因为感情,家庭或是其他方面受到了伤害,而把出家当成了一种逃避...

  • 出家并不只是简单的到寺庙当和尚,它其实也是出家人丢弃欲望,贪嗔痴等,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

  • 现在出家的人虽然有不少,但是想要出家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这并不是一件想做就能做的事情。出...

出家不是逃避,而是出烦恼之家。是了脱生死,是让内心出离烦恼和苦海。是看破放下,是善因福德修来的善果福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你内心光明、包容、清净,那么遇到什么境界都能自在、无碍。如果您有缘遇到佛法,并有善根福德坚定信仰,一定要潜心修学善法,以佛法为修学之基。

  天台山慈恩寺日前推出“短期出家”活动原定昨日正式开班,但最多能接待200人的寺院引来千余人报名,“太多人关注、围观、干扰,有违活动初衷和本意了。”慈恩寺方面于是决定,将该活动延期,“待因缘具足,再行安排。”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饶颖 发自浙江天台山

  日前,浙江天台山慈恩寺推出“短期出家”活动引来千余人报名。昨日,本是慈恩寺原定的短期出家清修体验活动正式开班之日。但就在12日晚,慈恩寺突然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将该活动延期。

  公告称:自6月28日官网公告了本寺将推出“短期出家”的消息以来,网络爆红,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网络热点以及观摩人群的不可控性,极有可能影响“短期出家”清修体验活动、偏离活动本意。加之最近高温,当地村民来寺纳凉人数众多,也不利于正常清修;若如期举办,也必将令体验者难以如愿以偿,违背活动初衷。为此,本寺原定于7月15日举办的“短期出家”活动决定延期,待因缘具足,再行安排。

  因为活动延期,昨日的慈恩寺和往常一样清静。寺院中人称,前两天周末,游客来了很多。慈恩寺的名声因为此次“短期出家”活动有了极大提升。在这之前,它在天台县和天台山景区,都相对默默无闻。天台县本地人也并不是普遍知道它的存在和详细状况。

  昨日中午,18岁的小伙子王栋(化名)匆匆赶到,希望能在“开班”之日加入清修。他来自四川,准备参加3个月的短期清修,希望借此机会好好规划一下今后的人生道路。得知活动延期后,他很遗憾,但他不打算回去,而是决定先留在寺里当义工。

  成都商报记者查询发现,7月3日,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开始披露慈恩寺的这次短期出家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一时间,报名人数激增,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前往杭州圣财寺(慈恩寺的下院)和天台山慈恩寺。以至于7月5日晚,这一消息在网上广泛传播才三天,慈恩寺方面就不得不发布信息称:慈恩寺此次短期出家活动名额已满,暂停报名,敬请谅解。

  据了解,其时报名人数已超过1000人。慈恩寺根据寺庙的实际情况,决定接收其中200人参与此次短期清修活动。

  智渡法师的弟子、杭州圣财寺义工念青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由于访问量过大,慈恩寺的官网一度瘫痪无法运行。网站恢复后,他们不得不取消了报名表格的下载,随后发布暂停报名的公告,但他们办公室的座机、几部报名手机仍然是铃声不断,令他们应接不暇。

  念青表示,这样一个报名热度,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他们还专门开设了慈恩寺短期出家QQ群,向那些没有报上名的人解释说明情况,欢迎他们今后根据时间安排再加入到活动中来。截至13日,他们已经开设了9个这样的QQ群,算下来也超过千人。

  这样一个短期出家活动,为什么大家会争相参与?念青表示,个人的原因、想法,涉及到稳私,他们不能提供相应的个人具体信息。但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都会遭遇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静下心,重新思考、感悟和规划人生,释放压力,调节身心平衡和谐”的占了很大比例。

  张文(化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看到消息后准备报名,但时间过了,准备下次再报名,他认为这种短期清修特别适合长期在城市奔波的人,因为“有时候心和脚步都麻木掉了,需要找个合适的地方驻足,用这样一段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心情,调整自己”。

  黎丽(化名)则坦承,她是因为感情问题,心如止水,“或许檀香袅袅、木鱼声声才是我最好的归宿”,因此很想参加这种清修活动。

  7月14日下午,智渡法师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就慈恩寺短期清修活动的缘由、转折变化、作用和目的等问题,进行全面回应。这是这一活动广受关注后,智渡法师首次接受媒体的专访。

  是否炒作? “我们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成都商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慈恩寺推出这次短期清修活动?

