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零之曙光罗斯特真的死了系列 冥王星:死而复生讲的是什么?

新地平线号的征途:木星、冥王星直至星辰大海

在过去九年半期间近三十亿英里(32天文单位)的旅程后,NASA的新地平线号飞船距与冥王星会合仅有数小时之遥。早在2006年,当该太空探测器被发射,冥王星还被分类为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并已知有三颗卫星。在去往这个遥远冰封世界的漫长旅程中,冥王星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这是一类规模较小绕太阳公转的众多天体,期间还另有两颗卫星被发现。2007年,新地平线号在去往冥王星途中飞掠木星及其卫星,捕捉到许多壮观画面。在2015年7月14日(地球西半球时间)上午,新视野将以约9 英里/秒(14公里/秒)快速飞掠冥王星系统,使很多观测成为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在它继续前往柯伊伯带途中,它会发回数据到地球,并计划在大约2018年飞掠另一个更小的天体。


NASA 管理者吉姆·布里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在电视节目中再次宣布了冥王星是行星这一消息。有一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而且我还能想象到他傻笑的脸,因此我猜想是不是布里登斯汀在半开玩笑的谈论这个事情。不过,现在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去讨论关于冥王星的行星身份问题了。

一个行星最初会涉及到在天空漫步的任何存在体,包括彗星、恒星、卫星。当科学家进一步仰望天空中的物体时,他们意识到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在太阳系更远的其他客体依旧这样。行星有一个“即看即知”的定义,水星、金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非常明显的行星。月球不是行星,它是卫星。我们已经分配好了这些重要的名字给那些行星,并且因此可以快速地认出它们来。

当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在1930年看到冥王星时,他看到的时在天空中游荡的点。按照定义来讲,他正在看一个行星。

但总的来说,你越怀疑它的类别,越不能更好的定义这个类别从何而来。在1992年,科学家大卫·杰维特(David Jewitt )和 简·卢(Jane Luu)发现了在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天体,叫阿尔比恩(Albion)。在此之后的厄里斯(Eris)、马克马克(Makemake)、豪米 (Haumea),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这里有一系列的“类冥王星”物体在太阳系之外。厄里斯(Eris)特别不确定,因为这里有比冥王星更大块的东西。问题由此展开——是我们制造了柯依伯带的天体,还是我们给冥王星降了级?

在2006年,这个国际天文联合组织选择了二方案——为行星定义一个并不满意的评判准则。由于它们自身的重力原因,行星必须是圆的;行星必须围绕恒星运转;行星必须与它们的周围物质分离清晰,这是一个相当不科学的说法,基本上只是意味着它们是轨道上的主导引力体。冥王星和厄里斯(Eris)赢得了“矮行星”的称号,因为他们没有矮行星围绕。这好像有点道理。把冥王星和柯伊伯带的物体冥卫一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冥卫一并没有环绕冥王星运行;这两个物体其实实在围绕它们之间的一个点运行。

图解:由新视野号上搭载的长程勘察相机(LORRI)于2015年7月13日拍摄的冥卫一照片

从那以后人们就很难接受将冥王星加入行星的行列,理由是我们热爱我们现有的行星行列,并不希望其他“星”的加入。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在2006年启动了一个耗资巨大的冥王星新视野(New Horizons)任务。从中发现,当你认为自己在一颗行星里漫步时,与同时去造访一颗矮行星相比,就好像科学家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峰不如其他山头的半山腰一样令人产生怀疑。两年前,包括“新地平线”的首席研究员和冥王星福音传道者艾伦·斯特恩在内的科学家提议,要将大部分比恒星还小的圆形物体归类为行星。其实,如此定义也行不通,因为还有很多物体跨越了恒星和行星之间的界线,我们无从下手。

这场辩论并不客观。现如今,这个词对占星家、怀旧的人类、大学和像NASA这样的机构来说都是最最重要的,像NASA的资金还依赖于这个词的定义。顺便说一句,冥王星、太阳系其他天体和物理定律都没有听说过吉姆·布里登斯汀(Jim Bridenstine)、美国宇航局(NASA)、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或任何人类。

毫无疑问,冥王星符合古代行星的定义。但随着我们对行星了解的加深,我们意识到它根本不属于我们称之为“行星”的其他八个行星。问题不在于冥王星,关键是,我们给这个过时的术语赋予了太多的权重,而语言的发展并没有我们对宇宙的理解那么快。

你将继续看到科学家,疯狂的人和新闻撰稿者辩论冥王星的行星问题。事实上,它是海王星以外许多大的、圆的、有趣的冰团之一……现实并不能很好地融入我们的语义空间呀。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平线零之曙光罗斯特真的死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