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出了个饮品和三得利运动饮料咖啡差不多,谁还记得?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越来越重视,大家对于“支持低碳”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就连以前我们觉得“违法”的事情,例如瓶装饮品无标签这件事上,现在也变得合法了。当然,这些无标签的瓶装,并不能单瓶出售!
最近日本雀巢咖啡公司宣布将会在今年3月推出无标签的瓶装咖啡,分别为少糖瓶装黑咖啡和无糖瓶装黑咖啡。以12瓶为一组,通过整箱的形式出售。箱子的设计也是使用回收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开箱后能重新密封。所有产品信息和法律所规定的生产信息等,则会全部印在外纸箱上,里面的瓶装饮品则会用激光打印出保质日期、饮品名字以及注明不能以零售形式出售。
而这次雀巢咖啡也不是第一个推出无标签瓶装饮品。早在2018年,日本朝日天然水已经率先推出无标签瓶装水;到了2019年朝日旗下的多款瓶装也开始“无标签化”;日本饮品界大佬“三得利”也在2020年开始推出标签的瓶装柠檬苏打水以及绿茶;
2021年1月,朝日品牌升级,针对零售的饮品, 标签直接印刷在瓶身上;到了5月份,三得利品牌对部分饮品包装瓶进行重新设计,除了生产、保质日期,品牌标签会以花纹的形式呈现在PET瓶上;8月,日本依云也推出了无标签瓶装水。

从各大饮品、饮用水公司的瓶装饮品“无标签化”操作可以看出,日本消费者十分赞成使用无标签的包装。据调查,日本约有60%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标签产品,因为“可以减少PVC垃圾的产生”和“可以减少去除标签的麻烦”。(日本在垃圾分类上,PET瓶子上有额外的标签是需要被单独分类,原因是热收缩膜标签多数为PVC材料,不能在环境中自然分解)。
而在国内,康师傅也悄悄地“撕掉了”瓶装饮品的标签。康师傅饮品旗舰店推出了主低碳概念的无标签瓶装冰红茶,这也是国内首次有企业推出无标签瓶装饮品。同样的,无标签瓶装冰红茶按组出售,不得进行拆分零售。或许这一操作,会让很多国内的消费者不习惯,毕竟在日常的理解中,瓶装饮品无标签就像“假货”。
为此康师傅公司也作出了解释:这是为了响应国家减碳要求。希望借此举动,带动更多饮品企业能一起推出低碳环保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同时还表示,为了减少油墨打印的污染,瓶身所有饮品名称/保质日期等必要信息将会通过激光进行打印,直接刻在瓶身上。
有很多国内小伙伴发现康师傅也推出了无标签的瓶装饮品后,纷纷表示支持。但依旧有不少小伙伴担心“无标签化”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并表示这或许只是一个促销方式,不能长期执行。
在COSTA进入中国之初,中国咖啡市场称可谓是一片荒芜,这也是COSTA有勇气喊出“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口号的原因,但随着如今行业竞争的加剧,自身创新、变革等问题的显现,如今COSTA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复杂。

9月7日,星期一下午3点,尽管是工作日,广州珠江新城国金店的COSTA咖啡仍然座无缺席。在这个核心商务区的写字楼下,买一杯咖啡,坐下来闲聊或讨论工作,依然是不少人的选择。

珠江新城COSTA咖啡门店一角 时代财经摄

COSTA咖啡在广州的红火与近日媒体报道中大量门店关闭,形成了鲜明对比。据多家媒体报道,COSTA咖啡已经全面撤出青岛市场,同时关闭了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的部分门店,关闭门店数量超过了中国市场门店总量的10%。

9月7日,就目前门店运营情况等问题,时代财经联系了COSTA咖啡相关人士,对方回应称,此次关闭部门门店是COSTA一直以来门店优化工作的持续,COSTA没有放缓在中国开拓零售店的步伐,也会持续关注新的开店机会。

尽管COSTA明确表示并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在如今的咖啡“江湖”中,COSTA似乎慢了不止一拍。

根据官方数据,目前COSTA在中国市场约有400家门店,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超过4000多家,两者几乎相差10倍。

在COSTA声量逐渐走低之际,各大咖啡新势力的扩张力度丝毫没有减弱——星加拿大连锁品牌Tim Hortons、日本咖啡%Arabica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三顿半等互联网咖啡也得到资本追捧……

在不少中国消费者眼中,COSTA是唯一能与星巴克齐名的洋咖啡连锁品牌。

这与COSTA最初在中国的扩张策略不无关系。在很多城市,COSTA和星巴克总会“成双成对”地出现。

此外,COSTA也打出与星巴克类似的“第三空间”概念,两者的产品定价相近;除了出售咖啡产品外,COSTA也和星巴克一样,做着咖啡杯等周边生意。

虽然比星巴克晚了8年进入中国市场,这家英国咖啡品牌早期的扩张速度丝毫不亚于前者。根据公开信息,COSTA于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前3年内开设的门店数量就达到了星巴克门店数量的25%,是星巴克同期发展速度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得利运动饮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