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007自行车的山地车鞍座正确高度高度可以调节吗?

骑自行车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由于自行车装配或设置低于标准而导致的不适将完全破坏这种享受。不过,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来让自己的自行车骑起来更舒适,从调整身体位置到仔细选择组件。一个改变可能就足够了,或者组合一些改变也许就能达到目的。无论问题多么复杂,本指南都应该帮助你识别和解决问题,并为更舒适、更愉快和更快的骑行铺平道路。调整位置良好的自行车姿势应该能让你连续骑行数小时而不会感到不适。 舒适乘坐的第一步是确保你的骑行位置要适合自己。“位置”或“适合”描述了你坐在自行车上的方式。关键点是,双腿在踏板行程底部充分伸展,而臀部不会摇摆,因此正确的车座高度非常重要。身子也应该正确定位在踏板上,这意味着车座的前后位置正确。还需要能够舒适地伸展到车把,因此车把高度和把立长度很重要。最后,如果使用夹式骑行,则需要正确设置防滑钉以避免脚部疼痛、腿部和背部不适。如果这一切看起来令人畏惧,那么专业的自行车适配是一项非常值得做的,可以获得专家的帮助和建议。车把高度设置车把高度是空气动力学和舒适性之间的平衡行为。 车把高度会改变很多因素,从而影响乘坐舒适度。很明显,你在骑行时弯腰的程度。过度弯腰会导致腰部、肩膀、手臂、手和颈部疼痛。另一方面,如果人的重量更多地集中在前轮上,自行车可能会具有更好的操控性、爬坡性和制动性,而且您可能会更具空气动力学性能,因此需要做出权衡。其次,改变车把高度会影响从车座到车把的距离,因此可能需要改变把立长度来进行补偿,尽管变化通常很小。车把高度可以轻松调节。 如果想让杆高于转向管允许的高度,则值得考虑安装立管或翻转现有立管。车座位置和高度车座高度是改变座椅位置的几种方法之一。车座位置有很多可调节性,很容易出错。车座高度会影响骑行时双腿的伸展程度、踩踏的效率以及传递动力时对肌肉和关节施加的压力。还需要确保前后鞍座位置正确,这样就坐在踏板上方,而不是距离踏板太远。最后,车座的角度也需要正确,这样在骑行时就不会不断向前或向后滑动,并且需要将自己拉回到车座的中心。夹板位置调整锁片位置可以调整自行车上的站距宽度。 由于无夹式踏板夹板限制了骑手在骑行时脚部的移动量,如果操作错误,这可能会导致腿部肌肉和关节的酸痛。无论骑的是小型 44 厘米车架还是大型 64 厘米车架,同一型号的所有自行车都具有相同宽度的底部支架。这并不能为该体型范围内的每个人提供最佳的站姿宽度(双脚分开的距离)。增加站距宽度的方法只有两种:将锁片安装得更靠内侧,或者寻找轴较长的踏板。例如,Shimano Ultegra 和 Dura-Ace 踏板提供了 4 毫米长的公路踏板轴选择。Speedplay踏板过去也提供轴长选择,但现在已标准化为一种长度,尽管其防滑板位置有很多横向可调性。改变车把1、安装舒适的公路自行车车把平顶可以减少压力点并更均匀地分配体重。对于公路自行车,车把的形状需要在各种握把位置上都让自己感到舒适。现在,大多数公路自行车的车把设计都具有浅下垂的特点,因此更容易长时间骑行——这是充分利用公路自行车的必要功能。如果手部不舒服,请寻找具有扁平顶部而不是传统圆形轮廓的车把,因为骑在顶部时它会更均匀地分配压力。有些车把有向前或向后的扫动,这会改变手腕、手臂和肩膀的位置。后扫会让你的肘部更加内收。碳车把比铝车把更顺应,并且可以设计为内置柔性。 碳纤维车把是一种昂贵的升级产品,有助于减震,但如果想要提高舒适度,一体式碳纤维车把可能不是答案,因为它会限制可调节性,特别是车把角度。与山地自行车车把一样,砾石自行车车把也变得越来越宽。这可能也适用于公路自行车,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杠杆作用,因此不必紧紧抓住车把来转向,但与山地自行车一样,可能会发现它会导致手,手腕,手臂或肩部不适,可能还需要较短的把立来补偿。另请注意,一些砾石自行车车把的极度张开会使制动杆罩处于一个位置,如果骑在罩上,则可能不太舒适。车把设计为在接近垂直的位置时最符合人体工程学。2、安装舒适的山地自行车车把车把的形状可以改变山地自行车的骑行体验。在山地自行车上,车把需要在宽度、上升度和后掠度方面与你的骑行风格相匹配。车把的形状也会影响自行车的操控方式。这是因为它会改变你在自行车上的位置和转向几何形状。因此,如果感觉不舒服,交换下车把姿势是一种微调姿势的方法。后掠的程度也将决定你的手和手臂的位置。一些骑手发现后掠较多的车把有助于减轻手、手腕和手臂的不适。如果安装较宽的车把或具有不同后掠角度的车把,可能需要将把立换成较短的把立,因为这会增加有效触及范围。对控制位置和操纵杆范围进行排序掌握正确的控制杆位置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手部疲劳。如果必须伸出手指才能接触变速杆或制动杆,那么手可能会很累,尤其是在长时间下坡制动时。对于山地自行车刹车杆,通常希望刹车杆与地面大致平行。将它们向前滚动太远会使手腕不自然地弯曲,并且会在陡峭的地形中更难控制自行车。在公路自行车上,多数人都希望控制杆的位置能够形成平坦的顶面,该顶面是车把弯曲顶部的延续。这意味着你手腕放在引擎盖上时不会过度向上或向下弯曲。还需要调整制动杆的范围,以便可以轻松够到它们,如果手较小,这可能是一个特别的问题。许多山地自行车手柄都具有免工具伸展调节功能。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制动杆都具有内置的伸展调节功能,通常通过杆体上的螺钉来调节伸展距离。确保杆在完全使用时不会触底。与老式拉索操作制动器相比,转向液压盘式制动器使制动动作更轻、更省力。如果希望能够在手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使用变速杆,因此设置良好、清洁且润滑的拨链器和拉线将有助于减轻手部压力。尽管价格昂贵,但电子变速肯定是这方面的终极选择。更换把带或握把高品质的山地自行车握把可以增加减震效果。通过升级把带或握把,可以大大提高手部舒适度。在这两种情况下,新自行车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品牌在自行车上安装了漂亮的毛绒胶带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握把,而对于其他品牌来说,这是一种很容易节省并节省一些钱的物品。最好的山地自行车握把将增加山地自行车(或任何其他平杆自行车)的减震和抓地力。大多数优质握把都会锁定,因此不必担心它们在手中旋转。如果手很大,更长的握力也可能有助于提高舒适度。更换把带,甚至将其加倍,都可以帮助减少道路振动。 谈到弯把,最好的车把胶带对舒适度的影响与升级扁把的握把相同,增加额外的抓地力和减震效果。优质车把带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通常具有旨在增加舒适度的芯,包裹在有抓力的外层中。胶带之间的厚度也有很大差异——较厚的胶带比薄的胶带更柔软。还可以购买位于胶带下方的凝胶衬垫,提供额外的缓冲作用。适合更宽的轮胎更宽的轮胎将有助于减少来自小道或道路的任何反馈。安装更宽的轮胎是提高自行车舒适度的简单方法,尤其是公路自行车和山地自行车。在公路骑行和山地自行车中,轮胎多年来一直在变宽,28 毫米轮胎现已成为新型公路自行车的标准配置,取代了几年前的 23 毫米轮胎。山地自行车轮胎也变得越来越宽,如今很少见到比 2.4 英寸规格更窄的轮胎了。在一些电动混合动力自行车上使用宽轮胎来提高舒适度的情况并不罕见。 现在有许多混合动力通勤自行车配备宽 35 毫米以上的橡胶,大多数砾石自行车都可以安装40 毫米或以上宽的砾石轮胎。更宽的轮胎增加的体积将有助于将你与路面或小径上的缺陷和颠簸隔离开来。更昂贵的轮胎——尤其是最最好的公路自行车轮胎——通常也比便宜的轮胎更合规,其外壳的螺纹数更高,橡胶质量更好,硬度更低,两者都使骑行更舒适。自行车品牌对于可以行驶的宽度往往比较保守,通常可以在车架中安装更宽的轮胎而不会出现间隙问题。降低轮胎气压降低轮胎压力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行车的舒适度。当轮胎的空气量更大时,更宽的轮胎可以在更低的压力下运行,而不会出现轮圈触底的风险。较低的压力意味着轮胎可以在道路缺陷周围变形,而不是在道路缺陷上弹跳。这可以减少通过自行车传递给你的振动。推荐的公路自行车或山地车的轮胎压力都比以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更宽的轮辋上运行更宽的轮胎,但也归功于所有学科的思维方式的普遍转变。尝试不同的车座车座可满足不同用途和坐骨解剖结构。 有数百种车座可供选择,旨在满足不同的用途,更重要的是,满足不同的坐骨解剖结构。因此,如果车座不适合自己,那么值得考虑更换。这并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车座品牌通常会在不同的价位提供相同的车座轮廓,所以如果你不注重重量,你可以相对便宜地购买一个新的车座。如果喜欢,以后可以随时升级到更昂贵的型号。3D 打印车座变得越来越流行,一些公司使用你的坐骨测量值进行定制设计。