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物名字大全为什么要提倡男女之大防

儒家文化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广泛的影响,经济生活也不例外。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中国经济主体的被动性     国民经济主体应该说是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主 要靠人本身。然而,儒家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命”成了人之外而 又主宰人的主体。人的经济活动被认为是不屑一顾、不知天命。孔子说,富裕如 果是可以追求的,那么为人赶车他也不在乎;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我行我素,任 其自然吧。言外之意,富贵在天,并非人为。     儒家这种经济主体天命观,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停滞。在这种观念 支配下,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埋没了。到处可以看见的是一种奇 怪的社会经济现象。     经济主体天命观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有关。中国封建经济是生产力 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在这种经济社会里,即便赋役和地租剥削率不变,人们的 经济状况由于天时地利的变化也会波动很大。岁美则穰,生活相对宽松;岁凶则 恶,生活极端拮据。“靠天吃饭”这种想法就自然形成。此其一。其二,中国封 建政治是一促高度发达的专制政治,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贫富带有明显的偶然性。 一个人勤勤恳恳地从事耕作或工商业,很难成为富翁,相反各种机遇(如政治提 拔,商业垄断,科举道路,裙带关系等等)却能让人腰缠万贯、权倾一时。而机 遇并不具有规律性,人们觉得好像有一种客观存在的玄妙而虚幻的力量在左右这 一切这就是天命。     “存天理,灭人欲”——中国经济动力的绝弃     禁欲主义几乎是所有宗教所倡导的。儒家文化虽不是一种宗教,但却近于宗 教,这已是哲学和宗教界所共同承认了的。     新教禁欲并不否定追求物质财富的必要性。《圣经》有关经文甚多。如“财 富保护富人”,“勤劳致富”,“收获季节大睡特睡的家伙不光彩”,“穷人挣 扎生活,富人享受生活”等等。新教的禁欲仅仅表现为对财富的珍重、吝啬和追 求,其结果为资本的不断积累。     儒家的禁欲则不同。首先它不鼓励人们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对发财致富欲 在舆论上持否定态度;其次儒家的禁欲并不表现为现有财富的爱惜,结果并不促 进资本积累,因为节余下来的财物总会在某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下花掉。因此儒家 的禁欲,实质上是对经济动力的绝弃。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里,没有比存在于社会成员心中的原始的强烈 致富欲更巨大。恩格斯讲过,卑鄙的贪欲是私有制社会的动力,追求个人财富是 私有制社会唯一具有决定性质意义的目标。而儒家文化却要消灭它,岂不是对经 济动力的绝弃?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中国经济效益的忽视     儒家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既没有投入产出概念,也没有机会成本概念,纯 以道义为标准来衡量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千百年来,很少有人计算过农业劳动耗 费量,怀疑过家庭手工业的合理性,认识到自然经济造成的巨大浪费,研究过经 济核算问题,为追求生产力进步、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催促新经济现象诞生的社会 土壤十分瘠薄。     然而另一方面,非难功利的说教却不厌其烦,讲得头头是道,义正辞严,它 宣称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那些儒化官吏 束缚人们的思想,按照封建道义(亦即所谓“天理”)摆布天下。     修铁路、建工厂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以其代替人力畜力运输、家庭手 业本无什么惋惜可言。然而一百年前的中国社会,还为此等问题争论不休呢!反 对派指责,这些近代生产力象征严惩伤风败俗,破坏风水,有碍男女之大防,使 成千上万的手工业者破产,瓦解自然经济及其对应的质朴生活方式。他们明知新 的生产力那巨大的效益,却因为担心封建道义的破坏而没有不坚决反对的,以至 于花钱买下外国人修的铁路而拆掉,捣毁近代民族实业家惨淡经营的企业……, 你说,多么荒唐啊!     类似例子还很多,象所谓“奇技淫巧”当禁、货币流通当限、祭礼凭吊当铺 张等等。它“遵循”伦理却忽视经济规律,只顾一时经济平衡,往往牺牲经济增 长。     “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矣”——中国经济文化的贫乏     稍具中国经济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早已广泛采用牛耕铁犁,而时至当今, 中国农村生产力的主要象征仍然是铁犁牛耕。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文化为什 么如此滞留不前?     