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寺庙可以这说吗

历史上关于星座的说法有很多,而且几乎每个星座都有一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的 ...

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中,本命年是要穿红内裤、红袜子,扎红腰带的,因为传说人们在 ...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毕业照是每个毕业生离开校园之前必做的一件事,有人在网上分析 ...

本命佛,是佛教密宗里的一种十分特殊的佛,是千年以来许多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 ...

每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其实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因为星座的特质,每个星座从 ...

寺庙是庄严肃穆的地方,人们去寺庙上香求得保佑,心想事成,但是作为一个庄严的仪式,上香非常的有讲究,俗话说心诚则灵,上香最主要的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有些人觉得寺庙安静,在寺庙居住很好,作为一个肃穆的地方,在寺庙周围居住真的好吗?且听小编分析。

有庙宇的地方适合住人吗

常人不适宜居住寺庙,原因如下:

(一)寺庙、道观、堂口,包括教堂等地,皆是人神集中交流的地方,除了人自身之外,除了肉眼看到的塑像法身之外,还有很多灵体存在于同一空间之内。这些灵体中有鬼、有怪、有妖、有精等等,统称为虚空灵体。尤其是每天过了13点之后,即下午1点之后,阳气开始逐渐减弱,虚空灵体即会一一出现,所以在过了下午1点以后,清晨5点之前,是不建议大家去庙里朝拜的,更何况在寺庙居住呢。如无特殊情况,这个时间段均应远离寺庙为佳。尤其是每天的子时和丑时,这两个时辰,四个小时,都属非人活动频繁的时间,均应避免一切与灵异有关的事物、场所、地点等等。

(二)只有出家人,方可在寺庙居住。寺庙收留的也皆是“无家”之人。既然是红尘在家人,离不开家,又何必再寺庙居住呢。冒然的在寺庙居住,甚至包括在寺庙里随便乱动一些摆设、法器以及随便吐痰、解手方便等皆有可能触犯灵体,所以大家在庙里朝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寺庙里的规矩才是。先天是灵异体质的朋友,去寺庙的时候就更需要注意了,千万不要随便打开自己与灵界沟通的大门,对自己不了解和未知的事物,一定要慎重才是。同时三房中人及未满13虚岁之人,即新婚夫妇、月科父母、孝子孝女等四类人,去庙里朝拜的时候均应注意,原则是皆不可久留。

(三)以上两点说的不适宜大家居住寺庙的原因之中,不包括在寺庙参加法事、短期出家等情况,希望大家不要混淆。这第三点同样是到了要离开寺庙的时间,就一定要离开,不可久留。细心的朋友可以观察一下,正规的寺庙,一进山门,即是天王殿,内供弥勒尊佛和四大天王,而后则是大雄宝殿,两殿必在同一中心线上,而在弥勒佛正后面,供养的则是护法韦驮天尊,坐镇寺庙中心线开端,护持道场及监管寺内一些活动,尤其是在庙里居住的出家人和在家人,均在护法韦驮菩萨的监管之下。故在寺庙里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恶念,不然招惹来的“佛吓人”会比“鬼吓人”更可怕。

(四)萨满佛学科普常识告诉我们:天王殿内弥勒佛的身后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背对庙门,正视大雄宝殿之中的佛祖释迦牟尼佛,而佛祖的背后,多数则是供养的南海滴水观音,普度众生。而在寺庙斋堂厨房中,还供养着咱们庙里的灶王爷,即监斋菩萨。寺庙的厨房和寮房同样不可随便进入,以免冲撞出家人,和尚、尼姑、道士、道姑在萨满仙门中均有特殊的气场和含义,一旦冲撞,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煞气的冲撞。

以上所言皆是个人浅见,请读者自行合理取舍。祝愿所有到寺庙朝拜祈福的善男善女们均能心想事成,美愿成真,吉祥如意!

