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富盛生物是真是假

绍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为东扬州治所。隋开皇九年改置吴州,治会稽县。大业元年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绍兴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小黄山文化开始,至今已有约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

据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战国初,越王勾践大败吴国,越国疆域拓展至江淮地区。至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败越,尽取故吴地并至浙江,越始“服朝于楚”,而诸越邦国尚存。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吴越地置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二十六年,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会稽郡先后辖山阴等二十余县,其中在今浙江境内有山阴、诸暨、上虞、余姚、句章、鄮、鄞、乌伤、太末、钱塘、余杭、由拳、乌程、海盐等县。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州刺史部,督察各郡,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并增辖剡、余暨两县,时会稽郡领二十六县,属今浙江境内的有十八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吴郡,今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山阴,时辖山阴、诸暨、上虞、始宁、剡、余姚、鄮、鄞、句章、章安、永宁、乌伤、太末、东冶十五县。

三国时,会稽郡隶属于吴,治山阴。魏黄初二年(221),会稽郡领县增至三十一县,其中增今属浙江境内的有吴宁、丰安、长山、遂昌、新安、定阳、临海、南始平、罗阳、松阳十县,增今属福建境内的有建安、汉兴、昭武、南平、东安、侯官六县。吴太元二年(252),再增永康、武义、建平三县,并改上虞县为侯国。吴太平二年(257)、永安三年(260)、宝鼎元年(266),先后分会稽郡置临海、建安、东阳三郡,会稽郡辖山阴、上虞侯国和诸暨、余姚、永兴、始宁、剡、鄮、鄞、句章八县。

晋太康二年(281),以会稽地封于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所辖县数不变。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复设会稽郡,置东扬州。陈永定年间(557—559),会稽郡析山阴置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治山阴,时辖十一县。

隋开皇九年(589),省郡县,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郡,并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并余姚、鄞、鄮入句章县,设吴州,治会稽县,辖会稽、诸暨、剡、句章四县。并设吴州总管府,治会稽,总管原东扬州诸郡。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吴州,以原吴州境置越州,治会稽,是为越州名称之始。大业三年(607),复为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621),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改会稽郡为越州,治会稽,辖会稽、诸暨、剡城三县和嵊州、姚州、鄞州三州。同时置越州总管府,驻会稽县,管越、嵊、姚、鄞、松、绸、衢、瀫、丽、严、婺十一州。武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析会稽立山阴县。改越州总管为越州都督府,督越、嵊、鄞、丽、婺五州。景云二年(711),天下分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属州,越州定为中都督府,所督不足十州,隶属于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废越州中都督府,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辖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乾宁三年(896),钱鏐平董昌,号越州为东府。

北宋熙宁七年(1074),设两浙东路驻越州,辖越、婺、衢、明、台、处、温州。旋即并入两浙路,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府治设山阴,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辖县和治所均不变。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置绍兴府,治山阴,辖八县。清设浙江省,省府之下置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绍兴府隶属宁绍台道,辖县未变。宣统三年(1911),并山阴、会稽为绍兴县。

民国元年(1912)2月,废府、州、厅旧制,实行省、县两级制,原绍兴府辖县均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于省县间设会稽道,治宁波,时辖地相当于绍兴、宁波、台州三府。民国16年取消道制,原绍兴府七县直属于省。民国24年置绍兴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余姚、嵊县、新昌、诸暨、萧山七县。民国25年,改绍兴为第三行政督察区,其驻地、辖县不变。民国37年,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余姚,辖十四县(改萧山为省直属,增辖鄞县、慈溪、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四明八县)。

1949年5月,绍兴全境解放。6月,设为浙江省第十专区,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萧山六县,余姚划归第二专区(宁波)。10月改为绍兴专区,并析绍兴县城区置绍兴市(今绍兴城区),析绍兴县置会稽县,时辖一市七县。1952年1月,撤销绍兴专区,原所辖绍兴、诸暨、萧山三县及绍兴市改由省政府直属,上虞、嵊县、新昌划属宁波专区。1953年2月,省辖诸暨县划入金华专区,省辖绍兴市、绍兴县划入宁波专区;5月,绍兴市复为省辖,委托宁波专署代管。1957年8月,省辖萧山县由宁波专区;9月,诸暨县由金华专区划归宁波专区。1958年1月,撤新昌县并入嵊县。1959年1月,萧山县由宁波专区划归杭州市。1961年12月,复置新昌县。1962年12月,撤绍兴市并入绍兴县。1964年9月,复设绍兴专区,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1968年5月,改名绍兴地区,并成立绍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改名绍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销绍兴地区,改设省辖绍兴市,置越城区,下辖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诸暨县。

1989年9月,所辖诸暨县改设诸暨市(县级市)。1992年8月,所辖上虞县改设上虞市(县级市)。1995年12月,所辖嵊县改设嵊州市(县级市)。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将原绍兴县的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全市现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508个社区(居委会)、2176个行政村。

2013年10月,国务院2013年112号文件已对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域进行了批复。同意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柯桥区人民政府驻柯桥街道群贤路1661号;撤销县级,设立绍兴市。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上虞区人民政府驻百官街道市民大街987号;将原绍兴县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管辖。