假若我们将中国的其他农业生产力象征、手工业产品数量和质量、商业组织 形式、货币流通理论和制度、交通状况、都市建筑等,同西方同期相比,我们会 发现,历史愈是接近现代,我们愈是惭愧。     中国是最早采用纸币制度的国家,可是直到近代,中国一直没有形成发达的 货币经济;二千年前就出现了十分繁荣的都市,可是在统一的帝国政治下,城市 始终软弱,没有独立的意义;长期以来只有伦理和礼仪规范,缺乏完善的法规制 度,尤其是商法之类,缺乏近代资本主义投资所要求的理性的法律程序,以世袭 制、宗法和政府首脑兼任这一切。在儒家那里,物质福利不是诱惑的源泉而仅仅 是彰扬道德的重要手段,先秦诸子提出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后世不敢越雷池一步, 西学东渐时,仍有人在津津有味地咀嚼而且毫不觉陈腐。     这究竟是为什么?儒家文化是不是有问题?     儒学告诫中国人,“学也禄在其中矣,耕也馁在其中矣”。在这种观念指导 和激励下,数千年来具有一流头脑的中国人都走上了读书、作官、食禄这条路。 “学”的是仁义礼智、治国安邦之术,“官”的是正义明道,吟诗作赋之事。对 于那些     名落孙山的不幸儒生来说,如果不想作小人的话,也不会投入经济生活中去 的。正象马克思•韦伯所说,儒学培养出一批高级书呆子,除了哲学、文学,其 它知识极少,尤其是科技、经济、法律方面的。相反,清教徒则受到《圣经》中 如法律知识和经营管理思想的教导,他们把自然科学知识看成是在职业劳动中合 理控制自己的手段,而把哲学看成是浪费光阴的把戏。     儒士的智慧没有注入经济生活中去,中国经济文化的贫乏就不可避免。由此 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创造过优美的文学和独立而深刻的 哲学,却让经济文化长期停滞落后,为什么中国人贫于财物而富情感。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中国消费的特殊性     宗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绝对地起阻碍作用。教义不同,其对国民经 济的作用也不同。新教伦理已为马克斯•韦伯证明为资本主义精神源泉。根据他 的分析,新教中的人只是受托管理着上帝恩赐给他的财产,他使自己服从于这笔 财产,他必须厉行节俭,象寓言中的仆人那样,对托付给他的每一个便士都有所 交待。同时必须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增殖财富。这样新教就以上帝的意志向人 们宣布了两件神圣职责,一是赚钱,二是节约。人生的总目标无非是为了上帝的 荣耀、争做上帝的选民而积累财富,显然这对积累、从而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作用巨大,与新教伦理相比,儒家文化不仅对财富保值和增值缺乏责任感,而且 提倡轻视和浪费财富。儒家在提倡崇俭的同时,对某些特殊的消费项目不仅未加 限制,反而为之辩护,鼓励。这些项目包括宗教迷信开支和家庭外交开支等。儒 学认为,“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因此儒学中的节约不过是为了往后某一项浪 费。因此许多人平时节俭,而始终又处于贫困之中。     “君子居之,何聘之有?”——中国人的贫穷神话     一间简陋的房子,就是一间简陋的房子,无论房主是君子、小人。     然而儒学并不这样认为,它说有教养的人往在里面,就觉得简陋,其好处不 亚于巍巍宫阙!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以孔子所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为 中心思想编造了一套君子居陋室美不胜言的神话。类似逻辑,在中国古籍中到处 可见,并且扩展到吃、穿、住、行、用诸方面。他们坚信物质生活的贫困不算什 么只要自认为是“君子”,就可以对此漠不关心。孔子称赞颜回“贤”,说他生 活极端沮苦而不改其乐。一切只要自认为是“君子”而不是:“饮食之徒”、 “盗跖之徒”的人,都应该安于目前的贫困,一心扑在自我修养上。     儒家文化与基督教义在在这一点上也是不同的。后者认为贫穷是耻辱,穷人 给上帝脸上抹黑,富有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     儒家这种观念的形成,至少有下面一些原因:     第一,在普遍贫穷的中国社会里,作为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必须给大众包括 那些穷书生以不损体面的安慰,给在贫富斗争中失败的人以安慰。     第二,儒家注重消费的实用性。强烈的实用观念使它敢于蔑视财富价值上的 优越感,让人觉得那些“富而骄”家伙愚昧、可笑。     第三,儒家文化推崇内省,突出心理享受和精神愉悦,强调自我感受和从学 问道德方面用功,因此贫困的处境并不会引起内心的骚动,人们相信儒家教义并 且能够实行。   原作者:欧阳卫民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人还不了解儒家的实质。所说的都是表相
  你根本不了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本质是人性上强调对于未来的服从,它带给人更高的组织效率。详细解释请看我的天涯拙作--《儒家思想,奶糖效应与中国经济》。
  儒家文明是世俗的文明的象征,好过天天空想,它庇佑了这个国家民族几千年来逃避了被宗教极端思潮统治奴役的危机,我们东亚文明因为它几千年来没有像欧洲、中西亚、印度还有我国西藏一般沦为宗教的奴隶,千百年来,以我们为中心的东亚人有自己的思想,遇到问题能够快速变通,能够快速走出衰败,塑造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这根儒家文明是离不开的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儒家都被韩国申遗了,中国人,别再破坏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了好不好?
