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来的为什么连在,一个着丝粒上?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doc


作业——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或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传递及遗传信息表达和进化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过程。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2,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 (1)用进废退: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于不用,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进化,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 每一世代中由于用于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即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能遗传。 3,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 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4,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 (1)两个阶段:遗传学分为孟德尔以前(1900年以前)和孟德尔以后(1900以后) (2)三个水平:遗传学分为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3)四个时期: 遗传学诞生前期; 细胞遗传学时期; 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 分子遗传学时期。 作业——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二价体:由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这种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3、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分。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组成。 4、染色体组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溢痕,随体等形态 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 5、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二、唾线染色体的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2、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3、有横纹结构:深色部位一带纹区,浅色部分一间带区。 4、多线性 5、染色中心和5条臂 三、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是两者都不发生? 有丝分裂: 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减数分裂: 3、染色体联会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两者都有: 2、染色体复制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7、着丝点分裂 四、某植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是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3.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亲本表型 后代个体数 紫茎、 缺刻叶 紫茎 、 马铃薯叶 绿茎、 缺刻叶 绿茎、 马铃薯叶 (1)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 312 101 310 107 2)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 219 209 64 71 3)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 722 231 0 0 (4)紫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 404 0 387 0 5)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 70 91 86 77 A,B,紫茎对绿茎(aa)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bb)为显性 (1)AaBb×aaBb (2)AaBb×Aabb (3)AABb×aaBb (4)AaBB×aabb (5)Aabb×aaBb 4.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试问: (1)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P=1/4 (2)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8.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C-R-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个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上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基因,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和正常的生理过程。人类具有46条染色体,按照大小和形态分为23对,第1至22对为常染色体,为男性和女性共有的;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图:染色体、染色质和DNA的关系)

  染色体异常可以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数目异常是指染色体总数不是46条,如特纳综合征(45,X)、克氏综合征(47,XXY)等。结构异常是指染色体数目是正常的,但是存在染色体结构的重排,如相互平衡易位、罗氏易位、倒位等。其中相互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在生殖医学门诊中比较常见,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反复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生育智力低下儿等。那么,染色体倒位也会导致同样的不良妊娠结局吗?染色体倒位是怎么回事?

  染色体倒位是指一条染色体发生两个断裂点,断裂点之间的片段180度旋转颠倒后重接。根据两个断裂点发生的位置和着丝粒的关系,可以分为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臂间倒位是指断裂点分别位于着丝粒两侧,臂内倒位是指两个断裂点均位于着丝粒一侧。

  (图:染色体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

  二、染色体倒位会有什么后果呢?

  染色体倒位,如果不打断关键基因,通常没有异常表型,但是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配子(即精子或者卵子)发生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和部分重复,这种不平衡配子染色体核型就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反复流产、胎儿畸形、生育智力低下患儿等。那么,是不是所有倒位均会导致这些不良结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倒位导致配子染色体不平衡的机制是什么。

  三、少数染色体倒位导致不良结局的机制

  (图:染色体倒位产生不平衡配子的机制图)

  精子或卵子的产生本质上是一个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需要联会配对,染色体片段倒位导致该片段需要旋转180度形成“倒位环”后,才能配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这一生理性的遗传事件普遍存在,当这一事件发生在“倒位环”中,且为奇数次的交换,即导致倒位染色体形成部分单体和部分三体(不平衡配子)。如果在“倒位环”内没有发生交换事件或者发生偶数次,通常形成的配子是正常或者倒位携带者(平衡配子)。

  从以上倒位染色体重组机制我们可以看出倒位染色体形成不平衡配子的关键因素有两个:“倒位环”的形成和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倒位都能形成“倒位环”,它与倒位片段的大小和倒位片段占整个染色体长度的比例有关。倒位片段过小或者过大,在减数分裂的联会过程中都不会形成“倒位环”,而不会产生不平衡配子。

  (图: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四、染色体 (9)(p12q13)携带者是常见的多态核型

  在人类中也发现很多倒位不会导致不平衡配子的产生,如1号染色体、9号染色体、16号染色体等,这些染色体的臂间倒位通常发生在没有功能的异染色质区域,倒位的片段小、减数分裂过程中通常不会导致配子染色体部分单体和部分三体的发生,所以此类倒位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多态现象。其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p12q13))最常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1号、9号、16号染色体臂间倒位都属于多态现象,当倒位的片段较大,包含有更多的常染色质区域,还是有产生不平衡配子的风险的。

  综上所述,染色体倒位不能笼统的说是正常还是异常,需要结合临床有没有异常表现,倒位所涉及的染色体、倒位片段的位置、倒位片段的大小,来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可能产生不平衡配子的染色体倒位携带者,可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助孕技术来生育正常的宝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