2014年年末,全市共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2176个行政村、50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越城区有10镇7街道,251个行政村,16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柯桥区有12镇4街道,251个行政村,10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上虞区有15镇3乡3街道,339个行政村,10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诸暨市有23镇1乡3街道,468个行政村,7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嵊州市有11镇6乡4街道,452个行政村,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新昌县有8镇5乡3街道,415个行政村,1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位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北纬29°13′35"至30°17′30"、东经119°53′03"至121°13′38"之间。全境域东西长130.4千米,南北宽118.1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9°52′59″至30°08′00″、东经120°29′49″至120°43′47″,陆域总面积355.9平方千米(以上为绍兴市测绘和地理信息局2012年提供的最新数据)。绍兴市区面积2942平方千米,至2014年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为319.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2.2平方千米。  

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西部、中部、东部属山地丘陵,北部为绍虞平原,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地貌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全市最高点为位于诸暨境内海拔1194.1米的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最低点为海拔仅3.1米的诸暨“湖田”地区,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绍虞平原平均海拔在5米至10米左右。地表江河纵横,湖泊密布。在全市境域面积构成中,按地域性质分:陆地面积8048.3平方公里,水系面积225平方公里;按地形起伏度分:起伏度在20米以下的面积909.6平方千米,占陆域总面积的11%;起伏度在20~75米的面积516.9平方千米,占6.3%;起伏度在75~200米的面积1633.2平方千米,占19.7%;起伏在200~500米的面积2624.17平方千米,占49.8%;起伏度在500~900米的面积1095.7平方千米,占13.2%。

绍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0.1℃。

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主要河流有曹娥江(境内长160.5千米)、浦阳江(境内长66.9千米)和浙东运河(境内长西段钱清至曹娥江78千米、东段曹娥江赵家坝至驿亭长坝闸15.70千米)。主要湖泊有30多个,其中水域面积在2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6个,即汤浦水库、长诏水库(沃洲湖)、陈蔡水库(东白湖)、平水江水库、犭央犭茶湖(镜湖)、南山水库(南山湖),尤以汤浦水库为最,水域面积13.4平方千米,是越城区、绍兴县和上虞市的生活饮用水源;又以鉴湖最为著名,水域面积294.8万平方米,蓄水量875.90万立方米,为绍兴黄酒制作的唯一水源,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现已开发成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境内土壤类型多,分布复杂,性态特征各异,土质良好,多宜农业利用。从类型看,除地带性的红壤、黄壤土外,还广布着隐域性的水稻土、潮土、盐土和紫色土、石灰岩土、中基性火山岩土、粗骨土、石质土、新积土等9个土类。全市土壤共划分为11个土类、21个亚类、65个土属、101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4个亚类、29个土属、50个土种,面积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9.82%;红壤土占3个亚类、11个土属、17个土种,面积34.11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5.60%。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及各种地方名、优、特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绍兴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自然植被共有153科、449属、879种,其中天然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混交林、竹林和盐生等6类,覆盖率达46.2%。人工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等3大类。其中粮油、经济作物品种分别超过100种,蔬菜作物有33类、128种,观赏花卉有120多种、240余属、800多个品种。全市属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有一级3种、二级16种、三级17种。境内动物资源丰富,饲养动物有4类、170余个品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0余种、鸟类120多种、爬行类70余种、两栖类30余种。属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一级8种、二级5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3种。在各种动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达1200余种,其中中草药资源植物类有1000余种,动物类有200余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即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面积402平方千米。涉及绍兴市下辖诸暨市、嵊州市、柯桥区的12个乡镇,59个行政村。

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26处,其中国家级4处,分别为:绍兴县兰亭国家森林公园、诸暨市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诸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嵊州市南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省级11处,分别为:原有绍兴县香雪梅海森林公园、绍兴县千年香榧森林公园、上虞市东山湖森林公园、诸暨市杭坞山森林公园、上虞市祝家庄森林公园、嵊州市鹿山森林公园、嵊州谷来香榧森林公园、新昌县罗坑山森林公园、新昌县七盘仙谷森林公园、新昌天姥山森林公园10家,2013年新增诸暨市三界尖森林公园;市级11处,分别为:原有汤浦水库森林公园、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公园、绍兴鉴湖森林公园、绍兴绿林竹海森林公园、诸暨市陶朱山森林公园、诸暨市枫桥森林公园、诸暨勾嵊山森林公园、上虞市凤鸣山森林公园、嵊州市百丈飞瀑森林公园、嵊州市竹溪森林公园10家,2013年新增绍兴县大香林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8587.87公顷。