大多数车座的品牌都有自己的贴合系统。如果和车座相处不融洽,车座的选择也是专业自行车装配通常也会解决的问题。添加悬浮液Lauf Grit 前叉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它会为砾石自行车增添舒适度和控制力。山地自行车悬架非常适合让人保持舒适,但需要微调设置才能充分利用它。如果骑的是公路自行车或砾石自行车,可以购买各种专门设计用于增加减震效果的组件。碳座杆通常比合金座杆更舒适。 首先,一般来说,碳纤维座杆比合金座杆更顺应。较窄直径的座杆也会比较宽的座杆弯曲更多,因此,如果公路自行车有 31.6 毫米的座杆,则更换为 27.2 毫米的座杆,座管顶部带有垫片,可能会提供更多的车座舒适度。除此之外,还有专有座杆设计,可以将其安装到任何专为 31.6 毫米座杆设计的自行车上。提高骑行技巧只要练习骑行技巧就可以骑自行车更舒服。 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例如学习如何通过路缘和有效使用刹车,将提高骑行舒适度。随着自己的骑行技能提升,将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持舒适和放松的骑行姿势,这将有助于缓解骑自行车时的任何疼痛。即使学习双手离开车把骑行也会增加舒适度,因为你将看到核心身体力量如何减轻手上的重量,从而减轻手臂和手部的疼痛。考虑骑行服饰你的穿着也会影响自行车的舒适度。 自行车不适并不总是自行车的问题,有时是你的穿着造成的。如果在骑行后感到酸痛,则值得考虑一下你自己的骑行服饰的做法是否正确。1、穿带衬垫的短裤背带短裤被广泛认为是最舒适的骑行短裤。 最好的男士背带短裤和最好的女士骑行短裤可能价格昂贵,但它们通常配有高品质的座垫,无论骑行多远,都能让人保持舒适。它通常比便宜的短裤更合身,并且具有平锁接缝等功能,因此不太可能在自行车上遇到擦伤的情况。尝试带衬垫的手套带衬垫的手套应该有助于防止白手指。 一副好的公路车手套或山地自行车手套也有助于提高车把舒适度。它们通常会战略性地放置额外的衬垫,以吸收振动和冲击并保护手掌神经,同时仍保持抓握力。如果发生碰撞,双手也会受到保护3、升级骑行鞋鞋子是否合脚不仅会影响你的脚,还会影响骑手的腿部和臀部。更换它们的成本很高,但是适合你自己的脚部轮廓的合适鞋子,无论是公路自行车鞋,还是山地自行车鞋,都可以对骑行舒适度产生很大影响,不仅是对你的脚部,还包括腿部和臀部。如果你的脚在鞋子里晃动,就无法有效地踩踏板,而且脚部不对齐会导致髂胫束和臀部疼痛。如果需要拧紧封口以将双脚固定到位,这可能会对中足顶部施加很大的压力,从而再次变得不舒服并导致抽筋。相反,太紧的鞋子会挤压你的脚,可能限制血液流动并可能导致抽筋。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品牌生产了一些鞋子的宽版和标准版。更换鞋垫鞋垫可以帮助提高舒适度,而无需换鞋。 优质的鞋垫也会对脚部舒适度产生很大影响。通常,骑行鞋配有非常平坦、无结构的鞋垫。由于鞋底将所有踏板动力传递至自行车,因此它们需要得到良好的支撑。而当你走路或跑步时,你会从前脚弹起,这会拉伸骨骼和肌腱,而这种静态位置也可能是中足抽筋的原因。优质的鞋垫可以帮助缓解这种情况。它将更加结构化,可能具有可更换的足弓支撑以适应脚背高度,并且通常在中足下方有一个凸起,有助于保持骨骼张开,从而改善前脚的血液循环。最新干货文章:一、户外运动——露营板块1、天幕:|天幕攻略 |牧高笛|骆驼|挪客|京东京造 |奥然|KingCamp|2、帐篷:|帐篷攻略|牧高笛|挪客|骆驼|京东京造 |三峰出|凯乐石|3、桌椅:|桌椅攻略|牧高笛|挪客|黑鹿|探险者|京东京造|骆驼|4、营地车:|营地车攻略|京东京造|骆驼|马科途|牧高笛/挪客 |黑鹿/我飞/森博熊|迪卡侬/北欢/探路者/牧行|5、背包:|背包攻略|美国小鹰|美国格里高利|德国多特|加拿大始祖鸟|德国巍德|凯乐石|神秘农场|6、服饰:冲锋衣|冲锋衣攻略|加拿大始祖鸟|美国巴塔哥尼亚|瑞士猛犸象|美国迈乐|骆驼|伯希和|7、睡垫:|防潮垫攻略|骆驼|挪客|牧高笛|美国Therm-A-Rest|澳大利亚Sea to summit|京东京造|8、睡袋:|睡袋攻略|天石|黑冰|挪客|英国Rab|美国比格尼斯|牧高笛|9、电源:|移动电源攻略|正浩|电小二|京东京造|铂陆帝|绿联|10、炉具:|炉具攻略|火枫|岩谷|金宇|爱路客| 奥然|牧高笛|11、炊具:|火枫|牧高笛|铠斯|骆驼|黑冰|迪卡侬|12、灯具:|营地灯攻略 |德国莱德雷神|山力士|牧高笛|美国黑钻|美国北邦|沃尔森|13、神器:|神器攻略 |帽子攻略|内衣攻略|——骑行板块1、自行车:公路车:|公路车攻略|闪电|崔克|喜德盛|山地车:|山地车攻略|崔克|闪电|迪卡侬|儿童车:|儿童车攻略|2、头盔:|头盔攻略|闪电|yaphtes|崔克|Moon|GUB|3、服饰:|骑行服攻略|蝎子|闪电|捷酷|森地客|速盟|4、鞋子:|骑行鞋攻略|森地客|闪电|迪卡侬|黑鸟|boodun|5、眼镜:|骑行眼镜攻略|欧克利 |法洛华|迪卡侬|优维斯|6、码表:|码表攻略|佳明|迈金|百锐腾|行者|黑鸟|西骑者|7、轮胎:|正新|建大|闪电| 崔克 |朝阳 |迪卡侬|8、自行车灯:|迈极炫|猫眼|菲尼克斯|yaphtes|神火|西骑者|9、骑行相机:|大疆 |GoPro|SJCAM|10、周边:|功率计|骑行背包|骑行台|专业车坐|水壶|运动相机|魔术头巾|骑行面罩|单车手机架|骑行手电|周边装备|——徒步板块1、徒步攻略:|徒步攻略|一天走多远|短途徒步服饰|Gore-Tex|防晒服|防晒霜|太阳镜|2、冲锋衣:冲锋衣|冲锋衣攻略|加拿大始祖鸟|美国巴塔哥尼亚|瑞士猛犸象|美国迈乐|骆驼|伯希和|3、徒步背包:|背包攻略|美国小鹰|美国格里高利|德国多特|加拿大始祖鸟|德国巍德|4、徒步登山杖:|徒步攻略|MBC|5、徒步睡垫:|防潮垫攻略|骆驼|挪客|牧高笛|美国Therm-A-Rest|澳大利亚Sea to summit|6、徒步睡袋:|睡袋攻略|天石|黑冰|挪客|英国Rab|美国比格尼斯|7、徒步护膝:|髌骨带和护膝|8、其它:|帽子攻略|内衣攻略|——滑雪板块1、服饰:|滑雪服攻略|品牌雪服|一万滑雪服|滑雪服没有羽绒|雪服清洗|滑雪穿着2、头盔:|滑雪头盔攻略|骑行头盔VS滑雪头盔|单板滑雪防护策略|3、眼镜:|滑雪镜攻略|镜片颜色|雪地带雪镜|4、雪板:|滑雪板攻略|胖子滑雪|双板固定器 DIN 值|单板固定器角度|5、雪鞋:|滑雪鞋攻略|双板雪鞋|6、手套:|滑雪手套攻略|几百的滑雪手套|7、护具:8、周边:|滑雪背包|滑雪袜|9、技术:|雪道|刻滑平花公园|卡宾|单板滑雪风格|双板动作问题|滑雪速度|滑雪时间|二、健康板块1、护腰:|护腰靠垫攻略|米乔|EAVY|PPW|8H|乐班|2、护臀:|减压坐垫攻略|EAVY||MTG|乐扣乐扣|花瓣坐垫|3、按摩:|按摩靠垫攻略|奥佳华|松下|飞利浦|4、护腰带:|护腰带攻略|李宁/3M/Hitwes等15款护腰带|5、护颈:|颈椎按摩攻略|SKG|倍轻松|6、工学椅:|人体工学椅攻略|歌德利|7、综合:|升降桌攻略|节日礼物攻略|护腰神器攻略|抖腿神器|8、人群:|上班族|久坐族|学生党|办公坐垫|汽车腰靠|床头靠垫|9、电器:|集成灶攻略 |烟机攻略|前置过滤器攻略|厨用剪刀攻略
2018-08-06 14:16
来源:
单车基械匠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单车基械匠,我是赵工。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我们的车座的位置。车座位置可能是继车架大小选择后的又一重要问题了。
本篇内容将分两部分:来讲解一下车座位置的正确测量方法,以及我们需要什么位置的车座。
正确的测量方法:
车座的位置可以分为三个维度:高度,前后还有角度。
我们先看一下高度的测量,首先测量你的车座长度,并找到你的车座的中心位置,比如,你的车座长度为27cm,那么中心位置为座尖向后13.5cm。然做一个标记。
白色标记就是你车座的中心位置
然后我们以这个中心点为起点,测量到五通中心的位置,一般一体牙盘,找一侧有中空的的部分进行测量会比较好定位。然后记录下来。这就是你的真实的车座的高度了。
有些测量再左侧合适,有些在右侧合适
车座前后位置的确认受多方面影响,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你原来的车座位置,但是又要换新车座,你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定位你新车做的前后位置。
首先找一面墙让你车的后轮紧贴墙壁,然后测量出墙壁到五通的距离A,之后再次测量墙壁到座尖的距离得出距离B。
放在骑行台测测量也一样这是数据A
数据之差就是你车座距离五通的距离
A-B就等于你的车座离五通的距离,也就是你所需要把你新车座安装到的位置。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上管水平距离不能真实的反应你的前伸量的原因,因为合适的鞍座位置和你的五通的相对位置是没有变的,真正的前伸量是从五通到头管的水平距离。具体的可以百度了解,以后的节目中也会具体讲到。
车座的角度可以根据你的坐骨在车座上的支撑感受来做确定,通常会有两个原因导致:第一,你的车座宽度不符合你的解刨结构;
有些车座会有多种尺寸可选
