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2022今天刚刚发生地震了带名称可以调换位置吗

(1)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4)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故事吗?它的原意是指什么?现在来比喻什么?

沧海桑田说的是陆地会变成海洋,海洋会变成陆地。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现在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变迁。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6页)

当我们考察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时.我们会发现,地震似乎特别"眷顾" 某些地区,例如我国西北的甘肃宁夏地区,西南的云贵地区,东南的台湾地区,还有日本、印尼、智利等地。这说明地震的发生是有其空间分布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什么呢?

对比以上两幅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上地震、火山多发的地带,恰好位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这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板块运动是形成地震火山的最重要原因。观察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可以看到,世界上主要存在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欧亚地震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另外5﹪的地震能量释放在海岭地震带。

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东部、北冰洋和南极洲周边的海洋中,成带分布着许多中、小地震的震中。这一地震震中分布的条带绵亘6万多公里,与大洋中的海岭位置完全符合,它是全球最长的一条地震带,叫做海岭地震带。在这条地震带上,地震一般不超过7级。全球约5%的地震能量的释放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中。地球表面是七大洲四大洋组成的,它们构成六个巨大的板块,由于六个板块都在缓慢漂移中,漂移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或挤压,于是造成地质的断裂或隆起,断裂或隆起伴随着巨大能量释放。

(1)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自斯匹次卑尔根岛经冰岛向南沿亚速尔群岛、圣保罗岛等至南桑德韦奇群岛、色维尔岛,沿大西洋中脊分布,向东与印度洋南部分叉的海岭地震带相连。

(2)印度洋海岭地震带由亚丁湾开始,沿阿拉伯-印度海岭,南延至中印度洋海岭;向北在地中海与地中海-南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相连;向南到南印度洋分为两支,东支向东南经澳大利亚南部,在新西兰与环太平洋带相接;西支向西南绕过非洲南部与大西洋中脊地震带相接。

(3)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从中美加拉帕戈斯群岛起向南至复活节岛一带,分为东西二支,东支向东南在智利南部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西支向西南在新西兰以南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印度洋海岭地震带相连。以上三带皆以浅源地震为主。

n多题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数学思维,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的试题、试卷、知识结构、学习工具等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今天刚刚发生地震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