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体验中心人脸比对的时候为啥相似度那么低而不高呢?

马化腾依旧不改“腾讯首席体验官”的本色。

3月3日晚的记者见面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坐在了高出一截的发言台上。他说,去年腾讯的发布会的场地有点混乱,不少媒体坐在地上或是站着,后来腾讯进行了反思,今年除了把讲台抬高,所有人不需要站起来提问就能看到他,还专门设立摄像固定区域。“大家看我们的用户体验是不是好了很多?”

“这很腾讯。”一位在场的记者说。

今年两会,马化腾带来七项建议,涉及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全球竞争、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深圳加快国际科技及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问题。

在采访环节,马化腾面对第一财经记者回答了现在他和腾讯的焦虑。他表示,腾讯总是提科技,其实也是焦虑所在。“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来了的时候,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

他还坦言,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做纯软件可能会失去未来的一些制高点。“我们即使不生产硬件,也要关注哪些企业可以成为硬件的合作伙伴。”

两小时的密集提问下,马化腾还回答了关于“互联网下半场”、“如何打造中国硅谷”、“外界误解小程序”、“内容付费”等热点问题。

提问:在打造粤港澳的湾区问题上,您认为要打造这样一个湾区,现在还缺乏一些什么东西?在这个打造过程中,您觉得腾讯想扮演什么角色?

马化腾:其实深圳都在珠三角,这方面联动其实蛮强的,因为很多智能制造、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者在深圳周边都已经非常成熟。

跟香港的联动方面,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案例,像深圳的大疆,原来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学生。汪韬是李泽湘教授的学生,做无人机,就看到这个效果不错。他要做无人机,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只有深圳有最好的产业链配套,发现这个零配件只有到深圳才能生产出来,才能搭出这个原型来,你可以看到他去到深圳创业,成就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在这个领域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奇迹的事情。

这个案例就是发生在深港还有东莞、珠三角一个很好的案例。所以我们也在香港参加了一个叫香港X的计划,希望能够把这种高效的资源(不仅是材料、制造,可能还有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能不能复制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过去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希望从政策角度更鼓励它打通这个环节,我觉得这个对香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说它在转型。过去做房地产、做金融、做贸易,未来高科技方面怎么样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香港因为又有很好的机会,就是可以吸引国际人才,我觉得吸引国际人才的这个方面珠三角也是很有优势的。

腾讯刚好在深圳,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不管是从高管也好,我们的很多人才,其实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人才,但是他可能会在香港、深圳两边跑,所以这方面我们感触比较深。所以我希望这些方面能够更加开放。

香港过去几年其实在人才的引入方面是收紧的,我觉得这个其实长期来说对香港是不利的,这样大家就越来越隔阂了,我觉得应该是要有一个大的政策方向之下,然后有类似CIPA计划,能够有科技人才的一些绿卡,能够给一些额度吸引高科技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自由进出,包括它的税收等等的。不要说进内地要数180天有没有过,过了180天又得赶紧回去,这就很麻烦,长期下去就非常不方便。

就是这方面能不能再放开一点,这部分不要算180天这种的。所以这个没有从税收等等这种角度来全盘规划,我觉得有一些难推动。我们是从一线的角度来观察到这种情况。

提问:关于腾讯在香港的支付业务,此前之前是带着微信的红包进入香港,并且希望开展支付业务。但是进来一年多似乎并没有看到一个大规模的推广,反而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包括本土的港铁公司、汇丰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支付业务。您觉得香港市场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一块儿比较难啃的骨头?另外,在昨天境内的一家公司叫银河联动,向香港高等法院控告腾讯侵犯了二维码的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想请问一下您怎样回应?

马化腾:先讲支付。因为在香港我们刚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然后才能做,之前等于是试运行了。其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境内我们绑卡都是用借记卡,绑定的信用卡是不能发红包的,现在境内就是这样的。但是在香港是借记卡很少,基本上都是信用卡。所以信用卡里面如果又变成发红包或者其他的这种充话费等等,会有类现金的套现的潜在风险,因此会比较谨慎。

第二个问题是说,应用场景不够,如果纯港币的应用场景,我们试了一下,线下好像都没有应用场景可以落地,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所以反而内地游客到香港消费,扫码可能还量大一点。所以现在还是缺乏场景,所以我们今年开始也会努力拓展线下的很多场景,当然之前有一些竞争了,我们很多商户是被签了独家的,所以可能有些独家或者排他过了期之后我们会努力进场,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晚了以后被签了独家了,我们进不了,所以你也知道我是指什么意思,这个竞争其实是比想象中激烈。

