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怎么练腹肌抗打击能力(14岁)?

【特朗普问自己是最帅美国总统吗】于2020年10月18日,据了解到,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相关事件一直是国内外人都很关注的,近日在一次竞选集会特朗普问自己是最帅美国总统吗,并且是对第一夫人梅拉尼娅问道,其回复也是表示是很帅的,这让大家很是有趣,看到网友评论我笑出腹肌了,那么特朗普在美国真实评价是怎么样的,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特朗普问自己是最帅美国总统吗

我说,第一夫人,我是有史以来最帅的总统吗?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的视频报道,当地时间17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威斯康辛州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再现了其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有关自己是否是有史以来最帅(美国)总统的对话。

我说,第一夫人,我是有史以来最帅的总统吗?特朗普面对台下热情地支持者说道,(她说),是的,绝对是。我说,谁能比得上我?她说,肯尼迪很帅,但他跟你不同,亲爱的。

根据现场视频,在特朗普说出这番对话时,台下的支持者们笑声与呼声连连。

北京时间9月30日9:00,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进行了2020总统大选的首轮辩论。这场辩论时长1小时54分钟,在美国战场州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凯斯西储大学举行,双方围绕6个辩论议题进行辩论。

通观整场辩论,美国民众和媒体对于这场辩论的评价就是混乱。在辩论中,特朗普多次打断拜登和主持人华莱士的讲话,并且全程充斥着双方的人身攻击,使得双方的讨论一度偏离预定的讨论话题。

辩论结束后,根据当地媒体民调显示,更多民众认为拜登在辩论中的表现优于特朗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观看辩论直播的观众群体中,本身民主党支持者的比例就更多。

华尔街日报记者鲍尔豪斯(Rebecca Ballhaus)评价称,归根到底,这是一场混乱的辩论,全程充斥着互相攻击。

鲍尔豪斯评价道,从一开始,整晚都充斥着人身攻击和重复的大喊大叫有时候是在特朗普和拜登之间,有时候是在特朗普和主持人华莱士之间。

鲍尔豪斯认为,相比于特朗普及其盟友之前对拜登的诋毁,实际上拜登的表现要强得多。尽管特朗普对拜登的履历和智商进行了咄咄逼人的攻击,并且不断打断拜登讲话,但拜登还是进行了回击。

CNN主持人杰克泰伯(Jake Tapper)则更直接地形容这场总统辩论就像火车残骸里着了火的垃圾箱,完全是一团糟。他认为,这场辩论就是一场耻辱,因为特朗普一直在打断别人讲话,没有遵守辩论规则。

泰伯在时候发表评论:我可以向你们确认一件事,那就是今晚所有美国人民都输了,因为(这场辩论)糟透了。

CNN另一位主持人沃尔夫布利策(Wolf Blitzer)则认为,这是他见过的最混乱的辩论,而且令人担忧特朗普总统和拜登在今秋晚些时候是否还会举行另外两场辩论。很明显,这是我见过最混乱的总统辩论,而且我猜也是你们大部分人见过最混乱的辩论了。

这肯定会引发很多质疑关于这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未来的两场辩论。他猜测,鉴于今晚的混乱局面,两位总统甚至有可能之后不会再进行辩论了。按照计划,特朗普和拜登未来还会进行两场辩论,分别是10月15日在迈阿密举行和10月22日在纳什维尔举行。

不过,拜登的竞选团队在辩论结束后的发布会上透露,拜登仍会继续参与剩下两场总统辩论。拜登的竞选团队负责人贝丁菲尔德(Kate Bedingfield)表示,他(拜登)将继续与美国人民直接对话。下一个辩论是市政厅的形式,选民将有机会与候选人互动。拜登显然很高兴有任何机会直接与选民对话,这是他在竞选中优先考虑的事情。

特朗普一向的媒体盟友福克斯新闻显然对这场辩论有不同的评价。福克斯新闻撰稿人道格拉斯斯科恩(Douglas E. Schoen)表示:就我个人而言,总统显然是这场辩论毫无疑问的赢家,他是这场对话的指挥者,是这场讨论的掌控者。

另一方面,拜登在面对特朗普时时而被激怒,他在评论文章中写道,拜登甚至对特朗普进行了人身攻击,骂他是骗子和小丑。

但他总体还是承认:就辩论的实际内容而言,今晚是平局。他认为,特朗普总统在新冠病毒议题上表现最弱,但在其他实质性议题上,尤其是种族关系、法律和秩序的话题上,特朗普总统完全掌握全局。

美国记者3连问:特朗普给你打电话,你接吗?

特朗普给你打电话,你接吗?

在一次美国记者对任正非的采访中,记者突然问任正非:如果特朗普给你打电话,你愿意去接听吗?

