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大利瓷砖多少钱一块是排名前十的品牌吗?它的色彩和花纹有哪些选择?

十大品牌瓷砖品牌:马可波罗瓷砖、金航陶瓷、巴宝莉陶瓷、宏创陶瓷、意大利瓷砖、大角鹿瓷砖、能强瓷砖、狮王陶瓷、威尔斯陶瓷/岩板、白兔瓷砖1、马可波罗瓷砖广东著名商标,中国瓷砖行业的大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有着“仿古砖至尊”的美誉,在产品主要涵盖了亚光砖、抛光砖、微晶石、抛釉砖等,价格方面也极具竞争力,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2、金航陶瓷金航是佛山众成名品陶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集瓷砖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的现代化建陶品牌,营销中心设立在佛山市南庄镇,拥有6大现代化生产基地,27组现代化生产线。2023年荣获佛山陶瓷百家“放心消费承诺品牌”称号。3、巴宝莉陶瓷巴宝莉陶瓷,专注于瓷砖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的现代化建陶企业,拥有6大现代化生产基地,27组现代化生产线,建筑陶瓷年产能超2亿平方米。获诸多殊荣:中国工程建设重点推广应用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中国绿色环保建材产品、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品牌、中国陶瓷行业工程推荐品牌等。4、宏创陶瓷宏创陶瓷,集瓷砖产品研发、制造及销售的现代化陶瓷品牌。产品被广泛应用政府工程以及银行、医院、高档写字楼等多种场所。荣获中国工程建设重点推广应用产品、中国陶瓷十大品牌、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品牌等。5、益大利瓷砖益大利瓷砖,成立于2011年,现已发展成为集研、产、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生产陶瓷墙地砖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品牌”、“质量信得过产品”、全国消费者放心满意产品、中国建材500强品牌、中国绿色环保建材产品等荣誉称号。6、大角鹿瓷砖大角鹿超耐磨大理石瓷砖独创“超耐磨钻石釉”国家专利技术,”超耐磨钻石釉”采用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全球知名釉料公司,意大利卡罗比亚釉料,”超耐磨钻石釉”耐磨度达4级以上,耐磨度比普通瓷砖高出3倍,有效提升瓷砖的耐磨性!大角鹿,超耐磨、持久新。7、能强瓷砖该品牌隶属于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它成立于1999年,凭借优质的硬件设施领先于中国建陶行业,还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享有一定的知名度。8、狮王陶瓷狮王瓷砖始建于2002年,现已形成现代质感系列、狮王高硬大理石瓷砖、岩板系列、水木年华系列、现代7瓷片系列、等全品类产品体系,上千个花色品种。截止2022年,已经连续十一届蝉联中国陶瓷十大品牌、新锐榜年度最佳品牌、中国国家标准制定企业等国家级荣誉。9、陶瓷/岩板威尔斯陶瓷始创于2000年,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是行业内享有盛誉的规模化、现代化的大型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质量长期稳定,服务完善,是众多高级会所、星级酒店、宾馆、高级住宅小区室内装饰材料的理想之选。10、白兔瓷砖白兔瓷砖是旭日陶瓷集团旗下一个专注做瓷砖的品牌,引进全套日本、意大利的先进设备,并采用日本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20年来累计开发产品品种达28000多款,获取研发专利200多项。荣获“广东省陶瓷行业杰出企业”、“陶瓷十大品牌”、“广东陶瓷品牌建设示范企业”、“广东陶瓷设计创新示范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证书”等众多奖项和荣誉。喜欢分享装修干货的KK字
广东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是一个著名的瓷砖产区。广东佛山瓷砖以其优良的质量、精湛的工艺和不断创新的设计而闻名于世,成为了国内乃至全球的瓷砖市场中的重要品牌。广东佛山瓷砖十大品牌的真实生产地总汇:金意陶瓷砖、金航陶瓷、蒙娜丽莎瓷砖、东鹏瓷砖、华鹏陶瓷、强辉瓷砖、益大利瓷砖、宏创陶瓷、马可波罗、巴宝莉陶瓷,这些品牌的产地各具特色。一起来了解这些品牌的背后故事和生产地吧!以下是市场上较热门的广东佛山瓷砖品牌的真实生产地总汇。1. 东鹏瓷砖东鹏瓷砖是中国著名的陶瓷品牌之一,其总部位于广东佛山石湾镇。该品牌的生产基地不仅在佛山本地,还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设有大型生产基地。东鹏瓷砖的产品线涵盖了墙地砖、洁具、卫浴用品等系列陶瓷产品,品质优良、款式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2. 金意陶瓷砖金意陶瓷砖是佛山市的一个瓷砖品牌,其总部位于中国瓷都——石湾镇。该品牌的产品线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打产品,注重产品设计和花色的创新。地中海瓷砖的生产基地不仅在潮州本地,还在景德镇、石湾镇等地设有大型生产基地。3. 金航陶瓷金航陶瓷瓷砖是佛山享有盛名的陶瓷翘楚之一,其总部位于佛山,犹如一座矗立在陶瓷行业的稳固砥柱。其精良的产品线覆盖了墙地砖、洁具、陶瓷板等各类陶瓷产品,犹如繁星点点,闪耀着智慧与技术的光辉。这个品牌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就像一位陶瓷界的魔法师,展现出无尽的创新与独特魅力。4. 华鹏陶瓷华鹏陶瓷,这是佛山一颗璀璨的明珠,一个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的品牌。在产品设计的舞台上,华鹏陶瓷不断创新,花色的每一次跃动都带来新的惊喜。如同瓷器上的繁花,华鹏陶瓷的生产基地遍布泉州,广东清远,以及江西高安等地,犹如一朵朵绚烂的花朵,绽放在中华大地上。5. 强辉瓷砖强辉瓷砖,犹如瓷器中的勇者,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打产品,每一次创新都体现出对产品设计别具一格的热爱。强辉瓷砖不仅在德化本地闪耀,也在广东清远、江西高安等地设有大型生产基地,就如同勇敢的战士,不断拓展疆土。6. 益大利瓷砖益大利瓷砖是佛山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品牌的产品线主要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打,它就像一位精致的画家,用创新的产品设计描绘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画卷。益大利瓷砖的生产基地不仅在德化本地,还远至广东清远、江西高安等地,犹如一只矫健的雄鹰,翱翔在陶瓷的天空。7. 新中源陶瓷新中源陶瓷,这是佛山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打产品,注重产品设计创新和花色丰富多样。新中源陶瓷的生产基地遍布德化本地和广东清远、江西高安等地,就如同瓷器中的皇后,展现出独特的尊贵和高雅。8. 宏创陶瓷宏创陶瓷,如同瓷器中的王者,闪耀着稳定而强大的光芒。宏创陶瓷的产品线以仿古砖和全抛釉为主打产品,每一款产品都展现出宏创对产品设计独特的理解和热爱。宏创陶瓷的生产基地不仅在德化本地,还远至广东清远、江西高安等地,就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城堡,矗立在瓷器的世界里。9. 巴宝莉陶瓷巴宝莉陶瓷是广东一颗耀眼的明珠。这个品牌以生产高档瓷器而著称于世,其产品线覆盖了墙地砖、洁具、瓷器等多个领域。每一款巴宝莉陶瓷产品都像是艺术家精心雕刻的杰作,无论是诺贝尔瓷砖的设计风格还是手工雕刻的全抛釉工艺,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陶瓷行业耕耘数十载的pp子一枚哦
各具特色的民居篇1《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六年级:郑可意各具特色的民居篇2
关键词:传统民居;改造;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云南是我国世居民族和特有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据统计,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0%以上的自然村有12000多个,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约70%。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类型多样:如分布在滇南、滇东南、滇西地区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基诺族、壮族、德昂族、彝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滇西北、滇中地区的彝族、普米族、纳西族摩梭人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井杆式、木楞房、垛木房民居;滇南哈尼族聚居村镇的蘑菇房民居;滇南、哀牢山区的彝族聚居村镇的土掌房民居;滇西地区的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滇西北的藏族地区的平顶碉楼民居;滇西北地区的傈僳族聚居村镇的千脚落地房民居;滇中、滇西一带的汉族、彝族、满族等民族聚居村镇的一颗印、合院式民居等,堪称中国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大观园。
一、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与建筑艺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随着时展,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必然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也会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在创新中得到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为因果,传承与创新互为表里,建设需求和建筑艺术总会处于相对平衡。特别是提取和重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图案、色彩,提炼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元素,对民族传统民居进行装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或改变民族文化符号的组合关系,结合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表征、空间构成、环境意识、营造技术,创新设计出特色浓郁的时代经典民族特色民居,使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改造后更为新颖和突出。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既是传承传统民族建筑文化,又是创新民族优秀建筑艺术,是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原则
在传统民居改造中,要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必须坚持4个原则:一是保持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则。在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与改造过程中,要严格保持原有民居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不改变传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外立面特征和基本材料。 二是修旧如故的原则。在修复村镇内具有保护价值的濒危建筑物或构筑物时,使用旧木料、旧石料、旧砖瓦等材料,严格按照其原始状态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故,并做好详尽的纪录。 三是工艺创新的原则。民居改造过程中,为确保风格一致,在大部分保留传统民居建筑工艺和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工艺创新,调整局部结构,增加特殊构件,对风格缺失的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四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破坏村镇整体风貌及传统民居外观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生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优化、改进、调整传统民居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住房条件。
