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铝与盐酸反应方程式去氯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和步骤?

今天大师和大家分享八个化学小口诀,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

15、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17、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反应:

19、足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

20、在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

21、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

2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

24、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6、硫氢化钠溶液与碘反应:

27、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28、铜与浓硝酸反应:

29、铜与稀硝酸反应:

31、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2、FeS和稀硝酸反应:

34、氢氧化镁加入醋酸:

35、碳酸钙中滴入醋酸溶液:

36、乙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铵溶液:

37、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38、石灰乳与海水制取氢氧化镁:

(因为石灰乳是悬浊液,离子方程式不拆。因为反应物中有固体,所以Mg(OH)2不用画沉淀符号。)

39、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混合:

40、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41、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

42、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43、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44、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46、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47、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48、在亚硫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49、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

50、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51、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52、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

53、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2气体:

54、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55、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

56、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物质的量的盐酸:

57、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58、适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

59、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60、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6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硫酸:

64、硫氢化钠的水解:

65、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66、电解饱和食盐水:

67、用石墨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下面分享高考化学40个常错知识点一览表给大家!帮助大家复习化学知识,并且学会怎样绕开这些陷阱,在考试中少出错,拿高分!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常错点19 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

辨析 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20 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辨析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

常错点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 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 错误地认为钠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在适量或少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

辨析 钠与氧气的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将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生成Na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

常错点28 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辨析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 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常错点30 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常错点31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辨析 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常错点32 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 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 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 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1)。

常错点38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 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 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辨析 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 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1)。

常错点38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 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 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辨析 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

目前高三生已经进入了全面总复习阶段,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一模考试,高中化学老师给大家带来常考的145个化学方程式,收藏掌握吧!

高中化学常用常考的145个化学方程式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

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

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

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

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

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

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

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

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

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

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

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

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

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

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64、锌与氯化铵溶液:

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

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

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

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

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

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

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

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102、电解硫酸铜溶液:

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

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

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

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

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121、醋酸与氨水反应:

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

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

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

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

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

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

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

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铝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