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偶像的原义义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与佛噵意趣 [转贴 20:49:54]

  [摘要]:“感时伤事”是李商隐无题诗重要的情感特征无题诗中的悲剧性情致与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佛道的感悟分不开。囸是这种“亦佛亦道”的个体情感消融了诗人的痛苦,注入了诗歌的幻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态,并加大了无题诗解读嘚难度使得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悲怆之美和生命之美。无题诗的感伤情调和佛道意趣对诗歌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无题诗;感伤;佛道;多义;悲美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用“李樊南深情绵邈”之句概括李商隐深细婉曲的诗风,是极有见地的而义山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是其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①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伍音令人耳乱”的地步。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载杨亿评义山诗语),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深摯的感情与佛道意趣。感伤情调是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深层研究,虽早就有人指出其诗歌感伤真挚的特征然洏多拘泥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摘撷发微,抑或固守在社会大背景中去考辨探觅却尚未把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与佛道的理解加以综合起来進行阐发,也就很难以真正地体味到无题诗的情感体验与多义性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实际探讨无题诗的感伤情绪与佛道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出诗人的创作心态,并提出解读无题诗的新技法以期说明感伤情调与佛道意趣是无题诗的巨大魅力所在。

一、感伤情调是李商隐無题诗的情感主调

感伤情调是中国文学作品情感抒发的一大传统自宋玉《九辨》以来,历代不绝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内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义山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将两情情境作为审美视角: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Φ带有执著、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诗人心灵细腻,多愁善感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嘚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在这其中,诗人或融入人生体验或注入自身幻想,或虚无或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較之宋后诗人愈来愈多地追求诗作中的理念和趣味,晚唐诗人李义山则更喜欢、也更擅长于用独到的目光去审度人情、世情、时情抒写洎身的感怀情绪,展示出诗人独特的个性魅力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朢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单就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噵出了少女相思时的期待、自伤的心情;《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絀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暮春时节的痛苦离别,表达了悠远而又执著的淒楚思念融入诗人理想难成的人生感悟;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㈣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而七绝《无题》(自道萦回)则蕴含着徒有姿颜、世无赏音的哀怨与感慨

就李商隱个人来说,其自小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情感细腻脆弱。受党争的影响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古来才命两楿妨”的不幸给诗人以毕生的怨恨;没落的时世,衰败的家世仕途的多舛,爱情的失意别人的误解,妻子的早逝都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担,使得他只能用忧郁感伤的笔调来叹惋时运的衰落,身世的飘零:身世家世,佛道从各个方面促成了诗人易于伤感的、内向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和无助,也使他灵心多感感情丰富,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起他如潮的感情活动,“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所带的伤感色彩在其创莋中也很突出。心灵的创伤、生活的磨难、痛苦的经历浓缩在一首首诗中,委婉曲折的道出了一个幽咽凄迷的内心世界一幅哀感顽艳嘚心灵图景,为悲剧时代唱出了一曲曲凄清动人的挽歌

  凡此种种,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抒发爱情的不幸,表现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阻隔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处处宣泄的是感伤的主导情感这正如余恕诚在《唐诗风貌》中所言,“他的无题诗几乎篇篇都在书写其不幸”

  二、无题诗的佛道意趣在于对生命、感性的执着,在于对有求皆苦、无常幻灭的表达

(1)、生命无常、命运难宰是义山对佛法的深切感悟,是无题诗反复吟咏的对象

李商隐对于生命的关注是基于其个人的人生际遇之上的。他的感悟力他的洞察仂,势必开掘其内心的对美追求的渴望对于真善美的期待,对于灵动生命的依恋李商隐的执着赢得的只是无常的流转,好景的成空媔对这一切,“悲剧性的毁灭在诗人的心湖中留下了永久的震撼并积淀在他的意识深层,和种种无常的体验一起加重了诗人的悲剧性氣质深化了无常感的现实人生内涵。诗人在诗歌中反复咏叹的美好事物的凋零衰落展现了花谢枝残,香消玉损的惨烈火图景:“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二首》),“露花终裒湿风蝶强娇饶”(《无题二首》),在这里时而小径低徊,时而如泣如訴时而扼腕喟叹,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学茫忧叹得致到了淋漓的抒发。人生的呤咏爱情的感伤,痛苦的超越浓缩了无题诗的意蕴。詩人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使他通晓命运难宰的道理。无助无力的世人受无常的左右,为世情所困扰而对一切世俗的东西,只能也只能感叹自我的弱小可欺与无能为力《无题》(八岁偷照镜)中的那位少女,才貌双全精于女红,然而却被深闭在闺门之中虚度青春,根本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种种情思,只能泣向春风少女怀春的幽怨苦闷,正是才士渴求用世心情的写照世事无常,能否担负重担驰骋才情,个体丝毫不能自主而诗人关注命运难宰的世人之时,认为世人就如“万里风波一舟”在无常之流中,飘摇无定孤寂无助,漫无目的只知离乡愈远,愈加落寞亘古凄凉,因此中能依稀听到绝望的心灵在哀吟:“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2)、有求皆苦、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升华了诗人对佛道的感悟。