三、云南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实践
云南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中积极开展传统民居保护,结合民族和区域特点,深入挖掘传统民居建筑特色,传承传统建筑形式和优秀营造技艺,针对不同民居建筑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保护和改造。一是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公共建筑和民居要适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运用文物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如土司府、寺庙等。二是对具有人文价值的濒危建筑物、构筑物及时抢救修缮。三是对影响村镇整体风貌的建筑予以取缔整治。四是对缺乏民族特色并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民居建筑进行提升改造。同时,还要求各地编制特色民居建设方案图,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移民搬迁、扶贫安居、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等建设项目时,发放给村(居)民作为新建和改造的蓝本。并根据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新建和改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旅游客栈和特色餐馆等。
四、传统民居改造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
各民族传统民居都有清晰的历史、宗教、文化脉络,为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民族建筑文化和技艺,打造一批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改造:一是屋顶。屋顶是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如云南除土掌房和平顶碉楼外,其他传统民居都有坡面屋顶,而且屋顶的装饰构件也在不断丰富。为完整保护民族特色村镇的风貌,要统一恢复坡面屋顶,统一飞檐翘角和装饰构件,统一建材和颜色,彩钢瓦必须更换成粘土瓦或小挂瓦。适当增加采光并做好隔热防潮。二是外墙立面。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外墙立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变化,如西双版纳州傣族干栏式民居的外墙立面,70年代以来逐步由竹材换成木材,个别地方瓷砖外墙还有扩大趋势。为确保村镇建筑风格一致,要统一外墙立面材料和颜色,对无法统一外墙材料的民居,要用仿真材料重新装饰。民居新增门窗等构件要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符,适当增加具有民族元素的立体浮雕图案和装饰,以及民族元素彩绘图画。对部分低矮民居进行层高处理,增高架空层和居住层。三是卫生间。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没有把卫生间设在屋内的习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屋内或屋外设卫生间,配备梳妆镜、洗漱台、抽水马桶及洗浴等设施,并安装太阳能、排污管网等。四是内部功能。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内部没有按功能分区,如怒江州傈僳族的千脚落地房,房屋内部仅是一个以火塘为核心的空间,此类民居要重新布局,分割卧室和公共区域,进行美化亮化,完善水电、有线电视和网络等设施,使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整洁卫生、宽敞舒适、美丽宜居。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纲要各具特色的民居篇3
关 键 词 :民居 建筑装饰 自然和谐 文化价值
当我们漫步在浙江各大乡镇,看着1幢幢略带欧式风格的民居时,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兴之余,却感到1丝不足与担心。不足的是走在这样的乡镇不会使人感觉是在浙江的农村,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已不存在。担心的是当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农村的民居、农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国文化所影响,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泊。农村因民居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崇尚历史、自然的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我们民居中传统符号的文化价值。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网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几千年来1直为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1。江南人凭借着灵山佳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了世代生活,营造出农耕、渔猎、商埠并存的村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水乡的意境,是多少人所梦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居,也称民宅、住宅、家屋,是各类建筑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品类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江南水乡古镇,像1本无言的古书,记录着历史与人们的生活,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韵味,吸引着成千上万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归自然的人们到此观光游览,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回味古镇的沧桑。
在浙江众多的古村民居中,经常可以看到1些不起眼的小屋,虽然有些破旧,但依然在风雨中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小屋的小窗、门槛,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号,极具传统文化价值。民居由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构成素静的色调。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浙江民居的装饰艺术,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还是壁画、彩画,都各具特色,匠心独运,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以木雕工艺最为突出。我国4大著名木雕中的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都在浙江。东阳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从梁架、檩条到斗拱、驼峰等大木构件,从门窗、栏杆到牛腿、雀替等小木装修,随处可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繁而不乱、富有立体感的精美华丽的雕刻。雕刻的内容有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植物及几何图案等。
以东阳卢宅为例,无论是建筑上的斗、拱、昂、梁、牛腿或隔扇,还是家具的细部装饰中,都体现了木雕之乡的浓郁特色。在隔扇的裙板和绦环板上,有各种戏剧题材的雕刻,如“8仙过海”“姜子牙遇文王”等,雕刻手法有透雕、浮雕,内容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令人叫绝。牛腿上的多层雕刻人物神态自然,花鸟活泼动人,祥兽栩栩如生,恍若神品。东阳木雕据传说起源于唐贞观元年间的立体圆雕木俑,现存实物最早的是北宋初的1尊童子像和1尊残损的佛像。有记载称,清代中期仅浙江东阳和嵊县就有400多名木雕艺人去北京紫禁城从事雕刻。卢宅各种雕刻艺术品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明代以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雕刻作品的形象多严谨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而清代以后,木雕工具迅猛发展,刀具就达300余种,木雕的彩绘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者充分结合,使卢宅的木雕开始呈现出华丽、精致,更富艺术感染力。在宁海、宁波、诸暨、嵊州、兰溪、龙游、武义、衢州等地的民居中都保存了许多精美的木雕艺术珍品。
砖雕、石雕以浙东1带、浙北杭嘉湖、宁波、诸暨、龙游等地民居比较突出,雕刻细腻,造型生动,艺术价值较高。龙游石佛乡3门源村叶氏住宅的砖雕门楼,以戏剧故事为题材,有“过江杀相”“白猿教刀”“渭水访贤”“3气周瑜”“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雪里访普”等,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法娴熟,是金、衢地区清代晚期民居建筑中的砖雕代表作。
除了建筑本身的装饰外,室内装修也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1直以来,工匠们都把建筑装修与建筑整体的处理结合起来。栅棂搭接轻巧爽朗、柱枋构造素洁简练,体现了民居内敛、宁静、明快的生活氛围。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室内装修多采用灵活、通透的结构构件,装饰也多表现在出挑、窗户、檐部等经常使用、或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以起到点睛的效果。木雕在民居建筑装饰上大量使用,丰富了建筑面貌的地方特色。此外,广泛采用楼房悬挑结构,使用桐油、清漆防腐,突出了浙江农居的地方特色。
江南民居体现出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10分淡雅。浙江民居建筑装饰造型的传统符号为(冒号):白墙、灰瓦和栗色的门窗装修。
浙江民居的白墙、灰瓦,以其简洁的外观和朴素的色调,将中国装饰元素、传统建筑风格观念与人文思想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境,营造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的选择,基本上是由两种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冒号):1是道教的“天人合1”思想,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表现出热love自然、尊重自然的气质,将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1个有机组成部分。2是儒教的礼制,粉墙黛瓦是中国传统民居的色彩选择,白黛两色的单1和协调,恰到好处地抒写了江南淡静的诗情画意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率真自然。浙江民居的境界反映了中国人那种淡泊、宁静、悠闲的人生态度,素面朝天,以其怡然淡定的建筑风格,引导人们以回归自然为本,以自我修养为悟,与自然进行着多层次的对话。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看传统民居,“天人合1,物我同1”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在民居的选址、布局,住宅的设计和营建中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强调人与物的同构,从物质的层面到精神的层面把“外适内合”当成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最高境界。
浙江农村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极富特色的历史遗存,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在传统文化遗产不断受到重视的当代,给广大设计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要强调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才会在面临社会的巨变和时代要求时不致困惑,才会在延续、创造、扬弃、发展中华民族新时期的农村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