至于你刚才讲的二维码这块儿,我也是刚刚留意到,但是我们的法务、律师团队都在看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像我们做这么大体量的企业,肯定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做这么大。我们在全球的互联网的专利的申请量也是领先的,在境内也是排第一的。我们也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所以这方面也请放心,我们一定是非常严谨。

提问:现在大家都在提互联网下半场,也就是互联网的红利时代结束。行业从流量战争转向内容战争,您是否认可这个观点,以及腾讯怎样应对甚至引领这个变化。

马化腾:其实我的建议里面都隐藏了这个回答了。

我讲数字内容的时候有提及,其实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都重要),你有流量入口,同时又有内容的这种制高点,就是可能两者都重要。

提问:滴滴,头条、美团被业界称为TMD,你认为TMD会成为小BAT,或BAT的影子吗?

马化腾:至于新的“TMD”,你会发现它们更多的是O2O领域以及像头条更多的是在个性化、大数据、资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并不像过去说的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你可以看到这种个性化的资讯阅读也好,包括这种O2O的。虽然是UBER先做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滴滴的量已经是4倍、5倍于UBER全球的总量,这个是很惊人的。

包括现在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之争,共享单车这个量也增长非常迅速,这个也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这种潜力的。

互联网+最难的是医疗和教育

提问:你怎么看互联网医疗,有怎样的思考?

马化腾:互联网+中,最难的啃的是+医疗、+教育。在过去,腾讯的思路是投资很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比如投资了三家杭州的企业,包括丁香园等。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希望能搭建一个子平台,让我们投资的和未投资的企业都能用好这个子平台。我们也希望从更多角度,比如微信运动,能不能功能更丰富一点,更多的鼓励用户?

另外,我们也会投资购买跟医疗有关的产权。同时,也希望国家政策方面,让三甲医院和好的医生能量释放出来。

提问:共享单车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违章停车、或车辆遭到人为破坏,您的建议是如何解决?

马化腾: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成为热点,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破坏单车也是少数事件,一方面可能也自于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准备进入更白热化的阶段了,可能再下一步大家会更加关注。

总体来说,整个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我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问:您如何看待微商乱象?

马化腾:微商乱象头一两年很严重,现在已经好一些了,之前有一些是基于微信等平台提供微商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监管的确非常难。所以,我一直想,用什么技术手段能够有效监管,让用户看到好的微商和诈骗类微商的区别。我们从后台和大数据看到,一些微商是健康发展的。

对潜在的不可持续的微商,高额返利这种的,我们就要给予及时制止。但我们也很无奈,我们没有权利去执法,很为难。我也跟很多领导反馈过这个问题,如何能提前发现。我们也希望从公安和立法角度有所作为,我们会坚决执行。

提问:前两年你一直在强调,腾讯在战略上专注做连接和内容。去年开始有消息传出,说您在内部提出腾讯未来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腾讯战略有所调整?人工智能在腾讯扮演了什么角色?另外,腾讯在去年经历了十八岁的成人礼,腾讯“成年“后,最让您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马化腾:我们为什么提科技,也是我们的焦虑所在。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来了的时候,为什么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最终还是因为技术。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在AI更普及的时候,我们也担心和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不仅AI,还有很多方面,AR和VR也在影响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总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比如未来脑电波和皮肤的电流跟脑互动……这些技术可以倒推很多产业创新。

我们研发小程序也是着眼于未来,小程序是一个场景和计算的代码,动态的代码。我越来越感觉到,做纯软件可能会失去未来的一些制高点。我们即使不生产硬件,也要关注哪些企业可以成为硬件的合作伙伴。

我们希望未来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更多的是扶持线下实体,让很多的合作伙伴把解决方案铺出去。

提问:您在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就提到了AI,但说到想具体地落实到应用上不是那么简单的。具体的难点跟阻碍在哪里?腾讯今年会不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还有具体的方向上有一些落地?

马化腾:AI我们其实内部分好几块儿的,我们有AI的LAB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实在我们各个事业部门(BG)里面其实都有AI的团队。其实过去几年一直在做了。比如说我们的优图团队,我们对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是最强的。因为我们每天都有这么多亿张人脸照片往上传,所以想不强也很难,也应用在我们很多产品中。

包括我们在微信里面的语音数据是很丰富的,它其实对语言的这种训练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语音识别方面也在做。

所以说很多领域,就是说都是要看场景,有的是跟图象识别有关,有的是跟语音有关,我觉得这个都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应用。

所以说我们来做的是更希望是能结合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可能大家用起来发现越来越好用,或者说后台(包括信息安全方面)也可能需要用AI的技术,这样的话你不用铺很多的客服去看这些数据,那这样你完全是用AI的技术来去做信息安全,我觉得也是更有效的。

所以说,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说有一些更有趣的、未来感的一些AI,我们也有很多的团队做研发、做尝试。这方面我们还是很鼓励创新,甚至是同一个课题有多个小组同时在做,我们觉得也都很值得鼓励。我觉得这方面还是用过去的很多的方式,我们也是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哪怕有一定的冗余度,我觉得都应该鼓励。我觉得这方面的投入都不会浪费。

“父亲身份”监护未成年人上网

提问:未成年人上网以及健康合理网游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建议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腾讯也推出了一个协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上网游戏行为的成长监护平台。作为一个父亲,您是如何管理和引导您的孩子上网以及网络游戏行为的?