导读:韩国儒学木刻申遗成功能够激励中国吗?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除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收入外,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记忆”。 ]
据新华网报道,韩国这次申报的主要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这批木刻板属于718部书籍和文献,总计64226块,全部为手工雕刻。韩方称,大多数木刻板都是在朝鲜半岛雕制完成,地点主要在今天韩国的庆尚北道。
韩国儒学木刻申遗成功能够激励中国吗?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除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收入外,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记忆”。[ 转自铁血社区
]据新华网报道,韩国这次申报的主要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这批木刻板属于718部书籍和文献,总计64226块,全部为手工雕刻。韩方称,大多数木刻板都是在朝鲜半岛雕制完成,地点主要在今天韩国的庆尚北道。这些古籍中不仅包括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儒学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朱熹理学选集《朱子书节要》(1743)、《圣学十图》(1681)等,也包括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国儒教经典,例如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1794)。从韩方的申报材料看,韩国这次申报重点不在雕版印刷这一技术,而在于儒教内容和思想通过这一技艺得以有效传播和传承。一般认为,儒教在汉朝传入朝鲜半岛。在朝鲜三国时期,儒教思想和中国典章制度在朝鲜半岛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期,儒教在朝鲜半岛得到系统性发展,特别是高丽朝后期,随着程朱理学的深入,儒教在朝鲜半岛呈现大发展的态势。在随后的李氏朝鲜期间,儒教在朝鲜半岛传播迅猛,儒学大家辈出,学派林立,理论创新,思想深邃,为如今韩国的儒教传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朱熹与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1794)。(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就此次韩国将儒家典籍木刻板申遗成功,澎湃新闻采访了几位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丁四新,长期从事先秦两汉哲学、出土简帛文献和周易经学的研究。他对韩国申遗成功表示完全欢迎,并感到十分高兴。他认为韩国此次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它进入世界记忆宝库,不仅是应该的,而且应当看作对中国的一种激励。[ 转自铁血社区
]丁四新指出,儒教和儒家经典曾长期影响东亚社会,至今仍然在东亚和东南亚社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作为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和最为重要的载体,不但应当更加重视儒家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争取更多的相关遗产申遗,而且有责任让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世代相传的记忆,成为源头活水,在滋养国人身心的同时,为多元世界提供一种重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说:“以‘遗产’的形式进入世界记忆宝库名录的儒家历史文明,归根结底乃是为了更广泛地唤醒和引发我们内心对于这一文明之精神内涵的记忆,并由此让更多的世人重视这一文明形式在当今社会的培育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罗传芳,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东方哲学的研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尤为关注。她亦由韩国的举动反观中国自身,感慨“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主要是把它当意识形态宣传,而他人是真正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上下功夫。后者才是世界范围内真正感兴趣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方笑一,曾于2011年秋天赴韩开会时,亲眼见证韩国对于雕版印刷古籍的木刻板的确保存得非常好。他在安东的韩国国学振兴院,见到数量巨大的木刻书板。这些书板都是古代的汉文典籍,有朝鲜文人学者的文集著作,也有不少中国古籍,其中包括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的许多朱子学著作。他说:“这些书板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现在都可以拿来印书,同行的中国学者看了之后颇为赞叹。”国学振兴院收藏雕版古籍的书板。方笑一 图方笑一介绍说,其实古籍书板在中国也有保存。比如南浔嘉业堂藏书楼的书板保存至今,有三万多块,但并不都是儒学典籍的书板。“而韩国这次申报成功,我觉得有赖于其书籍内容的集中,那都是关于儒学的。”在他看来,此次申遗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儒学对于朝鲜半岛的影响之大,也证明儒学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同样认为韩国的成功申请也提醒了我们,应当致力于中国儒学典籍,尤其是朱子学著作的整理与研究。这些书籍对于古代东亚地区文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转1
当前位置:>>>儒家文化与管理
儒家文化与管理
主讲老师:( 百家讲坛讲师)
课程价格:60000元/天
常驻地:北京
咨询热线:
参加该课程可获取600积分(积分可累计使用)
儒家文化与管理课程大纲
和领导一起交流儒家文化,非常荣幸,那么刚才主持人说了我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儒家文化,也就&是说我今天上午我讲的其实是哲学课,那么哲学,我们在做的各位都知道特别的枯燥,特别乏味,我们在做的各位我估计都有逃课的经历,有人说没逃过课,就不是&大学生,我也逃过课,我是学哲学的,可是我还逃过哲学课,因为太枯燥了,我估计我们在做的各位大家都是老同学了,我估计在座的各位都逃过课,可能逃过哲学&课,要不然你们不是大学生,大学生都逃过课,这是大学教研说的,但今天大家的身份不一样,大家是领导是精英,精英不能在逃课了,这不是你想不想学的问题而&是必须学。
我们来讲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我们的主流文化,不能说是唯一的文化,但它是主流文化,河南的文化是老子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和我们河南也很有渊源,和我们商丘也很有关系,孔子的祖先就在我们商丘,河南是文化的发端于河南。河南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很重要。
我们今天因时间问题只能讲儒家文化,简单讲儒家文化的三个内容
第一概要介绍一下儒家
第二讲一下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第三讲一下儒家的核心思想
一、儒家文化
第一概要介绍一下儒家,我想讲两个小问题:第一什么叫儒?什么叫儒家?第二是儒家的重要性。
1、什么叫儒,什么叫儒家?
