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求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第一单元 电导率仪及其应用

16、电导率是温度的函数。

17、铂黑电导电极被污染后可用刷子清洗。

18、光亮铂电极可用软刷子清洗,但不可在电极表面产生刻痕。

19、实验完毕后,铂黑电导电极可放置于空气中。

20、经常使用的电导电极可以贮存于蒸馏水中。

21、电导滴定法进行盐酸含量分析时,氢氧化钠滴过量会导致滴定误差。

22、长期不使用的电极应贮存在干燥的地方。

23、长期不使用的电极应贮存于蒸馏水中。

24、电导率不受温度影响。

25、电导率受溶液温度、离子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26、镀铂黑的电极只能用化学方法清洗。

27、电导率仪的检测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

28、电导滴定法可实现混合酸中盐酸和醋酸含量的分别测定。

29、酸碱电导滴定法可用于极弱酸如硼酸、苯酚等测定。

30、电导滴定法终点判断无需指示剂。

第二单元 自动电位滴定仪及其应用

16、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17、液接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种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

18、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

19、电极应避免与有机硅油接触。

20、滴定前最好先用滴液将电磁阀橡皮管冲洗数次。

21、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

22、参比电极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且电极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内参比溶液。

23、测量时,电极的引入导线应保持静止,否则会引起测量不稳定。

24、用缓冲溶液标定仪器时,要保证缓冲溶液的可靠性,不能配错缓冲溶液,否则将导致测量不准。

25、取下电极套后,应避免电极的敏感玻璃泡与硬物接触。因为任何破损或擦毛都将使电极失效。

26、复合电极的外参比(或甘汞电极)应经常注意有饱和氯化钾溶液有效期一年。

27、电极应避免长期浸在蒸馏水、蛋白质溶液和酸性氟化物溶液中。

28、参比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只对特定离子有响应。

29、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不随温度变化是其特性之一。

30、到达终点后,不可以接“滴液”按钮,否则仪器又将开始滴定。

第三单元 电化学工作站及其应用

16、玻碳电极预修饰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17、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大,溶出峰电位正移。

18、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大,溶出峰电流增大。

19、测定溶液的移取要准确。

20、富集以后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溶出操作。

21、进行电化学扫描前,要检查三个电极有没有接好,有没有短路。

22、该实验方法只适用于测镉离子,不适用于测铅离子等。

23、除了修饰铋膜,玻碳电极也可以进行其它修饰以提高灵敏度。

24、金属离子富集的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

25、金属离子富集的过程是发生氧化反应。

26、电极表面富集的金属溶出的过程是发生还原反应。

27、阳极溶出法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峰电流与浓度呈正比。

28、阳极溶出法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峰电位与浓度呈正比。

29、标准加入法是将一定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待测样品中,测定加入前后样品的浓度。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浓度将比加入前的高,其增加的量应等于加入的标准溶液中所含的待测物质的量。

30、阳极溶出法是测量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一个很好方法。

第四单元 紫外分光光度仪及其应用

第五单元 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

16、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7、同核双原子分子N≡N、Cl-Cl、H-H等无红外活性。

18、对称结构分子,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水分子的H-O-H对称伸缩振动不产生吸收峰。

19、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0、醛、酮、羧酸等的羰基的伸缩振动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频率相同。

21、红外光谱的特点是一方面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它们又不是绝对不变的,其频率位移可以反映分子的结构特点。

22、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只能是固体。

23、利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的样品中可以含有水分。

24、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以KBr作为背景样品,是因为KBr在 cm-1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25、红外光谱仪的光源使用空心阴极灯。

26、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法。

27、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不会使分子中该健的红外吸收带发生移动。

28、在振动过程中,键或基团的偶极矩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

29、红外光谱法的固体试样的制备常采用压片法、糊状法和薄膜法。

30、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采用红外光谱。

第六单元 原子吸收光谱仪及其应用

16、原子吸收测量时,采用调制光源也可以消除荧光干扰。

17、原子化器温度越高,自由原子密度越大。

18、用氘灯校正背景时,氘灯同时起着内标线的作用,可以校正附随物质的干扰效应。

19、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谱图,而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20、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只有被测元素的共振线波长可作为测定波长。

21、原子吸收测定中,基态原子数可以代表待测元素的总原子数。

22、温度越高,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越窄。

23、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火焰的作用是使基态原子变成为激发态原子或离子。

2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一般通过测定积分吸收来确定蒸气中的原子浓度。

2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

2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后。

27、原子吸收谱线的半宽度主要是由自然变宽决定的。

2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火焰中各种原子。

29、塞曼效应校正背景,其校正波长范围广。

30、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中Na,其灵敏度随试样溶液中酸浓度增加而减少。

第七单元 荧光光谱仪及其应用

13、荧光分析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高2~4个数量级的原因 ( )。
    A、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大;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的强度
    B、荧光信号是在暗背景下测量的;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的强度

