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转世的生肖是什么意思

藏传佛教中的灵童转世,也称“活佛转世”或“扎什伦布寺转世”,是一种特殊的信仰和传统,据信在灵童圆寂后,其灵魂会转世到下一个孩子身上,继续担任某个高僧大德或喇嘛的继任者,成为其精神传承的继承者。在藏传佛教中,灵童转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一位著名的藏传佛教学者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创立了扎什伦布寺,并在该寺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喇嘛。为了确保精神传承的延续和保持学派的统一,宗喀巴创立了灵童转世的传统,以确保下一代能够接受他们的教导和指引。从灵童的选定到灵魂的转世,整个过程都受到严格的仪式和程序的控制。在一个高僧大德或喇嘛圆寂后,其弟子和信徒会在寺庙里寻找灵童的踪迹,根据一些传统和神秘的标志,如寺庙和圣物的预示,来选定下一位灵童。一旦灵童被选中,他会接受严格的训练和教育,学习佛法、文化、道德和礼仪等,直到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高僧大德或喇嘛。虽然灵童转世在藏传佛教中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一些人质疑其真实性和道德性,指责其作为一种旧有的宗教制度,是一种压迫和不公正的实践。然而,对于信徒来说,灵童转世是一种深刻的信仰和精神体验,是他们与上师和佛法的关系的维系和延续。总之,灵童转世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传统,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尽管它引起了争议,但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说,它是一种关于信仰、灵性和文化传承的深刻体验,是一种让信徒与上师和佛法相连的方式。虽然这种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但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说,它是一种深刻的信仰和文化体验,代表着他们与佛教传统的联系和延续。在某种程度上,灵童转世也是一种信任的表现,因为信徒们相信他们的上师和大德能够在圆寂后找到一个合适的灵童来继承他们的精神传承和学识。在这个过程中,灵童和他的家人也会接受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他们会成为社区和宗教团体的一部分,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虽然灵童转世的实践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批评,但它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赞赏。对于那些对藏传佛教和其信仰体系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这种传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文化和宗教传统,并更好地欣赏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总之,灵童转世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特殊传统,代表着信徒们对上师和佛法的信仰和崇敬。虽然它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挑战,但对于藏传佛教信徒来说,它是一种深刻的信仰和文化体验,是他们与佛教传统的联系和延续。侠客猫8731获赞 1494粉丝天人合一,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寺院为解决其首领的继承而采取的一种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活佛藏语叫“朱古”,本意为“化身”,活佛转世出自佛教灵魂不灭、生死轮回、佛以种种化身普度众生的观念。汉语“活佛”一词,是对藏传佛教修行人的尊称之一。在藏语中对应于“sprul-sku”(音朱古),意为化身。汉语活佛的字面意思是活着的佛,但这种解释既不符合佛教教义,也不符合藏文原意。在藏文原意中,sprul-sku即幻化之身,有虚假变幻、空有相容的含义。据学者考证,这一俗称最早出现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是不折不扣的内地制造。藏传佛教中,能够被称作“朱古”的,是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修行人,整个藏传佛教僧众中为数极少。声明:业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yebaike@foxmail.com