这时任正非哈哈一笑,回道:他可能太忙了吧,他有时间打电话吗?打电话聊家常,像我们这样谈个把小时两个小时的,他可能还有耐心吗?在我看来现实不大可能吧!

但之后记者又穷追不舍地问道:但是如果他愿意的话,你愿意接听吗?

任正非又说道:他愿意打,我也听不懂英文啊!

记者不依不饶:可以通过翻译。

最后任正非直接说道:他搞房地产,那我们搞技术的,我们之间的语言和这个表达方式,那可能也不一样啊!

这一番言语之间的较量,其实也是很明显地表明了任正非的态度,就是不想接电话。毕竟他们两个人都不在一个语义空间,哪来的话可以沟通呢?

是远远领先美国,是绝对领先美国

美国为了限制华为发展,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这虽然给华为带来了很多麻烦,但任正非却淡定地表示:我们整体的前进步伐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为在最尖端、最重要的芯片方面,我们都具有先进的能力。尤其是在5G、光传输、核心的网络技术等方面,我们也不会受到美国太大影响。我们在一些系统方面,是领先美国的,是远远领先美国,是绝对领先美国。这方面并不需要美国任何帮助。这段话不仅是任正非对华为的自信,更是给我们每一个不安的国人打的一针强心剂。

任正非从43岁开始创业起,就带领着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向高科技领域饱和冲击,为中国闯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高科技发展之路。30多年的时间已经证明,华为是一个靠得住的公司,华为已经建立起国际化的环境。

确实,华为可能在十年前并不是美国的对手,但如今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拥有让美国都忌惮的实力,更是在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封锁制裁下,还能抗住压力,依旧顽强不倒地前进着。

规定应该是普适的,而不是针对的

美国英国乃至瑞典等国家甚至已经通过立法的手段,来限制对他们国家造成威胁的华为发展。任正非对于这种限制曾表示:我非常支持新的数字主权方面的管理规定,但是希望这个管理规定应该是普适所有公司,不是针对华为一家公司的。

言外之意就是在全球化时代下,其实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狭隘的制裁打击是不可取的,美国一系列对华为的针对行为,也是为任正非所不齿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美国对华为的各种制裁手段,不仅是对华为产生了巨大冲击,对许多美国企业也是一次极大的反噬,尤其是那些与华为有过合作的美国企业,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任正非也从来不表现出悲观的一面给我们,总是最平淡、最微笑地诉说着、告诫着我们:身在黑暗,心怀光明,梦想不灭,努力前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任正非、华为的故事,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书中针对任正非的经典讲话进行深入剖析,对核心精神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精神鼓舞以及能力提升。

面对危机,任正非却没有屈服,而是选择正面刚,他不会放弃斗争,正如任正非在《任正非,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中说:只要在茫茫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就能带领团队走向胜利!

以上是【特朗普问自己是最帅美国总统吗】的详细全文内容,对于特朗普问自己是最帅美国总统吗你有什么看法呢?


既然是经验之谈那当然得结合经历来讲,所以我就从增肌的角度出发,谈一谈我自11岁以来的训练经历(虽然我从未把增肌作为主要训练目标),嫌答案太长的朋友可直接拉到最后看总结。

由于我体脂一向不高不低(腹肌分块隐约可见但不很明显)且非常稳定(不管是体重增加还是减少,皮脂厚度都基本不变),身高在14岁后也基本没长了(14岁时身高174,现在178)所以可以近似认为14岁后体重的变化=肌肉量的变化。

11~14岁,基本瞎练

这个阶段丝毫没有定量控制训练量和强度的意识,只是为了中考时体育不至于拖后腿而已,练了一年才开始有初步的简陋训练计划,如下图所示:

12岁那年暑假自订的健身计划,这张图以前在别的回答里发过

而且这个年龄段正值身高快速增长期,体重自然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在这个阶段体重的增长不能等同于肌肉的增长。

14~18岁,类健美练法(但训练目标仍然是提高最大力量)

这期间基本就是类健美式的“每组8到12次,做4到6组”的安排(最多的时候曾经做过8组8次的深蹲),之所以说是“类健美式”,是因为当时每次训练每个部位只安排一个动作,即便15岁时开始去健身房,也就是增加了腿屈伸一个腿部动作和每23天测一次极限(当时听了生物钟理论,说人体的体力周期是23天)而已。但训练和营养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1、单个部位的训练量有限,除了深蹲最高时达到过8组8次外(而且只有几次训练这样安排,并非常规),其余部位最多做5组8~10次,而且每个部位每次训练只有一个动作。

(不过考虑到当时的营养水平,这个也许是合理的)

