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慕道者见证我成为基督徒思想上和生活方式上有何改变?

基督徒受洗的意义是什么?
  1、受洗,指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教派均有洗礼)。
  受洗是一个宗教用词或信仰用词,指于有基督信仰的人的一种仪式,其意表明,该人对基督信仰清楚并相信所信的,再则愿意从世界里分别出来。归入基督。以至认为基督在他里面,他也在基督里面。受洗一词在基督教经典的《新旧约全书》即《圣经》中的马可福音16章:16节中出现: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洗礼有点水礼和浸礼两种,但关于洗礼的形式常常引来争议。例如浸信会坚信要使用浸礼,认为所有使用点水礼的教会皆不符合圣经教导。理由是圣经中的“受洗”原意应为“受浸”,而其他教派主张不拘形式,特别是从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分析很可能保罗曾为人受点水礼。而公谊派则不主张任何形式,故不设洗礼。但大多数教派都强调洗礼是作为向基督表决心愿意受洗归主的表示。
  在个别教会,受洗之后的人再次参加信仰活动的时候,女性(被称为姊妹)需戴上黑色小帽子,表明是服权柄的记号。男性(被称为弟兄)不需要,不论男女都参加主日即星期天的记念耶稣受苦,受死,复活的活动,并领受无酵饼(喻表耶稣的肉)葡萄汁(喻表耶稣的血)作为记念。通常只有受洗之后的基督徒才可领受圣餐。
  受洗仪式中的主要部份,是施行洗礼者在领洗者的头上倒水,同时念以下的经文:“某某,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授洗。”自教会初期直到十四世纪,付洗的方式通常是让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然后主持洗礼者使受洗者的头,浸在水中三次,同时念以上的经文。这叫做“浸水式”洗礼。这浸水式洗礼所象征的“洗洁、死亡、复生”等意义,虽然比较明显,却有许多不便之处,所以教会内多取用注水式的付洗方法。一般而言,付洗者为神职人员,但在紧急情况下,如为愿意接受洗礼的临死者,只要依照耶稣所定的主要付洗部份,任何人都可以付洗。 依照现时惯用的方法,各堂区多数选择在每年复活节前夕,为成人慕道者举行洗礼。这是按照教会的年节, 配合礼节的意义而定下来的。复活节是纪念耶稣从死亡中复活,重获新生的日子。慕道者受洗是与基督一齐,从死亡进入永生的日子。所以,选择在复活节之夜受洗,是最适合不过的好日子。
复活前夕的洗礼程序大纲略述如下:
  1)祝圣新火及蜡烛:象征基督是我们的光。
  2)游行礼:象征基督徒团体接纳基督的光。
  3)逾越节报导:以歌咏宣布基督复活。
  4)圣道礼仪:记述耶稣复活是天父救恩历史的高峰。
  5)诸圣祷文:所有圣徒生者死者,同在基督内庆祝基督的胜利。
  6)祝圣清水:慕道者藉水和圣神获新生。
  7)弃绝罪恶:表示脱离黑暗。
  8)宣认信仰:愿意进入光明,接受基督。
  9)洗礼:表示与基督同亮,然后进入永生。
  10)授白衣:象征在接受洗礼时穿上耶稣基督。
  11)授蜡烛:象征愿意接受基督之光,同时也要与别人分享这光。
  12)领坚振:领受天主圣神。
  13)继续感恩祭礼仪--领圣体圣血:与基督真实、圆满地结合。

罗6:1-5 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象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

可16:16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感谢神,听说教会将有一些弟兄姊妹要受洗,我想趁这个机会,跟大家来谈谈,为什么需要受洗,究竟受洗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国各地的教会增长得很快,得救的人数天天加增;其中有些人,虽然表示愿意相信耶稣,但一谈到受洗,就寻找各种理由,多方推辞。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会对受洗的问题,讲得不够清楚;以致有些人对接受洗礼顾虑重重,认为只要心里相信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要形式上受洗呢?

大多不肯受洗的人,不是因为信心不够坚固;他们最大的顾虑,是把受洗看作“入教仪式”。一方面根据过往的经验,在今天的社会里,最好能尽量避免加入任何组织,既可以不受来自组织的约束,也不会因“参加组织”而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既然只是仪式,而信仰所需要的是心灵,这类形式要求,就应当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只要心里相信耶稣就可以了,何必要热心到“加入”的程度呢!

如果受洗真如这些人所想象的,只是“入教仪式”,表明加入教会,成为这一教会组织的成员;那么确实它就是可有可无,不是必要的。可是教会并不是一个组织,它真正的意义,乃是一群神所选召的人,通过他们的生活和事奉,反映出神的旨意和目的。虽然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也表现出有组织形式和色彩;但这只是因为他们的活动场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是在社会环境范围,难免有组织手续和规则的需要。可是在信徒和教会之间,并没有经济权、人事权或行政权的约束。“相信耶稣”乃是指你的信仰,反映你个人和主耶稣之间的关系;并不属于社会活动,也不受任何组织约束,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入教仪式”。

那么受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教会里,有两个圣礼,是每个相信耶稣的人,必须遵行的,就是洗礼和圣餐。不同宗派的教会,会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它们大多来自传统,目的是帮助信徒,在合宜气氛下过信仰生活;虽然大多有正面作用,但终究只是来自人的设计和构想,所以只能作为建议,不能作为真理的教导,要求人人都同样遵行。

但洗礼和圣餐则不同,它们都是主亲自吩咐,要我们遵行的。当耶稣在设立圣餐时,清楚告诉门徒“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22:19而关于洗礼,我们刚才念的马可福音十六章,耶稣在升天之前,明确告诉门徒“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受洗跟得救有不可分的关系。这两件事情,不但都是耶稣亲口吩咐,要我们如此行;而且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也都和救恩直接有关。圣餐的饼和杯,是表明主的死;林前11:26我们借着洗礼,是归入主的死。罗6:3而主的死正是我们所信福音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把这两件事情称为圣礼。

圣经中还提到其它一些礼节,象按手、亲嘴、洗脚;虽然可以供我们效法,但因和救恩没有直接关系(洗脚的灵意和救恩有关),或并不是出于圣经的明文要求,可以作为榜样,但不是每个信徒必须照做;所以和这两个圣礼不同。

在有些弟兄姊妹中,对受洗又存着另一种认识,把受洗看作是可以“洗去罪”。受洗既然是耶稣亲自提出的要求,跟得救是不可分的,而我们能得救的关键是在罪得赦免;所以从思维的逻辑推理,耶稣提出“信而受洗”,要洗去什么呢?不就应当是要洗去罪吗?

