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解决了什么问题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69周年国庆日。69年的今天,随着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喊,一个全新的中国开始在东方崛起,也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哪些探索,这条道路的选择对于中国和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值此国庆之际,我们摘编本文,重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在1949年建国之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不同的选择:究竟是选择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或者是固守新民主主义阶段,还是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当时的中国社会对这个问题并非没有分歧。但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坚持认为,新民主主义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中国一定要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的这个思想最终在中国成为了主流。所以从1953年开始,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到了1956年下半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为什么一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呢?

首先是因为领导中华民族完成现代建国的共产党是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923年7月,中共在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在最低纲领实现之后,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此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历次党代会上都得到重申。所以,当1949年中共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最低纲领后,自然会把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回顾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土地兼并和贫富悬殊是每个王朝晚期面临的共同问题。尽管历朝历代的中国政府都试图缓解这个社会矛盾,但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决定了土地兼并和贫富悬殊的现象无法根除。如果当时中国不搞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搞农村的社会主义合作化,那么中国就难免会重蹈历史上各个王朝的覆辙,土地兼并将会导致大量无地流民出现,贫富悬殊将会造成大量的城市贫民,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所以,中国共产党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叶是用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根本性弊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给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直到今天,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度和国有企业仍然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

中国自汉代以来就产生了朴素的社会主义思想,历朝历代的都把防止土地兼并、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传统文化跟从欧洲传入的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在掌握国家政权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反过来讲,如果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不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新生的国家政权是难以稳定持久的,中国很可能再次陷入战乱。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两个发展阶段

中国道路可分为两个阶段,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新阶段,由此形成了有着内在逻辑的不同发展阶段:这就是以战时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独立和国防工业的独立;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互补的形式解决民生问题。这两个历史阶段通常被简称为两个三十年。中国在这两个三十年并非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而是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两个历史阶段。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战时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独立和国防体系工业的独立

理解中国道路前三十年的一个关键之点,是理解现代建国后的战时经济体制。相当多的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把中国今天的成就看成是三十年前走出计划经济的结果。这种看法尽管普遍,但却有失偏颇。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看,以竞争机制为动力的市场经济目前仍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是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中国在上个世纪50和60年代以政治动员为基本动力的战时经济发展体制确实无法持续地保持高速发展,但并不能一次来否定前三十年。确实,中共建政的前三十年并不能视为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阶段,而这个阶段之所以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根本原因并非是中共领导人的主观抉择,而是现实的客观环境所导致。有两个重要的事实常常被一些国外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国内的学者所忽略。

首先,中国的国家主权虽然在1949年得以确立,但是,在国际范围内,中国的国家主权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极大限制和威胁。上个世纪中叶,中国为了维护完整的国家主权而跟苏联交恶,中国在国际上受到最强大的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挤压,国际环境极为险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上被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这对中国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型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其次,中国在1949年后虽然基本上摆脱了战争状态,但是,一直到7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事实上并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年代。中共建政的前三十年,中国社会实际上处于一种准战争状态。从国际环境看,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面临着世界两大军事超级强国的军事压力,苏联屯兵百万于中国边界和苏美两国的核威胁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两把利剑。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的内战在80年代前并未真正结束。台湾地区在大陆的空中军事侦察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台海两岸的相互炮击也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由于上述两个历史条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构建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两个首要目标,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则不得不建立在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和独立的国防体系基础之上。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把战时经济作为一个基本国策,不得不把高积累、低消费的非常规方式作为原始积累的手段。今天看来,这种战时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向后推迟了整整一代人,上一辈的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看,上个世纪中叶的战时经济体制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并且为80年代后以民生问题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保障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2.改革开放时期: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看,以竞争机制为核心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要走出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显然是中国的一个明智选择。而三十年改革的成果也确实证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是成功的。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在全球50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具全球第一。到2011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有望在未来二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是当下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年代,中国也曾实施过以政治动员和道德理想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也曾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更多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挥作用,很难在和平时期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仍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但是,经济的高度市场化反过来要求中国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需要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加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性,更加强调和加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更加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从这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是今天中国的立国之本。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大业就有可能被中断,中国会再度退回到民国初年的无政府状态。

