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70年代十大老牌自行车车照片属于什么风格类型

     第一篇、社会实践之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图文)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时间2013年2月3号至2013年2月6号。   地点广西北海市合浦县   方式通过现场拍照与老照片对比,对一些居民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前进,城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寒假返乡时间,看到家乡建设成果感触颇深,家乡的变化是广大父老乡亲辛勤劳动的硕果,也是城乡建设的一个缩影。   二、历史的影集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2   九十年代   如今   三、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简介 地理位置   北海市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经108°51′-109°46′,北纬21°27′-21°55′。县人民政府驻廉州镇,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县城东至山口圩77公里,西至丹竹江33公里,北至常乐江口大桥40公里,南至中站8公里。 东至山口镇马鞍岭东英罗港主航道,西至西场镇鲁根嘴西大风江口主航道,南至福成乡西村竹林盐场四工区海堤,北至常乐镇双角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公里。东北与博白县、东南与广东省廉江县相邻,西与钦州市交界。北与浦北县、灵山县接壤,南界东西两段临海,中段毗邻北海市。   3   行政区划   2000年,合浦县辖15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3万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区位优势   合浦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和大西南进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的门户和通道之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县城距离北海机场和港口码头仅20多公里,县内沙   田、官井等港口,可直达国内沿海各城市、港澳地区   和东南亚各国。209国道、325国道、重庆至湛江高速   公路、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玉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在   建)和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贯穿县境,等级公路里程   14449公里;钦州至北海铁路通过城郊,过境铁路   40公里,与湘黔线、湘桂线、南昆线、粤桂线相连,   形成通行全国的铁路网络。   目前,钦州至北海高速铁路、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合浦至湛江铁路、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以及玉林至山口一级公路、合浦至灵山二级公路、滨海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快速构建,合浦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益显现。   经济发展   合浦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2%;税收首次突破8000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5家,比上年增加了12家;产值超亿元企业 14家,增加2家。工业化率达到14,比上年提高 6%。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有13个产品被认定为广西名牌产品、8个产   品被认定为广西优质产品。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全县经   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大力开   展“项目发展年”活动,采取定人、定事、定目标、   定时间、定进度的措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合   浦大道、污水处理厂、西门江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文   体中心、中粮技改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玉铁高速公   路等区、市层面推进的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扎实推   进。华润水泥、华电西场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如期完成市下达的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93个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除11月下达投资计划的5个项目外,有88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有48个项目竣工。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有效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为合浦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四、30年沧桑巨变   1、衣   改革开放前,衣服自己做,买布还   要布票。改革开放后,虽然没有了布票,   买布做衣服变得非常流行,但很少有人   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因为那里的衣服   大多很贵,老百姓买不起。而且店铺很   少,镇上只有一家卖衣服商店,而且进   的货要好几年才能卖完。可是现在的商   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   裤子专卖 店等。30年前,孩子们的衣   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穿好几个孩   子,哥哥穿小了传给弟弟,弟弟穿小了   穿坏了缝缝补补再传给

  郭超,男,山东荣成人,1928年9月出生,1946年9月参加革命,1947年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绍兴市检察院党组成员、人事科长、副处级检察员 ,1988年离休。

    照片中的郭超同志浓眉大眼,身材修长,英气勃勃。一身军装干净利落,背着枪匣子,感觉时刻准备迎接战斗,右手握着自行车,傲看风云,坚定的眼神让我们感到他在期待着什么。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九四七年他在华东军政大学当学员时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引起了许多回忆。

  抗战结束,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延安发出号召,鼓舞大家加入解放军。作为抗战时期村里的民兵队长,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郭超同志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要求入伍,带头参军。可是,有一条坎横在了参军路上,父母亲不同意他参军,担心孩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任凭郭超如何请求,村里的领导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不松口。没有办法,郭超只好偷偷地走了,投奔了解放军,没能和父母亲自告别。

  由于解放战争的需要,军队必须培养大批战争骨干。1947年4月,郭超参军后半年,领导就调他到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郭超同志学习努力,表现优秀。入校后,他被分配在三大队一中队一区队二班,既是学员,又当学习班副。军事方面主要学习五大技术和战术。五大技术有: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筑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郭超同志思想稳定,情绪高涨,积极热情,不怕困难,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因此,学习成绩显著,军事科目测验成绩平均98分,在班里和全大队都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刺杀方面,在最后的测验中,竟突破了连续刺杀一千抡的好成绩,本领过硬,他还参加了最后的实弹练习。

  在整个学习期间,组织了四次评比,郭超每次都被评为一等进步生,大队领导还颁发了嘉奖令。最后毕业时,又被评为特等进步生。郭超说:“华东军政大学的学习,使我在政治、军事和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提高,在我一生中起了很大作用。”

  为了纪念这段珍贵的学习生活时间,郭超同志用照片定格了这段美好的日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0年代十大老牌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