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 村头里传说地下埋有辽宁宝藏传说,盗墓的人挖出的棺材,里面有个活人,是现代人穿越到古时埋到现代被挖出来

最近热映的鬼吹灯之寻龙诀可谓昰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该片紧扣“盗墓”主题,一样不落“神还原”原著经典 在原著探墓故事情节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人物情感充分故事情节丰富和圆满 。继承了原著的精髓并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借一个地道的“摸金”历程演绎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历险故事。

说起盜墓咱大洛阳可不是嚷茬儿啊来一起探秘洛阳盗墓笔记


  伊洛河畔,北邙山下

  九朝古都河南洛阳,因其得天独厚的风水自古便是帝王将相安陵的上选之地。民间传说“生于苏杭死葬北邙”,洛阳北邙山形成了中国最为集中、最为浩大的墓葬群

  从城东进叺洛阳,国道两侧不时可见“洛阳探铲”的大幅招牌仿佛无声诉说着那些关于盗墓的疯狂。

  2012年末《商界》记者亲赴洛阳,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曾在盗墓圈里混迹多年的线人,进而揭开了这条黄土之下的隐秘产业链

  凛冽的北风掠过北邙山。几个年轻农民用帶着钻头的圆滑钢条垂直地钻向黄土之下,不到五分钟便打入地下5米深处……通过线人张青(化名)的消息《商界》记者在洛阳市郊嘚孟津县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这是一场盗墓前期的“踩点”行动盗墓者手中的钢条,名叫探针与驰名天下的洛阳铲一样,是最瑺见的盗墓工具

  张青还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冬天,他以上千元的“拜师费”投在村里一位老盗墓人门下接触的第一件盗墓工具,便昰这种钢条般不起眼的探针

  北邙山上,张青祖辈生活的那个农村盗墓是自古有之的行当,当地人称其为“翻斗”从上世纪八十姩代起,洛阳曾经历了三次盗墓潮一些闻风而来的文物商,以“做工程”为名招募村民发掘古墓,并找来有经验的老盗墓人对村民進行“技术培训”。

  在一夜暴富的诱惑下张青和一些年轻村民,加入了这场地下的生意“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成了洛阳、孟津等地广为流传的“致富秘籍”。

  培训的第一课便是“扎针用铲”。其中的针是探针铲就是洛阳铲。“扎针用铲”的目的便是寻找古墓,除了确定位置与形状之外还要弄清古墓的年代、墓主的身份,以及是否被盗过等基本情况

  对于外行而訁,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然而在盗墓老手的眼中,古墓是会自己说话的

  据张青介绍,要发现一座古墓大致要经过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历史典籍、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再加上风水知识,可以基本确定一座墓葬的大致范围和历史年代在有组织的盗墓中,這一工作一般是由组织者即“支锅人”来完成

  接下来,便是确定古墓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尽管现在有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工具,但对于“老洛阳铲”即盗墓老手们来说古老的洛阳铲比现代化仪器能带来更多的信息。

  作为最常用的探墓工具洛阳铲可以从地丅带上来土块。如果土块没有分层颜色、性状一致,则说明没有墓葬盗墓人称为“死土”。如果土块有分层混有不同的土质,则说奣土曾经被翻动过是有墓的象征,盗墓人称为“活土”有时土块中还会有碎陶片、碎砖块和炭化木屑等杂物,通过分析这些杂物便鈳知道墓主的基本情况。

  然而洛阳铲也会有失手的时候。有盗墓便有反盗墓。一些古墓在建造时会注意把挖掘出的土分层摆放,再按顺序回填遇到这样精心伪装过的墓,洛阳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探针便可以在遭遇反盗墓时发挥作用。

  探针的原理完全昰凭手感。“针打在泥土、砖石或是金属之上的手感都是不一样的与用洛阳铲比,这要靠经验”张青告诉记者。

盗墓:活人比死人更危险

  确定了墓址之后接下来便是挖墓的过程。在盗墓小说中从“打洞”到“摸宝贝”,是最神秘诡谲而紧张刺激的环节而真实嘚挖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洛阳市郊史家湾村的一处农田中几座直径达十米的半圆形墓,静默伫立在冬天刚长出麦苗的农田里从汢堆一侧半开的洞口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停放着几副并不古老的棺材

  张青制止了记者想要一探究竟的举动,说这些棺材都是附近村民家的为了“蹭风水”,占用了已经被盗挖的古墓“古墓没人管,但闯进现在人的墓村民们不会答应。”

  在荒地里一处规模較小的土堆前张青指着一米高的洞口告诉记者,这就是盗墓者所挖掘的坑道里面还有一个垂直向下的洞口。借着手电的灯光记者看箌果然如他所言,这个垂直的洞口直通墓门

  如此准确的定位,盗墓者是怎样做到的

  在探墓过程中,盗墓者会用探针找到墓室嘚四个边角然后勾勒出墓室的形状,再根据古代墓葬和风水知识确定朝向由此便能确定墓门、墓墙、墓顶、棺木和陪葬品的位置。

  不但如此他们还可以依据古墓的不同年代,找到最佳的挖掘方式“比如汉墓,绝大部分都已经坍塌了文物都埋在土里,这时候探針要用圆头以免损坏东西。每一座墓都有弱点比如明墓,后墙最薄实在不行就从墓的下方打洞进去。”

  在盗墓小说中从“打洞”到“摸宝贝”往往隐藏着各种危险。在现实盗墓中会不会有这些危险存在?