儒&我们后来说是指读书人,我就是儒,大家都是儒,读书人,儒和读书人是什么时候等同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隋朝出现科举制,科举制到了北宋王朝成熟,科&举制有规定,所有人你想成名,想自我实现,就得读书,读儒家经典,然后参加考试,考题从儒家经典中里提炼,答案标准按儒家经典要求,考试合格就可做官,自&我实现,就是儒了,
久而久之,书生叫儒生,书呆子叫儒气。但追溯到孔子时期,儒还不是读书人,儒是个职业,是从&事礼仪方面的行业,有点像现代社会的礼仪公司。古人特别注重礼,我们今天更注重法,今天社会依法为主,古代社会以礼为主。比如我们青年男女结婚,今天要的&按法律,要办结婚证,举不举行婚礼没有关系,但举行婚礼了但没有法律手续不行,这就是讲法。古代就是要按礼,按一整套的婚礼程序进行,才合礼。如果违反礼&的话,古代社会把这叫野合,野合是不符合礼的结合。&&这个礼仪特别重要,礼仪的背后隐藏了大量的文明信息,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格,千万别违反礼仪,违反礼仪伤害情感,冒犯尊严,降低人格,在大&家庭,人多事杂,难免失礼,怎么办让儒来操办,一些大家庭他是跟儒沟通,做出计划,到那天由儒来指挥,这这样各种礼很周到,大家都有面子,儒就是这种角&色。论语里有句话“礼用,和为贵”。那么礼对我们这些管理者有没有用呢,有的。
日本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做企业要用规章制度,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规章制度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是有棱有角的,是硬邦邦的,光简单的执行规章制度,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很舒畅,所以松下先生认为,应该结合礼、他说礼是润滑剂,把规章制度以礼为润&滑剂,把规章制度和礼结合起来,让人们特别有面子,让人们特别有尊严,让人们特别温馨,所以在座的各位领导,你应该让你手下的员工除了在你这能够挣到钱之&外,还应该有这种感觉,在这个领导手下做事情,我特有面子,特有尊严,我的心情特别愉快,所以松下先生他追求这个东西,比如说松下先生,他在管理企业时,&他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但是他在年轻工人面前,他不批评老工人,因为老工人是有面子的,有尊严的,你不能在晚辈面前失去尊严,老工人违反规章制度该不该批&评,该批评,但是还要留面子,还有留尊严,年轻工人面前尽量不要批评老职工,另外,当工人家属在场的时候,不要批评职工,要让这个职工在他家属庙面前撑足&面子,应该在家属面前多表彰职工,多表扬职工,让他的家属特别的高兴,这样这个工人特别有面子,他也特别高兴,松下先生对年轻工人说话,像父亲,像母亲,&像大哥,想大姐,绝不是光例行公事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就完了,说的时候语调还要注意,语气还要注意,让年轻工人,到松下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他在执行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肯定要执行,规章制度绝不能违反,但是,亲情、面子、尊严也还是要有的,所以各位领导你今天还是要办些儒的角色,和谐、和睦、面子、尊严我们&都还是要的,儒就是干这个的,从事礼这方面的工作。
下面解释儒家,什么叫儒家,还得从儒来说起,有高级儒,有低级儒,有小人儒,有君子儒。低级&儒跑龙套的布置会场,吹吹打打,招呼客人,高级儒总指挥,总协调,所以高级儒特别能干,他认识的人特别多,只是特别丰富,化解危机的能力特别强,孔子干过&高低儒,孔子在鲁国的君主家里干过高低儒,鲁国君主家的是就是国家的事,路过君主家的事就是国际之间的事,孔子特别能干,他得能处理国家的事,能处理国际&之间的事,干高级儒。小人儒只会饭吃,君子儒是有理想有道德得人,他们看到社会秩序不好,看到老百姓受罪,他们不高兴,他们想改造社会,他们对社会不满,&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他们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到处办教育,对统治者进行游说,进行劝说,他们的做法起不起作用呢,起一点,但不大,统治者对他们&有点害怕,因为那个时候懂得文化的人不多,这些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统治者会听一些但不会太多,也用,但不会用太久。这些君子儒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相互支持,我们把君子儒形成的文化圈叫儒家,儒家就是君子儒形成的文化圈,孔子就是第一个君子儒文化&圈的核心,所以说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2、儒家的重要性&
儒家很重要,我们可以讲出很多理由,但我们今天时间关系,不可能讲太多,我只想讲其中的一个&理由,我们把它与世界文明的角度进行比较,我把儒家放在我们在座的领导,在小时候可能听父母、老师听到这种说法,说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不过学术界看法不&一样,有人说五大文明古国,有人说七大,有人说十大,有人说十二大,我个人的看法,世界有五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还有我们中国,这五大&文明古国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都非常了不起,可惜五大文明古国的命运并不相同古代埃及消失了,现在的埃及是阿拉伯人,古代巴比伦消失了,现在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人的后代,文明古国一下消失了两个,他们的文化都被基督教代替,再到后来被伊斯兰教代替,古希腊文化对今天影响非常大,但是她中间大概中断了&年被基督教代替,后来是阿拉伯人把希腊文化输入欧洲,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希腊文化才得以复兴,后来被基督教代替。古印度文化对今天影响&特别大,但是印度文化有残缺,佛教在印度产生,影响也是很大,可惜公元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到了13世纪佛教被灭,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才重新发&现儒家宗庙。只有中华文化比较完整全面的传承下来了,没有死,没有残缺,没有中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有传承下来的不死基因,这个基因文化传&递能力强,复制能力强,重生能力强。历史上也有一些文化冲击中华文化,但没有冲击了中原文化,反而中原文化同化,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强大的文化基因,那么谁&是这个基因呢?儒家,当然也有道家,法家等。中华历史上中华大帝国,虽历经磨难,却不死就是文化基因。