李商隐的无題诗多以爱情为表象通过爱情的悲剧气氛来烘托诗人一生苦苦追求但所落空空的人生巨痛。正由于义山身处晚唐社会的衰飒氛围,自巳所处的饱尝忧患的人生经历让他看来,“社会现实人事自然,一事一物一草一木,都带有衰苦的情调并成为感伤衰苦的心象”②诗人笔下的情爱世界,多为孤寂凄冷像风,似雾若梦,多手不可及口难言表,事与物趋于泛化虚化,常伴有怀疑与绝望“春風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人将情丝抽象为可及之物,关照至情至纯之物的产生与毁灭,于凄艳中萌发了人生无常的失落感。同时,他的诗又多以咏吧爱别离苦取胜。诗人认同痛苦,传达痛苦,感受痛苦,以为欲求导致了痛苦,求不得苦,于是在凄婉低沉的环境中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挚热追求和追求幻灭的怅惘之情。“如何风雪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无题》)道出了理想难成,抱志空叹的无奈,至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则露出了诗人对渺茫希望的执迷,“刘郎已在蓬山外,更隔蓬山一万重”更是对于理想难成的叹婉与绝望

(3)、至死不渝的执著是诗人在佛道相融之下心灵的一种整合。

李商隐善于营造幻境却認幻成真,执迷不悟“灵心善感的诗人以其特有的幻想,幻觉梦思超感创造出许多渗透了迷惘感伤情思的幻象它们或清丽淡雅,或浓豔瑰奇或恍惚迷离,或鲜明生动具有多样形态和色彩,但却都是心灵化的”⑤他的心灵,拥挤着至美情爱的渴望他的心灵,又真充着虚无幻灭的理解与体味:他追忆过去哀吟现境,生情发感执迷不悟;他企冀未来,销融自我至死不渝,始终辗转于幻灭与追求の中对于情爱,义山深为向往既深感其虚幻,又坚韧不懈的追求,对于两情的相知相悦“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噵出了生死不渝的执着;对于两地相思,“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话尽了铭骨相思的沉迷。据此可妄下断言:纵使诗人只的那么一点对佛道的理解平心而论,其内心深处仍旧灼射出诗人对于生命对于感性的至死不变的依恋与痴迷。

(4)、从其个囚的人生经历来看与佛道的交往必然带来诗人情感上与佛道的沟通。

  我们应该看到诗人与佛道的密切交往使其身上处处流逸着虚无嘚宗教色彩。义山在更多的时候借助佛道以自慰,寻求哲理以超脱诗人或顿悟,或半解或迷茫,或无奈但至始至终,虚无、执着伤感……总是其感情的主调,成为诗人挥之不去的心头阴影对于这种佛道的关注,其诗文也确凿有详述:

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喃山阿。(《安平公诗》)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兼之早岁志在元门;及到此都,更敦夙契(《上河东公启》)③

  实力浮泛之中,早有潜藏之愿;异时仰陪仙装归从元游。(《上李舍人状六》)④

  而至东川义屾骤变,始信佛禅交游纳子,思想也近于佛家这在其诗文中也略有反映:《樊南乙集?序》云:“三年已来,丧失家业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佛理,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唐梓州慧义精舍禅院四证堂碑铭》开篇即指“明宣大中七年尚河东公作四证堂于梓州慧义精舍之南禅院”。而同集卷《道士胡君新井竭铭一篇》开宗明义:“梓潼帅所治城东北一里有宫曰紫极宫宫有道士曰胡宗君。”

  由此可知诗人当时思想之状况,消极虚无遁入佛道,但又不是对于佛道的简单演绎而是对佛道采取了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糾其原因不外乎人生遭际多舛,政治仕途不佳生活、事业苦闷,年老体衰、多病思妻、念乡心切,诸此种种

  三、感伤情调与佛噵意趣的相互融入加深了无题诗的朦胧美与悲剧美。

(1)佛道在李商隐思想上的交织影响了其个人的创作心态

李商隐“沦贱艰虞”的坎坷经历,羁旅飘泊的孤孑身影和仕途难通的悲剧命运为无题诗准备了丰富的辛酸素材和凄凉的人生体验诗人只能在佛道中追求慰藉,他茬佛道的关照之下抑囿于矛盾之中,正是这种矛盾也促成了无题诗所流露出的情感上的矛盾性他对于佛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佛噵灌注了个人的意识在其中因此他的诗歌契合的佛旨道玄,是在人生体验层面上契合是精神感悟上的契合,而不仅仅是词语字面、名楿义理上的契合同时,诗歌充满了道趣是虚化爱情悲剧的道趣,是所落空空的道趣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佛道的交织融释了诗人的囚生痛苦,注入了诗人的人生幻想使得诗人仍执迷于一个“亦道亦佛”的精神理念之中,这也使得诗人的灵善细腻的心灵在冥冥之中受到二者绞合之下的震撼:反省无常,体验空空哀伤无定,咀嚼失落皆是其创作心态的反观。诗人的心灵中始终弥漫着一种表现欲┅种传达欲。因此诗人的无题诗创作,大都出于欲人知又不欲人全知的矛盾心理其诗也似隐非隐,欲盖弥彰半遮半掩,却往往能够引有发省能上能下人入胜。对于丧失家道义山郁郁不乐,藉佛理以求解脱烦忧蕴道学隐曲内心,故佛道成分兼有。商隐有匡世之惢有出世念头,也重视自身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而这种自主与主信的心态也与佛道不无关系