所以,从历史的轨迹看,中国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并非是历史的断裂,而是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继续。中国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在短短三十年中跃居世界第二,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逻辑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有着内在逻辑的历史阶段:中国以战时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独立和国防工业的独立;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解决民生问题。中国在现代建国后承先启后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是决定中国道路能够成功的关键。

  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共党史百年,几乎全部被他们颠覆和歪曲。按照他们的论调,新文化运动本来是科学与民主,后来不幸救亡压倒启蒙;抗战时期是国民党打日本,共产党打国民党;解放战争打内战;建国后,从抗美援朝就有认识分歧,再往后大跃进、反右、三年困难时期直至文革都错了,改革开放后八九年的那场风波直到现在……。最近看到微信中有人转了一个党史课件,建国后从1953年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左”了,毛泽东时代一无是处。可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树立正确党史观。

  个人认为,讲党史要坚持四个原则,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

  讲历史最根本的是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反真实。

  比如,一些在党史述事中,只有毛主席犯错误,其他都是不犯错误的圣人,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那么多没有错误的领导者,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有错误的当自己的领导核心?这合乎历史逻辑吗?谁都会有错误,但在所有领导人中毛主席错得最少,所以才被全党认定是第一代领导核心,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分析真问题,要尊重事实真相。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一个人,把一些领导人塑造成不是真心,不说真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既不符合党的历史真实,也完全违背了光明正大的党内生活准则,把中国共产党看成什么了?

  再如,把建国之初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摒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外。党从创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到新中国“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都是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都有自己的特色。80年代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是有道理的,因为早在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以我为主,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和经验。改革开放是在前人探索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已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是对上一辈人的否定,不能人为地割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盛行一时的翻案史学影响很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尊重历史,甚至刻意歪曲和颠覆历史。如对陈独秀的评价,他早期一直到党的五大之前,是一个伟大的新文化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但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是大批共产党人被屠杀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领导原因,再后来又组织托陈取消派被开除出党。但现在有些人把陈独秀也说成一贯正确,把他的错误完全归咎于共产国际,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我们党从来不把失败归咎于外因,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过错和责任上推下卸的恶劣作风。看看当年陈独秀发表的文章,还有后期他写给中央的信,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他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他教条地理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述,认为既然当时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就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放弃无产阶级对领导权的争夺。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又错误地认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胜利,中国共产党只能进行合法斗争,等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再搞社会主义,所以反对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成为革命的取消派,并且另立组织,最后被开除出党。这些思想理论上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非常值得认真总结。直到现在一些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都与这种思想方法有直接继承关系。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不敢讲党史上的右倾错误,好像右倾成了天然正确。有的纪念馆甚至连陈独秀右倾错误都不敢写了,看后不知道陈独秀犯了什么错误,甚至党的历史上右倾错误都不存在了,好像我们党的重大损失只是因为“左”,而没有右的错误,那样述事不是真历史。党在大革命中血淋淋的失败,是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还有后来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抗战初期王明一切服从蒋介石的右倾投降主义等,尽管没有在全党占统治地位,对革命事业都造成了重大损失。

  上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陈云领导下,反对两任主要领导人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都是在反右。还有,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猖獗,有一些人完全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全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甚至完全背叛了人民利益,把实现资本主义的西化看成精神和实践归宿,把自己家庭成为世袭继承的资产阶级贵族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想方设法推进瓜分国家和人民的私有化,成为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这些都必须正视并认真总结。

  二是坚持人民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这是在党史研究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