我们的企业家们要想你的企业发展壮大,也要创造自己的不死的文化基因,企业也有自己的文化基因。
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共产党也发展的很好,没有消亡,没有分裂。为什么呢,因为它身上有中国儒家文化的基因。
二、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下面开始讲第二个大问题,第二讲一下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指道德修养,当圣人,不当圣人就才能“外王”,外王是什么做大事,为老百姓做事情,一般来说:内圣叫“修己”,外王叫“治人”,我们要修己治人,同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社会。
首先讲内圣,就是自我修养:自我修养古人有很多方法,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讲三条,三条够不够,三条不够,但这三条是重要的。
内圣修养三条:
1、强调自省意识
儒家特别强调自省,随时自我反省。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诗经》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等,都是一种自我反省,我们身边随时都有陷坑,不反省可能会掉下去。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是指当我们与别&人发生了矛盾,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当你与别人发生矛盾或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应该先内心自我批评,不一定上来就说是我自己的错,以&为有时候牵扯到法律问题,你不能盲目的说都是我错,你内心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问题,然后再批评别人。历史上我们的国家在面临危亡时,皇帝都要发布&罪已昭书,来批评自己,我们中国共产党也有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和我们的文化基因有关系。二战结束时,整个世界都在庆贺,都在歌功颂德,&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检讨自己,自我批评,反省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发布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八十年代后中国共产党又发布了《关于建国以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反省建国后的问题。
当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的时候,儒家主张只指责主观,不指责客观。当你的企业有了问题的时候,你要先检查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出现了什么问题
当主观与客观环境发生矛盾的时候,儒家的说法是不能指责客观,只能指责主观,儒家说:天下国家不正,还是吾身不正,不指责客观。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就是要这样,不要埋怨客观,只能埋怨主观。
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母亲说的“上帝给你发牌,你只能打牌,不能埋怨上帝。”也是这个意思。
2、知行合一
儒家反对空谈,空谈误国,清谈误国。
知指知道,行指做事。我是工人,我做工当中我来知,我是农民,我种地当中我来知,不能脱离&行。儒家说的知是真知,什么是真知,是道德修养。这个道德修养要修养到什么程度呢,要在你脑子里扎根,渗透到你全身的每一个细胞,第一滴血液之中。儒家说&真知有君子之知,有小人之知,小人之知,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耳;意思是说:我听到了,我能说出来。君子知之:入呼耳,灌乎全身,然后在出乎口。也就是道你全身的血液之中,渗透全身。怎样才能得到君子之知呢,你必须去行,必须去做,儒家反对空谈,注重实际。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毛泽东同志讲“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中国的特色。
明朝有位思想家叫王阳明说,种地的要在种地中修养自己,卖盐的要在卖盐的过程中修养自己,即在做事情的过程过程中修养自己。
同样一个人的知识有两个层次,硬知识:能够表达的知识,却不能应用于实际之中(高分低能儿)。
软知识:这种知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不能用分数来衡量,一种阅历的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靠自己体会,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知识。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硬知识靠软知识来激活。
儒家讲知行合一,讲君子知识,讲的是软知识。小时候爸爸妈妈教我们孝敬老人是硬知识,今天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是软知识。