14、在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
    C、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
    D、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置也一样

16、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如果光源与检测器在同一直线上,透射光将干扰荧光的检测

17、激发光谱的形状与吸收光谱形状极为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激发光谱的纵坐标为荧光强度,而吸收光谱的纵坐标为吸光强度。

18、荧光分光光度计中,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扫描发射光谱,第二个单色器的作用是扫描激发光谱 。

19、扫描发射光谱时,单色器将发出的荧光与杂散光分离,防止杂散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

20、扫描激发光谱时,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复光变成单色光。

21、配制维生素B2溶液需要使用1%乙酸溶液作为溶剂,是因为维生素B2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22、荧光分析中使用的样品池需用低荧光的材料(如石英)制成。

23、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仪器电源开关后,可以直接进行荧光测试实验。

24、荧光物质的鉴定原理是由于各种不同的荧光物质有它们各自特定的荧光发射波长。

25、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采用平行测量方式。

26、对荧光物质的分析,首先是定性分析,确定荧光物质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

27、手持样品池的方法一般是用拇指和食指沿对角线两边夹住。

28、激发态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至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以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而发出荧光。

29、任何荧光物质都具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30、维生素B2标准溶液配制好后,需要保存放置于冷暗处 。

第八单元 多功能酶标仪及其应用

21、传统酶标仪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类似分光光度计。

22、多功能酶标仪是一台拥有多种检测模式的单体台式酶标仪。

23、酶标仪的微孔板都是透明的。

24、高端酶标仪的微孔板可达3456孔。

25、商业化的微孔板孔数可以是任意的。

26、多功能酶标仪支持支持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强度、荧光偏振、时间分辨荧光、化学发光等检测。

27、酶标仪机身正面左上角的彩色LED灯光信号可以指示设备的工作/活动状态:品红色表示设备未连接SparkControl软件;蓝色表示设备已连接SparkControl软件;绿色表示设备正在运行。

28、相较于普通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检测器和样品室上。

29、关于仪器检测器,光吸收、荧光和化学发光分别采用了红外敏感光电倍增管、硅光电二极管、单光子计数光电倍增管进行信号检测。

30、酶标仪的光路和分光光度计一样,都是水平光路。

第九单元 纳米粒度仪及其应用

16、仪器开启后,状态指示灯显示为绿色。

17、测定粒径与Zeta电位时,使用的样品池一样。

18、测定Zeta电位时样品池内不能有气泡,否则要重新注入。

19、某一胶体溶液测量出其粒径大小,一定也可以测量其Zeta电位。

20、Zeta电位(正或负)越低,溶胶越倾向于凝结或凝聚。

21、在清洗弯曲式毛细管样品池时,移取适量去离子水从一个端口缓慢注入样品池,重复清洗三次。

22、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进行SOP中参数的设置。

23、测定粒径时样品过高会使光束不能全部照射样品。

24、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25、Zeta电位为零时,胶粒不带电。

26、在测定Zeta电位时,样品池电极不分正反。

28、pH发生变化,相应的Zeta电位也发生变化。

29、Zeta电位越高,电泳速度越快,从而产生高的拍频。

第十单元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应用

11、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

19、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传质阻力。

20、液液色谱中流动相与分离物质相互作用,流动相极性的微小变化,都会使组分的保留值出现较大的改变。

21、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是利用某些溶质在受紫外光激发后,能发射可见光的性质来进行检测的。

22、液相色谱固定相通常粒径为5-10 μm,实验中一般采用六通阀进样。

23、高效液相色谱中,对于极性成分,当增大流动相的极性,可使其保留值增大。

24、面积归一化法一般也适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方法是测量各杂质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及其之和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25、对所有的反相柱,先用高比例水相的脱盐流动相至少冲洗30分钟,流速同检测时的流速,然后用水:甲醇=1:1冲洗,最后用甲醇冲洗。

26、在梯度洗脱装置中,两个泵通过一个“T”型接口接到柱子上,这样不同的溶剂就能按照标准中规定的进行混合,整个梯度洗脱过程由梯度控制器控制。

27、使用的流动相应与仪器系统的原保存溶剂能互溶,如不互溶,则先取下上次的色谱柱,用异丙醇冲洗过度,进样器和检测器的流通池也注入异丙醇进行过度,过度完毕后,接上相应的色谱柱,换上本次使用的流动相。