参考文献 :
[1]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
[2]张树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朱淳.室内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9.各具特色的民居篇4
色彩风貌是民居建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在漫长的时间里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民居建筑,形成了既符合当地地域条件及传统文化,又适应时展的民居建筑。本文通过对北京马栏村乡村民居类型、色彩样式和风貌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出马栏村蕴含在物质及文化背景下的民居色彩风貌特征。为北京乡村民居样式及风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民居 民居样式 色彩风貌 北京民居
民居色彩作为建筑形式中最普遍、最朴素的―种风貌形式,是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生态条件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载体。色彩是民居建筑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村民居是一个集合性的建筑与环境概念,它包括了建筑、道路、墙垣、院落、设施等的构成,是多种环境要素的复合形式,反映出庞杂和多样性的特点。马栏村作为北京西部地区特色的民居村落,其代表性的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特征,为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研究提供依据,对北京乡村民居风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马栏村民居类型
马栏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正南6公里的太行山余脉之中。村落约建成于明代,由于环境和经济的制约与影响,其村落民居在近百年中受到的外部因素影响相对较少。由于马栏村的民居建筑风貌遗存和保护得较好,传统民居建筑比例约占其70%以上,其以成为北京市和国家传统历史保护村落。
“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传统习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马栏村传统村落民居为延山体自由式分布,建筑样式传承了京畿山区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由于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制约,马栏村民居多以简约的四合院和三合院形式居多。其传统民居延续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但院落和建筑体量较小。马栏村民居除少量砖瓦、装饰件等人工制造材料外,其余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天然山石和榆木材料。北京乡村传统民居色彩风貌在社会变革、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民居类型。
1.1传统类型:以北京及京畿山区传统合院民居建筑为基本样式,包括了民国、清朝和部分明朝遗留的民居建筑类型,时间跨度上有四百年左右。民居建筑样式特色以青砖、青瓦、榆木料、山石料、黄黏土等为建筑材料,院落多以当地山石料来围合构建。
1.2近现代类型:近代型主要以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建国这个时间段为节点。这段时间以传统形态样式为主,有部分建筑的样式受到外来西洋文化的影响,在门楼、影墙、山墙等出现西式样式。现代类型:以建国1949年代到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为时间节点,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空间概念,包括了这30年中的各个特殊时期的乡村民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变化影响,这一时期的民居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后期,新建筑材料的使用,带来大量具有特定新简约风格的红砖式样民居建筑出现,马栏村也随着这一变化而出现红砖简约式样民居,但其数量比例不大,而且分布在传统村落的外部。
1.3当代类型:从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至今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是国家迅速迈向现代化、经济快速增长、文化急速变化的三十年。北京的乡村民居深受这种急速变化的影响,各种风格样式的民居建筑开始涌现。马栏村开始受到影响,现代材料、样式和技术的混杂民居建筑开始伴随出现。
2.马栏村民居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样式
中国色彩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塑造,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式样和体系。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建筑色彩表现出稳定而传承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色彩体系。然而在每一阶段,建筑色彩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又受到该阶段物质技术、文化审美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才造就了不同时期的色彩特点。同时,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自然也形成了传统建筑色彩多种不同的特征。乡村民居色彩更是依赖千年形成的规矩和体系,其民居色彩样式和风貌十分稳定和固化。在马兰村遗存的1949年之前的民居,基本保持着自己特有传统色彩样式,受到外来因素影响较小。但在1949年之后,由于经历了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民居色彩样式开始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时期民居色彩样式与风貌的大构成。
2.1民居色彩风貌的影响因素
马栏村作为北京与河北交融的太行山山脉的京畿文化圈的特色村落,其民居色彩风貌受到自然环境因素、传统文化因素、科技与时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干预,这些因素是构成现今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的决定性要素。
2.1.1自然环境因素:马栏村处于北京西部的太行山余脉中,此地为高山幽谷,群山环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村落地域封闭,自古以来与外部交流相对较少。民居建筑主要依赖当地的出产的各种自然山石料和少量的青砖瓦构件,山石料与青砖混搭构成质朴有序的民居建筑样式。
2.1.2传统文化因素: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其传统建筑与文化保留相对较为完整。人们固守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变异度较小,传统观念相对稳固,约定俗成的传统和样式在马栏村得以认同和延续。生活习惯、休养品行、民俗风尚等基本保持稳定,这些都为马栏村传统民居的留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传统哲学文化对民居建筑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民居色彩中朴素色调,黑白灰单纯统一的层次变化,就深受道家“道法自然”美学思想的影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主张“大象无形”;朱煮主张的平淡自然美学思想等都深深地渗透在民居建筑色彩运用之中。
2.1.3科技与时尚因素: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建筑材料、新方法,对马栏村的民居建筑也带来了影响和变化,其影响在近几年快速蔓延。新民居建筑开始尝试新的建筑科技带来的便宜、快速、方便的益处。新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对时尚流行样式的追求,时尚流行因素对乡村民居的保护和建设将产生影响。
2.2民居色彩样式
马栏村民居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其保留遗存相对较多,色彩式样呈现出多样化。它包括了单一型传统青砖民居色彩样式、青砖瓦与山石混合型民居色彩样式、红砖民居色彩样式、混搭式民居色彩样式四种基本民居色彩样式。
2.2.1单一型传统青砖民居色彩样式。马栏村1/5的民居遗存为这样民居色彩样式,主要以青砖、青瓦、泥石、梁木构件及木雕件构成,呈现青灰色与土白色构成的色彩对比样式,具有色彩自然,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延续了北京传统的青瓦色、灰墙加少量白色为色彩对比的风貌效果。(图1)
2.2.2青砖瓦与山石混合型民居色彩样式。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和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在马栏村出现大量以青砖和当地特色山石料相结合的民居样式。这种民居运用少量的青砖瓦,加上大量当地出产的石青绿色和藕荷紫山石料进行建设,包括了建筑的基础与山墙、槛墙、屋瓦、院墙和院落环境等,其也运用到村落环境街道、墙体的铺装之中。这类民居遗存占总量的3/5。其色彩样式简约,而不失华美,色彩对比效果独特,在京西地区独树一帜。(图2)
2.2.3红砖民居色彩样式。红砖样式民居是上世纪70年代后,―直到今天特有的―种建筑民居形式。在马栏村这类民居的分布量约占1/5,主要分布在传统老村的。这类民居式样较为简约,建筑通体为砖红彩效果,与传统青砖民居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互补和色彩对比效果。(图3)
2.2.4混搭式民居色彩样式:混搭式民居出现在2000年代以后,主要是伴随着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而出现。砖混结构、外贴瓷砖、粉刷涂料、彩钢板瓦,不锈钢材料等的出现带来了乡村民居样式形式的多样性。简易、快捷、方便、时尚成为这类民居的一个共同特点,同时民居色彩也呈现出纷杂、强烈、浮躁、简陋的样式特点。(图4)
3.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特征
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地域差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色彩是一个地区的整体风貌、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的综合体现。马栏村民居色彩风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经济、文化、民俗等要素的具体反映,它伴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马栏村民居既是传统色彩样式的传承者,也是现代民居色彩样式的实践者。它既保留了北京传统的简朴、自然、知礼的文化特色;它又快速适应现代生活,将快捷方便、简易实用的现代特色融于民居风貌之中。
3.1民居整体色彩风貌分布特征
马栏村民居色彩的总体特征保护较好,传统色彩特征保留所占比例较高。村落中部核心区为传统青砖(深灰色),约占全村落的60%,大面积保留传统青砖的深灰色与山石的灰紫色组成的自然和谐、古朴的色彩风貌。村落中心区的南面和北面为较为统一的近现代砖红色民居,约占村落总量的35%。当代混搭式民居个别分散于红砖民居和青砖民居之中,约有5%的占有量。彩钢篮、彩钢红、涂料白色组成了色彩混杂的对比效果。村落总体色彩风貌呈中心区为大面积的传统青灰色,中心区的南北,呈少面积的砖红色与白色的对比效果,而杂乱的涂料黄、瓷砖白、彩钢蓝等散见于村落的各个部位。
3.2民居局部性色彩风貌特征
在马栏村局部民居环境中,水泥、彩钢瓦、红砖、瓷砖、水泥砖、彩色渗水砖等现代建筑材料的混合使用,导致民居门楼、外墙立面、门窗、路面、屋瓦等局部环境开始出现与传统民居极不相衬的砖红色、水泥灰色、彩色渗水砖、彩钢瓦海蓝色、光亮瓷砖等色彩效果。呈现出色彩无序混搭,色彩视觉效果杂乱的特点。
3.3独立单体民居的色彩风貌特征
3.3.1传统独立单体民居:青灰色的屋瓦和砖墙,黑漆青砖门楼、青砖座山影壁,青砖雕饰,白色槛墙,榆木木构架形成了以青灰色为主色,白色、山石自然米灰色、木构架原木色相搭配。