在寺庙上香都有哪些规矩?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可在大殿正中央的拜垫上拜佛,因为这是住持或主法和尚礼佛专用的,可在大殿东西两单礼拜。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著拜佛方所。

拜佛时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敬、外现恭谨。不可看似恭敬,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之名,诈现威仪。合掌手势为双手平举当胸,五指合并向上,以能见无名指尖为度,掌心要空,不可贴紧。

拜佛时要五体投地,不可翘臀。双手翻掌,手心向上托起,观想接佛足,双脚、额头都要着地。拜佛时心中念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偈颂念一遍或三遍皆可,接着念咒语“缚日腊,斛” 三遍。礼拜后可以瞻仰佛像,心中默念赞佛偈:“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祇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若不会念偈颂和咒语,那么礼佛时心里观想:“我现在礼拜十方三世无量诸佛”,这样也是可以的。

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尊佛像,通常礼佛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合掌问讯后随众站立即可,不必礼拜。

若出家众正在礼佛,居士不得在法师前面礼,亦不得与法师并排礼,应当在法师后面礼佛。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直穿而过。

问讯不是点一下头,一定要弯腰到九十度或稍弱,也不可过低。

鲜花、水果、时蔬供佛一定要洁净,对如何摆供不知情的,可以请殿堂的香灯师父代劳。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净。

燃香供佛需如法,很多人一进寺院就烧一大把香到处去插,好象有任何一个香炉没插到就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上香时在大殿前的大香炉中点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若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默念“供养僧”,上完香后合掌,默念“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点香时若香枝起火焰,不可用口吹熄火,应用手掌煽熄。将香插好后问讯即可,不必一再点头作揖。

不可评论佛像是否庄严,看见佛像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甘露寺亦称石臼寺,在县东北10千米马耳山下的中峝村北,始建于唐代,有景曰“石臼停舟”,为唐县古八景之一。据清光绪《唐县志》载:“相传有石臼、乌臼二禅师居此。寺前河绕如带,卧虹以渡。禅院花木掩映,古树葱茏,飞阁层楼,曲径幽深,时隐见于烟树迷离中。寺后有龙王庙,同治时僧瀛州所建,高居山腰,遥望远岫,如揖如拱,清幽胜境,不可名状。”可惜此寺此景已不存,只留庙茬遗址。2017年冬,编著者携老友实地考查,村人介绍昔日风光,言此寺依山而建,坐西北,面东南,寺前有河水缠绕,与西侧的石臼泉水汇入西南角人称“鱼儿坑”的大水汪,岸边沙积处有巨大岩石显露,恰似停泊的一叶小舟,故成奇景。山门前的河沟有汉白玉拱桥横跨,两侧有一对石狮护卫,山门悬挂一块匾额,黑底金字,边有纹饰,为清光绪年间唐县知县柳树勋所题,上写:“泽润尧封”4个大字,落款为“知唐县事,并州柳树勋敬书,光绪年月日”,此匾长约1.8米,宽约0.6米,厚约3厘米,在大队部保存多年,后因人们文物意识差,把匾上的字推平,改作了小庙门板。大雄宝殿居高而建,有18级汉白玉台阶,且有望柱栏板,亦有石狮一对,两侧有砖石结构的钟鼓2楼。大殿后有宝塔,高约10米。塔后为后殿,殿前有水井一眼并建有井房,墙壁上镶有石刻“龙泉”2字。院内寮房分立,房后建东西两院。后殿东北角小山坡上建有龙王庙,西北角望景坨山根处有石臼泉,常年水流不断。如今,遗址区虽一片瓦砾,但依然林木掩映,古树参天,存有石臼、石碾、石磨以及大量古砖瓦、古建构件、古碑残块等,展示着历史的风貌。

为惜秋光负菊花,强登石臼望天涯。

青山红叶藏孤寺,流水残云带晚鸦。

直欲雄吞千斛酒,会须高泛九天槎。

西风憐醉不吹帽,自许风流胜孟嘉。

兴国寺遗址位于唐县西北17.5千米的大洋乡明伏村南,1953年改建为村小学,只剩一座大雄宝殿以及两间配殿,其余建筑均被拆毁改建成小学教室,至2009年,村小学另迁新址。

