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地震的方法有哪些?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2、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3、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自柳州3月1日发生ML3.2级地震以来,这两天,地震一直是市民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为何香兰村会接连发生地震?震前是否有征兆?地震来了又该怎么办?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柳州市地震局有关专家。

  虽然柳州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强震,但是,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在地震中如何逃生和自救同样是市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遇到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据柳州市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上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高楼里,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如果正在上班,发生地震时,市民应该尽快躲在坚固的办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离;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到安全处;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特殊工作部门(如电厂、煤气厂、核电站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行动。

  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比如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地震发生时,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在商场、饭店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避震时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疏散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据柳州市地震局有关专家介绍,3月1日香兰村发生的ML3.2级地震,震源位置与今年1月12日当地发生的ML3.1级地震的基本相同,经专家分析会商判定,结合历史地震活动、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前兆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可能为岩溶塌陷型地震活动,目前有关地震的科研和调查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早在1月12日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地震局专家分析会商判定,近期震中区仍存在发生3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而3月1日发生的ML3.2级地震正好印证了专家们的判断。

  据了解,3月1日地震发生后,根据柳州市委、市政府对该市MS2.5级(ML3.2级)地震处置工作的要求,3月2日早上,由柳州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组成的两个震情调查组到震区开展工作。

  一个组由市工信委、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和柳北区政府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震区的大型工业企业进行设备安全排查;另一个组由市住建委、市地震局和柳北区政府、自治区地震局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开展震区的震后现场调查,重点排查震区房屋结构情况、流动测震台设备工作情况,以及地震震后现场调查和现场宏观烈度考察等工作。

  按照自治区地震局的要求,在地震应急期内,柳州市地震局加强了地震应急值班,除执行正常的24小时值班外,还安排了领导值班和双人双岗值班,保证每班有3人在岗,加强地震监测,密切跟踪震情。

  震前市民曾有“预感”

  地震预报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前沿学科,也是当今世界上的科学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人类准确预报地震的案例屈指可数。不过,根据报道,在很多地震发生前,震区的人、动物以及天象都会有异常征兆,那么3月1日柳州市长塘镇香兰村发生地震前,是否也出现了异常征兆呢?记者调查发现,在地震前确实有不少市民“预感”到了地震,然而,动物却毫无反应。

  在3月1日地震发生后,市民罗女士向今报热线反映,地震发生前她确实感觉到了身体有异常反应。

  “突然感觉一阵恶心、想吐。”罗说,她曾经作为志愿者前往汶川参加过震后抢险救灾工作。在震区工作期间她就发现,每次当地余震发生前数分钟,她都会感觉到莫名其妙的头晕和恶心,后来她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地震到来前的一种反应。

  3月1日,香兰村地震发生前,她正坐在去桂林的火车上,当时她刚吃过午饭,突然她又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一阵头晕和恶心,这种感觉持续了十多分钟,起初她以为与吃的东西有关,过后得知柳州发生了地震,才恍然大悟。

  还有市民的“预感”更早。就在3月1日地震发生前三四天,网友们在讨论柳州的雾霾天时,曾有自称来自四川,现在柳工作的网友回帖称,最近曾在柳州上空看到过类似地震云一样的云彩,并对此表示担忧,当时网友均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不料数天后,这名网友一语成谶。

  相比人类,一向对地震敏感的动物,这次却要“迟钝”得多。昨日,记者采访了柳州市动物园,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最近该园的动物未出现异常反映,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发生了地震都“没感觉到”。

  记者3月1日在香兰村采访时,当地受访村民均表示,地震发生前当地的动物均无异常反应,“连狗都不叫”。

  史上曾有里氏5.5级地震

  在不少柳州人的潜意识里,柳州并不在地震带上,因此,不少人对于柳州发生地震都感到很惊讶。实际上翻开柳州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柳州与地震的关系并不算“陌生”。

  据清乾隆年间修纂的《柳州府志》、《柳州县志》,及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柳州市志》和《广西通志》(地震志)等文献记载,柳州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最严重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正月初三(1695年2月15日)融县、柳城间、府城发生里氏5.5级地震,平乐、永安、三江、罗城、马平(今柳州)有震感。另外,最近的一次中强震发生在民国24年(1935年)8月,柳州西发生里氏4.5级地震。

  自1970年自治区有地震仪器纪录以来至2013年3月,柳州市中心附近100公里范围内共记录里氏2.0级以上地震206次,其中里氏3.0-3.9级18次,最大地震为1989年7月8日融安县里氏3.5级地震。

  柳州境内的地震,震源深度多为5-10公里,加上是岩溶发育区,市区内75%是质灰岩和白云岩,即使是一次微小震级的地震,也可能在震中附近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破坏,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的特点,地震后容易引起岩溶塌陷的次生灾害。

  从历史记录我们不难看出,柳州发生大地震的几率并不高,但是地震的潜在威胁并非不存在,因此柳州市的防震工作一刻也未曾松懈。据柳州市地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柳州市已经建成了多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据了解,根据我国《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和中国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意见》,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总体原则是:“统一规划、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与通达”。分为三类标准配置的应急避难场所。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配置;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具备一般设施配置;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具备基本设施配置。

  近年来,柳州市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已建、在建II类以上应急避难场所四座。其中将城中区马鹿山公园规划为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具备综合设施,共十七项功能。位于市八中、二十七中、鹿寨县中学的II类应急避难场所已建成。马鹿山公园综合应急避难场所已进入施工阶段。另外,至2012年底各县区都建有一座III类应急避难场所。  今报记者陈新援

  在新闻报道中,读者会发现,在报道地震震级时,有时会用“ML”,有时用的又是“MS”,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字母是表示地震震级的一种标度。

  MS是“面波震级”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里氏震级。ML是“近震震级”即地方性震级。MB代表的是“体波震级”,MW代表的是“矩震级”。不同的震级标度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对于浅源大地震,我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一般说来,ML测量范围400公里内的地震,震级2-6级。MS测量深度20-180公里,震级5-8级。MW:适用范围:无限制,震级>3.5,震级无上限。MB:深度16-100公里(一般用于深源震级测量),震级4-7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除地震措施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