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白,能吃鸽子蛋吗?

宁海县岔路镇学前教育中心【主报告】以饲养小蝌蚪为例,关于自然角对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究一、课题的提出纲要总则中提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而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门户,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观察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才能的先导,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实践;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在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那么,我们怎样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呢?自然角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每个班都设有一个自然角,它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园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然而在以往的观察活动中,幼儿对于动植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驻足观望”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观察的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在观察中不能自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也不够细致,然而饲养活动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的观察环境,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我们在自然角上饲养了小蝌蚪,本文将结合小蝌蚪的饲养过程,从观察的意识、观察的行为、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的习惯等方面谈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以饲养小蝌蚪为例,关于自然角对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探究。二、研究的设计(一)概念的界定1.“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观察是感知的基础,是幼儿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自控能力差,往往只满足于反复操作的过程,还不善于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控制观察的方向,提高幼儿的观察质量。2.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无生物所用场地。3.以饲养小蝌蚪为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饲养小蝌蚪的活动,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独立观察的能力,掌握观察的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先生创立的“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幼教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从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出发,提出“活教育”理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论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三)课题研究目标在饲养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运用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追踪观察法、观察记录法等多途径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四)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自然角中饲养小蝌蚪并和班级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探索新颖、生动、可操作的有关小蝌蚪的教学活动,并根据饲养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主要研究幼儿通过饲养小蝌蚪后,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相关文献资料和查阅关于小蝌蚪和青蛙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以进一步指导实践。2.行动研究法:教师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所提炼的观察方式在日常观察实践中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计划、实施、观察、记录与总结”等环节。3.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探究饲养小蝌蚪时的兴趣、记录的方式、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等,及时掌握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过程中有无收获,并进行调整,此方法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积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反思、提炼、修正自己的教育理论,贯彻纲要精神,逐渐从实践上升到理性,探索并总结幼儿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三、研究的过程(一)收集蝌蚪演变过程的资料,明确研究方向1.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文献;拟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了解国内外幼教界挖掘如何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和正确饲养小蝌蚪的方法,收集、积累更多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价值。2.组建课题组,完善研究方案,设计各类表格,形成预设课题研究的初定饲养方案。(二)丰富幼儿关于蝌蚪和青蛙的有关知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等各种形式丰富幼儿的关于蝌蚪和青蛙的知识,激发幼儿对蝌蚪和青蛙的观察兴趣。