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40划零800÷70去零的简便算法竖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除法第一节买文具。

《买文具》是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教材在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的除法做铺垫。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的具体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每个环节中,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预计会落在“如何给商定位”上,会有一部分学生对于竖式理解上会有困难,基于此,在解决买文具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老师不要急于得出“如何给商定位”的问题。学生们的一些方法没有高低之分,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并创造交流的机会。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并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探索除法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并正确计算。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良好习惯。

1.能够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 通过多种算法,理解商在个位上的道理,并准确计算。

在掌握“划0法”的道理的基础上,理解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过渡语:同学们,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买文具的经验,在买文具的过程中你的数学知识运用的怎么样呢?今天我们通过《买文具》这节课,老师来考考你。板书:买文具

师: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说?

师:给出了每样文具的单价。

过渡语:老师现在资金有限,只有80元,要买同一类物品,你能帮我看看买什么吗?

预设:①80元可以买几支钢笔?  板书:80÷8=10

③80元可以买几支文具盒?板书:80÷10=

④80元可以买几支计算机? 板书:80÷30=

预设:因为要看80里面有几个20,所以用除法。

明确: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像这样的除法算式。

提问: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预设:怎么算?如何算更简便?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方法计算80÷20

小结:看来大家对于除法怎么算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思路,开始我们的探索吧!

【设计意图:课堂情境创设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用以实现目标。本节课情景的创设直达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作为课堂情境的背景,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乐趣。】

  • 探索新知——多种算法。

1.  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方法计算80÷20

(1)独立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想如何算?把你算的过程记录在学习单上,看谁的方法多。

(2)到底能买多少个书包呢?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还可以借助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看谁想的方法多。学生有的摆学具,有的写自己的算法。写完后跟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学生自己写在小黑板上)

(3)小组交流:请把你的方法和组内成员说一说,组长负责把你们组比较好的方法贴在汇报单上,做好汇报准备。

(4)全班汇报:递减法、累加法、想乘算除、画图(8个十)、画图(80个一)、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划0法;

1. 理解“划0法”的道理

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0划掉?这样算可以吗?

预设:(1)把80看成8个十,把20看成2个十,每2个十圈在一起,可以圈出4份。

(2)根据乘法的经验,如80×20=1600,先算8×2=16,所以16后面添两个0,但是发现80÷20=4后面不能再添0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

   80÷20里面的80表示80个一,20表示20个一。是以“一”作为单位的。而 8÷2里面的8表示8个十,2表示2个十。是以“十”作为单位的。

虽然写法不同,但是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求80里面有(  )个20。

3.对比以上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你能具体说说吗?80、20、4在哪?

小结: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无论是递增、递减的方法,我们都是从数的运算的角度来考虑的。还是用数的分解、把80看成8个十,20看成2个十,都是从数的角度来思考的。只是思考角度的不同。但是,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求80里面有4个20。

4.因为8÷2=4,所以80÷20=4,(消0)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你们能对着图想想吗?

追问:明明是80÷20,为什么用8÷2也可以算呢?

有些学生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消掉0的这种做法,但他们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这种把单位由“一”转化为“十”的过程,正是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竖式思考的方法。人民币的模型也正好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借助人民币:8张十元钱,2张一份,有这样的4份,也就是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在以“十”为单位考虑。数学课堂情境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否从中发现并突出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课堂情境就是问题情境。好的数学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现实的有效途径。】

三、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过渡语:有的同学也用了竖式的方法,请你也尝试用竖式的形式写一写。边写边想:竖式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写好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2.交流不同的竖式,明确正确的做法。

预设:勾连竖式与其他算法的联系,理解算理。

被除数的80,表示一共有80元钱。

除数的20,表示每个书包20元。

商是4,表示可以买4个书包,所以商在个位上。

被除数下面的80表示,一共花掉了80元。

余数是0,表示剩余0元,0商在个位上。

学生讨论。重点说清楚:4表示什么,应该商在哪里;第二个80怎么来的,表示什么?

 边板演边说,一共有80元钱,每20元可以买一个书包,可以买4个书包,

4.讨论明理:商在个位上

4个书包一共花去了80元(20×4=80),没有剩余,余数为0。

追问:80除以几商40啊?4为什么要写在个位?

(在交流中归纳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这节课,我们用这么多方法,探究了80÷20的算法。今后,我们还将会继续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 你还有哪些收获?

篇一: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_计算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 姓名:

篇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DOC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课题:《师恩难忘》课型:新授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

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二)详读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

位互相讲一讲。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你喜

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

―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

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

(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

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2、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

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

3、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编故事,同桌交流,下节课集体进行交流。

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说几句话吗?

结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位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

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

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0÷70去零的简便算法竖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