2、一周内的训练次数不定,当时还在高中,所以去健身房的频率取决于我什么时候上课迟到……(高中时我一旦迟到就不去学校,转头去健身房了),有时候一周去一次,有时候一周去三次,毫无规律。

3、营养基本没保证,我妈相信素食有益健康,又强烈反对我搞力量训练,所以练完回家只能吃白菜黄瓜……

4、经常搞些奇葩的练法,比如为了“增强力量训练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和小伙伴们发明了“一个人深蹲/卧推,另外几个人在旁边讲笑话”的练法( 中提到过)。

5、训练计划不稳定,每次练什么、练多少都是到了健身房现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依然是比较明显的

1、身高体重从初三毕业时的174厘米62公斤,到进健身房前的176厘米68公斤,进了健身房后一年半时间增加到177厘米75公斤,最高时到过77公斤,不过并未保持很久,大部分时间还是75公斤上下波动。

2、力量从第一次进健身房(2000年12月30日)的卧推72.5公斤,深蹲90公斤(第一次去健身房当天就测了极限,之前在家练没法测极限)提高到2002年夏天的卧推110公斤,深蹲150公斤(当时还没开始练硬拉)。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1、年龄小,各项生理机能旺盛,所以瞎练也能提高。

2、虽然是瞎练,但各部位基本都集选择了最基本的动作集中练习——腿部深蹲、胸部卧推、背部引体向上,只有伸髋肌群选择了杠铃躬身(当时把硬拉理解成类似直立划船的动作了)。至于什么飞鸟侧平举之类,别说当了,现在都不练……

3、态度认真,深蹲卧推一律放到最低点再举起,没有像健身房里很多人那样拿半程动作混日子。

4、之前练习格斗,有氧和柔韧性基础好,例如当时1500米能跑4分半钟,如果有跑得快的人在前面带甚至能到4分15秒,竖劈叉的时候可以在前出腿的脚跟下垫高20厘米。

5、虽然素食为主,缺少蛋白,但热量摄入还是够的,毕竟碳水靠素食……

在这样的训练和营养条件下,我达到了体重75公斤卧推110公斤深蹲150公斤的水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直到后来逐渐转向类力量举练法才重新突破。

17~20岁,类力量举练法(训练目标仍然是提高最大力量)

也是在17岁那年,互联网开始在国内普及,我通过雅虎(当时还没有百度,谷歌也不出名)进行搜索,逐渐接触到力量举这项运动。当时有一个叫的网站(大概07年左右我去回访,发现已经关了),我在上面注册了一个叫“chnlifter”的ID(加过我微信的朋友们是否想起了什么?),跟老外们瞎侃。时间久了,我开始萌生了要把训练模式向较低次数和较高强度的方向调整的念头。

由于之前没有低次数训练的经验,我起初仿照书籍中保加利举重的练法,每次训练都冲极限,一段时间后毫无效果(不过极限力量的表现倒是比较稳定了)。直到后来误打误撞地选择了5乘5训练法(当时选择这个安排的原因是5乘5正好等于25,而我由于小学时候学速算的经历,对25及其整数倍的数字有莫名其妙的好感……后来才知道5乘5训练法在国外很出名),体重和力量才迅速提高起来。

这一阶段的训练,其在合理性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初步有了定量控制的训练,比如计算每个项目的负荷量和强度(可参见 中当时训练日记的照片)

2、训练计划比较稳定了,我当时连续四个月都是用5乘5的安排,没有出现以前那种“按一种安排练了几次之后就转成另外一种安排”的问题。

3、进入大学后伙食自理,营养补充有所好转,起码不用每天练完回家吃白菜黄瓜了……当然这阶段的营养水平也就是每天两三个鸡蛋一袋牛奶而已,而且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因为变回素食的缘故掉体重和力量T_T(有一年暑假没回家,结果因为不适应北京的炎热,体重和力量掉得比回家还多)。

1、过于集中于深蹲卧推等基础练习,辅助训练基本没有(参见上面的链接,虽然用了类Boris Sheiko的安排,但却没有辅助项目),特别是没有针对深蹲卧推硬拉三大项安排辅助练习,所以说只是“类力量举”练法。

2、完全忽视安全问题,训练中没有任何护具。

3、以最大力量为目标,但训练中却缺少单次试举的安排,导致出现了基础扎实,但不能有效转换为1RM的提高(比如我当时深蹲可用155公斤做5组5次,但1RM只有170公斤,正常情况下至少应有180公斤)。

4、完全无视疲劳管理,幸好当时岁数小,恢复快,影响不大。

由于训练和营养的改善,体重和力量都有新突破

1、体重从之前的最高77公斤,稳定75公斤提升到最高85公斤,稳定83~84公斤。

2、力量从长期停滞的卧推110公斤深蹲150公斤,提高到卧推130公斤,深蹲170公斤,硬拉200公斤(这时候终于明白硬拉是怎么做的了)。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不用药物的训练者来说,力量的突破和肌肉量的增加在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基本是并行的。单纯依靠中小重量你是可以达到一个对普通人来说已经算不错的水平,但你如果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步,就必须增加训练强度,用大重量训练来带动力量和肌肉的突破。