车座的宽度和你的坐骨宽度有关
第二,你的车座倾斜角度不能很好的支撑你的坐骨。
第一种情况可以更换更加合适的车座,这可以通过你当地的经销商或者更加专业的fitting团队来给您进行具体的测量。当然一般市面上的车座都是按照平均分布数据最多的那部分来设计的,所以,坐垫角度就变的很重要了。
介于市面上的车座会根据人体工学来设计出各种造型,所以我们要测量角度时,可以用一个板夹放在我们的车座上来测量整体角度。一般情况下角度为0到-6度。也就是水平或鼻头向下6度以内,这个可以根据你在骑乘中车座给你带来的支持效果来调整。一般不会调整鼻头上扬,因为这样你的坐骨很难或者根本不会得到支撑,如果鼻头下降太多,虽然坐骨有了更多的支撑,但是又会导致你的手臂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支撑你的身体,而失去一部分的操控。
下边我们来找一下我们合适的车座位置。
好,了解完正确的测量方式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样的位置才是合适的踩踏位置。这可能会需要你朋友帮助来一起完整。如果你能有一个固定式骑行台的话那样就更好了。
测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Holmes霍姆斯方法,在正确的踩踏习惯下,让你的脚踏处在6点钟位置,此时你的大腿和小腿内部的折叠角度维持在145-155度之间。此时的车座高度就是你的需要的高度。
Holmes测量方法
另一种方法为Lemond雷蒙德方法,此方法测量方法为,双脚不穿鞋,自然打开15厘米左右,测量你的蛋高,得出的数据X0.883就是你的坐高。
坐高测量方法前边已经讲过。还有一种是把腋窝放在车座上,中指达到五通中心的位置就是你的座管高度,不过此种方法比较受限制,一般不是很准确。
此方法因为误差较大,不建议使用
今天我们使用的是最常用,也是操作最方便直观的方法:脚跟法。
骑上自行车,将你的脚跟放在脚踏上,不管你是否穿了锁鞋,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别穿太过夸张的鞋就可以,比如增高鞋一类的。此时有骑行台最好,如果没有,你可以让你的朋友帮助你,向前或者向后慢慢的踩踏。如果车座太高,,你就会出现左右摆动,无法稳定你的身体。此时你就需要向下移动1-2cm你的车座,直到你的身体晃动消失。相反,如果很容易就可以够到脚踏,并且还有几分憋屈,你可以尝试升高几公分,直到你开始有摇摆,然后回落车座到你理想的高度。
初步确定完高度以后,下边来确定前后位置,如果你用的是锁踏并有了习惯的位置,那么踩踏位置可以不调整,如果是平踏,就把脚踏放在你脚的三分之一处。此时观察你的膝盖外膝眼和你的脚踏位置的相对关系,如果你的膝盖超过了你的脚踏中心线,那么你需要把坐垫向后拉动一些,并适当降低一些车座高度。反之就是就需要向前调整车座,并升高一些车座高度。最终让你的外膝眼的垂线和你的轴心垂直,这个可以用螺丝加细线做个吊锤让朋友帮忙测量。你还可以拍一些照片来观察一下。
下边你可以简单骑行一会,并拍一些照片来观察一下你的膝盖弯曲程度,结合你的骑行感受,这有助于进一步微调你的车座位置。
一般来说,当你的脚踏放在大概5点位置的时候,你的膝盖弯曲度在30-40度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结合上边刚刚测量的数据,继续进一步微调你的车座位置。
注意,每次调整完你的车座的前后位置后,你都会需要重新调整车座的高度,比如当你当前移动车座后,你就需要适量的抬高一些你的车座。反之亦然。
现在你可以在你的车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适应了,但是不要太猛,骑行中让你的脚踝也充分配合,以便进一步感受并调整你的车座位置。如果这是你的第一辆车,那么完成这一切以后,也不要太过用力的骑行,以免会造成一些不适应的伤害。
最后,当这一切完成以后,记得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就像开头说的那些测量方法一样,测量完成以后,你可以做标记,也可以记录在你的手机上,以便在拆车后或者更换了新的车或者配件以后,能快速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车座位置。
坐高标记
车座的正确设置是你快乐骑行的一个很好的开始,这可以让你骑的更快更远,减少更多不必要的伤痛。哦,最后还有一点,关于你的车座位置,不要去过多的参考别人的数据,而是要更多聆听你的身体,如果你的身体一直适应不了新的位置,那么你需要尝试再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并记录下来。
以上就是我们本期的所有内容,单车基械匠每天给您带来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实用的单车知识。如果喜欢记得点击关注我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
想看视频版本的话,可以在公众号 单车基械匠 后台回复 高度 即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04-23 19:18:54
361点赞
1998收藏
210评论
又是一年的春天,最适合骑行游玩的季节开始了,骑行过程中,鞍座是决定骑行质量的重要因素,鞍座的位置和本身特性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骑行体验甚至身体健康,这篇文章 简单 探讨一下——自行车鞍座应该如何调整。两方面:第一自行车鞍座如何选,第二鞍座的位置设定,包括①高度、②前后、③倾角。由于问题本身逻辑关系,我们先讨论第二个问题,然后再讨论第一个问题可能更容易一些。文章比较长,会把这个问题展示清楚,所有方法列出来分析比较,阐明原理。不想看原理和分析,只想知道简明答案的朋友,可以点开屏幕右下角的目录直接点到最后结论。文章仅探讨在铺装路面或路况接近铺装路面骑行的情况。要得到最准确的答案当然是资深fitter+动态fitting,但大多数爱好者可能没有这个打算,或者要审视自己爱好的深入程度再观望决定。本文主要内容是探讨:不做动态fitting有哪些设定鞍座位置的方法。(在此说明:文章是作者作为一个普通骑行爱好者表达的观点,花时间搜集学习一些资料写了个类“综述”一样的东西,有训练、竞技需求的朋友请借助专用设备、咨询职业fitter)鞍座高度的确定方法:确定鞍座高度流传的方法有这么几种:1.髂嵴法,2.臂长法,第三种叫”1.09法“,4.雷蒙德(Lemond)法,5.脚跟法,6.测角法/霍姆斯(Holmes)法,7.Steve Hogg法,下面逐一介绍。1.髂嵴法:站在车座旁,摸出髂嵴,也就是髋骨的最高点,也就是腰的侧面那块硬骨的最高点,再向下四指,也有说一拳的,这个高度就是鞍座高度。这个方法严重不准确,原因是没有把五通高度、曲柄长度、鞍座压缩量等影响因素考虑在内,骑车过程脚的运动轨迹是以五通为圆心,曲柄长为半径做圆周运动。适合同一个人尺码的公路车和山地车的五通高度差可以达到5cm,没有五通高度和曲柄长,就没有办法去设定腿的伸直和屈曲范围。2.臂长法:腋窝卡在鞍座中间,手臂伸直,中指指尖应该按在五通/中轴中心,此时鞍座高度就是适合的高度。这种方法更是毫无道理,人的臂展和身高腿长仅是在大样本统计下有正相关性,不是成正比,不同个体没有一个固定的数量关系。通俗地说就是胳膊长的人,身高和腿长大概率更长,但是仅知道臂长,无法得知腿长。这个问题的逻辑应该明确,影响鞍座高度的因素是下肢,不是上肢,腿长、脚长、大腿小腿比例· · ·这些因素决定鞍座高度,鞍座高度为什么不去匹配下肢而要去匹配上肢?难道是用手臂摇曲柄?有腿为什么不用腿呢?就好比买裤子,不测臀围腿长,量胸围臂长,用胸围臂长估计臀围腿长。3. 第三种:1.09法1.091.09法用跨高×1.09,得出的长度就是曲柄脚踏轴心转到距离鞍座最远端的长度,也有说法是曲柄转到最低点——6点钟位置时,脚踏轴心到鞍座的距离。这种方法据说由Hamley和Thoma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1970年代美国职业车手中流行的方法,1.09法是否有合理性,我们和下面的雷蒙德法一起讨论。——跨高测量方法:这里简单说一下跨高测量,一种有广泛共识的说法:下肢结构①去掉鞋,背靠墙站立②双脚分开,脚尖指向正前,脚外侧与肩峰同宽,模拟骑行时在踏板上双脚分开的水平距离,尽量让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连线近似与地面垂直。③找一本3cm厚的书,模拟鞍座鞍鼻,放在两腿中间,用书脊去卡裆,用力向上提,书的下边缘贴在墙上,记录书脊高度,测量,这就是跨高。跨高在选择购买车架时会用到,是一个骑行前应该了解的基础数据。注意:很多误导教程告诉你应该穿鞋,因为骑车的时候也穿鞋,这是错的,原因很简单,鞋底厚度无法统一,掺杂误差。4. 雷蒙德(Lemond)法:用跨高×0.883,得出的长度就是五通轴心到鞍座的距离。还有说法是×0.885还有说最新修订后是×0.887。这是很多人都喜欢用的方法,作者猜一下原因,第一名字比较洋气,来头也大,格雷格 · 雷蒙德(Greg Lemond)是第一个获得环法冠军的美国人,而且是三冠王。