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斤以下的狗用多大的尿不湿怎么样才算小了?


7岁孩子晚上尿床怎么回事?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8岁男孩总尿床成“难言之隐”,这是病得赶紧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7岁孩子晚上尿床怎么回事1
华声在线6月20日讯(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孩子很自卑,不敢外宿,出去玩都很顾虑。”8岁的刘康(化名),小小年纪就有一个难言之隐,那就是隔三岔五会尿床。看着儿子因此性格内向敏感,妈妈想尽了办法,按照老方子给孩子食补,却始终不见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生表示,超过5岁的孩子尿床,家长就要重视了,这是病得治。
8岁男孩还尿床,敏感又自卑
刘康还小的时候,性格开朗活泼,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看他上幼儿园了,还是会尿床,家人很苦恼,孩子自己也有些敏感。“有时候在幼儿园午睡,他也会尿湿裤子和床单。”虽然老师不会声张,但刘康很忧心,生怕其他同学知道。
刘康妈妈说,很多民间的偏方治疗孩子尿床。有人说猪尾巴可以,她就给孩子吃猪尾巴,还有狗肉、黑豆、葱白,她几乎想尽了办法,可这些食补根本就没有用。
现在刘康已经8岁了,还是会尿床,一个星期会尿床3次左右。他的压力很大,过年过节不肯外宿,朋友们出去旅行他也不肯去。实在没有办法,妈妈只能给他准备大人用的尿不湿,避免在外面出现尿床尴尬。
孩子满了5岁还尿床,就属于“尿失禁”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旭红介绍,小儿尿失禁又称遗尿或尿床,是指膀胱失去控制导致的漏尿,目前国际儿童尿控学会规范的诊断的标准为年龄≥5岁,遗尿频数≥1~3次/月。
夜间遗尿润湿,通常发生在睡眠中,也被称为夜间尿失禁;白天清醒时遗尿润湿,也称白天尿失禁。
李旭红表示,小儿尿失禁很普遍,儿童白天漏尿是常见的情况,7岁女孩的发生率为3%,7岁男孩的发生率约为2%。儿童夜间遗尿比白天漏尿更常见,儿童尿失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孩子为什么控制不住要尿床?
目前儿童发生遗尿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排尿控制中枢的发育延迟有关,且多数患儿随年龄增加而痊愈。
医生介绍,一般认为的原因,包括孩子身体发育迟缓、器官结构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因素、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排尿习惯训练不当等。
医生表示,当儿童逐渐成长,随着膀胱的容量增加、身体自然的警报系统激活、膀胱过度活跃平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变得正常以及对排尿时间的信号反应提升,尿失禁会逐步消失。尽管大多数儿童尿失禁可以自愈,但对严重尿失禁的患儿及时治疗还是非常重要。
延伸:孩子尿失禁要这么治
1.调整饮食
睡前限制水分摄入,排空膀胱,以减少夜里膀胱的储尿量。鼓励日间定时排尿,每隔2~3小时候排尿1次,避免因尿急而出现尿失禁。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起居有常,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
3.唤醒训练
目的是使患儿形成“声音刺激-尿意-觉醒-排尿”的条件反射,促进患儿夜间排尿控制能力的学习。
4.药物治疗
医生也可以采取物理治疗,因为夜间尿失禁可能通5过增加抗利尿激素水平进行治疗。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有片剂、喷雾剂和滴鼻剂,睡前口服0.2~0.4mg/次,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5. 物理治疗
会阴部电刺激、生物反馈、神经肌肉调控技术及针灸等有助于儿童控尿。
7岁孩子晚上尿床怎么回事2
在《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中,郭涛的儿子石头在小朋友中可是大哥哥,但是这个大哥哥却有尿床的时候,当爸爸把石头的短裤洗完后,故意问石头:"这是什么?",石头哥哥很不好意思,一直不敢面对摄像机,后来干脆躲到屋子里。
大多数人都有过尿床的经历,小时候的"尿床大王"如果年龄大了一些还继续尿床,那么就是比较尴尬的事了。关于尿床的那些事儿,各位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了解:
你所不了解的尿床
尿床,也称为夜间尿失禁或夜间遗尿,是指孩子年龄大到足以控制他们的膀胱尿尿,而睡眠期间尿液的无意排出。这通常只是孩子发育的正常部分。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在5岁时可以学会夜间上厕所,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在白天容易控制自己的膀胱,而夜间控制能力的实现则会迟一些。在5到7岁之间,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尿床仍然是一个问题。但7岁以前的尿床不是很大的问题,7岁之后孩子继续尿床则需重视起来。
法国儿童协会发布一组数字;很多孩子的尿床现象都能自行终止。
5岁时,有15%的儿童尿床。
8岁时,有6%至8%的儿童尿床。
没有治疗,只有大约2%的儿童在15岁时仍然尿床。
尿床对于孩子有何影响
家长会抱怨换洗床单很麻烦,尿床的确是家长的烦恼,但是于孩子而言,就算没有健康风险,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
1、 心理上的受伤
在《孤独的长跑者》影片中,男孩每天一下学就赶紧跑回家,他害怕因为自己尿床而晾在外面的床单被同学看见。尿床的孩子,很可能会有自卑心理。而如果家长再责怪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内疚和尴尬。
2、 失去社交活动
有不少的社交活动,比如夏令营等都需要孩子在外过夜,而孩子如果尿床,他们就很有可能不敢去参与活动。因为尿床,他们会失去很多社交活动的机会。
3、 易受感染
孩子长期尿床,而孩子又总是睡在湿漉漉的床单上,孩子的底部和生殖器区域可能会得皮疹。因此,睡觉还是保持下身干爽一些,不仅睡得舒服,还不容易受到感染。
尿床背后的原因
大多数情况下,尿床并不是涉及深层次的医学或情感问题,没有人确切知道导致尿床的原因,但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尿床:
1、 膀胱不够发达