领域名称目标语言小蝌蚪找妈妈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音乐小青蛙1.感受欢快的音乐,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2.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手工青蛙1.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2.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继续培养幼儿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美术小蝌蚪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体育聪明的小青蛙1.学习用双脚向前行进跳,锻炼腿部力量。2.复习走平衡木的技能。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科学青蛙的衣服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2.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三)问题研究三部曲,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以不同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蝌蚪的生长过程、饲养食物和环境三方面。追踪观察法顺序观察法观察记录法生长的程比较观察法蝌蚪观察记录法饲养材料追踪观察法环境要求观察记录法比较观察法1. 问题一生长过程:从饲养活动初期到结束主要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整个生长过程?生长过程蝌蚪卵蝌蚪破卵而出蝌蚪长出后腿蝌蚪长出前腿蝌蚪尾巴退缩日期6月4日6月5日6月17日6月26日7月6日长度圆形小点直径0.3cm体长2天长至0.5cm后腿14天长2.5cm前腿23天长3cm蛙体35天长2.6cm例:蝌蚪卵全部变成小蝌蚪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问:“小蝌蚪还会有什么变化吗?”有的说:“还会长后腿、前腿,尾巴变没、变成小青蛙。”“那需要多长时间呢?”老师又问。有的说要好多天,有的说3天,有的说2个月。    经过讨论,将小蝌蚪分成5组进行喂养,每组观察记录2只蝌蚪的变化。各组经过连续观察发现:小蝌蚪长后腿、前腿、尾巴消失的时间大致相同。各组是如何观察、记录的呢?我们以第5组幼儿的观察记录为例说明。    6月17日,葛晨新小朋友最早发现:“小蝌蚪的尾巴前长了两个小黑点。”“那是小蝌蚪的后腿吗?”孩子们带着疑问继续观察。    6月26日,小蝌蚪尾巴底下的小黑点长成了两条后腿,幼儿欣喜地记录下来。    6月29日,小朋友发现小蝌蚪的前边又长出两个小黑点。“这是蝌蚪的前腿吗?”带着这个疑问,小朋友拿来放大镜认真地看,但是大小了,看不清楚。    7月5日,几个小朋友同时发现,小蝌蚪身子前面的两个小黑点长成前腿了。大家拿来了放大镜仔细看,还发现了脚蹼和四个小脚趾呢。    7月6日,小蝌蚪的四条腿长齐了,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又过了几天,尾巴不见了,变成青蛙了。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最后各组在全班进行了统计记录汇总,发现各组的小蝌蚪从最初长出后腿到变成小青蛙时间大致相同,都在2535天。从蝌蚪卵到蛙体这个过程持续了35天的系统观察,在这段时间里培养了幼儿长期的观察能力,每天来到幼儿园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做好蝌蚪的观察记录表格。长期的追踪观察让幼儿的眼睛更灵敏,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都逃不出幼儿的眼睛,不仅让与幼儿学到了教学活动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从小培养了幼儿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百曲不挠,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幼儿受益终身。2.问题二饲养食物: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时间 例:从蝌蚪卵孵化出来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通过幼儿最近的观察记录表中发现蝌蚪长长的速度很慢,有些蝌蚪连续几天都没有变长,这个现象引来了孩子们的关注。凭着原有经验,小朋友给小蝌蚪准备、投放了各种食物,有馒头渣、饭粒、菜叶等。于是,幼儿对小蝌蚪喜欢吃什么,产生了争议。有的幼儿说“小蝌蚪吃蛋黄,不吃青菜叶”,有的幼儿说“小蝌蚪吃馒头,不吃肉”。这时教师立即设置了一些问题:“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充满了渴望。“好,今天回家,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书店、网上看看,查查资料蝌蚪是吃什么的,我们再来喂它们,好不好?”“好!”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第二天,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老师把他们带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念给他们听,教师提问:如何知道哪种食物能让蝌蚪长得最快?幼儿说:“我们拿来食物喂一喂。”“怎么喂呢?”老师又问。有的幼儿主张一样一样地喂,看小蝌蚪吃不吃。还有的幼儿提出,将食物分类喂养。经过讨论,大家同意采取小组分类喂养的方法。于是,大家一起将食物分成第一组面食类、第二组青菜类、第三组肉类、第四组蛋及其它类、第五组我们不喂养任何食物。经过分组喂养后,各组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面食组说:“我们发现蝌蚪吃面包渣、馒头渣、饼干渣、米饭粒。”肉食组的小朋友说:“我们发现小蝌蚪特别爱吃火腿肠、鸡肉丝、牛肉丝。”蛋类组的小朋友说:“我们发现蝌蚪很喜欢吃各种蛋的蛋黄,如鸡蛋黄、鸭蛋黄、鸽子蛋黄。”青菜组的小朋友则发现小蝌蚪喜欢吃各种蔬菜的叶子。最后通过记录表中的记录发现前四组喂养食物的蝌蚪都有不同程度的长长,而第五组的蝌蚪这一个星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通过不同食物饲养观察蝌蚪的变化,幼儿通过比较观察法知道了蝌蚪是杂食动物,从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肉末类让蝌蚪长得最快,其他食物都差不多,如果不进行喂养活动蝌蚪就长得很慢,最后发展到蝌蚪之间自相残杀的情况。最后为了让幼儿对蝌蚪食性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建议各组幼儿交换食物,进行再次验证喂养,这一结论进一步验证并丰富了幼儿喂养蝌蚪的经验。3问题三环境要求:在饲养活动后期观察蝌蚪变成青蛙以后对生活环境有什么要求?例:5个组的小蝌蚪陆续变成了小青蛙,幼儿在观察记录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小蝌蚪爬出水面了。”“小蝌蚪蹦到玻璃壁上了。”“小蝌蚪好像不愿意呆在水里了。”这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青蛙为什么不愿意呆在水里?”并请幼儿回家查资料。第二天,有的幼儿带来了答案,知道了因为青蛙是用肺呼吸,所以要生活在陆地上。