这个方法是由雷蒙德和他教练提出,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车队经理Cyrille Guimard的鼓吹。也叫Guimard/Lemond公式。(引自《Bike fit》)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看起来很科学,有定量计算,还有零有整的,还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人跨高的数量级也就一米,三位小数能精确到毫米,完全够用。但在作者看来,雷蒙德法也是伪科学,看着很唬人,其实瑕疵太多,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1.09和雷蒙德这两种方法不准确。第一1.09法和雷蒙德法都不上车,鞍座的因素没有考虑在内,鞍座有几项特征可以影响实际坐高:软硬、宽度、弧度,水平角度,鞍座两翼位置。不上车,骑行姿势(骨盆角度、实际坐的位置)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在内,还有脚踏厚度,不同脚踏厚度不一样,也就是脚实际踩到的高度不一样。第二雷蒙德法忽略曲柄长度,曲柄长度对骑行功率输出是否有影响并不确定,但对坐高确定是有实质影响的,曲柄长度能很大程度影响腿的屈伸范围,165/175mm的曲柄常见,10mm的差别可不算小,这是不能忽略的因素。下面详细解释一下鞍座因素:常见鞍座不同鞍座产生的差别,上面是几种常见鞍座,缓冲层的厚度各有不同,偏硬和偏软的鞍座,压缩量差出10mm很轻松,即便是除去缓冲层,鞍座底板也有软硬差别,坐上之后也有压缩量。鞍座表面,侧视有很平的,有时曲线前低后翘的,在确定鞍座倾角的时候就会有影响。到这里就有必要清楚,我们是怎么坐在鞍座上的:骑行状态后侧面解剖图骑行状态后侧面解剖图,黄色圈出的是左侧坐骨结节,红色虚线呈“八”字形的结构是坐骨支和耻骨下支,“八”字形的上半部分,逐渐向上收窄是耻骨下支,下半部分阔开是坐骨支,骑行时只有这部分骨骼压在鞍座上,承受了最大部分的身体重量。骨盆“八”字形骨骼结构骨盆后侧视图黄色圈出的是坐骨结节,蓝色箭头标注的是坐骨结节滑囊,在坐骨结节下方,起到润滑保护作用。红色虚线部分是坐骨支和耻骨下支,这块骨骼在我们坐下的时候可以用手摸出来,一个上高下低、上窄下宽的“八”字形结构。骨盆下视图坐骨结节水平的核磁共振图像坐骨结节水平的核磁共振图像,黄色虚线外侧的灰白色部分是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数字附近的膨大位置是坐骨结节,2到3之间的宽度是坐骨结节间距,主流认知中,鞍座宽度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这个间距。这块“八”字形的骨骼的形态差异,与鞍座的不同接触方式,鞍座的外形、硬度,很大程度影响实际坐高。蓝色是男性骨盆,红色为女性骨盆。一个更宽,弧度半径更大的鞍座,会把坐骨结节抬得更高,一个更窄截面圆弧半径更小的鞍座,可能会落在坐骨结节之间,实际坐高会更低。蓝色是男性骨盆,红色为女性骨盆。上面是运动鞍座,下面是代步车鞍座。骑行姿势,骨盆前倾角度骑行姿势,骨盆前倾角度不同,影响实际坐高。我们把髋臼中心点,也就是股骨起点/大腿的起点,统一放到水平虚线上,可以看到鞍座高度有差别。不同骑行姿势,不同骨盆角度,与鞍座的接触位置,第一排正上方示意图,第二排水平侧面示意图,第三排水平正面示意图。骨盆有正常的生理角度骨盆有正常的生理角度,也就意味着坐骨-耻骨的“八”字形结构所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站立时的正常夹角作者没有查到,骨盆入口平面,就是图片中红色的平面,站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是50°~60°)这个夹角随骑行姿势的改变而改变,躯干相对挺立的骑行姿势,与鞍座接触并承重的部分更接近坐骨结节,重度转髋/跨的骑行姿势,骨盆向前倾斜严重,“八”字形顶端,也就是耻骨支接触鞍座承担压力。综合以上鞍座特征 与 骑行姿势 导致的 骨盆角度 不同,不难看出无论是1.09法还是雷蒙德法,这两种不上车,不坐鞍座,只量轴心到鞍座高度,且不说量哪个点,量得准不准,即便量得准,也无法得出真实坐高,有很多个性特征没有考虑,再比如脚踏厚度/高度,所以也没必要讨论什么0.885还是0.883,没有意义,随便一个误差都能达到1cm,到底是5还是3也没有依据。做个类比来说明雷蒙德法或者1.09法:一个人买衣服,选码数,看胸围、臀围、衣长没问题,但最终是否合适要穿上试,无论门店买还是网购,只要拿到衣服,穿上感觉松紧胖瘦、对镜子看效果,我想没有哪个人买回衣服不试穿,然后开始量自己身高、胸围、臂长、腿长,然后再量衣长胸围袖长腿长,再测试衣服弹性系数、拉伸幅度,通过计算看合适与否。同样的道理,车已经买了,屁股和腿也有,为什么不坐上去试,是怕坐坏了,所有不上车的各种计算都是伪科学。回归直线雷蒙德法是怎么来的作者没有查到,作者猜一下:采访了一定数量职业车手,量他们的鞍座高度和跨高,用统计方法找出回归直线,回归系数就是0.883或者0.885···问题在于我们作为独立个体,要的就是那一个个散点,而不是那条线,也就是说要的是个性化调整,而不是总体趋势。当然这仅仅是作者猜想,也有可能他用的就是平均跨高÷平均坐高,因为本来也不准确。5.脚跟法:坐到鞍座上平时的习惯位置,双手扶把,日常骑行姿势,不穿鞋或者穿薄底鞋,把踏板踹到最远端/下死点,腿完全伸直,脚跟刚刚能够到踏板,(也有把脚踏放到最低点6点钟的说法,但作者认为放到最远端更合理也更好操作,因为鞍座在五通之后并不在正上方,髋关节位置也在五通之后,实际的下死点是不是在6点钟是个问题,所谓“踩踏死点”应该是踏板轴心距离髋关节/髋臼最远的点,也就是说在死点之前,腿的动作是踩踏,把踏板蹬远离髋关节,而死点之后,腿的动作变为回收/提拉,把脚或者踏板拉近髋关节,很多文章说放到最低点,实际给出的图示也没放到最低点,而是最远端,二者中间有一个小的角度差)此时鞍座高度就是合适的座高。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名字也通俗,不高级,又没计算,给人感觉不如雷蒙德法专业,但实际上脚跟法恰恰更准确,也是更多专业机构推荐的方法。图片来自Trek官网的用户指导图片来自Trek官网的用户指导,可以看到脚踏在最远端,6点钟前,腿完全伸直的状态,确定鞍座高度Trek推荐的是脚跟法,而不是雷蒙德法,Trek除了造车,也有自己的fitting系统“Precisionfit”。雷蒙德退役后也经营自行车产品,后来可能不太行,Lemond品牌就被Trek买了下来。这张图示是Bikefit网站推荐的两种方法一种脚跟法,一种测角法/霍姆斯法。Bikefit主要生产fitting相关的配件产品,软件上有一款指导自助fitting的app。同样Bikefit也没有推荐雷蒙德法。在站内搜了一下,王开元老师的Club100也开了号,他推荐的方法也是脚跟法(正式付费服务是用Retül系统),没有提雷蒙德法,教学视频:“如何调整公路车基本尺寸,打造Dream Bike”。所以简单的方法不一定更不准确,看着复杂名字洋气的方法也不一定更准确,脚跟法和雷蒙德法在操作成本上没有差别,都不需要借助特殊设备。脚跟法的误差:一脚跟法没有考虑大腿小腿长度比例不同,二没有考虑脚长差异,这两个因素尤其第二个,是能影响腿的伸展程度/角度的。但脚跟法的缺漏,1.09法、雷蒙德法同样没有考虑。骨盆与鞍座位置说到这里作者补充一些自己的看法:为了尽可能准确,需要有第二个人帮助,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看不到自己,两腿都要进行上面的步骤,在旁边帮助的人在后方观察骨盆的位置,是否坐正,如果骨盆在鞍座上的位置歪了,就造成了人为的长短腿。尤其是腿伸直脚跟够到脚踏的时候,必须坐正。两腿都进行匹配的目的一是避免坐歪,二是如果有严重长短腿,能看出来,适当平均一下,三是可以看到坐上鞍座后,鞍座是否被压歪,歪了要换新。再就是骑行姿势是否有弯腰驼背,可以拍照给看,这也是上车匹配操作的好处,这些因素算是算不出来的。脚跟法需要注意的是,不穿鞋或者穿薄底鞋进行操作,像Trek的指导是不穿鞋,是为了防止鞍座过高,导致骨盆不稳定,穿带气垫的鞋操作,是绝对错误的。6.测角法/霍姆斯(Holmes)法:测角法是动态fitting出现之前,最专业的方法,也是当时职业车队教练用的方法,测角法的操作过程也最能反映鞍座调节的原理。关于具体操作也有不同说法,大同小异,集中在角度的差异,下面是天空车队理疗师菲尔·伯特(Phil Burt)在《Bikefit》一书中介绍的公路车坐高设定方式:Phil Burt以平常姿势坐在车上,双手扶把,踩到下死点,膝关节的角度,也就是大腿和小腿所成角度应该在140~145度之间,调整鞍座高度让膝关节角度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合适的坐高,图中所标注的55°~70°,书中给出的解释是“左腿在上死点时的髋关节角度”作者猜测可能是左腿股骨与骨盆长轴所成角度。