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国标和老国标有何分别?

今年6月1日,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及《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等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些标准修改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白兰地、朗姆酒等定义,增加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及调香白酒等多种酒类的定义。新增的调香白酒属于配制酒。专家介绍,上述标准被业内称为酒类“新国标”,实施后将促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市场更加有序。

“新国标”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酒业协会、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越龙山、古井贡酒等联合起草。

其中,在《白酒工业术语》中修改了白酒的定义,明确白酒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同时,修改了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等定义,增加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以及调香白酒等定义。

新增加的“调香白酒”定义为,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是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部分白酒生产成本将增加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实施后,部分白酒的生产成本将增加。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新国标”会对一些以低端产品为主打的白酒企业造成一定影响。“‘新国标’鼓励固态纯粮发酵,今后原酒价格会进一步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行业品质升级。同时,传统非纯粮酿造的低端白酒归类于配制酒,削弱了中低端品类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区域型酒企的竞争力。”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新国标”实施后,固液法白酒、液态法白酒的生产成本将增加,中低端白酒企业将面临分化,但企业早已做好准备。

兼香型白酒又称复香型、混合型,是指具有两种以上主体香的白酒,具有一酒多香的风格,一般均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工艺。

兼香分标委:面对国家的“标准以企业为主导,面向国际竞争”的宗旨,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以及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中国白酒各香型的行业标准化势在必行,白酒名企纷纷扛起行业标准化建设的大旗,中国白酒标准化委员会香型分技术委员会陆续成立,分别负责各香型标准的立项,起草和制定,酱香型白酒分标委设在茅台、浓香型白酒分标委设在五粮液、兼香型白酒分标委设在郎酒,中国各香型白酒标准化的日益完善,既是响应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更全方位保护的积极措施,不仅利于相关部门对白酒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也有利于各香型白酒的百花齐放和健康发展。

兼香鼻祖:上世纪70年代,郎酒开始生产兼香型白酒——郎泉酒,获得中商部金爵奖,郎酒兼香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和优异的品质基因,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生产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酒的名酒厂家,素有“一树三花”的美誉,郎酒兼香的优势得天独厚。

郎酒独创《浓酱兼香型白酒生产方法》专利技术,采用两步法工艺、分型发酵、定向生产,是郎酒兼香强大的品质内核。该技术荣获2018年四川省专利特等奖。

郎酒兼香,集中国白酒两大香型核心产区优势,独创“两步法”工艺、经九维酒体设计法匠心淬炼,精心勾调,方得香味融合,和谐平衡,是郎酒人“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学、酿好酒”的智慧结晶。

低档兼香型白酒感官品评分析

低档兼香型白酒对口味的要求不高,基本上维持了香气正、口味甜、淡雅、较净爽的特点。这一档次的兼香型白酒产量在整个酒种里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在北方销售比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

中档兼香型白酒感官品评分析

作为兼香型白酒的主打产品,近几年市场流行口感变化较大, 以湖北白云边酒为代表产品的兼香型酒从过去强调以酱为主、以浓为辅,现转为酱浓谐调,陈香为辅,香气馥郁;以黑龙江玉泉酒为代表产品的浓中带酱的兼香型酒从强调浓中有酱,芳香浓郁,改为浓中有酱,香气淡雅。

高档兼香型白酒感官品评分析

郎酒(顺品郎、小郎酒)堪称兼香型之经典,其酱浓谐调,幽雅馥郁,酒体细腻丰满,回甜爽净依然是高档兼香型白酒的口味流行趋势。高端消费群体更喜爱带有明显老陈酒特征的香气,要求酒香幽雅馥郁,口味甘润柔滑。

兼香型白酒的品牌:郎酒(顺品郎、小郎酒),白沙液,口子窖,茅台白金酒,匀酒,井冈酒,太白酒,白云边酒等。

“酒类消费升级趋势没有改变,中低端酒市场份额本就在萎缩,而名酒无论是工艺、标准还是品质都有相应优势。‘新国标’实施对酒类消费市场没有本质性的影响,但会加速低端产能退出,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蔡学飞告诉记者。

而新增的“调香白酒”类目,明确属于配制酒。业内人士表示,例如俗称“白牛二”的顺鑫农业旗下牛栏山白瓶二锅头,是由液态甚至固液态发酵的酒精与人工香味物质、人工甜味物质等合成,“新国标”执行后,“白牛二”属于配制酒。