  智渡法师(以下简称智渡):2006年4月份,有两名男子,发心来慈恩寺“出家”,约定21天时间,这是慈恩寺“短期出家清修”概念之始。他们当时在工作上、家庭关系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静心思考调整。

  一些信众知道了这个情况,就找到我们说,这个方式挺好,他们也希望有机缘参加。于是我们就随缘接纳进行了这样的短期清修活动。一般人数都在几人到十多人不等。

  成都商报:今年这次为什么突然引发广泛关注,报名人数激增?

  智渡:今年开始准备的时候,有信众提出,希望我在自己的新浪博客、QQ空间里发一下,让其他居士们都了解一下具体的要求和内容,也好选择时机参加。我就在5月9日发了一下。又有信众提出,是否应该在慈恩寺的官网上发一下,让更多人知道参加进来?6月28日就在官网上公布了信息。这些都是信众提出的要求,我们当然尽量满足。

  这两个信息出来后,在6月30日之前,就有40多个人报名,按往常可以开班进行活动了。但是不知道谁将这个信息通过微博转了出去,这一子不得了,就传开了,都传遍全国、传到国际上去了。当时我还在外地开示(给信众说法),突然接到义工们的电话,说是网站也瘫痪了,电话也接不过来了,根本忙不过来,让我赶紧再找人去帮忙。我才知道这回事。

  成都商报:也因此有质疑说,这是不是慈恩寺的一次网络炒作?

  智渡:我前面说了,就是通过我的博客、QQ空间,再通过慈恩寺网站发布了信息。这个信息能够引起广泛转发和关注,不是我们能决定和操控的。这次会出现如此大的影响,确实出乎我们的预料。

  成都商报:您在公告中也提到,压力很大,具体是什么样的压力?

  智渡:我们公告暂停报名时有千余人,信众有这个热情和愿望,按理说佛门应该尽量满足。不过,慈恩寺的食宿接待能力有限,目前的义工人数也忙不过来,因此没法全部满足他们,所以只好答应扩大到200名。这也是我们能够接待的极限了。不过还是担心人太多,达不到清修体验的效果。媒体的关注、好奇者的探访,是让我们感到压力大主要原因,毕竟佛门以清静清修为主。

  成都商报:如何看待报名者众多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智渡:媒体主动地广泛关注、信众报名踊跃,说明人们在心灵、精神层面上的广泛需求和重视,我们这个活动触及到了社会的普遍需求。现代生活紧张忙碌,压力大,人们知道这个信息后突然发现,这个清修体验,是不是一种很好的压力释放、心灵减负的机缘呢?出于这个原因和目的希望前来的,在报名者中占大多数。

  另一方面,出家不是消极遁世,而是积极对待人生、并且志求了悟人生,否则何必去自讨清苦呢?通过这样一个清修体验机会,调节身心平衡,反观心灵,换一些思路和角度重新思考和规划人生,然后重新回到工作生活中去,这个对于社会和谐、个人修身养性,都是件好事。另外,佛门戒律对于个人内心有很强的约束力,对于参与者加强对道德伦理规范尊重、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也都是有帮助的。

  成都商报:也有人质疑,这样一个活动,是否带有商业化目的?比如是否会向参与者提出捐赠来化缘?

  智渡:我们绝对不会强行化缘。这个活动本身是免费的,清修生活很清苦,食宿都很简单。如果在活动过程中,信众愿意提供捐赠资助,这也是功德。但这个全凭随缘,你愿意捐就捐,愿意捐多少就是多少,我们没有什么规定,你没捐我们肯定也不会强行要求。

  成都商报:按最先的安排,昨日就该正式开班了,12日晚为什么会突然发出延期公告?

  智渡:活动消息传出后,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来了很多,游客也比往年大大增多,好奇探访者很多,当地村民来山洞避暑纳凉的也很多。这对于我们都有压力,本身是一个清修活动,太多人关注、围观、干扰,对于我们和参与者来说,都有违活动初衷和本意了。

  成都商报:接下来准备怎么安排?

  智渡:本来说是200人,现在也不集中前来,接下来将根据“能否达到清修体验”的实际情况再作安排。另外,对于填写了报名表未能参与进来的,我们联系了其他接受短期出家的寺院,推荐他们就近前往。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观招收发心出家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