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乐健康的夹心软糖配方有哪些优势?

你有多久没吃糖果了?又有多久没主动买糖果了?从婚宴上拿回来的喜糖,是不是放了大半年都没动?

“糖果超甜”,但糖果、巧克力市场近几年似乎不怎么“甜”。

英敏特数据显示,2014年以前中国的糖果市场销量呈增长态势。然而从2015年开始,该市场变得不景气,糖果市场年期间下滑了5.1%。[1]新思界的数据显示,国内糖果市场规模增长放缓,到2019年降至1120亿元左右。[2]

2014年同样也是巧克力市场的风水岭,此前中国巧克力销量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糖果,但此后连续2年缩水。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巧克力零售市场规模为204.3亿元,与2019年相比缩小了近20亿元。

不少超市和便利店也表示,糖果和巧克力近几年逐渐卖不动了。

然而,在糖果、巧克力市场被一片唱衰下,却有一些品牌成功突围,比如1年卖出上千吨的俄罗斯“紫皮糖”;月销超两千万、在抖音走红的高粱饴;每日黑巧更是拿下天猫细分类目销售第一......

图片来源:KDV食品天猫旗舰店

糖果、巧克力市场遇冷,是因为人类喜欢甜食的基因变了吗?为什么仍有品牌能在这个不被看好的品类里尝到“甜头”?风雨过后,谁能成为幸存者,甚至迎来二次增长?

糖果、巧克力为何“失宠”了?

很多人把糖果、巧克力的失宠归因于消费者不爱吃甜食了。

然而,小红书、下厨房等平台上层出不穷的牛轧糖、雪花酥制作教程却告诉我们,消费者仍然对甜食抱有热情。

图片来源:小红书@吃货椰椰

那么,为什么说糖果、巧克力不好卖了?

首先,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消费升级,糖果、巧克力市场开始萎缩。

一方面,糖果、巧克力因为“甜蜜”的属性,向来被与幸福、浪漫等词联系在一起,在婚宴、春节、情人节等以馈赠为主的场景中出镜率非常高。但是,随着消费品越来越丰富,糖果、巧克力作为大众化的礼品甚至会被年轻人认为“老土、不够用心”。

我们发现,在很多中高端婚宴伴手礼中,糖果、巧克力的位置逐渐被一些香水、茶包等精美的产品取代,以体现主人的创意、个性。

当”浪漫“除了糖果、巧克力之外可以有更多表达时,消费者也便悄然褪去了“忠诚度”。

另一方面,随着“过度摄入糖分对身体有害”这个理念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戒糖、控糖成为一种风尚。糖果、巧克力在消费者生活中是偶尔犒赏、自我取悦的“礼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还是“理智战胜情感”地选择不买。

此外,过去很多糖果、巧克力会被摆在超市收银区,是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的地方,但是随着线上购物越来越普遍,传统主流渠道的糖果、巧克力销量急速下滑。

总体而言,糖果、巧克力并不是高频消费品。这不仅导致大多数中高收入消费者对它们的价格不敏感,更倾向于选择品质更高、更能彰显自己品味的产品,也让消费能力弱、对价格敏感的人群放弃消费决策。

其次,从供应端来看,创新性不足、品牌老化、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让传统糖果、巧克力品牌短板凸显。

从早期的大白兔、阿尔卑斯、金帝时代,到德芙、不二家时代,再到如今越来越多个性化的糖果品牌出现,糖果市场不断升级。

但是,中国品牌的身影却越来越少见了。

一方面,廉价色素、代可可脂等原料的运用,让消费者对很多国产糖果产生了“劣质”的印象。

另一方面,品牌定位模糊、宣传力量薄弱、创新缓慢等因素让国产品牌面临品牌老化问题。

中国糖果、巧克力市场在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又受到了消费需求变化的“降维打击”,致使两者没能高度契合,让中国糖果市场发展速度停滞。

被唱衰的糖果市场,却仍有品牌成功突围

品类老化、健康趋势凸显......如果这些趋势继续下去,可以预见,糖巧市场仍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萎缩。

然而,这一定代表品牌再也没有机会了吗?