据现存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造的香炉基柱石刻记载,兴国寺应始建于此年之前。现存建筑为大雄宝殿一座以及有一半倒塌的配殿,大雄宝殿保存基本完好。据清光绪《唐县志》载,为元代至正年间(年)所建。大殿坐北朝南,面阔3间,为大木庑殿顶,无斗拱,灰布瓦顶,瓦当为二龙戏珠纹饰,吻兽残缺。角梁上承托45度斜线,斜线后尾置短柱上,前搭在角柱及普柏枋上,承托角梁。至今除外墙面为近代修茸外,内墙和梁柱都基本完好,梁上的油彩还比较清晰。原寺院的其它建筑已无遗迹,大殿一侧有一通记录建寺捐款人的功德碑。1984年,遗存大殿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兴国寺被批准为临时宗教活动场所,但由于当时寺院遗址仍为学校,当地居士及信众又在村南水牛坡子沟的一座不高的小山上开始重建兴国寺,仿照旧殿的式样,先后建起寮房数间和大殿一座。

法果寺在古中山城外(今北店头乡南城子村南),唐代垂拱二年(686年)始建,寺前有浮图(佛塔),高数百尺,登之可远眺定州。现寺已毁,遗址改为学校,只留巨型唐碑一通,碑文字迹大部不可辨认。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弟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别竟无惟有此,忽教醒坐对支公。

杜筍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今安徽石台县)人,唐代著名诗人。生年怀才不遇,屡试不中,隐于中山,在法果寺观赏牡丹时,吟写此诗,寄于诸弟。

灵源寺,原名寿圣寺,在县东北8千米庆都山(灵源山)上,占地面积约300亩。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建,为武则天供养的皇家寺院。寺院西半部为大僧院,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中殿阶前有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和皇庆元年(1312年)2塔铭。正殿东南有唐代5通巨型佛经石碑,正殿东北隅修建面朝东南一配殿,供憎众静坐诵经之用。侧殿东是僧侣墓地。正殿北有僧舍百八十间。于正殿东南悬崖峭壁下砌石修路,宽3米,直通东南方向浊鹿山顶上的“龙坡寺”。此石阶路也是僧侣下山务农之道。正殿东南10多米处挖水井一眼,可以下窥晓月,为唐县古八景之一。寺院修建好后,传武则天敬重尧母庆都,在尧母所居庆都山建寿圣寺,以表对佛祖的崇敬。后来,又于唐大历二年(767年)修建花塔,塔心高丈余,汉白玉砌筑,浮雕荷花封顶,塔顶周围透雕“上八仙”。塔下顺南坡修石阶路200余级,今已不存。东半部为二僧院,曰静修庵,建有天王殿、观音殿等。

灵源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重修,由司训范景为之作记。从20世纪初开始,所有建筑物逐渐毁于战乱,除佛经碑有幸被有识之士保护下来外,仅剩下残墙烂瓦和3个破损的驮碑赑屃。1984年,该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2月11日唐县佛教协会成立后,在时任县委统战部长宗健和高昌镇党委书记马坤英、唐尧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海山的协调下,北高昌、峪山庄为灵源寺场地争执了几十年的纠纷得到了解决,双方订立协议,把比历史记载范围更大的山场及其所有附着物全归宗教活动场所使用。十几年来,已建成观音殿、天王殿、念佛堂、寮房、斋堂、流通处、办公室等,分东、西两院,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西院最南面的建筑是一座长20米、高6米的大影壁,脊覆琉璃瓦,脊上东西两侧各雕一条5米长的金龙,中间为一法轮。影壁四周为浅蓝色瓷砖,大面为红色,上书“南无阿弥陀佛”6个黄色大字,十分壮观。影壁北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后为观音殿,再往后登高,为长50米、宽30米的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再北山坡上是规划的藏经楼。院内东侧寮房是2层楼房,下为念佛堂、斋堂、流通处等,上为僧房、居士房等。

东院为二僧院,古称“静修庵”,现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寮房等。西侧建有独院,2层楼建筑,为唐县佛教协会办公处所。2层重檐碧瓦的观音殿在原址上修建,2005年建成开光,河北省、保定市佛协领导及唐县政协和县委统战部、唐县民族宗教局的领导参加了开光法会。

