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三十三号卫星的高光谱遥感卫星有哪些分辨率是什么?

高分卫星,广义上来讲,是指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分辨率可达米级或亚米级。国内通常也将国产高分系列卫星简称为高分卫星,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包括高分1-6号系列卫星。本文对国内外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技术指标做集中介绍。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庞大的观测体系,主要包括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雷达卫星)、高分四号(静止轨道卫星)、高分五号(高光谱卫星)、高分六号、资源系列卫星、环境系列卫星、高景一号、天绘卫星、实践9号等。国外高分辨率卫星起步早,体系更为庞大,观测能力也更强,目前常用的包括Worldview系列、GeoEye系列、Quickbird卫星、Ikonos卫星、Planet系列卫星等。 高分一号高分一号(GF-1)卫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卫星工程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中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中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分一号8米多光谱产品
GF-1卫星轨道参数
GF-1卫星有效载荷参数高分二号高分二号(GF-2)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高分二号卫星于2014年8月19日成功发射,8月21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这是中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高分二号全色影像GF-2卫星轨道参数GF-2卫星有效载荷参数高分三号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于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填补了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空白,标志着高分专项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三号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12种成像模式。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条带、扫描成像模式,而且可在聚束、条带、扫描、波浪、全球观测、高低入射角等多种成像模式下实现自由切换,既可以探地,又可以观海,达到“一星多用”的效果。高分三号的空间分辨率是从1米到500米,幅宽是从10公里到650公里,不但能够大范围普查,一次可以最宽看到650公里范围内的图像;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陆地上的道路、一般建筑和海面上的舰船。由于具备1米分辨率成像模式,高分三号卫星成为世界上C频段多极化SAR卫星中分辨率最高的卫星系统。而且它能同时发射、接收水平波和垂直波,是中国首颗多极化SAR卫星,帮助人们更好地分辨、识别地上、海上物体。高分三号卫星不受云雨等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时监视监测全球海洋和陆地资源,是高分专项工程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服务于海洋、减灾、水利、气象以及其他多个领域,为海洋监视监测、海洋权益维护和应急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GF-3卫星平台指标
GF-3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高分四号高分四号(GF-4)卫星于2015年12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遥感卫星,搭载了一台可见光50米/中波红外400米分辨率、大于400公里幅宽的凝视相机,采用面阵凝视方式成像,具备可见光、多光谱和红外成像能力,设计寿命8年,通过指向控制,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观测。高分四号卫星可为减灾、林业、地震、气象等应用提供快速、可靠、稳定的光学遥感数据,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林火灾害监测、地震构造信息提取、气象天气监测等业务补充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开辟了中国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新领域。同时,高分四号卫星在环保、海洋、农业、水利等行业以及区域应用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高分四号卫星主用户为民政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高分四号监测台风(来自腾讯太空)
GF-4卫星轨道参数
GF-4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资源一号01/02星资源一号卫星01/02星是由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传输型资源遥感卫星(代号CBERS)。CBERS-0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该卫星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只能依靠外国资源卫星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的航天遥感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CBERS-02 卫星于2003年10月21日成功发射。CBERS-01/02卫星携带的有效载荷包括CCD相机、宽视场成像仪(WFI)和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