在商业模式重构、食品饮料产业不断升级的当下,我们发现,频频被唱衰的糖巧市场,却有一些品牌能突出重围,拿下数城。

比如近日完成近亿元融资、创立16年的金多多,旗下拥有创意品牌阿麦斯、营养糖果品牌贝欧宝、功能薄荷糖品牌冰力克。

其中,阿麦斯品牌已覆盖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万+门店,且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大于国内市场。

阿麦斯在糖果创新上下了很多功夫,如阿麦斯4D系列软糖,被称为 “糖果界乐高”。让儿童在享受甜蜜口感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阿麦斯4d积木果汁软糖

图片来源:amos阿麦斯食品旗舰店

阿麦斯的传声棒棒糖则利用”骨传导“原理,通过牙齿骨骼传递声音,玩了一把“黑科技”。消费者只需将棒棒糖含在嘴里,戴上耳塞,就能听到来自棒棒糖内的儿歌、古诗、音乐等音源,且只有自己能听到。

金多多阿麦斯传声棒棒糖

图片来源:amos阿麦斯食品旗舰店

2019年成立的新锐巧克力品牌每日黑巧也增长迅猛,以创立1年半拿下天猫品类第一的成绩,在长期被外国巨头占领的巧克力品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每日黑巧从品牌创立初期先用“黑巧”这个更小众,但又增长迅速的品类切入巧克力市场,第一款产品就是专业级的Bean to Bar黑巧克力醇粹小方,可可含量高达98%,并采用菊粉代替白砂糖。

在用“黑巧”占领消费者心智后,每日黑巧又顺势而为,围绕“健康”的卖点,开拓更多的巧克力品类。

虽然糖果、巧克力市场尚未出现新的风口,但是金多多、每日黑巧等品牌的崛起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商业重构的希望。

“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糖果要怎么重做?

”所有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从品类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糖果、巧克力面临很多销量增长的绊脚石,开始呈现衰退趋势,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迫使品牌们开始转型升级,让整个品类焕新。

我们发现,新世代消费者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所要购买的产品,一款糖巧的口味、配料表的热量或营养成分以及包装的视觉体验都会经过他们的考量。

那么,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时,糖果、巧克力能怎么“重做”呢?我们要如何抓住品类升级的底层逻辑?

1、用产品“打开”消费者的嘴巴

我们仍然处于“产品为王”的时代,不管消费如何升级,沟通语境如何变化,只有把产品做好,才能让品牌走得更长久。

糖果、巧克力要如何在产品上下功夫?

(1)持续创新,给消费者更新的体验

韩国、日本的一些糖果品牌的案例告诉我们,产品创新其实并不难,一些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产品变得大不相同。

韩国Frunack橘子巧克力、GOTSSE西柚草莓巧克力创新性地将水果片和巧克力融合在一起,凭借小清新的颜值和新奇的口感体验,近几年在社交平台走红。

图片来源:小红书@燕子、花花吃不胖

日本的Kabaya则是结合了棉花糖的蓬松感和果汁软糖的胶质感,让消费者的口感体验更加丰富。

图片来源:kabaya官网

中国抹茶零食品牌关茶的巧克力还创新性地将冻干豆腐、咖啡豆、青稞麦等原料作为巧克力夹心,将茶味、巧克力味和各种夹心融合,久吃不腻。

图片来源:关茶天猫旗舰店

(2)提升品质,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我们知道,瑞士、比利时的巧克力非常有名,Godiva、Guylian等品牌广为人知。然而,在日本北海道,同样诞生了一个高端巧克力品牌——ROYCE'。

该品牌如今已经成为高端生巧克力的代名词,几乎每个去日本旅行、出差的小伙伴购物清单里都会有它。

ROYCE'是怎么征服消费者的?

首先,生巧这个品类是日本人在欧式巧克力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工艺改良而形成的新品种。相比欧式巧克力口感偏硬、口味偏甜腻的特点,生巧口感柔软顺滑。

日本法规对生巧有严格规定:只有含巧克力40%以上、奶油10%以上、水分10%以上的甜点才能被称为生巧克力。而ROYCE'运用独特的工艺,将水分控制在14%-18%,鲜奶油含量达20%以上,以保证新鲜细腻的口感。

其次,ROYCE'严格把控原料,牛乳都来自日本北海道,当日加工为生奶油,次日生产出新鲜的生巧。

图片来源:Royce'官网

凭借品类创新和品质把控,ROYCE'生巧不仅征服了日本人的味蕾,还与传统欧洲巧克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争。

(3)让糖果具有“功能”

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虽然让部分消费者对“糖”心生忌惮,但也成为了糖果“功能化”的助燃剂。

