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硝酸和碳与碳钝化吗

感谢您关注高考公众号,如您尚未关注,点击标题下方"高考”关注我们,即可获取更多经验总结、学习资料,每天与您相约!

关于高中化学最易混淆、最易出错的知识点,老师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备120个关键知识点,一定要会!

“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

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和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9.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10.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1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18.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2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Na2S、NaHSO3、H2SO3溶液中离子数目依次减小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3.电解、电泳、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油脂、淀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25.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

26.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

27.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

28.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分子晶体形式存在

29.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30.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31.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子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久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5.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9.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定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13.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14.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16.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17.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错误,硅胶为nSiO2mH2O

硅胶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 [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的混合液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镍和铁能无限固溶,镍扩大铁的奥氏体区,即升高A4点,降低A3点,是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的主要合金元素;

2)镍和碳不形成碳化物;

3)降低临界转变温度,降低钢中各元素的扩散速率,提高淬透性;

4)降低共析珠光体的碳含量,其作用仅次于氮而强于锰。在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方面的作用为锰的一半。

1)强化铁素体并细化和增多珠光体,提高钢的强度,不显著影响钢的塑性;

2)含镍钢的碳含量可适当降低,因而可使韧性和塑性有所改善;

3)提高钢的疲劳抗力,减小钢对缺口的敏感性;

4)由于对钢的淬透性和耐回火性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镍对调质钢的意义不大;

5)降低钢的低温脆化转变温度,镍的质量分数为3.5%的钢可在-100℃时使用,镍的质量分数为9%的钢可在-196℃时使用。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强烈降低钢的热导率和电导率;

2)镍的质量分数<30%的奥氏体钢呈顺磁性,即无磁钢。镍的质量分数>30%Fe-Ni合金是重要的精密软磁材料;

3)镍的质量分数超过15%~20%的钢对硫酸和盐酸有很高的耐蚀性,但不能耐硝酸的腐蚀。总的来说,含镍钢对酸、碱、盐以及大气都有一定的耐蚀性。含镍的低合金钢还有较高的腐蚀疲劳抗力。含镍钢在含硫和CO的气氛中加热时易发生热脆和侵蚀性气孔;

4)含镍较高的钢在按焊接时应采用奥氏体焊条,以防止裂缝;

5)含镍钢中易出现带状组织和白点缺陷,应在生产工艺中加以防止。

1)单纯的镍钢只在要求有特别高的冲击韧性或很低的工作温度时才使用;

2)机械制造中使用的镍铬或镍铬钼钢,在热处理后能获得强度和韧性配合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含镍钢特别适用于需要表面渗碳部件;

3)在高合金奥氏体不锈耐热钢中镍是奥氏体化元素,能提供良好的综合性能,主要为NiCr系钢。CrMnNCrAlSiFeAlMn钢,在一定用途上可取代CrNi系钢;

4)由于镍的稀缺,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非在用其它合金元素不可能达到性能要求时,应尽量少用和不用镍作为钢的合金元素。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钴和镍、锰一样,和铁形成连续固溶体;

2)钴和铝同是降低钢的淬透性的元素,升高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

3)钴不是形成碳化物的元素;

4)钴在回火或使用过程中阻抑、延缓其它元素特殊碳化物的析出和聚集。

1)强化钢的基体,在退火或正火状态的碳素钢中提高硬度和强度,但会引起塑性和冲击韧性的下降;

2)显著提高特殊用途钢和合金的热强性和高温硬度;

3)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使其具有超强韧性。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提高耐热钢和耐热合金的抗氧化能力;

2)钴加入铁中增加磁饱和。

1)不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中使用;

2)主要用于高速钢、马氏体时效钢、耐热钢及精密合金等;

3)钴资源缺乏、价格昂贵,钴的使用应尽量节约和合理。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CrFe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域。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CrFe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

2Cr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

3)减缓奥氏体分解速率,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也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

1)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加入其它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著;

2)显著提高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3)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

2)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

3)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

4)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Cr时,显著提高钢的耐蚀性(特别是硝酸)。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蚀性下降;