  前些年某些公知作家的小说,是就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阐述历史的。在这些作品中,反动地主阶级是中国社会的正人君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贫苦大众,要么是流氓痞子,要么是懒汉妓女,要么是一些丧尽天良的混蛋,那些共产党队伍中的地主富家子弟,是一些天真无知的上当者,最后都被共产党滥杀无辜害死。那样的小说不但得了大奖,有的还改编成电影,拍成电视连续剧,报纸连载,广播联播,还排成话剧公演。还有,一些影视作品把旧中国描述成富丽堂皇、温文尔雅的天堂,把新中国歪曲成贫穷落后、扭曲人性的地狱,最后的结论只能是共产党不如国民党,新中国不如旧中国。有人到大学里去做调查,竟有相当一些大学生说,如果有时光穿梭机,愿意穿越回去当个民国人,这就是那种反动的历史观教育的结果。

  旧中国有没有过好日子的?肯定有。像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帝王般的生活,还有旧中国的贵族买办或许过得不错,但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那却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地狱。毛主席1927年在《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中讲,乡村人口中贫农占70%,属于终年在劳碌愁苦中过生活和完全失去生活依据的农民;长沙县新康镇团防局,10年间杀死的贫苦农民近1000人,当时一个乡镇一般不到两万人,平均每年要杀上百人;毛主席家乡湘潭县银田镇,团防局14年杀50多人。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看到,洋务运动时张之洞从德国购买的先进矿山设备,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21条时,变成了与日本合办的事业;矿上每月给工人的工资是8.4元银洋,包工头从中扣掉一半多,当牛做马的矿工真正拿到手的工资不到4元,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极其悲惨恶劣。

  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就能理解人民革命的必然性。站在极少数剥削阶级和压迫阶级的立场上,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共产党,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舍命跟党干革命,就一定要告别革命,甚至一定是反革命的吹鼓手,一定不能理解甚至一定要歪曲共产党人的奋斗史。

  三是坚持实践标准。

  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有活力、有希望、得人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非分明,对了的就坚持,错了的就改。是以人民的历史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地通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来校正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

  讲百年党史也要用实践标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胜仗就是胜仗,败仗就是败仗;成功就是成功,不成功就是不成功。不能把立党为公的党史,变成任人打扮的家史,不能站在个人和小集团的立场上文过饰非。只有实事求是地总结百年党史,用实践标准衡量得失成败,才能客观地判定哪些做对了必须坚持,哪些做错了需要改正,我们今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好、更正确。

  战争年代,敌我斗争极其残酷,很快就是你死我活,实践检验能够较快地得出正确认识,和平时期认识真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建国已经70多年了,对前30年曾经进行总结反思,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包括国际共运特别是苏联东欧至今失败的历史,需要用实践标准进行认真总结。才能更好地认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更准确深刻地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是坚持“三个不能”。

  关于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应当特别重视三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不能丢;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不能否;三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变。新编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落实这个精神,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进行了调整。这三个“不能”抓住了要害,现实针对性很强,因为一个时期猖獗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党的历史是全盘否定的。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们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纪元,而那些历史虚无主义势力灌输给大家的却是:共产党推翻了帝国主义,把先进的西方文明赶走了;推翻了封建主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消灭了;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把中国现代文明精英给打掉了。被压迫的中国人民造反无理,革命有罪,所以要告别革命、否定革命,直到反革命有理有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根基就全部否定了。

  对于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我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伟大的革命、建设和科技发展成就,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为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而那些历史虚无主义势力却全盘否定,把新中国描述成专制独裁、封闭落后、经济凋敝,甚至是一个饿殍遍野的地狱,谁为毛泽东时代的老一辈说句公道话,谁实事求是地讲新中国好,社会主义制度好,共产党领导的好,就被扣上“极左”和“文革余孽”的帽子。他们是全盘否定毛泽东时代的。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我们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而历史虚无主义势力却鼓吹,改革开放是否定了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接轨的结果,有的甚至提议要把建国时间改到1978年。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都富起来了,这是过去领导人的话。但没有在任何文献上看到领导人讲过这话,或是假传圣旨败坏领导人的声誉。抬出这样的话,实质是在影射当下,否定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美国如何欺凌打压,中国都不能惹美国,要心悦诚服地走美国指引的路。

  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有问题意识,必须清理历史虚无主义长期鼓吹的谬论,否则就缺乏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思想认识上看,有几个重大问题需要弄清楚:

  第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行?

