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中积是什么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书(7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三年级上册数学书 篇一:三年级上册数学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的上半部分请点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对比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把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由于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对比简单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把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

3、估算的同时又可以稳定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一致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好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简单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方法来战胜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

4、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状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把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大量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安排: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7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

5、教科书68-69页,练习十五1-3题 目标预设:1、使学生能够对比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培养学生的观测、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看卡片视算)表内乘法若干题 2、口答(看课件口答) 3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100是几个十 90是几个十 6000是几个千 500是几个百 4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17个百呢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新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游乐工程,结果定格游乐工程价格表: 旋转木马:2元 碰碰车:3元 急流勇进:6元 登月火箭:8元 过山车:10元 水上摩托:8

6、0元 水上快艇:40元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集体交流探讨,教师把学生的问题算式归类板书: 表内乘法一类 整十数乘一位数一类 整百数乘一位数一类 整千数乘一位数 60 x3= 200 x7= 900 x3= 600 x3= 00 x3= 请学生观测说说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请列式计算的学生介绍自己计算的方法 4、通过练习提炼算法 看课件抢答:6x3= 20 x7= 90 x3= 请算得特别快的同学介绍方法 教师小结:计算整十、整百和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积,再看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稳定练习 1、看游乐工程价格表同桌相互提乘

7、法问题,并列式计算。 2、看卡片视算(算出得数后立刻举手)抽生说得数,数学书71页第1题 3、完成课堂作业本30页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其次课时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

8、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榷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由于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对比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以下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 49x5= 218x4= 5

9、81x2= 组织学生小组探讨,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稳定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浮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见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大量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 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

10、五8-12题 目标预设:1、使学生能够对比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流程: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看卡片视算,学生心里算出得数后立刻举手,请一名学生说得数。(数学书第73页第8题,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算出括号里的数) 2、理出几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观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 3、请学生在算术本中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 4、写好后集体交流。 5、在班级中调查每位同学各写出了几题,然后集体交流把算式写全的方法:一是从大到小地想。另一种

11、思路是找对子。 6、完成数学书73页第9题。读题后列式解答,注意单位。 7、完成第12题。先口答,2个月、3个月、4、5、6个月分别节省多少元,再解决半年节省多少。 二、估算 1、看投影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12x5= 53x6= 77x8= 49x4= 61x7= 38x9= 121x3= 287x7= 319x5= 2、完成第10题。 三、完成课堂作业本32页。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地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三维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

12、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例如1的情景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假如我们要知道确切的枝数,该怎么办?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乘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小棒或画画图等。假如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

13、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状况。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思路) 1、摆学具求得数。 2、画图求得数。 3、连加法。 4、数的分解组成。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6、笔算。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讨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习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

14、的,但是假如因数的个数对比多,算起来就对比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对比麻烦。 5、乘法竖式也是一种对比简便的方法。 学生介绍竖式的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介绍教师一边板书 对比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和简便竖式,并说说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查了解状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稳定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

15、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76页例2,练习十七1-4题。 三维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x3+6= 2x9+7= 6x8+3= 4x7+5= 2、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学生介绍(笔算) 24x2= 132x3= 二、学习新课 1、看主题图,一套连环画有18本,王老师买了3套。 2、估算,王老师大约买了几本? 3、要

16、知道确切的本数,该怎样算? 4、每个学生视算,把算法写在算术本上。 5、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逐一板书。 6、教师着重介绍竖式。 7、学生完成做一做三题,教师巡查了解状况,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三、稳定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作业 第1题先让学生估算,再选择两题用竖式计算。同桌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2、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几题有哪几种算法. 四、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的跟昨天的有什么不同?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连续进位 三维目标: 1、把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通过小组、全班的探讨,经历与他人

17、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设想: (一) 谈话引入。 你家订了哪些报刊、杂志?事先我请小红起草了一份家庭订阅明年杂志的清单。 订阅2022年报刊杂志清单 名称 全年出版期数 每一期的价钱(元) 订阅全年 儿童时代 24 5 总价(元) 作文世界 48 6 电脑爱好者 12 9 读者 12 8 旅游 6 23 (二) 摸索多种算法、探究算理。 1、 怎么知道订儿童时代的全年总价呢? 2、 小组合作学习。自由选择,计算3本杂志的全年总价 3、 各组交流汇报。 采用口算的方法。 摆竖式进行笔算。要求学生讲清算理,注意把竖式想的