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是15°~30°(作者理解对这个踝关节角度的理解是脚底与胫骨垂线之间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踝关节角度在踩踏过程中不需要大幅改变,在最舒服的角度锁定就好了,踝关节活动过度影响踩踏效率,过度活动的踝关节吸收大整个下肢踩踏力量。补充其他章节脚在脚踏的位置的设定:第一跖趾关节刚好超过脚踏轴芯,脚的长轴与轴芯垂直。测角法这就是《Bikefit》书中介绍的,也是网上一般流传的测角法的叙述,看起来讲得清楚,其实细节并没有讲清楚,比如说,角度用什么去测,这需要一个大量角器,一般人没有这个工具。拍照在照片上测量,这样很不准确,我们知道照片里的长度和角度因为透视原理的关系,并不能真实反映实物,举例说当我们把立体直角坐标系画到纸上,本来垂直的x轴和y轴变成45°。量图片角度不能得出实物真实角度第二点即便我们有了量角器,怎么测是个问题,我们的腿不是一条细线,关节也不是一个点,腿很粗关节也很大,我们测的时候,量角器顶点和两条边放在什么位置,这个几乎所有介绍测角法的经验都没有说明,不说明这里的操作误差就很大了,那现在告诉大家,下死点膝关节的角度,角的顶点是股骨外上髁,两条边分别是股骨大转子和外踝最高点与股骨外上髁的连线。骨性标志好现在大家知道了,可以试试能不能找到,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找体表骨性标志不是特别简单的操作,容易找错。就拿确定膝关节角度的三个点来说,外踝高点比较好找,股骨外上髁不太好找,容易与胫骨外侧髁弄混,这个角就会变大,股骨大转子比较大也比较模糊,不像外踝容易确定。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胡乱测测不行吗?行,无非就是不准。测膝关节角度的原理,是测量两块长骨所成角度,肢体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运动,确定不了杠杆和支点位置就无法描述运动,具体到骑行运动,大腿的运动是以髋臼/股骨头为支点,股骨为杠杆的运动,小腿的运动是以股骨滑车中心为支点,胫骨为杠杆的运动,所以要描述和设定大腿和小腿的运动就必须准确定位关节确定骨骼,小腿的确定容易一些,胫骨并内有完全被肌肉包围,小腿前方可以摸到胫骨前嵴,大腿就不一样了,股骨周围全部被厚实的肌肉包围,只能通过体表的骨性标志连线确定,股骨头摸不到,就用大转子代替,膝关节用股骨外上髁代表,股骨大转子和股骨外上髁的连线就是股骨的走向,胫骨走向就用胫骨外侧髁和外踝连线来确定,只有明确这些支点和杠杆的位置,我们才能描述运动,进而调整、设定运动范围。网上很多人也写过“自己在家做fitting”一类文章,用到测角法,但大多数连骨性标志都不提,更不要说准确找到了,所以说到这里,大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Trek没有推荐测角法,第一没有大量角器,第二普通人很难操作。其实动态fitting的原理和测角法一样,无非是动态fitting可以在踩踏过程中实时捕捉关节角度图像,然后自动测量给出数据,做分析,人眼做不到,动态fitting上车后也需要fitter人工贴点定位关节,然后摄像机才能捕捉这些标记点,这些点就包括上面提到的股骨大转子、股骨外上髁、外踝。7.Steve Hogg法:Steve Hogg是澳大利亚的一位fitter,在全球范围内也有知名度,90年代开始从事自行车fitting工作,世界各国都有不少追捧他的骑友,有自己的品牌、网站(stevehoggbikefitting)、团队,还收徒弟,美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新加坡···都有经过培训毕业的徒弟在从事服务。他似乎不用Retül一类有动态图像捕捉功能的fitting系统,主要靠人工:一是fitter观察骑者的骑行表现,通过查体和询问了解骑者身体状况,根据自己的理论与经验做的判断,二是注重骑者本人的自我感受。他的理论是否权威,方法是否更有效,作者无法判断,仅把他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源自stevehoggbikefitting如果你是一名fitter,做法是在骑行台上通过增加阻尼,给车手预设一个高负荷状态(有人理解是接近个人ftp状态),让车手保持80~85的踏频,然后fitter观察骑手膝关节伸展到下死点时的动作,膝关节的伸展动作,动作应该是流畅的,速度应该是稳定的,而且没有抖动或者摆动,如果出现抖动或摆动就说明鞍座过高了,腿有失控趋势,需要降低,直到膝关节动作流畅稳定,这个临界状态就是合适的鞍座高度,需要注意两腿都要观察,并且要在后方观察骨盆位置确保坐正。如果你是一名车手如何自己调整鞍座高度:找个需要3分钟高功率输出(也就是上面说的高负荷状态)才能爬完的坡,然后用递减或递增的不同坐高爬坡,踩到下死点附近时如果开始有使不上力或者对脚踏的控制开始变差的感觉,说明此时坐高过高了,应该每次下调3mm重复爬坡,如果一直流畅有力,就每次上升3mm,直到出现用不上力或者控制变差的感觉,找到这个临界高度,再下调6mm就是合理的鞍座高度,关于为什么是下调6mm,Steve Hogg解释是这样比较稳妥。以上描述是作者按自己的理解结合机翻给出的翻译,不知道是否准确还原Steve Hogg的意思,Steve Hogg的方法均来自于他的网站:stevehoggbikefitting。Steve Hogg的方法更加依靠fitter的经验判断,比较注重骑者的感觉反馈,骑者个人体能、力量情况会对结果产生影响。Steve Hogg的核心理念是:舒适+高效=好的性能表现。这个方法是否更好,更适合每个人,作者不知道,只能说作者本人感觉Steve Hogg的方法比较难,需要经验,作者实在不好意思说读过之后自己就能轻松掌握,大家有这个能力可以尝试。以上就是鞍座高度的7种确定方法,全部介绍完毕。鞍座前后的确定方法:1.臂长法 2.KOPS法(Knee Over Pedal Spindle)膝关节到地面的垂线过脚踏轴芯 3.Steve Hogg法臂长法1. 臂长法:车座鞍鼻前端到把立的距离=肘关节到指尖的距离。这种方法和确定坐高的臂长法一样,纯属···,原因在前面的臂长法定坐高中解释过。2.KOPS法(Knee Over Pedal Spindle——膝关节到地面的垂线过脚踏轴芯):脚踏在3点钟位置时,由胫骨粗隆到地面垂线应该经过脚踏轴芯。具体操作也有其他的说法,垂线起点有从膝盖前端出发的,也有从股骨外上髁出发的。三张图依次是胫骨粗隆、膝盖前端、股骨外上髁,用胫骨粗隆的好像比较主流。KOPS法是目前主流的确定鞍座前后位置的方法。是否合理,不同fitter有不同的意见,比如Steve Hogg就不赞同,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法。3.Steve Hogg法:根据1.有效躯干长度、2.踩踏能力(下肢肌肉力量)、3.个人身体功能情况(核心肌肉力量,肌肉韧带的拉伸能力)综合考虑鞍座前后位置。Steve Hogg具体操作:车手在骑行台上,调整阻尼到计时赛强度,例如: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85%,踏频95~105。双手握把全功率输出,踩踏到达持续稳定状态时,握下把位,保持原有踩踏状态,开始尝试把手慢慢放到背后,此时躯干虽然随踩踏摇摆,但仍然可以保持这个状态,不会因为不能保持平衡而拱背、直立起来,或向前倾倒。所谓“有效躯干长度”作者理解就是骑行时的实际躯干长度,上身长的人骑行时如果严重弯腰拱背,或者弯不下腰上身比较挺,有效躯干长度就变短。上身短的人,如果仅转胯,脊柱尽量不拱起,后背保持相对平直,上身尽量前探,使得握把位置可以很靠前,有效躯干长度就可能长一些。也即是说有效躯干长度与肌肉力量、肌肉韧带拉伸能力有很大关系。以上也是作者个人理解的翻译,完整地阐述见Steve Hogg的原文《Seat set back:for road bikes》对这种方法,作者观点和Steve Hogg调整坐高的方法一样,目前感觉有些道理,但难掌握。Steve Hogg本人对KOPS法持批判态度,认为KOPS法忽视了不同车手的个性特征。经典的错误骑行方式,鞍座太低,膝盖过度前移。为什么要根据膝关节伸展角度确定坐高?主要原因是腿的肌肉-关节-骨骼结构和人车位置关系。参与骑行的肌肉很多,但真正提供动力的,在骑行大量输出有效功率的,只有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臀大肌负责伸髋,股四头肌负责伸膝。踩踏过程和二冲程发动机有些类似,单侧踩踏一整圈的360°里,大部分做功输出集中在三点钟上下接近90°~120°的圆弧里,曲柄在三点钟附近也是力臂最长的时间点,所以力量输出峰值应该在三点钟附近。之所以要严格调整膝关节的角度是为了让腿在划过这段弧的过程中有最好的力量输出效率和最小的身体组织损耗。图片引用自《Bike fit》 两位职业运动员一个踩踏周期内力量输出变化,数据单位是N。图片引用自《Bike fit》一个周期内肌肉工作状态图,是否正确有待查证。膝关节结构膝关节结构,膝关节屈曲的程度越大,克服同样阻力展开的时候,髌骨-髌韧带给股骨滑车(膝关节的上关节面)的压力就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如果鞍座很低,膝关节近似从①到②的过程,腿始终没伸开,不仅效率低,大力踩踏的时候,髌骨和股骨滑车就会在高压力和高摩擦力下运动,对关节的消耗大。