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背下整个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不是意味着所有中文字体我都能认识?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并不是第一个汉字注音方案,但却是最成功的方案。
1951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着手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此后就采用什么字母形式和音节结构等问题多次展开讨论,从以汉字笔画式字母为主,到各种形式的全面摸索,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大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同年秋季进入全国小学课堂。《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规范普通话的拼音字母和方式,是近现代以来汉语拼音运动的继承与发展,其拉丁字母形式,以及“音素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瞻远瞩,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汉语拼音的推广和扩展应用汉语拼音的应用历史是一个从少到多、从文化教育领域到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从中国国内走向国际社会、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历史。汉语拼音是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话、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是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被广泛用于中文文献排序检索以及工业、科技领域的 型号和代号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汉语拼音输入汉字被普遍使用,汉语拼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须臾不可或缺。汉语拼音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汉语拼音作为一种科学、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最早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注音工具的小型语文字典,从1953年诞生以来,字典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要不断修订,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最新出版的,是202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修订的第12版。

从草拟时期起,这部小字典就在做着开启民智、振兴中华的梦,寄托着无数中国人爱国主义的文化理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85%的国民是文盲,希望识字学文化的群众迫切需要一本好用的字典。《新华字典》在相对小的篇幅里提供了最有用的字、词形音义的信息,释义确切、简明;它开本小,定价低,便于携带,又符合群众的消费水平,因而它的问世犹如雪中送炭,既及时又管用。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用现代汉语编写的新型字典、词典奇缺,《新华字典》几乎是将现代语文工具书的重任担于一肩的唯一一部工具书,从高级知识分子到初学识字的儿童,工农商学兵各界大众都借助这部字典学习语文知识。《新华字典》是国人文化启蒙的导师,它以丰厚的文化知识哺育了人民,人民也对它深怀感恩之情,它也深深地融入了几代人成长的记忆。
从1953年的第一版以来,《新华字典》不负前辈们的初心,与时俱进,从未停顿,各版都在继承和保持原书长处和特点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及时跟进国家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自觉引领和遵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迄今为止,《新华字典》已发行6亿本,它走进了千家万户,像人们离不开的良师益友,伴随国人的成长历程,对我国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字典八合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