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有先后,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多佛陀,应该有一个佛祖来管理的,对吗?

  江浙佛教网()作为2008年成立的佛教综合门户网站,本着对互联时代佛法弘传的使命,秉持正知正见、自利利他的传播理念,先后建立佛教电影、佛教电视台、学佛社区、在线抄经、在线念佛堂等栏目,流通了大量专业的佛法影音、文字法宝资源。用14年的时间,与数百万网友,共同见证了佛教互联网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发展历程。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经慎重考量,我们将积极调整网站的内容与形式,在此期间暂时关闭江浙佛教网站。

  为防失联,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好友。南无阿弥陀佛!

  • 佛教导航树立正知正见,发广大菩提心,按次第如理如法修学,世出世间法要圆融无碍,普愿众生皆共成佛道。
  • 阿弥陀佛以净土信、愿、行三法为宗。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 禅觉明心见性,去妄存真,直指本心,开启觉悟之路!
  • 积福慧积福慧将共修与网络相结合,使佛友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修慧修福,培植福德资粮,进而觉悟佛法真谛,走向解脱之路。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学人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共同学习这部《阿弥陀经》。本经不管是在大乘的经典,或者是在净土的经典当中,都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讲本经之前我想先作两点的说明。第一点,我们先来说明一下这个净土宗的特色。佛法把宇宙人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属于外在的物质世界,另外一个部分是内在的心灵世界。佛法的因缘观,佛陀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外在的世界是内心的世界所变现的,也就是说,外在的物质世界是一时的、暂时的因缘;而我们内心的世界是长久的。也就是说,你现在的环境可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那么这都是暂时的因缘,只要你熬过去它就会变化。但是你内心产生的障碍,如果你不加以处理,它这种障碍会生生世世地跟随着你。你今生受到这种心灵的折磨,你来生亦复如是。所以佛法的修学重点,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它不是在处理外在的世界,它是在处理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世界。

这个处理内心的世界,我们大方向从大乘的法门当中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圣道法门,另一个是净土法门。圣道法门在处理内心的世界,它主要是安住在空性,也就是说你必须透过思维无常、无我的真理,创造一个空性的真理在心中,然后把你这个躁动的心、明了的心,慢慢地安住到这个空性里面去――把心带回家,那么在空性当中化解心中的执取而离苦得乐。另外一个净土法门,它安住的点不是空性,而是阿弥陀佛的功德,以佛的功德当作我们安住的处所。你心中要创造一个阿弥陀佛的功德,然后你的心进入到这个功德里面去安住。

这两种方法,一个是安住空性,一个是安住佛德。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难易的差别,一个是困难,一个是容易。如果你选择安住在空性,那么你不是今生可以成就,要多生多劫;如果我们选择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功德,只要你掌握正确的方法,今生你决定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们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大乘的修学当中,它的特点,一言以蔽之――下手易成就高。空性的法门是违背我们习惯性的思考,我们的心经常都是在有相的因缘分别;而你安住在弥陀的功德,它是一个有相行,它并没有违背我们过去的思考,所以它的下手是容易多了。但是它的成就是能够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直接成佛。所以当我们选择了净土法门,它的特点是你在因地的时候修行特别容易,而果地的功德特别的高。这是净土宗的一个特色。

第二点我们来谈谈本经的特色。净土法门,我们前面讲过下手易、成就高,而且在整个中国佛教当中,两千年的历史,其实修学净土的人特别的多。但是我们发觉一个事实:成功的人并不是非常的多,这是一个我们要面对的事实。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修净土的人有一个通病――往往并不重视教义。即使你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是一个片段式的、粗浅的概念――你听某一个法师讲开示,把很多很多片段的开示在心中自己组合起来一个概念。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功德没有真实的了解,就很难产生一种真实的归依,所以我们就很难抗拒我们的妄想。所以我们在净土宗的一个失败点,就是大家忽略了如何来进入到弥陀的功德。我们讲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样的一个正确的归命的方法,缺乏了。我们讲一切法因缘生,你缺乏一个正确的因缘,你就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在整个净土教义的研究,本经是非常重要的。印光大师说《阿弥陀经》这部经,文简意赅,辞约理富――文字很简要,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当中,如果你有志于有次第地研究净土法门的功德是怎么成就的,我如何能够让我的心进入到弥陀的功德,那么本经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所花的时间最少,但是它的内容可以说相当的完整。所以我们这次选择《阿弥陀经》的宗旨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详细地、很有次第地介绍净土法门的特色、净土法门修学的方法跟它果地的功德的差异,这个是我们开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