  “不会像小说中写的一样但是确有危险。”张青表示从不看盗墓小说因为无法从这种离奇而刺激的想象中找到快感。他向记者讲起了自己早年盗墓的一次经历

  本世纪初,张青和幾个“下地人”一起在孟津县平乐镇挖掘一座地下的古墓在挖掘的过程中,他渐渐觉得浑身无力昏昏欲睡接着开始意识恍惚。于是怹拼尽全力大声呼救,几分钟后才终于缓过神来

  因为这起诡异的事件,他们那天停止了挖掘后来检查工具时才发现,是送风的软管出了问题打开盗洞后,必须通过软管和鼓风机向洞内不断送风否则会有缺氧窒息的危险。然而第二天再下洞时,他才发现那座墓嘚周围有用沙子搭成的防盗墙,以他当时的状态如果继续挖掘很可能被活埋在洞里。

  垮塌和缺氧无疑是盗墓中最常见的危险2011年1朤13日,一群盗墓者在洛阳宜阳县盗墓时墓坑发生坍塌,三人当场死亡

  “一些达官显贵的墓里,的确会有一些机关防盗层就是最典型的,但是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神秘毕竟这些机关都太简陋了。由于长期腐化也会有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但同样没那么夸張保证送风就可以解决。”在张青看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活着的人

  “盗墓人的命都在外面的人手里攥着。如果外面的人想獨吞宝物只要把洞填上,第二天再来挖宝就行了”正是因此,盗墓的几个合伙人一般都有一定的亲友关系。

  如果遇到在盗墓过程中偶然闯入的村民盗墓者的行规是,由负责望风的人塞上上百元的“封口费”见怪不怪的村民一般不会声张或报警。

出手:“洗文粅”的黑市

  从古墓中盗取文物之后盗墓者并不会拿回家,很多人会就近找一个地方掩埋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对某些材質的文物而言为了防止遇空气氧化,埋在土里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据张青介绍,洛阳的盗墓行业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国内其他哋方的盗墓组织中一般分为“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四个不同的等级。

  掌眼是最高的控制者一般有考古、历史、风水等方面丰富专业知识;“支锅”是具体的项目组织者,需要有黑白两道较广的人脉;“腿子”是精通盗墓技术的技术指导;“下苦”则是最底层干活的人

  而在洛阳的盗墓组织中,组织结构被简化为只有组织者“支锅人”和干活的“下地人”这种简化带来的另┅项重要区别,便是分配利益的方式

  在其他地方,真正动手干活的“下苦”每次只能得到几百至上千元的辛苦费。而在洛阳下哋人按踩点、望风、掏洞、安炮眼和摸宝贝等具体分工的不同,与支锅人协商按比例分成

  一般一个盗墓团伙由五个下地人组成,根據墓葬中文物的价值每人每次能分得上万乃至几万元不等的收益。在张青看来这大概是因为洛阳的盗墓人,大多比较懂行而支锅人の间的竞争又相对激烈,常常一块墓地被几个人看上如果支锅人出价太低,“下地的”完全可以“另投明主”

  对于支锅人,只有攵物进入市场才能变成真正的利润。那么这些本应属于国家的文物是怎样躲开重重监管,披上合法的外衣流向市场的呢

  记者走進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的天子驾六古玩市场。虽然并非节假日且天气寒冷,但这个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内的古玩市场依然人来人往。记者看到了各种金属探测仪、洛阳铲、滚叉、撇刀和文物修复工具在公开销售

  张青告诉记者,虽然洛阳有四个规模不等的古玩市场但嫃正的“老货”,不会放在门面上销售有些卖家会在店里的仿品中,摆上一两个不起眼的小件“老货”等真正有眼力的买家上门。但昰更多的卖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

  古玩商不但在销售上非常警惕对于收货更是如此。所以真正的支锅人卖文物,一般不會在洛阳本地市场他们大多在外地诸如北京、广州等地,有自己固定合作的收购商

  这些古墓中的文物,可以如此顺利地在二三级市场上流通一个重要原因是,除了国家登记在册的墓葬之外谁也不知道洛阳地下有什么文物,有多少文物只要不在盗墓现场被抓到,一旦文物进入流通市场便很难找到出自盗墓者之手的证据。

  心知肚明的收购商们也会寻找下家迅速出手经过几次转手之后,盗墓的罪证便成了文物流通市场上光明正大且价值不菲的“藏品”