在东院北侧山头上建有一座密宗佛塔。高11米,塔座、塔身、法轮都是洁白的汉白玉,最顶端是月牙2轮。塔身里面一层一层地放置着14.6万尊观世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泥塑像和定州开元寺塔出土的舍利7颗。五台山圆照寺两位法师专程来到灵源寺,将《大藏经》装到宝塔里。

2002年灵源寺被市、县民族宗教局批准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住持尊行法师为唐县佛教协会会长、县政协常委。2016年又在西院修建大雄宝殿及配殿等建筑,规模空前。如今信众云集,香火旺盛,晨钟送晓月,暮鼓伴香烛,千年古刹又现昔日景象。

灵源寺大唐刻经碑共5通,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刻石,碑通高300厘米、宽96厘米、厚25厘米,原立在灵源寺,汉白玉材质,碑头上刻有龙多条,佛像两尊或一尊,像两侧刻有“大唐×××供养”。碑文都是佛经,其中《妙法莲华经序》碑的碑额中间有两尊佛像,右侧刻有“大唐天后供养”,左侧刻有“大唐天皇供养”。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期间,灵源寺遭毁坏。至“文革”期间,北高昌村一有识之士组织村民将5通佛经碑全部运下山进行保护,现存于村委会专室内。碑刻保存状况不是很好,有残断,有些碑刻字迹已漫渍不清。清光绪《唐县志》记载着其碑刻内容简介:

正书在灵源山寿圣寺,碑高丈余,凡五石。前后并峙,俱四面刻字,笔势英挺,无一剥落。额造佛像,旁有大唐字,无年月,《明一统志》云:唐上元二年刻石。

第一石《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面字三十行,每行六十六字;两侧每侧字六行,每行六十六字;后面字三十行,每行六十六字。

第二石《妙法莲华经》序,前面字三十行,每行五十七字;两侧每侧字六行,每行五十五字;后面字三十行,每行五十八字。

第三石《莲华经》,前面字三十行,每行五十八字;两侧每侧字六行,每行五十七字;后面字三十行,每行六十字。

第四石《佛说无量寿观经》,前面字三十行,每行五十六字;两侧每侧字六行,每行五十七字;后面字三十行,每行字数与前石同。

第五石《大方广佛华严经》,前面字三十行,每行四十九字;两侧每侧字六行,每行四十九字;后面字三十行,每行字数与前石同。

看到西山东尽头,柏林又见佛宫幽。

轩窗云护常含雨,枕簟生凉易得秋。

几日吟哦无好句,平生魂梦此清游。

老僧正理参禅事,闻道云云笑不休。

峭壁悬岩一迳通,招提深入白云中。

光含台殿高梧月,香馥烟云古桂风。

万里飘飖穷碧落,千秋名胜倚崆峒。

长川巨浪此山下,惟见灵源赴海东。

有山无寺不为胜,寺倚山开胜十分。

世路奔波忙到此,揽衣穿破一山云。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 屠侨

此诗为明代碑刻,原在灵源寺,现存北高昌村刘红虎家,为嘉靖五载春二月保郡守四明山人屠侨书。屠侨(1480—1555),字安卿,号东洲,浙江鄞县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保定知府、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后加太子少保,谥简肃。著有《东洲杂稿》《南雍集》等。

民间传说-灵源寺的传说

要说庆都山上的灵源寺,须从李唐王朝说起。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布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其时,久居唐尧帝都山西平阳一带的河东慰抚使李渊,乘势起事,公元618年攻拔长安,借先圣唐尧的神威,自封“神尧皇帝”,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不久,李唐王朝统一了全国。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即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盛世—“贞观之治”。