5)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

6)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

7)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

1)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次头型,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

2)弹簧钢中利用Cr和其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

3)轴承钢中主要利用Cr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粗糙度值低的优点;

4)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耐回火性和韧性;

5)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12Cr18Ni9等;

6)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Cr的使用。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Mo在钢中可固溶于铁素体、奥氏体和碳化物中,是缩小奥氏体相区的元素;

2)当Mo含量较低时,可与碳、铁形成复合的渗碳体;含量较高时可形成钼的特殊碳化物;

3)钼提高钢的淬透性,其作用较铬强,而稍逊于锰;

4)钼提高钢的耐回火性。作为单一合金元素存在时,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与铬、锰等并存时,钼又降低或抑制因其它元素所导致的回火脆性。

1)钼对铁素体有固溶强化作用,同时也提高碳化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钢的强度;

2)钼对改善钢的延展性和韧性以及耐磨性起到有利作用;

3)由于钼使形变强化后软化和回复温度,以及再结晶温度提高,并强烈提高铁素体的蠕变抗力,有效抑制渗碳体在450~600℃下的聚集,促进特殊碳化物的析出,因而成为提高钢的热强性的最有效的合金元素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在碳的质量分数为1.5%的磁钢中,质量分数为2%~3%的钼提高剩余磁感和矫顽力;

2)在还原性酸及强氧化性盐溶液中都能使钢表面钝化,因此钼可以普遍提高钢的耐蚀性,防止钢在氯化物溶液中的点蚀;

3)钼含量较高(质量分数>3%)时使钢的抗氧化性恶化;

4)钼的质量分数不超过8%的钢仍可以锻、轧,但含量较高时,钢对热加工的变形抗力增高。

1)在调质和渗碳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磁钢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2)铬钼钢在许多情况下可代替铬镍钢来制造重要部件;

3)我国富产钼,但在世界范围镍的储量并不丰富。含钼钢在我国应适当发展,但钼是重要战略物资,应注意合理和节约使用。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铜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但在铁中的固溶度不大,铜与碳不形成碳化物;

2)铜对临界温度和淬透性的影响以及其固溶强化作用与镍相似,可用来代替一部分镍。

1)提高钢的强度特别是屈强比;

2)随着铜含量的提高,钢的室温冲击韧性略有提高;

3)铜也提高钢的疲劳强度。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少量的铜加入钢中可以提高低合金结构钢和钢轨钢的抗大气腐蚀性能,与磷配合使用时效果更为显著。铜对钢抗土壤及海水腐蚀性能的改善不显著。铜也能略为提高钢的高温抗氧化性;

2)在不锈耐酸钢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3%的铜可改善钢对硫酸和盐酸的耐蚀性和对应力腐蚀的稳定性;

3)改善钢液的流动性,对铸造性能有利;

4)含铜量较高的钢,在热加工时容易开裂,需加以防止。

1)钢中加入铜应用于:普通低合金钢、调质与渗碳结构钢、钢轨钢、不锈钢和铸钢;

2)我国有丰富的含铜铁矿,其中的铜不易分选,钢中的铜也不能在冶炼过程中分离,发展含铜钢有重大经济意义;

3)由于铜不能在炼钢过程中分离,用含铜废钢重复冶炼,将使钢中铜含量累积升高,故不宜在炼制中有意加入。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铝与氧和氮有很强的亲和力,是炼钢时的脱氧定氮剂;

2)铝强烈缩小钢中的奥氏体相区;

3)铝和碳的亲和力小,在钢中一般不出现铝的碳化物。铝强烈促进碳的石墨化,加入CrTiV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抵制Al的石墨化作用;

4)铝细化钢的本质晶粒,提高钢粗化的温度,但当钢中的固溶金属铝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奥氏体晶粒反而容易长大粗化;

5)铝提高钢的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减少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在这方面的作用与钴以外的其它合金元素相反。

1)铝减轻钢对缺口的敏感性,减少或消除钢的失效现象,特鄙视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改善了钢在低温下的韧性;