全市现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小区)76处,其中省级19处,分别为:柯桥区兰亭大庙坞自然保护区、柯桥区稽东香榧林自然保护区、柯桥区西路桂花林自然保护小区、柯桥区宋六陵古松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斗岩风景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汤江岩鹰科鸟类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陶朱岩革命纪念地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小天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西岩龙潭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山自然保护区、诸暨市东白山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枫桥香榧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五泄浙江楠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青山水库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石壁水库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外阳湾鹭科鸟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百丈岩苦丁茶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风景区自然保护小区;市级26处,分别为:越城区吼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小区、柯桥区王成白虎山古松群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街亭镇花厅马西坞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牌头镇越山寺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浬浦镇盘山村牛头岭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雄踞村来垅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同山镇牛头颈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风景区雁鸭类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谷来镇百年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四明山东方蝾螈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王院乡蛇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雅璜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玉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林场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南山次生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里南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长乐马尾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里南乡何家坞天然阔叶林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短毛松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竹溪乡竹类资源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区香榧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金钱松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马尾优质种源自然、嵊州市平山林场月案坪林区蛇类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西白山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嵊州市城西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县级31处,分别为:越城区秦望村鸟类资源自然保护小区、柯桥区芝塘湖鹭鸟自然保护区、诸暨市东白湖镇小东村乌石硼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小东村后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盘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娄东村庙后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雄踞村坟垅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东白湖镇上英村庙后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浣东街道火烧吴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五泄镇十四都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五泄镇红枫岭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五泄镇古塘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里浦镇陶姚村大悲庵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里浦镇里浦村大岩寺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枫桥镇梅苑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枫桥镇新择湖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枫桥镇大干溪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安华镇球山村球家坞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安华镇球山村下球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赵家镇宣家山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赵家镇东溪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应店街镇灵山坞村弄王堂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应店街镇金海三喜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应店街镇幸福村章家埠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应店街镇诸阳村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应店街镇寨头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阮市镇金岭村黄金山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璜山镇读山村独山头自然保护小区、诸暨市璜山镇黄家店村茅塘山顶自然保护小区。合计总面积为14065.06公顷,其中省级8826.57公顷、市级4752.69公顷、县级485.8公顷。

全市共有2处湿地公园列入省重要湿地,分别为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合计面积为1912公顷;公布县级湿地名录6处,其中柯桥区3处、诸暨市2处(含白塔湖)、新昌1处,合计面积为5340.3公顷。

全市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496720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340公顷。  

主要有铁、铜、金等中型金属矿藏,及萤石、石灰石、石煤、瓷石土、硅藻土、叶蜡石、花岗石、玄武石、紫砂土等大中型非金属矿藏。其中,铁矿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75.5%,铜矿储量占全省的62.6%,金矿储量占全省的42.4%。非金属矿中,硅藻土储量为全国之最,瓷石土占全省的82.1%,叶蜡石占全省的38%。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2.4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63.78亿立方米)偏多13.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0.3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7.2%。产水系数0.56,产水模数87.7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全市共有17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68亿立方米,比2013年年末蓄水量(4.79亿立方米)减少23.2%。

2015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161.43万户,基本与上年的161.48万户持平。户籍人口443.11万人,其中男性221.43万人,女性221.6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97%和50.03%;全年出生人数32235人,出生率7.28‰;死亡人数30342人,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0.43‰,自然增长率比上年下降2.21个千分点。

2014年内,全市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市流动人口管理局抓好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全年全市共登记流动人口1688779人。其中越城区(实管范围内)174517人,柯桥区625317人,上虞区182856人,诸暨市391483人,嵊州市83517人,新昌县41399人,绍兴高新区63504人,袍江开发区115778人,滨海新城10408人。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46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3.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4.15亿元,分别增长1.8%、6.0%和9.2%。GDP总量列全省第四位,增速列全省第七位。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90017元(按年平均汇率6.2284折算为14453美元),增长6.9%。人均GDP列全省第四位,增速列全省第六位。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年度的4.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五涨三跌”,其中衣着类上涨6.2%,烟酒类上涨4.1%,食品类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6.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9%,居住类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下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4.4%和6.5%。

全年财政总收入602.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89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1.37亿元,同比增长12.8%。

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2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940人,比上年增长4.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6%,比上年下降 0.2个百分点。

2015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23亿元,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198.49亿元,增长3.6%;林业总产值27.35亿元,增长4.0%;牧业总产值43.99亿元,下降7.3%;渔业总产值32.06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33亿元,增长7.5%。农作物播种面积268.6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64千公顷,下降0.5%。粮食总产量95.02万吨,下降2.8%。

年末生猪存栏80.72万头,比上年下降23.2%。年内生猪出栏170.52万头,下降12.0%。全年生猪饲养量251.24万头,下降16.0%。肉类产量154739吨,下降8.2%。其中猪肉产量129390吨,下降6.5%;禽肉产量20506吨,下降18.9%。禽蛋产量40696吨,下降2.6%。

全年水产品产量106486吨,比上年增长3.4%。

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57.8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9.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17.7%,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4%,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4.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07.01,同比增长3.0%,其中新产品产值3463.85亿元,增长21.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7%,比重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销售产值9427.45亿元,增长2.7%,其中出口交货值1274.22亿元,下降3.7%,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13.5%,比重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157.29亿元,同比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2.5%,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6.6%,生物医药产业增长5.8%,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5.1%,新兴信息产业增长4.5%,新能源产业增长2.6%,新材料产业同比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传统产业总产值5512.86亿元,同比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6.8%,比重比上年降低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产业增长2.6%,机械产业增长9.3%,化工产业增长3.6%,轻工食品增长1.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化学纤维480.88万吨,增长1.8%;印染布产量182.65亿米,下降2.7%;染料产量62.15万吨,增长8.6%;领带产量14264.03万条,增长2.5%;袜子产量59.27亿双,下降7.1%;伞类制品产量16947.89万把,下降0.4%;珍珠饰品产量33.57亿元,下降12.1%。黄酒产量千升,下降12.7%;合成纤维聚合物产量170.25万吨,下降7.7%;化学药品原药产量9.62万吨,下降5.1%;太阳能电池产量70.35万千瓦,增长30.2%;家用燃气灶具产量105万台,增长44.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28.98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7.22亿元,下降30.7%;股份制企业69.01亿元,增长12.0%;港澳台投资企业68.87亿元,下降3.4%;外商投资企业43.29亿元,增长2.4%;私营企业253.22亿元,增长6.9%。主营业务利润率5.8%,同比持平。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8.9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建筑业总产值6583.20亿元,增长6.6%;利润总额146.94亿元,下降3.8%;税金总额200.21亿元,增长9.8% 。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 9.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05.39亿元,增长9.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15.67亿元,增长8.7%。按商品分类分: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58.16亿元,增长12.0%;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3.77亿元,下降13.4%;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91.54亿元,下降18.1%;汽车类零售额301.53亿元,下降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88.11亿元,增长8.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2.95亿元,增长15.7%。