如果膝关节在近似从②到③的过程,不仅力量输出效率会提高,髌骨和股骨滑车上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作者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图来示意,所以只是近似,图中20°如果是脚踏最低点的角度,显然是过度伸展了。为什么过度伸展也不行?完成前半圈的有效踩踏输出后,膝关节要屈曲复位,回到最高点,以便进行下一个循环,这时候腘绳肌群会把小腿拉回贴近大腿。腘绳肌群 股四头肌腘绳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上方起点在坐骨结节,下方止于胫骨和腓骨上端,腘绳肌群收缩膝关节屈曲,如果脚踏在最低点时腿过度伸直,腘绳肌在拉动小腿时,力臂就很短,小腿向上复位的动作就会变得相对迟钝一点,同时膝关节的压力又会很大。膝关节再看这张图,如果是屈膝动作,那么从②到①的过程,半月板和股骨滑车之间的压力就比从③到②的过程小,大家会问:刚才还说①到②过程髌骨对股骨滑车压力大,现在就不大了吗?屈膝过程和伸膝过程不同,股四头肌是舒张的,也就是不发力,虽然也有压力,但不需要考虑。所以踩踏过程中,就有这么一对矛盾:前半圈的高效踩踏过程要求膝关节尽可能伸展,后半圈的快速回位过程要求膝关节尽可能弯曲。要平衡这对矛盾,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后,大家就有了一些共识,也是脚跟法和霍姆斯法的原理。鞍座与地面角度: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Bike fit》书中给的建议是鞍鼻向下0~2°按自身情况调整,Steve Hogg使用SMP给出的建议是2~5°,(SMP和一般鞍座不同,这个角度可能并不适合普通鞍座)。鞍鼻稍向下倾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鞍鼻过度卡压会阴,缓解腰部肌肉紧张。虽然是这么说,但操作起来又不是那么回事了,原因是很多鞍座正中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有弯曲,比如SMP鞍座,这样度数怎么量,可能要靠个人掌握了。如何测量角度?手机有重力传感器,自己下载一个工具app就能用,指南针也会带这个功能。骑行状态与男性耻骨下组织结合这两张图看一下男性坐在鞍座上的状态,红圈是向阴茎供血的动脉、蓝圈是回流的静脉、黄色的是分布在阴茎的神经、白圈是海绵体,都在耻骨下方经过,前伸量比较大的车,骑行姿势趴得过低,鞍鼻和耻骨联合都是硬性结构,血管、神经和海绵体夹在中间被挤压,鞍鼻向下倾斜,鞍鼻和耻骨的间距增大,会有效缓解这种压迫。向下倾斜的鞍鼻也能减轻腰椎的弯曲,缓解腰部肌肉紧张。角度测量:调整的时候车子停放的地面保证水平,作者实际操作后的感觉,角度相对误差可能比较大,本来这个倾角就很小,有1°的误差也很大,不要太相信用手机测出角度的数值,很有可能不准,最终要看自身感觉。作者建议:理想的结果应该是:这个角度能有效缓解鞍鼻对会阴部压力,但在骑行中又不会让屁股向前滑,同时要注意手上的压力不要太大,在这之间平衡,不要管角度数据是大还是小,注重自己的感觉。假如一个鞍鼻下沉7°的设定能明显缓解鞍鼻对你会阴的压力和腰部紧张,手臂上的压力又没有让你感到不适,那就可以采用。如果找不到这个平衡,可以考虑换鞍座,比如换开槽更宽、更长的,缓冲层更厚的,开槽形成的沟壑更深的。另外要审视现在的骑行姿势是否过度前趴,自己无法耐受。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尝试,调整的时候,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操作,地面保持水平,上次在哪块底板上测,下次还在那,测量的操作保持一致,就是说把手机放在鞍座什么位置,怎么放,每次都一致,角度有误差,但尽量保证每次之间的差值是真实的,这样才能知道此次调整角度比上次是大了还是小了。另外测出的角度只对这个鞍座有意义,只对自己有意义,换鞍座重新调整。注意鞍鼻只能与地面平行或向下倾斜,不能向上倾斜,这种基本常识没有必要说,但作者仍然能看到一些所谓教程指导别人鞍鼻可以向上···有的教程说鞍鼻可以向下倾斜10°,这种方法有争议,以前的观点是这样倾斜过度了,作者也没有看到哪个职业教练或者训练师会给出这种建议,但现在随着UCI规则修改,将鞍座倾斜角度放宽到9°,这个问题应该重新讨论了。鞍座产生的身体伤害菲尔·伯特在《Bikefit》一书中提到:男性车手由于车座中间的压迫,可能遭受阴茎麻木或疼痛以及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女性车手会受车座外侧的压迫影响,引起尿路损伤(通常表现为排尿有烧灼感)生殖器麻木或阴唇肿胀。··· ···车座角度会影响躯干的角度,而且人们已经证明车座角度对于缓解腰痛具有极大的效果。在一项针对80名俱乐部车手的调查研究中,车座鼻端下降了10-15度,经过6个月的骑行后腰痛问题减少了72%。UCI针对车座角度的规则有所改变,但截至本书写作时,也只允许车座鼻端下降1.5度。但是不管怎样,并不是所有患有腰痛的人都会去参加UCI赛事。菲尔·伯特只引述调查研究,并没有建议所有骑行爱好者都把鞍鼻向下10-15°,他的意思是要重视对鞍座倾角的调整,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去灵活设定,避免对身体的伤害。关于UCI规则的调整会在下文给出。另外流传一种谣言说鞍座不是用来坐的,是用来靠的,不知道哪位编出来这么个故弄玄虚的荒诞说法,怎么个“靠”法,那别叫坐垫了,叫靠垫算了。进阶山地骑行是有不坐鞍座的操作,越野赛、耐力赛,车手不坐在鞍座上,站在脚踏上,依靠双腿缓冲和发力做各种动作跨越障碍,随时前拉后推屁股的位置,调整重心,速降赛更不必说,但这是两回事,山地车不坐,是越障动作需要。山地骑行公路骑行没有这些额外动作,除了摇车/抽车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鞍座上,而且坐的还要稳,骨盆不稳定,上下起伏、左右摇晃,都会影响踩踏力量输出。因为大力踩踏的反作用力使得骨盆对鞍座压力变小,是另外一回事,这是踩踏的必然结果,不能因为踩踏反作用力会降低对坐骨鞍座的压力,就故意不好好坐,这是把因果搞反了。公路车、山地车的骑行姿势,上身有不同程度前倾,手会分担一部分躯干的重量,减轻骨盆对鞍座压力,这也是骑行姿势带来的必然结果,不需要刻意操作。Steve Hogg前面提到的Steve Hogg确定坐高的方法,按照他的理论,手不扶把,用踩踏反作用力就可以让前倾的上身保持平衡,没有稳定的坐姿无法实现。计时赛的两种姿势计时赛的两种姿势,上面的弯腰弓背式,采取这种姿势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把骨盆更好的按在鞍座上,使其更稳定给腿的发力提供稳定基础。所以公路骑行,稳定又舒适地坐在鞍座上就可以了,没有又靠又坐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结论一:鞍座位置设定方法关于鞍座位置和倾斜角度的确定方法已经全部介绍完毕。作者的结论是:鞍座高度用脚跟法,鞍座前后位置用KOPS法,鞍座角度要平衡鞍鼻对会阴的压力和手臂上的压力灵活调整(鞍鼻只能向下倾斜)。不要管角度数据是大还是小,关注自己的感觉,假如一个鞍鼻下沉7°的设定能明显缓解鞍鼻对你会阴的压力和腰部紧张,手臂上的压力又没有让你感到不适,那就可以采用。容易操作的方法,也是听名字不太高级的方法,也是主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两腿都要调整,调整过程中最好有另外一个人在旁观察辅助,在正后方观察人是否坐正,鞍座底板和坐弓是否向两侧歪斜。如果有骑行台,还可以观察踩踏动作,前后观察膝关节有无内翻外翻现象。如果是深度爱好者有比较高的要求,调整也不是做完一次就永久适合,多试几次,定期检查修正,尤其鞍鼻向下的倾角,需要反复尝试权衡,身体状况改变也会影响最终适合自己的结果。脚跟法脚跟法:坐到鞍座上平时的习惯位置,双手扶把,日常骑行姿势,不穿鞋或者穿薄底鞋,把踏板踹到最远端/下死点,腿完全伸直,脚跟刚刚能够到踏板,此时鞍座高度就是合适的座高。KOPS法KOPS法:脚踏在3点钟位置时,由胫骨粗隆到地面垂线应该经过脚踏轴芯。注:合适的鞍座高度不会让两脚轻松接触地面,出于安全考虑,儿童和自行车初学者放低鞍座高度,停车时两脚稳定着地,也是合理需求。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来自Bikefit网站,作者尝试简单翻译Bikefit问题快速排除表疼痛区域
可能要做的调整膝盖前部
————
鞍座向上 或者 向后膝盖后部
————
鞍座向下 或者 可能向前膝盖外侧
————
脚向外或远离(锁片向内)膝盖内侧
————
脚向内或更近(锁片向外)跟

————
脚向前(锁片向后)脚底/外侧压力大 ——
垫片向内倾斜、脚外侧垫高鞍座前部和中心 ——