马化腾:我是从亲身体验来判断产品。之前团队跟我过这个提案,比如家长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我看设计师写的是周六周日可以玩,我说不对,我们一般是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所以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在考虑,不是这么简单的周六、周日,因为你要考虑到第二天上学和不上学的问题。这些细节,你只有自己亲历过才能知道。

我跟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我们约好,我们不是一刀切不给。游戏确实也有它的好处,但是不能过度、沉迷,时间要管理好。消费我可能是限一个额度,你自己看着办,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了等等,有一个预算的概念。我觉得能提供这么个工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管理,是非常好的。

稳健是金融业务核心问题 

提问:蚂蚁金服跟京东金融都想争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腾讯金融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动作,有没有可能将来会独立分拆,进一步对接资本市场?

马化腾:金融方面,我觉得腾讯通常用“稳健”的一个思路去看。因为金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来说,我们其实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像微众银行,是天然银行牌照的)我们投资的,但是我们核心的(包括支付、包括我们的理财平台)都是在我们体内的。

所以我们这方面不是把它全部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这样来做,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个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一贯不是这个思路,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资本运作),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

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地,就是你过两三年,这个事情之前玩儿的花样也就那回事儿了,所以我们都是比较稳健地去看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说你们好像落后了或者怎么,说别人家动作很多。我说我们从来都不想搞这类的动作,这是我们的一贯思路。

提问:过去网络安全被定义为腾讯的“国防军“,现在腾讯的网络安全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定位 ?

马化腾:网络安全是我们六年前3Q大战提出来的,没想到歪打正着,发现网络安全真的太重要了。所以已经不是为原来仅仅为QQ保驾护航了,已经是为整个产业保驾护航。

我们也加了很大的力度去建立几大安全实验室,不惜代价请来顶级安全专家,包括参加一些国际上的网络攻防大赛。正是有这个基础之后,我们想到对未来不管是云还是生态,包括我们自身的数据安全,甚至包括我们合作伙伴的这个安全,我们都觉得是一体的了。

如果大家的密码被攻破了,其实我自己也是很担心的,因为我用的密码可能跟大家的一样。不要把安全当作一个盈利或者威慑的武器,应该从健康的角度来考虑。

提问:微信公众号什么时候推出付费内容?在互联网免费模式仍然占主流的今天,微信的付费阅读是否能够真的走得通,知识付费的春天是否真的到了?

马化腾:我的确在朋友圈回复朋友,但被误读了,有些人骂说公众号怎么还收费了?这个就跟当年讲微信收费一样是谣传。

我们只是提供基础设施,让内容生产者决定哪些内容做成付费,哪些免费。我们还可以在系统上进行支持。打赏也是一种付费。这些都是由内容生产者进行决定的,我们不会帮他们做决定。

提问:外界认为可能小程序的出现是腾讯想要让微信解决一切的问题,不用再打开其他的APP。小程序现在出现一段时间,你对它的期待是怎么样的,它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生态系统,现在它的繁荣程度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

马化腾:我觉得外界太误解了。其实小程序在一些应用场景是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流失率的。比如说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很多摩拜用户本来没有装APP,我现在就要骑自行车,要花一块钱下一个APP,他的流失率是很高的。

我们试图做测试,如果他转成小程序之后,他的留存率极大地提升。所以现在来自于小程序产生的新注册用户,其实是跟APP差不多,接受程度是很好的。

所以对摩拜来说,我们不是想取代你的APP,而是说对于重度用户,我们反而希望你用小程序用一段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场景途径,引导你去下载APP,因为你更复杂的体验可以在APP上实现,比较轻量的可以在小程序上来实现。

我觉得是我们看问题都是这样看的,就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想怎么用我们就支持他,而不是去控制流量。

提问:前一段时间腾讯刚刚渡过了18岁成人礼,您说最大的感悟就是“责任“。每个企业家都在谈责任的重要性,可是当责任与公司的业绩或者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有矛盾的时候,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的选择的。如果您面对这样的难题,会如何去取舍?

