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盒子上海微电子是国企吗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转载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媒体及纸媒请先联系:




最近谈到“非美28nm产线”是热点,有很多误导性的信息,这里作个解读:

确定的是,如今我国28nm产线的关键装备已经禁运,美帝连续排查“在美”和“非美”的供应链漏洞。

就现状来看,完全的<去美产线>,上海可以做到90nm,再以下就不能了;更微缩的制程比如40nm-->5nm的话,中微的国产蚀刻设备宣称可以支持,但其余的光刻和后道环节都需要进口。另外晶圆尺寸与工艺制程是并行发展的【晶圆尺寸增大→每片晶圆产出芯片数量更多→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当下国内非美产线仅能凑出8吋晶圆的供应,规格与经济极限就是90nm,90nm以下都需要12吋,(5nm-0.13μm都用12吋,但是28nm区分了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原因是28nm以后引入FinFET等新设计和新工艺,晶圆制造难度就提高了),现在12吋的硅料拉锭+切割的良率还不够的,谈其它的就尚早了;国内缺少合格的12吋外延片,而上海硅产据传是拿芬兰子公司的产品充数,而其它几家刚到能拉出个锭,切割良率还是未知,意味着12吋wafer也需要整体外购。

非美化28nm是一个产业预期,但在短期3年内点亮12吋45nm就已然是壮举了,当下国内非美产线仅能凑出8吋的,极限就是90nm。

上海微电子的SSX800光刻机,宣称是国产28nm适配装备是存疑的;一方面,国内光机科研最领先的上海/长春光机所还没有可以量产的可达28nm精度的DUV光源;另一方面,即使凑出了一套设备又如何,它不跑个2-3年,整条产线的光学畸变不稳定,后端的IP就不能固化,那么每张订单从tape-in开始调试3个月设备...,这就还是科研课题的结果了。


再引申的谈一谈国内14nm产线,也是针对近期热议的这篇文 :

确定的是,国内14nm不会有多少产能,SMIC 28nm的全部产线月产能勉强达到1万片(对比TSMC南京厂28nm产线扩产后是4万片/月);SMIC在2020年的14nm月产能仅片,SMIC直到2025年计划是,全部14nm(16nm)节点及以下产能可以占到9%,而台湾的14nm产能我记得2020年是63%,那么,9%产能是由多少台机组贡献的?加上现在FinFet工艺相关装备是妥妥禁运;纵使SMIC扩大产能到月产2万片,仍旧难以满足HW需求,因此说,单靠一个SMIC就很难满足HW的14nm产能需求;而对比TSMC南京厂,后者与SMIC 14nm竞争主打是12nm和16nm节点,年前TSMC已经把支持这两个节点的后端老兵都调来南京了,与SMIC叛将的竞争意味很明确。此外,FinFET制程的产能也极昂贵,业内的投产核算模型是,平均每扩充1000片需要投资1.5亿至2.5亿美元。

再者,12吋线全部不能排除美国设备。14nm主要是美国IP,但10nm-7nm-5nm没有这个问题,使用台韩的装备都能解决。TSMC 7nm制程,源美IP占比<10%,所以其7nm芯片直到去年一直能向国内供货,但当前使用最广泛的14nm节点,TSMC供货则会受到限制,因而国内公司才会加速导入7nm/5nm制程中去。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14nm产品,国内公司可能将其分散到SMIC,后者的掣肘是扩充14nm月产能,这是截至2020年的办法,这两年,国内公司不断增加对SMIC的14nm和N+1制程技术的New Tape-out数量,包含某手机芯片也是首度在SMIC进行NTO,而随着Joe Biden的新政策更为苛刻,即使确保该制程的美国技术IP占比<10,也不能规避制裁。

【此段转载一组数据】:最近半年,在美向我国禁运14nm装备和技术之后,全球14nm(16nm)节点及以下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14.6%,营收占比41.1%,属于wafer片数不多但是价格极贵的长节点带。可以关注一下14nm(16nm)节点及以下产能分布:台湾产能占63%,美国14%,韩国19%,我国大陆4%;我国大陆刚刚量产,预计到2025年,7nm也将小规模量产,全部14nm(16nm)节点及以下产能可以占到9%。不过中国全部工艺节点产能占比今年在18%左右,预计到2025年可以达到21%。【另注】:14nm(16nm)节点制程必须使用FinFET工艺,主要用于计算类芯片(中高端AP/SoC、CPU、AI芯片、GPU、FPGA、矿机ASIC)、通信类芯片、以及一些专用芯片等领域。16-14-12nm这代,全球有七个玩家,分别是: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格芯、联电、中芯国际和华虹。10nm以下,全球就只有三家,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国内在这类芯片领域除了华为、中兴、一些做AP和SoC的企业,例如全志、瑞芯微,就是大量的AI芯片和矿机芯片公司。不过实际产能需求应该不大,因为台积电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2%下降到6%,这还是全部节点的份额,倘若单算14nm及以下的,肯定少于5%;而在14nm(16nm)节点及以下产能主要客户就是国内大量的计算芯片公司,至今都是小而散的格局,带头大哥华为已经被禁了。14nm(16nm)节点产能的供应链上,国内有些设备企业在国产化验证了,主力Foundry就是SMIC和华虹。不过解决不了DUV国产化的问题,其他设备国产验证再快似乎也没大用。此外,对于Foundry而言,美国禁用14nm会比禁用7nm更让中国大陆难受,是因为我国已经在14nm上形成了小规模的产能(4%),无论是禁设备还是EDA,已投资的大量设备和研发也会造成比较大的资金损失。

BTW:最后,我们知道SMIC正在积极追求更微缩制程的开发,原因是旨在规避14nm美方IP限制;比如SMIC N+1就是等效浸没式7nm,且这个7nm还用不到EUV;但它相比TSMC的密度规格和微电性能几个方面都有不小差别,那么Foundry的经典经济模型在短期就不容易成立;如今SMIC代工芯动科技的流片项目,良率指引还未公布;以及,由于产品家族高低搭配的种类不旺盛使其下线的部分瑕疵die也难留作它用(想想INTC Core i那几款搭配)。目前的规格比较是,N+1工艺对比SMIC 14nm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小了63%、SoC面积减少55%。仅评价晶体管密度的话自然大于TSMC N'10节点,否则啼笑皆非咯。

科研讲究的是有或没有,产业讲究的是持续稳定性 … ,现在的媒体报道严重倾斜于前者。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统集成工程师月薪约:

职位要求:岗位职责:1、负责4G/5G接入网同步领域相关特性和需求分析分解工作;2、负责4G/5G接入网同步领域的技术研究、方案设计和产品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微电子是国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