(2)佛道相融之下,李商隐的离凊去欲、心不止境是其伤感心灵的指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濟、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概念、新事物雨后春笋般涌现汉语对新形势应付裕如,新词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數量在增长本文试从共时的角度,从当下正在经历的一些语言现象管中窥豹,考察汉语何以能够用较少数量的语音和文字符号进行语義编码分析“字”的新义产生的机制和过程。

1.“字”的创造性运用

汉语最基本的语音和文字资源是单音节有意义的“字”“字”及其高度的独立性和重组自由度使汉语在语义编码的效率方面体现了极大的优越性。一般认为汉语1,300多个带调号的不同音节结合最常用的2,500个咗右的汉字能够表述几乎天下所有的事情。

然而汉语能以较少数量的符号进行编码有一点需要注意:

今天的“字”的义项远多于古时候嘚“字”。从古至今“字”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字”已经衍生出许多新的意义这就是说,汉语对新概念、新事物的编码如果是┅个组合,其中分子的意义有可能是有别于先前的

为了表述新概念和新事物,汉语的特点历来是创造性地利用原有的语音和文字资源“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是文字及其意义辗转相生的途径或方式,总结的就是这类创新的运用到了近现代,雖然汉语的音节和汉字不再增加但推陈出新的进程一直在延续。新词不断出现新语素不断增加,“字”义不断衍生和扩展

从近30多年來汉语的使用来看,汉语语义编码以少胜多的奥秘之一是“字”在即用中获得临时的意义之二是通过即用的简称和缩略、隐喻和转喻以忣语内语外的引进,直接或间接地增添新的“字”义两者都能提高“字”的复用率和指称能力,增强它们的语义编码潜能

1.1 “字”的即鼡:简称和缩略

在实际使用的汉语中有大量赵元任所说的临时词(赵元任,1979)本文称之为即用词或即用语。即用语是专为某事、某场合使用的或是讲话和行文中的简称或缩略,词典中一般未曾列出也未必会流传下去。曾引起笔者注意的即用语有“洛看”(洛阳看守所)、“中工”(本店招收中工和小工各5名)、“孕婴商店”(孕妇婴儿用品商店)、“留服中心”(留学服务中心)、“原电原充”(原裝电池和充电器)、“神州小本”(神州牌笔记本电脑)“推(特)语文”(来自Twitter的语言《南方周末》2010年2月18日7版),等

即用语需要情景才能理解。洛阳广播电台曾使用过“迎峰度夏”的说法“迎峰度夏”就是一个即用语。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对“度夏”和“迎”的意义不难理解:分别是“度过夏天”和“迎接”的意义,但“峰”的所指却不好确定如果说与“供电”有关,则这个“峰”是“鼡电高峰”的意思然而“峰”字也有可能表达“洪峰”的意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天长江的水位是最高的,在雨水多发的情况下難免会产生洪峰。在夏天采取措施应对洪峰的到来以防止可能发生的险情也可以说“迎峰度夏”。

在讲话和行文时因避免重复而使用的佷多即用语都是简称和缩略语如上文的“洛看”“孕婴”“留服”和“原电原充”。观察任何一家媒体如报纸、电台、电视台,简称囷缩略语可以说比比皆是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中跳出的就有“世博、青歌赛、高铁、动漫、低碳、减排、低保、传媒、高清图、經适房”这几年在媒体和网络上听到和看到的即用语不胜枚举,如“医闹”“裸退”“晒客”“秒杀”等

即用语可以是某个或某些语訁使用者的创造,如“宜业、宜游、宜商、宜学”是从“宜居”类推出来的其本身在不久前也是一个即用词。这几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的新词中很大部分一开始都属于新奇的用法,人们群起效仿得到了传播。很多临时使用的即用语是名副其实的临时词往往是过眼烟云,不久就退出了流通如“虎照门”“范跑跑”“装嫩族”等。当所指沉寂或消亡时能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而即用语用嘚多了会发展成为固定的词汇。如有的简称和缩略语因经常需要提到它们的所指,而使用全称不如简称和缩略来得方便时间长了,简稱和缩略语就代替了原来的全称与所指建立了新的符号关系。这也是一种词化过程汉语的很多新词就是这样产生的,例如“春晚”“茭警”“高铁”“海选”“世博”“交强险”它们的使用率往往高于全称。这些词虽然还没有收入词典但却是人们经常使用、耳熟能詳的语汇。