3.3.2近代红砖单体民居:作为一个时代的建筑样式,近代红砖民居有着自己特有的色彩特征,红砖、红瓦和灰瓦色彩样式强烈突出,形成了特定时代强烈的建筑色彩样式。
3.3.3混搭单体民居:混搭单体民居多为现代建筑材料的混合体,彩钢瓦,彩钢墙体,瓷砖,水泥砖,不锈钢等不和谐的使用,带来单体建筑的色彩强烈杂乱、式样复杂、缺乏色彩美感的视觉感受。
北京乡村传统民居色彩体现出特有的几种色彩效果特点。临近色协调和同类色协调。临近色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利用材料色彩的微妙变化获得民居建筑良好的色彩效果,如青砖材料与白墙、灰墙的色彩协调效果;同类色协调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青灰色和米灰色的组成的大色调中加以当地特有石青色和藕荷色求得变化。以传统民居青灰主色作支配色,以其他淡雅的石青色和藕荷色作搭配色,丰富民居环境整体效果,达到“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色彩风貌目的。各具特色的民居篇5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点;保护对策
前言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生产功能。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不仅是一种建筑物,更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民居的保护,就是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对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现代化气息越来浓重,这对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非常不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之下,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是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分析
受到历史文化与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呈村屯状分析。加之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大多以田为基础而存在,因田设村,以地立寨是民居存在的重要特征。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分布于山顶、山腰等不同的区域,规模大小不同,风格迥异。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
1.1地形运用合理,建筑形式多样
山与河是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分布的主要依据,这样居民的生活会更加便利,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广西地区耕地少山岭多,一些居民为了腾出平地进行农业活动,往往将民居设在山岭上,呈阶梯状分布。广西北部的居民为了应对多雨且潮湿的天气,会建设吊脚楼,上面为人居住所用,下面用来进行牲畜的饲养。而东北部的居民则会建筑硬山搁檩式的民居,当一些外族人迁入到广西之后,为了应对炎热且多雨的气候,会将民居的大门建筑为向内收缩的形状,留下一个人们出入的缓冲区域,方便雨天在檐廊下休息。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民居的大门之下还会有一道相对较矮的门,这是为了杜绝家禽闯入室内的情况发生,也是为了杜绝雨水飘入室内。
1.2建筑风格因生活风俗而不同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族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等,这些思想因素会在民族的建筑风格中得以体现,对于建筑的布置与空间具体形式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拿侗族来举例说明,在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当中,鼓楼是其中心建筑,因为他们喜欢在室外进行活动,从而使得戏台与风雨桥等成为了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就具有商业功能的建筑来说,骑楼是具有商业集市功能的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的建筑物将各种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了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的建筑物。
2.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力度已经成为文化保护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对策进行简要的阐述:
2.1加强政府部门的重视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文明,许多地方都在进行现代化建筑的建设,使得一些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民居面临拆迁的危险。因此,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必须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民居分布情况制定出民居保护对策,使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民居得到保留,从而使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政府更加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的宣传工作,联合媒体与当地的文化传播机构,对民居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士意识到民居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呼吁少数民族保护原生态建筑
原汁原味的建筑体现更多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因此,相关部门要呼吁人们进行民族原生态建筑物的保护。但这并不是要人们不去接触日新月异的建筑风格,也不是要人们杜绝与外界的交流,只是将更多的原始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使得民居仍然可以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的风格。从建筑的形式来讲,原生态的建筑要更加符合广西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信仰。从建筑的内容来讲,原生态的民居与其它建筑物更能给当地人们带来生活与生产上的便利。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建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必然手段。
2.3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民居保护区域的建设
无论什么样的保护形式与保护力度,原始性的广西少数民族民居都会受到现代化文明的影响。在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特色民居在消失。因此,当地政府可以选择最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居区域进行重点保护,规定这一区域中的民居不可进行拆除与重建,也不能融入其它民族的文化,以此来确保单纯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居被中保留下来。进行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区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政府部门首先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其次,加大这此项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弘扬做出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地方的民居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广西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此为目的,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特点与保护对策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加强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特色民居保护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郑培;连璐;冯慧.浅析具有陕西特色的居住建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蒋巍.浅谈关中传统民居的现代适应性转型[J].新西部.2010(05)
[3]吴育忠.贵州喀斯特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研究――以铜仁地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5)各具特色的民居篇6
[论文关键词]客家民居门楼民俗与艺术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及审美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主要有围楼、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围龙屋和中西混合式等,围龙屋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它与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客家民居不但在外型上具有独特的“客”味,在具体的细节中也能突出地反映“客”的文化特征。门楼乃客家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蕴含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客家民居建筑的独特外形及其浓郁的客家文化特征早已受到了中外客家学研究者的重视,①然而,客家民居门楼却似乎被忽略,在对客家民居建筑的研究中几乎未作探讨。本文旨在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从客家民居门楼的设置及其装饰艺术,揭示其设计中的民俗与文化内涵。
一、客家门楼的类型及影响门楼安置的因素
门楼是一栋大型建筑物的最主要甚至是整栋建筑物的通道口,是人和物进出的主要通道。客家民居的门楼通常包括大门、侧门、斗门三大类。大门是整个民居的中心,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围龙屋、五凤楼、土楼等所有的客家民居都必有大门。门的造型和色彩对客家民居的整体装饰效果影响很大,因此,一般都将其纳入建筑总设计的重中之重。围龙屋的大门两旁,设方形石座,有的设石狮。大门进去则是下厅,过天井之后则是上厅。
侧门是围龙屋、五凤楼等府第式客家民居特有的门类,是堂屋两侧横屋的外大门,呈对称在大门两边。小的民居有一对,大的民居有三对,根据两边的横屋排数而定。
有些客家民居正大门前有禾坪,其周围有高高的墙,在墙的两端各开一个大门,叫“斗门”。门楼的功能有如现代住宅小区的出口和保卫室。客家民居通过房屋的外墙和围墙把整座民居、门坪、池塘等围成相对独立、而紧骤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整座民居里居住的都是叔伯、妯哩等近亲,传统的近亲意识比较浓郁。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因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带有鲜明的、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客家民居门楼的安置与客家人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客家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心理有关,贯穿着独特的理念。
1.百年开基观念
