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最近国内发生的大事详细了哪几次大的地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这一天被设立为我国“防灾减灾日”,进一步唤起我国民众对防灾减灾的关注。日前,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作客本网,针对网友关注的防灾减灾方面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

我国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哪几种?

在中国,最常见的主要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 强对流天气(雷电、冰雹、龙卷风)、沙尘暴和一些气象衍生灾害。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比较特殊,造就了中国气象灾害人员伤亡多,次生灾害严重,同时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大的特点。

在这几种灾害里,哪一种或几种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相对最为严重?去年中国气象灾害表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对中国影响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要首推台风、暴雨洪涝和干旱等。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同时,平均每年台风对我国大陆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34.6亿元,死亡人数高达455人。

而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98年长江流域及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带来了高达2998亿元的经济损失。

另外,我国是农业大国,干旱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246.3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灾、成灾面积均趋于增加,2000年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最大,为4054万公顷。因旱灾损失粮食近600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10亿元。

去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损失重。年初,我国大部尤其南方遭受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近50年来同类灾害之最;夏季,珠江流域和湘江上游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长江中上游和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局地暴雨成灾;秋季,南方出现1951年以来最强秋雨,部分地区发生秋涝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东北、华北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西北、华北等地夏季出现阶段性严重气象干旱;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均破历史记录,强台风“凤凰”、“黑格比”造成较重损失。根据统计,2008年我国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129.8亿元,高于199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为近10年最重。

近年来的气象灾害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趋强趋多。近50年来,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更大范围地区发生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的干旱;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大,强台风出现的频率由197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21世纪初的35%以上。

20世纪以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 ℃;另外,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近50年,中国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直接导致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冰川显著退缩,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保险等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前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里面提到各部委“各负其责,区域、部门协作减灾”,气象部门在其中起的是什么作用?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中国气象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是国家层面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对中国气象局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国家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并与《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中国气象局编制了《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年)》,进一步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目前规划正在会签有关部委,待上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以去年的汶川地震为例,气象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在抗击“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过程中,灾区气象部门的保障工作为抗震救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抗击“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过程中,按照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中国气象局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其间为国务院及地方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保障,得到国务院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专门组织小分队进行能见度、云量云状、云底高度、雷电等航空气象观测和预报,为空运空降空投提供专项气象保障服务,国家气象中心利用卫星反演生成震区道路受损分析图像,发布灾区公路气象预报;国家气象中心和各级气象部门为为堰塞湖和危险水库抢险提供精细化服务;另外,气象部门与国土资源部合作,利用卫星制作有关滑坡遥感监测报告,为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在此基础上,气象局还组织开展降雨、湿度、高温、紫外线强度等环境气象要素预报,为灾区卫生防疫提供环境卫生气象专项服务。


震后重建的北川气象观测站(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179102241分在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附近发生/item/郯城-营口地震带)

(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前辈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

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 -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

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临沂市、潍坊市、威海市、日照市、聊城市、

枣庄市、淄博市、济南市、济宁市、烟台市等

山东省府-济南市发生地震的机率有多大?

1979年有地震监测以来,共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也就是说济南是具备发生5级以上地震条件的,3级以下的地震每年都会发生,3级以上的地震一般78年发生一次。济南市地震局检测中心工程师张斌介绍,通常情况3级及其以下地震是感受不到的,5级以上的地震才会对老旧楼房等建筑产生影响,6级地震会对行走产生影响,7级地震则会使站立产生困难。

济南虽然是弱震区,但容易受沂沭地震带、聊考地震带、郯庐地震带等其他地震带的波及,也就是说自己可能不发生地震,但容易受周围地区的影响,从而带来灾害。除此之外,张斌介绍,济南南部是山,北部沙土较多,黄河带来的沉积物比较松散,容易受到沙土液化的影响,发生沙土液化现象,即便发生的震级不大,但衍生出的泥石流、滑坡、火灾和油气爆炸等次生灾害等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近报融媒》

山东各市最高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

临沂市-抗震设防烈度:8

潍坊市-抗震设防烈度:8

威海市-抗震设防烈度:8

日照市-抗震设防烈度:8

聊城市-抗震设防烈度:8

菏泽市-抗震设防烈度:8

济宁市-抗震设防烈度:7

莱芜市-抗震设防烈度:7

泰安市-抗震设防烈度:7

济南市-抗震设防烈度:7

青岛市-抗震设防烈度:7

淄博市-抗震设防烈度:7

枣庄市-抗震设防烈度:7

东营市-抗震设防烈度:7

烟台市-抗震设防烈度:7

滨州市-抗震设防烈度:7

德州市-抗震设防烈度:7

注:以上主要城市抗震防烈度等级资料参考来源国家2016年修订后的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事业,

我们也时刻关注着我国各省的地震状况,

我们虽然阻止不了地震的发生,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让地震造成的灾害减至最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国内发生的大事详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