CBERS-01/02星轨道参数
CBERS-01/02星有效载荷参数资源一号02B星2007年9月19日,资源一号卫星02B星(CBERS-02B)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成功入轨。02B星是具有高、中、低三种空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搭载的2.36米分辨率的HR相机改变了国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02B星的应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7年5月,中国政府以资源系列卫星加入国际空间及重大灾害宪章机制,承担为全球重大灾害提供监测服务的义务;2007年11月在南非召开的国际对地观测组织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宣布与非洲共享资源卫星数据,反响热烈。
CBERS-02B星轨道参数
CBERS-02B星有效载荷参数资源一号02C星资源一号卫星02C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ZY-1 02C卫星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02C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配置的10米分辨率P/MS多光谱相机是当时中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二是配置的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
ZY-1 02C 卫星轨道参数
ZY-1 02C 卫星有效载荷参数资源一号04星资源一号卫星04星(CBERS-04)于2014年12月7日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CBERS-04卫星共搭载4台相机,其中5米/10米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多光谱相机(PAN)和40米/80米空间分辨率的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S)由中方研制。20米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MUX)和73米空间分辨率的宽视场成像仪(WFI)由巴方研制。多样的载荷配置使其可在国土、水利、林业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CBERS-04卫星轨道参数
CBERS-04卫星有效载荷参数资源三号资源三号卫星(ZY-3)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中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ZY-3卫星轨道参数
ZY-3卫星有效载荷参数资源三号02星资源三号02星(ZY3-02)于2016年5月30日11时17分,在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02星发射升空。这将是中国首次实现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形成业务观测星座,缩短重访周期和覆盖周期,充分发挥双星效能,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乃至全球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资源三号02星前后视立体影像分辨率由01星的3.5米提升到2.5米,实现了2米分辨率级别的三线阵立体影像高精度获取能力,为1:5万、1:2.5万比例尺立体测图提供了坚实基础。双星组网运行后,将进一步加强国产卫星影像在国土测绘、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等领域的服务保障能力。
ZY-3 02 轨道参数
ZY-3 02 传感器指标环境一号A/B/C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C星(HJ-1A/B/C)包括两颗光学星HJ-1A/B和一颗雷达星HJ-1C,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环境卫星配置了宽覆盖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四种遥感器,组成了一个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覆盖的比较完备的对地观测遥感系列。HJ-1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上午11点25分成功发射,HJ-1A星搭载了CCD相机和超光谱成像仪(HSI),HJ-1B星搭载了CCD相机和红外相机(IRS)。在HJ-1A卫星和HJ-1B卫星上装载的两台CCD相机设计原理完全相同,以星下点对称放置,平分视场、并行观测,联合完成对地刈幅宽度为70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30米、4个谱段的推扫成像。此外,在HJ-1A卫星上装载有一台超光谱成像仪,完成对地刈宽为5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100米、110~128个光谱谱段的推扫成像,具有±30°侧视能力和星上定标功能。在HJ-1B卫星上还装载有一台红外相机,完成对地幅宽为720公里、地面像元分辨率为150米/300米、近短中长4个光谱谱段的成像。HJ-1A卫星和HJ-1B卫星的轨道完全相同,相位相差180°。两台CCD相机组网后重访周期仅为2天。HJ-1C卫星于2012年11月19日成功发射。星上搭载有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波段SAR雷达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成像带宽度分别为40公里和100公里。HJ-1C的SAR雷达单视模式空间分辨率为5米,距离向四视分辨率为20米。
HJ-1A、B卫星轨道参数
HJ-1C卫星轨道参数