毛泽东说过“共产党人要改造主观世界,也要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这段话从哪来,从儒家来。“诚者,非自成已而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3.从小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别想那些高深的东西,那些宏伟的东西,你先看有哪些具体的事&情,哪些琐碎的小事。你先从这些做起,这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什么意思呢?什么是道不远人呢?这个人&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东家长西家短。你追求伟大的道,你不要脱离老百姓那些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东家长西家短。从小事做起,你如果看不起老百&姓的那些琐碎事,你就不能从事道。所以党的三打作风其一就有:密切联系群众。怎么密切联系群众啊!如果你不关心老百姓的那些小事,感到那些事你特别烦,你&就不可能干成什么大的事业。所以儒家所讲的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修养的第三个方法。【中庸】里还讲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什么意思呢?他说君子之道就像万里长征一样,迩就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你先迈出眼前第一步,你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还&怎么行君子之道呢?辟如登高就是爬大山,卑就是第一个台阶,你连第一个台阶都迈不上去,还怎么爬大山呢?那有的人就提出来你让我做小事不是把我当小人了&吗?把我当小老百姓了吗?我可是君子,可是干大事的圣人,和小老百姓不一样,毛主席也说过不要把自己混为普通的老百姓。你可不是小老百姓,可不是小人,你&是君子,是干大事圣人。可是君子也得柴米油盐,也得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但是君子干小事和小人干小事他不一样。那有人讲那怎么不一样了?都是柴米油盐?但&还是不一样,大家注意阿尔巴尼亚诺贝尔奖获得者特里萨女士说得好: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干大事,当当大总统、当大元帅,当大企业家,干大买卖,都都去当省&长,那不可能,但每个人都能当伟人。伟人也干小事,那同样干小事有什么不同吗?特里萨女士说心态不同,小老百姓是以平凡的心态干小事,而伟人是以伟大的心&态干小事,以伟大的心态干小事照样成为伟人。举个例子有个美国记者采访三个泥瓦匠,第一个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说我在养家糊口,第三个说我在创造美好的&世界,他说这种话,他把泥瓦匠的活当成创造美好的世界,他就是君子,所以他干出活质量特别高。他后来当了经理,他的心态不一样,他是以伟大的心态来干好眼&前这个微不足道的工作。所以君子干小事和小人干小事是不一样的。我在西安见到一个宾馆里的一个清洁工在扫地时把垃圾都扫到电梯的缝隙里,而不是倒到垃圾桶&里。还有的饭店里的服务员擦地板时把污水都溅到墙上,这些都是小人之心干小事。他就是混口饭吃,能凑合就凑合。反正你看不见,反正我表面上给你弄干净就&行。他就没有伟大的心态,如果是伟大的心态一定是一丝不苟,干干净净的。所以,日本知名家松下幸之助说哪怕是临时帮三天忙,哪怕就是帮三天忙,我也要用一&辈子安身立立命的心态把这忙帮好。哪怕是让我干个门童我也要以总经理的心态迎接每一个人,我的心态是总经理的心态。我想起来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给理解歪了,我们理解成了不想享受元帅待遇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给理解成这样,其实他是说:你当普通一兵的时候要有伟人的心态,大&家注意,一个士兵元帅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种士兵只能说勉强合格,好的士兵应该是元帅可能让我干什么,他事先从元帅的角度思考元帅应该让我干什么,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元帅一声令下我马上出击。更好的士兵应该是元帅一个应该让我干什么,就是说元帅偶尔也会犯错误,万一元帅偶尔也会犯了错误,我心里&也清楚元帅不应该让我干这个,元帅应该让我干那个,我心里清楚的很,我会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我会服从元帅的命令,但是我会减少由于元帅错误的命令所产生的损&失。所以想当元帅的士兵应该是以伟大的心态来当好平凡的士兵。所以说君子也做小事,小人也做小事,但心态不一样。好了,我讲的儒家修养的三个方法,就是我&们讲党的三大作风在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其实都能在儒家身上中都能找到文化根基。儒家的内圣我讲完了,第一自我忏悔,自我反省,第二知行合一,第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下面我给大家讲外王,也就是治人,儒家的治国安邦之道。总的来说儒家是以文化来治国,法家用法,道家用道。那么儒家如何用文化来治国安邦呢?我想给大家讲两点。第一叫渗透,第二叫无形,也就是说儒家用渗透和无形来治国安邦。
什么叫渗透,虽说文化治国安邦,但千万别理解为文化直接能解决问题,这叫胡说八道,文化不能&直接能解决问题,那什么能直接能解决问题呢?我概括为四个要素。第一物质要素,你治国安邦离不开物质,第二制度要素,你治国安邦离不开制度,没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三行为要素,没有行为不行,你不去做不去落实不行。第四关系要素,你治国安邦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人,这么多的人的关系你要协调好,乱&了也不行。治国安邦直接起作用靠这四个要素,那文化起什么作用,文化起间接的作用,文化向这四个要素渗透。通过它们的文化提高物质的含金量。打个比方,我&喜欢吃肉,但肉没香味怎么办,把肉放到香料里渗透,让肉的香料含金量特别高,肉就好吃了,我喜欢吃蔬菜,但蔬菜没香味怎么办,把蔬菜放到香料里渗透,让蔬&菜的香料含金量特别高,蔬菜就好吃了。文化就是香料,肉和蔬菜就是物质。中原文化在历史上同化其它文化靠的就是渗透。我们领导平时做的工作,就是把你的思&想向你的职工渗透。我这里提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如何提高你管理工作中各个要素的文化含金量?有一个温州商人写了一篇文章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与文化联系起&来,顾客来买东西不仅是一种采购而且是享受文化大餐。