老师请幼儿想一想怎样帮助小青蛙,为它准备一个舒服的家。幼儿争着说:“我们把石头放在水里,让石头露出水面,小青蛙跳到石头上就可以用肺呼吸了。”“我们也可以倒掉鱼缸里的水,只留一点点,小青蛙就可以露出水面了。”各组幼儿都积极地想出不同的办法,为小蝌蚪创设舒服的家。这时,老师又提出问题:“怎么知道小青蛙喜欢我们给它创设的家?”幼儿说:“我们连续观察了15分钟,小青蛙一直趴在石头上。”也有的幼儿说:“桶里的水面很浅,小青蛙的头一直伸出水面。”还有的幼儿说:“我还发现鱼缸中的小青蛙都趴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而小蝌蚪全部在水里游。”    在这以后,每当发现又有小蝌蚪变成小青蛙时,幼儿们马上把它放在有“陆地”的饲养缸里,让它们愉快地生活。    当小青蛙越长越大,幼儿发现小青蛙不断地往外跳。经过讨论,幼儿终于明白了:小青蛙喜欢更大的家!于是我们便将小青蛙送回到小河里了。四、研究的成效(一)机会创设饲养环境,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在幼儿园饲养活动的观察和学习中保证幼儿充分观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创设条件,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一般安排在比较适宜的时间段:早晨来园接待时、自由活动时、午餐后、离园前等,因为这些时间段的孩子都是分散的、陆续的,不至于使原来不大的饲养区显得拥挤,影响幼儿观察的质量。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提供幼儿观察的机会,教幼儿一定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幼儿在观察活动中不断增长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二)放手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幼儿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饲养小蝌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在观察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从每天的观察中寻找到有趣的变化,遇到困难幼儿会主动参与搜集各种资料、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教育随笔拯救小蝌蚪中,关于小蝌蚪的死亡现象,幼儿大胆推测和查询资料了解到各种会让蝌蚪死亡的可能,在幼儿各种推测下进行改正,最终解开了蝌蚪死亡的秘密。又如: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问题中,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收集工作,幼儿从家里面食类、青菜类、肉类、蛋及其它类等,在认识种类的同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了解到不同食材的分类,然后给幼儿创设机会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饲养蝌蚪并观察蝌蚪的长势,各组幼儿每天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观察蝌蚪的变化,并和老师一起做好观察记录。饲养蝌蚪的活动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让幼儿自身参与饲养,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饲养活动中,并对小蝌蚪产生了格外地爱护和珍惜,充分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三)方向适时有效指导,培养幼儿各种观察的能力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幼儿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幼儿面对大千世界,感到新奇有趣,在饲养活动中幼儿有许多的问题,比如“小蝌蚪吃什么”、“小蝌蚪的尾巴哪去了”、“为什么长大的青蛙就要跳上岸”等等。这些好奇多问是幼儿求知欲闪现的火花,也是幼儿观察的结果。在这次观察记录中通过问题研究3部曲,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激发了幼儿刚刚萌发的观察兴趣。1.追踪观察能力的培养饲养蝌蚪活动前,我班幼儿的观察注意力差,易受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影响,饲养活动后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并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在这次饲养活动中每天指导幼儿仔细观察蝌蚪变青蛙的演变过程,由许多黑黑、圆圆的卵变成了一个个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然后小蝌蚪一天一天长大,先长出两条后腿在长出两条前腿到小尾巴不见了,小蝌蚪变青蛙了。幼儿良好的观察兴趣和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使幼儿一直保持稳定的注意、使观察得以长时间的进行,形成追踪观察能力。2.顺序观察能力的培养饲养蝌蚪活动前,我班的幼儿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明显特征,幼儿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很好的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如:蝌蚪就是圆圆脑袋、长长尾巴,关于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是完全不知道。通过持续35天的系统观察以及教师利用图文和观察记录等形式让幼儿知道了观察蝌蚪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观察活动中幼儿不仅能注意蝌蚪变青蛙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饲养蝌蚪活动让幼儿把握了蝌蚪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有顺序观察的能力。3.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饲养活动中关于蝌蚪吃什么长大的问题探讨中,每一组喂养食物的不同得出蝌蚪是杂食动物,同时让幼儿掌握了比较观察法,提高幼儿辨别、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这种比较观察法让幼儿把握各种事物的异同、现象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4.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在整个饲养活动中从蛙卵到形成蛙体唯一贯穿的就是利用记录法。