不但如此,亚拿尼亚在保罗(当时还叫扫罗)刚悔改的时候,也是如此明确告诉他:“现在你为什么耽延呢,起来,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徒22:16这里不是说“受洗,洗去你的罪”吗?这句话说得这样简洁,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成了“受洗就是为了洗去罪”的重要明文依据。

但我们查考原文,这两个“洗”字,是两个不同的动词;表明亚拿尼亚是要求保罗作两件不同的事情。中文圣经把亚拿尼亚的话,连成一个内容,合成一件事情,要保罗奉主名受洗,达到洗去罪的效果。可是从原文,亚拿尼亚是要保罗为三个内容而起来:求告主名,接受洗礼,罪得洁净。其实前两个要求就是耶稣说的“信而受洗”,第三个则是指信主后得到的效果。彼得在五旬节,告诉那些愿意悔改的人当行的,也是这几个内容:悔改接受圣灵(信),接受洗礼(受洗),罪得洁净(效果)。徒2:38

而且我们从真理的一贯教导也可以知道,“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9:22要使罪得洁净,惟有靠主宝血;如果水能洗罪,耶稣的血就白流了。有时我们会听到人说:我已经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某位牧师手里受过洗了。意思就是,我信耶稣的手续不都办全了吗?如果洗礼能洗去人的罪,那么他确实可以安心等待上天堂,因为不管他是不是真心信主,他的罪在受洗的时候已经洗净了,他进天国的门票已经到手了。

也有人从耶稣跟尼哥底母谈道的内容,认为重生是从水和圣灵而生;约3:5这水不就是指受洗礼说的吗?说明水确实能洗除罪,使人重生。但如果我们从更多经文来对照,可知重生从圣灵生,是指在圣灵工作下,我们为罪忧伤痛悔的认罪经历。约16:8重生从水生,这里的水不应是受洗礼的水,而是指神的道。弗5:26彼得也明确说: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23可见我们得重生,除了是由于圣灵在我们里面,作认罪悔改的工作外;也是由于我们得到神的道,明白福音的信息,接受神的话语,相信圣经为耶稣作的见证。约5:39这是我们每个人能得重生的必经之路;从圣经的记载,我们明白福音的内容,从圣灵的作为,我们得到为罪自责的经历。

受洗是经历与主同埋同活

这样,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耶稣还要强调“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如果一个人信了耶稣,已经重生得救,还有什么受洗的必要呢?

刚才我们念的罗马书第六章,就是告诉我们今日我们奉主名受洗的原因和功用。“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象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受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归入基督的死,在他的死上有份,在他的死上与他联合。

当我们信主的时候,我们是接受他作我们的救主,接受他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罪孽和罪行的救赎;因他替死,我们得生。彼前2:24当我们受洗的时候,则是表明我们和主进一步的关系,不只是接受他为我死;更是归入他的死,与他同死。具体的表现就是我们的信仰,不再停留在仅仅是为得永生而信耶稣,也愿意一生跟随主,甚至甘愿为信奉主名而付代价。

这也就是今日大多教会奉行洗礼的原则,对初信的信徒,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造就,使他对所信的真道有清楚的认识,对主的信仰有坚定的心志,才为他施洗。

耶稣降生为人,他的人生经历,并不是到钉死在十字架上为止,接下来还有埋葬,复活和升天的经历。我们相信耶稣,接受他作救主,是和他同钉十字架,在他的死上与他联合;我们借着洗礼,见证我们坚定的信心,甘愿跟随他行,与他同埋葬、同复活,是在他的埋葬和复活上与他联合。当我们和主一起经历了他的死、埋葬和复活,到他升天的时候,我们也就和他一同升天,一同坐在天上。弗2:6

所以受洗并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为了要洗去我们的罪,代替基督宝血的功效;受洗乃是我们与主一同埋葬,一同复活的生命经历,使我们“在主里”的经历得以完全。耶稣要求我们不只是停留在初信的生命阶段,只希望罪得赦免,不下地狱;不只是在他十字架上和他联合,也是在他的埋葬复活上和他联合。

耶稣为我们作成的救恩,远比“不下地狱”丰富,他要我们因为和他同死、同埋、同活,而能和他同尊、同荣、同坐天上。这才是救恩最终的目的,是福音全备的信息,也是我们必须信而受洗的原因。

当初那些接受施洗约翰教导的人,为了表明他们决志悔改,愿作新人,而下水接受他的洗礼;今日我们奉主的名受洗,也是为要见证我们决志悔改,愿作新人。只是我们今日所说悔改的内容,和约翰当时所说的悔改已经不同;因此我们现在受洗所作的决志,和受约翰洗礼的人所表示的决志,在内容上也不相同。都是决志作新人,但前者是仰望耶稣为我们作成,是借着重生,改变我们生命,使我们成为新人;后者则是约翰要求以色列民自己努力,改过自新,达到新人的要求。

约翰解释他所说的悔改,是指“有两件衣裳分一件给人”一类的好行为,是凭自己努力,改过自新作新人,作出新生样式。路3:11这样的改过自新,可能会有一时的效果,但不可能真正彻底改变成为新人;因为好行为只能是偶尔的,片面的,个别的。

虽然这样的悔改决志,并不能使人真正成为新人;但在律法下,人能作到的,只能到这地步,至少已经表明,他是有心归向神的。所以约翰的洗礼,是被神所肯定;在律法下,这是最好的表现。太3:15虽然约翰对人悔改立志作新人的要求,因人的不可靠,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但他却是耶稣的先锋,为耶稣作好预备人心的工作。这些曾受约翰洗,愿作新人的人,尽管靠自己都失败了,但以后在耶稣作成的救恩里,他们可以找到作新人切实可行的路。路1:17当他们接受奉主名的洗礼时,就因与主同埋葬同复活,而真正成为新人。

今日我们信主时的悔改,不是要凭己力作新人,乃是经过认罪悔改,为罪忧伤痛悔,生命得到改变而成为新人。耶稣救赎的次序是,先为罪自责,悔改得重生,然后因生命改变而成新人,活出新生样式。所以这新生样式不是靠己力达到,而是因信靠主的救赎,因生命改变,因先成为新人,而自然活出新生的样式。这样的悔改,是建立在依靠主,有圣灵帮助,自己生命改变的前提下;所以这样悔改作新人,是长远可靠,切实可行的。

今日我们受洗,正是要见证自己确有悔改作新人的决心,在教会和弟兄姊妹面前,见证自己决志一生坚定信奉主、依靠主、跟随主、荣耀主。我们借着洗礼(浸入水中),和他一同埋葬,就是把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罗6:6-7我们也借着洗礼(从水里起来),和他一同复活,从此以后,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6:4

这不是说,我们一受洗,就能达到完全的地步;但只要我们是真心相信主,决心依靠主,我们一定会有生命改变的见证,活出新人的样式,奔向完全。因为我们所信的,不是空洞的教条,不是虚假的精神安慰;我们所信的,乃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我们重生,乃是得到实实在在的新生命,这生命在我们里面,是必定会有功效的。罗7:22-25

今日我们受过洗礼的人,如果有两件衣裳,也会分一件给人;但我们这样做的动力,和约翰教导的要求并不相同。我们不是因为自己有心行善而这样做,乃是因为主爱的激励,出于对主的感恩,以至也能恩及他人,是我们从新生命自然流露的新生样式。

今日教会中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洗礼方式,在城市分别称为“受浸礼”和“受洗礼”,在农村则比较形象地称为“大水洗”和“点水礼”。不管教会是采用哪种方式,都自认为有道理,而且也都引经据典,找出依据,证明自己这样做没有错;有时还会彼此指责,产生纷争。

