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轮集团搭建的橡链云平台是做什么的?自已研究出来的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数字化转型元年。而早在去年借势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赛轮集团便提前布局发布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助力轮胎制造蝶变升级。作为中国第一家“走出去”建厂的轮胎企业,赛轮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布局国内外七大现代化生产基地、四大研发中心,销售网络与物流中心更是实现全球一“链”互联。以“做一条好轮胎”为使命的赛轮集团正抢抓数字转型机遇期,依靠雄厚的核心技术、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轮胎行业的领先者,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牵手橡胶“黄埔”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只有把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创企不足20年的赛轮之所以展现出如此强大的发展动力,最核心的就是自主技术的不断研发。

从实验室走出来的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从1999年带队创业伊始,企业一直坚持从事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了满足橡胶轮胎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需求,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和青岛科技大学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国橡中心目前聚集了四千多研究人员,下设8个分院,8个分院下边还有12个研究所、66个研究室。整个团队中行业专家就占了全国橡胶行业的1/2以上。经过在基础研究领域多年的积淀,如今,国橡中心在装备、软件、新材料、互联网等领域都开始发力,而所有成果转化最后都集中在轮胎这个产业链条上。

作为中橡协第十届主席团企业执行主席,袁仲雪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十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主席团会议上讲道,近年来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高端技术领域依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因此,橡胶行业内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依托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紧紧围绕产业所需和瓶颈,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带动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多年来,赛轮依托国橡中心提供的产业链支撑,与素有中国橡胶届“黄埔”之誉的青岛科技大学始终保持深度合作,已打造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产学研融合模式。在未来,集多方合力的赛轮也必将凭此成为轮胎行业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打造“橡链云”互联网平台 提供行业一站解决方案

信息化是赛轮的基因。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赛轮乘势腾飞。

2020年依据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青岛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今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两会报告中的“数字中国”战略明确提到工业互联网是未来10年重点中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明显,而早就提前布局的赛轮集团经过20多年的积累沉淀和迭代研发,2020年6月创新发布“橡链云”平台,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掀起工业互联网时代轮胎行业的技术新革命。

孕育20多年才诞生,上千名软件工程师变成“轮胎工程师”,开发了几千个MES系统功能模块,集合橡胶行业智能制造领军企业软控股份以及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电信、阿里达摩院等合作伙伴共同之力打造的“橡链云”,究竟带来哪些革命性改变呢?“举一个例子,原来新建一个轮胎工厂,需要试制上万条轮胎,半年时间才能达到设备工艺参数稳定。现在通过‘橡链云’大数据和机理模型,一个新工厂从首条轮胎生产就达到了所有标准工艺要求,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杜绝了不合格品的产生。”袁仲雪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形象地介绍“橡链云”平台,“橡链云”把几代轮胎人的经验和数据沉淀下来,实现了企业上下游有效链接和数据共享,达到了全链条的智能制造。在赛轮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随处可见的是自动化物流调度系统、有5G通讯的智能成型机、可自动识别人员合规动作的智能视觉检测装置等,工艺标准、质量标准都能自学习、自优化,这些背后就是赛轮工业互联智能大脑的支撑。而未来也将持续提升企业的“制造力”。

据悉,橡链云目前已成为橡胶行业里场景覆盖最全、应用最深的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球有超过3000多家供应商、2000多家渠道商和5万多家门店已经接入“橡链云”平台。

赛轮制造发出中国轮胎企业最强音

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入探索,赛轮在轮胎制造的赛道上不断上演着弯道超车,一次次刷新着“赛轮速度”,制造着“赛轮样本”。

在产品方面,赛轮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世界最大63 巨型子午线轮胎,打破了国外对巨型子午胎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局面,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应用世界首创橡胶新型材料EVEC制备的“液体黄金”轮胎,经世界权威检测机构测试,其滚动阻力和湿地抓着力指标均达到欧盟标签法规AA级(最高等级),且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内突破性地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而在一些对轮胎性能要求更高的行业,赛轮轮胎也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行业地位。如在赛车领域,赛轮研发的Gene R Pole D半热熔轮胎,过去两年在各种飘移赛事中获誉无数,深受国内外车手好评。在特种胎行业,赛轮集团旗下自主品牌迈驰近年来也以优异的市场表现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和认可。依托分布在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赛轮可以定制每一条特种胎,让其更适合客户要求的工作环境,以求达到“产品质量零缺陷”和“交货零延误”的双满分成绩,之前对卡特彼勒的配套,就已经实现了双满分。

不仅产品质量过硬,赛轮依托橡链云平台,还专门开发特种胎智能轮胎系统TIMP,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轮胎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控和预警,实现数字化的轮胎寿命管理和数据分析,有效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为全球矿山行业企业探索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产品的不断升级创新,依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势,在轮胎建厂、数字化产销等方面,赛轮也给整个行业带来变革。以轮胎建厂为例,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年产330万套高性能智能化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项目,短短230余天就实现了投产;年产6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及150万套高性能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项目,只用了短短六个月,行业建厂速度被赛轮自己不断刷新。而新厂建成之后生产的产品也源源不断的供给着全球的客户,让客户早一日、快一点用上赛轮轮胎。

给全球客户“做一条好轮胎”

赛轮的使命是“做一条好轮胎”。而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科研能力,拥有世界级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赛轮,还有一个更大的使命,要让中国的轮胎企业站上世界新高度。

与国际轮胎巨头相比,在制造品质上已经不输,赛轮现在最缺的还是品牌。未来,对于轮胎企业来说,只有做大才能做强,因为通过做大就有了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作为一家有民族使命担当的企业,赛轮这样定下的自己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技术自主化、制造智能化、品牌国际化,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轮胎企业。2021年,赛轮集团已载誉起航。作为新一代“青岛金花”重点培育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赛轮就如同有了顶尖“发动机”的赛车,借助工业互联网的跑道,释放出更加澎湃的制造力,在全球轮胎制造领域上演着急速超车,用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赛轮不仅是青岛的“金花”,未来还将成为世界的“金花”。

  4月9日上午,赛轮集团副总裁朱小兵一行来江苏兴达公司交流信息化建设工作。副总经理沈爱国、客户经理胡玉赤、工业数据中心主任柳露、信息工程部长杭友全陪同交流。

  会前,朱小兵一行先后参观了兴达公司九分厂生产车间、创新体验中心、检测中心、大数据展示大厅,对该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概况、产品检测、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

  交流过程中,双方人员就如何更好的发挥数据互联互通在产品采购、生产、质检、交付、库存等业务中的作用,全面驱动兴达与赛轮之间供应链条效率的提升进行了广泛和深入探讨。

  赛轮集团是国内轮胎行业首家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经过近20年的迭代研发,2020年赛轮集团针对传统轮胎行业存在的制造工艺复杂、上下游资源信息缺乏互通、数字化转型困难、迭代创新门槛高等痛点,联合橡胶行业智能制造领军企业软控股份,以及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电信、阿里达摩院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兴达公司副总经理沈爱国表示,作为全球钢丝骨架材料领军企业,随着公司工业4.0步伐的加快,加强与客户间的互联互通成为了兴达适应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与赛轮之间的合作,兴达将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契机,不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橡胶产业提质增效,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赛轮集团采购经理吕莉、运营IT信息部部长杨光、开发经理许斌、徐爽、业务咨询分析经理毛妍秋,兴达公司工业数据中心开发工程师曹捷、孙菊平参加交流。(杨庆宝 丁翠翠)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搭建自己的区块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