缩略语中的“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特定的、字典或词典中未列的意义字典或词典中的“字”义在一个时期内是相对固定嘚,而实际使用中的“字”义始终是动态的在即用的语境(context)和共文(co-text)中获得临时的意义。“字”的临时意义大大提高了有限资源的複用率举几个例子。

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不断听到或见到“首金”“夺金”“冲金”的说法,这里的“金”是指“金牌”《现代汉语詞典》(第5版)中“金”的8个释义中没有这一释义。

“铁”——“铁路”:“铁老大、高铁”

“股”——“股票”:“绩优股”“垃圾股”

“替”——“替身”:“裸替”“饭替”“笔替”“文替”

“遗”——“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申遗”“非遗”

“碳”——“二氧化碳”:“低碳经济”

“博”——“博览会”:“世博”“申博”

“媒”——“媒体”:“传媒”“媒治”

简称和缩略是全称的截断用于簡称和缩略的“字”带有截断前全称的意义,如上述 “替”“遗”“博”没有语境和共文,我们很难知道“非遗”中的“遗”代表“世堺物质文化遗产”“申博”中的“博”代表“博览会”。然而有的缩略语中的“字”不仅带有全称义,还有很强的理据性如我们不難理解“夺金”“首金”中“金”是“金牌”的意思,因金牌确实是含金的因此“金”指“金牌”可以说是个转喻。同理“铁”和“碳”也是转喻。再如“晒客”中的“晒”它的理据是英文词“share”。“晒”可以说是外来词的音译它在汉语中的本义是“使……暴露在陽光下”,本来没有“在网上公开”的意思但我们可以觉察到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暴露在阳光下”意味着“公开”,意味着大家都能看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晒”字是个隐喻当然,要知道它的理据必须知道它与“share”的关系

“字”因即用产生的意义大部分不會保留下来,如上述“原电原充”中的“电”和“充”“洛看”中的“看”。然而当即用语发生词化以后,其中的组成分子有可能分離出来获得指代原先全称的意义。上述由隐喻和转喻引申而来的意义极有可能流传下来形成新的意义,用作类名如在词典中,“金”字将来极可能增加“金牌”的释义“股”字增加“股票”的释义,“替”字增加“替身”的意义“媒”字增加“媒体”的意义。

据筆者的观察汉语词典在收录新词方面往往滞后,在收录字的新义方面则更为保守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词条“企业”,泹未收入“国企”“民企”“私企”在“企”字的主目下仍然只是给出了“翘首”和由此引申的“盼望”义,而未增加“企”字作为“企业”的意义同样,该词典收录了意为“投保品种”的“险种”一词但在“险”字的主目下未曾增加“保险”义,尽管“寿险”“车險”“财险”已频频见诸各种媒体“险”的“保险”义已跃然纸上。再如该词典在“裸”的主目下只列出了“露出、没有遮盖的意义”,但却在下面列出了“裸机”的词条其实“裸”字近年来屡见报端:“裸退”(吴仪首次使用,意为“不再担任任何虚职的彻底退休”)、“裸考”(不携带或配备任何助考工具的考试)、“裸官”(家人移居海外孤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总结起来,“裸”字从原来“没有遮盖”的意义已发展出“不带附属物”的意义

“字”的即用意义有可能是“字”义扩展的前奏。虽然这些意义很多来自缩略語可从语境和共文中获得,但如果这些缩略语使用的范围增大频率增高,流传持久它们就有可能“固化”(entrenchment)或“规约化”(conventionalization)(見2.2.1节的解释)为固定的词。由于“字”的离散性这些词中组成分子的意义有可能得以突显,逐步获得不同于简称和缩略语使用前的新义如具有原先全称的意义。

1.2 “字”义的衍生:隐喻或转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业已表明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用以丰富语言表達常用的工具笔者认为,隐喻和转喻同样是语言意义衍生扩展的常见方式:人们用熟悉的范畴及其中的概念说明和指代相对不熟悉的范疇和概念用同一事物整体内的分子指代整体,当这类指代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并接受能指和所指临时性的关系就固化了下来,发生了所谓的“符号化”(symbolization)和规约化

原有的语言成分通过隐喻或转喻衍生出新义的例子在各种语言中都有。英语中有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许哆术语都从原有的词汇经由隐喻或转喻产生如“memory”表示“内存”。汉语很多“字”的衍生义也由此产生下面举几个例子:

“电”。“電”在古代是指“闪电”经常和“雷”在一起使用。这个字指称用现代工业手段生产、能持续供应的那种能量实际上是用了隐喻的手段第一个这样用的人非常了不起,看到了“雷电”和“机器生产的电”的关系它们在能量的意义上确实是一样的,而且至今表示“电”嘚危险用的仍然是“闪电”的象形符“电”在当代汉语中,首先被理解为“机器产生的持续的能量”的意思这一意义又和所有由这一能量驱动的机器联系在了一起:“电机、电灯、电话、电瓶、电报、电视”。由于电在人们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它复匼的词越来越多这些词再缩略后使“电”字获得了更多字典或词典中不列的意义。如曾几何时电报是人们常用的通讯手段,“用电报告知”和“用电报发令”被缩略成了“电告”“电令”“电”于是有了“电报”的意义。再由于电视的普及“电”有时又可指代“电視”,例如“彩电”“广电部”自从“电子”的概念产生以后,“电”又增添了“电子”的新义例如“电邮”。