我们发现,糖果的功能化范围非常广泛。

一方面,润喉、清口的功能已经在糖果上应用很多年。比如我们在吃饭后随手在酒店前台抓的宝路薄荷糖,经常被用来清新口气,这个糖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几乎垄断了酒店餐饮渠道。

老金磨方则是从中国人传统的梨膏糖配方中找到灵感,推出了“梨真棒”,并用海藻糖代替白砂糖,降低龋齿风险。

此外,更偏向营养、调节身体机能的功能性糖果也是近几年的大热品类。

“功能性”有多火?NBJ数据显示,功能性软糖仅在年4年间就实现了全球销量翻倍。越来越多新品牌开始进入这个赛道,比如仙乐、汤臣倍健、艾兰得等,就连日本糖果品牌“悠哈”也开始下场做功能性软糖。

其中,2020年成立的品牌Nelo选择针对“熬夜”场景,以软糖、压片糖果的形态切入功能性食品赛道,更休闲、易服用的糖果剂型在口感上更容易“打开”消费者的嘴巴。

Nelo的咖啡嚼嚼豆系列

图片来源:Nelo天猫旗舰店

2、用颜值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新世代消费者们不仅要糖果巧克力好吃,还需要他们好玩。在包装造型和玩法上做出创新的品牌产品能够给许多纠结于销量停滞、品类转型的品牌一些启发。

“仪式感”可以是品牌的一个发力点。比如DEAR YOU星空棒棒糖一度成为问答平台“适合送人的零食”话题中的常客。相对于其口感,它的精致外表还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图片来源:DEAR YOU京东自营旗舰店

成立于2012年的成人糖果品牌sugarfina被称为糖果界的“Tiffany”,该品牌从口味和设计入手,不仅专门设计了香槟糖、威士忌酒心糖等大人喜欢的口味,还从包装、门店装修等视觉上打造出高端、精美的品牌形象。

在美国市场低糖食品开始流行时,该品牌的销售额却逆势增长。2016年,该品牌推出的一款小熊软糖Whispering Angel Rosé在发售2个小时内迅速售罄。

3、用花式营销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产品能让品牌走得更远,而营销则能让品牌走得更快。

糖果、巧克力如何用营销圈住消费者?

前文提到,将糖果、巧克力与爱情进行强关联的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品牌更长远的发展。

而日本KitKat找到了巧克力的更多场景,充分拉近巧克力与考试的关系。因为“Kit Kat”的日文发音与日本九州方言中“必胜”发音相似,注意到有消费者会在考试前赠送这个巧克力给伙伴,抓住学生们考前惴惴不安又希望得到好运的心理,品牌就顺势而为来了一波为“考前助力”的产品宣传。

KitKat考试应援巧克力

图片来源:KitKat官网

士力架则始终围绕“饿”场景做营销,塑造“能量食品”的品牌定位,“饿货,来条士力架”这句话已经“洗脑”了大多数消费者,使消费者饿了就自然而然想到士力架。

在中国,士力架也擅长利用中国符号做营销,比如采用三国演义“张飞”、红楼梦“林黛玉”、甄嬛传“华妃”等形象,传递更丰富的品牌内涵。

图片来源:士力架广告截图

糖果虽然不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对于儿童,它们可以是玩具、教具,也是更快交到朋友的工具;对于成年人,糖果也扮演着安慰剂、解压神器的角色。

我们看到,中国糖果、巧克力市场在“一片唱衰”的同时,也孕育和见证着新生机。

如何把糖果、巧克力行业再做一次?我们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期待更多品牌能完成口味、包装、营销等多方面的转型升级,甚至找到新的商业模式,颠覆这个行业。

[1]《糖果-中国-2016年12月》,英敏特报告

[2]《年糖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

2021年大消费投资机构TOP10排行榜

红杉中国、梅花创投成2021年消费赛道最活跃投资机构 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闯入儿童零辅食,近一年过后战绩如何?

2020年TOP100消费新品牌:李子柒、简爱、宝宝馋了等300%增速凭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养生有多朋克?

