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程序员太累了怎么办如何保持精神状态?

全文4300字,整体目录如下 作者简介:持续探索副业的大厂奶爸程序员
2020年,华科硕士毕业,非科班转行成程序员2022年,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打工搬砖 2023年,开始探索副业,目前主攻IP+工具开发正文开始一位朋友转载我的故事到公众号后,突然就让意识到现在29岁的我往回看6年,我刚进入华科读硕士往后看6年,我将面临网上所说的35岁中年危机因此,借此机会,聊下我对未来的思考和回顾下简单过去的6年未来6年-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看待未来,我需要保持乐观,只有这样,才能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过分焦虑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因为对这程序员这行业不清楚,当时就很害怕网上常说的35岁的失业危机,为此还在网上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天忐忑不已。可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以后,才发现危机远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原来,恐惧真的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身边也有好些35以上的朋友,他们有的还在程序员这行,有的已经转行了。虽然整体来看,薪酬水平或者薪酬增长速度不如之前,但远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是现在ai时代的到来,我依然相信,只要程序员去积极的拥抱ai,使用ai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也不会突然就失业。但同时,如果35岁的我,还是会被失业危机所困的话,那么一定就是平常的日子太过懈怠,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状态。22年刚入大厂的半年里,基本就处于这个状态,除了工作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用来娱乐了,成长很是有限。因此,我需要在战术上保持悲观,要不断成长,要确保自己将主要精力放下以下三方面的事情1、做好主业,保持市场竞争力,被裁/失业时,能快速找到工作2、开展第二曲线,降低未来失业可能带来的现金流锻炼的风险3、爱护好自己的身体,照顾好家人,帮助朋友。先来聊下第二点和第三点吧,第一点在文末聊。未来6年-做好第二曲线为什么开展2022年过年期间,开始意识到现在的看似高薪工作并不稳定,需要在工作外,建立第二曲线(也就是副业),降低未来的风险。原因有二,内心的渴望+外在的环境内在的渴望就是,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很爱好学习的人,也希望做出点成绩获得外界认可的人。在3月之前,也一直在保持学习,科学习的那点热情基本全用在了阅读各种书籍以及得到上,看了几十本书,学了好几本课程,可是成长却极为有限。幸而在3月的时候遇见了生财有术,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很多认知,因而,内在的渴望进一步扩大。外在的环境,一方面是工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身上责任的加重。自动20年当程序员以来,身边的朋友一茬接一茬的换,有的突然就被迫失业了,有的就跳槽了,有些朋友,甚至都没来得及告别,就已经后会无期了。再加上网上的铺天盖地的悲观主义和程序员危机。想开展副业,抵抗未来的不确定的决心越来越强。 目前还没房贷车贷,这里的加重倒不是说现金流上的压力加重只是觉得,作为一个父亲,应该为孩子去铺一条更好的道路,不希望等到我孩子需要我支持帮助的时候,我却面临中年危机。同时,我也希望孩子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认知和经验,而仅仅只继续专注于程序员的话,这个希望是有点难以实现的。(因为我个人觉得,程序员这行,距离真实的商业事件挺远的)这几个月的效果到目前为止,从2023年3月算起,差不多开展5个月了,在金钱上的收获很少,累计也没超过500吧。先后做过1、小程序(做了2款小程序,但都是学习阶段的程序,未盈利)2、小红书无货源店铺(赚了200多吧,其实还是朋友的支持)3、公众号流量主(赚了没超过50吧)说下后2个没赚大钱的最大原因吧:我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学习,但不注重学习的结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碰到点问题就会泄气。同时,过分在意做事的时间成本,导致执行力不够。(后2个项目,其实只要投入时间认真去做,都不只赚我这点钱。)不过虽然金钱上的收获不多,在技能、认知和人脉上还是提升了很多人脉上,认识了好些其他行业的朋友,各行各业的都有。 认知上,知道了要多输出表达、要有流量意识、要懂得链接他人 技能上,也是突破了后端能力,会了一点vue app,小程序搭建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因为我知道,只要认真专注的执行某一个赚钱的领域,我就能一定能赚到一点钱。不再是之前那种担心如果失业了,就前途一片阴暗的感觉了。对接下来的思考接下来的6年,为了发展好第二曲线。我需要做以下的事情:1、需要克服执行力差、技术傲慢、纸上谈兵等一系列的问题,去扎实的投入实战中。