马化腾:关于责任,腾讯是有很大的感悟的。其实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我们也走过弯路,很多吃亏的地方,包括我本人当时就讲说,这个为什么他能做我就不能做呢?我为什么说要让着他呢?我大了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我不能做?可能在之前会有这种比较狭隘的产品思想,然后觉得你总不能剥夺我一点尝试的机会嘛。

到最后你发现真的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产品已经是蛮平台化的时候,有些事情真的是别人能做你真的不能做,有些钱或者有些业务别人能赚你还不能赚,这个越来越真切感受到的。

从内部来看,比如说腾讯以前的一些订阅服务,我们后来发现很多用户是很久不用了,但是我们每个月还扣钱,你说你要不要把它清掉呢?这是一个很难决定的问题。后来我们还是决定说要清,慢慢一点点把它清掉,你才能轻装上阵。

否则的话你背得越久,迟早是要还的,还的那一瞬间更麻烦。

过去的很多风波,也是我们可能决策会有一些草率,没有足够深思熟虑。所以我们之后其实会更谨慎,而且会更关注责任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主动说未成年人的保护,这真的是很认真想这个问题。

我们内部说,用多个小地震化解一个大地震,这个还是蛮符合这个地理学的,否则的话迟早会出事儿的。所以也是真实的感受吧。

提问:微信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社交软件,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您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进入后微信时代,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您会等对手超越您,还是您自己会破茧重生,或者说腾讯内部现在有没有一个杀手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微信?

马化腾:我分析应该都是跟终端变化有关才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因为我们自己内部就有QQ跟微信的竞争。我觉得不应该是简单地说谁突然间发明了某个东西。

当然可能会有别的产品形态,比如说你更加偏媒体性质的,可能会有另外一个角度去切入,但是完全纯通信为主的,它通常要等到一个新的终端变化才会有新的机会。可能那时候也是我们的槛,所以我也很关注不同的终端演变,包括微信本身他也要变。

当年QQ如果说能够早一点变,因为当时受制于我们内部组织架构,手机、PC是分在不同的BG、不同的老板管的,很难捏合做一件事情,所以也是一个教训,就是说你内部组织架构不及时改变的话,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也没法驱动,就是明知看到往这边转你也没办法。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内外都有影响,如果说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该做决定就不要拖泥带水,有时候碍于情面,有时候碍于组织架构,谁的位置、谁管的业务,反而是延误战机,最终害了整船人,所以老是拿过去的案例来跟大家讲,有时候希望大家要拥抱组织变革,有时候该改就得改了,否则的话就因小失大。

人工智能创造的现实价值,也许连科幻电影都不曾预料到!

如今,从“刷脸”支付、语音助手等日常应用,到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智能测温系统、智能消毒机器人,人们对人工智能已经从陌生变为司空见惯。

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落下帷幕。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

人工智能本身就是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正在将人类认知推向更快更高更强。也势必带来一场前所未见的科技和产业革命。

在大会腾讯论坛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说:

“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中央处理器’”

AI应用场景有多厉害?

以往,一个飞机核心部件,比如尾翼的复材检测,需要耗费几个老师傅、数十小时、几十万的成本。

而现在,通过腾讯AI辅助检测系统,只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花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

新基建是今年最火热的话题,而人工智能是近几年最火热的新技术。

2017年,腾讯提出AI in All战略,随后搭建起了由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和前沿科技实验室矩阵组成的AI“双引擎”;

2018年,腾讯经过“930”组织架构调整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这两张网则成为了腾讯AI以及整个腾讯集团的“双轮”。

驶向产业互联网的蓝海,腾讯集团正全军出击,而搭载着“双引擎”及“双轮”的AI战舰,无疑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力量。

据汤道生介绍,腾讯目前为工业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等行业提供了90多种互联网解决方案,其中80%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

腾讯云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之一,在腾讯的AI公有云上,日处理图片超30亿张,日处理语音250万小时,处理自然语言超千亿句,并为超过200万客户提供服务。

对于未来的发展,腾讯的目标也已非常明确,“技术+平台+场景”便是腾讯AI的完整布局。

人工智能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

腾讯的最大优势在数据层面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腾讯的布局可分为基础研究与前沿科技两部分。

其中,在基础研究方面,腾讯通过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等AI实验室形成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这些实验室也成为腾讯的技术基石,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而在前沿科技方面,腾讯则通过前沿科技实验室矩阵,形成了在量子计算、区块链、5G、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2018年之前,腾讯的业务更多是是面向消费互联网提供服务,所以,其技术应用也多是C端产品。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腾讯的AI已服务10亿级用户,并应用于腾讯内部游戏、内容、社交等100多个产品。