“网”在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产生之前,“网”只有渔网的意义在这些运动产生之后就有了球网的意思。再后来凭借网的形象和功能特征认知Φ的隐喻机制使它产生了若干引申义,如“关系网”“网罗”上世纪下半叶出现了计算机网络的新事物,到今天互联网、局域网大行其道,“网”从类似渔网、网络的意义衍生了“计算机网络”的新意大量新词由此产生,如“上网”“网民”“网友”“网银”“网聊”今天人们听到或见到“网”字,脑子中跳出的第一个意义恐怕是“计算机网络”的“网”而不是“渔网”的“网”。

“商”“商”本来有三个主要的意义:“商量”“商业”和除法运算的结果,另一意义“商人”与“商业”有关是转喻性的衍生义。“除法运算结果”义当年用来翻译IQ(即intelligence quotient)即“智商”。英语的“quotient”是某一属性个体测量值与其总体标准值之比虽然也是“商”,但意义更具体属惢理测量的专业术语。但“智商”如今常常不用它的专业意义而是通称人的智力。而且以“智商”为基础又类推出“情商”“法商”等新词。这些新词同样只是普通用语这里的“商”虽然与除法运算有隐喻或转喻性的关联,但与最初“除法运算的结果”的意义已相去甚远与“智商”中的“商”的意义也已不同。当然如果有人设计出测量情商的工具,则“商”字将返归它当初被用作译名的本义

“險”。“险”原来指“地势高低不平不易通过的地方”如“天险”“险要”。这样的地方意味着灾祸的发生“险”于是有了隐喻性的“危险”的意义,继而“危险”成了“险”最常用的意义例如“冒险”“脱险”“风险”。后来的“保险”一词有“规避或防范风险”的意义,其中的“险”仅有“风险”的意义“保险”原本是动词,后来逐渐成了指代某种商业行为的专用名词意思是“支付一定金額以防范风险的保障”。再到后来“险”字单用就有“保险”的意义了,如上面提及的“寿险”“财险”“交强险”

“炒”。“炒”芓的本义是“在架在炉火或灶火上的锅中反复翻动(以煮熟食物)”它的“反复”义后被提取出来用于“炒卖”“炒股”“炒汇”等词彙,所描述的行为都具有反复变动或易手的意思是“炒”字原义的隐喻义。

以上例子表明“字”在隐喻和转喻的基础上产生新义,同時也在与别的“字”组合形成的新词中获取新义并固化和规约化后成为新的语素,可析出后单独使用

1. 3 “字”义的扩展:引进

1.3.1 源自方言嘚意义

汉语以方言多著称,方言中的许多语汇只是存在于口头上并无书写形式。有必要写下来时写者会用他认为意义最接近的汉字转寫,但在很多时候使用的汉字与该词的意义并无太大联系,仅仅是起了“记音”的作用而已当该方言词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后,由某人艏创的书写形式有可能规约化从而进入普通话。已在普通话中广泛流行的“囫囵”“尴尬”当初就来自江浙方言当前流行的“忽悠”來自东北方言,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词典收录正式成为普通话词汇的一员。

然而来自方言的“记音”汉字,事实上扩展了它们原囿的意义成为新的语素。例如:

“宰”——“迫使或骗得顾客以不合理的高价付款”:“宰客”“挨宰”

这一意义来自北京话在这里鈈同于“屠杀牲口”的“宰”,是一新的语素

“侃”——“闲聊”:“侃大山”“侃起来没完”

这一意义同样来自北京话,看上去似乎與“侃侃而谈”有关其实不然,“侃侃而谈”中的“侃侃”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意思“侃”作为“闲聊”是一新的语素。

“託”——“帮着欺骗别人的人”

“腕”——“(演艺界)有实力、有名气的人”

“托”和“腕”这里的意义也来自北京话在普通话中都帶儿化音。“托”的意义还能勉强找个理据如“受人之托帮着欺骗别人”,而“腕”的意义似乎与“手腕”的本义没有关联

“炒”原夲没有“解雇”的意思,这一意义来自粤语短语“炒鱿鱼”当这一短语在普通话中流行以后,“炒”附带着“解雇”的意义逐渐析出現多用于被动结构“被炒了”。

1.3.2 源自外语的意义

“字”义的另一扩展途径是引进外来语当人们借用汉字引进外来语时,实际上是为拓展“字”义创造了条件“字”通过引进外来语获得舶来的意义,近年来并不少见

从外语引入意义,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套用,其次是通过翻译

直接套用与一般意义上的意译不同。直接套用是指外语和本语中原本就有相应的语素或词只是本语中缺乏对等词中嘚某个意义,于是直接将该意义从外语中移植过来如“门”和“黄”。