年末有商品交易市场424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71个,超十亿元市场26个,超百亿元市场9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3123.8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947.03亿元,增长10.7%;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176.79亿元,增长2.8%。中国轻纺城总成交额138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中国轻纺城成交额和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分别为865.83亿元和516.02亿元,分别增长16.7%和4.0%。

2015年末有普通高校9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49万人,在校生8.38万人,毕业生2.0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1.75万人,在校生5.15万人,毕业生1.85万人。有18所中职学校30个专业开设“3+2”职业教育,12所中职学校20个专业开设“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3.21万人,在校生9.72万人,毕业生3.54万;初中招生4.38万人,在校生13.88万人,毕业生4.7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7%。小学招生4.06万人,在校生27.73万人,毕业生4.74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专任教师5.0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0.4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28万人,普通高中0.74万人,初中1.10万人,小学1.57万人,幼儿园0.78万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累计有480所通过省厅验收,创建率达到94.67%,居全省第一。拥有幼儿园627所,在园幼儿13.09万人。其中新建、改建幼儿园45所,省等级幼儿园创建率94 %,市级标准化幼儿园创建率76%。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入学,全市义务教育段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9.7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3.4%。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用于科学技术支出20.97亿元,增长1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0.8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5.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两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全市孵化场地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新认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专利示范(优势)企业13家、省农业科技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35家。15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入选数列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0家,总量保持全省前列。“绍兴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营阶段。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创新型试点城市测评列全省第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指标经省知识产权局测评为优秀。35项成果获省科技奖,获奖数连续第三年居省内各地市首位。全年共申请专利45059件、授权3303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59.9%、90.3%,增幅均列全省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503件、授权1523件,增长62.5%、73.1%。

2015年末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781场次,比上年增加8场次,观众153.19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国有剧院6个,全年演出528场次,观众34.27万人次;全市多厅电影院29个,电影放映28.20万场次(不包含农村电影2.64万场),比上年增长24.9%。全市有群艺馆、文化馆(站)125个,公共图书馆7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82.01万册,比上年增长13.5%。文物藏品实际数量89630件,比上年下降1.2%。

越城区图书馆、诸暨市图书新馆建成开放,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全覆盖。7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服务和数字资源共享。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柯桥区建成“莲花书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达到2188个行政村全覆盖。圆满承办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绍兴)现场竞演。举办绍剧惠民演出以及剧目展演月等活动。越剧《钗头凤》、《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绍剧小戏《奈何桥》4个剧目首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数量位列全省地市级城市首位。“梅花奖”队伍扩大到7人次8朵,名列全国地市级城市前茅。绍剧研究院3位同志分别荣获第25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新人主角奖、新人配角奖。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赴新加坡开展经典越剧传统大戏展演,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赴香港参加“越剧经典名剧名家展演”,新昌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赴台参加“2015年台湾亚太艺术节”交流演出。柯桥区安昌镇、新昌县小蒋镇南洲村分别评为省级非遗主题小镇和省级民俗文化村;新昌县(新昌调腔)被命名为第二批省级传统戏剧特色县。上虞区崧厦镇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强镇。

2015年末有卫生机构2520个(含村卫生室973个),比上年增加21个。其中医院66个,增加21个;卫生院及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99个,减少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3385张,其中医院床位19273张,分别增长11.2%、14.9%。医生数12911人,注册护士数12546人,分别增长7.5%、12.9%。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52.78张,比上年增加5.29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9.14人,比上年增加2.03人。

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启动创新药品集中采购与定价机制改革试点,在省中标价基础上平均降价5.5%。推进“5+7+x”重点项目建设,市立医院工程结顶,市口腔医院动工建设,嵊州新医院完成建设。已执业的非公医院有32家,共开放床位2800张。新建22家紧密型医联体,新创建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14家,等级卫生院11家。推进分级医疗,全科医生规范签约81.51万人,高血压和糖尿病慢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0.28%和68.16%,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06.94万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比例达到60.1%。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出生数4833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6.99(以女性为100),继续保持正常水平。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报告12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和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甲乙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较上年下降29.52%。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完成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169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市本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名医工作室”10家。运行“掌上健康绍兴”APP,网上预约诊疗平台完成102万人次预约。

