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黔茶是什么茶通仓单共富项目?

农民企业家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把他们建设和治理乡村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事关党在农村执政群众基础的巩固。近几年来,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通过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和在商会建立党组织,引导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参与社会治理,深得企业家认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党建+商会”的善治共富之路。一、水北商会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逻辑在蒙山之南、蒙河之北,有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商贾重镇——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这里具江南“半坡”之韵。20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发现的水北拾年山遗址是江西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文化遗存,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分为三大区域:北部为氏族居住区,11座圆形房基有序排列,造型考究。南部为氏族公共墓地,有墓葬136座,有圹墓88座、无圹墓47座、瓮棺葬1座,三种墓云集一地,是拾年山先民独特的埋葬方式。东部为先民作坊区,其出土遗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其中磨制石器593件、陶器近4000件以及少量玉器及青铜器。拾年山遗址的发掘,是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是研究江西史前文化的宝库,被誉为江南“半坡”,对于考察赣鄱流域的聚落布局、风俗习惯和器物特征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5月,拾年山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水北乃至整个新余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民勤劳智慧的一个生动写照。这里是文章节义之邦。滚滚颖江东逝水哺育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远近闻名的傅氏三杰被称为“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傅瀚(1435一1502),天顺八年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明弘治十三年(1500)进礼部尚书。傅瀚自幼聪明好学,善写诗作文,敢于直陈时弊,著有《体斋集》《经筵讲章》等。当时保定有人进献白鹊供皇上玩乐,贻误国事,瀚奏疏斥之。京师发生地震,灾情严重,百姓生活极其艰难。瀚多次上书呈奏:请皇上躬行节俭,以先天下。皇上准奏,敦俭素俾冗费不生。傅瀚死后,朝廷念其忠诚,赠太子太保,谥号文穆,谕祭赐葬。弟弟傅潮,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授中书舍人,历官工部郎中,治水东吴,建桥疏淤,俱有能声,是明朝著名的水利桥梁方面的专家,政绩斐然,深得百姓的赞誉。傅潮书法工整,文章练达,才华横溢,著有《静斋集》等。儿子傅元,字冠卿,宏治十八年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升监察御史,视京畿学政,以疾得告。简霄,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因平定叛乱有功提升佥都御史巡抚河南,进南京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升兵部右侍郎。嘉靖之初,缙绅势家及豪强地主通过种种手段欺隐土地,把赋役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桂萼等主张朝廷要下决心丈量土地,遭到势家豪强的强烈反对。简霄、顾鼎臣等继桂萼之后,疏请核实田亩,均丈土地,终于得到朝廷的采纳。为后来由两税到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简霄文武双全,著有《历官奏议》《政要》《蓉泉漫稿》。敖宗庆,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宗庆七岁知声律,十岁能作文,诸子百家无不通晓,在当时被誉为神童。宗庆为政清廉,忠于职守,升四川佥部事分巡川北,当地百姓编民歌颂其德,并为之立生祠。钦命按察广西时,正值调往征讨倭兵的部队返回,因争夺住宿事扰乱民安,当地主管军务者以盗名捕之论死。所捕400余人在狱中就死去将近一半。宗庆问明情况后,与督抚紧急商议,欲予以释放。督抚不允,宗庆斩钉截铁地说:“以杀人而讨好上司我坚决不干,我愿以一官而换取二百人生!”于是他擅自冒险释放了这批人。巡抚云南时,黔国公沐某,淫虐滔天。宗庆深恶痛绝,不畏权贵上疏弹劾沐某,以安地方,其忠君爱民之心日月可鉴。水北人的忠诚、刚毅、担当、才干在这几位古代乡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有江右商帮之埠。黄坑村发轫于元,兴盛于清,原有古屋百余栋,栋栋相连,四通八达,正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清道光年间,黄坑村开店面、搞贸易,办纺织印染作坊,一度垄断了江南的棉花布匹生意。横跨颖江、蒙河的黄坑村七星桥是颖江两岸的交通纽带,这里曾是当年的重要水运中转站,桥畔有热闹繁华的水运市场,江河水运的繁荣造就了农耕文明的鼎盛时代。在颖江圩边,黄坑傅氏在这里修建了袁家滩码头,这是渝北唯一的水路码头,是渝北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黄坑傅氏在有关重要城市和商品流通主要节点地区开设了十八家典当行,冠誉“江南第一当”。黄坑商埠的兴起,得益于创业人的弘大愿景和务实精神。他们立足农耕,着眼儒业,吃苦耐劳,诚信经营,不忘桑梓,奉献社会,建起了这个楼宇连云、商贾云集、通江达海、富甲一方的古村落。拾年遗址的古韵、节义之邦的文韵、古村黄坑的气韵,绘就了一幅农耕时代乡土水北的多彩画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商会的深层底色,是新时代水北商会能够在全国脱颖而出的历史逻辑。今天,水北商会企业家们的善行义举、精神特质与其先民志士重民务本、崇德尚善、勇毅担当、诚实守信的秉赋一脉相承。二、水北商会走出了一条“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新路子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昔日的商贾重镇水北焕发出勃勃生机,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精工水北、信誉天下”成为改革开放新水北的精神标识。在传统农耕文明浸染下的水北乡村,新时期又走出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心系家乡、报效父老的强大动能蓄势待发。对此,新余市各级领导极为敏锐地意识到:当代农民企业家所具有的宽广眼界和巨大能量是乡村社会蕴藏的一笔取之不竭的无形资产。为把农民企业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市区领导及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义无反顾支持水北镇在2012年9月注册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商会——新余市水北商会,紧接着又批准成立了水北商会党委。