李渊的孙子李治即唐高宗继位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后来改称“天后”。武则天是唐太宗召入宫的才女,善琴书歌舞,喜博览群书。太宗死后,她削发为尼,有机会阅览唐玄奘刚刚翻译的佛经,对西域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她崇拜佛教超过了对祖传道教的信仰。于是,她重入宫廷后,挟高宗皇帝,发天后之威,在全国各地推崇佛教,大造寺院。一天,武则天佛心大发:“李唐大业,乃唐尧在天之灵相助,帝尧之恩德至今未报,我心何安?”想到这里,她召集诸“北门学士”参决。诸学士遵循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著述:“尧山,南十里是都山;都山,尧母庆都所居”,建议天后去寻根拜祖。天后应允,差大臣和阴阳生东行,越太行山至唐县。在唐县县令的陪伴下,先到尧山,选定山之南侧、“唐池”北岸一小山包上修建尧庙。再登尧山南望都山,但见那山东西长数里,东高西低,南、西、北3面高山围绕却不相连,东临一望无际的沼泽平川,果然像一条黑龙欲腾空而起。待众人南行10里到都山顶,又发现此山恰似一条大船,中间“船底”宽阔,苍松翠柏参天,当场将此处选为圣地,修建寺院。天后准奏,于唐上元二年(675年)开始大兴土木,先建尧庙,后造“寿圣寺”。寿圣寺的正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起脊瓦顶,殿前门额上书“寿圣祠”3个大字,里面有灵碑,上写“供奉帝喾皇后庆都之灵位”。“寿圣寺”修建好后,武则天年年来朝圣进香,并在佛经碑上刻“大唐天后供养,”以表对佛祖的崇敬、对先圣帝尧报恩的诚心。

李唐盛世建造“寿圣寺”,是朝圣念祖、祭祀礼仪之所。皇帝和大臣看到寿圣寺仙境一般的景色,又联想到都山是尧母庆都久居之地,庆都黄龙感孕而生尧,唐尧这个上天赐予的精灵在庆都山长大成为圣人,神尧的灵源就在庆都山;同时,又被山之俗名黑龙山的“龙”字所启发,龙为物灵,“龙”“灵”字殊意同;于是,给此山赐名“灵源山”。久之,山上的寿圣寺也称“灵源寺”了。

庆都山上有一座唐代皇家寺院,叫灵源寺,传说是武则天久有佛缘,捐修供养的。

说是2000多年前的一天,佛祖释迦牟尼带着门徒托钵行化,碰到一群玩游戏的小女孩。其中一个见佛祖走过来,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土,恭恭敬敬地放进了佛祖的钵内,并用稚嫩的声音说:“我没有什么更好的东西,就献上这一捧沙土吧?”佛祖微笑着答道:“难为小施主一片善心,我诚心接受你的供养。你会得到福报的。希望小施主有机会时,一定要尽力弘扬佛法呀!”几百年后,这个捧沙献佛的小女孩,又降生在大唐并州文水开国功臣武士彟家,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给她取名“媚娘”。这武媚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明诗习礼,阅史批图,对佛教情有独钟,正式受了居士戒。武则天从小受母亲的耳濡目染,除读书识字和学习书画、音乐、舞蹈之外,还研习佛礼,诵经拜佛,参访高僧,从而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同时,她也出落得如国色天香般的亭亭玉女。她的美艳传遍了京师长安,传入唐太宗李世民宫中,皇帝下诏书召武媚娘入宫当了一名“才人”。起程那天,杨氏夫人哭得泪人似的,武则天却怀着幼稚的想法:父亲去世,如今孤儿寡母有了天下最大的靠山,家里不再遭受冷落,或许自己能活出个人头人面的呢。于是,她天真地问母亲:“您哭什么?我又不是去地狱,是要进皇宫啊!”“可是,你才是个14岁的孩子……阿弥陀佛!”母亲哭号着欲言又止。

武则天进入皇宫,作为才人侍奉皇帝外,在自己的寝室里安了佛龛,晚上守着孤灯念佛、抄佛经,播种福田。她经常陪太宗到佛寺进香,听高僧大德入宫讲经。太宗晏驾后,武则天落发为尼,每日青灯黄卷。后来,她重新入宫被高宗召为皇后,经常撺掇皇帝建寺、置塔、度僧、译经。她从太宗那里学到把佛教当作统治工具,从佛门领袖玄奘法师那里明白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得到了护念。同时,她组织审润班子帮助玄奘翻译佛经,使玄奘感动得泪流襟袖。她还给高宗御撰经序撰辞润色。到了“二圣理朝”年代,她就开始封禅、祭天祭地,建寺祈福,追福超度,扎扎实实地树立自己和善好施母仪天下的形象。公元674年,武后建议,高宗下诏:高宗自称天皇,武后改称天后,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

武则天沉浸在无比兴奋之中。她想:“为了今天这个名分,曾引起多少麻烦?又招致多少朝臣官吏的抵触?现在,有了天后这个堂堂正正的称呼,可以正式面对朝廷百官,面对李唐王朝的整个天下了。这是历朝历代第一次夫妻双双使用的庄严称号。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被称为天后是名副其实的!我武则天是无愧于天后这个称号的!”