有些孩子的膀胱容量可能比同龄人小,如果孩子的膀胱不够发达,就无法容纳夜间产生的尿液,产生夜间尿床的现象。
2、 大脑神经不够成熟
如果孩子控制膀胱的神经比较晚,特别是深睡眠者,当他的膀胱充满尿液的时候,孩子不会醒来,当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成熟时,他们便能感受到来自膀胱的信号。
3、 激素失衡
在童年时期,一些孩子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来减缓夜间尿液的产生,便容易尿床。激素的水平一定要平衡,如果激素失衡,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4、 “尿路感染”
这可能使孩子难以控制排尿,包括尿床,尿频,尿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以及排尿时疼痛。由此产生的膀胱刺激可引起排尿困难,排尿冲动和尿频。
5、 “睡眠呼吸暂停”
有时尿床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征兆,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呼吸在睡眠期间会中断,孩子可能打鼾和白天嗜睡。
6、 压力和焦虑
当孩子在经历一些压力比较大的事情,比如成为一个大哥哥或姐姐,或者到一所新学校,甚至在外面睡觉,都可能引发尿床。还有在紧张的家庭生活,如父母经常吵架,有时也会让孩子尿床。
7、 家族史
大多数弄湿床的孩子的父母,小时候常常与孩子有同样的问题。如果孩子的父母中的一个或两个小时候常常尿床,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弄湿床,而孩子大约和父母相同的年龄时可自行停止尿床
8、 液体摄入过多
有的孩子晚上很喜欢喝饮料,但是如果晚上给孩子摄入过多的液体,孩子也容易尿床。睡前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喝牛奶,这很好,但是量一定要有所控制。
孩子尿床,父母应该怎么做
孩子尿床除了病理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来解决,尿床一般而言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家长也不能放任不管,那么孩子尿床,家长可以这么做:
1、 保持乐观
药物和尿床警报的治疗方法对有些孩子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治疗不起作用,请不要气馁。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孩子的身体成熟,尿床会减少。到了青少年时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再尿床,只有约2%至3%的儿童在成年后仍有尿床问题。
一方面,家长不要责怪你的孩子,这不是孩子的错。也要让你的孩子知道这不是他的错。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如果家长没有过多责怪孩子尿床,孩子也可能不会产生内疚自卑心理,家长要告诉孩子,其他孩子会弄湿床,这很正常。
2、家长把毛巾和干净的睡衣留在床边
以防孩子晚上醒来,可以借机给他们更换。但是,尿床的睡着的孩子不用换床单也无大碍,睡在湿漉漉的床单上也没什么坏处,大人和孩子好好睡一觉更重要。在床单下放一条大毛巾,以利于进一步吸收。孩子尿床了,不要叫醒孩子,让他睡觉时去尿尿,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他的大小便失禁,但你会扰乱孩子的睡眠。
3、 晚上限制液体
虽然每天身体都需要获得足够的液体,让孩子多喝水是必要的,但是,可以在早晨和下午早些时候饮用液体,这可能会减少孩子晚上的口渴,对孩子晚上尿床也会有帮助。
在这里家长需要注意一点,少让孩子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不管在晚上还是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不鼓励儿童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可能刺激膀胱,尤其在晚上更容易导致孩子尿床。保证孩子睡前不要喝太多液体
睡前喝太多的液体,特别是汽水或者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会有利于孩子排尿。喝水时间尽量控制在孩子睡觉前两个小时。
4、鼓励孩子睡前上厕所
在孩子睡前,让孩子先上一个厕所,或者在夜间唤醒孩子上厕所,这样能够减少孩子在夜间产生的尿液。孩子夜间上厕所,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小夜灯,让孩子可以轻松找到卧室和浴室之间的路,减少夜间怕黑而不敢上厕所的恐惧感。
在白天也鼓励孩子定时上厕所。建孩子每两个小时左右小便以此,减少孩子尿意的紧迫感。当孩子长时间尤其在晚上能够保持干爽,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
不管孩子睡觉前是否需要,家长都要习惯性地让孩子如厕,排出尿液。
5、早晨帮助孩子清洗
当孩子尿床的时候,帮助他早上好好洗洗,这样他就不会感觉不好了。排出的尿液如果长时间留在孩子皮肤上,会造成皮肤潮湿,甚至引发红屁屁,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清理干净。
6、帮助孩子自立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床单下面的铺上塑料垫子保护床垫。在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忙,鼓励孩子更换湿床单和床罩。让孩子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常言道: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孩子尿床虽然不是他的错,但和他有关。
出现这些情况要就医
我们已经说过,孩子尿床,无需去医院,但是有下面的现象,家长就得警惕了,要重视。
5岁或6岁以上的儿童经常尿床;
4岁或5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都要洗内裤;
孩子在夜间停止尿床6个月或6个月以上后,在夜间再次尿床;
孩子经常需要小便或尿痛。
尿床的那点事儿,大多人都经历过。面对孩子尿床,也无需十分严格,尿床一般而言不是大事,但是如果家长不重视,也可能成为一件麻烦事。通过文章的了解,家长一定对尿床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帮助孩子解决尿床,聪明家长一定要有正确做法。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加入J妈粉丝圈,点击加入,更多科学育儿知识在那里等你哦!