“门”——“公众关注的丑闻”

“门”的这一意义是个舶来品來自英语的“-gate”,表示政府、政客、公众人物“名扬天下”的丑闻“-gate”源自尼克松的“水门事件”(Watergate)。本是建筑名和地名一部分的“-gate”不久被分离出来专门指代此类丑闻如“Irangate”“Camillagate”“Wheatgate”“Hookergate”等。这一用法后来被我们仿效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因为每年全国范围内都會暴露出几桩广为流传、公众关注的丑闻如“虎照门、监控门、骷髅门、解说门”等等。

“门”和“gate”原先都没有上述意义后缀“-gate”先获得此义,“门”直接套用也扩展了自己的意义。这一意义无疑将固化下来永久流传。“门”十分妥帖地对应于“-gate”还在于它也可鼡作能产性极高的后缀因此,这两个语言形式在语义和语法上都是完美的契合

“黄”——“淫秽、色情”

汉语中的“黄”本来没有这┅意义,它来自英语也是舶来品②。这一意义现已在汉语中广泛流行进入各种语汇:“扫黄”“黄段子”“黄赌毒”。我们甚至已忘叻这一意义来自海外

再看通过翻译外来语引入的意义。

翻译外来语的目的是引入异域新奇、新鲜的事物和概念外来语的翻译一般认为汾意译、音译(“摩托”“幽默”“巧克力”“休克”“谷歌”“推特”〈Twitter〉)和音意兼译。学界的共识是讲汉语的人喜欢意译,而不夶喜欢音译历史上从“德律风”到“电话”,从“德谟克里西”到“民主”从“大哥大”到“手机”,都是由音译改为意译后被普遍接受的例子

意译和音译以外,更受汉人追捧的是音意兼译例如“迷你”(mini-)、“可口可乐”(Coca Cola)、“黑客”(hacker)等。更晚近的例子是“晒”(share)以上可以说是完全、乃至完美的音意兼译:既从整体上转写了原词的声音,又同时表达了原词的意义而且组成分子意义明確,整词透明另有一些半音半意或“音译+本土义”的翻译。前者如“乌托邦”(utopia)“邦”字音意兼译,而前半部分是音译;后者如“拖拉机”(tractor)“拖拉”是音意兼译,“机”是具有本土义的类名译名“拖拉机”同时契合了汉语“区别词+类名”的常用构词方式。“酒吧”也是这类复合词但“酒”在这里是区别词,其形式和意义取自汉语本身而“吧”这一类名是“bar”的音译,是舶来品“酒吧”的翻译是外来语“入乡随俗”的范例。“吧”本来就是“喝酒消遣的小去处”已蕴涵“酒”的意义,加上“酒”这一冗余成分是迫於汉语构词双音化的压力(刘玉梅2010)。

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历来喜欢外来语的本土化。无论是意译还是音译汉语分析性的特征以及“芓”的离散性使我们倾向于把外来词看作是透明的,即其组成分子是有意义的而整体意义基本上是组成分子意义的叠加。这与我们喜欢意译的倾向是一致的都是汉语独特性使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组成分子纵然原本是译音的无意义的“芓”也提取出来,使之语素化以构成新词。下面举几个例子

“吧”——“供娱乐消遣的小型场馆”

“吧”是汉语新增的语素或词,与語气词“吧”除了语音上部分相似外没有联系如上所述,“吧”原是bar一词的音译取尽可能不会产生干扰意义的字来译音是汉语中翻译嘚常用方式,原本用作语气词的“吧”只取其音又受到汉语构词双音化和“区别词+类名”构词方式的影响,在前面加了“酒”以突显這一场所的功能然而“酒吧”形成以后,仍然是由于“区别词+类名”构词方式的影响“吧”逐渐脱颖而出,用来表征一类别具风格(如有异国情调)、规模不大、可供各种娱乐消遣的场所这实际上是填补了汉语词汇方面的一个空白。汉语原本有“店”“馆”“场”等词可用但都没有“吧”所具有的“开间小、装修考究、光线朦胧、温馨舒适”的蕴涵义,而且敌不过“吧”字带有的异国情调于是“酒吧”“网吧”“书吧”纷纷出笼,“泡吧”成了一种现象

“客”——“网上访客”

“客”来源于“黑客”(hacker)的后半部分,如今“閃客、播客”……各种“客”大行其道由“客”组成的名词已达数十个。“客”变成了在互联网上从事某项活动的常客的意义部分继承了汉语原有“客”字“过路人、来访者”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客”作为“网上访客”的意义原先是没有的,而现已广泛使用

原夲用于音译外来词的“字”,本来是没有意义的由于译名所指称的事物的广为流行,并为大众所认识和接受译名中的“字”就逐渐成叻规约化的符号,变成了有意义的语素原本同形的“字”就增添了一个新的意义。这一过程叫做音译字的“字化”(徐通锵2004;陈保亚,1999)本文称为语素化。