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水北商会形成了“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举党旗——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商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和报效桑梓一起抓,团给带领全体党员和农民企业家不忘初心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富而思源感党恩,最大限度发挥商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企业家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引领抓党建。首届水北商会党委书记由原镇党委书记兼任,下设建筑行业、新兴行业、文化产业、服务业、客运物流业5个行业党支部和江苏、深圳、赣州、九江、宜春5个流动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设置全履盖。在决策议事方面,建立了党组织与商会理事会双向互动机制,做到党委政治领导、大事协商解决、情况相互通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十年过去了,这个组织构架得以稳定发展。如今,水北商会在全国各地下设了15个办事处,商会会长和党委书记实行了一肩挑,并设立1个直属党支部、4个行业党支部和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做到了支部建在行业上,活动落到项目中,会员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凝心铸魂兴文化。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商会一成立,就注重塑形铸魂。组织研讨提炼了商会精神,设计了商会会徽会标会旗,创作了会歌会文(赋),开设了“商会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商会开讲座,帮助会员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主动对接各级群团组织的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商会工青妇等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实现最大公约数。开展“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创评活动,组织商会义工团、义演队、篮球队,开辟“新乡贤、新风范”专栏,提升会员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打造一支忠诚奉献、实干进取的商会企业家队伍。报效桑梓做公益。会长带头做,全员一起干,是水北商会做公益的重要特点。行走于水北乡村,到处能听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渝郎”故事。2010年5月,水北镇伍塘村委熊坑村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灾,村庄房屋损毁惨重。为帮助乡亲重建家园,长期在外创业的水北商会首任会长熊水华带领熊九仔、熊水生、熊习生四兄弟回到村里捐资3000多万元,2013年1月为本村村民每户建起一栋三层楼的联排别墅,户主每家只需出3万元,8户困难村民则全部免费,并在村口建起一所食堂,凡是年满65岁的村民,一日三餐均可在食堂不交费用餐。熊水华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水北镇的老人有人照顾,孩子有人呵护,教育有人资助,乡村环境有人捐资改造。这一切,都得益于商会企业家的无私支持。为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近年来,水北商会党委引导会员捐资2340万元,援建了51个颐养之家,惠及816名老人,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商会还对该镇新建或改建的颐养之家,给予每家5万元的资助。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水北商会捐资60万元,兴建了造型古朴、设施齐全的颖江书院。水北商会捐建的宝诚国学幼儿园,可容纳480余名幼儿入园。常务副会长钱小云等企业家捐助1000多万元,建设了水北中学科技楼和钱圩小学。邹细保捐款200万元连续10年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为解决商会办公场所紧张难题,邹细保先是个人出资378万元,在市区繁华地段购买了900多平方米房产给商会办公,并将其产权捐赠给商会。后来又捐资400万投入新商会大厦建设。为此,全体会员共捐资近3000万元。为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邹细保捐资300多万元为家乡2.5公里长的村庄主干道铺上了沥青,并为家家户户修建了水泥路。老家村民的92幢楼房,每幢他都赞助了3万元。去年他又捐款100万元给新余市颐养之家研究会作公益项目。邹细保个人累计公益捐赠达300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届“赣鄱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个人”、“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华慈善奖捐赠个人”、“全国五好家庭”。谁言寸草心,不报三春晖?不让家乡一个留守老人因贫受苦,不让家乡一名学子因贫辍学,不让家乡一户农民致富掉队,正在变成水北商会广大会员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抱团干——就是在商会党委的政治引领和示范带动下,将民营企业家组织起来,实现抱团突围、抱团打拼、抱团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的新商帮市场瞬息万变,风雨兼程是常态,风雨无阻是状态。当农民企业家的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规模,市场竞争激烈到一定程度,企业家财富管理的难度和创业发展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往往是大家选择抱团干的最佳时机。水北商会正是在这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坚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抱团突围,应对市场风险。在商会成立的第三年,一场经济下行浪潮席卷全国,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作为建筑之乡,水北商会不少会员企业受到经济下行影响较深,商会本身直接面临生存危机。当务之急,商会决定提前换届,重新组建班子来化解风险。谁来接替新一届商会会长?关键时刻,首届商会副会长邹细保,挺身而出,勇挑重担,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换届之初,第二届商会领导班子秉承“凝聚乡亲、互通商情、共谋发展、报效桑梓”的宗旨,重理发展思路,新置商会家业,科学论证项目,成立行业协会,定期分析研判行业形势和市场发展趋势,在会长企业之间建立了“银行贷款联保机制”。与此同时,商会党委积极帮助会员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用工、用地等难题,促成新余市农商银行为商会中小企业授信30亿元贷款额度,参与协助调解会员合同纠纷69起,涉及金额20亿元。抱团打拼,提振发展底气。2016年新年伊始,水北商会乔迁至裕龙大厦27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北商会举办了一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商会企业家鼓足勇气,明确方向,坚定了“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信心和决心。