事实上,腾讯内部庞大的业务体系,也成为了新技术研究的试验田。比如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为成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旗下的优图实验室自2012年成立就开始专攻该方向。

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经理吴运声向记者表示:

在过去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优图实验室一直秉承着研究和落地两条腿一起走路的发展战略,因此,除了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超过800项AI全球专利以及超过200篇论文被世界顶级会议收录的成绩外,优图的技术更是支撑了QQ、天天P图、腾讯视频、微视等腾讯C端产品的发展。

近几年,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核心战场,这也使得各大企业都不断加大技术领域的投入。吴运声坦言,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大家在技术上的差异并不大,基本都属于同一代,不会存在代差,主要是在一些局部领域,可能这个领域我强一点,那个领域你强一点。

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算力和算法水平可能大家都差不多,那腾讯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数据层面。基于用户体量庞大的产品矩阵,腾讯的技术能够得到更多的训练和应用,而这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

2018年,随着腾讯的架构调整,优图实验室并入到新成立的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自此之后,其除了要为腾讯内部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撑外,也承担起了推动产业数字化的重任。

但是,C端产品侧重的是功能创新,而B端业务更注重解决需求,当应用对象从C端转向B端时,是否会影响技术领域的研究也成为外界颇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腾讯优图实验室副总经理黄飞跃向记者表示,这个问题优图团队也做过内部交流,大家也担心如果重心仅仅放在业务的落地支持,可能会让实验室失去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所以对优图而言,内部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一方面是支持好业务落地,另一方面也会持续进行新技术的探索和挖掘”,黄飞跃称。据其介绍,优图实验室目前几百人的规模,其中有约60%以上是算法人员。

2019年,优图研发步态识别技术,刷新了步态识别领域两大核心数据集CASIA-B数据集和OU-ISIR MVLP数据集的成绩,部分情景识别准确度提升11.3%;2020年,优图又刷新了人脸伪造检测FaceForensics Benchmark新纪录,整体检测准确率达到业界第一。

“开放”成腾讯AI关键词

在自身技术实力提升的同时,“开放”也成为腾讯AI的一个关键词。

实际上,近年来,通过搭建AI开放平台的方式开源开放,也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共识。

对腾讯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一云三平台”来实现AI技术的对外开放。

其中,“一云”是指腾讯云,“三平台”是指算法平台、服务平台以及AI开放平台。

汤道生表示,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专业分工细,垂直技术门槛高,没有企业能够拥有发展AI需要的全部资源。

所以通过开源开放构建一个AI生态,也是加速AI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一方面,对AI技术的发展而言,开源能够避免大量从0-1的重复探索,实现技术的共享共建。此外,AI在广泛的产业实践中也逐渐展现出规模效应的特征,即使用越多、价值越高、成本越低。

另一方面,随着AI进入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阶段,AI场景方案的难以复制性成为AI加速落地的一大痛点。相比于某一项AI技术的突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的通用型解决方案、平台型产品,才能加速释放AI的产业价值。

7月10日,腾讯便对外发布了AI泛娱乐平台、广电传媒AI中台、内容审核平台、工业AI平台四大平台产品。

其中像AI泛娱乐平台,是优图将人脸融合、人像分割、人像变换等超过30项AI基础能力整合成为一个泛娱乐工具箱,这样行业内的开发人员便能通过腾讯云轻松调用腾讯的AI能力。

而工业AI平台,是优图结合在工业AI项目中积累的经验与行业认知,沉淀出的一套标准产品,它可快速满足缺陷检测、备件拍照识别、工厂工效优化等场景的工业客户需求,并提供数据管理、在线训练、效果评估、业务编排等系列个性化训练服务。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支持私有化及公有云部署,具备灵活权限及可拓展能力,腾讯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直接使用平台进行工业AI项目交付,还可基于平台进行上层业务开发,实现AI技术与行业能力互补。

“现在除了把AI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外,我们观察开放协同才能最大化的释放AI的价值。尤其是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多AI落地项目后,会发现单点解决方案已经很难满足一个行业的需求,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个平台或通用型解决方案解决更多通用场景。”

而这次之所以选择了上述四个行业,吴运声表示,主要还是基于优图对业务的判断,这些行业的空间以及技术和业务的匹配度。

吴运声称,优图做的开放平台具有几项竞争优势:

首先,优图的技术不是纯技术,而是通过内部很多场景打磨出来的实用技术;

第二,优图的技术是和腾讯云结合的,可以作为云的能力输出,所以对客户来说,使用非常方便;

第三,优图的平台和可以腾讯内部产品打通,比如AI泛娱乐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到小程序里,用户在使用腾讯产品时调用的性能和速度都具有很大优势。

十几个小时的复杂工作可在几分钟完成!