HJ-1A、B、C卫星主要载荷参数实践九号A/B星2012年10月14日,实践九号(SJ-9)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实践九号卫星是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规划中的首发星。实践九号卫星A星搭载的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为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分辨率为全色2.5米/多光谱10米;B星搭载的光学成像有效载荷技术试验项目为分辨率73米长波红外焦平面组件试验装置。SJ-9 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农业、林业、水利、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数据的迫切需求。
SJ-9A、B卫星轨道参数
SJ-9A、B 卫星有效载荷参数高景一号高景一号 01/02 卫星于 2016 年 12 月 28 日上午 11时23 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高景一号 01/02 卫星全色分辨率 0.5 米,多光谱分辨率 2 米,轨道高度 530 公里,幅宽 12 公里,过境时间为上午 10:30 分。是国内首个具备高敏捷、多模式成像能力的商业卫星星座,不仅可以获取多点、多条带拼接等影像数据,还可以进行立体采集。单景最大可拍摄60km x 70km影像。2017年中期,将再发射两颗0.5m分辨率的卫星进入该轨道。这意味着在2017年底前,该轨道将有4颗0.5m高分辨率卫星以90°夹角运转,持续进行数据采集。四星组网后,全球任一点可实现1天重访,标志着中国完全自主的遥感卫星商业化运营服务迈出了第一步。
卫星参数高景一号影像图Planet全球最大规模的地球影像卫星星座群。 Planet是世界上在轨卫星最多的公司,共有149颗在轨卫星,使全球对地观测进入“每日”时代,有着其他公司无法比拟每天覆盖全球一次的超高频时间分辨率,目前还正在发射更多卫星。PLANETSCOPE现有在轨卫星共132颗,是全球最大的卫星星座,新发射的88颗卫星稳定传输后,可实现每天监测全球一次。每个PLANETSCOPE卫星成员都是一颗3U立方体小卫星(10cm*10cm*30cm),整个卫星星座有32颗小卫星在国际空间站轨道(ISS)上,100颗小卫星在太阳同步轨道(SSO)上,全部132颗卫星在太空环绕地球可每日获取整个中国区的卫星影像。 Planet卫星星座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为客户提供快速更新的商用卫星影像,此星座能以3米的分辨率提供大范围的地球影像,其覆盖的广度和更新程度都是无与伦比的;最大亮点是可直接获取经过校正的正射影像。 Planet卫星可以识别赈灾地点和提高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量。用户也可以使用这些影像资源进行全球环境保护,比如森林砍伐监测和极地冰盖变化监测。商业应用包括测图、房地产和建筑业、油气资源监测,甚至是交通堵塞监测。如果公司需要对其拥有的高价值、分布式资源进行定期监测,Planet可以补充或替代使用直升机飞过输油管道来监测油气泄漏,因为Planet卫星可以快速获取需要的影像。
PLANETSCOPE轨道参数
PLANETSCOPE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PLANETSCOPE单景产品属性
PLANETSCOPE季度镶嵌影像产品属性哨兵-2A哨兵2A(Sentinel-2A)卫星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的第二颗卫星,于2015年6月23日发射。哨兵-2A携带一枚多光谱成像仪,可覆盖13个光谱波段,幅宽达290千米。10米空间分辨率、重访周期10天。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到短波红外,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在光学数据中,哨兵-2A数据是唯一一个在红边范围含有三个波段的数据,这对监测植被健康信息非常有效。卫星入轨运行后,开始采集地球陆地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大的岛屿、内陆和沿岸水域。6月29日,在轨运行4天的哨兵-2A卫星,传回了第一景数据,幅宽290km,卫星第一次扫描的范围是从瑞典开始,经过中欧和地中海,到阿尔及利亚结束。哨兵-2A所携带的光学传感器与哨兵-1A相结合,可以获取大范围、高重访周期的数据。提供高分辨率的环境监测能力,可用于食品安全、森林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植被健康监测等。同时该卫星在运行期间将提供有关农业、林业种植方面的监测信息,对预测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它还将用于观测地球土地覆盖变化及森林,监测湖水和近海水域污染情况,以及通过对洪水、火山喷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行成像为灾害测绘和人道主义救援提供帮助。worldview-1卫星影像
WorldView 1(视界1)卫星于2007年9月18日发射,该卫星成为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速度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卫星于高度496km、倾角98度、周期93.4分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平均的重访周期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55万平方公里的0.5米分辨率的影像。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的进行同轨立体成像。采集能力是快鸟卫星的4倍。