7月,商会党委书记周金林在首都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领取中共中央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奖牌和证书载誉归来。在项目建设上,商会握紧拳头先后建设了渝水区下村工业基地光电产业园ppp项目和水芳线“Epc+0建养一体化”等项目。水北商会会员的业务领域延伸拓展到全国一些主要大中城市。二届商会换届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抱团发力,打造百年品牌。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怀下,水北商会乘势而上,在孔目江畔建起了一座裙楼独院式的现代化办公大厦。几年来,水北商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颐养老人、资助五保、尊师重教、奖优助学、产业扶贫、移风易俗、社会调解、修桥铺路、乡村亮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荣获“江西省首届赣鄱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单位)”、“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敬老模范单位”、“敬老文明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商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累计受到国家及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22项,为创立百年商会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带民富——就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注重从商会会员中选准共富的种子,从乡村产业中培育共富的苗子,从就业企业中分好共富的果子,做共同富裕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带动者选准共富的种子。乡亲富不富,明白人引路。近年来,水北商会带领138家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帮助当地群众每人年均增收至少1000元。商会从会员中先后培育25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作为带民共富的种子选手,累计带动6000余名本地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就业。在水北镇慕江村习家村小组,水北商会常务副会长习润根选择“公司+村集体+脱贫户”的三元产业模式,投资230万元建起了近200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今年,铁皮石斛年收益预计可达30万元。村民能在基地务工增收,29名脱贫户可从中分红,村集体年收入预计可增加6万元,形成了“选准一个能人、办好一个基地、致富一方乡亲”的创富机制。事实告诉我们,在共同富裕之路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育好共富的苗子。栽下摇钱树,乡亲代代富。商会启动了产业帮富、项目带富、亲朋助富计划,培植了一批富民产业集群。水北镇琴山村5000多亩高产油茶青果绿枝,随风摇曳。村里的深加工榨油设施也成龙配套。这是水北商会捐资50万元,联合政府产业帮扶资金,共同打造的油茶产业化基地。商会根据村民需求,经常邀请专家到基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高产油茶已成为琴山村的富民产业。这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在如期脱贫之后又在产业富民的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分好共富的果子。坚持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实现企业稳步发展与员工持续增收。新余宝诚置业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就推出两项福祉:员工一年工龄,公司免费赠送25平方米住宅;员工离开公司,除正常收入外,一年工龄补助4000元现金。仅2010年公司就赠送员工住宅面积2000平方米,折合人民币500多万元。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冰淇淋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天凯乐,已从区域性品牌成长为全国性创新型冰淇淋品牌,年营业收入超亿元。天凯乐解决了60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他们的月平均工资达到4000元以上,冰淇淋的生产原料大都从本地收购,不仅让务工村民鼓了腰包,还为本地农产品找到了销路。如今,这家位于水北集镇上的本土企业已越办越红火。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富才起步,一方富是真本事。水北新乡贤同心谱写的这曲共同富裕之歌正在渝北大地越唱越嘹亮。三、水北商会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启示走“党建+商会”的善治共富之路,解民忧是方法,带民富是成果,得民心是宗旨。经过商会三届班子的不懈努力,水北商会会员发展到320名,其中党员会员102名,会员企业138家、总资产200多亿元。在商会党委的引领和会长的带动下,水北商会会员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2亿多元,形成了“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乡贤新风范。新余市以水北商会为标杆,积极创建“四好”商会,推动“党建+商会”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市共成立乡镇商会27家,吸纳会员企业家3100余名,设立商会党组织55个,其中党委9个,支部46个,吸纳党员772名,选派专职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24名、党建指导员20名,实现了建制镇商会和商会党组织全覆盖。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渝郎回乡”政策的感召下,一千余名“渝郎”返乡创业,落户“渝郎回乡”项目207个,投入资金737.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圳弘基集团董事长、渝水籍新乡贤刘伙根,捐资8000万元,建设珠珊中学新校区,创下新余史上最大规模个人捐赠学校新记录,用自己的爱心善举诠释了新时代新乡贤的胸襟与担当。走“党建+商会”的善治共富之路,关键在党,重点在人。选好配强商会领头雁是重中之重,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是决胜之策。实践表明,走善治共富之路,既能充分调动商会企业家建设和治理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有效增强商会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促进党建工作、商会事业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会员舒心、乡亲开心、党得民心”。(作者系江西新余市委政研室二级巡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黔中生态茶交易中心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