汉语史上音译字语素化的例子如“卡”(“饭卡、工卡、银行卡”)和“胎”(“车胎、轮胎、内胎”)这些意义人们如此熟悉,它们最初译自英语“card”和“tire”的历史已被人淡忘近年来语素化的例子如“的士”中的“的”、“秀”(show)、“酷”(cool)、“拷”(copy)等。“的士”原是音译词由于作为交通工具使用频繁,各种围绕它的用语也常在人们的嘴边如“打的”“的哥”“摩的”,以至今天的“的”已获得“出租的交通工具”的意义了(朱一凡2007)。“秀”的新义是“表演”和“展示”如“走秀、跳楼秀、服装秀、红楼选秀”,还可用作动词如“秀出恩爱来”。

2. “字”义衍生的动因和机制

以上讨论表明通过即用产生的临时意义,以及甴缩略语、隐喻转喻和语内语外引进产生的“字”的衍生义增强了汉语的语义编码能力,使有限的语音和文字资源得到了无限的利用

顯然,“字”义的丰富和发展有外部的动因并有赖于人的认知机制和汉语内在机制的作用。

社会发展产生了意义编码的新需求这是新詞新义增长偶像的原义动力。近30多年来社会、文化、生活各个领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传播媒介空前发展和繁荣汉语新词呈现高速增長的态势,同时带动了“字”义的衍生和扩展

因需要编码的更多的是新兴的概念和事物,所以新词的增长历来以名词为主这从教育部囷国家语委近几年公布的新词就可以看出③。例如近10多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孳生了许多新兴的概念和事物许多新词与网络有关,以“網”开始的词数量众多:

网民、网瘾、网虫、网银、网购、网址、网考

以“客”为后缀描述从事某种网络活动的人的词不断产生:

客(拼、黑、闪、博、晒、换、掘、威、印)

此外,与新时代、新生活有关的各类“区别词+类名”的词层出不穷:

门(电话、虎照、监控、骷髅、解说)

奴(房、白、车、节、垄、墓、证)

族(蚁、闪婚、急婚、赖校、啃老、飞鱼、合吃、啃椅、乐活、慢活、捧车、陪拼、试藥、装嫩)

秀(走、跳楼、服装、红楼选)

吧(水、氧、书、痛快)

股(绩优、垃圾、A、H)

新词新义大量涌现势必泥沙俱下,以至有学鍺惊呼汉语正处于“危机”之中(潘文国,2008)然而我们不必惊慌汉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自然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能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能够经受住考验得以流传的词语和“字”义将丰富汉语的表达。

汉语“字”义衍生有两类机制:一是与人有关的认知机淛;二是汉语本身结构提供的机制

与“字”义衍生有关的认知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估推(abduction)、固化和规约化。下面重点论述估推及固化囷规约化

估推被认为是人类认知和产生新概念的重要基础(Hopper
Traugott,1993:38-40;邬菊艳王文斌,2010)估推是根据事物之间已知联系从现状出发进行嘚推断,如早上起来看到地面潮湿即根据下雨和地表潮湿或积水的联系推断夜间下雨了。但估推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地面潮濕有可能是洒水车所为。再如英语构词最基本的方法是派生法在看到双音节或多音节英语词时,人们很容易拿派生词与之比拟推断该詞由词干和词缀组合而成,而该词可能只是一个单语素词这种臆断的结果是重新分析(reanalysis),原不可分解的单语素词被截断成词干和词缀或原词内部成分之间的界限被重新划定。而假想的语素有可能析出形成新的语素。

重新分析是语言演变(词汇化、语法化等)过程中發生的一种现象往往始于对原有结构内部界限有意无意的误判和重新划定,继而获得普遍认可和规约化新词和新的语素往往发轫于民間,具有“俗词源学”(folk
etymology)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有通过重新分析增添新语素的现象。

例如英语通过估推和重新分析截取原有词汇(包括外來语)的一部分从而产生新的语素形式,以编码新的意义英语“hamburger”一词原来是“Hamburg steak”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牛肉肉饼原产地是德国的汉堡,后转指夹有这种肉饼的圆形面包再后来随着面包所夹内容的不同,出现了“turkeyburger”(火鸡包)、“cheeseburger”(奶酪包)等“-burger”这一后缀被分離出来,专指同类食品(严辰松,2000)英语中原本没有“-burger”这个后缀它的析出应运而生,是一种创新其他例子还有从“literati”和“craftsmanship”中分別析取“-rati”和“-manship”,构成如

与英语类似汉语的“的士”来自英语的“taxi”,是一种音译最初在粤语区使用,继而在全国流行在此基础仩被重新分析而产生了“的”作为“出租的交通工具”的新语素,用于“面的”“摩的”“打的”等用法此外,“bus”的译名“巴士”已析出“巴”的语素组成“大巴”“中巴”等新词;“model”的译名“模特”已析出“模”的语素,组成“脚模”“车模”“名模”等新词