如果从受洗的意义来看,我们是和主同埋葬,同复活;那么大水洗的方式,应当是更能使受洗的人,具体深刻感受到这一经历。当你浸到大水中的时候,如同经历了和主同埋葬,当你从水中上来的时候,如同经历了和主同复活。如果是用点水礼的方式,滴几滴水在你的额上,是无法使受洗的人具体感受到这样经历的。所以为了使接受洗礼的人,能真正体验到和主同埋葬同复活的经历,用大水洗的方式,应当是更合适的。

不但如此,按照“洗礼”这词的原文,它也是包含“浸没”的意思;所以大水洗应当是更符合圣经原意的。再从初期教会留下受洗的榜样看,圣经多次提到是“从水里上来”。徒8:39如果不是为了要全身浸没,是不需要下到水中的。

通常愿意受洗的信徒,在接受洗礼的方式上,都是被动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教会施洗的同工。采用点水礼的同工,往往是继承过去的传统;他们坚持的理由,主要大概是这样几点:

第一、这是教会常年传授下来的方法,多少前辈都是受的点水礼,难道他们都错了,都不得救吗?就是错了,也不是我错,我只是照做;没有责任,也没有力量来改变现状。

第二、耶稣说了,神是个灵,我们信仰最要紧的,是用心灵和诚实。约4:24我们只要诚心实意的,即使用点水礼,难道不比那些没有诚心实意,却受大水洗的人强吗?

第三、当受洗的人太多,或是有身体衰弱的,年老有病的,临终要想相信受洗的,这时你就是想用大水洗也不可能,不也只能行点水礼吗?可见点水礼也一样是可以的。

虽然还有其它一些理由,我想这三点是值得提出来供大家探讨的。首先我们必需明白,受洗不是洗去罪,所以和“不至灭亡”的得救无关,我们主张受浸礼,并不是意思受点水礼的人就不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更不是不能得救。但是不是今天我们信耶稣,只要做到“不至灭亡”就够了呢?如果这样,那么连点水礼都可以是多余的,因为只要相信耶稣,接受他作救主,应当就不至灭亡。约3:16

如果我们受洗,真是为了要见证我们决志信靠和跟从主,要和主同埋葬同复活,成为新人;那么当我们在受洗的时候,为什么不想认真按照圣经的教导,不愿意采取能深刻体验“与主同埋葬同复活”的做法呢?任何传统做法,如果符合真理,有正面作用,当然可以持守;但如果发现有不够合适的地方,传统不是真理,不是不能改。如果我们能有谦卑认真的心,是应当愿意改正的。当然我们也承认,真要更改的话,是会面对不同的具体问题,有一个改变过程的。

至于是否出于诚心实意,这跟用什么方式受洗无关,不论是受哪一种洗礼的,都会有出于诚心,和没有诚意这样两种人的。我们相信,存着敬虔的心接受点水礼的人,他们虔诚的心意,是必然能蒙主悦纳的;但如果能做得更符合圣经的教导,又有什么不好呢?总不会因为要做得更符合圣经教导,就失去了虔诚的心吧。

在具体遵行时,受大水洗确实会面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困难,但这不能成为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受大水洗的理由和借口。如果需要受洗的人非常多,我们为此而满心感恩;但不会因为人太多而无法施行大水洗;我们可以增加施洗的人,或是延长受洗的时间,或是分批进行就可以了。

如果是年老有病的,或是临终在床的,有些教会采用变通的方法,对这样的人用点水礼。即使这样,这也不能成为其他人可以在两种方法中,任选其一的借口。另有教会认为,对病重临终的信徒,就不一定要勉强受点水礼,因为不是他们不要受洗,耶稣是一样会悦纳他们的。那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也没有受过洗,因为他没有机会,但耶稣亲口应许“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所以如果对这样的人,勉强改用点水的方法,倒反而说明是为了完成一种礼节仪式,失去受洗的属灵意义。

我个人比较倾向后一种见解;但如果有在病床上,临终前的信徒,强烈要求受洗,那么为了他们心灵的平安,我会同意这样做。面对一位临终的弟兄或姊妹,他们出于正确愿望的要求,我无法拒绝;而且这样做,虽然方式不完美,我相信并不是违背神心意的。至于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那在主手中;他是主的儿女,主比我更爱他,会决定一切。这跟不负责任,按传统行点水礼,或为方便偷懒,不想行大水礼,是不一样的。

既然应当受大水洗,有些已经受过点水礼的弟兄姊妹,就提出要求,再补受一次大水洗;我想这是很不妥当的作法。圣经明确说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5-6耶稣被钉十架,埋葬,复活,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悔改信主”和“奉主名受洗”也都只能一次。当你要为一位已经受过点水礼的弟兄或姊妹再受大水洗,你必须有把握确信,他以前受过的点水礼不算是奉主的名,所以是无效的,是主不承认的。

多年前在一次大聚会中,有好多位来自各地的同工,一起配搭带领聚会。休息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谈话;有一位同工说起,他当初受的是点水礼。这下在座的几位同工都认真起来,对他说,这怎么行,这样怎么能带领教会,为人施大水洗?有一位弟兄热心地跟我说,我们是不是立即为他补行大水洗。那位弟兄自己倒也愿意;也立即有人去着手具体的准备。当时我说,他受洗礼果然在经历主埋葬复活的方式上不完美,但我不敢否定他当初所受的点水礼,是不是就不算数;因为也是奉主名受的。既然圣经吩咐只能“一洗”,除非你能肯定他前次所受的不算;否则我们把他所受点水礼否定错了,再替他受一次大水洗,那在神面前,也不能没有责任。当时我表示不参加他们的做法;经我这么一说,他们也都一下泄了气,这事也就不再提了。

保罗在以弗所的时候,问那里的信徒“你们受的是什么洗?” 徒19:3他不是问“你们是怎么受的洗?” “怎么受的洗”是指受洗的方式,这固然也应当考虑,但最要紧的却是“受的什么洗”。保罗从和这些以弗所信徒的谈话中,发现他们对真理完全无知,也不知圣灵的工作,也不懂需要认罪悔改得重生;所以问他们“受的什么洗?”意思就是“奉谁的名受洗,耶稣还是约翰?”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你是怎么悔改的,靠己力改过自新,还是靠耶稣认罪悔改。

由于当时以弗所教会的这些信徒,受的是约翰的洗,保罗才为他们重新施洗。我们前面已经说了,约翰的洗和奉主名受洗,不是形式方法的不同,而是对悔改和立志作新人,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这样,关于洗礼的问题,我们必须记住,最要紧的,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表明这洗礼是为见证我们相信跟随主的决心,因生命改变成为新人,从此活出新生样式。为了更深刻体验和主同埋葬同复活,我们应当受大水洗,达到全身浸没水中;圣经中提到的受洗榜样,也都表明是在大水中进行。如果已经受过点水礼的弟兄姊妹,只要也是奉主名受的,就不要随便自我否定,为求得完美体验而想再受一次大水洗。这不只是多余,还可能会是轻慢主的做法,因为圣经明确指出我们是“一主、一信、一洗、一神。”