武则天在正式公布自己的政治宣言《建言十二事》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论是前定的勋官,还是执掌大权的京官,或是底层百官,无不称赞天后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于是,她更大胆地弘扬佛法,广播福田。

有一天,武则天把听命于自己的学者班子—北门学士叫来“广言路”。她对大家说:“我的‘十二事’,最主要的内容是以道德化天下。这一条,我是以圣皇唐尧为典范,里面的不少举措就是效法帝尧的。如今,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一派尧天景象。高祖曾自称神尧皇帝,认为唐尧是李唐王朝的渊源。请诸位建言,现在我该怎样进一步报答帝尧的恩德?”

一位北门学士进言:“天后做事,随缘而动。您已经做得很好了,您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已经充分弘扬了唐尧的道德精神呀!”

另一位学士说道:“先帝高祖已在唐尧发祥地定州唐县修庙建塔,先帝太宗又在唐县修建寺院,天后是在世弥勒佛,佛根深,福田广,何不在唐县另选风水宝地建寺、刻经、修塔,广布福田呢?”

武则天纳众言,敕令建洛阳龙门奉先寺的朝廷将作监丞和两名京城阴阳生,先到唐县考察。

朝廷诸臣在唐县县令陪伴下,先去龙塔寺朝圣,接着到尧山之阳、唐池北岸一块高地上朝拜尧庙。唐县令指着山下故城介绍说:“那就是上古时的唐邑,唐尧的帝都。帝尧整天忙国事,每逢思念母亲时,就登上山顶向南遥望母亲长住的庆都山,冲着那山高喊,期望她老人家能听到儿子的呼唤。”

朝廷诸臣被唐尧孝敬母亲的行为所感动,也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远眺庆都山,一齐惊愕:“啊,东西数里,西低东高,蜿蜓起伏,浑如一条巨龙横卧天际!”于是,催促唐县令:“赶快奔庆都山!”

众人穿村跨河,南行10里到达庆都山顶最高处四望,但见这庆都山背有3面高山环护,东临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它坐落在“太师椅”中间,四面陡峭,山脚下小河环绕;山顶平坦,翠柏茂密,花草丰盛。纷纷称赞:“真是人们长住所向往的风水宝地。当年尧母庆都真有眼光!”

唐县令接过话茬儿,说:“诸位再仔细端祥一下这山顶,两头高且窄,中间低而宽,像不像一条大船?那‘船底’的密林间尚存断壁残垣和一些雕琢精美的贔屃碑座。据说北魏时期这里香火很旺,隋末兵乱,原有的庙宇全毁坏了。至今……”

唐县令正说在兴头儿上,一位大臣截住了他的话:“天后的好缘分!她的史祖曾是魏国五兵尚书,父亲是灭隋兴唐的功臣,如今自己执掌大唐天下,在此废墟上重建寺院,不正是天后常说的‘随缘’吗?”一边说,一边问身边的阴阳生:“那片山凹平坦处可否?”“县太爷说得极是。那里确是块风水宝地!”阴阳生回答说。说完,一起走过去仔细察看。

朝廷诸臣回到长安,把绘制的唐县庆都山地形图、拟建寺院设计图两幅小帐以及“述略记”呈给天后阅示。

武则天批阅后下敕朝廷诸臣:“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尧山,南十里是都山;都山,尧母庆都所居’。尧母养育了圣皇唐尧,先追尊庆都为‘寿圣皇后’,再在庆都山建‘寿圣寺’,为尧母追福。在寺内镂刻佛经石碑五通,选我最常诵的佛经精刻其上;其中我和天皇自出银两供养一石。仍由各位斟察诸臣去监造。所需全部费用都有朝廷支付。”