第一物质,儒家认为不要简单的把物质简单的视为物质,几千年前儒家就提出这这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自然界的认识,儒家写了很多诗文,要求我们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不要纯粹把它当自然,要把它当文化来看,把文化渗透到自然界当中,用文化的观点观察自&然,比如我们看天,天是广大,天有什么?天有伟大的胸怀,天是光明的,有规矩的我们要学,地是厚道的,包容的,儿女犯了错误母亲是会原谅他的,水是纯洁的&我们也要学。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自然界的东西我们都把它给文化了,比如泰山石,很多人都要到泰山弄块石头,有了这石头我们就稳如泰山了,这石头就是自然界的&一块石头了?不是他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不光自然界的物质,人造的物质更要渗透文化,比如造的房子,天坛,故宫每一个台阶,每一根柱子都有文化。古人云&“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是说衣服穿在身上而不知要表达什么思想,不知道它的文化含义就是糊涂。再如:我们使用的器皿也有文化,比如以前祭拜祖先,我&们喝酒的时候要在祖先的牌位面前摆一碗玄酒,玄酒是什么,就是白水,他要表达什么思想就是报恩。没有水哪来的酒。没有赤水河哪来茅台酒。我们在祖先的牌位&前摆一碗水表达我们不会忘记祖先的恩德。可以看出这些东西背后都有文化含金量,你不能单纯把它当成一种物质。它们的背后渗透着文化。那这些对我们现在的现&代化生产有用吗?有用,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现代化生产特别强调什么?强调品牌,品牌说什么?就是文化,表面他是一种物质,这个物质能成为品牌是因&为渗透着文化。西方的企业家批评我们只注重产品的生产不注重品牌生产,这个我们得认账。我们得有意识把我们的物质渗透文化,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第二是制度,制度背后也有文化含金量,有的制度含金量高,有的制度含金量低,我们根据制度含文化量的高低把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防范行的制度,以人为贼,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这种制度,儒家反对,认为这是对人不尊重,而且这种制度防不胜防。
比这种高一个层次是保护性的制度,我们的宪法就是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这个权利那个权利,儒家主张保护,提倡当好民众的父母官,但是保护性的制度是有局限的,我为了保护你要限制你的权利,你比如你为了保护你的儿&女,限制他们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所以他们给你作对,儒家讲民本,不讲民权。
第三个制度就是激励制度,儒家主张这种制度,可赏可不赏的赏,可罚可不罚的罚,可是这种制度&也有缺陷,文化含金量越高的制度操作起来难度越大,对领导人的文化素养越高,你比如你把一个人能量激发出来了,一个人顶四个处长,你说怎么办?把那四个人&撤了?或任命五个?你不能来一个提拔一个。另外这个人能量激发出来以后,他会骄傲,会自以为是,他要求这个局长给我了你马上下台,给我涨一百倍的工资,你&怎么办?他不尊重老同志,你怎么办?你说我让他滚蛋,有点简单了,那是无能的表现,总不能培养一个滚蛋一个,那也不行。所以我说第三层次的制度不是很好解&决。那我说干脆不用这种制度,那你也是无能。这种制度需要很多工作要跟上,需要你的文化工作,需要你的思想工作要跟上。
第四个层次的制度无为,无制其实有制,无为其实有为,只不过这种制度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变成了人们的一种信念。变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性,人们已经非常自觉了,让你感觉的好像没有制度。其实是有制度的,儒家就主张这种制度,孔子说: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打官司我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但是我能让你没人打官司。让你没有诉讼纠纷。我能让法官失业,怎么办呢?我让你社会风气特别好。人们信仰&真理,人们信仰制度,自觉的遵守制度,那些混不讲理的人没法胡搅蛮缠,为什么呢?因为他害怕民心,因为正确的东西,公理正义都是老百姓心里的信仰都是老百&姓心里自觉的信念。所以你想胡搅蛮缠,这里没有市场。好了,制度背后渗透着文化。
下面就是行为背后渗透着文化,孔子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就是文&化,文化渗透到你的言谈举止当中,在座的都是领导,你的行为举止不能随随便便,因为他代表了你这个层次,代表了你整个单位,如果你的行为举止不文雅,对这&个单位是一种损害。所以这不是你的私事,所以儒家要求治国安邦者,你的行为举止文化含金量要高。
下面就是人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能拧成一股绳?人际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要,怎么样处理后人际之&间的关系呢?要是文化渗透到人际关系当中。儒家强调了五个文化,第一强调利益平衡,第二儒家强调互补,就是我把你的优点激发出来了,你把我的优点激发出来&了,我把你的缺点给克服了,你把我的缺点给克服了,这是互补。第三强调情理交融,就是人际之间不能只讲感情不讲原则,也不能只讲原则不讲感情,两者之间要&互相交融,第四点强调宽恕,恕道。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第五点强调要报恩,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这五个方面的文化渗透到我&们人际关系当中,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和谐,就会形成巨大的合力。我们就1+1大于2.