至于究竟在施洗时,应当说“奉耶稣基督的名”,还是“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我们结合 徒2:38和太28:19(小字)这两处经文的记载可知,应当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归在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下。”

以上这些内容,有些是有依据的圣经教导,我们应当如此行;有些则是出于我个人的领受和意见,仅供大家参考采纳。希望凡在教会有担负施洗事工的同工,都能正视这一问题。千万不要以省事,简单方便,都一样,习惯向来如此,信徒这样要求,别人也是这样作的,等作为理由,为人施行点水礼。我们不要把这看作只是关乎形式的一件小事;即使是小事,我们在小事上忠心,神也必会将更大的事托付我们。

受洗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受洗?
洗礼是信徒与基督同埋葬同复活的一个表记,其内在含义却非仅限于此。当我们怀着真实的信心受洗时,洗礼就成了我们弃绝罪并且委身于基督的一部分,使我们得到从主耶稣而来涌流不止的丰盛恩惠和生命。洗礼表示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埋葬,并且已经在他复活的生命上与他联合。正如基督诚然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这些在基督里存着得救信心的人也必将在受洗后活在新生的样式中。
同钉十字架,同埋葬,同死,同复活,将来还要与主一同作王。我自己总结的,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愿上帝赐福给你!

于宏洁弟兄在哪个教会。

于宏洁弟兄简介:于弟兄出生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少年时就重生得救,为第三代基督徒。

自幼年起就发现长有肿瘤并接受各种治疗,先后历经八次手术,所以对生命有非常不同的体会,并且对 神的话语特别爱慕并认真。

自台湾来美研究所求学,80年获电脑硕士学位,在矽谷电脑工程界工作十二年之后,于一九九一年底蒙召全时间服事主,和少数弟兄姊妹开始了位于Cupertino市的「基督徒聚会」(现名Silicon Valley Christian Assembly),并任该教会牧职迄今。

于弟兄经常到海外及各地服事众教会,信息以真理为根基,非常重视生命的进深与生活的实践,且因带职服事多年,对有心事奉者多有实际的启发。

哥林多后书12章主要讲了什么

12:1 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的(不得不说,有必要说),如今我要说到主的显现和启示。

(指主给保罗看到的异象和启示)

被提到第三层天上的乐园去

12:2 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其实,这人就是保罗自己。

保罗不直接说出来是自己,只说我认得一个人,他这样说是不想别人更认定他是在自夸,也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指着自己的肉体夸口。

从这里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信徒得着某些真理的亮光或属灵经历时,就急着要告诉别人,但“爱是不自夸”〈林前13:4〉,爱是不炫耀自己的属灵知识或经历,不急着让人知道。

除非有此必要,或能叫人得益处,而且若要自夸,只能指着基督自夸,不是指着自己的肉体自夸),他前十四年(“前十四年”就是十四年前,保罗能将这十四年前发生的事不急着让人知道,不见人就说,不像许多人急不及待要告诉别人)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第一层天是地球的云层和大气层,第二层天是星际空间,“第三层天”是天堂的星球,就是神的居所。

圣经里说到“天堂”是在〈彼前3:22〉:“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

这“第三层天”就是第4节里所说的“乐园”。

主耶稣钉十字架前,这乐园是在阴间隔邻,可以“举目远远的望见”,“有深渊限定”〈路16:19-31〉。

主耶稣复活前的三天三夜里,就是到阴间传道〈彼前3:19〉,向阴间和乐园里的人宣布救赎已经“成了”

神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从魔鬼那里夺回,赐给了主耶稣基督〈太28:18〉。

然后,主耶稣就将阴间隔邻的乐园提到了“第三层天”。

从此以后,基督徒去世,灵魂就到第三层天的乐园去,永远与主同在)。

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保罗不知道自己是身体被提到第三层天(或在身内)呢

还是在异象中看到这些事(或在身外)

12:3 我认得这人(这人其实就是保罗自己。

但保罗只说他“认得”这人,这是保罗第二次这样说。

保罗这样说,必有他的目的,就是不想别人更认定他是在自夸,也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指着自己的肉体夸口),或在身内(或是身体真的被提),或在身外(或是只在异象中看见这些事),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

12;4 他(保罗)被提到乐园里(第三层天),听见隐秘的言语(保罗的意思是说,他在乐园里所听到和看到的,他不可能用任何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是人不可说的。

(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人不可指着自己的肉体夸口说出来。

12:5 为这人(为这事,为这人所看见异象之事),我要夸口(我要为这事夸口,或指着这事夸口);但是为我自己,除了[我的]软弱以外,我并不夸口。

(但我不会为自己夸口,或指着自己的肉体夸口,除了夸自己的软弱以外,换句话说,只夸自己算是配得上为基督受苦;自己其实不配得上,只算是配得上作主的奴仆。

12:6 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也不算愚妄,因为知道神知道一切事,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夸口的),因为我必说实话(因为我必不说谎);只是我禁止不说(只是我禁止自己不说自己在十四年前被提到第三层天(即乐园)的经历),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

(其实,保罗是在说,我将不再提起这异象,恐怕别人听了以为他在神面前很特别,把他当作偶像来敬仰,更甚于单独仰望基督。

保罗乃是要所有信徒在任何时候都要单单定睛我主耶稣基督,而不是定睛在他身上。

保罗教导我们:只见耶稣,不见人,单单仰望他

有一根刺加在保罗肉体上

12:7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主耶稣给保罗十字架真理的启示,是很重要的启示。

主没有将这重要的启示给十二门徒,却只给保罗,拣选保罗把这启示教导信徒,使信徒可以知道怎样为神而活),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剌加在我肉体上(保罗从主耶稣基督那里所得的启示是甚大的,尤其是十字架真理的启示和亮光。

神所赐给他作先知和教师的恩赐也非常丰富。

但主也允许一根刺留在保罗肉体上,以提醒保罗不可指着自己的肉体夸口,不可自高,不可骄傲。

到底这一根刺是指什么呢

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我个人的领会是,这刺是指自高或骄傲的罪

若说这一根刺是‘加’在我肉体上,是撒但藉着罪‘加’上的,神只是允许这罪留在肉体上。

惟有人的肉体死了才能脱离这罪,“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罗6:7〉),就是撒但的差役(堕落的天使,就是邪灵),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

(自高是罪,是肉体中的原罪或罪性使然,是撒但的差役。

圣经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根刺带来自高,带来自夸

这一根刺是指肢体中犯罪的律〈罗7:23〉,以及肉体顺服罪的律〈罗7:25〉。

当我们看到一个基督徒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属灵骄傲的时刻,就是因为这一根刺在他肉体上发动了,使他过于自高,过于骄傲。

在这节里,保罗以“恐怕我过于自高”开始,以“免得我过于自高”结束,可见“自高”是这节经文所要强调的。

所以,我认为这一根刺就是“自高”的刺。

请注意:人若想要用自己的方法或人生哲学为神而活(换句话说,想要靠十字架以外的方法为神而活),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自高

也就是这一根刺在肉体上发动了。

12:8 为这事(为这身上有一根刺的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剌(自夸或自高的刺。