  王尧(1928.3-2015.12),男,汉族,江苏涟水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波恩大学《藏文历史文献》刊编委(1981年起)。  活佛的意思是“大宝贝”  今天给大家介绍活佛转世制度。“活佛”是我们汉语这样称呼的,大家已成习惯。西方有人根据汉语翻译成“living-Buddha”,意为“活着的佛”;更多的人翻译成“incarnation”或“reincarnation”,“转世的佛”或“再次转世”。藏语本身不是这么说的,现在普遍的称呼,有一种敬语,很客气的说法,所有的活佛都称“仁波切”(rin-po-chen),意思是“大宝贝”。藏语中的“仁波”(rin-po),意思是“宝”;“切”(chen),意思是“大”,“仁波切”是对转世活佛的一种很尊重的称呼。现在这种称呼很普遍,有些不是转世活佛也用这个词,如格西,叫格西仁波切;阿旺,叫阿旺仁波切。  其实“活佛”本来的称呼应该叫“朱贝古”(sprul-pavi-sku),或“朱古”(sprul-sku)。“sprul”,意思是“变化”;“sku”,是身体的敬辞;“朱古”(sprul-sku),意为“变化之身”,这是藏传佛教最正规的名称。这个词被蒙古人借用去后,翻译成“呼图克图”(Hutuktu),也是“化身”的意思。蒙古语的称呼“呼图克图”与藏语“朱贝古”是一个词,就是“化身佛”这个词的蒙古语的译音。满洲人或更早一点的蒙古人就用这个词称呼转世活佛,这不矛盾。清朝时将呼图克图作为一种特殊的、荣誉的称号授予某一个活佛,某某呼图克图就是某某化身佛,这是不同语言中称呼的情况。  汉族有活佛吗?  活佛转世制度作为藏传佛教一大特点,大概不成问题。因为在全世界,佛教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除了蒙藏信仰的佛教体系有活佛转世制度之外,其他佛教信仰地区都没有。比如汉族就没有,没有一个人自称是活佛。唯一比较特殊的是,1994年我在台湾政治大学讲课时,台南白塔寺有一位出家人,叫道本法师,已经二十七岁了,他曾经捐款给锡金的绒德寺——拉萨楚布寺的下院,和噶玛派的噶玛巴保持着很密切的关系,这座寺庙有六、七百人,规模相当大。道本法师和这个寺庙的主持人噶玛噶举红帽派的领袖夏玛尔巴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将在台南募集到的相当多的香火,捐赠给绒德寺,据有关人士说,绒德寺的出家人都分到了衬金,这次的衬金是历史上最多的。作为回赠,夏玛尔巴就让他成为活佛。噶玛派有一位叫“洛本仁波切”的格西去世了,于是道本法师一夜之间就成为洛本仁波切的转世了。道本法师欣喜若狂,回到台湾后,经过运作,在台南白塔寺举行了正式的活佛坐床典礼。这位法师一不会藏语,二不会藏文,三对藏传佛教基本无知,却成为洛本仁波切,举行了坐床典礼。有个新闻界的朋友问我,这种事情内地会发生吗?我说,不可能,内地如有一个汉人宣称自己是仁波切,公安部门会立即把他逮捕的,因为这是招摇撞骗。这个道本法师变成活佛是个笑话,假若有人请这个活佛给予开示,他能讲出藏传佛教任何东西吗?估计他做不下去,他会感觉到很困难的。这反过来证明,转世活佛制度是藏传佛教的特点之一。  民族的和宗教的传统  藏传佛教有活佛转世制度,这是它的传统。第十世班禅圆寂,是1989年1月28日往生的,国务院三天后发布公告,第一句话说:“班禅大师去世,根据藏族的民族的和宗教的传统,寻找、遴选新的转世活佛。”民族的传统,指藏族的传统;宗教的传统,指藏传佛教的传统。这是我们国家根据历史定下来的。  这个特点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佛教从7世纪左右传到西藏,经过长时间的弘法、推广,与当地古老信仰冲撞、摩擦、融合,艰苦地建立起来了,又经过一场严重的挫折(842年朗达玛灭法),约一百多年后才有第二次复兴,由阿底峡等建立了噶当派,其他大师也依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的部派。到13世纪时,有六百年了,毕竟要寻找立足点。佛教到任何地方传播都有个任务,都要本土化。佛教传到汉地,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运动。请大家读一本书,有一名比利时人叫许里和,现在约六七十岁,他的博士论文出版了,这本书由北京大学李四龙等几位青年学者翻译成中文,书名是《佛教征服中国》,讲佛教如何在中国东部、南部扎下根来,实现了本土化的。大家可以参考。  佛教弘传运动中始终都要寻找立足点,要本土化。可能任何宗教都要走这条路,只是佛教更明显、更有耐心、更持久一些。佛教传到藏区,经过长时期的传播、摩擦、斗争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觉悟到寻找一个立足点以实现佛教本土化的必要,因为社会生活中有这个要求。  【摘编自王尧先生著作《走近藏传佛教》(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的“活佛转世”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现任四大活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