2、在过程中,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事业,并专注的投入(我希望在30岁以前能够找到。)3、相信积累的力量,不断坚持。6年以后的我,一定能够发展好自己的第二曲线。未来6年-爱护自己,照顾家人,帮助朋友从6年后的视角看,其实最重要的是这三件事,爱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帮助好朋友爱护自己健康是一切的起点,没有健康的话,其他所有的都是白搭。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是挺糟糕的,肥胖而且不运动,6年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就是肥胖带来的问题了。也因此1、需要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体重,定期体检,适当运动。2、平常养好身体,工作上不要太用力,压力不要太大。照顾家人6年后,孩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了。父母也都65左右了,这么看的话,主要是父母的健康问题需要考虑。也因此1、已经给父母买了医疗险,但还没给岳父母买,需要2023年落实2、每年带父母/岳父母 体检。帮助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极大的提升幸福感的。也因此1、积极拓展志同道合的朋友2、维护好现有的朋友,真诚利他。(最近建了个程序员副业群,欢迎私聊加入)好,接下里回顾下过去的6年过去6年-转行当程序员为什么转行我来自湖南农村,家里挺穷,是那种穷到连上大学学费都要借的那种。2012-2016年在华科读本科,在校就是天天混日子,大四想考华科电气没考上,毕业时连份工作都没有,于是决定二战考研。考完研后,在湖南省长沙市新东方做了八年的小学奥数老师,保底薪资5k,钱少事多的一份工作。2017年秋,以笔试和面试都是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成为一位硕士。在2017年开始读硕士时,实验室的师兄就丢给我一本《21天精通Java》,说:“你先学习这个哈,后面做实验会用到”。也因此,开始接触Java。(事实,我到现在都没有精通Java )2018年,实验室接了头部水电企业的一个项目,需要给他们做一个系统,我就参与进来了,然后,还去这个头部企业公司内部实习了半年。在那里工作,我看到那些公司的员工有的40 50岁了,每天都是在办公室上来了又走,每天的工作都规律的不行,中午午休2个半小时,下午5点半准时下班。有事没事去打个乒乓球,跑个步什么的。那时候还年轻啊,也没有足够的经验认知,就觉得,这样安逸的生活,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我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我要去闯荡,去见识更多的可能性,去看更多的世界。(事实证明,随便在哪工作,你都可以去看大千事件)于是,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坚定的要转行。转行成功的因素现在看,非科班转行成功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学历给了我很大的加成。我是985本硕,在2020年的就业市场上,还是有很大竞争优势的。二是实验室恰好有一两个项目和IT搭边。现在好多转行的人,做的项目基本都是往上那种通用的项目,这种项目,要是深耕下去的话,确实也能收获很多。但一般转行的人,但研究的比较浅,也因此,在项目上没有多少竞争优势。三是我自己也还算刻苦。记得当时,经常一两点在那看《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ava并发编程》等。花了3个月一页页的看完了《算法.第4版》。甚至还花了2个月恶补了计算机基础。同时,也在CSDN上输出自己的学习记录最后,也是2020年的顺利的校招毕业,拿到当时挺高年薪的offer,进入了北京某头部地产当Java工程师这是我当时的面试经历 https://app.yinxiang.com/fx/fc7e01fa-6c12-4a0c-9b11-8b3cea80b68e过去6年- 跳槽到大厂的经历想跳槽的原因2020年7月进入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很明显的感觉整个部门的业务动荡。再加上身边的人一个个的被裁了,虽然说我是校招+管培生,裁员短期内不会落到我头上,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后来也表明,22年开始,公司开始裁我们这些校招生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初和夫人异地恋,我们相约在深圳见面。关于我在这家公司的情况,请见这个链接:北京,再见。下一站,深圳跳槽的过程我这个人脑子比较笨,技术底子也差。但肯下苦功夫 。从2022年9月开始,以极客时间为主要学习渠道,开始疯狂的学习。主要学习的就是和八股文相关的课程。(记得那时候,身边的朋友都说,你是真的能学的进去阿,也有好几个朋友,被我卷的也开始看书学习了)。从20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0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从21年12月开始,知道要为22年的3月的黄金跳槽期做准备了。于是给自己列了个学习计划,并差不多严格执行了。与此同时,我发现思维导图很适合做这种八股文的笔记和辅助记忆,于是就在ProcessOn上持续记录学习笔记。(后来还将笔记分享给你100+朋友)刘卡卡
ProcessOn一个人学习的道路总是艰辛的,经常感觉坚持不下去,感觉很孤独,没人交流。幸好在1月进入了知识星球代码随想录,里面都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奋斗的人,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互相打卡监督,整个人的学习劲头也开始上来了。也是在2022年3月底,面了差不多10家公司后,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现在的深圳大厂的工作。过去6年- 大厂一年多以来的感想2022年4月,成功进入大厂 。前面3-4个月的时候,真的很累,一来是不并不适应大厂的自己干自己活的氛围,二来也是技术上也还待欠缺,三是业务复杂度很高,四是每天要应对Oncall处理。但干了半年左右后,也就开始适应了。(人果然是一种适应性的动物。)现在的我,在大厂内,就是当一名勤勤恳恳的螺丝钉,同时在心态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1、接受自己不爱竞争的性格,只要自己心里不卷的话,其他人也就卷不到我。2、将工作看的很清晰,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因此,如果工作上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切莫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不值当。当然,工作中也不能躺平,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去多做积累经验,沉淀知识,保持市场竞争力。好了,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了,就先到这吧,希望6年后的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能说一句:你真的做到了,谢谢你这6年的努力作者往期精选文章1. 借助GPT,零基础的我,1天开发出一款小程序2.真的太震惊了,有圈友已经靠之前我在朋友圈发的匿名信项目,月入10w了欢迎关注公众号 刘卡卡 ,和作者一起交流学习。