基于在“技术+平台”方面的积累,腾讯AI目前已经在包括制造、医疗、政务、文旅、金融、游戏、物流、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落地。

以金融行业为例,腾讯云基于云智天枢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和优图AI能力打造的人工智能保险服务平台云智优保,帮助泰康人寿核保效能提升了60%,核保结论预测准确率90%;

在物流领域,腾讯云基于优图实验室深度学习算法,以腾讯云文字识别OCR技术代替人工录入,大幅提升了发票、运单等单据的录入效率,在与中国外运合作中,其单据识别召回率与准确率均超过98%。

在谈及AI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时,汤道生认为,首先,AI可以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挖掘产业新价值。比如对于很多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人工智能可以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提升人均产值,实现降本增效。

其以腾讯云和中国商飞的合作举例说,以往一个飞机核心部件,比如尾翼的复材检测,需要耗费几个老师傅、数十小时、几十万的成本。

而现在,通过腾讯AI辅助检测系统,只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花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

不仅如此,检测的样品,也从30多个降低到2个,而且通过这个系统,还可以检测出人眼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整体检出率提升到99%。

其次,汤道生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机交互的方式,从过去的鼠标、键盘、触摸屏,变成了图像和声音。机器有了自己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一些新的产业模式也因此诞生。

此外,汤道生还提出,AI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但数字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中发挥作用,还需要传输、存储等技术。所以人工智能需要和云、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发展,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驱动链”。

今年5月26日,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项目的进一步布局,而人工智能是重点投入领域。

目前,腾讯已经披露了其中一项投资规划,即450亿投入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据介绍,该中心将承担各种大规模AI算法计算、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预计于2021年底陆续投产。

在集度造车400余天后,第一张“预答卷”已经交出。

尽管集度作为吉利跟百度的合资品牌,前者也占有45%的股份,但不难发现,ROBO-01无论是在希壤举行的发布会,还是百度全栈自动驾驶能力的加持,亦或是本次发布会的参与力度,后者显然有着更为积极的态度。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毕竟集度对百度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百度酝酿了十余年的AI与自动驾驶能力一直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市场面展示,面对技术量产的迫切,集度无疑是百度手里最重要的一张底牌。

不可否认,仅400余天的时间,这声互联网巨头造车的第一枪,确实响得比很多人预想得早了一些,而且集度作为一个新玩家,在竞争白热的造车大军里,汽车机器人的野望也确实有些头铁。

这就很难避免在ROBO-01的面纱揭开后,与众多惊艳一同裹挟而来的也有质疑,这些质疑或来自直播评论区的看客们,或来自李想、果铁夫等行业人士。

但这位汽车机器人,他终归还是带着自己不羁的造车理念,杀来了。

概念车往往是品牌理念的承载体,它最常规的操作就是天马行空。

也因此,ROBO-01就其本身而言,其实是没什么值得深究的,无B柱、马车门、电子外后视镜、灯语、方向盘收起等等这些所谓亮点,其实都是概念车的家常便饭。

归根结底,ROBO-01能炸场的原因,还是来自人类生物喜闻乐见的flag。

因为集度要把概念车做到跟后续量产车有90%的相似度,而且还加了两个前提,首款量产车20多万元的级别,量产车型限定款今年秋天就能亮相。

这显然相当具有戏剧的张力结构。

基于这些定语,我们还是要剖析一下集度闪闪发光的概念车。

首先是要被砍掉的10%,ROBO-01在量产上其实有不少可以预见的争议性,比如不合理且成本较高的前排蝴蝶门、法规风险下的无B柱、流媒体后视镜、可收缩方向盘,以及李想提到的伸缩式激光雷达方案等等。

但当然,概念车再怎么砍,那也还是牛X轰轰的概念车,要是真能保留大局,ROBO-01量产版确实不容小觑,所以我们来看一些理论上可以有的高光。

首先是智能化方面,3D无界一体高清大屏,这个确实具有很高的量产合理性,作为对百度科技实力展示的重要渠道,屏的设计理念砍一发而动全身风险很大,而且搭载难度也非极高,所以保留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智能驾驶及座舱硬件上,31个传感器其中2颗激光雷达、两颗英伟达Orin X芯片、高通四代骁龙8295,只能说是相当豪华。

其他还有诸如随速尾翼、u形方向盘、灯语、后排马车门等等改善型拉风需求,虽说皆非集度首创,市面上搭载这些特征的车型还有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高合HiPhi X、劳斯莱斯库里南等等。