我是J妈,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岁孩子晚上尿床怎么回事3
前些天,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娃4岁了,都上中班了,有时还尿床,正常吗?”
说起孩子尿床这事,有些家长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长大后自然就好了。
也有些家长会焦虑,娃都上幼儿园了,还时不时尿床,同事家的比他小都顺利戒掉纸尿裤不尿床了。
其实,孩子因为过早戒掉尿裤而频繁尿床,或是大一点了但因为疲乏睡得沉,抑或是睡前因为各种原因紧张、焦虑,而导致偶尔尿一次床,这都不用担心。
但是,到了一定年龄还不止一次尿床,那可能就是「病」——遗尿症。
这时的遗尿(尿床)和遗尿症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01多大的孩子尿床需重视?
孩子超过5岁还尿床需要重视
由于纸尿裤的广泛应用,家长们晾床单的工作少了不少。
经常有家长问,什么时候摘尿裤啊?目前的共识是3岁。
为什么呢?
因为3岁前脑功能发育不成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排尿,尤其在夜间睡眠状态时。
3岁以后,随着脑功能发育的成熟和泌尿系统功能的成熟,大部分孩子开始逐渐夜里睡长觉,一夜不排尿,或者夜里一骨碌爬起来喊“我要尿尿”,甚至有的还会自主去指定的地方小便后,回到床上继续呼呼大睡。
在学习自主控制排尿的练习中,有时也有翻车的时候,偶尔尿一次床,尤其玩的太累睡的太沉,这都不用紧张,不属于病理情况。
但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睡眠中尿床,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定义为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发病率增高
尿床这么常见,遗尿症其实也不少见。
如果遗尿症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常常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社交恐惧、社交回避,甚至引起多种精神障碍。
有研究发现,近10年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的发病率较10年前显著提高,已经接近欧美国家的发病率。
目前国内6~7岁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0%,10个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一个有睡眠时尿床,至少每个月一次,持续3个月以上。直到18岁,仍有1~2%的青少年存在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遗尿症根据能否找到原因,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的意思就是找不到明确原因,继发性的意思是存在明确的导致遗尿症的原发疾病,如:神经因素、脊髓栓系等等。
不管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遗尿症,都可能与三方面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 大脑觉醒障碍
简单说就是睡得太沉了,不容易醒。
正常情况下,人过度劳累或者有某些疾病时,也可能短时间睡得沉,不容易醒。但是有些遗尿症的孩子存在觉醒障碍,身体发出排尿信号了,还在呼呼大睡,结果导致遗尿。
■ 夜间尿量产生过多
正常人白天喝水量多,产生的尿量也就多。而晚上睡觉不吃不喝了,身体就会计算自己的含水量,分泌抗利尿激素,大家一看这个激素名字就能了解,就是让人少产生点尿,所以正常人白天尿量多,晚上尿量少。
但是有些遗尿症的孩子,由于缺乏抗利尿激素,或者昼夜调节节律受损,夜间产生的尿量多,超过膀胱能储存的尿量就会导致遗尿。
■ 膀胱和尿道功能存在问题
正常情况下,尿液由肾脏产生,经过输尿管流到膀胱储存起来,达到一定的量刺激人体产生尿意。在储存尿的阶段,膀胱应该不收缩,不往外排尿。
但是有些遗尿症的孩子,由于膀胱和尿道功能存在问题,夜间入睡后膀胱不自主收缩,也就是往外挤尿,并伴有尿道的“卫兵”-尿道括约肌不自主松弛,这样就造成了孩子睡眠中尿床。
02遗尿症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语言发育迟缓
据统计,遗尿症孩子的体格发育与正常儿童之间基本无区别,但是有些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
这种语言发育迟缓并不一定是遗尿症导致的,也可能和引起遗尿症的原发疾病有关或者整体认知水平低有关。
影响身心健康
遗尿症有可能引起孩子身心健康的损害,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和幻觉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增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可能会延续到成人阶段
有可能会延续到成人阶段,如果延续到成人阶段,会对精神和生活状态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人格障碍。
03孩子尿床,家长如何应对?