  在中国近代史上,其他政治力量都没有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不但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还成功地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能行?

  首先要看到,它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先进政党,它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搞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进步的思想理论体系。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开始,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就改变了,人类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顺人类历史的进步潮流而生,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大前提,所以才能动员号召广大群众,包括征服上层进步知识分子,如果是代表极少数人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能够征服人心吗?不可能。

  但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天生就能救中国,它在很多国家都失败了,在中国也曾遭遇一系列挫折和失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选择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从毛泽东思想开始,一代接着一代发展到现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

  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用实践检验是非对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二,为什么毛泽东时代不能否?

  毛主席活着的时候经常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政治斗争,谁胜谁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当时我们没有那种严峻性认识和切身体验,甚至认为那是不正确的观点。上世纪90年代初,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灭亡了,东欧也都变天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空前失败,我们才知道毛主席提出的问题真的没有解决。苏联东欧是一个超大型的案例,证实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

  但是,党内外有股势力,不认为苏联东欧是资本主义复辟,而认为那是一步到位的改革,鼓吹戈尔巴乔夫是伟大的改革家,苏联是因为搞社会主义才完蛋的。他们妖魔化所有搞社会主义的国家,尤其否定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国内有的主流学者,甚至公开发文歪曲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说不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三分之一,直到今天中国人均GDP的世界排位,还不如蒋介石统治时期处在战争状态的1948年。他们言之凿凿地以美元GDP数据为证,极力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渣的国家,而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搞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毛泽东时代根本就没有GDP统计,现在的数据是1999年后才公布的,而且在1999年后修改多次,越修改毛泽东时代的发展速度占比越低,80年代以后占比越高。如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曾经提出翻两番战略目标,看看修改后的GDP数字,却是翻了4番还多。相比之下,毛泽东时代的GDP惨不忍睹,有家电视台制作的发展曲线,竟然出现前30年基本不增长,后来几乎直线上升的奇观,完全背离了历史真实。

  事实上,毛泽东时代创造了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果用主要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增长速度比较,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根据80年代初权威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与美国、苏联、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可比较的数据共24项,得出结果如下:

  产品总量增速:中国20项第一,3项第二,1项第三。

  人均产量增速:中国20项第一,3项第二,1项第五。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苏联、印度、日本属于第二梯队,再后是法国、美国、西德、英国等,这与权威专家们灌输的结论完全不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比同时期任何一个主要国家都有很大的速度优势。所谓新中国不如旧中国、不如日本,不如印度,甚至不如非洲,完全是颠倒事实的胡说。

  发电量是公认的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代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电力发展,它是现实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数据。用发电量来对比一下,毛泽东时代的发展速度也是极为突出的,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以完全领导国家经济的完整年度计算,毛泽东时代从1950年开始到1975年,其他国家也计算这26年。我们看到:

  发电量总量增长速度排位:

  发电量人均增长速度排位:

  也可以与改革开放后对比一下。同样对比26年,毛泽东时代从1950年到1975年,之后从1979年到2004年。对比结果:

  毛泽东时代26年,发电量增长41.6倍。

  之后的26年,发电量增长是6.8倍。

  发电量增长速度快,GDP也应当增长速度快,而不应当是相反的结果。一个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越快,发电量也需要增长越快而不是越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举世公认,大家都是认同的。对毛泽东时代的成就也应当给予客观肯定,而不能昧着良心肆意贬低否定。因为,那不只是违背基本历史事实,不只是否定毛泽东,那是否定周恩来等所有的老一辈革命家,否定我们爷爷辈、父辈整整两代人的奋斗,更是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部分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资本主义道路的成功,跟着美国走与“主流文明”接轨的成功。这种观点的实质,就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中,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理念和市场经济经验,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展完善我们自己,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因此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则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结论应当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成功。看看中国的成功和苏联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大国,而且几乎同时开始改革。中国1978年底三中全会1979年开始改革,苏联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搞改革与新思维。两国的根本区别,就是改革走的道路不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也有一些人有严重的右派幼稚病,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领导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戈尔巴乔夫则完全不同,他在改革中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否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工人阶级属性,否定了列宁和斯大林,甚至极其轻率地请了美国的芝加哥小子萨克斯来给他设计改革道路,结果折腾了不到6年,就把苏联彻底折腾没有了。一个让美国畏惧的超级大国,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己崩溃了,分裂成大大小小15个国家,分裂出去5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真的是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罗斯发展好了吗?可以肯定的回答没有。如果不是后来换上普京那样的强人执政,恐怕连俄罗斯也保不住。苏联从解体至今30年了,经济和国力还没有恢复到苏联时期的最高水平。戈尔巴乔夫上台前,苏联的GDP是中国的4倍,到2020年,俄罗斯GDP只有中国的1/10,即使15个国家加起来,也不到中国的1/5。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同样是改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只有一个结论,因为苏联改革中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背叛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走上贪腐权贵主导的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彻底失败了。而中国改革中则是在不断地排除干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中国的秘诀。中国改革搞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

  中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人民群众就满意、就高兴,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人民群众就不满意、不答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富裕中国、强大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第四,为什么要坚决拥护核心?

  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也是一个带根本性的落脚点。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正本清源,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道路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就是首先要搞清楚: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要科学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深化改革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还是相当一批党员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不清楚的问题。搞了40年改革开放,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客观实际,不信可以问一下,得出的结果一定会让你吃惊。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党校讲课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第一层意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既不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是资本社会主义,也不是搞什么国家资本主义,更不是要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第二层意思更清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说,无论怎么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当硬骨头去啃。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到后来一些人只讲一个基本点,连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都不清楚了。不信可以问一下,有几个人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5条。虽然网上查不到,教材里找不到,但那些原则恰恰是最要害的。有些势力就是要从根本上改掉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连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性质,也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也要想方设法尽快消灭掉了。我们为什么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因为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自身利益的根本保证。

  十八大后,有两件大事有效克服危难凝聚人心,定会载入史册

  一是反腐扫黑。把那些用最不正当手段发财的势力清除掉,这是最广泛的全社会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可以合法经营成为亿万富翁,甚至成为百亿千亿富翁,但是你不能贪污腐败用权力变现发财,不能用黑恶手段发不义之财。这些势力是人民利益的凶恶敌人,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毒瘤,也是西方颠覆中国的主要内应。他们为了自身的长久安全,巨额财富的世袭继承,最想内外结合颠覆国家,是西方乐见其成的势力。那些反共公知曾经公开讲,要用贪腐利益置换共产党手中的权利,贪腐是消灭共产党政权的润滑剂。这些年来,是真打真见效,真打人民群众真高兴,真打就是真为人民服务。尽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扭转多年形成的势力和风气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毕竟让人民看到了正气、进展和希望。

  二是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最大承诺,不是别的,是实实在在的共同富裕。就是不能只是让少数人过好日子,要带领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人类社会少数人富是常态,真正让大家共同富裕难。上世纪80年代,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是先富带后富,不是让另一部分人长期贫穷。当时说,上世纪末就应当着重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实际上贫富差距一直呈现拉大趋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始终紧抓不放,以共产党人的情怀追求,响亮地提出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一个都不能掉队!给各级党委政府设下了底线硬指标,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且提出十四五规划和新的农村振兴目标,下力解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这样的力度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是大得党心军心民心之举,有效巩固了党和国家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还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如果用发电量来衡量一下,2010年中国发电量超越美国,工业产值同时超越美国。到2019年,中国发电量占世界27.8%,是美国的1.7倍,基本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发电量的总和。在2020年世界性大疫背景下,中国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更是一枝独秀,只有中国经济是上升的,发电量已达美国的1.85倍,用电量更是达到美国的1.96倍。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和豪气。