但朋友们,集度都20多万了,还要啥自行车。

虽说这种事儿也会有争议,就比如高合果铁夫对集度的“集大成”、“嫉妒”就很嫌弃,但在谈擎说AI看来,产品力稀缺性,或者说是直接收割豪车品牌市场教育后的产品要素,往往是新势力很爱整活儿的地方,在不侵犯专利的基础上,其实无可厚非。

就像小鹏P7大秀剪刀门,再或者高合这样的新品牌,早期市场上其实是没有什么品牌力可言的,但其在纯电市场上能够对阵特斯拉Model X这样的先来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产品层面的诸多差异化竞争力,就像马车门这样的百万级豪车要素,高合将其玩到了百万内。

如果说几个月后灯语、马车门、u型方向盘这样的当代豪车要素,集度都可以在20多万价格区间给补上,那么最起码对集度的消费者们而言,绝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其实是,集度真的可以做到吗?

理想很丰满,但话还是不能说得太满,如果理论可以有的高光集度真的都给到,成本大概率是顶不住20万售价的,所以ROBO-01还要砍哪些,砍完了会不会翻车?只能看秋后“结的果”。

不难发现,当前集度flag里,最大的矛盾其实就是概念车离谱的壕+智能含金量与量产售价之低,时间之紧间的矛盾。

看笑话作为人的本能需求,集度flag又具备会崩的重要矛盾要素,这就难免成为了很多人关注集度第一车的驱动力所在。

不过谈擎说AI认为,集度flag崩不崩这件事儿本身,对集度的影响是不会太大的。就比如一家企业声称要造一台只卖两千块且吊打全部同行的手机,最后却造出来一款只能跟iPhone相当的产品,flag虽崩,但并不会阻挡其大卖。

也因此,集度90%量产概念车的flag,作为一起既有矛盾,又有余地的争议,从营销角度来说还是有点意思的。

反倒是在谈擎说AI与不少业内人士交流时,汽车行业分析师文文(化名)谈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隐忧,“按理说集度离量产车发布不远了,如果借此次概念车发布会,给产品核心竞争力做预热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比如说智能化,都快量产了,在概念车实车上做一些基础UI展示肯定没问题,或者一些有代表性的交互体验,都能让大家对汽车机器人的理解更直观深刻,再或者常规式的披露一些具备卖点的整车机械参数,但这些集度在发布会以及很多媒体老师体验的概念车实车上,都没有做。”

也是因为缺乏真实性锚点,文文担心集度不少原始用户会把此次发布会的产品理念与后续量产车实际能力挂钩,从而产生心理落差,这对百度智能化成果首次上车也可能造成先入为主式的不利印象。

但是在子弹还在飞的今天,又有谁能确定什么呢?

倒是不妨去思考一个问题,迫切期待量产,走量的市场定位,出道即王炸式的野心袒露,冒着落差风险也要冲的集度,他究竟是在着急什么?

我们也许可以在百度的需求里窥见端倪。

集度一战:百度十年棋局的棋眼

百度三大业务板块,移动生态,智能云,智能驾驶。

移动生态今天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现金牛业务,但疫情导致的广告市场萎靡及高压的互联网政策,不性感的故事,撩拨不动资本市场的G点,一如杨贵妃穿个带劳动标兵四个字的跨栏背心是勾引不了安禄山和李太白的;

智能云业务增速快,占比核心业务营收也在抬升,今天亚马逊、阿里也都在做,虽然市场空间不算小,百度智能云增速也很快,但是增速快的前提是端赖于基数小,且0元标、一元标内卷下,距离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存在众多不确定性。

智能驾驶百度的投入大,战线长,且未来的市场前景巨大,将有望是撑起百度未来估值的关键所在。

*Apollo三驾马车的闭环:

在去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内部公开信中首次明确了百度Apollo智能驾驶业务的三种商业模式:

一是为主机厂提供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快速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百度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共享无人车。

除此之外,当前百度还有ToG的智慧交通,前期还很难称之为商业模式。

不难发现,Robotaxi和智慧交通是上层建筑,赋能车企和造车则是百度最有望是否有成果的关键。

不过赋能车企,百度走得并不轻松。

赋能车企,百度本质上有点像L4企业做L2,缺乏工程化能力,跟华为这样的赋能派巨头相比也缺乏硬件基础。

Robotaxi的问题就是战线太长,Waymo跟百度都做了这么多年也很难规模化落地,想象力和前景一直都有,但研发投入是一个无底洞。

因此,造车可以为赋能车企磨砺工程化能力和硬件、集成能力等基础,集度若能热销,也会更进一步背书百度的智驾技术。两个业务活泼起来,就能实现沿途下蛋,一起带着Robotaxi走,随之把百度的整个智驾商业模式盘活。