对5岁前的孩子,建议用非药物治疗
如果年龄还小,才2岁多,不用着急,夜里适当使用纸尿裤,但是要有意识地进行夜间提前叫醒、限制睡前饮水、调整行为习惯等训练夜间自主排尿,并逐渐过度到夜里不排尿。
对5岁及以上的孩子,应及时就医
对5岁及以上的孩子,如果达到了遗尿症的诊断标准,应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查出可能的疾病因素,记录排尿日记,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或其它治疗,基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础治疗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包括作息饮食调节,行为治疗,觉醒训练和心理治疗。
最后要说的是,当发现孩子尿床时,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不要让孩子觉得尿床是种羞耻,千万不要埋怨、打骂孩子,更不要在众人面前提及甚至嘲笑孩子尿床,以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而加重尿床。
话题讨论
# 你家孩子多大了?戒尿不湿了吗?现在还尿床吗?
欢迎来评论探讨!
参考文献
实用儿科学第8版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21):1615-1620

定点排便,似乎是一个难倒了大部分养狗人的难题。也是提问最多,表达无能为力最多的一个。网上定点排便的教程多不胜数,而我也在几年前就发过专门训练定点文章,但似乎效果依然不理想。
而随着知识认知升级,我觉得也需要再来一个升级版了。不过,我觉得不需要再详细编写各个步骤,因为家居环境各异,主人各异,狗的情况各异,在实操环节中,情况总是很难以标准化言说的。所以,我想通过这篇文章,给大家更深层次的认知升级。
育儿专家告诉我们:从出生后一周左右,可以开始把屎把尿,有的婴儿要到2个月才能把屎把尿;从6个月开始,可以训练坐便盆;而对于大部分婴儿来说,大小便定点从条件反射到真正自理阶段需要到2岁左右,部分婴儿会到达3岁。
所以,部分孩子,需要到3岁才会学会“定点排便”,解决这个乱拉乱尿的问题。
而在这之前,人类的宝宝一降生,就和尿不湿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新生的家长们为了选择尿不湿都费了很多心思。哪种更健康,更好用,更划算,囤货、抢打折,然后每天七八张地换,乐此不疲。然后,每天频繁地更换尿不湿,或者时不时地把尿把屎更是家长们每日的必修课。一不留神屎尿拉在你鞋上、裤子上、地板上,并且是在你的卧室!随后你哈哈大笑,觉得世界真是充满了爱。
但是!好像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婴儿本就是乱拉;婴儿本就不成熟需要等到两三岁才有相应的意识;只要是自己的儿女,拉我身上都是童子尿童子屎,也许还可以去买彩票。
读到这里,读者千万别以为我在凑字数扯淡。我想说的是,事实上,即便我们因为爱狗而选择了养狗,我们也习惯性地、麻木地,早就成了一个“人本主义者”。我们习惯于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的需求和生物特性看得天经地义天公地道,而习惯性地麻木地忽略其他生物的需求和特点,即便对象是你钟爱的宠物狗。
狗有狗应有的,适合牠们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智商。但要把环境放到人类这种生存方式以及社会规则上来看,狗的智商,特别是情感情绪,也就只相当于一个两三岁的人类小孩。
所以,我想说:
为什么你觉得人类婴儿乱拉就是天经地义,而狗就必须一进家门就规规矩矩呢?
为什么你觉得人类婴儿乱拉就是正常,而狗拉屎拉尿就是臭、脏、烦人、讨厌呢?
为什么你可以允许人类婴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犯错”,而面对狗的犯错你就那么愤怒呢?
说这些,不是指责谁,而是说,我们所有人类都习惯性地麻木地过于“人本主义”了,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点而已。
我相信,每个爱狗人都愿意理解这一点,公平地看待那个仅仅只有两三岁智商的,牺牲了自己的天性而选择一生陪伴在我们身边,无论你美丑贫富都永远不离不弃的狗狗!