2015年末有大型体育场馆24个,比上年增加1个,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均实行对外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放率达到100%。成功举行绍兴市第八届运动会,来自全市各区、县(市)行业系统、民营企业共46支代表队405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开闭幕式期间,成功举办体育成就展、群先表扬等重大活动。通过省级体育强市评估成为浙江省首批体育强市。切实抓好全民健身工作,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超过1000场,市本级超过200场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举迎新系列健身、万人登山周、诸暨马拉松赛、全市三人制篮球赛、第七个全国“全民健身日”等重大群体活动。绍兴籍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成绩优秀,获得田径亚锦赛的2项冠军,在田径世锦赛获得1项亚军,在全国皮划艇锦标赛获得8项冠军。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省运动休闲旅游节将落户柯桥,柯岩街道“酷玩小镇”成为第二批省特色小镇。体育彩票销售继续稳步增长,全年销量超过6.5亿元。

2015年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333.5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487.52万人。工伤保险总参保人数193.74万人,比上年下降2.06%;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122.64万人,增长5.0%;生育保险总参保人数131.97万人,下降0.92%。

成功争创全国唯一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全市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54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663张,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48家,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市区和诸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630元和57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62%和9.62%,农村标准达到城镇标准的90.48%。嵊州市、新昌县分别为611元和493元,农村标准达到城镇标准的80.7%。全市以县为单位,农村低保标准均超过城镇标准的75%。加强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新建避灾安置场所135个,累计建成总数达1361个,用于避灾面积58.8万平方米,可容纳19.44万人,实现乡镇级避灾安置场所100%全覆盖,村级避灾安置点覆盖率45%以上,全国领先。当年有8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进临时救助工作,全市全年临时困难群众9740户,2.34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853.3万元。医疗救助109.14万人次,支出救助金1.08亿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全年共支出善款1.09亿元,救助42.3万人次。全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竣工10765套,分配9975套,超额提前完成任务。持续推进危旧房屋整治改造工作,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完成建筑面积152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04.20万平方米。

酒文化:古城绍兴,稽山鉴水,钟灵毓秀。数千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绍兴酒就是一顶镶着明珠的皇冠。绍兴市被中国首届酒文化节评为5个中国酒文化名城之一。绍兴酒的历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酿、勾践“箪醪劳师”等传说和典故。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给皇帝的贡酒。唐朝时,著名诗人贺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干、张乔等,都以饮绍兴美酒、赏稽山鉴水、留千古诗篇为畅事。明清之际,绍兴出现了大酒坊,清嘉庆年间绍兴酒被列为全国十大名酒之一。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和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绍兴酒荣获金质奖章。

绍兴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丰富,剧作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时,越州有参军戏。唐元和年间(806-820),女艺人刘采春及其夫周季崇善弄“陆参军”。元微之赠刘采春诗有“选词能唱望夫歌”句。[望夫歌]一名[罗嗊曲]。刘采春所唱120首,皆当时文士所作,其词五、六、七言。今尚存[罗嗊曲]6首。

南宋,主要演出诸宫调及杂剧,曲艺则数鼓词。洪迈《夷坚志》载有越地演唱诸宫调的内容。杂剧流行于越州民间,或为祭神而演。王十朋《梅溪集》有“剡之市人,以崇奉东岳为名,设盗跖以戏先圣”等语。鼓词为宋时越中主要曲艺形式。陆游有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叙“拊鼓盲翁”说唱蔡伯喈故事的情状。其时,绍兴城乡演出活动频繁,陆游晚年回绍兴里居所写诗中,多有咏及。当时,已有本地的“村伶”,村伶还组班演出。这种演出,为不误耕作,多在夜间,极受农民欢迎。陆游诗云:“老伶头已白,相识不论年。时出随童稚,犹能习管弦。”“野寺无晨粥,村伶有夜场。”“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戏文入元,与北曲元杂剧对称而名为南戏。由余姚籍为主的“戏文子弟”以余姚方言及声腔演唱的南戏称余姚腔。余姚腔流行于江苏的常州、润州(镇江)、扬州、徐州及安徽的池州(贵池)、太平(当涂)等地。明万历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586~1597),“绍兴梨园”、“余姚梨园”、“绍兴戏子”以余姚腔多次演出于上海豫园等地。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昆腔由吴中一带迅速传播到江浙各地。万历年间(1573~1620),昆腔大见流行,越中士大夫纷纷组成家班、女戏,声势颇盛。以后家班几经更迭,有的演员在脱离家班后,加入民间班社。其时,演出重视伴奏及服饰、化妆,且部分使用灯彩布置。明末,兴调腔,其时,目连戏自成一系。

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乱弹起,与调腔并行,其后,鹦哥班出;咸丰、同治时(1851~1874),嵊县“落地唱书”勃起,清末衍化为小歌班,民国初发展为绍兴文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源于乱弹的绍剧及出自绍兴文戏的越剧均得到长足发展。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洩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1.25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

绍兴方言属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

春秋战国时,句践建都于此,越人有其民族语言。秦汉以降,北方移民涌入,越人后裔接受中原文化,语言遂渐与华夏融为一体。故除《越绝书》尚载越人呼“盐”为“余”,呼“船”为“须虑”,《说苑·善说》中有用越音记下之《越人歌》外,只地名、人名尚遗下古越语痕迹。

晋室东渡,建炎南迁,越地能文者曾为避土音而作“雅语”,至今仍保留整套全浊声母与古四声系统,方言中古音古字也远比现今北方“官语”为多。

以县治所在地城区音为主。唯南山北海,或与邻县接壤,对当地方言不无影响,因选柯桥、安昌、稽东、王坛四镇作一比较,以示大概。

绍兴方言在吴语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表现于:有整套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声调保留古四声,各分阴阳,降、升、徐、促,合乎音律;连读无轻音;文白异读,反映出方言语音之层次。凡此,形成绍兴方言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读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等特色。