18、过程进行简化书写。 提问1:在摆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明确书写格式) 提问2:这个1表示什么? 探究计算顺序 (1) 请用喜欢的顺序,算读者的全年总价 (2) 汇报 提问1:为什么把6改成7? (3) 得出: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这个计算顺序更为适合。 通过课件演示,突破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难点。 注意其他的算法。如:巧算。 (三) 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 1、 请用适合的方法,独立计算剩下的几本杂志全年总价。 2、 请不同算理的学生板演。 3、 校对。重点指导:积个位的0不能漏掉;个位满30要向十位进3;十位满10要向百位进1。 4、 反馈全班的正确率。(做对一题给自己加颗星)。

19、教师重点了解没有得到星的,给予个别指导。 5、 归纳: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位,口算简单错,一般用笔算。 (四) 联系生活,稳定延伸 1、联系生活举例。 2、自己列式计算137乘6和做一做 3、独立做80页第4题。 (五) 小结。 1、 出示课题 2、 说说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79例4,练习十八第5、6、7题。 三维目标:1、把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小组、全班的探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新的学期

20、又开始了,学校总务处要为我们1、2、3、4年级同学订购算术簿。假如每个同学订一本,你能把总务处的老师算算,每个年级各需要多少钱? 年级 人数 算术簿单价(单位:角) 总价 一 236 5 二 285 5 三 328 5 四 391 5 二、摸索算法,探究算理。 1、怎么计算一年级算术簿的总价? 2、学生独立试算。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汇报。 摆竖式进行笔算。要求学生讲清算理,注意把竖式想的过程进行简化书写。 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乘起,这个计算顺序更为适合。 5、请用适合的方法,独立计算剩下的几个年级算术簿的总价。同桌介绍算法。 三、稳定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任选两

21、题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第2、3题,同桌校对。 四、小结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84页上的例5例6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新课 1、教学例5:浮现3幅图。 (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七仙女到蟠桃园,只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 (3)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 2、教师提问: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 ?用

22、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 90= 00= 观测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 3、练习:做一做中的四组题。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4、浮现例6的主题图 教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 小精灵提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怎么列式? 教师提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算法一: 算法二: 5 0 8 8 3=24 3 4 1 5 2 4

23、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当怎么乘? 5、练习:(1)课本第84页做一做中的三题。 (2)小博士出的思考题:猜一猜,2054和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3)对比下面两组算式 (列成竖式) 有什么不同?并计算出结果。 A: B: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例7 教学目的:使学生把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 203= 124= = 2=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

24、 然后提问:观测每一组题,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对比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复: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因数乘这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这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例如题: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 学生读题后列式尝试计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教师启发下得出:280 3 (3) 对比两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回复后,师生一起总结;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另一个因数去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把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

25、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看两个竖式,说明简便算法的竖式写法,并用虚线表示因数右面的0结果再落下来。然后提问学生:用一般方法计算和用简便算法,结果一样不一样?(两种算法结果一样。) 教师接着出示 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同时让一二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然后再让学生看两个例子,引导学生回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先用因数去乘这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然后教师着重强调: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因数要写在另一个因数末尾的0 前面一位的下面,这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

26、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为了表示明了,可以用竖虚线把这个因数末尾的0分开。 2.做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查,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第2题。 3.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坚式计算。教师行间巡查,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第十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88页 三维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法则,能对比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练习二十

27、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坚式计算。教师行间巡查,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2、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用坚式计算,后把得数填在表格中。 3、检验下面各题,把错的改过来 06=210 2 0 8 3 5 0 4 6 8 0 3 2 2 1 0 学生先检验,后交流错的理由,结果独立订正。 4、第6题:学生读题后理解题意,尝试列式并独立解答。 5、第8题: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981+982+983+984+985+986+987 = 984 = 启发学生想出互补的方法,然后完成。 6、总结练习状况,质疑问难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通过对一位数

28、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02 3203 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当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口算第3 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口算题。 二、笔算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 = = = 先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再说一说哪些地方最简单出错。教师再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哪几点。 提问:哪道题有简便算法?