鞍鼻下降 或 鞍座安装错误以上翻译仅供参考,且是在问题轻微的情况下,问题严重、调整无效务必咨询医生。鞍座选择:鞍座结构鞍座基本结构:仅以双弓(双导轨)为例,指向前的鞍鼻和左右两翼,购买鞍座标注的长度是长轴的长,宽度是两翼的最大宽度。一般鞍座由座弓(导轨)、硬质底板、缓冲层构成。最常见说法是不能选宽的不能选软的,以至于矫枉过正,窄就是好,越硬越好,这是错的,尤其对普通爱好者,鞍座要有足够的宽度,坐骨下要有合适的缓冲层。过宽的鞍座不适合自行车骑行两种鞍座无论有没有减压槽,都不适合自行车骑行运动,重量可以不在意,主要问题是挡腿、磨腿,大腿向下踩踏伸髋时过宽的鞍座两翼妨碍腿的伸展,左侧的当电单车鞍座可以。过宽的鞍座往往和过低的安坐高度同时出现很多人会觉得过宽的鞍座也很舒适,这是因为他们的鞍座高度设定也是错的,鞍座高度太低,髋关节伸展不够,鞍座两翼对大腿的阻挡不明显,往往都是刚开始骑行的新手。错误再看这两个鞍座,是所谓老手给出的反面案例和正确答案。左侧这种坐垫套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过厚过软的缓冲层,不能很好的承托起骨骼,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八”字形结构,骨骼过分下陷,软垫填充物被压,集中在会阴部软组织区域,反而加重对软组织的压迫,妨碍相关部位血供。那么右侧这个没有任何缓冲层的碳纤维板就是正确答案吗,并不是,尤其对普通人,鞍鼻中间部分,也就是会阴部软组织下的部分,没有任何开槽挖沟或者软处理,以 前趴 姿势骑行的时候,上方的耻骨联合与下方的鞍鼻,一定会给夹在中间的会阴部软组织很大压力。另外没有缓冲层整个鞍座很滑,很难保持既定的坐的位置,如果没有合适的骑行裤,过硬的鞍座和骨骼硬碰硬,会导致坐骨滑囊的炎症。至于宽度,如果不够宽,同样压迫会阴软组织。骨盆 与 鞍座结合这三张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鞍座中间不做开槽或者没有软处理,骨盆向前倾斜到一定角度,必然压迫耻骨联合下方的血管、神经等软组织。鞍座如果没有足够的宽度,接触不到 坐骨-耻骨形成的“八”字形结构的下方宽位,会严重压迫软组织,就好比竖着坐在一根棍子上是什么后果。鞍座对会阴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压迫容易被忽视,人们本能认为骑自行车是健身行为,忽略了运动过程中复杂因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比如:一个人买了一条过紧的、勒裆的内裤他肯定不会穿,他知道这对身体不好。但是一个又窄又硬,又卡裆的鞍座,加上低趴的骑行姿势,就会被认为是专业的、老练的、PRO的骑行方式,而容易被接受,当然这种设定能让人骑得更快,但一个成年人最好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需要更快的速度?以安全和健康风险为代价?selle italia鞍座开孔的宽度、长度与骑行姿势、体型胖瘦有关,开孔与缓冲层的形成沟壑的深度也影响鞍座对会阴的压力。为什么要有缓冲层/软垫/填充层,坐骨是个硬结构,前面说了,在我们坐下的时候,能清楚地摸到,坐姿下的坐骨外面没有厚实的肌肉和脂肪层。骨骼和鞍座硬碰硬,不舒服是必然的。坐骨下方有坐骨滑囊,骑行时的小幅度移动反复摩擦,体型瘦的人,长期摩擦可能导致坐骨滑囊的炎症。无缓冲层的碳纤维板鞍座非常滑 极致减重的产物一定厚度的缓冲层,受坐骨压后形成一个凹陷,会起到固定位置防滑的作用。如何评价Bontrager也有坐垫套产品···正面案例,2020年环法冠军鞍座:Tadej Pogacar使用Prologo Scratch M5拿到职业生涯首个环法总冠军Prologo Scratch M5 红圈内是Tadej Pogacar的名字和徽章Scratch M5缓冲层有7个分区 5种硬度设定Scratch M5 基本数据:250 x 140毫米,重155克。可以看得很清楚,有缓冲层,并不是光秃秃碳板,也没窄到离谱,中等宽度,鞍座表面的缓冲层被纵横的浅沟分为7/8个区域,设定5个硬度级别,对称分布,之所以叫“Scratch”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标志性的浅沟,中间位置虽然没有开槽,但这块下方没有硬质底板,并且用不同的材料做了软处理,缓解对会阴压力。Prologo Scratch M5下视图,中间部分鞍座硬底板是缺失的,只有软的表层。Prologo Scratch M5中间开孔的Scratch M5。所以,职业车手也会选择有缓冲层的鞍座,即便是世界冠军,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强度爬坡的时候也没去掉缓冲层减重。当然举这个例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波加查很年轻,是个新手,和骑了十几二十年车的老手相比,还是太弱,也缺乏经验,没练出铁腚,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以环法冠军的标准对待自己就可以了,没必要以老手的标准苛求自己。另外这些硬座的经验从来不提骑行裤,他们知道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据作者所知职业车手比赛,是穿骑行服的,骑行裤裆部坐骨位置是有软垫的。大部分职业车手,像刚才提到的波加查,裤子和鞍座上都有软垫,老手们推荐硬座,不提骑行裤这事,可能他们真的比顶级职业车手更强,普通人就不要效仿了。骑行裤没有穿骑行裤的习惯,裤子上没有软垫,那么选择一个有缓冲层的鞍座,是合理的,某些老手说啊,硬座的疼痛正常,要忍受,这又是··· 疼痛从来都不正常,有了疼痛就要想办法避免,有人可能会说练出来就好了,问题是什么时候能练出来,一年练出来要在不合适的鞍座上忍受一年?选择当下适合自己的装备就好,对于普通骑者来说,哪怕因为软稍微卸力也比引发滑囊炎、压迫软组织影响血供带来的后果好的多。鞍座缓冲层与骑行裤软垫作用区别:鞍座缓冲层可以在受压后形成凹陷,增大摩擦固定骨盆位置;骑行裤软垫固定在坐骨-耻骨下方,不会因坐的位置、坐姿变化发生偏移,两种软垫并不能完全等同,比如骑行裤软垫没有防滑作用。fizik在职业赛事中看到的像这种中间没开槽和软处理的又窄又硬的鞍座,对职业车手来说可以减小踩踏过程中对腿的摩擦,摇车的时候也更气动,更轻,前提是他们有足够强的力量驾驭这类硬垫,踩踏力量足够大,反作用力就使得坐骨对鞍座的压力变小,职业赛事在封闭路段进行,可以全程大力踩踏,日常城市骑行,走走停停、溜车减速很频繁,不能很好地缓解这种压力。运动健身和职业竞技是两种不同的活动,目的不一样,职业竞技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必要的时候就要以身体健康为代价,职业竞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运动员必须去耐受,但普通人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没必要忠实模仿职业运动员,比如为了更好的气动效果,用大落差,所谓更激进的姿势,说人话就是趴得更低,降低空气阻力,获得更快速度,但这种姿势对腰椎和···都有不良影响,即便他们有专业教练、训练师和康复师会帮助他们缓解这些不利影响。想清楚自己的实际需求,有利健康、保持舒适才是最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结论二:鞍座如何选择?1. 宽度合适,不能太窄,要承托起坐骨-耻骨这块“八”字形骨骼,不要过宽,避免挡大腿,骑行姿势影响鞍座类型,骨盆重度前倾的骑者应该考虑宽鞍鼻设计。2. 中间必须有减压设计,可以开孔,可以挖沟,可以软处理,总之要有减压,现在已经是共识或者标准答案,开孔的宽度、长度,需要根据个人体型、骑行姿势选择。开孔可能更适合男性,软处理可能更适合女性,减压设计目的是缓解鞍鼻对耻骨联合下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压力,减少长时间骑行对生殖、泌尿系统的危害。3. 缓冲层的软硬程度适合自己的骑行习惯,舒适,长时间骑行坐骨不痛不麻是基本要求,一定的耐用性,长时间保持弹性,缓冲层表面最好有合适的防滑功能。4. 鞍鼻长度合适,足够保持左右稳定就可以,太长多余。5. 鞍座底板和坐弓要足够硬,坐上去不能歪、不能晃、不能塌。6. 作为普通人,鞍座的健康舒适比踩踏效率更重要,如果健康舒适和踩踏效率不能兼顾,那么更注重前者是明智的选择,作者很赞同Steve Hogg提出的fitting核心指导理念:舒适+高效=好的性能表现7. 换鞍座之前,原有的不合适的鞍座一定是经过正确的设定、充分的调整之后依然不合适再考虑换其他风格,有些时候鞍座不合适可能只是因为安装设定方式不对。8.鞍座座弓(导轨)可调部分的长度,如果有特殊需求,比如适配过大过小的车架,选一个可调部分更长的。关于宽度:一般说法的是根据坐骨结节宽度选择,测出坐骨结节间距,把这个距离+2cm就是鞍座两翼宽度。坐骨结节间距测量,是fitting项目之一,早期用坐记忆棉的量压痕的方法,现在有专门的电子压力传感器,要自测网上也流传着坐瓦楞纸板,量压痕距离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作者自身体会是不太有效,主要是自测的误差大,也可能是作者操作不够完美。再就是承受最大压力的点不一定是坐骨结节,不同骑行姿势,不同的前趴程度,骨盆倾角不同,从坐骨结节到耻骨联合那块“八”字形结构,上面每个点都有可能成为最大承重的点,所以开始有了更精确的鞍座fitting,去测量坐在鞍座上的真实压力分布情况。慢回弹海绵