人肉体有这倾向,都喜欢夸自己的强壮,而不喜欢夸自己的软弱。

这是‘刺’在人肉身上的作用)离开我。

(有谁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呢

只有真正认识十字架的,才喜欢夸自己的软弱

保罗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他。

主藉着这根‘刺’把保罗引到十字架跟前,认识凭着十字架的对付,就可以不自夸,不自高,这‘刺’就起不了作用了。

所以说,主的十字架是答案,主的恩典是答案。

这根刺也许说的就是罪性,神若要把罪性从重生的信徒肉体中除掉,在他没有难成的事,但神允许罪性继续住在信徒里面,为要信徒认识他的恩典,更懂得倚靠神的救法,更认识自己的不配。

主耶稣对保罗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

主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

12:9 他(主)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恩典是从十字架来的

“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这句话的意思,也可理解为“我的十字架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指圣灵的能力。

圣灵在信徒身上所做的工作,是藉着十字架工作。

十字架是圣灵工作的唯一工具,此外没有别的方法。

我们的信心若常在于基督的十字架,就得着圣灵所赐的能力,生活得胜,工作也得胜。

我们的信心若离开基督的十字架,圣灵也就帮不了我们了)。

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当我们承认自己的软弱时,知道自己的旧人已经与主同钉十字架,我们就愿意完全信靠主,被圣灵引导,活在新人里,结出圣灵的果子,在生活上可以得胜;我们也愿意完全顺服主,被圣灵引导,运用圣灵的恩赐,叫人得益处,在工作上可以得胜)。

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我更喜欢夸基督的十字架),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当我的信心在于基督的十字架时,就得着圣灵的能力。

这圣灵的能力使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得胜有余。

12:10 我为基督的缘故(意思是说,我为十字架的缘故,因为基督和十字架不不能分开的),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基督乃是我的喜乐

别以为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是叫我们受苦,其实,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不是受苦,乃是叫我们得享更丰盛的生命。

信徒的受苦,不是因背十字架,乃是为十字架。

信徒的受苦,是“为义受逼迫的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10〉,是“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的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太5:11〉。

是“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太10:22〉,是“为基督的十字架受逼迫”〈加6:12〉);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因我什么时候信靠和顺服十字架,什么时候就得享更丰盛的生命,什么时候就得胜。

保罗用百般忍耐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12:11 我成了愚妄人(我为基督十字架的缘故,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在许多人看来,我成了愚妄人。

保罗在〈林5:13〉说:“我们若是癫狂,是为神;若是谨守,是为你们。

保罗为十字架的福音癫狂,不认识十字架的人嗤笑他是愚妄人),是被你们强逼的(保罗为自己所做的辩白,他认为是有必要这样做的);我本该被你们称许才是(哥林多人本该为保罗辩护,而不是让保罗为自己辩护)。

我虽算不了什么,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使徒保罗身上带着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福音真道。

主耶稣派遣保罗传十字架的福音,他的使命,比起十二门徒的使命,更显得重要。

保罗是被主拣选作贵重的器皿。

12:12 我在你们(哥林多信徒)中间,用百般的忍耐(爱是恒久忍耐〈林前13:4〉。

保罗以基督的爱一直忍耐哥林多信徒中间各种属灵的问题,如分党、纷争、淫乱、信徒间争讼、婚姻不忠、属灵的骄傲等等问题),藉着神迹奇事异能(藉着显在保罗身上圣灵的恩赐,叫人得益处),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显然,保罗的使徒职分受到有些人的质疑,所以,保罗才为自己的使徒身份辩白,用百般的忍耐显出使徒的凭据来。

我们怎样辨认真假使徒呢

第一、看他是否活出基督的爱

第二、看他是否运行圣灵的恩赐来叫人得益处

第三、看他身上是否带着十字架真理的信息

12:13 除了我不累着你们这一件事(说的是保罗其实并没有从哥林多教会信徒那里得到任何财物的支持,他没有“累着”哥林多教会信徒拿出乐意捐献,来支持在耶路撒冷贫困缺乏的圣徒),你们还有什么事不及别的教会

(保罗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反对保罗的人说哥林多教会不如别的教会,是由于保罗的无能)这不公之处(这里说“不公”,是带有反意思的讽刺之话),求你们饶恕我吧

哥林多信徒也实在是这样,保罗用带讽刺的话责备他们也是应该的。

保罗打算第三次到哥林多探望弟兄

12:14 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哥林多信徒)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不是为了要你们捐献);因我所求的是你们(的灵魂),不是你们的[财物](我求的是你们的得救,不是你们的财物。

主喜悦的是我们,不是我们的

主喜悦的是我们的所是,不是我们的所有

一个得胜的基督徒,他信心的焦点应是主耶稣基督,信心的目标应是基督的十字架,能力的源头应是圣灵;相反的,一个失败的基督徒,他信心的焦点是工作或行为,信心的目标是自己的表现,能力的源头是自我)。

儿女不该为父母积财,父母该为儿女积财。

(说明使徒保罗看待哥林多信徒,好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假使徒所做的正好相反,就像所有假使徒所做的一样。

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关怀

12:15 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灵魂得救)费财费力。

难道我越发爱你们,就越发少得你们的爱吗

(其实,保罗是在责备哥林多人,但用的是很温柔的语气和方式。

12:16 罢了(就让它这样吧

我也不想改变什么),我自己并没有累着你们(反对保罗的人指责保罗,说他虽然没有向哥林多的信徒要钱,却用其他的诡诈,用心计把捐献的负担加在他们身上),[你们却有人说],我是诡诈(有人说保罗诡诈,其实保罗是清白的),用心计牢笼你们

(其实,保罗并没有这样

12:17 我所差到你们那里去的人,我藉着他们一个人占过你们的便宜吗

12:18 我劝了提多[到你们那里去],又差那位兄弟与他同去;提多占过你们的便宜吗

我们行事,不同是一个心灵吗[“心灵”或作“圣灵”]

(我们都是被同一位圣灵引导,随从同一位圣灵,信靠和顺服同一位圣灵)不同是一个脚踪吗

(提多和那位弟兄的行事为人,都是跟从保罗的榜样,都是正直和诚实的。

12:19 你们到如今,还想我们是向你们分诉(保罗心里所想的,不只是为自己辩护,不只是向哥林多信徒分诉,他还有更多的话要说);我们本是在基督里(我们得以在基督里,皆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已经“成了”的救赎工作

当神面前说话(神是这一切事的审判者)。

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事,都是为造就你们。

(保罗说他为哥林多信徒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他们的好处。

12:20 我怕我再来的时候,见你们不合我所想望的(保罗希望哥林多人对付一切所犯错误的事,等他下一次再去哥林多时,不会看到他们继续犯错误的事);你们见我也不合你们所想望的(使徒保罗也不愿意继续老是想要纠正他们的错误)。

又怕有纷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混乱的事;(我们的意思是说,若哥林多人不愿意听从他的劝勉,结果必发生纷争、嫉妒、恼怒、结党、毁谤、谗言、狂傲,以及混乱的事。