29、谁用简便算法计算了?对能自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加以表扬。 三、应用练习 做整理和复习中的3道题。 1、先让学生读题,再总体看看哪题可以估算,哪题可以口算,哪题可以笔算。 2、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做法进行适当的讲解。 四、总结全课。 第十二课时 复习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 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后再次练习,使所学的知识更稳定,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607= = 567= 34+8= 92-6= 729 = 48+9 = 71-3= 53-7= 二、练习

30、其次题 1、学生读题,理解两动物之间的关系。 2、学生独立解题 三、填表 1、 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其次行的数,学生交流。 2、 完成表格。 四、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19+2=11 9+=+3=111 9+=9+4=+=1111111 这题对比难,假如学生一时发现不了规律,教师可以引导一下再做。 五、数学游戏 教师先说明游戏的内容并把 2、3、4、5、6写在黑板上。并举例说明一个数连续乘 2、3、4、5、6的意思。然后说一个14以内的数并宣布游戏开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比赛,看谁用 3分钟全做

31、完,并且算得对。然后再变换比赛方式,进行两个小组的对抗赛。教师出题后,3 分时,看哪一个小组全算完的人多,全对的人多。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32、。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操纵,只出现常见的分母对比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对比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三)教学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33、认识几分之一(一) 教学内容:例1、例2,做一做1,练习二十二1、2。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测对比中,培养学生勇于摸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大小 一致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4块月饼。 1、把这4块月饼分给2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假如要分得对比公允,怎么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

34、分几块?板书;1。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 二、动手操作,摸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例如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 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5、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当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

35、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 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 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 的折法。 3、 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不管一个图形外形如何,只要是把它 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2、完成作业本43页1、

36、2、4、5、6题。 教学后记: 其次课时 认识几份之一(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例3,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二的第3、6题。 三维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比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1的分数也有大有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4张。学生再准备3张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谁能说一个这样的分数。指名让学生说几个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指名让学生读出来。如, 教师口述几个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指名两、三人在黑板上写出来,其他同学写在练习纸上。如, 五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分之一 二

37、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七分之一 然后集体订正。 2.用纸折出几分之一。 (1)让学生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另一张纸平均分成3份,折出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然后用笔分别涂出表示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部分。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教师先让学生把两张折好的正方形纸举起来相互检查,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折的,并分别指出表示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部分。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大张的涂好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正方形纸(如图)。然后让学生把折好的纸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2)再让学生拿出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把两张纸分别平均折成4份和6份,再把4份中的1份和6份中的1份涂上

38、颜色,表示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教师行间巡查,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教师先让学生把折好的正方形纸举起来相互检查,然后指名让学生演示折的过程,并分别指出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大张的涂好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的正方形纸(如图)。然后让学生把折好的纸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二、新课 1、观测对比 让学生先看黑板上左边的两个正方形,让学生一齐回复,第一个正方形涂色的部分是多少,其次个正方形涂色的部分是多少。然后教师在正方形纸的下边分别写出 和 。 提问:从图上看,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呢? 然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折出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对比一下,看这两个图,二分之一是哪一部分,

39、三分之一是哪一部分,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思考后再提问这两个分数中间应当添上什么符号呢? 学生回复后教师板书出 。 然后再让学生看黑板上右边的两个正方形,让学生齐说涂色部分分别是几分之一、学生回复后教师在图的下面分别写出 和 。 提问:看这两个图,想一想 哪个大,哪个小呢? 学生书写。 2、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93看例3。看图对比每一组图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在里填上大于或小于号。然后集体订正。对做错误的学生要借助直观图,直接得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3、探讨: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测、对比,体会到: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四、课堂练习 1、独立完

40、成做一做2,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二第3题。 3、完成作业本。 第三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例4、例5,例6,做一做1、2两题,练习二十二47题。 三维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若干张,圆形纸2张,教师准备一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4。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4份,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 ,2份呢? 探讨:四分之二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体会 2/4与1/4相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

41、涂出几份,尝试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学习例5 例如5。把 1分米长的一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按要求写出分数。 集体订正。 说说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十分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3、完成做一做1。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二4、5两题。 2.教学例6。 让学生拿出长方报纸条,教师带着学生折纸。先对折,但要使一头留出一段,然后把对折的部分再对折。结果,再把留出的一段折过来,并撕去

42、多余的部分。 折好后让学生把纸开启,提问学生: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回复后,根据各自意愿涂出几份写出分数。 同桌对比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分数的含义对比大小。 完成例6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一致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 二、课堂练习 1、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投影出来,以便学生检查。 2、做练习二十二第6题。 3、第7题。提醒学生:看清每个图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的部分是几份,空白的部分是几份,再填写图下面的空格。 4、第8题。注意让学生说出对比的思路。 三、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43、 第四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例2、例3,做一做。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的)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用投影仪或卡片出示下面的填空练习,指名让学生回复。 4/9里有( )个1/9 4/8里有( )个1/8 3/5里有( )个1/5 4/6里有( )个1/6 二、新课 1.教学例1。 (1) 展示情景,让学生观测并寻觅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们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2) 组织

