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入声字吗?

《古诗词讲义踏歌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讲义踏歌行(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古诗词讲义(踏歌行)平水韵的发音与今天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 声,就是“入声”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 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 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近 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其实就源于中原古音,前几天我说了,在中国音韵学的分类 里,秦汉以前属于上古音,晋唐乃至宋末,属于中古音。元以后属于近古音。唐诗宋词起源乃至鼎盛的时期, 就是以中古音为基石的。我们今天手里拿到的这个平水韵就是集那时的音韵学大 成而汇编整合

2、出来的。它伴随着那些历史上的名流名篇名 句,流传到了我们今天。闽南话,也叫台语,它还有个名称 叫做“河洛语” 。福建, 古时候是荒蛮之地。 晋代和唐朝的时候 ,在中原很多人避难到福建 ,然后在福建闽南很多人到台湾去 ,所以,这些地区受后来文化的波及很小。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河洛语给 带了过去,保留至今。这些地区的语言,实际上成了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据考古资料考证,所谓“河洛语” ,其实就是河南洛阳的语言,不是今天的,而是唐时的前后。洛阳长期以来是 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当时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 言,如今天的普通话。 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 语”,换个说法,李白、杜甫这些诗人

3、都会讲闽南语。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所以,古音”,也叫原古音”不仅有时间上概念的划分,也有地域方面的标识意义。古典诗词,闽南人有天然的口音优势入声到底是什么呢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 。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 那么, 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 “织、识、帜” 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 。再再看这个“合” - 鸽、塔、答、蛤、閤、

4、盒副、富、福、辐” 。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 我们再反复找出一些类同的字, “滴、嫡、嘀、谪、摘弗、佛、拂、氟;“碟、蝶、堞、谍、牒、揲、蹀、喋、鲽”;“插、锸 皆皆皆皆皆皆”等等等等等等,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是不是比一个个去死记 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还有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 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入声的取消,其实是被派入现在国音的一二三四声里去了。这里,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些字,看他们怎么被派进去的,也顺便帮大家熟悉一下: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一声(阴平

5、)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福、实、若、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二声幅、熟、叔、塾、足、族、疾、伐、罚、竭、杰、达、入声字派入今音第四声弱、陆、鹿、腹、欲、玉、阳平)的有:竹、筑、服、卒、局、读、孰、觉、质、活、哲、极、急、息去声)的有:木、录、目、乐、日、术、物、勿、没、的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莫、国”:声母 b、 d、 g、 Z、 j、 Z、 Zh 读成阳平的如“白、笛、 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 “雹、甭、咱”古 是平声。:ue 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uo 和 zh 、 ch、 sh、 r 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声字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