12:21 且怕我来的时候,我的神叫我在你们面前惭愧(指出一个事实,若忽略这劝导,审判将来到,这审判将使保罗受极大的痛苦);又因

听道笔记 如何走出灵性的低谷 于宏洁

听道笔记 如何走出灵性的低谷于宏洁

听道笔记 如何走出灵性的低谷于宏洁

如何走出灵性的低谷于宏洁

你永远爱我们,每一次当我们思想到你,我们呼喊到你,我们的心都觉得何等的甘甜。

我们知道在这里一个永远不放我们的爱,一个永远不改变的爱在这里等着我们。

我们不管如何软弱,如何失败,主啊,你永远都在那里等着我们。

早晨我们愿意坐在你的脚前,在一个最基本的功课,最重要的功课上,我们求你来教导我们。

谢谢主,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我们这次新人门训最大的负担不是在于讲道和听道,虽然这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行道的挑战。

真正的果效,真正的祝福,关键点都在于我们有没有实行。

我希望在我们自己教会里,无论讲的,听的,我们都在主的面前很认真的操练。

我相信在我们属灵的历程里面,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灵性的低谷。

有的时候你觉得你属灵很低落,很软弱,甚至很长时间的软弱。

对主没有渴慕,很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力量去做,碰到试探就投降,属灵的追求免谈。

偶尔有一下还好,但是你发现我们连续几天,连续几个月,甚至连续几年,那是非常严重的。

灵性的低谷或是属灵的软弱,它是难免的。

只要是旧造,只要是老亚当,这样的经历是难免的。

对一个基督徒来说,属灵的低谷,属灵的软弱虽然是难免的,但是这不是正常的。

就跟我们一个人会生病,生病是难免的,但是生病是不正常的。

生病我们都会有,但是你绝对不希望它是持续的,它是应该被面对,应该被解决的。

属灵的软弱就跟身体生病是类似的,它会发生,但不应该把它视为正常。

虽然是难免的,但是我们不能让它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要走出属灵低谷,你需要很正确的认识人性软弱的本质,还有软弱经历的价值。

经上说要奉耶稣的名祈求哦

使徒行传一1章精华篇的

我们称为「使徒行传」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完成了新约历史的「五经」。

新约头四本书表达的是我们的主;第五本书则是教会的最初历史,也就是基督以大能在人类历史中最早的作为。

这部记载教会早期生活的历史,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不管你从甚么角度看,都会觉得它兴味十足。

但在进一步研读它的细节以前,我们应该先明白这整卷书的性质,以及它在新约启示里的地位。

使徒行传一开头提到前面的另一本书:「我已经作了前书。

路加是使徒行传的作者,这已经是无庸置疑的事实。

我们全然接受这个看法,一方面因为这是长久以来教会所公认的,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近代学者所得的一致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使徒行传开头的这段话,是指著路加福音而言。

为了了解这本书的价值,我们不妨看看路加福音的序言:

提何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著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然我们再看看使徒行传的开场白,「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

从表面看来,这中间的持续性是相当明显的。

同一位作者─路加;同一位读者─提阿非罗;同一个主题─耶稣。

或许我们无法立刻看出这三点来。

有人会问,作者是同一位,读者是同一位,没错;但是两卷书的主题怎么会一样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使徒行传」的书名并不理想。

一个人若初度拿起这卷书,会以为它的书名「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是暗示,我们可以在书中到所有使徒的言行之记录。

希腊文里这卷书的书名是没有定冠词的─Acts of Apostles。

这样比较清楚,指明它只是记录了某些使徒的某些言行举止,如此与事实较接近。

有些使徒的名字仅仅出现在于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段记录前面的使徒名单中,从此就再也未出现过。

更进一步说,使徒行传也未记录任何一位使徒一生的行述。

这本历史只是一个片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片断;然而它的不完整,正是圣灵采取的方法之一。

我们毕全本使徒行传,会喟然而叹,感觉心中还有成百的问题想问。

这卷书最后是记载保罗在罗马赁屋而住,接待前来看他的人,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

他在去罗马之前,写信告诉罗马人,他盼望能取道罗马,往士班雅去,因为他的眼睛正望向更遥远的地区。

我们实在想知道,他后来是否真去了士班雅

我们也盼望进一步知道,这位坦然无惧的使徒,可曾将他的脚踏在大不列颠的领土上

使徒行传对这些事只字未提。

它是一部未完成的片断记录。

这本书虽然在性质上不完整,但它里面却有一个完美的系统。

这卷书记载了基督徒在这世上最早的运动;启示了原则;指明方法,显露失败;其目的在留下一页受默示的教会历史,好让后世的人了,能知道教会在世界历史中真正的意义和使命

使徒行传是教会历史的首页,但这还不是它最终、最完全的价值所在。

要发现它最高的价值,我们必须再度回到它一开始的话语里,那是启开整本书的钥匙,「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

请特别留意「开头」二字。

如果作者写的是「耶稣一切所行所教训的」,那么整句话的含义就大不相同了。

那可能是暗示主在世上的使命,而不是作者写书的使命;它也可能暗示这书的目的,而不是指作者的目的。

我们已讨论过,「前书」二字将我们带到那本文字优美的路加福音里,这本福音书描述耶稣基督无以伦比的荣耀;它不在乎年代先后的次序,而是将事件分门别类叙述出来,好表达那位完全的人子,以及他如何经历试炼臻于完全,并藉著他的服事使别人得到完全。

我们将这本福音书铭记于心,再来看同一作者写的另一本书,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

那么,路加福音是甚么呢

它记载了耶稣的诞生,成为人;孩提时代的情形,公开服事开始时受印证,被膏并受试探的经过。

它也记录了他的教训,和登山改变像貌。

另外也记下了他如何下到山谷,走向十字架,复活,升天。

这当然都是耶稣一切所行所教训的。

根据路加所言,这一切只是他「开头」所行所教训的。

如今,同一位作者开始写第二卷书,从他序言里的语气看,他是打算继续写同一位人子所行所教训的事。

我们今日聚集敬拜时,不是在记念一位死去的领袖,而是在面对一位活着的主。

我们不单单是想到那活在远古而陌生时代的一位。

我们不是跟随从记录里到的那人。

我们乃是围绕在永活的基督身旁,他的触摸仍带著古时那样的大能,我们藉著圣灵与他相交时,仍感到那火焰能启示我们,并带来新的能力。

他的爱激励我们的心,使我们甘愿仪牲去服事人。

前面一卷书是关于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这卷书是关于他「继续」所行所教训的。

基督的事迹并未结束,他如今仍在行事、教导。

我们在启示录里看到所记载的异梦,启示,兆头,表象,奥秘,这些都是在启示他继续要作的事。

我们已在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本福音书里看到基督;他是君王和仆人;是神也是人;启示录中说他是狮子,牛犊,脸面像人,飞鹰;那里面借用了东方许多神秘象征来形容他。