朝廷诸臣奉敕,带一批工匠,于上元二年始建,一年后完工。

寿圣寺的正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开间,歇山顶,门额上有天后手书“寿圣祠”3个大字。殿内一尊石刻雕像,仿佛当世活菩萨武则天:面部造型凝聚了中国女性典型的容貌气质,丰满圆润的面庞,舒展秀丽的眉宇,温文沉静的目光,无法掩饰的慈祥和蔼,一幅楚楚动人的女性仪态。雕像前有一灵牌,上面写着“供奉帝喾寿圣皇后庆都之灵位”。

寺院内石经碑5通都是高丈余,4面刻字,碑头阳刻龙数条,祥云数朵,中有佛龛,龛内有尊佛菩萨浮雕像,龛侧阴刻“XX供养”。一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石《莲华经》,一石《妙法莲华经序》,一石《佛法无量寿观经》,一石《大方广佛华严经》。其中《妙法莲华经序》碑头与众不同,龙多云密,佛龛大许多,内有两尊盘坐着的深浮雕佛像,右为女身,左为男身,龛两侧阴刻“大唐天后供养”“大唐天皇供养”。经序文笔优美,据说是天皇亲自撰写的上乘之作。

正殿东北隅是念佛堂,背后有僧舍80间,东南有水井一眼,悬崖峭壁下一条五六尺宽的石阶路通山底。

寿圣寺告竣之后,武则天亲领百名京官和高僧到庆都山,隆重举行大法会。她要大张旗鼓地彰显“男女平等”,不仅为帝尧修庙报恩,还要为养育圣尧的伟大母亲庆都建寺追福。在几位心腹大臣的操持下,大法会办成了万名僧尼、官员和百姓向天后谢恩跪拜的盛典。

法会结束后,武则天只带一两个侍臣瞻仰她和丈夫共同供养的石经碑。她笑眯眯地端祥着碑头龛内并坐的两尊佛像,沉浸在这次建寺、修庙、刻经、度僧等一系列广布佛缘的幸福之中……

突然,她听到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天后,小僧在此恭候”。扭头一看,大吃一惊:“李义府!怎么会是你?”

这时,只见一光头老僧两手在胸前合十:“阿弥陀佛!”天后命侍臣退后,靠近老僧问:“当年因为贪污把你流放,如今你却呆在这里?”老僧答:“阿弥陀佛!小僧放下了屠刀,受剃度到您恩泽滋润的福田来诵经。”原来,这老僧就是当年武皇后的打手宰相李义府,为武则天逐步掌握李唐王朝大权杀了许多政敌和情敌,后来,大势所趋,武后又把这个公愤极大的李义府以贪污罪流放,给了一条活路。想不到主奴在此相见。这会儿,武则天的情绪被泼了一桶冷水,立即传令侍臣:“回京城!”

此后,武则天多次来寿圣寺进香,主要目的是为当年的心腹李义府祈福,向佛祖忏悔。所以,当得知李义府去世以后,武则天虽然已是76岁高龄的女皇了,但她仍然于圣历二年自捐脂粉钱,在寿圣寺北坡上,特为李义府造了一座花塔追福超度。花塔高约3丈,汉白玉砌筑,浮雕荷花封顶,塔顶周围透雕“上八仙”,塔下顺南坡有石阶路200余级。

这寿圣寺由于得到武则天的供养,规模越来越大,后来成了历朝历代有名的朝圣念祖的圣地。再后来,人们又根据“庆都黄龙感孕生尧”,唐尧这个天赐的“精灵”在庆都山长大而成为“真龙天子”,便会意龙为物灵,龙、灵字殊意同,逐渐把这寿圣寺改称“灵源寺”。

临沂拇外翻手术哪家医院好全国排行,北京善方医院马文足科,北京脚骨变形怎么回事,北京得了大脚骨怎么治疗比较好,北京早期拇外翻需要手术吗,北京大脚骨哪里能治,北京脚母趾骨外翻怎么治疗,北京拇外的翻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北京拇外翻微创手术多少钱官网

临沂拇外翻手术哪家医院好全国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寺庙如何祈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