在客家人看来,客家民居的修建将是百年立基的开始,而客家门楼的安置则是整个建筑中的关键事项,甚至被认定将影响整个家族未来发展是否兴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它的朝向、它的安置时刻、它的大小规格甚至于它细微局部的装饰如色调设计等,所有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敬祖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一个核心。客家人的敬祖思想表现得更显著更强烈,他们对祖宗的崇敬在客家民居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不管是土楼、五凤楼,还是围龙屋,祖堂总是处在中轴线上,是整座民居的中心,祖堂正对大门人口,开间比环周的房间显著加宽,一进民居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它显要突出的地位。
2.家族、宗族观念的影响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家族聚居观念。客家地处山岭重叠的山区,往往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其间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成为客家先民南迁时~村一族聚居的好地方。光绪《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严酷的生存环境也往往要求他们共同开发耕作。为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客家人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典型的集群居住特征,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居于中心的祖祠显示着宗族的尊严,而防盗、防火、饲养、加工储藏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在一起,血缘近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连为一体,达到在生活和生产中互助合作的目的。这种建筑形式显然有利于家族宗族的安居乐业和兴旺发达。而所有这些观念则都使整个建筑处于一个宏观的整体之中,使门楼往往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出口,维系着整个家族的大统一。
3.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影响
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谋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此,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方便及就近看守农作物,住宅常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造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紧密排列的布局。为了要解决农务上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理的需要,一般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再外筑围墙、池塘和斗门,使之显得相对独立与安全。
4.门楼突出的防护功能
客家民居的外墙很厚,围龙屋除中间大门及横屋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土围楼就只有一个大门出入。整座民居窗户开得少而且狭小,具有特别强的防御性。一方面则是因为客家人所有的“家当”都集中在楼内,必须给予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敌人”或者“外人”的防范。客家住宅大都建于平地山坡交界的地方,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及“围龙”、炮楼、枪眼,既可以护卫自己,又可以居高临下,击退敌人。为了避免敌人的侵入,所有民居在房屋内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可以畅行无阻。这既使敌人难于攻入,而自己却能迅速调配力量。此外,春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可作为老弱妇孺及贵重财物的避难场所。
5.地理环境和风水观念
客家民居非常注重地理环境,包含龙脉(山神地理走势)风水等,特别是其中的风水观念,门楼则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客家先民热衷于祈求自己住宅的安全与族人的平安。汉族本来就有信赖风水先生的习俗,而客家人显得尤为热心。所谓风水,是以相看墓地、家宅的防卫和形状来判断凶吉的迷信;所谓风水先生就是鉴定风水的人。迷信风水与客家住宅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讲究风水,必须慎重地观测研究其来龙去脉,选择优良的位置。因此往往找到的位置不一定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必须以高价购买,所以对客家人来讲,要盖房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但是选择地形注重风水,就是选择吉日良辰兴工,又必须与全家的出生时辰相配合房子的高矮大小式样,除财力因素外,基地的高低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结构都决定于“地理风水”的要求。因此,尽管同在一个地方,有些是圆楼,有些是方楼,主要是依靠风水先生鉴定的结果而修筑的根据古老的传说,面向正南,可以人丁兴旺,所以建筑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但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而有些在地理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可能使大门单独朝向南方,使一些住宅出现大门与住宅本身方向不一致。此外,受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的观念的影响,如果建筑附近有河的,大门都面向河流上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没有河流的,则在禾坪前面砌筑鱼塘来象征它,希望取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大量的泥土,挖塘的泥土起到重要作用。
二、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社会文化与审美特征
建筑装饰是附加于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如柱梁的雕饰、屋面脊饰、外檐装饰,大门入口装饰等。其艺术特征是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进行艺术加工,恰当地选择我国传统的绘画、雕刻、书法、色彩、图案等多种艺术特点,相互结合,灵活应用,从而达到建筑风格和美感的协调和统一在客家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所有这些装饰的目的除了美化建筑物外,也有着严肃的心理和文化意义,尽管它们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影响建筑本身的实用价值。
1.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一般社会意义
在我国传统封建等级社会中,民居建筑的装饰是显示户主地位和财富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民宅使用装饰装修的制度规定极严。宋制规定“非官室寺观,毋得彩画棱宇及朱黑漆梁柱窗雕。”明制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直到清代,有关民居建筑装饰的制度限制才被放宽,南北各地民宅装饰有了很大发展,不但在木材上施以雕饰,而且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等优秀工艺,各地各民族结合和发挥各地区的传统技艺和特点,创造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装饰。
在客家民居的门楼装饰中,也深刻地体现表现门第贫富贵贱观念。门楼装饰中的各种木雕、石雕绘画装饰,其目的是把装饰部位显示出来为人们观赏,也是表现门第贫富贵贱的一个重要部位,故户主都不惜花费资财,从用料、式样、题材到色彩、装饰等各方面,竭其能力而为之。有些在海外的客家华侨不惜花重金从海外运来材料,耗时多年建一客家民居。客家民居主大门是客家礼仪、礼俗的重要场所和必经之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地说,客家礼仪活动,如敬祖、嫁娶、做寿、乔迁、回乡等都首先要进大门。而平时则无所谓大门侧门,只要方便即可。因此,大门的装饰大都尽可能用木雕、石雕装饰梁柱,图画装饰墙面。这足以说明大门的地位以及风俗特点。
2.客家民居门楼装饰与表达祈望心理的文化特征
现存的较完整的传统客家民居主要是清中期和清晚期时的建筑,典型的如粤东大埔县黄塘乡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大埔百侯的“通尔第”、黄砂乡的“进士第”、梅县松口铜琶村谢姓“荣禄第”等。这些建筑外型堂皇美观,布局严谨,多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且其用料讲究,多采用三合土或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清晚期,客家华侨将传统的客家房屋结构结合西洋的建筑艺术,在故乡修建了一些中西混合式民居,典型的有梅县白宫的“联芳楼”、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内部则仍然是道地的客家民居传统结构。
从现存完整的客家民居看,门楼装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意匠特征。它的表现充分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的手法,将客家人的哲理、伦理等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门楼装饰的象征性,通常是形声或形象来表达。如用狮、麒麟表示吉祥、瑞庆、权势,牡丹有富贵之意义,用莲花托大斗(斗与升同形),斗中置三层,意为连升三级等。这些图案花纹大多反映了客家民众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欣赏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楼的楹联、匾额是极有特色的建筑装饰,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这个传统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也带进了坐落在偏僻山区的民居中,并生根发展。门楼上首先是楼名。在客家民居中,几乎每一座楼都要取一个楼名。楼名大多用吉祥文字组合,讨吉利祥和的兆头如梅州梁姓人的承德楼、梅县桥溪的继善楼、大埔百侯的通尔第等。其次是楹联,很多以楼名作藏头嵌字联,作为大门的对联,进一步阐明涵义、催人奋进构成传统族训的核心。如大埔的方形石楼泰安楼泰然一室,安住层楼;怀永第:怀远于德,永享其隆维新楼:维系循良世泽,新绳教友家风;等等。客家民居内各户房门都张贴对联,可以说是有门必有对联。客家门楼的对联往往是无声的教诲,它对恪守封建伦理与家族规范持续不断地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奋斗、如何成才,从而形成客家民居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理想,是客家人重教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表现。
此外,客家人在新屋建成,进住之前要“出煞”是为着净宅而进行的赶鬼驱邪仪式。新迁的第一日,当日凌晨,正厅放大桌一张,桌上有白米一斗,干谷二斗,泥刀、油尺、墨斗、大红包等。厅堂正中放八仙桌数张,摆到大门前,桌上用白棉布数丈,直铺到门口,风水先生头裹红巾,身穿素衣,左手抓雄鸡,右手握七星宝剑,口中念咒,把鸡杀死,鸡血洒在白布上,直出大门,把鸡丢在大门外,泥水匠、木匠用红木棒大力打布,齐出大门,随即鸣炮、打锣鼓,大闹助威送出大门。“出煞”完毕后,早上吉时进新屋,进屋时,请本族有名望有多子多孙的老人夫妇“开大门”,男左女右,站于大门,等待外面祭门神完毕,由老夫妇开门,开门时,说吉利话:“左开门,财丁来”“右开门,富贵来”。合说:“财丁富贵一齐来”。主家即掌灯入门,家具随进。此俗,如今的客家乡村依然流行着。新迁时,大门的装点最隆重,一般要贴乔迁对联,在大门上方还要挂大块红布,以镇凶避邪。
3.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审美情趣
