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地里的地蹦子啥时活动?

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为白色粉蝶,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0毫米。前翅基部灰黑色,顶部有1个三角形黑斑,下方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前缘离翅基2/3处有一黑斑。 形态特征 卵:似瓶形,长约1毫米,表面有许多较规则的纵横凸纹,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 形态特征 幼虫:老熟时体长28~35毫米,青绿色,背面密生细茸毛和细小黑色毛瘤,体侧沿气门线有黄色斑点1列。 形态特征 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头部前端中央有一管状突起,体背有3条纵背.体色有绿、灰黄色、灰褐色等,随环境而异。 另一部分桃蚜为全周期型(即迁移型) 从北到南1年发生15~46代不等,每年在冬寄主和夏寄主之间往返迁飞繁殖为害,属侨迁式蚜虫。 以卵在蔷薇科果树(桃树)的芽腋、枝条、裂缝等处越冬。第二年3月中旬至4月间孵化为干母,四月下旬侵入菜地,5、6月迁移到越夏寄主(小萝卜、小白菜、甘蓝)上为害,7月最盛,8、9月间部分蚜虫转移到秋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继续为害,10月产生的有翅性母迁返桃树,由性母产生性蚜,交尾后,在桃树上产卵越冬。 萝卜蚜发生规律 越冬:萝卜蚜在温暖地区以无翅蚜在蔬菜心叶等隐蔽的地方过冬;在较冷地区以卵在白菜、萝卜等蔬菜的叶子上过冬。 发生代数:北方地区年发生十余代,南方地区年发生数十代。终年生活在同一种或近缘的寄主植物上,属留守式蚜虫。 发生条件:萝卜蚜的发育适温较桃蚜稍广,在较低温情况下萝卜蚜发育快。 萝卜蚜对有毛的十字花科蔬菜有选择性。 学名:Brevicoryne brassicae(L.) 分类:同翅目蚜科 寄主:甘蓝、菜花、卷心菜、白菜、萝卜、芜菁等。 为害特点:为害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甘蓝蚜一般以卵在菜株上过冬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可发生10余代,终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属留守式蚜虫。 3.4 预测预报 方法:利用蚜虫对黄色具有趋性的特点,将黄皿或黄板置于菜田距地面约0.5m高处,每日收集有翅蚜并作种类鉴定,并记载数量。当板中有翅胎生雌蚜开始出现时,立即在田间调查菜株蚜量,每3-5d查一次,每次查5点(5点取样),根据菜株大小和蚜量多少,共查20-100株,当10%的植株发生有蚜虫,平均每株幼苗有蚜1-2头,或成株有蚜5-10头,即可用药防治。 指标:初见期后2~7d,即为田间有翅蚜出现的高峰期,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 4 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分类:属鞘翅目叶甲科 分布:黄曲条跳甲除新疆,西藏,青海无记载 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 成虫:善跳跃,趋光性强,世代重叠明显。 幼虫:生活在5㎝左右的土中,常沿须根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或蛀入根内取食。 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型,黑色有光泽。每翅鞘中部有一黄色, 中等宽度的纵条纹,此纹外侧中部凹曲深,内侧中部平直两端向内方弯曲。后足腿节膨大,适于跳跃。雄虫比雌虫小。成虫咬食叶片,呈若干圆形或椭圆形和虫体大小相仿的小孔洞。 形态特征 幼虫:体细长圆筒形。头部和前胸盾片及腹末臂板淡褐色,胴部乳白色。各体节都有不很突出的肉瘤。幼虫地下生活,啃食寄主根部皮层,被害后形成不规则的条状疤痕。 发生规律 (1)发生代数:在我国北方一般一年发生3~5代,南方一般一年发生7~8代,以成虫在残株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在华南地区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 (2)发生条件: 21~30℃为适温范围,低于20 ℃或高于30 ℃,成虫活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食量剧减,繁殖率下降,并有蛰伏现象,因而发生较轻。湿度对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影响很大,特别是产卵期和卵期,卵孵化需要高湿(相对湿度100%)。 6 菜螟Oebia undalis (Fabricius) 1 分布与为害 属鳞翅目,螟蛾科,世界性害虫,在国内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陕西,云南等地,以南方各省发生较重。尤以秋播萝卜受害最烈。菜螟以幼虫食害幼苗心叶,破坏生长点,导致植物停止生长,或者枯萎死亡。甘蓝心叶受害后,轻者生出分枝,不能结球,重者死亡。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因此,又是传播软腐病的主要媒虫。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或黄褐色。前翅具灰白色双重波状的内外横线,肾形纹明显,黑色或灰褐色,四周灰白色,后翅灰白色,外缘稍带褐色。 幼虫:头胸黑褐色,第一单眼显著大。胴部淡黄或暗白色,有5条较细的淡紫色体线,分别是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腹部3-6节气门后上方各有一和气门同样大小的黑色斑点。 卵:椭圆形,扁平,长约0.3mm,卵壳背面有不规则网纹,初产时淡黄色,后渐成红色斑点,孵化前呈橙黄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白菜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