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啊?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形而上学有两种用法:一是指与“metaphysics”相对的追寻考究实体的学问,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法,即指与辩证法相对的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用法,第二者用法是马哲的主张。第一种用法来源:公元前一世纪时,安德罗尼柯着手整理亚里士多德的手稿时,在整理完了关于自然哲学的手稿即《物理学》(Phusike)之后,整理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手稿,据说当时他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名字,于是只好称之为“ta mata ta phusika”,即“物理学之后诸卷”,希腊文的<ta meta ta
physica>,去掉冠词就成了拉丁文<metaphysica>,meta这个前缀有之后、超越、基础的意思。meta这个前缀有之后、超越、基础的意思。这正好和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指探寻"being as being",即一切存在背后的存在、实在、实体、本体的学问)的概念相符合。
而亚里士多德在《Metaphusika》一书中的思想主要都是探讨实体的相关思想。于是Metaphusika逐渐与本体论(ontology)意思相同。所以Metaphusika=ontology。汉语中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源于日语。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借用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思想,以“形而上学”翻译metaphysics,其第一次出现在1884年的日文《哲学词典》,后中国从日本引入这个翻译,于是形而上学就变成探究实体的一门学问的意思。1911年出版的汉语《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形而上学是就考究形而上之对象(即实在)对于考究形而下之对象(即现象)言”,就是这样用的。第二种用法:1906年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里将形而上学当成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当这本书被翻译成日语时,形而上学有了与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相反对的含义。1912年恩格斯的文章翻译成汉语,形而上学也被意指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在1933年沈志远的《新哲学词典》和艾思奇1939年的《研究提纲》中,形而上学基本上是这样使用的。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2021-12-22 15:31:31
文/李傲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形而上学是古代的思辨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一般是指用孤立地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它是和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它的最先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中国近代的着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的时候依据易经当中的一句话把它翻译成了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具体来说,它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就是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这就和唯物辩证法当中的联系的看问题相对立,第二就是他否认事物发展之间的这样一种联系性,第三就是他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总结来看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它内部核心要素的把握。
形而上学的例子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楼道上经常有一些人为了图方便放置一些垃圾,这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他只图自己的方便便利,而却没有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倘若,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样,那么他自己的权益也就没法保证了。另外,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结于学校不好,教师质量差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还不从自己的原因出发寻找到根本的原因。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看到长远的利益,认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利益经常加班,从而导致员工纷纷离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1-03-23
为什么叫形而上学
2020-09-01
什么是形而上学
2020-03-1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2019-11-23
大学本科要多少分才能考上 难不难
2021-12-22
ai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有哪些 哪个比较好
2021-12-22
高考成绩估分选大学的方法 怎么选院校
2021-12-22
2022高考智能ai预测录取软件 哪个软件好
2021-12-22
有啥看大学分数线的软件
2021-12-22
高考填报志愿结束后还能看吗 还可以查看吗
2021-12-22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形而上学是物理学之後的学问,因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它是哲学之前的学问,也是为哲学立下基础的东西。哲学是知识的科学,形而上就是知识中的知识。《易经》里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形而上的意思说得明明白白。这跟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没有不同。《易经》里的「形而上」说法,摆明了这样的道理。形者为一条一条的界限或界线所构成的关系或联系。关系或联系构成一种空间;空间是为容,为器。容器显现为形态、状态或气势,因之释为形。成形是为用,即形成影响和作用,是之形亦为体、象、相、貌或色。影响和作用造就了发展、消长或变化,因而成为问题或事物。在中文里,也就称成形、成器为物、事、件、情或业。因而把成形称之为事物或物质。成形、成器为成就事物或物质的东西,所以也就是成就事实,成就事物本来的状态,因之形亦谓之体、本。体或本即为自然。自然,说的也就是自然的状态。成形是形成影响和作用,影响和作用就是事物的关系和联系所构成的消长、发展和变化。那麼事物或事实是不是清清楚楚了呢?把这种事物的消长、发展和变化放进心里,也就明明白白,能够预测、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够预测、分析、判断和操作是理解、了然的状态,是之在中文里谓之为知、思、理或道。知识的识是知的同义语。讲的是已然放进心里的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这一套过程是为知识,把这一套过程说出来的学问同样是知识。这就是形的学问了。那麼「而」或「上」是什麼意思呢?「而」是如此、若然的意思。如、此或若、然都是讲原原本本的自然状态。而「上」者,即为圆融善美、完完全全的意思。上者为善、全或周的义理。那麼「形而上」的意思就是「完完全全自自然然的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完完全全自自然然的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当然是事实、事物实际的状态。《易经》里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已然说出箇中道理。把不是实事求是的「学问」当成是形而上学,那是无知的作法。而把不是实事求是的「学问」说成是形而上学,那就更加无知了。无知加上无知,就会人云亦云,不但不知所以然,也会不知其所以然。鹦鹉学话同是如此。收起 更多回答(1)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