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优点是什么?

202X年的某一天清晨,随着闹钟发出“主人,该起床了”的第一声问候,窗帘开始自动拉开,房间里投射进来一缕柔和的阳光。这时候家庭机器人开门进入卧室,它已经根据你的行程信息帮你准备好了今天要穿的衣服,在你洗刷的时候自动面包机也根据你的口味烤好了面包,热好了牛奶和鸡蛋。

半小时后你走出了房门,车库里的汽车已经打开了空调,调好适宜的温度,上车即可出发。这时候家里的自动洗碗机已经开始清洗餐具,扫地机器人开始打扫房间,清洁地板,洗衣机也开始洗涤早上换下的衣服……

这样的场景听上去是不是很像科幻电影?人们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上述场景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就能实现,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更多的智能机器,就像《钢铁侠》电影中的贾维斯一样,它们可以依照人们的喜好、命令主动工作,使得普通人处理日常琐事所需的时间、精力大大减少。即便是居家生活,传统家电遇到智能技术之后也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二者结合带来的不只是量变,而是质变,人类的生活、工作从此可以更轻松。

也正因为此,AI人工智能也成为目前最火热的市场,不论电脑厂商还是家电厂商,甚至互联网应用厂商都纷纷投身AI技术、产品研发。在家电市场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多种人工智能产品,常见的就有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之类的,甚至还有智能插座、智能台灯、智能门锁等等产品。

不过,事实上,目前的这些家电产品在人工智能产品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远没有前面提到那么智能化,人性化。反倒有一些产品是旧瓶装新酒,接下来我们就拿目前人工智能家电领域比较火的智能音箱与智能扫地机器人为例,来谈谈这些智能家电产品的有哪些优缺点?

智能音箱:最热门的智能家电,只是用途太有限

智能音箱可以说是最早的智能家居产品,也是目前最热门的选择。普通人如果考虑智能家电,那么智能音箱也是最平易近人的选择。海外目前已经有Google、亚马逊、苹果等大公司推出智能音箱产品,国内的京东、天猫、小米等公司入局,推出了智能音箱产品,而其他不太出名的公司做智能产品时也是首选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受到厂商追捧不是没有原因的,叫它“音箱实际上有点委屈,因为厂商实质上是把它作为”智能助理“来看的,播放音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功能,而核心功能是语音交互,在这一点上智能音箱跟iPhone中的Siri很相似,核心依然是语音识别与交互,其发展目标真的就像是科幻电影中的AI助手一样,普通人只要下命令就能得到各种答案及解决方法了。

尽管Google推出了Home、苹果推出了HomePod等智能音箱,不过目前最成功的智能音箱还得说亚马逊Echo,从2014年底问世以来Echo音箱就成了市场上的宠儿,2016年市场上大约卖出了1400万台智能音箱,比上一年增加了62%,其中亚马逊Echo就占了增量的77%,也就是说去年卖了500万台,全球累计销量超过900万台,销量远高于市场上其他智能音箱。

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大卖有多个原因,除了较早推出之外,售价较低也是个重要因素。不过亚马逊的Alexa智能语音技术绝对功不可没,用户只要添加Alexa就可以通过它来控制智能家居,比如智能灯泡、智能调光器、智能插座、智能门锁等等。更重要的是,亚马逊还在不断地丰富Alexa智能助手的功能,今年7月份其功能数量已经从当初的几十、几百个快速增长到了1.5万个以上,远远超过了Google以及微软语音助理的功能数量。

只不过这么繁杂的功能中,智能音箱常用的功能其实就那么几个,根据美国Statista公司统计的报告,消费者使用智能音箱最多的就是常见问题(General Question),占了60%的比例,其次就是询问天气(Weather),再次就是流媒体音乐(Stream Music),其他则是提醒事项、日历等等。

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智能音箱虽然是目前最火的智能家电产品,支持的语音、控制功能也越来越多,不过核心的应用依然是问答搜索、天气预报、事项提醒等等,它有一定的智能性,但是离预期中的智能助理还是有点距离的。此外,在中国市场上,智能音箱受欢迎的程度要比美国市场低多了了,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文的语音识别不同于英语,本地化程度不足,国内消费者对智能音箱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否则它只能当个语音控制的音乐播放器,对不起智能助手的称呼。

(AI)是个比较大的领域,很难说清楚具体的界限在哪里。笼统地讲,可以认为是机器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的模拟,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近些年,人工智能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几个重要的条件:计算速度显著提高、足够大的数据量、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身大脑运作方式的认知有限,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模拟,特别是情感和思维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技术的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新技术一般分为起步、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技术和商业开始紧密结合一般发生在成长后期和成熟期。举个例子,我们此前已经经历了PC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我们看到在这个周期开始的时候,苹果带来了设备和系统的革命,Facebook快速崛起,而Instagram、Rovio等创造了大量新玩法。中国大概是2010年开始进入到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期。那么对于资本来说,2005年到2010年这个阶段应该是进行技术方面的布局,技术成熟后再进行商业模式方面的投资。
纵观2015年全球投资市场,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仅占到总投资的5%,虽然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但仍不是最热门投资领域。根据VentureScanner的统计,截至去年10月,全球有910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在13个领域,平均融资额在1000万美元。其中美国本土有415家,是最为活跃的市常
除了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们也在背后频频出手,在自建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同时,投资或收购了多家人工智能公司。谷歌收购了神经网络专家GeoffreyHinton创办的NDDresearch、Alphago的团队DeepMind,苹果收购了情绪识别创业公司Emotient,,IBM收购了虚拟助手Cognea等。
实际上,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远远多于被列入前述统计中的公司,但其中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公司依然是凤毛麟角。在通用领域,有获谷歌投资的语音搜索平台出门问问,启明、创新工场投资的人脸识别服务平台Face++,以及红杉投资的模式识别公司格灵深瞳,智能机器人平台图灵机器人等。在垂直领域,因为与产业结合密切,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更加清晰具体。汽车领域的机器视觉企业,如中天安驰、Minieye等,已经开始与车厂合作研发,蓄力进入驾驶辅助市场;在医疗领域,去年离职华大基因的王俊创办了碳云智能。上述提到的大部分公司依然处在技术积累阶段,没有成型方案进行大规模商业输出。
另一方面,在商业应用层面,国内公司并未明显落后,在某些领域,也出现了领先全球水准的企业。比如深圳的无人机厂商大疆,可以算作广义人工智能范畴里,作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先驱,已经占领全球市场70%的份额。而语音识别老牌公司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积累也已经达到顶尖水平。
回过头来看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创业,有一个共识是,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要远大于移动互联网,很可能是从生产到生活的全方位的颠覆。近几年也确实有一些优秀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到大众视野。比如谷歌的无人车,以及其投资的BostonDynamics所创造的Atlas机器人,还有最近备受关注的战胜李世石的Alphago,这些“黑科技”让我们感到离未来更近了。但是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依然是人工智能技术周期中的起步阶段。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选择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往往需要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语言识别等方面有独特的技术;或选择相对成熟的技术,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和健康的商业模式。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创业的技术门槛会越来越低,但是这个周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才会迎接技术成熟后的商业模式创业井喷。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商业前景不清晰是目前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持续地烧钱,而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这对创业团队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任何科技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关专业人才的充足供给;而产业逐步成熟,也会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行业的发展中。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较为领先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高校研究方面也同样领先,输送了大量人才。而反观国内,一方面是专业人才不足,一方面高校与产业结合还不够密切。让人欣慰的是,随着创业环境改善和资本的支持,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选择回国创业,他们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中坚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的特点和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