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由于能力有限不需要纯文字记录,幼儿都是将自己的观察、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简单的图片、绘画或各种符号等方式记录下来,帮助了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四)方法记录形式多样,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饲养活动亦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活动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才能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结果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图画记录法  饲养活动前我们观察发现幼儿的记录能力有限,他们能观察,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给表达出来,但他们用笔记录的能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单独记录更是困难。于是,我们引导孩子运用图形的记录方法,如:饲养蝌蚪前期蝌蚪的形状是蛙卵;饲养中期蝌蚪的体态是圆圆脑袋、长长尾巴;中后期蝌蚪长出了后腿和前腿;到最后蝌蚪变成了青蛙;一路走来幼儿用图画记录下来,有了这特殊的“记录本”,孩子不仅能大胆地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提高幼儿观察记录的能力,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 2.表格记录法  表格观察记录法的对比性、抽象性更高,表格记录法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能定期、如实地填写自己观察的情况,也能及时发现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如在饲养活动初期通过观察了解小蝌蚪饲养过程中是吃什么长大的问题,通过表格观察记录,能清晰了解蝌蚪吃什么长得最快,同时激发了他们更好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3.影像记录法  影像记录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图片(照片)记录法,另一种是视屏影像记录法。多媒体观察记录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也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手段,幼儿特别地感兴趣,所以积极争取了家长的配合,每一阶段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小蝌蚪的变化,然后将视频转接到我们的电视上,进行集中的视频展播,幼儿基本上都能自主地介绍在观察中发现的秘密,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收获特别大。 (五)契机教师善于发现,提升教师观察敏感度一般来说,幼儿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新的兴趣倾向、新行为的出现,反复提问和追究特定事物,同伴争议等,这正是教育契机,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它们,并创造条件、诱发兴趣,就能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满足发展的需要。纲要也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在小蝌蚪饲养过程中,幼儿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桶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看得幼儿个个目不转睛,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蝌蚪桶中,于是就听到有人在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立即设置了一些问题:“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充满了渴望。“好,今天回家,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书店、网上看看,查查资料蝌蚪是吃什么的,我们再来喂它们,好不好?”“好!”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第二天,他们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老师把他们带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念给他们听,幼儿一个个屏息凝气,那叫一个专注啊,毋庸置疑之后我们的饲养区成了蝌蚪喂养实验基地。在此过程中,教师牢牢把握住幼儿感兴趣或关注的对象就是教学的活教材,教师敏感地从幼儿的表现和反应中,感觉出他们的需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了身边环境和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六)钻研教师深入研究,提高教师教研的能力1.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幼儿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结合各个领域开展了与课题相关的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别人上课、别人为自己评课、为别人评课,大家畅所欲言,毫不顾忌地谈出各自的想法,在评课中寻找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寻求和改进指导策略,使幼儿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也探究的更深。2.教师根据一年来课题开展的情况进行经验总结,撰写了教育随笔:拯救小蝌蚪、离开水的小蝌蚪、蝌蚪变青蛙、蝌蚪回家论文:浅谈饲养角对幼儿的积极意义、饲养小动物,培养幼儿优良品质,亲近动物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等。五、研究的结论与思考儿童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们自己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们的世界。幼儿期是观察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金钥匙”,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观察能力不仅仅只用于自然角中观察,在其他课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美术活动中会观察画面能让幼儿发展欣赏能力,在语言活动中会观察图片让幼儿的语言能够更加的丰富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事件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就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总之,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有利于幼儿今后在学习文化知识获得成功,也有助于幼儿整个人生的成功。从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是幼儿未来成长必备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实际研究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1.