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增强肌力的主要方法训练?

想要增肌不外乎就是加强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频率,并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肌力逐渐往上增加,但该如何运用提升强度让自己变得更壮?有许多的人都会将这个训练方式简单解读为「增加负重」,但真的只要增加负重就可以让肌肉与肌力快速攀升?实际上,除了增加训练负重之外,你还可以透过下列7个关键技巧来提升训练强度,绝对会远比单单增加负重要来的安全与快速。

首先,你可以在负重相同的情况下尝试每组动作中,能完成比之前更多的次数,例如上周能用100磅的负重进行杠铃卧推训练,并且每组可以完成10下;那这周可以尝试是否能用相同重量完成11或12下,如果可以正确的完成就表示肌力有所提升。当负重100磅可以完成每组10下时,肌肉所承受的总强度为1000磅,而当负重相同却能完成每组12下时,就表示肌肉可以承受的总负重增加到1200磅,这就是一种以增加每组训练次数,循序渐进提升强度的方式之一,但这样的方式也是会有所局限性。

一项发表于《力量与功能性训练》上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中高强度的训练而言,小负重与低强度的训练方式,可能要求3倍的训练量才能达成相似的增肌效果,因此,如果你在一个训练动作中,能正确且轻松的完成每组15下时,就不建议继续增加训练次数,而应该转为增加负重来提升训练的总强度。

有多项研究发现,相较于每个动作只练1组多组数的训练能使肌肉增长效果提升40%!因此,如果你在日常训练中,每个动作只练1-2组的话尝试增加组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负重和每组动作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组数同样能够显著提升肌肉在每次训练中所承受的总强度,并提高肌力的强度获得更好的增肌效果。但这样的训练方式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过度的增加训练组数会影响训练的品质,因此,大多数的教练都会建议在中高强度之下,每组动作完成6-12下之间,并以5组练习为限。

在训练总量与强度都一致的情况下,相较于每周只刺激和训练肌肉1次的情况,每周进行3次的训练,更能提高训练效能与快速地促进肌肉增长,主要是将训练总量分布在一周的几天中,一方面能充分保障训练品质,避免肌肉在过度疲劳状态下继续训练;另一方面,在一周中多次重复动作,能帮助身体建立更为强大的肌肉神经感应,对肌肉力量的长期提升颇有积极效果。因此,建议那些一周只训练各大肌群只有1次的人,可以将训练频率提升到一周2-3次以上,会让整体的训练更加有效率。

何谓训练的密度?这通常由完成一定训练总量所花费的时间而定,例如你在练习杠铃深蹲时,以200磅的重量,搭配上每组10下共做5组的训练,总共花费了30分钟的时间完成;那如果相同的条件之下,总完成的训练时间缩短为20分钟,这就表示训练的密度有增加,同时也可以表示肌力有所进步,看到这边应该不难了解,要增加训练密度就是缩短组间的休息时间,因此,如果你组间要休息60秒的话,不如下次尝试看看只休息45秒。

肌肉力量通常由两方面决定,那就是所使用的负重和举起或拉起重量时的流畅度。一般来说,所举的负重越大动作越流畅,就代表肌肉力量越强壮,例如在日常训练中,如果你用185磅的重量练习卧推,每组的最后1-2下动作格外艰难不流畅,这时肌肉的受力效果绝对没有动作流畅时那么有感,因此,不妨在下次训练时先别急着增加重量,将注意利集中在流畅的完成一组训练动作上。

如果你想要提升训练总强度,但又没有足够的肌力去增加负重,这时不妨减轻重量反其道而行。例如你原本以225磅的重量进行深蹲,但你只能完成5组每组5下的训练总量,这时肌肉所承受的总强度为5625磅;那我们将重量降低到185磅,但你却能完成4组每组8下的训练总量,那肌肉的总承受训练强度就变为5920磅,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出总训练强度会有所增加,并且可以给予肌肉全新的刺激度,对于长期训练来说十分的有效率。

对于强调动用全身多肌肉部位、共同运作的复合性训练动作而言,例如常见的深蹲、硬举与卧推等而言,增加负重的训练方式是比较可行;但对于仅仅只动用某一部位肌肉运作的孤立式训练动作,如肱二头肌弯举来说,想要增加负重训练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即使你大幅度的增加负重,却也是运用代偿来牺牲掉准确的动作,除了增加受伤的风险性之外,还会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有许多的资深老手都会在最后肌肉力竭的状态之下,采用结合强迫次数、幅度减半、递减组或间歇组的训练技巧去逼迫肌肉,让肌肉能完全的真正力竭。

因为膝关节疼去骨科看病的患者发现,无论是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还是轻度的半月板损伤,医生都会要求加强锻炼。“都说是活动得太多才腿疼,怎么又要加强锻炼?这不是自相矛盾么?”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很多疾病确实是因为出现了过多的关节磨损,但医生强调的锻炼指的却是非负重条件下的肌肉锻炼,尤其是股四头肌的训练。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方,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一块肌肉,由四部分构成,同时具有伸膝和屈髋的作用,有强大的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多个研究发现,有氧条件下的股四头肌力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运动功能,减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且有轻度的止痛作用,其效应与止痛药物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的疗效相当。最新版的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膝关节骨关节炎循证医学指南》中,也把肌力训练作为核心治疗方法之首,其他的任何治疗都要在肌力增加的基础上才可以真正奏效。

肌力训练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明确,股四头肌的训练是在有氧条件下的,不承担体重的锻炼,所以,登山、长跑、跳舞、打球等运动都不在此列。虽然这些运动也可以增强肌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关节磨损。而游泳、蹬自行车等运动因为膝关节不直接承担体重,又可以很好地运动股四头肌,所以是我们强烈推荐的锻炼方式。

在家有没有方法训练股四头肌力呢?