说完了公平看待的问题,我们来说狗随意排泄的合理性。
无论你给你的狗取了一个多么拉风的名字,牠,首先是动物,其次是狗。而狗,在自然界,随意排泄,走到哪里排哪里,啥时候需要排就排,这是狗的天性。所以,在狗界,随意排泄不会被牠们认作是一个错误,而且,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你的狗在你家客厅随意排泄,对于牠来说,这就是正常的一种生理反应。地毯还是地砖,强化木地板还是实木地板,在牠眼里都一样,牠们只不过随便选了个地点排泄而已。
在牠眼中,牠并没有做错什么,牠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主人会生气,为什么会打自己,或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面,然后对着自己碎碎念着什么,搞得自己很紧张很害怕。
当然,我绝不是说,就该支持狗随便排泄,尊重天性,我只是说这个问题本身有牠的合理性和特殊性。
所以,作为主人,面对狗狗一开始的随便乱拉:
首先,不要愤怒,理解牠的合理性;
其次,面对训练起不到效果,不要焦躁和不耐烦,理解牠们只是跟人类小孩儿一样的小宝宝,不要觉得狗理所当然就该迅速做到卫生要求;
最后,多些包容,多些耐心,多些牺牲,就像你包容人类的婴儿一样,多花点时间和心思。
同时,你也要坚信,你一定能把牠的卫生习惯训练好,只要你分析清楚了问题,用对了方法。
只有你真的理解这种行为,才能真的调整你的心态,而你的心态,关乎你训练的效果。
很容易理解,要让狗狗学会定点排便,只在主人指定的地方排泄,只有利用牠排泄的特点,通过训练的方法,让狗狗通过选择,重新建立一种行为逻辑,让狗狗学会这种从来都不懂得的技能。
而要让狗狗学会一种技能,我们只能用奖励的办法,利用诱导训练、捕捉训练、物理训练、塑造训练的办法,让狗狗掌握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所以,这个过程是否简单而便于狗狗理解,这个过程是否愉悦,这个过程是否放松,这个过程是否没有压力,这个过程是否能给狗带来额外奖励,是你训练成功的关键。
回想下,你的急躁和不停催促带来的是什么结果?你的愤怒和不耐烦带来的是什么结果?你的陡然把牠关到密闭空间带来的是什么结果?你的斥责和打骂带来的是什么结果?
你到底是在训练牠厌恶这个过程,还是接受这个过程?
养狗是个需要大量时间精力,耐心和爱心的过程。同样需要的还是你的付出和牺牲。
行为是个会不断被行为结果强化的东西,如果你不去在第一时间对定点排便的行为进行训练,而是因为客观条件让狗狗已经在你家里重复了多次,甚至几天几周几个月随意排泄的行为,那种强化后的结果,就更不是你能快速改变和矫正的了。
很多狗主一方面来问到底该怎么训,而知道方法后,总是说白天要上班没有办法长期陪伴监督和关注狗的排泄行为。这样下来,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效果呢?
一个适应人类生活规则,受益一生的卫生行为,值得每一个养狗人做出牺牲,花时间在第一时间教会牠这种规则。总是找各种客观条件的理由,总是不愿意牺牲时间,请假回家着手训练,然后一次次地说方法不管用,狗教不会,然后越来越不耐烦,愤怒,再偶尔忍不住把狗打一顿,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你怎么可能教会牠定点排便呢?
几天的时间付出,将会换来今后十几年的省心省力,维护好家庭卫生环境,建立好人狗之间的良好感情。我想,这应该是非常划算和高回报的时间投资了。
而相反,你知道方法,但如果不做,事情就不会发生改变,你能期待的就只有某一天奇迹的发生了。
简单来说,定点排便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到正确的空间,做牠想做的事”。
正确的时间,也就是狗想要排泄的时候;而正确的空间,则是人类为牠选定的排泄区。只要我们能抓住正确的时间,引导牠进入正确的空间,待得牠做了排泄的事,则通过高额奖励,强化牠这一行为,经过重复和狗的学习与适应,就会最终形成一个固化的行为。
而这其中,空间,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要素了。
从狗的心理来说,严格地讲,只有当牠处于一个身体四周延长线至少60cm的范围空间时,牠才会觉得这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而这个数值,的确也跟犬种体型大小有关,不是对所有狗都必须要求达到这个数值。但道理是传达给你,需要营造出空间的区分感。
所以,很多采用笼子的狗狗就很难理解到你给牠摆的窝和狗厕所到底有什么差异。
的确,笼子好像很大,在里面转身甚至走动都可以,但实际上,以窝为代表的生活区,与以狗厕所或尿垫为代表的排泄区,其中的距离根本无法达到狗对于两个区间的分别概念。甚至,大多数狗狗居住的笼子都是狗窝和厕所相隔不足20cm。因此,在狗狗眼中,分区的概念根本无法达到,所以在狗厕所尿,或者在狗窝尿,就很不可控,而表现出与狗的既往卫生习惯,以及个性相关,有着很大的随机性。
更好的办法,是使用围栏,保证一头作为生活区,一头作为排泄区,中间间隔较宽,以实现狗狗分区的概念。有了分区,你才有可能有效地引导。要不然,模糊的分区概念就会极大地阻扰牠建立在排泄区排泄的意识。
或者,使用围栏拼成L型,让排泄区位于转角处的那一小块,独立出生活区,这样也能有效建立分区的概念。
所以,首先是得给牠有分区的概念,再说引导。
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有的家庭不可能提供这么大一块场地给狗狗,不得已必须使用笼子。那么首先在分区概念上就永远无法在笼子里实现,而你的定点训练也必定事倍功半。
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笼子外,家中的某处设立一个单独的排泄区。在正确的时间节点,把狗狗带离生活区,指引到排泄区,让牠实现排便。
但如果狗主人说白天上班,没法在家适时引导,那这个问题就无解了。
不过,我们一开始就说了,请公平的看待狗狗这个小婴儿,拿出你对人类婴儿的包容和理解,等待着狗狗一点点成长长大,等牠发育成熟后,能憋住屎尿后,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每天回家洗笼子,洗狗,洗狗窝,记住,要保持微笑和愉悦的情绪。
当然,离家的时期,临时用围栏在笼子外拼出一块区域,在远端设立排泄区。在初期进行训练,让狗掌握去排泄区排便,那么这个问题也能够解决。
幼崽期的,在繁殖者处的卫生习惯,将会延续到狗狗进入你家庭这个新环境。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是造成很多新主人训练狗狗定点头痛不已的最大原因!