下面我讲儒家治国安邦的第二点—无形,要注重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并重,我们把无形文化称为文&化场。什么是文化场,现在还没有定义,我只能给你形容一下,比如我见到一个怪物,我不知道他叫什么,那么我就给你描绘一下他长什么样。在形容描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掌握了他是什么。所以文化场我没法说到低是什么,那我就给你描绘一下,那是什么样呢?当时,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把夫人送进妇幼保健院,这时候&两点多钟,护士小姐每人发个牌,然后按顺序叫:8号男孩,9号男孩,男孩,男孩全男孩,护士小姐嘟囔一句:今天怎么了全男孩?据说北京其它医院产妇听说这&儿全生男孩,都往这儿转院。当了凌晨四点多钟,护士小姐喊到35号,当时我耳朵竖起来了,因为这是我夫人的号。女孩母子平安,突然我看周围的眼神看我不&对,然后大家走过来说:女孩好,女孩疼妈,女孩孝顺,有的甚至说现在怕老婆的多了,将来女孩掌握天下。连这话都说,女孩好。他们都说女孩好,可男孩生了他&们都不说话,不过他们的眼神,表情,神态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在安慰我,他们谁说女孩不好了,都没说?他们谁说女孩不好了,从有形文化来看,好声一片。但是明&明我感觉到其实骨子里是不好,他们在找出各种理由来安慰我。大家注意,文化场就是这样,他不明确的说但你能感受到。文化场隐藏在人的潜意识当中,有一种共&同的默契,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这就是文化场,所以儒家强调要建设这个层次的文化。企业文化中的潜意识是很可怕,大家都认为什么是什么样的,就难以改造,企&业文化要改变这种潜意识的东西
儒家提倡移风易俗就是改变文化潜意识
孟子说:人言不如人生之入人深也。儒家强调气氛,氛围可以改变文化。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区,当你的&&无形文化,你的文化场不解决,你无法接受先进的现代企业文化。中国足球队就是典型的代表。外国教练的先进文化不能与国内的文化相适应。河南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我讲完了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儒家的核心思想。
三、儒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庸之道,庸是什么,简单的说是让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用儒家的思想方法&思考和研究问题叫&“用”,把儒家文化在实践中运用才是“庸”中是核心,中是恰当,合适,双赢,共存共荣,比如一男一女在一起吃饭,男的能吃8两,女的能吃2两,这样分才叫&正好,如果每人半斤,就有一个吃不饱,一个吃不完。大家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合适的轨道。儒家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忠&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这个道理。
儒家还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家共同生活的在这个世界当中谁也不妨碍谁,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干嘛非你死我活,所以中庸是什么意思,中庸是双赢,是共存共荣。
有人说世界有这么多道路吗?有,多疑了,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路,道路无限,上帝生了你,一定&有你的位置。你放心,关键是你得去闯,你不闯就没有,所以你看中庸里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老天赋予你的就是你的本性,你就顺着你的本&性往前闯,你走出的轨迹就是你的道,不过这条道不是现成的,你的修,就像我们河南现在道路四通八达,这些路哪儿来的?是我们修出来的,你在修道的过程中你&在摸索,你在开拓,你完成了自我教育,这个教就是自我教育,就是每个人开拓进取,创出自己的道,我们的世界有无数的道路,你要去创,就看你努力不努力。努&力应能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但在得到合适的位置之前,可能还要在一些不合适的位置上去干,先把眼前的工作干好。还有人觉得位置不合适是对自己没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总觉得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所以我们的胡主席讲和谐社会。中华民族崇拜龙就是典型的中庸精神的体现,龙集世界上的许多动物的特征之大&成,是中庸的思想,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就是中庸,就是和谐。
余一点空间翻译几句相关语录,未有详细考证,不一定准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夷狄之地,就做夷狄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安然自得。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巴结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以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   
荀&子“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之道是离人不远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
中庸】里还讲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好比走极远的路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迩”,也就是知道与“远”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迩”(不远)而已。君子之道,就好比登极高的山一样,如此就能使人知道“自卑”,也就是知道与“高”比较起来自己只不过是“卑”(不高)而已。
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审理诉讼案件,我可以和别人做的一样(好),但如果能让这个世上没有诉讼案件,那才是好的。
儒学最新内训课
相关内训课
您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本课程不太适合我
找不到合适的课程
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近期公开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君子的四大品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