蔡学飞告诉记者,“新国标”更多是对生产酿造流程、原料以及工艺的重新划分。白酒属于风味型饮品,具有一定的消费惯性,无论采用哪种标准,只要产品的风味没有变化,消费端不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对于生产端而言,要求企业按照相应的标准,不允许走模糊地带、做虚假宣传。”蔡学飞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的实施将促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企业进一步提升标准。

蔡学飞告诉记者,此前为了增香、增味、增稠,白酒允许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新国标”实施后,不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非口粮的原料酿酒等,这样可以保障白酒的品质属性,白酒的概念变窄了,更纯粹了。

中酒协原酒委员会会长、前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表示,“新国标”对“原酒”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分辨“原酒”。同时,对白酒重新定义,又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分辨“白酒”。

“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消费者更加理性,市场更加有秩序,这是此次标准修订的总目的。”全国白酒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宋全厚表示。

,本站将及时处理并回复。

原创 苏启桃 钛媒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酒新国标重新定义白酒,光瓶酒行业可能要重新排序了。

5月26日,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举办了《2022白酒行业系列标准宣贯与质量安全科学监管研讨会》,就“白酒新国标后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4月29日,在A股光瓶酒龙头顺鑫农业(000860.SZ)的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频频问及白酒新国标对公司的影响和应对举措。时间再往前推,3月份,四川省、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纷纷召开白酒新国标座谈会、培训会,宣传、贯彻白酒新国标……

白酒行业内的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指向了一个事件——2022年6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白酒工业术语》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标准将正式施行。

白酒、配制酒、调香酒“划清界限”

所谓白酒新国标,是指2021年5月颁布的《白酒工业术语》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新国标”不仅规范了白酒的定义,还增加了配制酒和调香白酒两个新概念。配制酒是以发酵酒、蒸馏酒、食用酒精等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和/或再加工制成的饮料酒;调香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白酒新国标规定细则,来源:民生证券研报)

过去,无论是添加了食用酒精、香精勾调的固液法或液态法白酒,还是粮食酿造的就都可以叫白酒。但新国标实施后,只有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才能谓之白酒。

事实上,新国标是对白酒概念的回归。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新光参与了历届饮料酒分类和白酒工业术语的国标起草,根据他的说法,白酒术语新国标的出台,目的是让白酒回归传统。而白酒要回归传统,最重要的就是要强调粮谷酿造而成,包括添加用粮谷酿造的食用酒精也可以。

早在1998年颁布的《饮料酒分类》国标里,白酒被描述为,“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现改为勾调)而成的蒸馏酒。”且在彼时的国标里,调香白酒首次出现,是“以液态法生产的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呈香、呈味物质调配而成的白酒。”

酒类分析师肖竹青告诉钛媒体APP,“从当前白酒行业环境看,规模化酒厂的食品安全在可追溯体系的规范化方面都是让人放心的。但在品牌之外的边缘化区域中,一些酒厂为了求生存、应付低价竞争的需要,在品质方面存在一些打擦边球的现象,比如添加香料香精、虚标年份。但在新国标执行后,这种将成为禁止行为。”

某券商白酒行业分析师也向钛媒体APP表示,新国标将所有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调香白酒归属为配制酒,与白酒类别明显区分开来,肯定对行业发展会有促进作用。一方面,消费者对白酒会有一个认知上的提升,其次明确白酒定义实际使行业更加规范,带动白酒行业品质提升,也相当于提升了白酒的门槛。

白酒新国标实施开启行业新纪元,哪些企业最可能受到影响?

上述券商分析师向钛媒体APP分析说,第一类肯定是低端光瓶酒占比较高的酒企;第二类是以次充好的小作坊,肯定会被清理掉;第三类是基酒厂和低价贴牌生产的企业,以后销量和订单可能都会萎缩。

“新国标准则将对液态发酵法低档酒产生影响。”民生证券研报则直接指出,新国标实施之后,顺鑫农业旗下产品牛栏山二锅头、泸州老窖陈窖酒、剑南春绵竹大曲等主要原料中添加食用酒精及食物香料的“调香白酒”产品将不再属于白酒范围。