很多不良的繁殖机构,将幼犬关在一个笼子或者围栏里生活,生活范围狭窄,吃喝拉撒玩都在那里面。而同时管理不到位,没有人手及时清理笼内的排泄物,导致小狗从生下来就习惯了在生活区排泄,在排泄物上生活。这样的幼犬来到新家庭中,也同样沿用这种习惯。
所以,牠尿在窝里,就很正常了;牠睡在你准备的厕所里也就很正常了。因为狗源于自然界中的卫生习惯—不在自己洞里排泄的习惯,在生下来后,被后天的环境影响而破坏掉了。
而这也是我推崇去有知识,有人力物力,有责任,正规靠谱的专业繁殖者那里选购幼犬的原因。
衡量费用不仅要计算“硬件”,同样也要计算“软件”的费用。“硬件”也许便宜了,但缺乏良好的幼训,也同样会让你再度投入大量的精神、时间、人力物力去弥补“软件”的缺失。
同时,在狗狗领回家后,向你的繁殖者了解牠之前的卫生习惯,也有助于你找出目前的问题症结,有针对性的设计更合理更有效的定点排便训练方法。
Answer:
卫生习惯的延续,和分区概念的缺失,可能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Answer:
考虑分区概念的缺失,想办法营造清晰的生活区和排泄区概念。
Answer:
幼犬的排泄的确是有迹可循的。睡醒和吃完饭后,基本上都是会排便的。这些时间节点,必须抓住。
当到了这个时间点时,不管是口令呼唤(前提是你完成了相应的口令训练),还是使用牵引绳通过触觉信号引导(前提是你完成了牵引绳脱敏,狗狗能跟随牵引绳的信号行动),或者是想其他办法,引导牠到达排泄区。目的是引导过去,但过程中不给牠增加压力。
然后,让牠自由活动。这期间,调整你的心态,不要急躁焦虑,不要给牠任何压力,包括过多的语言干扰刺激(这些都会让搞不清状况的狗狗更加感受到压力)。
在狗狗感到安全,感到放松的环境下,等牠自由决定是否排泄。因为,现在是牠的排便时间节点,当牠感到合适的时候,牠自然会排便。
而一旦排便,你就真心地、由衷地、发自肺腑地、感情洋溢地去夸奖牠,并且给予牠平时吃不到的美味零食,3份、5份、10份,让牠强烈地感觉到在这里排泄有着巨大的好处。
一开始,只是偶然收获。因为主人跟牠到这个地方玩,然后我就拉了个尿,居然得到这么多好处;而不断地重复,重复多次后,量变形成质变,牠会把到这里排泄看作一个非常有利益的行为,而自动选择这么做。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Answer:
其实我们建议选择尿垫更好,因为体积小便于携带,对于你以后外出等等都更有优势。但当然带个厕所也费不了多大事儿,而不管是尿垫还是厕所,从狗尿垫转为使用狗厕所,也是可以一步步实现的(一步步把尿垫移到厕所上,最终撤掉尿垫)。
狗的脚垫会有独特的触觉反馈,让牠们知道踩在什么材质的地面上。而对于排便这种在自然界里狗最危险最没有防备的一种必须的行为,牠们也更加需要安全感。于是,脚垫就有一种记忆的功能,牠会记得那些让牠感到安全,感到舒适的触感,特别是在排便这个事情上。
所以,如果狗狗在繁殖者那里习惯了踩在一种材质上排泄,那么到了你家里,牠也更倾向于在同样的材质上排泄。不管是草地、地砖、木地板、狗尿垫,还是狗厕所,如果你沿用在繁殖者那里狗崽排便时的材质,那么牠就更容易把这种材质的物品视为排泄场所。而如果你要选择对你来说更合理的材质,你就得重新给牠建立脚垫的记忆。
当狗狗理解到了在排泄区排泄的概念后,你可以在狗狗即将排泄前,将你选定的新材质物品塞在牠脚下。哪怕第一次只是一只脚踩在这个新材质上。完成排泄后,高额奖励,热情夸奖,让牠一点点接受这个新材质。
随后,则是一步步增加难度,慢慢要求两只脚、三只脚、四只脚全部踩在这个材质上,才有奖励,每一次进步,都给牠比之前更多的奖励,去强化进步的行为方式。最终,需要牠把尿尿或便便排在材质的正中心才有奖励,这样一点点教会牠认准你选择的“厕所”。
Answer:
的确,这个情况很常见。要么是感受到压力,觉得不安全所以不排泄;要么是搞不懂突然来到这里干嘛,紧张,所以不排泄;要么是正好恰恰还不想拉,所以不排泄。
所以,我们每次给牠3分钟。这3分钟干什么牠自己决定。牠可以选择不排泄,于是3分钟完了我们回到生活区,让牠知道没什么大不了,去了那个“诡异”的地方也可以回去,没什么可怕的;牠也可以选择排泄,从而得到高额的奖励,从而让牠接受并喜欢去那里做排泄这件事。
这3分钟,时间很短,不需要你一直没有尽头地去等待,等到你也怒了,狗也懵了。3分钟就回来,对狗没有多余的压力,且让牠知道没有什么危险。
隔5分钟(或者10分钟,15分钟,这个根据你的观察灵活掌控),我们再带牠去一次。如此反复。总有一次,我们能成功;牠也能懂得那样会得到好处。只要第一次成功了,后面的进展就会加快了。
而如果恰恰带回生活区就排了,那么这也是合理的事,默默打扫,切忌动怒。总会捕捉到成功的!