2)铝有较大的固溶强化作用,高铝钢具有比强度较高的优点,铁素体型的铁铝系合金其高温强度和持久强度超过了Cr13钢,但其室温塑性和韧性低,冷变形加工困难;

3)以碳、锰奥氏体化的奥氏体型铁铝锰系钢,其综合性能较佳。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铝加入质量分数为20%~30%CrFe-Cr合金中,其电阻温度系数很小,因而可用作电热合金材料;

2)铝与硅在减少变压器钢的铁芯损耗方面有相近的作用。不同铝量对矫顽力及磁滞损耗有特殊而复杂的影响;

3)含铝的钢渗碳后表面形成氮化铝层,可提高硬度和疲劳强度,改善耐磨性能;

4)铝含量达一定值时,使钢的表面产生钝化现象,使钢在氧化性算中具有耐蚀性,并提高了对硫化氢的耐蚀性。铝对钢在氯气及氯化物气氛中的耐蚀性不利;

5)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可显著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在钢的表现镀铝或渗铝可提高其抗氧化性和耐蚀性;

6)铝对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性能有不利影响。

1)铝在一般的钢中主要起脱氧和控制晶粒度的作用;

2)铝作为主要元素之一,可广泛用于一些系列特殊合金钢中,包括:渗氮钢、不锈耐酸钢、耐热钢、电热合金、硬磁与软磁合金无磁钢、高锰低温钢。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VFe形成连续的固溶体,强烈地缩小奥氏体相区;

2)钒和碳、氮、氧都有极强的亲和力,在钢中主要以碳化物或氮化物、氧化物的形态存在;

3)通过控制奥氏体化温度来改变钒在奥氏体中的含量和未溶碳化物的数量以及钢的实际晶粒度,可以调节钢的淬透性;

4)由于钒形成稳定难熔的碳化物,使钢在较高温度时仍保持细晶组织,大大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

1)少量的钒使钢晶粒细化,韧性增大,对低温钢尤为有利;

2)钒量较高导致聚集的碳化物出现时,会降低强度;碳化物在晶内析出会降低室温韧性;

3)适当的处理使碳化物弥散析出时,钒可提高钢的高温持久强度和蠕变抗力;

4)钒的碳化物是金属碳化物中最硬和最耐磨的。弥散分布的钒碳化物提高工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在高铁镍合金中加入钒,经适当热处理后可提高磁导率。在永磁钢中加入钒,能提高磁矫顽力;

2)加入足够量的钒(碳的5.7倍以上),将碳固定于钒碳化物中时,可大大增加钢在高温高压下对氢的稳定性,其强烈作用与NbZrTi相似。不锈耐酸钢中,钒可改善抗晶间腐蚀的性能,但作用不及TiNb显著;

3)出现钒的氧化物时,对钢的高温抗氧化性不利;

4)含钒钢在加工温度较低时显著增加变形抗力;

5)钒可改善钢的焊接性。

1)在普通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耐热钢、抗氢钢、低温用钢等系列中得到广泛应用;

2)钒使我国富有的元素之一,其价格虽较SiMnTiMo略贵,但在钢中的质量分数一般不大于0.5%(除高速工具钢外),故应大力推广使用。目前钒已成为发展新钢种的常用元素之一。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钛和氮、氧、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去气剂和固定氮和碳的有效元素;

2)钛和碳的化合物结合力极强,稳定性高,只有加热到1000℃以上才会缓慢溶入铁的固溶体中。TiC微粒有阻止钢晶粒长大粗化的作用,使粗化温度提高至1000℃以上;

3)钛是强铁素体形成元素之一,使奥氏体相区缩小,强烈提高A1A3;固溶态的钛提高钢的淬透性,而以TiC微粒存在时则降低钢的淬透性;