20~23岁,类举重练法(训练目标转为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并行)

用类力量举的练法练了大概一年后,我遇到了如下问题:

1、1RM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训练重量的提高(前面已经提到)。

2、爆发力和灵协调性明显下降,尤其后者让我头痛,因为我协调性本来就不好……

由于这时已经在北京上大学,在多次到北体大观摩交流之后,我的训练模式逐渐转向类举重的练法,每组的次数进一步降低到2~3次,甚至1次,而训练频率则从之前的一周三~四次增加到了经常一天两练。同理,之所以说是“类举重”是因为并未针对抓举和挺举安排专门的辅助项目,甚至抓举和挺举我也是分别用高抓和高翻半挺代替的(因为协调性不好)。

至于营养方面,由于还在学校,所以和上一个阶段基本雷同。这也导致我在这期虽然力量提高很多,但体重增加不多。我的力量最高水平也是出现在这一阶段:

1、体重最高时达到过87公斤,平时稳定在85公斤左右。

2、力量上深蹲220公斤3次3组,230公斤1次,卧推150公斤3~4次做组,硬拉260公斤(当时练法偏举重,所以没测卧推1RM,此外深蹲测1RM那天状态也明显不如220蹲3乘3的时候),高抓90公斤标准,95公斤略屈肘,高翻130公斤标准,135公斤因为左腿后撤做成了小箭步高翻……

(说个笑话,几天前一个微信群里有人问我力量水平,结果另一人抢在我之前回答了上面的数据,提问者惊叹“十年前就这么猛现在还了得?”当时我很想说“之后十年我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水平……”)

这个阶段训练的进步表现在:

1、训练频率增加,经常有一天两练的安排(所以体重增加不多但力量提高很大)。

2、注意恢复手段,训练结束后冰敷关节,按摩肌肉(所以才能一天两练)。

3、注意了大周期内负荷量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力量提高很大的又一原因)。

缺陷主要是在营养上,依然停留在学校食堂额外多加两个鸡蛋一袋牛奶的水平上,而且那时三鹿奶粉事件还未爆发,所以国产牛奶的质量……如果当时能有现在的营养水平,力量能不能进一步提高不好说,体重肯定是要破90公斤的。

23岁以后,随心所欲练法

毕业以后,一天两练从理想变成了幻想,睡眠充足从常态变成了偶然……所以虽然经济条件改善让营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力量却再也没有达到读书时的水平,特别是对训练频率依赖比较严重的深蹲都没法见人了……但体重却因为营养的改善突破了90公斤,最高时(2017年3月)达到94公斤,平时也稳定在90~92公斤的水平上。

这个阶段的训练没什么好说的,毕竟都“随心所欲”了(实际就是有空就练练,没空就拉倒)。做得好的是营养,基本是按照我在“合理营养”那次Live里谈到的原则(当然有时候忙起来没空吃饭的话就不遵循了)来执行的,所以体重才能突破并稳定在90公斤以且脂肪没有明显增加(75公斤时腹肌只是隐约可见,90多公斤时腹肌还是隐约可见,而且我基本不练腹肌)。

综合以上,在不同阶段,增肌的要点可以归纳为:

1、起步阶段,专注练习深蹲卧推等基本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必须的训练内容最为重要,这个阶段训练量和强度有限,正常日常饮食足以支持,当然额外增加热量和蛋白质摄入肯定会有更好效果,但仍不能动摇训练的基础地位。

2、不用药的普通训练者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必须依靠力量的突破来实现肌肉的突破。单纯中小重量训练,注重肌肉“感觉”的练法能让你达到一定的肌肉围度和线条水平(这还得有技术保障),但继续增加围度必须靠大重量训练。

3、水平越高,营养的影响越大。这个容易理解,卧推50公斤的消耗可以靠日常饮食支持,但卧推180公斤时就不行了。

4、训练和营养都要先做好基础,然后再通过细节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效果。对训练来说,基础就是深蹲卧推这些基本项目;对于营养来说,基础就是总热量和蛋白摄入达标。所谓细节,指的就是“把一天的总热量从分三餐摄入改为分五餐摄入”、“哑铃弯举时前臂外旋”等,这些做法是在训练营养已经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再来“锦上添花”的手段,如果训练和营养的基础没做好,单纯靠这些细节上的改进是不会带来多少收益的。

暂时就先说这么多,看大家反馈再增添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岁男生怎么练出腹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