28、保护柱是安装在进样环和分析柱之间的,对分析柱起保护作用,内装有与分析柱不同的固定相。

29、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所有溶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脱气,并且必须排除整个仪器系统中的气泡。

30、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固定相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十一单元 气相色谱仪及其应用

24、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何种方法定性 ( )。

第十二单元 核磁共振仪及其应用

11、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时( )。

14、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如果一组lH受到核外电子云的屏蔽效应较小,则它的共振吸收将出现在下列的哪种位置?( )

15、乙烯质子的化学位移值(δ)比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大还是小? 其原因是( )。
    A、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
    B、大,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C、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去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屏蔽区
    D、小,因为磁的各向异性效应,使乙烯质子处在屏蔽区,乙炔质子处在去屏蔽区

17、2-丙醇CH3CH(OH)CH3的1H NMR谱,若醇质子存在快速化学交换,当仪器的分辨率足够时,则下列哪一种预言是正确的?( )
    B、甲基质子是二重峰,次甲基质子是七重峰,醇质子是单峰
    C、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单峰
    D、甲基质子是四重峰,次甲基质子是十四重峰,醇质子是二重峰

《仪器分析实验》期末考试

23、下列关于分子振动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非极性分子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
    C、分子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即为红外活性振动。
    D、分子的偶极矩的大小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必为红外活性振动,反之则不是。

28、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的电子云密度增加时( )。

43、电导率是温度的函数。

44、电导滴定法进行盐酸含量分析时,氢氧化钠滴过量会导致滴定误差。

45、电导滴定实验中应采用一定频率的低压交流电作为电源,是为了避免电化学极化。

46、电导滴定法通常不适用于配位滴定分析。

47、电位法测氯离子实验需要用双盐桥甘汞电极。

48、电位测量过程中,电极中有一定量电流流过,产生电极电位。

49、取下电极套后,应避免电极的敏感玻璃泡与硬物接触。因为任何破损或擦毛都将使电极失效。

50、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自来水中Cl-的含量,应加入适量的硝酸。

51、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指在一定的电位下,使待测金属离子部分地还原成金属并析出于电极的表面,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电极上的金属氧化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一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法。

52、阳极溶出法定量分析的基础是峰电位与浓度呈正比。

53、标准加入法是将一定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待测样品中,测定加入前后样品的浓度。加入标准溶液后的浓度将比加入前的高,其增加的量应等于加入的标准溶液中所含的待测物质的量。

54、阳极溶出伏安法不能同时测定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金属离子。

5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扫描发射光谱,第二个单色器的作用是扫描激发光谱。

56、对荧光物质的分析,首先是定性分析,确定荧光物质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57、将配制好的维生素B2溶液从容量瓶倒入石英比色皿后,比色皿不需要润洗,直接测试。

58、当荧光物质在固定的激发光源照射后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光谱是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关系曲线,表示在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相对强度。

59、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时,若物质浓度太浓,可以向比色皿中直接加入相应溶剂进行稀释,再进行测量。

60、紫外分光光度计所使用溶液都应现配现用。

61、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时,参比溶液不可选用除水以外的任何溶剂,以防污染比色皿。

62、石英比色皿在使用时,应保证手始终与糙面接触,且保证光面清洁。

63、液相色谱固定相通常粒径为5-10 μm,实验中一般采用六通阀进样。

64、面积归一化法一般也适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方法是测量各杂质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及其之和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

65、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所有溶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脱气,并且必须排除整个仪器系统中的气泡。

66、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传质阻力。

67、为保证空心阴极灯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强度,灯电流应尽可能的大。

68、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中,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体带来的干扰。

69、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谱图,而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70、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

71、红外光谱图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总是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吸收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72、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不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发生移动。

73、在相同的制样和测定条件下,对比标准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若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数目和风的相对强度完全一致,则可认为两者是同一化合物。

74、在红外光谱法分析中,试样状态只能是固体。

75、多功能酶标仪支持支持紫外/可见光吸收、荧光强度、荧光偏振、时间分辨荧光、化学发光等检测。

76、酶标仪机身的彩色LED灯呈蓝色表示设备已连接SparkControl软件。

77、酶标仪的操作环境需要避免阳光直射。

78、酶标板的加样体积推荐小于1/3最大体积的样品体积来测量。

79、测定粒径与Zeta电位时,使用的样品池一样。

80、测定Zeta电位时样品池内不能有气泡,否则要重新注入。

81、在清洗弯曲式毛细管样品池时,移取适量去离子水从一个端口缓慢注入样品池,重复清洗三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