我们在使徒行传里看到他继续迈向他的王座,周围是一群忠心而高贵的男人和妇女,他们认为作他的仆人是极高无比的荣耀。

我们也看见他如何塑造这些男女,使他们更像他所具有的人之形像,并具有神的性格。

我们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是一位使徒被囚狱中,其他的或被杀,或遭逼迫。

胜利尚未到来,我们因此感谢神,因为还有另一卷书,说到有一大宝座,上面坐著的是那曾被杀的羔羊,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其中一个像狮子,一个像牛犊,一个脸面像人,一个像飞鹰。

这些都是豫告他最终的得胜。

所以我们研读使徒行传时必须明白,这不是一本机械地记载保罗的行程和彼得的所行所为之书。

它是要启示我们,基督如何以新能力,继续他开头所行所教导的事,并迈向那最后最终的胜利之过程。

这胜利已藉著比喻的文字在启示录中描述出来。

路加在他的福音书里记载了一段耶稣的独白,是其它福音书所没有的(路12:49-50)。

他似乎在教导众人时突然停顿下来,说出这段独白。

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著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么

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受限制呢(中文圣经作迫切)。

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奇特的词,「我是何等受限制呢」这是基督自己的话;他在艰辛繁忙的生活和服事里,说到自己:我是受压制的,被囚的,我的大工尚未完成。

正是他的先锋所宣告的。

施洗约翰的声音响彻山岭平原:「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基督说,「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时,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

但他说,我还不能把火丢在地上,我仍受限制,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除非藉著受洗─我的受难和十字架之洗─我无法完成我的使命。

那是福音书的整个内容。

然后我们来到使徒行传,看见同样的基督,他却不再受限制。

洗已经完成,压制已成为过去。

他已经通过漫漫长夜,来到无限无涯的清晨。

他的生命得到扩展,他正将火丢出来。

他若未经受难,就无法丢出这火。

在十字架的那一边,他是受限制的;但在这一边,他已脱离一切束缚。

让我们从门徒的经历这角度,来解释这一点。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

让我们虔敬地将这句话改成,「我去对你们更好。

约翰,我不再将手放在你头上,不再让你的头靠在我胸膛,听我心跳的声音;这样对你更好,因为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会来。

因此,更好的事是,基督藉著圣灵与他们同在,住在门徒的心中,和他们的生命里。

有人说,如果他现今仍活在地上,用人的身体,在人的层次上活出永恒的生命,那么我们会多着急啊

因为他如住在犹大,就不能到中国来。

他若在伦敦,与那里的人相聚,就无法与其它地区的人同在。

但是,感谢神,如今他无所不在,不论是堂皇的教堂,或乡间小教会,只要两三个人奉他的名聚集,他就在那里。

他又一次到来,但不再受拘束,受限制。

地理的界限结束了,属灵的同在开始了。

我们如今明白那位清楚视透基督徒真理的保罗,所说这句话的含义─「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外貌认人了;虽然凭著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因此在使徒行传这卷书里,我们看见基督带著他属人的同情心,属天的能力,透过圣灵在各处活着,工作;不仅在犹太全地,并在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继续他开头所行所教训的。

我们看见,他在他的身体─教会─里面完成他的事工,也看见教会是他的器皿,他生命的灵可以藉著教会动工,达成救恩和国度的使命。

因此,我们可以称使徒行传是「一本记载基督藉著圣灵,透过他的身体─教会─继续他开头所行所教训的书」。

研究使徒行传可以对我们产生双重果效─它使我们充满盼望;它也使我们满心愧疚。

我们将在这书里看见,基督的身体如何成为他得胜的器皿。

我们也看到,因著他的身体─教会─的不完全,他的事工受到了亏损和限制。

这位复活得荣耀的主,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不久又在五旬节时带著大能降临)曾站在他的门徒中间,对他们说,你们要在犹太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如今将近两千年过去了,我们尚未将福音传到地极。

我们用不著非难过去的世代;但如果我们抓住基督的这个异象,感觉到他内心的热切情感,并带著遵行他命令的态度研读此卷书,那么,这世代末过去之前,整个世界都将听到见证主的话。

这卷书从头至尾,失败的事例比比皆是;但另一方面,也有光耀的得胜。

我们研读此书,将发现神在向我们启示他的旨意和能力;我们也会发现,作为他身体的一个肢体,我们将会遭遇到许多患难。

本段经文将「前书」(路加福音)记载的事,和他新书所记载的事,互相连贯起来。

我们在这里对五旬节之前的门徒作了最后一瞥;也最后一次用我们的眼光(套用保罗的话,就是凭著外貌)来看耶稣,他是以肉身的形式站在门徒中间。

当然,路加将这段经文安插在此处,更显露了他卓越的艺术笔法。

我们在这里看见主和门徒,还有一大群人,包括「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大家聚在一起。

我们观察这个团体,就会立刻将这画面和我们在福音书里所看见的一切连结起来。

就是这同一位耶稣,他的出生已被记录下来,他的服事已按照年代一一记下,他的被钉十字架已被仔细描述,他的复活已宣告出来,他最后向人启示,他是升天回到神旁边的那一位。

他被称为「耶稣」,和「主耶稣」。

同一个名字,同一个称呼;他尚在拿撒勒时就叫这个名字,在他公开服事的年间,他的门徒也如此称呼他。

我们对这人耳熟能详,似乎从许久以前就认得他。

同样的,我们也熟悉他身边的那一群男女。

这一切是在强调我前面所说的,本段经文具有桥梁的功用,将这书的序文和主要内容连结起来。

再下去,我们就不会像这里所到的,再见到基督穿梭在字里行间。

下面的篇章里,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与这些人的这种可眼见的、物质的关系。

他将从表面消失,不再风尘仆仆地行走于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间。

他也不再将手放在四周的孩童头上。

他不再用怜悯的肉眼,看入那些忧伤之人的眼睛。

他不再用人的声音赶走疾病。

从此以后,我们不再从这些方面来看他,我们不再「凭著外貌」来认基督。

但我们要再见到这些人;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书中。

他们将改变,与前不同;不是可见的外表改变,而是生命中一些隐而未现的事实有了彻底的更新。

一道新的光芒闪烁在同一双眼睛里。

一个新的声调出现在同样的声音里。

一种新的气氛酝酿在同样的团体中。

彼得还是原来的彼得,但已焕然一新。

他们旧有的冲动急躁还会不时出现。

那使雅各、约翰他们博得「半尼其」(雷子)之名的热忱、火爆也依然存在。

他们的改变不是与他们天然的本性相悖,这改变乃是使他们那天然的本性受到超然的洗礼,直到它成为合乎主用的器皿。

这段经文所描绘的耶稣和他门徒的画面,启示了两点:

1.他开头所行所教训的结果;2.保惠师来临的必要性,而他很快就来了。

我们看这画面,首先会惊讶于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其结果如何彰显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更讶异于一个真理,那就是耶稣在钉十字架前对他们所说的,「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

我们下面的研讨将分两部分;首先看看门徒在五旬节前的情景;其次凭著外貌最后一次来看耶稣。

首先探讨门徒在五旬节之前最后的光景,让我们留意已提过的两件事:

1.耶稣开头所行所教训的,已有了奇妙的结果;2.这显明他们需要有一位保惠

我是一个从困境中走过来,我现在信仰了正确的方式相信神佛。

我真的没有今天怎么有诚意怎么虔诚。

爱欲为轮回之根的其中一种

另外耶和华他也只是梵天主而已,虽然他享用尽一切妙欲。

但时间到了他也是会下到三恶道的。

另外圣母玛丽亚也一样只是天人而已,他也没有脱离轮回

佛教是坚决反对偶像崇拜的。

佛陀他只是一位人,觉悟的人,圆满成就的人。

是六道轮回中的导师,指引你破迷开悟的。

在所有的宗教中,大多都是叫你崇拜某个偶像,而不是发现真理的。

大多都以为那个神就是真理就怎么怎么样。

另外你犯罪了,只要至心忏悔也可以还复清静的,关键在于你的心。

不是上帝无法原谅而是你自己无法原亮。

你的第八识会记录,然后条件成熟自然就有果报了。

忏悔就是让你洗刷第八识。

圣经中关于十个童女的比喻

圣经中无论旧约时代,还是在新约时代,“油”都代表圣灵。

圣灵的表号有风、油、火、水、鸽、云、眼等。

“十个童女”的比喻中,“油”首先应理解为圣灵,其次对今天的基督徒来讲,可以理解为预备了主的道,神的义和圣洁。

于宏洁于宏洁出生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少年时就重生得救,为第三代基督徒。

自幼年起就发现长有肿瘤并接受各种治疗,先后历经八次手术,所以对生命有非常不同的体会,并且对 神的话语特别爱慕并认真。

于自台湾来美研究所求学,80年获电脑硕士学位,在矽谷电脑工程界工作十二年之后,于一九九一年底蒙召全时间服事主,和少数弟兄姊妹开始了位于Cupertino市的「基督徒聚会」(现名Silicon Valley Christian Assembly),并任该教会牧职迄今。

于弟兄经常到海外及各地服事众教会,信息以真理为根基,非常重视生命的进深与生活的实践,且因带职服事多年,对有心事奉者多有实际的启发。

风雨生信心 3VCD 荒凉世代中的得胜者(上海)7VCD

培训造就系列 20VCD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9VCD

基督徒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呢

也许不同的牧者对这个有不同的见识。

华人牧者于宏洁牧师在一次讲道上分享了他的看法。

于牧师出生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少年时就重生得救,为第三代基督徒。

自幼年起就发现长有肿瘤并接受各种治疗,先后历经八次手术,所以对生命有非常不同的体会,并且对神的话语特别爱慕并认真。

自台湾来美研究所求学,80年获电脑硕士学位,在矽谷电脑工程界工作十二年之后,于1991年底蒙召全时间服事。

危机一:听道太多但却行不出来,得到的应许太多但我们没有进去。

在这个世代我们太忙了,忙到盲目和麻木。

我们因为忙碌到生活被破坏。

比如我们的祷告生活被破坏,祷告不是事情,而是与神在圣灵中相会。

我们不要怪很多事工推动不了,其实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一定要重建根基,反省自己。

根基如果毁坏,任何事工也无法开展。

我们一定要时常问自己:到底现在的生活是否合神喜悦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神家没有殷勤的工人,而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所做的,我们所以为重要的,常常不是神所要的。

那么到底神所要的是什么

于宏洁牧师说,听道不行道,说明我们有新生命,但不都有丰盛的新生命;我们得救,但不都得胜;我们承受大使命,但未必都有使命感

危机二:与神缺少面对面

今天我们缺少与神第一手的关系,我们缺少直接与神面对面。

今天我们的灵修、祷告生活会贫乏、间断,之所以被打扰,就是我们与神缺少直接的关系。

灵修、祷告都是与神的相交。

如果我们与神相爱,相爱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与他在一起。

因此我们亲近神,不是勉强,不是操练,根本就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心里向往心里喜悦的。

神的同在不是靠感觉的,而根本是事实。

因为他应许了我们,应许我们能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应许我们他会与我们同行直到世界的末了。

圣灵降下的时候,也是会永远与我们同在。

也许我们的感觉会变,但是神的应许永远不变。

神的同在是要相信接受,凭信心进入的,不是靠感觉。

所以我们要靠着神脱离“二手的”神同在,我们要“第一手”的经历神的同在。

雅各曾说:“神真在这里,我竟然不知道。

我们所有人都要有这种醒悟,无论我们从事何种侍奉,我们都要注重与神的关系,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力量的来源。

如果我们与神的关系被切断,不管我们有多少神学学位、有多少恩赐,仇敌根本不会怕我们。

主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

如果我们断了与神的联结,枯干是我们必然的结局,因为我们离开了生命的源头。

我们要反省,我们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是真实的与神相会,在主的面前过自己的生活。

生命、生活和侍奉的关系就像一个三角形,生命是根基,生活是生命的发表和彰显,而侍奉是生活的最高峰,是我们的中心。

今天我们如果讲侍奉,我们永远也离不了生命的根基。

因此有什么样的根基,也就有什么样的侍奉。

所以如果一个人与神的关系对,就算他是初信的,哪怕他没有恩赐,那么我们必然能从他看到了神的同在。

所以我们不要羡慕作伟大的器皿,但是我们要渴慕成为合用的器皿。

最后,于宏洁牧师说:今天我们很多时候祷告了,没有遇到听祷告的神,我们经了,但没有遇到那位说话的神,今天我们很多时候侍奉了,但没有在神的面前。

真侍奉应该是侍奉在神的面前,真祷告应该是遇见听祷告的神,真经应该是遇见那位说话得神。

虽然不见得每次都有超然的经历,但是我们需要我们的灵修生活在耶稣基督里进入到不一样的情形。

关于基督教的问题:有没有好一点的方法了解一下基督教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福音影视网,里面的信息很全面,有牧师讲道,福音电影,个人见证,敬拜赞美,初信慕道等,平时的时候可以学习学习。

也可以到网上搜索香港福音电台,基要真理,帮助你明白真理。

不要只把基督当精神支柱,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要竭力的寻求,主说,你若亲近我,我必亲近你。

这是主的应许,愿主保守你,阿门。

但我不知道我是否虔诚。

呵呵,人都是一样的,都有软弱的时候,我以前也是一样,不敢在外人面前透露我的信仰。

但是,有一点我们都应该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靠我们自己来去决定、改变的,因为人的能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你提到的这种情况,只要你肯求神,神一定会医治你,且改变你的,因为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如果你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除了祷告、经以外,你也可以多参加教会里的聚会活动,把不明白的问题说给那里才弟兄姊妹们听听,相信神一定会借着这些东西来答复你的。

如果你想去教堂的话,当然可以去了,很多对上帝很虔诚的人一开始和你一样的。

你之所以能有去教堂的想法,其实完全是因为你受了圣灵的感到才会这样的,如果不是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对教堂兴趣的,只有你有追求上帝的热心,你就是虔诚的。

另外,我想说的是,敬畏神是不分哪个地方的,不管是官方教会还是家庭聚会,只要你存心是好的就可以,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千万不要被异端所迷惑,圣经上还写过,在末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假先知来迷惑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徒面对现在的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