绍兴方言语法有诸多形态特点:人称代词之复数形式以改变主要元音区别;动词常以清浊声母表力度;“带”、“咚”、“夯”附于动词、介词后面可明位置远近;形容词后缀“拉拉”、“罗罗”、“兮兮”显情态,加各类后缀(可多达三字)状感受;双音节摹声词镶嵌声母为“l”音,扩成四音节,形成双声叠韵;宾语常置谓语前;语气词特别丰富,能表达多种情绪及态度。此类简朴实用,侧重意合,富于形象,含蓄幽默,宜庄宜谐之语言组合,既与传统思维模式及思维习惯相关,又与达到意在言外之语言艺术相一致。

绍兴方言词汇早有著述,清康熙间毛奇龄有《越语肯綮录》,乾隆时茹三樵有《越言释》,皆选部分词汇,旁搜博引,论古证今,以显绍兴方言之古老与雅驯。光绪时范寅编《越谚》,记录大量词语,为达到“言之于口者悉达于笔,使淹雅者通今,简陋者博古”之目的,用有大量僻字。本章辑录词汇有同物而异名者,有因古音而异读者,有不明本义或效北音而误呼者。凡古有其字,不敢遽舍,略注出处。不及形诸文字或语音演变,莫知其源者,据清王念孙“义存于声,声近义通,求之于声则得,求之于文则惑”之说,以同音字代之,并加注音标。

绍兴老酒:绍兴老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五代吴越国时,绍兴的酿酒事业进一步发展,酒税已成为当时国家的重要税收之一,吴越王钱#特设酒务司专管,这就是城区酒务桥的来历。宋室南渡后,绍兴老酒发展迅速,当时城内达到“酒满街头”的程度。绍兴老酒生产的鼎盛时期在清光绪后期,年产量曾高达60900吨,仅贮存3年以上的陈酒就有36000余吨之多。民国时期,受战乱影响,产量很不稳定,1945年仅产2500吨。

乌干菜:绍兴干菜除新昌制作的干菜多采用高脚白菜之外,大多利用油冬儿菜和芥菜。新昌人和绍兴人生产的干菜很容易从它的名称上就加以区别,新昌一般称之为“菜干”,而绍兴人的都称为“干菜”。鉴别干菜属于哪种蔬菜为原料制作而成必须请教内行人,尤其内在质量在市场上很不统一,一般人很难分出高低档次。很多人采用当场品尝的办法,口感较好,特别不能有咯嘴的泥沙,感到比较清爽为上,相对而言,商店规模较大,销售较旺的地方质量相对比较有保障。干菜的香味特殊,而且渗透能力非常强,如果同伴中有一人买得绍兴干菜而带进了飞机的客舱中,几乎每个乘客都能享受到你提供的特殊“待遇”。因此,你买了干菜后应单独装在一个手提袋中,避免与其它物品放在一起,尤其是不能同你自己的衣服保管在一起,否则你的衣服将染上干菜味而久久不散。如乘坐飞机,应将干菜包装得相对严密一点。

:茴香豆是一种绍兴的小食用品,常作零食或下酒之用。由于鲁迅小说中的描写,使绍兴的茴香豆身价百倍,成为外地旅游者争相购买的商品之一。为适应游客购买的需要,茴香豆的包装已作了很大改进,因此小小的茴香豆已在绍兴形成了一个大市场。

绍兴: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肮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1940年,毡帽益盛。绍兴县皋埠镇之红毡业,亦转产乌毡帽。绍兴乌毡帽,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现畚斗形,冬经风雨夏遮阳,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制作精细,牢固耐磨,厚实硬邦,湿之即干,经济实惠,为农民及各种工匠所乐于购用。乌毡帽以厚薄均匀、手感松软、质地坚挺为上品。1966年后,绍兴民间戴毡帽之俗渐止,各毡帽厂店相继停业。1978年后,为满足旅游者和老农之需,从山东购入乌毡帽,供应市场。

:香糕曾是清代绍兴八大贡品之一,历史颇长,原料以精白米、糖为主,辅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药制成的香料,兼有甜、香、脆等特点。品种规格很多,味道有香甜和椒盐之分。

:绍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珍珠产地,尤其以诸暨山下湖最为集中。山下湖又称珍珠湖,不仅是因为该地盛产珍珠,而且山下湖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珍珠以大、圆润和有光泽为上等,珍珠饰品、珍珠营养品、珍珠美容品等,一向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的珍珠产品更是琳琅满目,通过能工巧匠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收藏或赠品。如果你去一趟诸暨山下湖珍珠市场,你就有可能被珍珠的如此交易所感染,禁不住场面的诱惑而掏腰包。成堆的原始珍珠、名目繁多的珍珠造型,常使初到市场的人士目瞪口呆。

:或许有人难以相信,栩栩如生、精巧剔透的工艺品是用竹编制而成。工艺竹编有模拟动物、漂白、花筋和蓝胎漆四大工艺特色,蓝盘、瓶、盒、罐、屏风、动物、建筑物、人物、家具、玩具、灯具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光泽鲜艳,形状逼真。