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门楼建筑物美观悦目,并不是随意使用装饰就能表达出来的。因而也是客家民居外观装饰最重点部位,无论在装饰题材,用料工艺、色彩,甚至尺度处理上都是最突出和隆重的。客家民居门楼外观属比较庄重朴实的屋檐式。较富裕的住家常对大门两侧墙面进行装饰,墙裙、墙基、门楣用麻石雕饰。檐下梁枋用木雕,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功能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精巧与美观,大门上方的梁柱木雕通常采用通雕或空雕法,外观表现简朴粗犷,适合于远视。门屏等雕饰则用浅浮雕、工艺精致,适合于近观。门楼装饰中的收口部位,通常进行雕饰处理,既藏拙又美观。如大门梁架的桃尖粮头,有的地方称为楚尾或倒吊莲花。各具特色的民居篇7
关键词:桂北民居特色;现状和问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引 言
民居即民间居住物,是建筑史上最早出现的类型.民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般建筑中占有极大的分量。我国居民的发展经历了从敬畏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到改造大自然的历程,民居建筑就是人们在适应和改造大自然时通过辛勤制造的劳动产品,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我国地大物博,幅员广阔,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五十六个民族风俗各异,生产和生活习惯也各具特色,在加上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的民居建筑也极富创造性,独特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成为带动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民族特色鲜明的桂北地区,民居及民族村落更是成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1 桂北少数民族民居简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北、桂西北地区与湖南,贵州等省接壤,这片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壮族、瑶族、苗族、毛南族、水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其中包括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几个较大的民族聚居区。各个民族身处在不同的环境之中由于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条件和心理状态等,产生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和风格。当然有时民居可能是几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了它们各自的民族色彩和气息,同时也承载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就像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文化载体一样,桂北少数民族建筑也是反映桂北文化的重要载体。桂北民居建筑多为竹木结构,木柱作架、木枋为梁、木板为壁,不用一钉一铆,造型美观,工艺高超,其中有闻名世界的鼓楼、竹楼、风雨桥等民族建筑,特别是壮族、瑶族村寨的干栏式木楼,无一砖一瓦,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侗族的传统建造工艺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桂北民居建筑以其特有建筑结构、技艺手法和装饰艺术,直观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它是桂北少数民族如壮、侗、瑶族等的民族风俗和日常生活习惯的集中体现。这些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是农业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见证了地区发展变化的历史,是一个区域或地方的标志,体现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反映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内在联系。
2 桂北民居现状
在广西桂北的偏远地区,传统民居如干栏式木楼等建筑依然存在,但其周围的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因为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生产资源的过度开发,森林乱砍滥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发生频繁,自然灾害多发;从社会环境来说,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农耕,而是向现代手工业、乡镇企业转变,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对原功能结构相对简单的民居造成冲击,不断影响着桂北民居的发展。除此之外,桂北少数民族民居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火灾威胁。因此,探讨桂北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更显迫切。
3 桂北民居特色
3.1 干栏式民居
桂北少数民族民居的传统建筑多为干栏木式结构,由于桂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经济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使这种建筑形式保持至今,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桂北地区人多地少,境内有较多林地、竹林地,又处于潮湿多雨地带。干栏式建筑结构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这有利于减少材料,增加抗风性能。传统干栏式民居多为二至三层,上层包括厅堂、卧室、走廊、客房等;下层主要用来储存货物和关养牲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民居的传统建设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加卫生,牲畜另外安置于建筑之外;为了安全,另外独立建设厨房。
3.2 鼓 楼
鼓楼为木质结构建筑,不仅与侗族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民居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是由最初的独木巢居演变而来的。鼓楼是侗族一村一寨或一族的标志,是议事和文化娱乐的中心,为侗族居民生活,社交,娱乐等公共活动提供了场所,是人们聚集的中心.它具有侗族建筑特有的风格:结构严密,装饰精美,身姿伟岸,屋檐轻巧。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马胖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 竹 楼
夏天,桂北炎热潮湿,为了适应这种气候,附近居民多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这样有利于通风,降低室内温度,适合居住.竹楼可分为高级竹楼和一般竹楼两种,高级的是为尊贵的客人准备的,竹楼高大宽敞,屋顶用木片覆盖。一般竹楼是普通民众居住的,除了面积较小,屋顶是用茅草覆盖外,其他的与高级竹楼差别不大。
4 桂北少数民族居民的可持续发展
4.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简而言之,就是要因地制宜,寻找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协调共存之路。各具特色的民居篇8
[关键词]社区角色伦理 角色权责定位 角色伦理期待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4-0079-04
一、社区角色伦理及其现实吁求
(一)社区及社区角色伦理
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一定数量的人口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在社区这个关系场中有众多角色主体,以其在社区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分为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两类。所谓社区角色伦理,是指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行为模式。它是社区活动的总体性价值要求,是组织或个人角色扮演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伦理支撑和应然选择。
(二)社区角色伦理的现实吁求
社区中的个人和组织不是抽象、孤立、脱离他人的单个存在,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彼此相联系的社会性的存在”。他们必然会在社区生活中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矛盾和利益冲突。协调社区居民的社会关系、规范社区角色的行为、化解社区成员间的矛盾与冲突,需要社区角色伦理的构建。
社区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诉求关系需要社区角色伦理的协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区利益主体的诉求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状况与局面。现代企业制度使原来依附于政府的企事业单位逐渐从行政系统中脱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单位体制的衰落促使个人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个人利益日益凸显;新型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如物业公司等成为新的利益载体;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激发着新的社区利益主体的出现,社区内部的构成及其互动模式出现了变化。众多社区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吁求着社区角色伦理。
社区多方面功能的实现需要社区角色伦理的规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单位办社会”状况的逐渐转变,大量社会职能由单位向社区回归和转移。社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功能的基础单元,成为协调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的中心和功能齐全的“小社会”。社区功能的不断拓展与丰富,诸项社区功能的实现,以及对社区居民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和特定服务等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等,都需要明确社区成员角色的应然之责和道德行为规范,呼吁着社区角色伦理的构建。
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社区角色伦理的引导。当前,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会激发种种矛盾与冲突。社区作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和部门、不同年龄和群体的聚集地,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与易发点,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问题的风口浪尖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防止小矛盾演化成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事件,需要发挥社区角色伦理的调节和疏导功能,强化社区成员的角色意识,规范各类成员的行为。
二、社区角色的伦理行为模式
(一)社区居民的伦理行为模式
1.社区居民的角色权责定位