第一种,仰卧在床上,保持膝关节伸直同时脚腕向上方勾起的状态,这时会感觉到大腿前方的肌肉变得坚硬而隆起,然后将腿整体向上快速抬起到六十度,再用最慢的速度缓缓放下。要求抬腿时越快越好,而放下时越慢越好,每天训练300个~500个循环。

第二种:静蹲法,要求膝关节呈九十度弯曲,同时髋关节也呈九十度,脊背向后靠在墙上,类似于武术中的蹲马步,每次至少坚持90秒,每天三组,每组二十次。

这样的训练方法,对于骨性关节炎和一般的劳损引起的疼痛,坚持月余,就会发现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走起路来会觉得更加的轻松。如果是接受过关节置换或是关节镜手术的病人,只要是膝关节周围的手术,都可以多多进行股四头肌力的训练,会大大加快康复的速度。

2019年5月13日 分类: 作者:运动星球

想要增肌不外乎就是加强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频率,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肌力逐渐往上增加,但该如何运用提升强度让自己变得更壮?有许多的人都会将这个训练方式简单解读为「增加负重」,但真的只要增加负重就可以让肌肉与肌力快速攀升?实际上,除了增加训练负重之外,你还可以通过下列7个关键技巧来提升训练强度,绝对会远比单单增加负重要来的安全与快速。

首先,你可以在负重相同的情况下尝试每组动作中,能完成比之前更多的次数,例如上周能用100磅的负重进行杠铃卧推训练,并且每组可以完成10下;那这周可以尝试是否能用相同重量完成11或12下,如果可以正确的完成就表示肌力有所提升。当负重100磅可以完成每组10下时,肌肉所承受的总强度为1000磅,而当负重相同却能完成每组12下时,就表示肌肉可以承受的总负重增加到1200磅,这就是一种以增加每组训练次数,循序渐进提升强度的方式之一,但这样的方式也是会有所局限性。

一项发表于《力量与功能性训练》上的研究发现,相较于中高强度的训练而言,小负重与低强度的训练方式,可能要求3倍的训练量才能达成相似的增肌效果,因此,如果你在一个训练动作中,能正确且轻松的完成每组15下时,就不建议继续增加训练次数,而应该转为增加负重来提升训练的总强度。

有多项研究发现,相较于每个动作只练1组多组数的训练能使肌肉增长效果提升40%!因此,如果你在日常训练中,每个动作只练1-2组的话尝试增加组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负重和每组动作次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组数同样能够显着提升肌肉在每次训练中所承受的总强度,并提高肌力的强度获得更好的增肌效果。但这样的训练方式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过度的增加训练组数会影响训练的品质,因此,大多数的教练都会建议在中高强度之下,每组动作完成6-12下之间,并以5组练习为限。

在训练总量与强度都一致的情况下,相较于每周只刺激和训练肌肉1次的情况,每周进行3次的训练,更能提高训练效能与快速地促进肌肉增长,主要是将训练总量分布在一周的几天中,一方面能充分保障训练品质,避免肌肉在过度疲劳状态下继续训练;另一方面,在一周中多次重复动作,能帮助身体建立更为强大的肌肉神经感应,对肌肉力量的长期提升颇有积极效果。因此,建议那些一周只训练各大肌群只有1次的人,可以将训练频率提升到一周2-3次以上,会让整体的训练更加有效率。

何谓训练的密度?这通常由完成一定训练总量所花费的时间而定,例如你在练习杠铃深蹲时,以200磅的重量,搭配上每组10下共做5组的训练,总共花费了30分钟的时间完成;那如果相同的条件之下,总完成的训练时间缩短为20分钟,这就表示训练的密度有增加,同时也可以表示肌力有所进步,看到这边应该不难了解,要增加训练密度就是缩短组间的休息时间,因此,如果你组间要休息60秒的话,不如下次尝试看看只休息45秒。

肌肉力量通常由两方面决定,那就是所使用的负重和举起或拉起重量时的流畅度。一般来说,所举的负重越大动作越流畅,就代表肌肉力量越强壮,例如在日常训练中,如果你用185磅的重量练习卧推,每组的z后1-2下动作格外艰难不流畅,这时肌肉的受力效果绝对没有动作流畅时那么有感,因此,不妨在下次训练时先别急着增加重量,将注意利集中在流畅的完成一组训练动作上。

如果你想要提升训练总强度,但又没有足够的肌力去增加负重,这时不妨减轻重量反其道而行。例如你原本以225磅的重量进行深蹲,但你只能完成5组每组5下的训练总量,这时肌肉所承受的总强度为5625磅;那我们将重量降低到185磅,但你却能完成4组每组8下的训练总量,那肌肉的总承受训练强度就变为5920磅,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出总训练强度会有所增加,并且可以给予肌肉全新的刺激度,对于长期训练来说十分的有效率。

对于强调动用全身多肌肉部位、共同运作的复合性训练动作而言,例如常见的深蹲、硬拉与卧推等而言,增加负重的训练方式是比较可行;但对于仅仅只动用某一部位肌肉运作的孤立式训练动作,如肱二头肌弯举来说,想要增加负重训练就变得不是那么容易,即使你大幅度的增加负重,却也是运用代偿来牺牲掉准确的动作,除了增加受伤的风险性之外,还会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有许多的资深老手都会在z后肌肉力竭的状态之下,采用结合强迫次数、幅度减半、递减组或间歇组的训练技巧去逼迫肌肉,让肌肉能完全的真正力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强肌力的主要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