Answer:
一方面,这可能跟卫生习惯的延续有关。
另一方面,有的犬种有一个特点,就是会睡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这样好像有俯视众生的感觉,有更多的安全感。所以,狗厕所一般高于水平面,就有可能让有的狗造成误解,而选择睡在狗厕所上面。所以,这也是我们更推荐尿垫的原因。
那么,尝试准备一个比较高,有边沿,舒适的狗窝。这种狗窝的海拔就必然高于狗厕所,可能会起到一点帮助。
当然,这个不一定就百分百有效,因为睡在狗厕所是一个复合型原因导致的选择。
Answer:
对,必要的尿垫脱敏是首先需要做的。但我也知道,很多狗独处时依然选择把尿垫撕得雪花飞舞,很有乐趣,这跟狗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有关。
尿垫这种材质的物品,撕起来感受必然和其他玩具或啃咬物不同。我们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在生活区准备给牠撕的一张尿垫,如果牠实在是喜欢撕,也就选择在生活区就能得到满足。在生活区就玩得其乐融融,而不去排泄区撕。因为材质都是一样,也许初期还会尝试下撕排泄区的,但等牠彻底掌握这个物品的口感后,也就不会再那么执着了。
另一方面, 我们在漏食玩具里面分别塞进尿垫和各种食物,等牠去自由选择。而狗必定是更倾向于选择塞有食物的漏食玩具。而逐渐对有尿垫气味的玩具失去兴趣,从而也渐渐不再选择去玩耍真实的尿垫。
再一方面,我们准备更多有趣的玩具,各种啃咬玩具,漏食玩具,用小绳子把这些玩具和啃咬物拴在生活区这一头,狗狗要玩这些物品,就只能呆在生活区玩,而不考虑经常跑到排泄区去探索和消耗精力。同时,对于要跑到排泄区去休息睡觉的,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让牠更倾向于选择呆在生活区玩耍,累了就休息,而不是跑去排泄区。
Answer:
拿出时间,多费心神,承担你购买的代价,密切关注排便节点,安排好分区,及时引导。
另外,上面那个固定住玩具的方法能起到一些作用。
Answer:
能做到同时在家里排泄和户外排泄是最好了,这样外面下大雨刮大风你也不用必须出去,或者没能及时回家也不会给狗狗造成太大的困扰。而如果今后你能及时多带狗外出,牠在户外排泄好了,也自然更少在家里排泄。
而过渡实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狗狗长大,外出通过天性以及模仿其他狗,都会学会在户外排泄。一开始,小狗对户外的安全感不足,所以不会在户外排泄;而随着对户外的熟悉,个体的成熟,会自然胆子大到在户外排泄。
如果你想提前这个过程,那么,找个环境简单,干扰少的地点,利用排便时间节点,把家里用作定点排便的物料带到户外,引导牠在上面排泄。慢慢地,引导狗狗可以一只脚踩在户外地面,慢慢两只脚,三只脚,四只脚,最后,只要旁边有室内的排便物料就能自如地排便。最后,完全没有室内排便物料也能排便。
一开始利用脚垫的记忆,利用室内的排便物料带来的安全感,在轻松的氛围下,一点点认识、熟悉、接纳室外的触感,形成新的安全感,最终彻底放心,实现室外排便。
Answer:
是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不仅是搬家,包括外出旅行,探亲归来等其他有阶段性变化的生活规律,都有可能干扰之前学会的定点排便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刻意地在这些阶段性事件后进行巩固,使得之前的好行为继续延续。而这个过程会容易很多,方法,就跟重新训练是一样的。不过,很快,很快。
Answer:
诱导剂的原理是利用狗狗的标记行为天性,吸引牠在别的狗尿蛋白提取物做成的诱导剂上尿一泡。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是幼犬,早期还不会有很清晰的这种标记意识,可能起不到作用。对于成犬也许有效果一些。
另外,有的狗狗特别介意被弄脏了的材质,更不会选择尿到这种被污染了的地方。所以,诱导剂也许弄巧反拙。
到底有没有用,可能要看狗的个体特质。
同理,有的狗主问沾上自己狗狗的尿去吸引牠有没有效果,这个也得看狗个体,可以试试。但如果不行,就放弃吧。
Answer:
原理都是一样,再单独引导下吧。
Answer:
这个可能是给我们的一些信号。
生理上一些疾病的关系,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的一些关系,家庭中有什么特殊改变的关系,人狗关系的一些改变的关系,都有可能产生这种现象。还有的狗通过乱拉来获取主人的额外关注(哪怕是一顿打骂),也会有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总之,这种情况是狗给我们的信号,你应该仔细思考分析一下原因,给狗狗的健康及时做好保障。
Answer:
这个我确实无能为力。
随着狗狗成熟可以憋屎憋尿后,牠们也许会形成在户外排便的习惯。不过就需要你每天无论天气,必须带牠出去解决。同时如果面对寄养到朋友家的情况,也会给朋友造成很大的困扰。
而且,也许时而在家里乱拉的行为会持续一生。
另外,在牠在家乱拉的那些日子,希望你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对牠过于苛责。
定点排便,其训练的根源,它的“术”就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去到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而“技”却会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差异有所不同。
我们训练牠定点排便,其本质并没有违背牠的天性,而只是利用空间选择的结果给狗带来的利益,帮助狗形成一种新的行为逻辑,以建立牠新的行为框架。让狗懂得选择一种对牠更有利益的行为方式,加以巩固,使行为得到延续,最后形成长期习惯。