  现在美国统治阶级已经判定,按照目前的中共领导,中国不可能变成美国希望的样子,美国面临丢掉世界霸主地位的危险。由于对中国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失败,因而公开撕破脸皮、使出浑身解数打压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棋先一着,高举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极有远见地布局一带一路,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折冲尊俎,合纵联横,应对自如,有理有利有节。经营周边,经略南海,果断调整港台政策,让国际敌对势力的图谋不断破产。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中,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同一道考题,中国在没有任何标准答案的情况下第一个公开答题,美国等其他国家是在有了公开答案的背景下答题,中国答卷的优异成绩无与伦比。

  我们讲党史,不能忘记进入新时代的辉煌。要认识中国有现在这样成熟、正确、稳健、睿智的领导核心不容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替代的保证,也是天佑中华!必须坚决维护支持。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发布)

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系列重要讲话部分(共120题)

  1、*是在哪年哪月哪日首次提出中国梦的?

  2、*是在什么地方首次提出中国梦的?

  答: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

  3、*引用哪三句话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进行了生动叙说?

  答:(1)中华民族的昨天,引用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

  (2)中华民族的今天,引用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3)中华民族的明天,引用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4、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为什么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答:(1)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

  (3)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份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奋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6、怎样理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答:(1)*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把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只有才能发展中国、稳定,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要增强对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这魂、强国之魂。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乾气蓬勃迈向未来。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7、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能实现。只有才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这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要增强对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8、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这魂、强国之魂。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乾气蓬勃迈向未来。

  9、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答: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0、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答: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援手共进。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息息相关,两岩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凝聚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力量。广大海外侨胞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团结一心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华章。

  11、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答:(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事业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3)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们已经取得辉煌成就,离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同时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戮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12、为什么说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答:(1)如何看待中国梦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梦想的关系,中国梦将给世界逞来什么?对此,*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羸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爱扬”、“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2)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

  (3)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品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同时,中国发展对世界各国是重要机遇。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这将为国际和地区伙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和产品、更宝贵的合用契机。这对世界经济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

  13、什么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14、*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什么?

  15、坚持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什么?

  16、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这六个时间段是什么?

  答:(1)第一个时间段,空想产生和发展。

  (2)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体系。

  (3)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

  (4)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5)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的探索和实践。

  (6)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

  17、的最鲜明特色是什么?

  答:是实现途径,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的伟大实践。这就是的最鲜明特色。

  答:,是实现我国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0、什么是制度?

  答: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既坚持了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和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1、怎样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答: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

  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22、*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24、怎样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答:(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蕴含着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共同支撑起全局。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3)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初会提供重要保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增强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完成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4)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理解。*强调,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25、怎样自觉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答:(1)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切实担当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担当起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责任,担当起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不断提升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布局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这一战略布局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把握这一战略布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水平,真正学懂、学透、学通,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3)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深入地改进党风政风。要对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找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改进的政策举措。要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评价地区发展、评价干部实绩的重要标准,切实树立起正确的发展导向、政绩导向。

  (4)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攻坚克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立足发展实际,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善于以科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以过硬工作本领解决问题,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

  (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13亿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协调动起来。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更好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26、请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

  27、请简要叙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答: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8、怎样理解“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答:(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3)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4)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5)全面小康,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29、怎样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答:(1)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路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发现千百万,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30、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有哪些?

  答: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

  3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什么?

  3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什么?

  33、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答: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现在世界各国正在加快推进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顺应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34、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答: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同时,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我国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35、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答: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当前,国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抓住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否则就有可能陷于被动。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3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什么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

  答:全面深化改革。

  38、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

  答: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39、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

  答: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40、为什么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

  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往什么方向走,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正因为坚持独立自立选择自己的道路,我们才能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

  41、为什么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有主张、有定力?

  答: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在人权、选举制度、法治等重大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大,不能以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为标准。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

  42、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答:(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3)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4)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5)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6)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3、全面深化改革要怎样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答: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4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什么问题?

  答:依法治国问题。

  45、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法治体系,建设。

  46、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怎样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答: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47、法治体系,要怎样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答: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的有力保障。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48、什么是公正司法?