4)当钛含量达到一定值时,由于钛铁化合物的弥散析出,可产生沉淀硬化作用。

1)当钛以固溶态存在于铁素体之中时,其强化作用高于AlMnNiMo等,次于BePCuSi

2)钛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取决于其存在形态和TiC质量比以及热处理制度。微量的钛使屈服强度有所提高,但当TiC质量比超过4时,其强度和韧性急剧下降。过高的加热温度(>1000℃)进行正火或淬火,虽可使强度提高50%,但剧烈降低塑性及韧性;

3)钛对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少有改善作用;

4)钛能改善碳素钢和合金钢额热强性,提高其持久强度和蠕变抗力。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提高钢在高温、高压氢气中的稳定性;

2)提高不锈耐酸钢的耐蚀性,特别是对晶间腐蚀的抗力,原因是防止铬碳化物在晶界析出而导致的贫铬;

3)低碳钢中,当TiC质量比达到4.5以上时,由于氧、氮、碳全部被固定,具有很好的应力腐蚀和碱脆抗力;

4)在铬的质量分数为4%~6%的钢中加入钛,能提高再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5)钢中加入钛可促进淡化层的形成和较迅速获得所需的表面硬度,成为“快速氮化钢”;

6)改善低碳锰钢和高合金不锈钢的焊接性。

1)钛的质量分数超过0.025%时,可作为合金元素考虑;

2)钛作为合金元素在普通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不锈钢、耐热钢、永磁钢、永磁合金及铸钢中均已得到应用;

3)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种先进材料,称为重要的战略物质。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锆是高熔点的稀有金属,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炼钢过程中是强力的脱氧和脱氮元素,并有脱氢及脱硫的作用;

2)锆能细化钢的奥氏体晶粒;

3)固溶于奥氏体中锆提高钢的淬透性;但若较多地以ZrC形态存在,则降低淬透性。

1)锆降低钢的应变时效倾向和回火脆性;

2)在改善低合金钢的低温脆性方面的作用,锆强于钒;

3)锆能减轻钢的蓝脆倾向;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低碳镍铬不锈钢中加入少量的锆可防止晶间腐蚀;

2)锆与硫形成硫化物,可有效防止钢的热脆;含铜钢中加入锆,可显著减轻龟裂倾向;

3)高显著提高高碳工具钢和高速钢的切削寿命;

4)锆能改善钢的焊接性。

1)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在普通钢中很少使用,而主要用于特殊用途的钢和合金中。

2)锆在核反应堆材料及特殊耐蚀设备方面有重要应用,以锆为基可形成大块非晶材料。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NbTa均为难熔的稀有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V同族,其在钢中的作用与VTiZr类似,和碳、氮、氧都有很强的亲和力,形成极为稳定的化合物;

2NbTa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提高晶粒粗化温度;

3NbTa以固溶态存在时,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淬火后的耐回火性;以碳化物存在时,则降低淬透性。

1)钢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005%~0.05%Nb能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降低其韧脆转变温度;

2)在铬的质量分数低于16%的低碳马氏体耐热不锈钢中加入铌,可以降低其空冷硬化性,避免回火脆性,提高蠕变强度,降低蠕变速率。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改善奥氏体型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性能;在高铬铁素体钢中,改善高温不起皮性和抗浓硝酸侵蚀的性能;

2)在奥氏体型无磁钢中,加入铌和采用沉淀强化热处理,可有效提高其屈服强度而不损害其磁性能;

3)在低碳普通合金钢和高铬马氏体钢中加入铌可改变焊接性;在Cr18Ni8钢中加入铌后,其冷作硬化率较大,冷边形较困难,焊接性能也较差。

1)加入少量铌应用于:建筑用低碳普通合金钢、渗碳及调质合金钢、高铬耐热不锈钢、奥氏体不锈耐热钢、无磁钢等;

2NbTa资源在我国较为丰富,但在世界范围内储量很少,且有其它重要用途。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钨是难熔金属,在钢中的行为与Mo类似,即缩小奥氏体相区。并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部分地溶于铁中;

2)钨对钢的淬透性的作用不如MoCr,当以W的特殊碳化物存在时,则降低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

3)钨的特殊碳化物阻止钢晶粒的长大,降低钢的热敏感性;