首先,社区居民在享有国家赋予的各项公民权利的同时,还享有作为社区居民的角色权利。一是参与社区事务的权利。社区居民可以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并监督其开展工作,可以就社区事务提出议案。这是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前提。二是社区事务知情权。对涉及公共安全、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家政培训以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如招工等方面的信息,居民有权了解具体情况。这是实现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其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社区居民在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负有角色责任,角色责任与角色权利如影相随。一是遵守社区各项规章制度的责任。社区居民要服从社区的统一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不得从事有害社区管理与建设的活动。二是维护社区设施、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上述角色责任的正确履行可以减少矛盾与摩擦,增强社区内聚力,使社区居民生活和谐有序。
2.社区居民的角色伦理期待
社区居民的角色伦理期待是社会对社区居民角色伦理行为模式的希望与道德要求。作为社区的绝大多数主体和社区生活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的角色扮演与社区状况密切相关。和谐社区需要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每个社区居民的文明行为。因此,社会希望每个居民都能模范践履居民角色的权利义务和道德规范,做一个有爱心、负责任的文明居民。这是对社区居民角色伦理期待的高度概括,是社会对社区居民角色最根本的道德要求。这种伦理期待可以成为社区居民角色行为的价值引导和道德规约。
3.社区居民的角色道德规范
团结友善。出入相友、亲仁善邻、敬业乐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调节社区利益关系、消除社区内部矛盾的道德行为规范。以城市社区为例,社区人口有着高度集中、流动性、异质性强的特点,居民往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极易产生分歧与矛盾。倡导居民间的团结友善,可以有效消解这些非对抗性矛盾,使具有不同需求、不同特质的社区居民相互理解、相互谦让、和睦相处。
守望相助。现代社区人口结构的巨大改变使得社区人际关系相当松散。居民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重法理、轻感情,安全感、归属感下降,互尊互敬、互谅互让、互帮互助的精神较为匮乏。严密的防盗门和自身的心理防线使社会人变成了个体人,传统的“老街坊”关系渐成历史。然而,社区功能的实现需要居民打开心扉,结伴为友;融入社区,闲暇同乐;扶危助困,守望相助。良好的社区风尚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安全感和凝聚力,缓解社会压力,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社区组织角色的伦理行为模式
1.社区组织的角色权责定位
社区组织是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维持社区正常运转、实现社区功能的必要,按其在社区生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分为社区管理组织和服务组织两类。前者主要指政府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组织,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委员会等;后者主要指以有偿或无偿形式在本社区范围内提供服务的组织,如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性文体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等。明确社区组织的角色权责定位,是其角色扮演成功的重要前提。
社区管理组织的权利主要体现为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权。社区管理组织作为社区的管理者,有权对社区进行控制管理、综合协调、指导监督、规划引导等宏观策划与管理,也有权对社区各项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进行微观的综合管理,例如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开展文体活动等。社区服务组织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的权利以及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社区服务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个的团体,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区组织模式的创新,其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社区管理组织的责任主要体现为管理社区、满足居民需求。具体而言,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基层组织,要主持社区的各项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主持社区工作的规划、操作及资源开发。行政方面的社区管理,事业方面的基层建设、公共服务,经济方面的发展本区域经济等均属于其职责范围。社区委员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进行本区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塑造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共同体认同、加强成员的社区参与等均属于其职责范围。社区服务组织的责任主要体现为服务社区、共建和谐社区。从宏观方面讲,社区组织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界限,自觉把本单位发展与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来。从微观角度看,各组织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如物业公司要妥善管理和维护业主的财产,开展各种物业经营与服务活动,为业主创造安全文明、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业主委员会要通过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代表业主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发言权、表决权、监督权等。各种群众自发组织要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成员的合理愿望与需求。
2.社区组织的角色伦理期待
随着社区组织在实现社区功能中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社会对社区组织的伦理期待也因之具有了社区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重特点。无论是社区管理组织,还是社区服务组织,社会都希望它们在对社区各项事务的管理与服务中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落实服务。这种伦理期待可以成为社区组织角色行为的价值引导和道德规约,确保社区组织角色扮演的成功。
3.社区组织的角色道德规范
人性化管理。这主要体现为社区管理组织的角色道德规范。社区各项事务的有序运行需要完善的社区管理。社区居民权利的实现、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自治规范的制定以及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安全机制的健全、矛盾的排查与调处、居民自救互救能力的增强、社区治安网络的形成、环境的美化和保持等,均需要社区管理组织的有效管理。同时,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社区建设的落实,要求社区管理组织不仅是社区的管理者,还应是社区居民的服务者。社区管理绝对不应是蛮横管理,而应是以人为本、以广大居民根本利益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全方位服务。这主要体现为社区服务组织的角色道德规范。社区诸功能的实现,仅依靠社区管理组织是远远不够的。为与之更好地配合与衔接,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与社区服务组织。从实践层面讲,可进一步完善社区组织模式,实现对社区的管理与对居民的服务。从理论层面讲,这是实现政府职能转换、发展市民组织的必然要求。社区服务组织对社区的全方位服务,既符合居民自治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居民通过自助方式满足自身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因此,社区服务组织要强化角色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意识,积极、认真地履行角色责任、服务居民、敬业奉献。
三、社区角色伦理的实现途径
(一)强化角色意识
作为社区的主要角色主体,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要强化角色意识,领悟自身角色的应然之责和伦理期待,主动担当角色责任。特别是社区管理组织,要强化为居民服务的角色意识,通过对社区的标准化管理,引导社区各项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开展群防群治,搞好社区治安,消除社区的不稳定因素。要密切关注社区成员分化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作为伦理关怀和帮扶的重点。
(二)明确角色责任
当前,自由意志的张扬和权利意识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践履意识。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在社区这样一个主体多元、差异众多的微型社会,需要对各类角色的应然之责加以明确,以使之在角色扮演中做到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就社区角色而言,社区管理组织要针对社区人员结构情况,找出制约社区和谐的具体问题并着重解决;要注意启发社区成员的角色自觉,强化社区自治,形成良好的社区秩序和社区风气;要关注社区内的弱势群体,继承发扬注重良好族群、邻里关系的优良传统,使这方面的传统观念变为自觉行为;要积极建立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使社区管理参与力量做到合理定位、不越位、不缺位,进而形成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社区服务组织要力争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密切与所有驻社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社区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社区居民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定祥和、文明礼貌、关系和谐的社区氛围。只要各类社区角色都切实履行基于相互间伦理关系而决定的责任,社区和谐就指日可待。
(三)加强社区民主
社区建设不应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管理,还要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管理与自我服务。社区民主即是这种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必备条件。作为社区的绝大多数主体及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理应成为社区管理的参加者。要依赖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情感等非强制手段,包括习俗、道德、舆论等具体方式,吸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章程或居民规约、社区成员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财务公开制度、社区民主评议监督制度,推行财务、事务公开,提高社区成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通过社区各项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积极性,促使社区居民真正“感到团结一致,并通过日常共同的认同感强有力地联系在一起”。各具特色的民居篇9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不仅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消费的一种形式,也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产物,以乡村文化风俗体验为主体,在传统的农村休闲游的基础上,拓展其项目,打造成自然、文化、建筑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贵州省要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住宿项目,以旅游和住宿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贵州的旅游市场形象。