在培养饲养小蝌蚪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课题研究切实落实在幼儿身上,全面促使幼儿“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要及时记录幼儿观察到的现象,并表扬幼儿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2.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幼儿观察的特点和问题,确立研究的重点内容,突出班级研究的方向和特色。3.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内容,制定相关的科学研究的调查表、分析表、汇总表等,使得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化。主要参考文献: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2吴建光 崔华芳.培养幼儿观察力50种方法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吕自诚.在自然角中培养儿童的观察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期第4548页.1985岔路镇学前教育中心主题活动计划主题名称:春天真美小蝌蚪 年龄段:小班段主题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春天,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2.能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外部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过程。3.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获得有关青蛙生长过程的经验。4.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5.乐意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体验春天的美好。主题活动安排社会:小蝌蚪在哪里语言:小蝌蚪找妈妈艺术(音乐):小青蛙艺术(手工):折青蛙艺术(美术):小蝌蚪小蝌蚪健康:聪明的小青蛙科学:青蛙的衣服环境创设1.在自然角中摆放一些花卉,供幼儿观看。另辟一角饲养区,饲养小蝌蚪,以便小组成员观看、照料、记录。2.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师幼共同制作、布置池塘里的“小蝌蚪”。3.布置“小蝌蚪成长记录”专栏,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小蝌蚪的变化记录下来。家园配合1休息日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去玩或者在野外散步时,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花草树木的变化,亲近花草树木,如果发现小蝌蚪可以带回家和幼儿园同步进行饲养活动。2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动手种植盆花与农作物,观察、记录、表述农作物与小蝌蚪的生长变化。3每天早上来园后,和孩子一起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并帮助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格。主 题 反 思主题名称:春天真美小蝌蚪 年龄段:小班段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柳絮纷飞,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自然的万物显示出勃勃生机,幼儿对这大自然有变化非常敏感而好奇。在一次活动中我们引出了小蝌蚪,他们对这些带尾巴的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关于小蝌蚪的主题活动开始了。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进行了活动背景分析:我班幼儿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爱提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开展“小蝌蚪”主题活动的良好基础。而且班上的幼儿很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对小蝌蚪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以“小蝌蚪”为题开展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认识的需要,还能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活动前,我们事先在幼儿园附近的田野中寻找到小蝌蚪,在准备一些空瓶子、小网兜等。刚开始总是抓不到小蝌蚪让小蝌蚪跑掉,几次以后有孩子找到了方法,于是我们就请捞到蝌蚪的小朋友传授经验。活动中,幼儿始终在忙着、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但是幼儿园附近的小蝌蚪有限,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家庭,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到池塘边进行捉蝌蚪的活动。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杨老师语音甜美委婉,在丰富的故事情景创设中,将幼儿带入到童话世界,孩子全被故事吸引住了。这时,杨老师一步一步地启发和鼓励幼儿重复角色中的对话,在小蝌蚪找过鸭妈妈,又找鱼妈妈时,老师问:“小蝌蚪怎么问鱼妈妈,而鱼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吴小赫小朋友高高举手说:“老师,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看他迫不及待的样子,杨老师请他说出问题。他非常认真地说:“老师,我觉得小蝌蚪没记性,鸭妈妈都告诉他,你的妈妈有一对鼓眼睛,大嘴巴,他为什么还找鱼妈妈做自己的妈妈呢?鱼嘴巴不是大嘴巴。”杨老师中肯地点点头说:“有道理,哪个小朋友能帮助他回答这个问题呀?”这一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小蝌蚪的妈妈真糊涂,生下宝宝就走了,小蝌蚪没见过他妈妈呀”;有的说“小蝌蚪没有耳朵当然就没听见啦!”;“不对”,那个说“小蝌蚪有耳朵,不然怎么听见鸭妈妈的话”;“对,小鸡的耳朵就在眼睛旁边,你看不见吧,被鸡毛挡住了?”这次语言活动在小朋友激烈的争论中,已远远地离开了活动主题,杨老师几次想把幼儿的思路引回到活动主题中,都被幼儿的再提问、再回答打断。没记性的小蝌蚪在小朋友激烈的议论中仓促地找到了妈妈从教育行为中可以看出教师精心地做了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教师亲和、自然,活动中出现插曲时教师适时地转变角色,支持幼儿、帮助幼儿,注重幼儿的探究性学习。但在孩子的讨论越来越偏离此次教育内容时,教师缺乏灵活机动,在组织活动中过多注重了自身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的完成。