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一旦巩固,改变起来就很难。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本文的知识,找到属于你的“技”,尽早将狗狗定点排便这个行为强化得牢不可破。
本文来自犬影村! 希望大家的狗狗都能搞定定点排便问题,让养狗变的更简单更快乐!

尿不湿对于九零后的宝妈宝爸可谓是带娃神器,不用在每天反复洗尿布,而且尿不湿对于宝宝也很友好,舒适感很强,可以让孩子稳稳地睡一晚上。
但是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对于尿不湿却持有别的看法,认为尿不湿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有的医生也是提醒家长,如果长时间使用尿不湿,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腿部发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如厕习惯,所以到了年龄后,就不要再使用尿不湿了。
几岁开始就要停止使用这种带娃神器呢?医生告诉我们,如果过了这个岁数,那可就真的迟了!
同事小雯一开始也是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小雯和丈夫是九零后,觉得用尿不湿非常方便,不用天天洗尿布。
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后,也是一直用的尿不湿,开销很大不说,而且孩子现在根本离不开尿不湿,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上厕所都要老师的帮助。
很多长辈都是感叹,一味依赖尿不湿,不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影响,还增加了经济负担。很多有经验的长辈都是自己给孩子把尿,效果非常好。
那么多少岁就要停用尿不湿呢?
北京的儿科专家教授指出,当孩子的括约肌发育成熟后,就要帮助孩子培养如厕习惯。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当孩子想要上厕所的时候,会向父母发出信号。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如厕行为了。专家介绍,两岁后就可以不再使用尿不湿了,可以使用儿童马桶让孩子习惯自己上厕所。
最迟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岁,如果三岁之后孩子还使用尿不湿,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走路不便
孩子每次排尿之后,尿不湿的重量都会加重,大大增加孩子的腿部负担,甚至影响孩子的胯骨发育,走起路来也是非常别扭,所以要早点换下尿不湿。
不卫生
虽然尿不湿的成分可以吸收尿液,但是长时间不换,还是很容易滋生细菌的,孩子皮肤本就细嫩,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势必会引起很多疾病。所以为了孩子好,在适当的年纪就要换掉尿不湿。
无法控制小便
习惯了尿不湿,孩子随时随地排尿,自控能力非常弱,这就导致孩子经常尿床,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也有不小的影响。
那么如何渐渐帮助孩子停用尿不湿呢?
勤换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无论是纸尿裤还是尿不湿,都是很好的育儿助手,家长只要勤换并且保证孩子私处卫生就好了。
随着孩子年纪渐渐长大,可以在白天减少纸尿裤的使用频率,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厕所解决问题。
白天不用
等到孩子两岁左右,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而且括约肌也是成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可以控制排尿了。
所以白天的时候可以不给孩子穿尿不湿,当孩子有尿感的时候,大人要主动帮着孩子排尿,渐渐养成良好的上厕所习惯。
彻底停用
等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就不要再用尿不湿了,过程可以循序渐进,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尿床了也不要责怪,让孩子慢慢适应,慢慢学会自我控制,渐渐就可以做到自主上厕所了。
身为宝妈,我认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要渐渐停止使用纸尿裤,如果长时间依赖纸尿裤,不但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对如厕习惯的养成也有影响。
随着孩子年纪增加,我们要减少使用尿不湿的频率,渐渐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学会自己排尿。这个过程一定不要着急,慢慢来,让孩子一点点习惯。
不知道你家宝宝现在还在使用尿不湿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训练孩子上厕所么?
{{feedbackData[showData.question.id]}}反馈更多 {{feedbackData[choice]}}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不湿怎么样才算小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