一、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化的现状
1.1 缺少品牌经营管理,与地方环境不协调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此外,开展生态旅游对旅游区周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其中良好的旅游住宿环境有助于让游客体会到原始、自然的美丽风光,获得原生态自然环境带来的身心满足。
1.2缺乏地方发展重点,难以区别地区特点
在众多旅游景区中无论是旅馆的建筑外形还是内部的管理系统,内容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贵州旅游区的旅游住宿没有形成个性与层次差异,难以满足生态旅游游客高品位、多样化的需求。除了部分村寨还保留久远而古老的特色建筑外,有些旅游景区建筑更出现了抄袭或模仿现象,文化同化现象严重,例如镇远古镇,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山地间的四合院,但同时也出现了与徽派建筑相似的建筑群落,而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都是各有特点:如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城的黑石旅馆、斯里兰卡的泥屋、澳大利亚生态SPA村、印度水上船屋以及莫桑比克的沙滩旅馆等等,这些都切合了生态的观念,构建不同主题的旅馆,使游客能够在于自然和环境的融合中得到释放和满足。与其相比,贵州的旅游住宿缺乏地区特色的有效利用,没有形成地区特点。
1.3缺乏特色服务内容,没有地方风情
国外成功的生态旅馆,大都是极力突出自身特色来吸引游客。例如西奈半岛的天窗小屋、中美洲岛屿打造的茅草屋等等,都是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旅馆,让游客在浓郁的地方风情中获得身心的放松。贵州在发展乡村旅游地方住宿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本土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规范推广。贵州乡村旅游区的旅游住宿几乎看不到任何个性与层次,无论是旅馆的外形特征、装潢设计还是内部的服务设施,都向现代城市的宾馆住宿看起。没有充分利用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住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与邻近的云南省相比基本雷同,缺少地方差异,体现不出地方特色内容,因此也无法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构建
2.1 增强品牌经营理念,避免服务同质化
当今时代,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品牌经营、特色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乡村住宿业在特色服务营销方面理念保守,缺乏立足地区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住宿服务业的长远眼光。地区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建设地方特色住宿产业、共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住宿品牌的长期、合理规划,只是地区性的分散管理和各自建设,难以树立统一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住宿品牌。贵州住宿业在的品牌建设和特色服务营销上需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自身行业品牌,以良好的特色形象促进住宿、旅游的协调发展。
2.2合理规划住宿,构建原生态特色
统一规范的行业品牌建设和管理,一方面可以协调住宿旅馆的建造运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服务风格,从而建立地区生态住宿品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制止民居住宿的混乱搭建,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区民俗特点,例如,黎平县的地扪村,作为一个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持着侗族原生态风貌,无论是老木屋的建筑形态,还是侗族人民的风俗文化,都一直被延续下来,这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国际侗族生态博物馆,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都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体验不一样的民族乡村风情;再如,中国最后一支部落――岜沙苗寨,这里的旅游住宿都以苗族特有的木板房居多,分布在村头区域,房屋里的床单坐垫展现了苗族人民精湛的刺绣工艺,墙壁上挂满了枪支,不仅保存了千年来岜沙的原生态面貌,还体现了这里所特有的地域性特色。只有对旅游住宿行业进行规范化的地区品牌经营,才能将分散经营的居民旅馆集中起来,树立统一协调的地区民俗风格。对外可以形成良好的地区住宿品牌形象,对内有利于进行行业的集中整治和规范管理。
三、乡村文化旅游住宿的品牌化传播
3.1保持乡土风情,彰显地方特色
欧洲乡村旅游注重以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为载体,开展联合促销,扩大旅游消费。欧洲节日众多,乡村旅游正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事件来组织开展,利用当地资源制造节庆来吸引旅游者。例如,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每年八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传统的西红柿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节庆事件的品牌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地区重视利用节庆事件等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法国乡村旅游注重保证乡村旅游的本土化和原真性,给游客提供的餐饮原料都由农庄自己生产、加工、制作,以保证庄园产品各具特色; 为了体现本土原生态特点,游客在庄园品尝葡萄美酒的同时,还可以参观整个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由乡村旅馆的主人亲自介绍农庄的历史发展等知识,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绿色农业旅游。这类活动有助于让旅游者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和亲切的归宿感,促进了乡村旅游回头客的增长。
然而国内游客出游不断增多,游客追求个性化服务和独特体验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更趋向于选择另一种旅游方式,他们逐渐远离都市,深入乡村,感受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民居住宿旅馆应富有乡土特色和地方风情,不仅可体现出主人的情趣,而且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身心体验。例如: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节日、宗教、装饰等都各具风情,而且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风格也存在差别。善于刺绣的居民可将床单、被罩都绣上民俗图案;精于蜡染的农家则可在居室展示作品。各具特色的民居篇10
关键词:ELES模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三、结论及建议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发展和进步,北京市城镇居民从满足衣、食、住的基本消费需求逐步地追求于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非基本的消费商品和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变得高质量化、多元化,北京市政府和居民面对消费市场转型、消费结构优化等政策时,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和解决措施,对其他特大城市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健康发展。商品价格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很大,居民的消费中大部分已成为生活必需品,食品、房价、交通通讯等商品的价格波动会导致居民消费成本增加,进而使消费意愿降低,阻碍行业的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上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是保证居民健康消费、企业正常经营、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消费市场。随着居民的收入增加,居民对消费品的偏好和要求也随之变化,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消费市场的稳定性、消费渠道的完善程度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消费市场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和消费者心理进行不合理的消费活动、消费者因缺乏消费意识经常受到欺骗。为了建立良好的消费市场,政府需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市场供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保证消费者消费的合法权益下加大刺激商场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保持良好而稳定发展的消费市场。
(三)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增强消费吸引力。拓展品牌引进渠道、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把北京打造为繁荣的首都消费市场;引导具有中国特色特色产品和服务的聚集,增强消费影响力,进而加大特色产品国外消费者的吸引力;促进商贸与金融、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扩大金融、旅游、休闲等消费业态,鼓励各行业经营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导现代消费模式,共同开发消费市场。北京市作为国际商贸中心,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品牌、引导特色服务聚集,使北京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消费市场。
(四)完善各类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教育、娱乐和医疗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达到规定目标的城市很少,只有少数发展较好的城市才能做到。从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居民在文教娱乐、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消费逐渐从高档消费品转向生活必需品,这说明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较好,还有上升的空间。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加强城镇娱乐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保障体系、提高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LluchC.TheExtendedLinearExpenditureSystem[J].Euro pean
EconomicReview,1973,4(1):21-23
[2]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大利瓷砖多少钱一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