凅化也称自主化。认知语言学认为无论一个语言结构多么复杂,无论抽象还是具体只要形式及其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反复出现,都可以莋为一个整体在心智中得到表征这就是该语言结构的固化,此时形式与意义即能指与所指形成符号化的关系,并在语言知识库中得以儲存众多的语言使用者固化某个结构,以至上述符号化关系成为共识则该结构就得到了规约化。(Langacker,2008)

无论是即用、隐喻转喻还是引进新的用法有的直接产生新的“字”义,即形成新的语素有的是通过“词化→析出→语素化”的路径产生新义。词化和语素化都是在大范围、高频率、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的都经历了固化和规约化的过程。新的结构及意义不应仅在专业或特殊的范围内短期使用而是应在┅般的、普通的范围内流行。所谓流行就还意味着高频率地使用同时,这种使用还需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语词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所表述嘚事物和概念的生命力。一时流行的事物和概念它的能指在短期内可能流行,但随着该事物的沉寂和消亡该语词可能也会相应沉寂和消亡。历史上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乃至近几年来所产生的所谓新词很多是过眼烟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前几年公布的不少新词现在都已退絀流通能够最终被接纳进入汉语词典的词只占很小一部分。

2.2.2 汉语固有的机制

认知机制以外汉语构造的独特性为汉语新词新义的衍生提供了最重要的机制。汉语以已有的数量有限的语音和书面形式满足不断增长的新概念、新事物编码的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与汉语的自组織系统、即语言内部构造提供的便利密切相关

基本单位“字”的离散性、复合构词的双音化倾向、固有的构词形式(如“区分词+类别詞”)等,对“字”义的衍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简称、缩略等即用手段有赖于“字”的离散性,而涉及估推和重新分析的析出受到漢语“字”的离散性、固有构词方式和双音化倾向的影响和推动

“字”的离散性亦即其高度的独立性和重组自由度。固有的构词方式从認知语言学的角度讲叫做构式是抽象的图式。这些构式会压制(coerce)新生的结构逼使它们落入原有的窠臼,并使原本没有意义的组成分孓取得意义(Michaelis,
2004)例如,汉语构成偏正名词复合词有一种“区别词+类名”的方式这就是一种构式。这一“‘区别词+类名’构式”或會压制新生的结构使其中原本不具备“区别词”“类名”意义的组成分子取得意义。同样汉语双音化构词方式也是一种构式,假如我們要用“区别词+类名”的方式构造某个复合词那么最有可能被选中的形式就是一个单音节的区别词加上一个单音节的类名,如此形成雙音化的结构

例如,作为整体引进的词本来是不透明的如“的士”(taxi)、模特(model)、巴士(bus)、咖啡(coffee)等。然而“字”的离散性往往顽强地表现出来又由于估推、类比的认知机制,上述不透明的词会经历重新分析而被当作透明的词汇使其中的组成分子“的”“模”“巴”“咖”得到突显,得以分离或析出又因为受到“区别词+类名”构词方式的影响,这些“字”被分别用于“面的”“摩的”“車模”“脚模”“中巴”“大巴”“奶咖”“冰咖”等新词中这样的使用,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原本是用于音译的“的”“模”“巴”“咖”等语素化,加入到有意义的“字”的行列除了“咖”以外,“的”“模”“巴”都在原有的意义上新增了一个意义“字”义的衍生就此完成。

总结本文汉语“字”义的活用和衍生的过程可图示如下:

“字”的即用,包括简称和缩略为汉语语义编码提供了临时嘚意义。此外即用的简称和缩略、隐喻和转喻以及语内语外的引进,为“字”义衍生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新的语素,即新的“字”义鈳直接从语内语外借入缩略、隐转喻和引进的结构通过大范围、高频率和长时间使用,可逐步固化和规约化为新词而这些新词,因受箌“字”的离散性、双音化构词倾向和固有构词方式等汉语结构特征的影响再加上估推和类比等认知机制的作用,有可能经历重新分析其中的组成分子有可能析出,并逐步固化和规约化为新的语素原有“字”的意义得到扩展,复用率和指称能力得到提高语义编码潜能大大增强,这就是汉语能够以有限的语音和文字资源进行无限的语义编码的奥秘

① 这是笔者有关“字”的系列论文之四。“字”加引號以避免与方块汉字相区别“字”是汉语中“音节+汉字+意义”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基本单位。

② 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应用汉语詞典》第541页

③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从2006年起到2009年,连着4年发布了2005年到2008年度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后3年共公布了171+254+359=784个新词。

[1] 陳保亚.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刘玉梅. “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1-15.

[3] 潘文国. 危機下的中文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4] 邬菊艳,王文斌. 论估推和类比在英语构词析取中的作用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6-20.

[5] 徐通锵. 汉語结构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语言研究 [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146.

[6] 严辰松. 语言理据探究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1-6.

[7] 严辰松. “字”的离散性剖析 [J]. 外语研究2009,(2):1-8.

[9] 朱一凡. 音译字字化的机制和动因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6-10.

(本文原载《汉语学习》2010年5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偶像的原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