主题剪影教案一小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2.学习安静的倾听故事,了解青蛙妈妈的外貌特征以及蝌蚪变青蛙的初浅知识。活动准备:1.幻灯片2.图片:两只大眼睛;图片:嘴巴宽又大;图片:四条腿;图片:白肚子;活动过程:一、师幼一起扮演小蝌蚪,游进活动室。(播放背景音乐)你们是谁呀?那我是谁呀?咦,我们的妈妈呢?姐姐带你们去池塘里找找妈妈吧。二、游戏:小蝌蚪找妈妈。1.幻灯片(鸭妈妈的形象)(1)我们看谁来了?我们问问看鸭妈妈看见过我们妈妈吗?(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播放鸭妈妈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你们到前面去找吧。)(2)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得怎么样?(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3)出示图片: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 2.幻灯片(大金鱼的形象)(1) 游呀游,找呀找,这是谁呀?大金鱼长得怎么样?(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金鱼,大金鱼,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播放大金鱼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面去找吧。)(2) 大金鱼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3) 出示图片:四条腿。 3.幻灯片(大乌龟的形象)(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大乌龟长了四条腿,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乌龟,大乌龟,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播放大乌龟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2)大乌龟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肚皮是白的)(3)出示图片:白肚子 4.幻灯片(大白鹅的形象)(1)游呀游,找呀找,你们看谁来了?白白的大白鹅我们问问看它是我们的妈妈吗?(大白鹅,大白鹅,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播放大白鹅的话: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2)大白鹅是我们的妈妈吗?它说我们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5.幻灯片(青蛙的形象)(1)游呀游,找呀找,我们看看青蛙长的怎么样?(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绿衣裳。)(2)我们问问看,它是不是我们的妈妈?(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三、完整欣赏故事至唱起歌来呱呱呱1.噢,我们的妈妈终于找到啦!现在请小蝌蚪们回到池塘边的椅子上休息一下,听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边听边想,我们的妈妈到底长得什么样?2.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妈妈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像呢?我们来问问看,(妈妈,妈妈,我们怎么一点也不像你呢?)(播放青蛙的话:好孩子,你们会慢慢的长大,会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你们的小尾巴呢也会不见的,还会穿上绿衣裳)四、结束部分。1.游戏:小蝌蚪的转变:在池塘里,小蝌蚪们一天天长大,慢慢的伸出后退,伸出前腿,穿上绿衣服,呱呱呱的叫。2.呱呱呱跳出活动室,去草地上玩。教案二中班音乐活动:小青蛙活动目标: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及歌曲小青蛙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夏天到了,小蝌蚪长大了,慢慢慢慢地先长出后面两条腿,再慢慢慢慢地长出前面两条腿,变成了一只一只的.?(小青蛙)教师加强语气词把幼儿引导到小青蛙的话题上。 小青蛙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池塘)了,今天我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做青蛙宝宝,跟着妈妈到池塘里去玩耍吧! 二、学唱歌曲及尝试演奏 (一)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小青蛙跳跃的动作。在游戏的同时,教师有节奏的清念歌曲小青蛙的歌词: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里游玩,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多么快乐逍遥。咕哇咶咶,咕哇刮刮,咕哇,咕哇,咕哇。 2.教师清念歌曲两遍。尔后,教师引导幼儿坐回座位:小青蛙跳累了,和妈妈休息休息。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内容及节拍 1.小青蛙们刚才到池塘里游玩感觉怎么样?(开心.)教师让幼儿再次熟悉歌词:刚才青蛙妈妈在游戏的时候还用上了一个表示开心的词语,是.?(快乐逍遥)若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回应:是不是快乐逍遥?(幼儿反应:若是,教师回应很棒,我们再来一起听听这个好听的词语;若不是,教师回应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听青蛙妈妈再说一遍。)教师边拍手边唱:小青蛙呀小青蛙. 2.真的是快乐逍遥!你们也跟着青蛙妈妈来拍拍小手试一试! 3.除了到池塘里玩耍,小青蛙有什么本领?教师引导幼儿到:捉害虫。 4.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5.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三)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3.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四)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小青蛙们捉害虫的本领真大,呆会跟着妈妈到外面去捉害虫吧!教案三中班手工活动:青蛙活动目标:1.教学生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2.学生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继续培养学生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活动准备: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以及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作品青蛙、鱼、桃子若干个。2.双三角形折纸示意图,青蛙折纸示意图。