44、交流,形成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针对性练习,练习二十三第1题前两道。算完后,进一步提问学生:加法计算前后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不变? 3.教学例2。 (1)动态展例如2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图意。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算式。 (2)交流形成算式,引导学生说算理,再填( )。 3、看练习二十三第1题图3并计算。 4、教学例3。 (1示一圆片,问: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可以是几分之几 ? (2)出示11/4,问:这里的1应看成几分之几?为什么? (3)课件展示减的过程。 (4)让学生叙说并记录减的过程。 5、完成做一做1及练习二十三第1题图4。 6、小结分数减法的

45、一般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2,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3、4题。 五、课堂总结 。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简单分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第510题。 教学目标: 稳定简单分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口算。卡片出示练习二十三第6题,选择其中几道加减法说说算理。 二、完成口算卡片20页第69、70两片。集体订正。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1、第7题。先由学生独立读题,交流读懂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 2、独立完成第8题 。集体订正。这道题中出现了连减,

46、特别注意让学生交流算法。 3、第9题。其中第(2)小题相对抽象,可以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与方法。 五、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 六、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本。 第八单元:可能性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

47、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好玩儿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

48、学习兴趣,使学生高兴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摸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觅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假如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好玩儿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测、推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三)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 三维目标:

49、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阅历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确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表达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规律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颗红棋子的纸盒1、装有红、蓝、黄、绿三种颜色棋子各两颗的纸盒2。 教具:扑克牌、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o:p 展示红桃A、黑桃A、方块A、梅花A各一张,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你们有不同的看法,

50、但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吗?(没有)因此,咱们应当在回复时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可能)这张牌有哪几种可能?让学生加上可能再回复一遍。 它可能是红桃K吗?(板书:不可能) 展示四张红桃A,然后洗牌,抽出一张,让学生猜这一张是什么A。 能说得确定一些吗?为什么这么确定?(板书:一定) 它可能是黑桃A吗? 2.小结展题 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状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和自己的阅历进行正确地判断,并能回复一些问题。 二、自主摸索 1.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展台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

51、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读、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请观测图后说一说方法。 (2)小组探讨:假如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4)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一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得出什么结果?从1号盒子里一定能取出红棋子吗?为什么一定能?还会取出其它颜色棋子吗?为什么? 3.不确定性事件 (1)操作学具盒二 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纸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

52、再放回去,重复10次。 (2)你能确定每次取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吗? (3)指导自学例1主题图,回复书上问题。 4.初步运用 (1)练习二十四第2题 小题只要不涂蓝色都正确,小题只要涂黄色数量不超过4个都正确。三年级上册数学书。 (2)师: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 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协同手势) 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小组探讨学习。 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三、综合运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师生游戏。师出题,生用手势判断。 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教育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师:通过方

53、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判断得正确与否与自己的阅历、知识联系得十分紧凑,因此,同学们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生活中积累阅历,做个有心人。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状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状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状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状况下做出的判断,它寻常包含经常、偶尔两种状况。 教学后记: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页例3,练习二十四46题。 三维目标: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会对比两

54、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对比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学生6人为小组)每组准备例3中的纸盒和8颗红棋子、2颗蓝棋子 每组准备扑克牌(1红桃,5黑桃)、2分硬币 教具: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出示图片)下面城市的冬天会下雪吗?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自己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自主摸索 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操作学具盒 试验1:将4颗红棋子、1颗蓝棋子放入学具盒,小组长组织

55、同学们依次从学具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引导:怎样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设计一个统计表,参照教科书第106页的例3。) (2)全班交流各小组记录结果。 (3)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换句话说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 (4)探讨: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 2.进一步证明,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 老师展示6张牌:5张黑桃、1张红桃,然后洗牌,从中抽出一张,问:这张牌是黑桃的可能性大还是红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让学生进行猜想。) (2)试验证明 这仅仅是同学们的一种猜想,还需要大家用试验来证明它。 试验2:组内同学分好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

56、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 (3)汇报试验结果。 (4)引导小结 从这些试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于黑桃在总数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看书学习例3。 引导:从上往下观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这说明白什么?(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些。)假使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不一定) 通过方才摸牌和例3中的摸棋子,从中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好多,譬如抽