  答: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49、为什么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领导,体系、就建不起来。同时,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50、*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其中的看齐意识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要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

  51、党的领导决策核心是什么?

  答:是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52、怎样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答: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治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各方面党组织要对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

  53、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哪里?

  54、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哪里?

  55、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哪里?

  56、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

  答:“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7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57、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

  答:“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58、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

  答:“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责任;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敢于执纪问责。

  59、怎样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答:(1)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2)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3)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敢管敢治、严管严治、长管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60、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什么?

  61、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62、******总书对好干部的标准作出了怎样的概括?

  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63、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4、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65、2013年至,我们党开展了哪几次作风建设主题教育?

  答:(1)2013年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3),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66、党的规矩总的包括什么?

  答:其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其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其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全党必须模范执行。其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6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什么发展思想?

  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8、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什么发展理念?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69、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70、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注意克服哪几种倾向?

  答: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7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72、*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什么方针?

  答: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73、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哪“三条底线”?

  答: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

  74、走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什么的有机统一?

  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5、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怎样正确认识、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答: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因此必须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大原则,决不能动摇。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76、怎样理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全党动手?

  答: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站在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阅看本地区本部门主要媒体的内容,带头把住本地区本部门媒体的导向,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坚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

  7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定的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

  78*指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79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0、为什么说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答: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持续不断改善民生,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81、改革愈是深化,愈要重视什么?发展愈是向前,愈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平衡社会利益;人民生活改善。

  82、改善民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收入提高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答: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

  83、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

  84、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答: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85、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构建怎样的住房供应体系?

  答: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

  86、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现促进哪两个方面全面发展?

  答:群众体育、竞技体育。

  87、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什么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

  答: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88、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什么?

  答;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89、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是什么?

  答: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90、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请具体阐述。

  答:(1)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2)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3)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4)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91、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92、脱贫攻坚的重点,包括哪些地区?

  答: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93、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WW和维权的关系?

  答:维权是WW的基础,WW的实质是维权。对涉及维权的WW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单纯WW,不解决利益问题,那是本末倒置,最后也难以稳定下来。要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既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波涛汹涌。要重视疏导化解、柔性WW,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94、如何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答:(1)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2)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3)要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4)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95、*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头等大事是什么?

  答:保证国家安全。

  96、总体国家安全观指什么?

  答: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国家安全道路。

  97、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什么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答: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98、“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请问,这句话是谁在哪本书中说的?

  答: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99、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请问从什么时候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什么作为基本国策?

  答:上世纪80年代初;节约资源。

  100、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基本途径是什么?

  答: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01、*强调,必须按照什么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102、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承诺将于哪一年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答:2030年左右。

  10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怎样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答: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

  104、资源环境是什么,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

  105、生态环境保护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必须坚持什么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

  答: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

  106、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请问源头是什么?

  107、党的十八大以来,*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

  答: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108、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请问*的原话是怎样说的?请对内容做具体阐述。

  答:*指出:“‘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必须铸牢强军之魂,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必须扭住强军之要,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必须夯实强军之基,永葆我军政治本色。这三条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109、贯彻落实好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强基固本思想,坚持抓住哪些方面,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答:坚持扭住党的组织、扭住战备训练、扭住官兵主体、扭住厉行法治抓基层。

  110、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必须担负哪些战略任务?

  答: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111、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答: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1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请进一步阐述内容。

  答:(1)要扭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不放松,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按照“绝对”标准固根铸魂,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

  (2)认真贯彻落实******负责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坚决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

  (3)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增强思想工作和理论工作说理性战斗性,批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113、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哪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

  答:(1)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思想领先,勤补精神之钙、常固思想之元,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2)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3)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政治工作要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以刚性措施推动战斗力标准硬起来、实起来。

  (4)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带头抓起,回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等基本原则上来。

  114、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请问“一带一路”指什么?

  答: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5、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请问是什么?

  答: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116、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7、*多次指出,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依然是什么?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什么?

  11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119、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

  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120、请问,什么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性质和基本结构,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改革开放前面临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