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斤少两的根切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的呢?

实名举报一波良品铺子。

刚才去搜索了一下良品铺子想买点零食

发现猪肉脯好像很便宜。

注意看克重,200克,图片上大字写着4袋仅需49.9元。

这是不是就是说49.9元可以买800克?

依然写着200克,依然有大字写着4袋仅需49.9。

当我点击立即购买的时候,出现了如下图片

看懂没?4袋49.9元,指的是100克装的。但是在此之前不管是图片还是商品名称都只出现过200克的字样。你这不是欺诈消费么?

因为这个猪肉脯的基本价格我大致是知道的,一下子出来49.9买800克,我还以为你清仓呢。这一下子浪费我几秒钟时间。

你商品是多少钱,你就标多少价,通篇写着200克,49.9元4袋,最后你给我来个偷梁换柱?

良品铺子尚且如此,其他小品牌可想而知。

有没有专业大佬分析一波他们这种行为是否违法?

我在此实名举报一波,我是他们同行,我摆地摊的,他们良品铺子这么干我还怎么从他们家进货?

近日,接到消费者的投诉电话,该消费者称,自己在某地板品牌以实木地板的价格购买了一批,铺装到一半时,偶然发展这批地板并非。近年来,关于此类地板投诉案件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市场上有关实木地板的“陷阱”更是数不胜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提升辨别实木地板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缺斤少两”现象频出

当前建材市场上,实木地板十分畅销,但是由于商家销售的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对行业内的一些“陷阱”不得不防。“缺斤少两”的现象在实木地板销售过程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很少会亲自测量产品的长度、宽度、厚度,而地板交易过程一般都是以面积计价,所以有些商家便会在包装上虚标产品规格,让消费者白白为不存在的面积买单。

陷阱二:刷漆掩盖劣质材质

靠漆面掩盖材质问题也是地板制造商惯用的伎俩。虫眼、裂纹等都是影响地板质量的重要问题,有此类问题的地板其售价必将大打折扣。因此,部分商家为了掩盖此类问题不惜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往往会在存在缺陷的地板表面刷上一层色面漆,并在底面用填充腻子底漆掩盖虫眼、腐朽、开裂等缺陷,然后告诉消费者这是为了防腐、防潮。目的是让消费者看不清木材的真实纹理,掩盖板面的缺陷,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这种做法不仅有害健康,而且实木地板在安装1—2年后,就会出现严重脱色的现象。

陷阱三:售后服务仅为“包工包料”

虽然许多商家都声称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但在消费者下单后才发现商家所谓的“完善服务”只不过就是大家常见的“包工包料”,在地板铺装完毕后就再无其它售后服务可言。其实,对于地板商而言除了“包工包料”外,还应按规定对产品质保期内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另外,因为地板经销商与铺装工人属于 “利益共同体”,有些工人会在铺装过程中故意铺张浪费,从而制造出更多本不应该存在的“边角料”。

众多的市场陷阱,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地板企业诚信的缺失,也是消费者在地板产品中辨别能力太弱的体现。在利益当头的市场上,地板企业的“陷阱”需要消费者的“火眼金睛”来辨别,唯有从源头上打击此类“陷阱”的存在,地板市场秩序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广州作为以美食文明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而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就是广州一个具有独特历史的传统商业中心之一的地方,来到这里在享受骑楼街带来的独特之外,品尝没事也是尤为重要的。但是近日有网友通过网络爆出这里水果店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即使游客想买点水果吃,也分分钟都会中招,这种水果店依靠称重、免费加工的特色吸引顾客购买,但是在顾客选择完以后,在称重秤上动了手脚,使得称到的重量比原本高出了好几倍,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网友的爆料使得工商局到步行街所有的水果店进行彻查,果然发现几乎所有的水果店都使用这一招来欺骗顾客,立即开了整改通知书,在不久后也有本地记者进行网络直播暗访,很显然,整改通知书只是一时的风波,商家生意照做毫无悔意,甚至在镜头底下私自把多出那部分的金额还给记者。

其实我们美食软件上也能看到对这一条商业街水果店的评价,几乎都是一律差评出现,做生意第一个条件讲究的就是诚信,这一种店铺很多年轻人被坑了一次以后就不会尽心再次消费了,这一种一次性消费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商家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被骗了一次就当长记性了,不会下意识的进行投诉,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在这样的地方,也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不够强烈,这就使得商家抓住了这样的心理,认为我们绝对不可能投诉,进而肆无忌惮的调乱称重器的数值,获取更加大的利益,这样的出发点对每个商家来说都是有害的,不会获得消费者的称赞,希望各位商家以此警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切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