4)钨显著提高钢的耐回火性;

1)钨提高了耐回火性,其碳化物十分剪影,因而提高了钢的耐磨性,还使钢具有一定的热硬性;

2)提高钢在高温时的蠕变抗力,其作用不如钼强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钨显著提高钢的密度,强烈降低钢的热导率;

2)显著提高钢矫顽力和剩余磁感;

3)钨对钢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无有利作用,含钨钢在高温时的耐热性显著下降,但钨能提高钢的抗氢作用的稳定性;

4)含钨的高速钢塑性低,变形抗力高,热加工性能较差;

5)高合金钨钢在铸态中存在易熔相的偏析,锻造温度不能高,并应防止高碳钨钢中由于碳的石墨化造成墨色断口缺陷。

1)主要用于工具钢,如高速钢和热锻模具钢等;

2)在有特殊需要时,应用渗碳和调质结构钢、耐热钢、不锈钢、磁钢等,常与SiMnAlMoVCrNi等同时加入。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Be是稀有轻金属元素,和氧及硫都有极强的亲和力,在炼钢中是立项的脱氧去硫剂;

2Be在钢中缩小奥氏体相区,以固溶态存在的Be增加钢的淬透性;

3BeFe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与碳形成特殊碳化物,成分配制和处理恰当时,能产生极强的沉淀强化作用。

1)对铁素体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

2Be可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及抗蠕变性能。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在因瓦而今和恒弹性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1.0%Be并调整其它成分可改善性能;

2Be的某些化合物对人体有害,在冶炼时应采取足够防护措施。

1)由于Be属于稀有元素,价格昂贵,在一般合金钢中较少使用;

2)主要用于原子能工业及军工中的某些特殊用途钢和合金。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在钢中与硫、氧、氢等化合,是很好的脱硫剂和去气剂,能消除砷、锑、铋等元素的有害作用,改变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起到净化作用,改善钢的质量;

2)稀土元素在铁中的溶解度很低,不超过0.5%

3)除镧和铁不能形成中间化合物外,所有其它已研究过的稀土元素都和铁形成中间化合物。

1)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特别是低温韧性;

2)提高耐热钢、电热合金和高温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3)稀土元素在某些钢中有细化晶粒,均匀组织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综合力学性能的改善。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提高钢的抗氧化性;

2)提高18-8型不锈钢的乃是性能(包括在浓硝酸中的耐蚀性);

3)稀土元素能提高钢液的流动性,改善浇注的成品率,减少铸钢的热裂倾向;

4)显著改善高铬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

1)在普通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轴承钢、工具钢、不锈和耐蚀钢、电热合金以及铸钢中得到应用;

2)为了稳定获得稀土元素改善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效果,应注意准确控制稀土在钢中的含量;

3)我国富产稀土元素,有关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机理和开发应用还应大力加强。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铅与铋实际上不溶于钢中,其沸点都很低,冶炼过程中大部分化为蒸汽逸出,因而在钢中的残留量很低,为了特殊用途需要增加PbBi含量时,须在浇铸过程中加入;

2)由于含量很低,对组织和热处理的影响不显著。

1)对钢的强度无明显影响,使钢的塑性略有下降,使冲击韧性有较大降低;

2)在高强度钢中,铅对疲劳极限有下降的作用。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铅显著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使切削碎断,增加切削时工具与工件之间的润滑,降低切削温度和动力消耗,延长工具寿命,提高切削速度;

2)其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作用,在硫、磷含量较高的钢中尤为显著。

1)含有质量分数为0.2%左右铅的钢有“超级易切钢”之称;

2)含铅钢中需防止铅的偏析,并对铅蒸气进行防护。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硼与氮、氧之间有很强的亲和力。硼与碳形成碳化物B4C,硼和铁形成两种及时在高温时也很稳定的中间化合物Fe2BFeB

2)硼在钢中与残留的氮、氧化合形成稳定的夹杂物后会失去其本身的有益作用,只有以固溶形式存在于钢中的硼才起到特殊的有益作用,这归功于硼大都析集和吸附在晶界上;