卫星参数WordView-2 卫星 WordView-2卫星于2009年10月6日发射升空,运行在7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能够提供0.5米全色图像和1.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该卫星将使Digitalglobe公司能够为世界各地的商业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高性能图像产品。星载多光谱遥感器不仅将具有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还将包括四个额外(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2)波段。多样性的谱段将为用户提供进行精确变化检测和制图的能力,由于WorldView卫星对指令的响应速度更快,因此图像的周转时间(从下达成像指令到 接收到图像所需的时间)仅为几个小时而不是几天。 WorldView-II卫星参数: 全色波段:0.5米,波长450-1040nm 蓝波段:450-510nm 绿波段:510-580nm 红波段:630-690nm 近红外:770-895nm 黄波段:585-625nm 海岸波段:400-450nm 红外边缘波段:7055-745nm 近红外2波段:860-1040nm WorldView-2卫星能提供独有的8波段高清晰商业卫星影像。除了四个常见的波段外(蓝色波段:450-510;绿色波段:510-580;红色波段:630-690;近红外线波段:770-895),WorldView-2卫星还能提供以下新的彩色波段的分析: (1)海岸波段(400-450)支持植物鉴定和分析,也支持基于叶绿素和渗水的规格参数表的深海探测研究。由于该波段经常受到大气散射的影响,已经应用于大气层纠正技术。 (2)黄色波段(585—625)过去常被说是yellow-ness特征指标,重要的植物应用波段。该波段将被作为辅助纠正真色度的波段,以符合人类视觉的欣赏习惯。 (3)红色边缘波段(7055-745) 辅助分析有关植物生长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植物健康状况有关信息。 (4)近红外2 波段(860-1040) 这个波段部分重叠在NIR 1波段上,但较少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该波段支持植物分析和单位面积内生物数量的研究。WordView-3 卫星Digitalglobe公司于2014年8月13号成功发射并正式运行Worldview3(WV3)卫星,WV3卫星提供31厘米全色分辨率\1.24米多光谱分辨率和3.7米红外短波分辨率。WorldView-3的平均回访时间不到1天,每天能够采集多达680,000平方公里范围的数据,相对其他亚米级商业卫星有着更广的光谱范围,使其特征提取/变化监测/植物分析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
卫星参数
载荷参数
运行参数WORLDVIEW-42017年1 月 18 日,商用高分辨率地球影像产品和服务全球供应商 DigitalGlobe 公司 (NYSE:DGI) 近日发布了一组 WorldView-4 卫星的最新数据。这是该公司所发射的第七颗卫星,同时也是目前全球领先的超光谱、高分辨率商业卫星。WorldView-4 于去年 11 月搭乘美国擎天神 5 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目前已在 617 公里的预期轨道高度运行。同 2014 年成功发射的 WorldView-3 一样,WorldView-4 能够捕获全色分辨率 31 厘米和多光谱分辨率 1.24 米的卫星影像。WorldView-4 可以比 WorldView-3 更快地从一个目标移动到另一个目标,并且能够存储更多数据。WorldView-4 卫星的成功发射再一次大幅提高了 DigitalGlobe 星座群的整体数据采集能力,让 DigitalGlobe 可以对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平均拍摄频率达到每天 4.5 次,且 GSD 小于 1 米。WorldView-4 卫星的特性包括:·超高分辨率:全色分辨率 31 厘米,多光谱分辨率1. 24 米·业界领先的定位精度·在多种影像采集模式下的超大储存容量·双向扫描·配备业界一流的控制力矩陀螺, 能实现快速重新定位(速度快于其他卫星 2 倍以上),提供更优化的对区域及点目标的影像采集能力·直接获取编程数据传输给用户·重访频率为 1 天除了提供即时的超光谱、高分辨率地球影像,WorldView-4 卫星还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对较大面积的区域进行单次过境采集,减少短暂变化的影响;无须地面控制点就可以达到 CE90 3 米的几何精度; 拍摄能力为 68 万平方公里/天。
WorldView-4 卫星参数表 GeoEye-1卫星GEOEYE-1于2008年9月发射,分辨率0.5米是目前最高分辨率商业卫星之一,GeoEye-1卫星具有分辨率最高、测图能力极强、重访周期极短的特点,在实现大面积成图项目、细微地物的解译与判读等方面优势突出。卫星特点GeoEye系列2颗卫星,亚米级分辨率;GeoEye-1全色影像分辨率0.41米,多光谱影像分辨率1.65米。高定位精度,有控和无控精度为业内领先;GeoEye-1无控定位精度高达5米,加入一个控制点精度可优于0.5米。GeoEye系列卫星都能够提供立体像对,可满足1:5000-1:10000地形图测绘及更新。大规模获取:成像方式灵活,重访周期短,3天(最短1天)内重访地球任一点进行观测卫星参数多光谱传感器
1.65 meters x 1.65 meters全色传感器
0.41 meters x 0.41 meters光谱范围
450–800 nm卫星规格450–510 nm (blue)510–580 nm (green)655–690 nm (red)780–920 nm (near IR)扫描宽度:15.2 kmOff-Nadir Imaging:Up to 60 degrees动态范围:11 bits per pixel任务寿命预期:大于10 yearsRevisit Time:Less than 3 days轨道高度:681 km快鸟(Quick Bird)卫星 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目前世界上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之一,具有最高的地理定位精度,海量星上存储,单景影像比其它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而且QuickBird卫星系统每年能采集七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卫星影像数据,存档数据每天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在递增。在中国境内每天至少有2至3个过境轨道,有存档数据约700万平方公里。
■ 分辨率:0.61 米全色;2.44 米多光谱;■ 45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 幅宽:16.5 公里■ 小卫星:高3米;直径2米;■ 采集能力:大约57景/轨;7千万平方公里/年;■ 质量:2100磅■ 燃料可供7年卫星参数:  