一边通宵蹦迪、打游戏追剧,一边啤酒泡枸杞、可乐瓶里加党参,坚持“用最贵的护肤品,熬最深的夜”,一边作死一边自救。有人是装备控,保温杯、养生壶、泡脚桶、颈椎按摩仪个个不落下;还有人是食补党,燕窝加Swisse精华,抗糖抗氧化,护肝明目。

食补、药补、运动,外加按摩足疗,尽管方式花样百出,朋克激进,但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的健康意识正在崛起,他们正从父辈那里接过了“养生”的大旗。CBNData发布的一份《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目前九成以上90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90后已经走在养生路上。

但传统保健品与年轻人之间有很大的鸿沟,并不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结合年轻消费者喜欢美观、个性、好吃的特点,此前人们熟悉的保健品,正在悄悄变身色彩斑斓的软糖、果冻、饮料,变成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零食。比如维生素、褪黑素、鱼油纷纷以软糖形式呈现,连玻尿酸、烟酰胺等美容成分也能口服食用。

传统的保健品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为“朋克养生”的年轻人追捧的功能性食品。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2022年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在这千亿的市场蓝海中,哪一品类能扛起功能性食品的大旗?谁又能利用消费者需求,成长为行业的独角兽呢?

“功能性食品在国内的渗透率可能不到20%,但是在美国其实超过了55%,所以市场空间很大,天花板也很高,是创业比较容易成功的领域。”曾在抖音、网易严选任职的亢乐,在30多个赛道中选择了功能性食品领域,2020年4月创立了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

但具体做什么品类,亢乐决定交给消费者来决定,一开始,亢乐找了很多年轻人,在他们面前摆了硬糖,口香糖、软糖、冲剂、泡腾片、果冻、咀嚼片、饼干等12种不同产品,边吃边聊。目的不在测试者的回答,而是观察他们下意识拿哪种产品。

然后,让郑州一家便利店的店员推荐以上12款商品,并明确说明这些产品具有助睡眠、护眼等功效,看消费者选哪款。经过两轮测试,数据都在说:做软糖。

同样利用消费者反向定制的思路,亢乐根据抖音、网易等电商上年轻人对于功能性搜索关注的数据,确定了几个功能方向:减肥、美白、助眠、护肝、男士提振。

出于赛道的火热,确定了品类和功能方向之后,在没有产品甚至没有PPT的时候,BuffX就拿到了5家机构的投资意向书,其中便包含红杉中国和梅花创投。

经过研发和测试,BuffX的产品去年10月20日在天猫上线,主要产品涉及护眼、提神、助眠、解酒等功效。产品上线30天居天猫睡眠软糖关键词第一,2个月睡眠软糖销售超过2万单,3个月4款SKU平均月销超过了2万单。

截至目前,BuffX在成立一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最近一次在今年一月份完成的数千万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老股东红杉资本、梅花资本、GGV纪源资本继续加持。

BuffX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近一年以来,资本和传统保健品行业都在纷纷入局功能性食品赛道。

2021年3月,功能性食品品牌minayo宣布,已完成由北极光创投独家投资的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此前,minayo曾获得来自乐华娱乐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minayo品牌的多维软糖则入围天猫高端糖果销量榜。

2021年1月,机能食品品牌Nelo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IDG、BAI联合投资。2020年12月4日,定制维生素DTC品牌“lemonBox”获得了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熊猫资本领投,Y Combinator众麟资本跟投;

从功能性软糖的市场上来看,QY Research的分析师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年全球及中国功能糖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8年,全球功能糖市场规模为19478.86百万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739.62百万元,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

以维生素软糖为例,其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预计将从2018年的约31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约58亿美元。其中,女性对软糖维生素的消费量很高,而到2024年,儿童将成为维生素软糖的主要消费者。

目前,市面上有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软糖,DHA软糖,酵母锌软糖,益生菌软糖,褪黑素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等产品。安琪纽特、汤臣倍健、英吉利、安利、仙乐健康等品牌均已开始布局软糖市场。

在汤臣倍健的电商平台店铺内,DHA软糖、水蜜桃口味的胶原蛋白饮料等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商品热销。网红品牌WonderLab也推出口服玻尿酸软糖、睡眠夹心软糖。

“软糖的无害感和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补充营养的特性,让年轻人可以更方便无负担地进行养生,所以能成为功能性食品的热门赛道。”梅花创投吴世春对创业邦说。

功能性食品要不要交“智商税”?