57、奖,买彩票。 4.迁移类推 (1)设疑:假使当数量一致时,可能性的大小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猜想) (2)验证猜想 游戏:猜正反面。 教师掷一次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既可能是正面又可能是反面。) 哪面朝上的可能性大些呢?(差不多) 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6题。 4.小结: 由此可见,当两种物品数量不同时,数量越多,抽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当数量一致时,可能性是差不多的。(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 三、稳定运用: 1.做一做 让学生尝试判断,再说明理由。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5题。 第4题是开放题,小题只要涂的红色格比蓝色格多就正确,小题答案刚好相对。 3.第5题完成统计表 试验

58、3:向纸盒中参与4颗红棋子、1颗蓝棋子,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依次从学具盒中取出一颗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总结: 知道了可能性有大有小,它与数量等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多 可能性大 数量 少 可能性小 数量一致:可能性差不多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页例4、例5,练习二十四第712题。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学习对比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2.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对比事件数量的多少。 3.培养学生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

59、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对比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准备: 三色粉笔白色6枝、蓝色3枝、红色1枝,4个编号的盒子和一枚硬币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对比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出示两种颜色的粉笔:蓝色3枝、红色1枝。问:假如让一位同学闭上眼睛随便从中抽出一枝,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蓝色也可能是红色) 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引导总结:蓝色的粉笔在总数中占了四分之三,红色的粉笔只占四分之一,所以抽出蓝色粉笔的可能性大,抽出红色粉笔的可能性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对比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教师在原来两种颜色的粉笔的基础上,增加了6枝白色粉笔,假如闭着眼再从中随

60、便抽出一枝。 (2)小组探讨: 怎样能很快得出:抽出哪种颜色的粉笔可能性最大?抽出哪种颜色的粉笔的可能性最小? 引导:一共有几种粉笔? 哪种粉笔在总数中所占得最多?哪种占得最少? 2.自学例4 指名回复例题中的问题。 3.引导总结方法: 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4.尝试应用 完成例5下面的做一做。 引导:首先观测整个圆分成了几份?红、黄、蓝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分别有几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得出结论,哪种颜色的区域所占份数越大,指针停在这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越小。 5.迁移类推 课本第110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测:每个盒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9月新版).pptx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22新版);秒的认识;10;九折;八五折;;;;;;;;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秒;小游戏。;填一填。;(2);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50米折返跑成绩表;判断。 (1)秒针走1圈是1分。( ) (2)小朋友数一个数大约是1秒。( ) (3)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秒。( );小兰和小红一起从学校回家,小兰用了14分19秒到家,小红用了18分18秒到家,谁先到家?;1分=60秒;; 时、分、秒间的简单换算;;2时=( )分;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秒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八五折;1分20秒=( )秒 110秒=( )分( )秒 ;在( )填上合适的数。;3时=( )分;在○里填上“>”“<”或“=”。;B;小组中的一名同学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如果认为到了30秒,就把手举起来。;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经过时间;;你能读出这个钟表上的准确时间吗?;你能读出这个钟表上的准确时间吗?;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经过了多长时间呢?;在( )填上合适的数。;星期六小红9:10做作业,到9:4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竞赛抢答:教师口头报时刻 (1)凌晨2时至凌晨2时45分,经过几分? (2)早上7时至晚上8时,经过几小时?;;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和经过的时间。;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练习一; 时、分、秒中,时的单位最大。1、2年级期末考试是1小时;1分钟可以做10道口算题;秒的单位最短,钟表滴答一声就是1秒钟。;;练习;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分析: 全程需要35分钟,就是准点起经过35分钟后到达终点站。所以9时15分是开始时刻,35分钟是经过时间。;某市1号线地铁运行全程需要35分钟。9:15从始发站发出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到达终点站?;小明7时50分到校,上学路上要16分钟,他最晚什么时刻出发?;填一填。;在( )里填上“>”“<”或“=”。;填写小明的早晨。;我跑得最快。; 实验小学作息时间表;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你发现了什么信息?;(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口算:;口算:;口算:;小试牛刀:在( 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果个位相加满十了,别忘了要向十位进1。;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一架玩具飞机27元,一把伞18元,一辆玩具车34元。 (1)买1把伞和1辆玩具车需要付多少钱? (2)买1把伞和1架玩具飞机需要付多少钱?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1.口算。;2.口算下列各题。 18+16= 48+15= 32+26= 34+25= 14+39= 你还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练习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可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相加,口算出结果。;练习;;练习;一件上衣46元,一条裤子38元,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一件上衣46元,一条裤子38元,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练习;练习;填一填。;口算下列各题。;买一个闹钟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元?;;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比现在的4G通讯速度更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十乘积等于24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