星下点分辨:0.61m产品分辨率:全色 0.61 -0.72m多光谱:2.44 -2.88m产品类型:全色、多光谱、全色增强、捆绑(全色 + 多光谱)等QuickBird卫星红光波段(630-690nm)* 0.63~0.69微米、用于测量植物叶绿素吸收率、进行植被分类; * 0.65~0.70微米谱段对叶绿素监测有较好的作用; - 大多数浮游植物都清楚地展现出叶绿素的第二吸收光谱带,对水特性进行... QuickBird卫星绿光波段(520-600nm)*0.52~0.60微米、用于探测健康植物绿色反射率和反映水下特征; *0.52~0.58微米谱段对于森林识别、硬植林、软植林的区分,对森林普查有效; *0.58~0.62微米谱段最适于探测流动的化学...QuickBird卫星蓝光波段(450-520nm)* 根据植物的反射率,0.35~0.50微米谱段对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强。这一谱段,光谱反射率与植物的相关关系很强; * 0.43~0.45微米用于叶绿素浓度和叶绿素总含量。 * 0.45~0....QuickBird卫星近红外波段(760-900nm)* 0.76~0.90微米、用于测定生物量和作物走势,确定水体轮廓; *
0.5~0.9微米能用于植被、土壤温度、水陆界线等制图,能监测植物受污染程度,调查谷物收获量;受害程度。成像参数Ikonos卫星影像IKONOS卫星于1999年9月24日发射成功,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商业遥感卫星。IKONOS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提供高清晰度且分辨率达1米的卫星影像,而且开拓了一个新的更快捷,更经济获得最新基础地理信息的途径,更是创立了崭新的商业化卫星影像的标准。IKONOS是可采集1米分辨率全色和4米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商业卫星,同时全色和多光谱影像可融合成1米分辨率的彩色影像。时至今日IKONOS 已采集超过2.5亿平方公里涉及每个大洲的影像,许多影像被中央和地方政府广泛用于国家防御,军队制图,海空运输等领域。从681千米高度的轨道上,IKONOS的重访周期为3天,并且可从卫星直接向全球12地面站地传输数据。影像年限为1999年-2015年。
卫星参数资料主要来自资源卫星中心网站、北京盛世华遥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供学习交流之用,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大佬指点~
常见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光学类: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B\C\D卫星、资源三号卫星、资源三号02星、高分六号卫星都是两米分辨率的卫星。
高分二号卫星、 北京一号卫星、吉林一号卫星都是1米的卫星,高景一号卫星是0.5米的卫星。
雷达类:高分三号卫星
高光谱:高分五号卫星目前国产卫星的优势和缺点:
优势:2米卫星族群拍摄能力强大,可以在短期内进大范围进行覆盖。有多期存档数据。
高分二号数据单景面积较大、偏僻区域覆盖充足。
数据价格相对于国外数据有很大优势。
不足:效果相对于国外数据还有略微差距,尤其是0.5米的高景一号,还需要继续努力。而且国产的好多卫星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商业卫星,在有些需要以后数据或定期拍摄的项目中无法适用,一般项目没法安排卫星进行编程拍摄。高分一号 高分一号卫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至8年。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牵头实施。“高分一号”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第一颗卫星。“高分专项”于2010年5月全面启动,计划到2020年建成我国自主的陆地、大气和海洋观测系统。尽管该“专项”主要是民用卫星,但外国专家认为,由于分辨率较高,也具备相当价值的军事用途,识别飞机、坦克已经不成问题。GF-1卫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卫星工程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高分一号”的全色分辨率是2米,多光谱分辨率为8米。它的特点是增加了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该相机的性能在国内投入运行的对地观测卫星中最强。此外,“高分一号”的宽幅多光谱相机幅宽达到了800公里,而法国发射的SPOT6卫星幅宽仅有60公里。“高分一号”在具有类似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一个地区重复拍照,其重复周期只有4天,而世界上同类卫星的重复周期大多为10余天。可以说,“高分一号”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完美结合。实际上,“高分专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7颗卫星和其他观测平台,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它们都将在2020年前发射并投入使用。“高分一号”为光学成像遥感卫星;“高分二号”也是光学遥感卫星,但全色和多光谱分辨率都提高一倍,分别达到了1米全色和4米多光谱;“高分三号”为1米分辨率;“高分四号”为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光学卫星,全色分辨率为50米;“高分五号”不仅装有高光谱相机,而且拥有多部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如可以间接测定PM2.5的气溶胶探测仪;“高分六号”的载荷性能与“高分一号”相似;“高分七号”则属于高分辨率空间立体测绘卫星。“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能力的对地观测系统 。高分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将能够为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提供高精度、宽范围的空间观测服务,在地理测绘、海洋和气候气象观测、水利和林业资源监测、城市和交通精细化管理,疫情评估与公共卫生应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地理遥感生态网平台已发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来源请引用:地理遥感生态网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光谱遥感卫星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