可以记录坐骨结节压痕电子压力传感器宽度选择:可以从150mm开始,上下尝试,女士需要的鞍座宽度要比同等身高水平的男性宽,同等身高水平:假如一个男性身高175cm在大样本中排到前50%,一个女性身高165cm也是前50%,175cm高的男性和165cm高的女性是同等身高水平。男女骨盆形态因为生理功能需要,同等身高水平,女性的坐骨结节间距比男性更宽,坐骨-耻骨“八”字形结构的开角,女性比男性更大,需要使用的鞍座也要更宽,很多品牌有专用的女士鞍座,或者女士型号,不要为了好看,选择一些长而纤细的鞍座,觉得符合自己体态的风格,这并不是合理的选择。作者目前的认识,要选择一个鞍座,没有Gebiomized这种专业帮助,可能真的需要去试几个,大家可能会觉得成本高,建议试不同的形状风格的鞍座,不要在相似外观上反复换品牌,宽度、软硬程度自己都能感觉出来,另外作为身在世界工厂的中国人还是有些好处,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作为试用,还是能为决定提供参考。Gebiomized一家在鞍座压力调整上有深入研究的德国实验室/公司。他们用的压力传感器不是平板,而是直接在鞍座位置放置压力感应模块。测量上车骑行状态下的压力分布,给出鞍座选择建议。Gebiomized压力分布图片是Gebiomized调整前后的效果对比,左侧调整前某点压力明显过大,而且左右不均匀,右侧调整后变得均匀且分散。崔克Precisionfit也用了类似技术?PrecisionfitUCI相关规则(2021年5月)国际自行车联盟(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对下辖公路自行车赛事中鞍座的要求法规,条例1.3.014、条例1.3.013:1. 鞍座长度不得短于24cm,不得长于30cm,允许误差5mm。2. 鞍鼻最前端,应该在五通中心到地面的垂线之后,并且距离垂线至少5cm。3. 鞍座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必须小于9°,这个倾斜角指:鞍座前部最高点与后部最高点的连线与地面的角度,鞍鼻可以下沉,也可以上扬。公路赛、越野赛(CX)、场地自行车赛均遵循鞍座最大倾角9°的限制。对鞍座倾角的检查不是系统的,也就是说裁判看到车手鞍座角度过大,想检测就可以检测,目测角度不大也可以不检查···检测仪器检测仪器,是这么一个设备:底下是一个平板,上面是电子水平仪,检测的时候平板放到鞍座上,也就是测鞍座前后高点连线的水平角度,很简单。UCI公路自行车赛事中鞍座的要求法规作者注:UCI把原来鞍座倾斜1.5°的限制放宽到9°,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改革,职业车手未见得能享受或者愿意享受规则放宽带来的好处,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习惯于0°或者微小倾角的鞍座。作者猜想,这样虽然压迫会阴,但能在骨盆前方获得更好的支撑,使骨盆更稳定,提升踩踏效率,这对于毫秒必争的职业车手或许有意义,但对于普通骑行爱好者,健康舒适应该是第一原则,作者认为UCI放宽规则也有引导骑行爱好者关注骑行健康的用意。列举一些产品:Bontrager VerseVerseBontrager Verse鞍座,开孔减压设计,有四种宽度:135mm,145mm,155mm,165mm,Bontrager声称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男女骑者。BrooksBrooks,价格不菲,历史悠久,号称舒适,厚牛皮可以拉伸以适应臀形。但在今天并不是一个好的设计,牛皮确实可以拉伸变形,但是没有硬质底板支撑,靠牛皮张力承重,坐上去以后鞍鼻部分张力仍然很大,也就是很硬,并没有减压功能。可能买这个鞍座主要也是为了外观,一台年份钢架,或者Brompton,不来这么个座子,真不像那么回事。实在有这种需求尽量买减压的款式,中间挖空。BrooksBrooks这种赚钱方式实在难以让人尊重,120年不注重人体工学研究,不以人体生理特征指导鞍座的设计,还要卖高价。好的设计一定要考虑人体生理结构,健康、舒适、高效应该成为设计目的,纯吃溢价的奢侈品玩法,Brooks是玩明白了。做牛皮鞍座的很多,台湾有家:Gyes做工只会更好,价格虽然也不很低,但实际很多,另外大陆还有其他品牌也做牛皮鞍座,价格公道,没有广告推荐的意思,只是说一定要用这种牛皮鞍座,大可不必花冤枉钱,一两千的价格···有些旅行车喜欢装这种,作者认为真的不适合,还得防水,溢价过高徒有其表。2002年,Brooks被巨头SelleRoyal收购,就是我们常见的SR,现在SelleRoyal旗下有SR(SelleRoyal)、fizik、Brooks三大子品牌鞍座,SR主要服务大众骑行爱好者,以健康舒适为设计目的,在国内SR的业务范围最广,和捷安特、喜德盛等整车厂家有合作,为他们提供定制鞍座,fizik服务职业竞技,是高端子品牌,Brooks,复古。SR的畅销产品:Respiro Athletic 呼吸运动系列SRSR和一般的开孔鞍座不同,有独立的涵道设计,鞍鼻下方有进气口,骑行时空气从进气口进入,从上方减压槽开孔流出。健康舒适属性,SR比Brooks专业太多,价格也更实际。SR之下,还有一个下级Scientia子品牌,通过凹陷和软处理的方式减压,并且细分了9个号码供骑者选择。SR声称这是与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合作研发的产品,所有男女骑者都能在这9个号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座。Scientia 的9个型号鞍座fizikfizikfizik近几年的新产品,也开始普及挖孔减压设计,替代原来的窄、尖、硬。SMP,意大利品牌,向前贯通的长宽开孔和波浪曲线是SMP最具识别性的特征,坐弓可调部分比其他鞍座更长,安坐前后可调位移距离更大,SMP一贯以人体工学指导设计,以舒适著称,有大批忠实用户,前面提到的训练师Steve Hogg喜欢给用户推荐这个品牌鞍座。SMPSMPSMP有几十个型号适应不同需求,比较贵,确系意大利本土制造,但有些型号的做工看起来并不精致。价格几百上千的鞍座,用卡钉固定的不说仅此一家,恐怕也是凤毛麟角,SMP经典造型的鞍座外观比较酷,有评价说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欧洲手工风格。SMPBontrager的Hilo comp/pro 计时赛/铁三鞍座Hilo compHilo pro鞍鼻宽大,适用转髋/跨姿势骑行的车手(骨盆重度前倾,耻骨接触鞍座承重的姿势)较厚的缓冲层,向前贯通的开槽缓解对会阴软组织的压力,缓冲层表面防滑设计。新技术3D打印缓冲层鞍座3D打印缓冲层鞍座3D打印缓冲层鞍座3D打印跑鞋中底3D打印缓冲层鞍座fizikfizik鞍座表面做了覆盖设计,可能是怕直接暴露的蜂窝结构把骑行裤拉毛吧Specialized声称3D打印缓冲层能更好地分散、减轻压力fizik的蜂窝网格结构直接暴露 可能有增大摩擦 防滑的考虑当下3D打印技术已经很普及,中国学龄前儿童开始学编程属于基本操作,打印机在很多家庭就是个普通玩具,3D打印成型的材料,应用到运动鞋的中底上、鞍座的缓冲层上也并非新鲜事,Specialized、fizik等品牌早已有产品面市,也确实是很有意义的技术,有很多优点:1. 控制材料的不同结构,即便相同的材料可以做出不同的硬度与弹性,去适应不同体重,不同骑行姿势的车手。2. 精确设定鞍座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可以很好地实现渐变效果3. 镂空的蜂窝结构,支撑效果好的同时重量轻4. 透气效果绝佳,清洁也不难5. 可实现快速个性化定制,3D打印本质是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鞍座缓冲层,直接免去发泡、注塑、裁切、印刷等工序。6. 如果有Gebiomized这种鞍座fitting服务配合,获取鞍座压力分布数据,参考基础的骑者的体重、骑行姿势、骑行习惯等特征,进而选择鞍座形态、软硬,最后设计编程,可以为个人提供量身定制的鞍座,且高度适用于订制者自身。7. 1需要说明,目前只有鞍座缓冲层能用3D打印,鞍座的底板和坐弓一般是碳纤维制成,3D打印还不能独立完成整个鞍座的制造,另外价格也贵的多,好在国内产商也开始参与进来···可以预想未来几年,有类似Gebiomized技术配合的个性化鞍座定制服务很快会出现,又是一场所谓的“自行车座子的革命”。最后推荐三款适合大多数骑者,且价格公道的鞍座。123 好,开个玩笑,全文结束,谢谢阅读~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鞍座正确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