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教师介绍双三角形名称。二、学生跟教师学折双三角形。1.教师出示双三角形折法示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折双三角形。2.学生再次独立练习看示意图折双三角形。三、利用双三角形学折青蛙。1.教师出示青蛙折纸示意图,让学生看懂示意图。2.教师对照青蛙示意图示范折青蛙,学生观看。3.学生看示意图学折青蛙,教师个别指导。4.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四、作品欣赏:教师出示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各种折纸作品给学生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五、附青蛙折纸示意图:教案四中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方法画蝌蚪。 2.加深对蝌蚪形象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毛笔、宣纸、墨、调色盘(内有墨汁)人手一份。 2.范画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仔细观察与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从作画材料、工具及画面效果等方面引导幼儿观察。 二、教师一一出示作画工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1.用毛笔的侧锋画出蝌蚪的身体。 2.用毛笔的笔锋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3.添画水草和小鱼。 四、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作画时用墨适量。 2.指导并帮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画蝌蚪。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案五体育活动:聪明的小青蛙活动目的:1.学习用双脚向前行进跳,锻炼腿部力量。2.复习走平衡木的技能。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青蛙头饰一个、蛋糕一个,磁带一盒。自制虫子若干。活动过程:1.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当青蛙妈妈,小朋友当小青蛙,好吗?(好)。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准备了一盒生日蛋糕,想和小青蛙们一起过,你们高兴吗?(高兴)那你们想怎样给妈妈过生日呢?(捉虫子给妈妈吃) 2.师:那捉虫子之前,请小青蛙们和妈妈一起来做运动。(放磁带) 3.学习新动作:青蛙跳。 (1)教师讲解、示范青蛙跳动作A、师示范怎样捉虫子(师:小青蛙们先仔细看看妈妈是怎样去捉虫子的?等一下,妈妈要来问问小青蛙。B、提问:妈妈是怎样去捉虫子的?C、师讲解、示范小青蛙跳舞动作。(师:小青蛙们都很聪明,妈妈就是跳着去捉虫子的。今天,妈妈来教你们学这个新本领:青蛙跳。)(师:请小青蛙们跟妈妈一起做:两脚并拢,屈膝,两脚同时跳起来,这时候脚要伸直的;落地的时候,前脚掌轻轻的着地,一拍一拍往前跳。(2)幼儿练习青蛙跳动作,师指导。A、先让幼儿自由练习一遍。(师:现在,请小青蛙们在原地练习一下,跳的时候要注意双脚不能勾起来,要同时落地,轻轻地跳。B、分角色练习。(师:妈妈想请男孩子青蛙先来练习一下,比一比到底是男孩子青蛙厉害还是女孩子青蛙厉害?) 4.幼儿游戏,师指导并提出要求。 师:小青蛙们都认真地学会了跳的本领,现在可以去捉虫子给妈妈了。但捉虫子的路上要经过一座小桥,小青蛙们怕不怕呀?走过小桥后妈妈有几个要求,请小青蛙们记牢了:A、用妈妈教的本领“双脚并拢,轻轻跳”B、跳到田地时不挤不抢,互相帮忙C、每只青蛙先捉一条虫子,捉完虫子直接跳回来找妈妈。 5.(1)师:好了,小青蛙们可以出发了,妈妈要看一看哪只小青蛙最棒,捉虫子捉得又快又好。 (2)师小结,指出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强调青蛙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3)幼儿又一次集体到田地帮妈妈捉虫子。 6.以“青蛙妈妈过生日”结束。(小青蛙们捉了这么多的虫子真厉害,妈妈很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跳舞,然后跟妈妈回家过生日好吗?)(放磁带)活动反思:幼儿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幼儿表现活泼,学会了用双脚向前行进跳的本领,锻炼其腿部力量。但教师在让幼儿做准备运动时,没让幼儿距离拉开来,幼儿放手不开,在以后活动中要求注意。教案六大班科学活动:青蛙的衣服活动目标:1.知道绿色是青蛙生存的保护色。2.了解动物的衣服有保护作用。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青蛙头饰、故事磁带青蛙的衣服、彩笔、挂图动物的衣服活动过程:一 、猜谜导入。1.情景创设:“笃笃笃!”什么声音?(敲门声)你们知道外面来的是谁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看你们能否猜出来,“身穿绿棉袄,唱歌呱呱叫,蹦跳捉害虫,丰收里功劳。”孩子们猜谜(青蛙),师开门因迎客人,一名幼儿戴着青蛙头饰来到活动室。(对话略)2.观察青蛙的衣服,重点突出绿色和黑斑。二、听录音故事青蛙的衣服。三、引导幼儿讨论:小青蛙为什么捉不到害虫?1.小青蛙穿上漂亮的衣服,害虫为什么马上就逃掉了?2.小青蛙为什么只有穿上绿色衣服,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3.了解绿色是青蛙的保护色。四、出示挂图动物的衣服,请幼儿观察画面。组织幼儿讨论:动物的衣服是动物的保护伞。五、请幼儿说说我们生活中穿着的衣服具有的保护作用。提示幼儿:解放军叔叔穿的迷彩服和防弹衣具有保护作用;医院里医生穿着无菌服装,很有作用;交警叔叔的衣服晚上放光,以免被车撞倒;六、游戏“我们都是小青蛙”。播放歌曲,幼儿模仿青蛙舞蹈:唱歌、跳舞、蛀虫。七、请幼儿给青蛙穿上绿衣服。(播放轻音乐)1.情景创设:一幼儿扮演一只没穿衣服的小青蛙,蹲在地上哭。师提问:小青蛙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帮助它)2.请幼儿给小青蛙穿上绿衣服(添绿颜色)。八、游戏“青蛙回归大自然”。1.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爱护青蛙的教育。2.把画好的青蛙送到事先准备好的“庄稼地”里。4月份饲养区教育随笔拯救小蝌蚪“老师,老师,有一些小蝌蚪死了!”轩轩叫着,稚嫩的小脸上写着焦急、悲痛,因为班级里的小蝌蚪是他从乡下奶奶家的池塘里捞来的,小朋友都很喜欢。他问我:“小蝌蚪为什么会死呢?”“是呀,小蝌蚪为什么会死呢?”我重复着他的话。“呼啦”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因为晚上外面冷。”“因为水太脏了。”“一定是饿死的。”“因为小蝌蚪太多了,挤死了。”孩子们七嘴八舌,非常热烈。“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孩子们。“白天。让小蝌蚪在外边晒太阳,晚上搬回教室。”“水一脏就要换水。”“多找几个瓶子,把小蝌蚪分一分。”“可以分一些到金鱼缸和乌龟缸里,因为小金鱼和小乌龟单独呆在玻璃缸里,没有朋友,太寂寞了。”好,说干就干。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找来瓶子,把小蝌蚪分在好几个瓶中,还往金鱼缸和乌龟缸里分了一些。