1.减少睡眠时间996的确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近乎剥夺了所有的余闲时间,,,要想有时间学习充电,恐怕先要从少睡觉开始。2.高效工作你的工作和人生价值取决于单位时间的输出效率,高效是这里面的关键点。那么如何做到高效工作呢?做到以下几点基本就够了: 保持工作的极致专注:寻找心无旁骛的感觉,如果做不到就卸载那些让你上瘾的软件、戒掉那些让你分心的嗜好。
打造拆解-执行-复盘闭环:领到任务,先拆解,越没有把握的事情,拆解的颗粒度要越细,将ddl也同步拆解到每一件可执行的事情上,最后保持周期性复盘。
尽可能利用碎片时间:不清楚碎片时间的威力?你可以做一个时间表,看看每天有多少碎片时间,结果会让你非常吃惊。 3.做高附加值的事情、学习高附加值的知识什么是低附加值的事情?拿技术举例:curd、一直写业务实现代码、各种重复工作等等。什么是高附加值的事情?前后端性能调优、线上紧急故障的解决、大的代码重构等等。不可否认,刚进入职场我们都得从低价附加值的事情做起,但依然别忘记学习、别忘记寻找机会,不断去做更高附加值的事情。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做技术的朋友要掌握计算机体系基础知识、要精通算法和数据结构、要更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因为这些底层技术不掌握,你很难做高附加值的事情,也就很难高速成长。另外,如果工作中一直是curd boy,那你务必在闲暇时间找方法突破:看其他人的代码、看领导的代码、看开源代码、动手玩开源代码、多看计算机经典书籍等,这些都是突破的方法。比如要想进大厂,以下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数组、链表、二叉树、堆栈、排序算法、B+/B-树、DP(动态规划)等;计算机网络:HTTP、DNS、ARP、TCP、IP、ICMP、UDP等;操作系统:IO、存储器、多线程/多进程、同步机制、处理器调度及死锁、设备管理、通道等;计算机组成原理:冯诺依曼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层次结构、计算机性能指标等;选定一门主攻的语言方向,比如Python、C++、Java等,并真正攻克它。这些都是高附加值的知识!其实这些高附加值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边工作边看计算机经典大厚书获得。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份我整理的计算机经典书籍书单(也包含数据结构和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经典大厚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读计算机经典书籍不光能让你快速提升知识和能力,更会让你在校招之际如虎添翼。推荐一个学C语言/C++的学习裙【 七一九,二二一,三二八 】,无论你是大牛还是小白,是想转行还是想入行都可以来了解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大家可以一起来学习,而且也会有大佬在群里解答!4.卸载无用软件我要说的这些软件,可能就在大家的手机上躺着:某音、某手、各种游戏等等。很多人的时间被这些软件悄悄偷走,说白了就是奶头乐,企业生产了“奶头”,大家沉浸于快乐,从而失去了对现实的思考,事实上社会中很多人本身就想逃避,或者只能逃避。要区分适度娱乐和沉溺于奶头乐这两件事,而在大数据的今天,如果使用这些娱乐软件,很难做到适度娱乐。对于996的你,要想争取出时间学习成长,最好的建议就是:毫不留情的卸载掉它们!5.极致专注人和人的专注力的差距真的很大,专注带来的是单位时间效率的提升。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专注度。提升专注度的核心是活在当下,只关注手头做的事情,去除各种杂念,除了刻意控制之外,还可以通过正念呼吸训练这项能力。拿我自己举例,每天不管多忙都会留15分钟做正念呼吸,这也极大的提升了专注能力。关于正念呼吸,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正念》,相信看完后会对大家有帮助。另外,很多人有一个幻觉:我可以一心两用、我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这种幻觉真会害死人滴,早点放弃吧。6.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团队管理常用的方法:制定目标、拆解目标列计划、制定衡量标准、执行复盘、调整计划及目标。拆解的过程其实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一个大的目标由哪几个小计划组成,是否能确保大目标的达成,有没有back up的方案。拆解完成后,就是强力执行和按周复盘了,一旦发现增速有gap,就需要去调整计划。7.利用好碎片时间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吃饭睡觉交勤就占了一半,清醒的时间真的很有限了。《超级演说家》冠军、北大学霸刘媛媛说过,如果每天都利用好碎片时间,一天就多出4个小时,一周就有近30小时的时间。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真的是个学问,简单说下我是怎么做的。开车的时候会听书或者思考公司的工作,在公司工作间隙时间会看看书。就拿看书这件事来说,最近半年基本没有用成块的时间去看书,但依然保持一个月看5-10本书的速度。PS:书最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方便碎片时间的阅读。今天开了一天会,去C座开会之际顺带抽了根烟,这也算合理利用碎片时间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太累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