3)由于钢中的硼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001%~0.005%的范围,对钢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的影响。钢中“有效硼”的作用主要是增加钢的淬透性;

4)微量硼有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硼还增加回火脆性的倾向。

1)微量硼可提高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的强度,并使塑性略有提高;

2)经300~400℃回火的含硼钢,其冲击韧性较不含硼的钢有所改善,且能降低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3)奥氏体铬镍钢中加入硼,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由于沉淀硬化的作用,其强度有适当提高,但韧性有所下降;

4)硼对改善奥氏体钢的蠕变抗力有利,在珠光体耐热钢中硼可提高其高温强度。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硼的质量分为超过0.007%将导致钢的热脆现象,影响热加工性能,故钢中硼的总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05%以下;

2)在含硼结构钢中,用微量硼代替较多量的其它合金元素后,期总合金元素含量降低,在高温时对变形的抗力减小,有利于模锻加工和延长锻模寿命。此外,含硼钢的氧化皮较松,易于脱落清理;

3)含硼钢经正火或退货后,其硬度比淬透性相同的其它合金钢要低,对于切削加工有利。

1)硼在钢中的主要用途是增加钢的淬透性,从而节约其它合金元素,如NiCrMo等。质量分数为0.001%~0.005%的硼约可代替质量分数为1.6%Ni,或质量分数为0.3%Cr,或质量分数为0.2%的钼。以硼部分代替钼最为恰当;

2)利用硼吸收中子的能力,反应堆中采用硼的质量分数高达0.1%~4.5%的高硼低碳钢,但其变形加工十分困难。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氮可作为有益元素使用:

1)氮和碳一样可固溶于铁,形成间歇式固溶体;

2)氮扩大钢的奥氏体相区,是一种很强的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其效力约20倍于镍,在一定限度内可代替一部分镍用于钢;

3)渗入钢表现的氮与铬、铝、钒、钛等元素可化合成极稳定的氮化物,称为表面硬化和强化元素;

4)氮使高铬和高铬镍钢的组织致密坚实;

5)钢中残留氮量过高会导致宏观组织疏松或气孔;

1)氮有固溶强化作用;

2)含氮铁素体钢中国,在快冷后的回火或在室温长时间停留时,由于析出超显微氮化物,可发生沉淀硬化过程,氮也使低碳钢发生应变时效现象。在强度和硬度提高的同时,钢的韧性下降,缺口敏感性增加。氮导致钢的脆性的特性近似磷,其作用远大于磷。氮也是导致钢产生蓝脆的主要原因;

3)提高高铬和高铬镍钢的强度,而塑性并不降低,冲击韧性还是有显著提高;

4)氮还能提高钢的蠕变和高温持久强度。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氮对不锈钢的耐蚀性无显著影响;

2)度钢的高温抗氧化性也无显著影响,氮含量过高可使抗氧化性恶化;

3)含氮钢冷作变形硬化率较高,采用冷变形工艺时,应予注意;

4)氮可降低高铬铁素体钢的晶粒长大倾向,从而改善其他焊接性。

1)氮在钢中质量分数一般小于0.3%,特殊情况下可高达0.6%

2)主要应用于渗碳调质结构钢、普通低合金钢、不锈钢及耐热钢。氮在钢中的应用还在扩大。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氧对钢的性能不利,是有害元素:

1)钢中残留的氧以氧化物及极少量的固溶态的形态存在;

2)由于残留氧量很低,对钢的组织和热处理无显著影响。

1)氧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主要与氧化夹杂物的组成、性质、分布和数量有关;

2)所有夹杂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钢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

3)但根据氧化物冶金理论,尺寸细小、弥散分布、成分可控的氧化物夹杂能够改变钢的组织和晶粒度,使钢材具有优异的韧性、较高的强度尤其是优良的焊接性能,使钢中传统的夹杂物变害为利。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氧化铝等夹杂物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恶化切削加工性能;