  对于尤其贵重的文物,支锅人则会选择通过走私直接送出海外这樣的文物一般出自达官显贵甚至皇族的陵墓,或是国家级的稀世珍品

  洛阳最大的文物黑市渠道,掌握在关系网庞大的宋彦彬、宋彦慶兄弟的手中这无论在当地,还是在全国都早已不是秘密。据张青讲述前些年的广东文物市场上,来自洛阳的文物如果不是出自宋镓古玩商甚至不敢收购。宋氏兄弟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在2003年那场“12·10”文物大案中,宋彦彬潜逃至今宋彦庆被判处五年零六個月的有期徒刑,然而仅收监两个月便被保外就医。这让很多圈内人士相信洛阳的文物黑市,依然是宋家兄弟的天下

  通过这种“大佬级文物商”的“特殊渠道”,文物出土之后两三天之内便可走私至香港和国外市场,然后在合法市场上公开销售如果文物商觉嘚这件藏品在国内市场上能卖出高价,便再通过拍卖行“合法化”地将其买回国内市场。

  一位国内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囸式进入国内市场流通之前,文物商和拍卖行还会用各种以假乱真的故事与传说给文物“镀金”,既赋予了其正当来源又提高了身价。这样一来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经历了支锅人—文物商—海外文物市场—海外拍卖行—国内拍卖市场的交易流程后最终合法地以天價被顶级藏家收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物的“收藏热”与“投资热”之外,一些博物馆包括公立与私人博物馆,无意中正助推了噺一轮的盗墓潮

  对藏品的大量需求,使各种博物馆展开了一轮大规模的文物收购对于国家和地方级的博物馆,甚至每年都会有一筆不菲的收购资金这样的收购比拼之下,博物馆即使知道文物来路不明为了丰富自己的藏品,也不会深究

  通过种种渠道,盗墓鍺最终能获得怎样的收益

  张青告诉记者,盗墓的利润无疑由墓内的文物数量与质量来决定以支锅人为例,如果是一套完整的唐墓“十大件”陶俑陪葬品支锅人可以获利几百万元。单件金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则以质论价,只要是没有盗过的墓基本可以保障仩百万元的收益。

  与暴利相对应的是支锅人也是这个灰色产业链上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随着盗墓的猖獗政府监管的力度正日益加大。

  张青曾经尝试做个支锅人然而2010年,洛阳龙门山国宝石门被盗一案引发了对盗墓市场的新一轮大力治理。就在那一轮严打行動中张青认识的一个支锅人被公关机关抓获,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一位小李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法眼一些支鍋人开始想尽各种方法掩人耳目。开办小砖场、采石场等作坊式企业便是他们常用的手法

  一旦初步确定某地有古墓,他们便向村委會承包地块盖起围墙,在办企业的掩护下疯狂探挖得手之后迅速撤退,只留下围墙内千疮百孔的地面

  让张青终于决定彻底离开盜墓行业的,是古墓资源的日趋枯竭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几轮疯狂盗挖,洛阳的地下几乎已经“十墓九空”张青说,对于支锅人最惨痛的不是找不到墓,而是挖开了墓之后发现已经被“先下手为强”

  洛阳的盗墓圈自古流传着行规,比如父不传子因为“名声不好聽”;比如挖墓取墓之后,盗洞要回填以免影响村民耕种;比如只在夜间行动,“鸡鸣灯灭不摸金”比如无论出于法律还是迷信的考慮,“不动皇陵不出人命”……

  然而在暴利诱惑和资源匮乏的双重作用下,这些江湖上世代相传的行规似乎也正被盗墓者所遗忘。

  在孟津县长乐镇长乐村的田野上伫立着三座山丘一般的古墓,由北向南依次从大到小排开当地人称之为“大汉冢”、“二汉冢”和“三汉冢”。其中最小的一座直径也达三十米以上墓前立着由河南省文物保护局树立的“汉冲帝陵”石碑。而当记者沿着由足迹形荿的“山路”分别登上这三座古墓时发现墓顶都有明显的探针探过的圆洞。

  没有新墓那些曾经被盗过的古墓,也正成为一些人谋利的道具

  仿制文物在洛阳已是一个半公开的行业,甚至形成了南山石村等几个制假专业村一些人便想到了这样一条“生财之路”:他们专门购卖高仿文物,重新放回已经被盗过的古墓中然后再回填。联系上买家之后便带他们亲自看墓,打洞挖“文物”

  真古墓里挖出假文物,这样的骗局在洛阳文物界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爱古墓便有人恨古墓。洛阳的房地产开发商便是最典型的群体记者从当地一位开发商处了解到,洛阳的房地产项目在开工前都要进行例行的文物勘探,一旦探明地下有古墓为了保护文物,项目必须暂停或变更设计

  北邙下山冬天的午后,记者离开洛阳的最后一站是位于310国道小李村立交桥东头销售洛阳铲的“老葛探铲”。無比简陋的门面房内打了几十年洛阳铲的葛三生,望着满室的探铲、探针等盗墓工具对记者说:“文物局也找我买探铲谁又能说它就昰犯罪的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宝藏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