可是第二天依然每个瓶子中都有死蝌蚪。“老师,小蝌蚪为什么还是死呀?”孩子们好奇而又急切地问我。“老师也不明白,我们回家找答案吧。问问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忙上网查查,翻书看看,好不好?”“好!”离园的时候,我专门设计了一张“关于饲养小蝌蚪”的调查表,让孩子们带回家去做。第三天,孩子们带着调查表来了,他们急切地交流着答案原来:空间(瓶子)太小而小蝌蚪太多,氧气不够,小蝌蚪会死;自来水里面有漂白粉等不利于小蝌蚪健康的东西,水换得太勤,小蝌蚪会死;喂的东西太多会撑死;和小鱼小虾混养,会被吃掉;蝌蚪长大的同时还会排泄一种毒素使别的蝌蚪死亡导致小蝌蚪死亡的原因还真多呀!那怎样饲养小蝌蚪昵?经过讨论,大家最后一致同意把要给小蝌蚪找一个空旷的家。一场拯救小蝌蚪的“行动”。让我看到了童心的可贵。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应该尊重这样的童心,更应该支持这样的“童行”,甚至自己也要保有这样的童心和“童行”,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3月份饲养区教育随笔离开水的小蝌蚪这天刚下课,几个孩子急乎乎地报告我“老师,葛雨轩把小蝌蚪拿出来了。”“啊,小蝌蚪怎么能离开水呢”我赶紧来到发现区。哇!好家伙,两条小蝌蚪正软软地趴在地上,几个调皮鬼正拿着小棍戳蝌蚪呢!几个调皮鬼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摆出乖乖样,垂头丧气地站在一边。我顾不上几个调皮鬼,先把小蝌蚪轻轻滴的放进鱼瓶,还好,它们一到水里欢快地游起来。我再看看几个调皮鬼气不打一处来,朝着孩子们大喊大叫“蝌蚪怎么能离开水,你们几个是没有不敢做的事!”看我说的差不多了,若旭小朋友小声地说:“蝌蚪是青蛙的孩子,青蛙能在陆地上也能在水里”“啊!”我听了孩子的话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是在“探索”是在“研究”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询问孩子们事情的经过。几个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开来“蝌蚪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蝌蚪是不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原来,为了蝌蚪能不能生活在陆地上,孩子们的意见不统一,为了证实谁说的正确,于是大胆的若旭就把小蝌蚪拿出鱼瓶,看看蝌蚪会不会在陆地上走。孩子们抓出蝌蚪,蝌蚪不走啊,于是找来了小棒赶着戳着蝌蚪走呵呵!我渐渐滤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是又好笑又好气。但是,我还是为孩子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行为感到欣慰与骄傲。当然有时盲目去做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告诉孩子们,青蛙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里生活,但青蛙的孩子蝌蚪幼小时只能生活在水里,是不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就像我们小朋友小时候不会走路,只有长大了才慢慢学会走路一样的。还有我们小的时候什么也不会,长大了通过学习、积累才拥有了像爸爸妈妈一样多甚至更多的本领一样。5月份饲养区教育随笔蝌蚪变青蛙放假三天后回来,小朋友和最爱的小蝌蚪也分开了三天!突然晨新大叫起来:“老师快看啊,有一条小蝌蚪长出四条腿啦!它们已经长出了四条腿,颜色也变成了灰色了。”小朋友都很好奇地围在旁边看着,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呢“这小蝌蚪怎么像青蛙一样啊?”“我看它们不是小蝌蚪,是青蛙!”“”还有的小朋友跑到我旁边来问我:“老师,你说这到底是小蝌蚪还是小青蛙啊?”我笑笑说:“你们认为呢?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吧!”这可把孩子们的兴趣都提起来了,大家一直为自己的立场在争论不休,结果也没分出谁胜谁负。我也是笑而不答,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吧!又过了一天,葛雨轩小朋友的爷爷带来了几只小蝌蚪,说是从很远的地方找来的,看到他热情的样子真让人感动!大家伙又围了上来“哇,这些是黑色的,没有长脚耶”“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小蝌蚪,昨天那几只不是的,怎么样,还不相信呢?”“哦,我知道了,那些小蝌蚪快变成青蛙了,所以长出了腿嘛!”大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这个时候我才让他们坐回座位上对他们说:“现在让我们来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通过了自己的观察以后,小朋友特别认真,而且对故事里面的内容很快地掌握了,也知道了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又是如何变成小青蛙的!他们都说小蝌蚪真是太可爱了。要我说,他们才是太可爱了6月份饲养区教育随笔  蝌蚪回家从我们开始饲养小蝌蚪已经有2个月了,我们幼儿园的蝌蚪也开始从没有腿的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总是跳出盒子。季菲菲:“老师,为什么小青蛙总是要跳出来?”吴定恒:“为什么这么多天了都不见小蝌蚪长大呢?”过了一天,我找了个机会和孩子们交谈:“小蝌蚪在我们这里已经住了那么久了了,我们都很喜欢他,现在它们变成了青蛙,你们说青蛙都是生活在哪里?他们都是吃什么的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马上抓住机会说:“对呀,小蝌蚪长大以后本来可以为我们吃掉许多害虫,可他住在我们这里却要饿肚子了,多可怜呀。我们怎么办呢?”多多接过我的话说:“还是放走他吧,让他去吃害虫。”面对这样的提议,我立即鼓动起来:“多多说放了他,你们同意吗?” “好啊!”孩子们都兴奋起来。“那我们把它放哪儿呢?”“放草地上”“放小河里”“哪里有小河呢?”“对,我们就放在幼儿园后面的菜地里,这样青蛙就离我们很近啦。”于是我带着全班幼儿,拎着小蝌蚪来到后面的田野,随着一声声:“小青蛙,再见吧!”“再见吧,青蛙!”的依依不舍声,我们愉快地送走了小青蛙,也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小蝌蚪观察日记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今天,我在岔路花堂抓了6只小蝌蚪。回到家后,我拿出一个蓝色的盆子,这个盆子就成了这些小蝌蚪的家了!我把蝌蚪倒进盆子里,他们全身上下都是黑乎乎,挤在一起就是一团煤球,身体像是一颗颗句号,句号上有一对小眼睛,小得不得了,几乎都看不清了,这就像他们自身的防御系统,让大家以为他是盲人,就不容易被吃掉了。小蝌蚪的尾巴像一个顿号,一刻不停摆动着,好看得很。我给盆子里放了一点面包渣,心想:小蝌蚪啊,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以后,我就把你放回大自然!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今天,我来看小蝌蚪了。突然,我发现少了两只小蝌蚪,还发现盆子里有一些小蝌蚪的尸体,而且是残缺不一的尸体,我想:为什么小蝌蚪会自相残杀呢?于是,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鸽子蛋蛋白发黄能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