百度内部对集度的重视程度也肉眼可见,李彦宏OKR,对集度的干预明显大于吉利。

不难发现,这一诉求对集度而言就有一个前提,即不能够局限在小而美,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何集度第一款量产车定价在了20多万的区间,销量是集度品牌一个非常核心的诉求,甚至没有之一。

资本市场方面,21年2月份,农历除夕前,百度市值曾破千亿市值,曾经短暂辉煌过,有二次复苏的迹象。服务过百度的营销人士对谈擎说AI表示道:“文章要快,快点写,当天发出去,别第二天市值再掉下去就尴尬了”。

对于被低估的市值,百度营销层面的传播近乎于执念,诉说着百度被严重低估的文章,这几年也从来没断过。

在谈擎说AI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掉队,C端口碑的坍塌,将用户与资本市场的耐心消磨殆尽,现在来看,百度整体实力,尤其是市值层面,无疑是被低估的,该补的课,该还的债,百度都在AI上找补回来了”

股民集体看好的时候,是被高估的,是有泡沫的;整体不看好,是可能存在低估的,是有洼地的。

而要想彻底点燃信心,召唤出百度的真正实力,C端的汽车业务是点睛之笔。

于移动生态来讲,在破船上修修补补,远不如找到一艘新船更能刺激船员们航海的决心,在汽车的新场景上,流量的故事才更能打动人。

于AI业务来讲,有着汽车这一C端业务的招牌,才能更好的赋能B端企业,毕竟所有的B端业务,最后都是要落实到C端个体的。

集度的第一款车,甚至前几款车对于百度而言,真正的诉求不会在于用卖车来帮助百度带来多少盈利,销量是唯一的KPI。真正上市后,大胆预测,销量如果没有达到预期,集度大概率会选择让利,更进一步,甚至高额补贴把销量做上去,来进一步证明这个事,百度是可以玩转闭环的。

从百度的基本盘来看,销量上去了,市值才能高了,资本市场受欢迎,才能有更多钱去研发AI投入,AI研发投入高,华为,腾讯,阿里也不少的,为了保持百度AI在国内的绝对第一位置,需要资金投入,后期汽车更新也需要资金,提升市值,为造车、AI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子弹,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中的关键。

不过展望还是要回归现实,集度概念车发布后,这两天在二级市场上,百度股价并没有太大波动。

这背后可能有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也可能会延续到集度下一个大动作出现之前。

一是汽车机器人什么时候可以到来?

如果要摘取集度此次发布会的核心点,理念可以说是一个关键词。

诚然,汽车机器人的概念是由百度提出的,具体来看,李彦宏认为有三大功能,自由移动(无人驾驶)、自然交流(高阶交互)、自我成长(学习迭代)。

夏一平也表示,智能汽车3.0时代就是汽车机器人的时代。

不可否认,百度对未来汽车发展的判断十分美好,但问题是我们距离这一时代还有多远?

资本愿意为故事买账,但往往不会为判断买账,因为判断本身就是资本的工作。

无人驾驶、高阶交互,以及抛弃OTA的AI自由进化,今天离我们都还很遥远,集度也尚未给出直观的能力展示。

二是现阶段大众对汽车机器人的需求:

满血的汽车机器人很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刚需。

但今天无人驾驶达不到,只能是L2配上无限个加号的改善型体验。

交互现在是一个伪需求吗?今天来看,交互的优质场景,家居、汽车等等都还是前景大于实况,即使是百度自己的小度,当前也没有达到划时代的意义。

更不用提自由进化的AI。

由此种种,当前的现实就是,尽管是汽车2.0时代,也才刚到,仍未到达成熟阶段。

所以当前谈大众对汽车机器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仍是一个悖论。

左手百度,右手吉利,含着金汤匙诞生的集度,现成的技术,现成的产能,确实是比很多白手起家的造车人,有了把车子开得再快一些的筹码。

以上种种,也许集度仍无法把一个满血的汽车机器人和盘托出,但他确实在可能性上,带领行业迈出了小小的一步。

听过这样一个比喻,说想象力至于资本市场,就像是处身山洞里的一束微弱亮光,让人有动力愿意去追随,至于多久能走出山洞,就看运气了。

汽车机器人今天看的话,其实还是在谈论明天要去的山洞里亮光在哪,对当下的意义极为有限。

在今天的山洞里,距离我们最近的亮光,也许就是今年的秋天了。

我们也祝福互联网巨头造车的第一枪,可以成功打破我们与下一个汽车时代之间的结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ai人脸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