:选用优质黄豆作原料,与绍兴黄酒、红曲等辅料配制而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质地细嫩,滋味鲜美,色香味俱佳。

:小京生花生是我市新昌县传统的地方优良品种。种植历史较久,品质特佳。据调配新昌小京生花生于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至今约有80多年的历史。早春民国初期,新昌小京生就驰名于国内和港澳地区。1984年,新昌小京生花生参加全省农副产品展销会,在花生品种中被评为质量最优。1985年10月在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质量列全国前茅。目前,全市小京生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年产量近1000吨,主产于新昌、嵊县。多数栽种在海拨250米以下的玄武岩上,年产量近1000吨,主产于新昌、嵊县。多数栽种在海拨250米以下的玄武岩台上。

安昌腊肠:安昌腊肠因产于绍兴县安昌镇而得名。安昌系浙江省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每到冬令时节,安昌腊肠挂满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为岁末年夜饭必备之菜,意味向慕“长久团圆”。安昌腊肠制作历史悠长。据镇上老年人回忆,安昌腊肠的制作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镇上一位大户人家的老爷好食肉类,久而久之,雇佣的厨子因变化不出新的烹制方法而被屡屡辞退。新来的王丫鬟情急之中将日常做菜留下的猪下水和肉末做成、本留给自己食用的肉肠拿出,不料老爷食后大喜,厨师得以留用。一传十,十传百,肉肠制作的办法在镇上流传开来,家家户户利用年岁时节开始自制香肠。一时安昌腊肠声名大振,成为远近闻名的绍兴特产。

香榧树为常绿大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姿雄伟,树冠端正,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榧材纹理直,结构细,具芳香,不翘不裂,耐腐耐磨,为优良用材。香榧树是经人工嫁接培育的优良品种,是绍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香榧树是摇钱树,2013年绍兴市有香榧面积26.7万亩,产量230.5万公斤,产值4.4亿元。香榧树是长寿树,全市现有千年以上的古香榧树4500多株。

绍兴市树在历经5个多月的评选后,尘埃落定,香榧树以占有效票数的56.2%当选。于2014年10月28日召开的绍兴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正式被确定为“绍兴市树”。

绍兴栽养兰花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我国现存最早由东汉袁康、吴平撰写的地方志《越绝书》中有:“勾践种兰渚山”的记载。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当时社会名流、 亲朋好友41人到绍兴兰亭修禊,在“曲水流荡”活动中作诗37首,王羲之为这37首诗作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37首诗中就有几首写到兰花。如徐丰之的“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尚想嘉客,希风永叹。”袁峤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则欢。喜宾既臻,想与游盘。微音迭咏,馥为若兰。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张昊,在纂修宝庆《会稽续志》中写道:“兰,《越绝书》曰:句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诸山,句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亭。”

明代绍兴知府萧良干主修,张元忭、孙鑛同纂的《绍兴府志》中载有:“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句践所树。兰诸之水出焉(通曲),兰亭,山阴汉旧县亭,王羲之曲水序于此。”

明代绍兴著名奇才,青藤画派创始人徐谓,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兰花的诗,画了不少兰花的画,他在《兰谷歌》中写道:“句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诸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吾越兰谱本如此,只今春来稽山里,兰花兰垂云之紫。”

绍兴士大夫阶层写兰、咏兰、养兰的情况,历史渊远,除见之于诗、画以外,还见于散文笔记,如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清代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等。

鲁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说:“养兰花是颇麻烦的事,我曾祖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这在周建人口述、周哗编写的《鲁迅故家的败落》中也有记载:“鲁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种兰花以外,没有做过其他什么事。”。

1923年出版的《兰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响的兰史,作者吴恩元结识了许多绍兴棠棣的兰农,在《兰蕙小史》中记录了绍兴棠棣兰农的种兰经验和发掘名贵品种的贡献,在记录的江、浙、沪40种兰花名贵品种中,绍兴县就占26种。

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兰花为绍兴市花。1988年至1992年,绍兴的兰花在全国三届兰花博览会、两次全国兰花展览会上共获得金牌13块、银牌27块,并获得优秀品种奖牌10块,栽培奖牌3块,科技奖牌1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曾与绍兴兰农交流养兰经验,绍兴还有专门的花市。1991年,在全国春季兰花展开幕式上,中国兰花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应祥教授在讲话中称:绍兴----中国兰花的故乡。

核心区含有大量与鲁迅及鲁迅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声名远播。此外,曾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塔子桥、土谷祠、长庆寺、恒济当铺等,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百岁堂”位于今绍兴劳动路,旧称宝祐桥河沿,掇木桥头。浏览八字桥街区,周恩来祖居已在不远。沿长桥直街向西,穿过中兴路,走进劳动路不久就可以看到周恩来祖居。如果你乘坐公交车在解放路城市广场站下车,就应该先参观周恩来祖居,然后再游览八字桥街区。

祖居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祖居台门上方“周恩来祖居”五个大字为陈云同志所写。祖居原名“锡养堂”,因周恩来祖上曾有一位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匾额而改名为“百岁堂”。祖居的房屋经过几次修缮,但风格与结构基本保持原貌,周恩来的祖上世居在此,直至他的祖父到江苏做官才移居淮安。