2)较高的含氧量使焊缝发生热裂,恶化焊接性能。
氧在冶炼、铸锭和轧制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钢中的残留氧对性能不利,应作为有害元素来对待。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氢以原子或离子形态固溶于钢中,形成间歇式固溶体,有一些合金化作用;

2)残留于钢中的氢造成许多严重缺陷,如白点、点状偏析,其危害巨大;

3)由于固溶于铁中的氢含量很少,对钢的相变和热处理无显著影响,只有一些稳定奥氏体和增加淬透性的作用。此外,氢也有防止钢中的碳发生石墨化和渗碳时出现反常组织的作用。

1)氢脆是氢使钢塑性下降的基本原因,钢的强度越高,其氢脆敏感性越大。氢脆可以用时效处理来清除;

2)氢有增加钢的硬度倾向,但不明显。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氢在钢中除了会产生氢脆以外,还会形成一系列的严重缺陷,包括白点、点状偏析、静载疲劳断裂、“鱼眼”、表面凸泡等;

2)氢化物含量高的酸性药皮焊条导致焊缝热影响区开裂。
氢在钢中是有害元素,应尽量采取工艺措施降低钢中的氢含量,防止由氢造成的各种缺陷和性能下降。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硫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在优质钢中其质量分数不应超高0.04%SeTe与其性质相近;

2)硫、硒、碲可与铁形成化合物,化合物在铁中的溶解度很低;

3)对钢的相变和组织的影响主要由不同类型和分布状态的硫化物造成,表面为硫的偏析及硫化物夹杂以及由于硫化物的形成导致的MnTiZr等有效含量及钢的淬透性下降。

1)降低钢的延展性及韧性,冲击韧性下降最为显著;

2)硒化物颗粒较硫化物更为细小和分散,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硫轻。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1)使软钢的磁学性能恶化;

3FeS等低熔点化合物增大钢在锻、轧时的过热和过烧倾向,产生表面网状裂纹和开裂;

4)造成焊缝热裂、气孔及疏松;

5)在切削加工时,使切削容易断开,改善工件光洁度,节省动力,且有润滑作用,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切削效率。

1)只有在易切削钢中才利用硫、硒、碲来改善切削性能。硒较为昂贵,只在高级不锈钢中使用;

2)在其它钢种中都应尽量降低硫的含量。

对钢的显微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

1)磷、砷、锑在周期表中同族,在钢中作用类似,均使奥氏体相区减小;

2)在铁中有一定溶解度,与铁形成低熔点化合物;

3)都有严重的偏析倾向;

4)提高钢的回火脆性敏感程度。
2)降低塑性和韧性,碳含量越高,引起脆性也越大。

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

3)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4)对焊接性能不利,增加焊缝的敏感性。

1)应用于钢轨钢及易切削钢,也用于炮弹钢;

2)在多数其它情况下应尽量减少钢中磷等含量。

一、铝的钝化的定义和应用

1、定义:钝化是指金属经强氧化剂或电化学方法氧化处理,使表面变为不活泼态即钝化的过程,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

2、实例:常温下,\ceFe\ceFe、\ceAl\ceAl等金属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浓硫酸或浓硝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

3、应用:\ceFe\ceFe、\ceAl\ceAl等遇到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会产生钝化现象,故可用铝槽车运送浓硫酸或浓硝酸。

4、钝化属于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

二、铝的钝化的相关例题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铝能在冷的浓盐酸中发生钝化

C.钠可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

D.NaOH溶液可除去铁屑中的铝屑

解析:铝能在冷的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但不能在浓盐酸中发生钝化,A错误;\ceN2\ceN2和\ceO2\ceO2在点燃时不发生反应,需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才能与\ceO2\ceO2发生反应生成\ceNO\ceNO,B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ceNaOH\ceNaOH和\ceH2\ceH2,C错误;铁屑与\ceNaOH\ce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铝屑与\ceNaOH\ce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ceNaAlO2\ceNaAlO2进入溶液,铁屑难溶于水,过滤后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铁屑,D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硝酸和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