好吃、好玩又养生的功能性食品兴起,为保健食品打开了年轻市场的突破口。创业者入局,资本关注,政府政策上也在逐渐放宽。

2016年开始,保健食品监管由注册制转变为注册和备案双轨制,这给新兴品牌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首次将属于食品形态的凝胶糖果纳入了保健食品备案剂型。根据公告,凝胶糖果将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备案,意味着通过备案制,软糖也可以快速戴上保健食品的蓝帽子。政策的开放和监管的完善,也在助推功能性食品赛道加速发展。

“通过备案制之后,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流程将缩短三分之二,这会给新兴品牌带来很大的发展契机。”一位行业从业人员透露。当行业迎来机遇,资本和巨头都在进入时,投机取巧者也从中牟取暴利。

“行业内最新进入的玩家中,90%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是找代工厂做贴牌,而且销量还不差。”亢乐 透露。他补充道,功能性食品这个赛道还处于闷声发大财的阶段。“产品毛利率高得惊人,很多玩家还是把它当作赚钱的途径,而不是当做消费品来做。”

亢乐称,前段时间行业内已经有一批玩家死掉,它们大多是代工厂模式,没有核心技术,很难提高复购率,只能靠烧钱支撑,难以长久坚持。

行业人士透露,在功能性食品中存在两种交“智商税”的情况:一是成分含量模糊不清,比如热门减肥成分白芸豆,白芸豆提取物和白芸豆粉之间成本差价有100多倍。另外食品添加表里面的成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是实打实添加还是概念添加。

第二种情况便是过度营销,功能性食品由于缺乏广告法的约束,从厂家生产到经销商到消费者手中,很有可能从单一功能夸大到“包治百病”。

一些商家以零食之名,通过夸大宣传,试图行保健食品甚至药品之实。相比于披着保健食品功效外衣的真零食,暗藏药品功效的“假零食”带来的危害值得警惕。“市面上一些号称天然的燃脂奶片、减肥糖,连有效成分都说不清楚,卖的就是愿者上钩。”一位营养师博主提醒消费者。

当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膨胀时,似乎必然经历乱象。“我相信一定会是良币驱逐劣币,现在有各种测评视频在网上科普,年轻人会越来越聪明。短期的骗局和假冒伪劣一定会被淘汰的,我们看好整体的趋势,好产品会得到消费者长期的支持。”吴世春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表示乐观。

“大浪淘沙之后,才看到是谁在裸泳。”不可置否的是,我国的功能性食品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高颜值、好吃好玩的功能性软糖等新型保健食品的出现,打开了年轻人“朋克养生”的新市场。我们期待着,在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中功能性食品的“独角兽”崭露头角

迈向年轻人保健食品打破“年龄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保健食品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中青年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700.9亿元,同比增长12.4%,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至758亿元,用户年龄已经向低龄化发展。同时,保健食品正在朝向零食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保健食品的生产研发中。保健食品的安全也成为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自“朋克养生”流行起,年轻人的对健康的关注随着互联网飞速“发酵”。各类保健食品也自然而然地摆上了办工桌和床头。

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维C片是她办公桌上少不了的保健食品,加班熬夜后总感觉自身免疫力低了,只能想办法补补。“周围同事还会购买一些其他类型的产品,尽管有些不太清楚是什么功能,但保健食品的蓝帽子一眼可见。”同时,她还提到,保健食品也不再是胶囊、压片等传统的形式,软糖、固体饮料等形态的产品也层出不穷,在产品口味上也有了变化,更加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一些机构发布的各种相关数据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对保健食品的需求。据央视新闻报道,去年“6·18”期间,中国某电商平台维生素、蛋白 粉等类别保健品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中90后、00后成为保健品消费的主力。艾媒咨询分析师也提出,保健食品消费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针对这个特点,商家也推出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保健食品,不少商家网店官网都能看到保健食品按人群来分类。

业内专家表示,保健食品的消费使用人群从中老年向全人类拓展,尤其年轻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保健食品正在从传统保健食品形态向创新的营养保健形态跃迁。同时,保健食品也从慢病管理、补充营养素等传统功能向助眠、防脱发、护眼、体重管理等功能快速延伸。

保健食品尽管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合规现象依旧存在。3月26日,记者在北京市丰台区物美超市保健食品售卖区注意到,有消费者在仔细阅读产品的标识信息。上述张女士也向记者提到,她在网上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选择正规店铺,并且仔细核查产品信息。

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并不低。在超市选购保健食品的消费者就向记者说:“平时接触到保健食品时多是通过广告,有时也不能确定其效用,购买时多是心存谨慎的,随时去权威网站查想要购买的产品是否安全。”

严格的监管是保障产品安全的重要防线。在4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行的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副司长梁钢介绍,2020年抽检数据显示,保健食品等30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低于总体不合格率。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司市场稽查专员张晋京表示,2020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在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国共检查生产经营主体98.8万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万人次。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净化保健食品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创业邦,消费日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甜蜜素和木糖醇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