实际上,从新国标出台到正式落地,有一年的过渡时间,期间基本上各大酒企都做了一些应对和准备。以顺鑫农业为例,该公司在最新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称,公司将充分发挥牛酒传统酿造和市场优势,实现 “牛栏山”在光瓶酒领域“纯粮固态”与“新工艺技术”的 “双轮驱动”。

资料显示,售价15元左右的42度500ml装的牛栏山陈酿(以下简称“白牛二”)的原料为水、高粱、液态法白酒、食用香精,白牛二一直是光瓶酒品类的大单品,也是顺鑫农业主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顺鑫农业白牛二共售出39.53万千升。但新国标施行后,该款产品将不能叫“白酒”。

为应对新国标的到来,牛栏山于去年推出了一款“基于新国标研制的纯粮固态升级产品”金标陈酿。公司称,去年公司白酒在“珍牛”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补充了“牛栏山一号”、“金标陈酿”等特色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光瓶酒产品线。另外,2021年5月底,公司还发布了二锅头品类超高端产品代表“魁盛号樽玺”,欲征战高端市场。

泸州老窖则直接将其旗下不符合新国标的产品进行停产,并推出新品黑盖二曲。钛媒体APP注意到,目前黑盖二曲已经上市,在泸州老窖官方旗舰店以新品首发进行推广营销。(泸州老窖新品黑盖二曲,来源:泸州老窖官方旗舰店)

另一边,原本就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白酒则在包装和营销中强化“纯粮”的概念。比如56度红星二锅头,新包装上以“纯粮清香”替代原来的“清香醇正”,且增加了“纯粮固态发酵”的标志;新版原料表中也明确标注原料为:水、高粱、玉米、大麦、豌豆,产品标准号升级为“优级”。(56度红星二锅头升级新包装,来源:红星酒类官方旗舰店)

“随着白酒新国标的施行,消费者认知逐渐被强化,光瓶酒迎来洗牌是肯定的。”上述行业分析师认为,消费升级是趋势,新国标施行后光瓶酒中纯粮酿造的白酒占比肯定会逐渐增加,对布局了高线光瓶酒的五粮液(尖庄)、汾酒(玻汾)等知名酒企而言,肯定是受益的。

民生证券指出,新国标推行将净化白酒生产环节,加速低质低价产能出清,满足高品质白酒需求。玻汾作为高线光瓶酒代表,纯粮固态发酵酿造工艺有望进一步强化消费者产品认知。

肖竹青也表示,“新国标的实施会使弄虚作假鱼龙混杂的小酒厂逐渐边缘化,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龙头向规模企业集中。”

大众白酒一直是刚需,且因为高频消费,光瓶酒的市场规模和产量远超中高端白酒。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光瓶酒市场规模约750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5%-30%之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200亿元-15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超市内陈列的光瓶酒一瞥,来源:钛媒体APP拍摄)

钛媒体APP了解到,四川一些生产低端酒的酒企开始减少配制酒的生产比例,同时增加固态法白酒的规模。邛崃一酒企相关人士就告诉钛媒体APP,“公司已开始逐步减少配制酒的生产,但并不会完全放弃。”

需要注意的是,新国标施行后,中低端酒可能迎来涨价。在蔡学飞看来,原有采用经济作物酿酒的酒企业,新国标实施后受社会消费意识的影响,可能向纯粮固态发酵法的方向转变,原料采购成本、储存成本、酿造周期等相应增加,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中低端和低端产品本身利润就很薄,成本上涨后价格可能有一定上涨,对高端酒价格基本上没有影响。

当然,新国标的实施也不是说配制酒就会彻底消失。蔡学飞强调,白酒属于风味型饮品,虽标准有所不用,但消费者的口感不会因此变化,因而对于消费者选择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消费者行为具有一定惯性及固定化,消费选择实际上与酒品分类标准无关,这次‘新国标’更多是从行业角度来规范相关技术标准,与白酒消费关联度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被“踢出”白酒行列的调香酒,也即将拥有自己的团体标准。据中国酒业协会网站消息,该协会已于今年4月为《调香白酒》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以填补调香白酒产品标准的缺失,促进饮料酒标准体系完善,提升产品质量,推动饮料酒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苏启桃,编辑|崔文官)

原标题:《白酒新国标今起实施,有的白酒不能叫白酒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有的酒不标国标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