周恩来祖居共三进,每进之间有天井相隔,两侧有石走廊相通,整体结构规整,风貌庄重古朴,具有浓厚的绍兴地方特色。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曾有过损毁。1949年后,政府和老百姓曾多次要求修缮整理,均被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所劝阻。50年代末小作修缮后,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将祖居交给国家使用。80年代,当地政府才对百岁堂作了全面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再次进行了整修,并扩建了周恩来纪念馆,以后又有了周恩来纪念广场等。

是会稽山景内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景区,两边碧水绿树,映衬着会稽山,处处散发出古朴典雅的韵味。经过九龙坛,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镌“大禹陵”三字,系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视察大禹陵后所写。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尽头是祭禹广场。广场上设有图腾柱与九鼎台等建筑,象征着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场地。禹庙前有一个水池,唐时贺知章定为放生池,名禹池。跨过禹池必须经过一座古石桥,名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终于大功告成。

进入禹庙西辕门南侧的棂星门,沿石板铺就顺山势逐级升高的百米甬道直达大禹陵碑亭。亭内有石碑,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1939年,周恩来总理曾来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祠外北侧有“禹穴”碑。祠内有“禹穴辩”碑,碑文为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场所。

从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

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为我国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出禹王殿东门向上,可探“窆石亭”。亭内置有一石,名为“窆石”,“窆”为下葬之意,相传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形若秤砣,顶有穿孔,是禹庙的镇庙之宝,已被妥善保护。

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日本旅游机构交通公社,曾在同时游历过杭州西湖与绍兴东湖的日本游客中作过问卷调查,对东湖的印象超过西湖,可见对东湖的赞誉并非绍兴人的自我感觉。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位于绍兴市区八字桥直街东端。据《嘉泰会稽志》记载,该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祐四年(1256)重建,现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甬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称之为我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香林风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南15公里处的湖塘街道,总占地4平方公里。是以千年桂林和自然山水为特色,融宗教、民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优美,冬暖夏凉,四季飘香。绵延数十里的千年桂花林,香披远近,巍为壮观;深藏宝林山的古刹群落,梵音缭绕,晨钟暮鼓。一代宗师密参大师曾在此住持并圆寂,留下200多颗舍利子,在佛教界闻名遐迩。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游此地,留下诸多诗篇,如南宋诗人陆游,明朝学者张岱,近代佛家南怀瑾等。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古城西8公里处,是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也鉴湖--柯岩旅游区的主要观光休闲内容。景区总规划面积6.87平方公里,以古越文化为内涵,古采石遗景为特色,始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至清代,形成著名"柯岩八景",为越中胜景,再经过现代别具匠心的园林营造,形成柯岩、鉴湖景区,集中反映了绍兴的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2003年景区根据鲁迅笔下小镇开发了鲁镇景区,再现了旧时绍兴的风情文化、戏曲文化、节庆风俗等内容,与以上三处景区共同构成了“大柯岩景区”。柯岩景区游程4-5小时,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并融山水、园林、宗教、古镇等项目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柯岩的建设成就被省内外专家称为"柯岩现象", 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2003年被中国旅游报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 外游人所瞩目。 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 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 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传说当时王羲之是沉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 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 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竞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 《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 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 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 流觞亭面阔三间,四面有围廊。亭前 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 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 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 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 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 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 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 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 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 邀欢的情趣。 曲水流觞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 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 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 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又是一个著名的水乡,城内城外,河道纵横,到处都 可通船。这里有一种用双脚踩桨的乌蓬船,很有特色。 绍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夏朝大禹的禹陵、与南宋诗人陆游有关的沈园、明代 徐文长的青藤书屋以及近代的秋瑾故居、鲁迅故居等,都值得一游。

旅游区是诸暨市开发最早、接待设施最完备、旅游人气最旺的旅游区,一向受到当地人的重视,并得到外地游客的钟爱。已经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五泄包括西施故里、斗岩、汤江岩等景区,为叙述和游客安排游程的方便,这里先介绍位于五泄镇之内,面积为9.45平方公里的五泄景区。

五泄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在他的著名作品《水经注》中就有了关于五泄的记述,一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五泄景区内主要景观有五泄瀑布、五泄湖、七十二峰三十六坪、五泄禅寺、西龙潭等。

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

大佛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我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

新昌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45年,高僧昙光为领略浙东的奇山异水,尤其受当时杰出的高僧竺道潜和支遁归隐浙东的影响,慕名来到石城山。昙光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这就有了新昌大佛寺的开始。

大佛寺作为石窟艺术造像在外很有名气,但大佛寺在佛学研究与传播方面的历史贡献长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人们在重新认识新昌与新昌大佛寺在宗教界地位时,我们不能不再次提到高僧竺道潜与支遁。竺、支二人在当时的佛教界已经很有名气,由于他们在浙东新昌一带定居后,又有东晋十八高僧中的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等相继到来,因此又吸引了当时的大批名流来此共同探讨佛教,于法兰还在大佛寺的山门外建造“千佛院”的前身“元化寺”。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探讨的结果表明,昙光到新昌石城时,佛教传入中国不过150年,由于多位高僧在此研究与传播佛法,使当时的新昌大佛寺俨然成了全国的佛教研究基地,并由此在浙东一带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众多高僧与名士在新昌的活动将中国的佛教学研究推向了高潮,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传播与渗透,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佛教界将新昌大佛寺作为佛教圣地的最主要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美康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