我们现在看讲义,这个讲义的标题是《<佛说阿弥陀经>导读》,这个导读,其实里面的内容主要是根据

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家,在您科学工作的同时开始学习佛法。并且您跟其他科学家学习佛法并不同,您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是对往生极乐世界很有把握的。每次您演讲,包括去年在世青会您的演讲,从您的语言中流露出,在您未来离开世间的时候,有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愿望。

对。所以我今天要问下,从科学层面,因为现在很多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种迷信,佛教里很多东西都是一种迷信。好多年轻人,包括成年人,有智慧的人,他们也这样觉得。您作为一个科学家,也可以说是一个佛学家。从佛学和科学,或者说是从科学研究和佛教修行这两个层面,您是怎么融合?您做为科学家,应该是非常客观判断物质的、非常严谨的,而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个很抽象的,一个很神秘的境界,您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修证,或者什么样的动力,让您走这样的路?

我是科学家。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地“迷信”一个宗教。我对佛教的认同、接受和修行,是经过一个漫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其实佛教和其他宗教还不一样。第一,佛教不相信一个主宰一切的神,不相信一个创造一切的神。佛教的整个理论,是佛陀对整个宇宙的本体,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充分明白。

所以可以说科学和佛教是不同的渠道,殊途同归去明白整个宇宙的规律。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佛法和科学根本没有冲突。

我不是证明佛教对还是不对,起码证明科学和佛法没有冲突。

佛陀在讲经说法49年中,在《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讲行愿品的净土。与我们最有缘分的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其中三个都是鼓励往生净土的,当然我们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也很深,我们见面就把“阿弥陀佛”讲出来,等于我心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种子。理论上,我们应该称呼释迦牟尼佛,他是我们的本师。但是为什么我们却称呼阿弥陀佛,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奇妙。

表面看来,西方净土比较迷信,用科学不能分别,为什么念阿弥陀佛能够往生净土呢?因为净土本来是没有的,是法藏比丘发的大愿,经过漫长时间的修行,才从没有当中建了这个净土,从没到有。还有,净土那么远,《阿弥陀经》说十万亿佛土那么远,可以去到吗?所以我说一般知识分子不接受,一般是四大原因:

第一,净土真的是法藏比丘在因地从零创造出来的吗?

第二,西方极乐世界不停的接引十方世界那么多众生,有没有人满为患这个问题?

第三,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真的那么容易吗?

第四,净土那么远,可以去吗

我思考了这四个问题,后来我发现,这四个问题跟科学没有冲突。比如最简单的第三个问题,单念阿弥陀佛可以去净土吗?其实有个很好的比较,比如我们打开电视机,希望看到某个频道,原来在于电视台将他们的画面声音建成能量波通过空中,为了避免不同电视台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同电视台有不同频率的能量波,只要我们调整我们电视机的接收频率,就可以接收到电视台的相对应的能量波。物理学上说自然的能量就可以吸收,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中就有很多不同电视台的能量波,不过你看不到,但是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西方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位佛陀的能量非常非常大,西方极乐净土的信号,好像一个非常大的电视台一样,他所发出的能量波穿越太空,包括我们的地球。所以空气里面呢,也有极乐世界的能量波存在,只要我们调整自己的接收频道,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的电磁相对应接轨。那么,西方极乐净土的频率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则告诉我们,这个频率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因为“阿弥陀佛”是声音,是频率。只要我们多讲多念,让我们自身吸收的对应能量波大一点。讲一句能量是很微小的,只有不停的念,专心的去念,那么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在第八识里就会加大我们吸收的能量。只要力量越来越大,到了临终的时候,我们神识离开我们的身体,神识中“阿弥陀佛”的种子就与大气层中的阿弥陀佛的能量接轨了,就会被吸收前往到极乐净土。

所以我看到这个跟现代科学没有冲突。另外,我们现在经常用电脑,怎么打开呢?一般是有个密码吧,这个密码可能是一组文字,也可能是声音。所以说”阿弥陀佛“这个声音也是打开极乐净土大门的钥匙。所以说,一声”阿弥陀佛“能够与让我们前往净土,是可以的。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可能不对,但是起码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刚才潘校长说的很有意义,尤其您提到的四个问题。这个在佛教与科学中也是这样的,通过某个特点的比喻来进行说明。我觉得这个比喻有很多当代的例子,在网络时代也能够引起更多思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佛之上还有更高境界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