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拉动一个30斤的玻璃门需要多少W的电机?

  原标题:任泽平:苏州为什么成为最强地级市?

  特别鸣谢:白学松、张硕

  香港大学谢于薇、复旦大学王贝宁对本文数据整理有贡献

  苏州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经济繁荣,明清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第一商业都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先后经历乡镇工业崛起、外向型经济腾飞、开放型创新经济等发展阶段,成长为中国最强地级市:

  2021年上半年GDP总量居全国第6、地级市之首,人均GDP全国第3(剔除资源型城市),财政收入全国第5、仅次于北上深杭;

  人口持续集聚,是江苏唯一人口破千万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增量全省第一;

  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创新能力突出,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境内A股上市公司144家,居全国前五;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前三。

  苏州为什么这么牛?我们的研究发现,苏州既不是强势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主导发展模式,而是“有为政府+市场化导向”的有机结合模式,成功的关键是“长三角区位优势+极佳的营商环境+清亲的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制造业立市”,同时,政府在产业招商和转型升级中敢为人先、发展意识超前,打造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引擎,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助力苏州在几百个地级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

  1)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且到上海的交通建设优于100km辐射圈内其他城市。

  2)苏州政府眼光超前。早期城市定位上提出“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实行错位发展”;发展过程中在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中主动抢跑;发展规划上高标准高起点借鉴新加坡园区经验,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推行“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开发;规划即法、执行到底”原则。

  3)以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为引擎,区内制造业发展强势,产业结构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为基础,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高新产业为重点。

  4)苏州在招商方面借鉴新加坡在国内首创敲门式招商,营商方面做到营商过程透明化、营商关系市场化、营商协议规则化、营商审批高效化。

  5)人才政策力度大、范围广,近十年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重由5.6%增至9.0%。

  1    苏州模式:创新驱动的开放型经济蝶变

  自古经济繁荣:“天下粮仓”、“全国第一商业都会”。苏州有近2500年历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长三角东南部,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河港密布、四通八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粮仓”等美誉。春秋吴国时苏州是政治、经济中心,手工业、青铜冶铸业、造船业发达;秦汉时被称为“江东一都会”,青瓷器制造水平和规模领先;隋朝苏州借大运河发展漕运,成为最大商业都会;唐代商业规模仅次于扬州;唐末宋初,坊市制度瓦解打破城市区划对居民商业行为限制,工商业取代传统手工业农业成为主流;南宋苏州行政级别仅次于国都杭州;明清苏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推动农产品商业化,进而催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此阶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第一商业都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兴起,取代苏州经济中心地位;后续一系列战争的冲击使苏州经济濒临崩溃。

  年: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全面改造,从百废待兴走向全面复苏。改革开放前苏州发展分两阶段:1)经济恢复期,苏州政府将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公营工厂,并创办、改造、组建全民所有制企业,确立国营经济主导地位;在郊区土改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扶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和手工业。2)社会主义改造期,苏州响应国家要求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企业合并与重组。1956年,郊区农业全部实现合作化,私营工业、手工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形成由电力、建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组成的新格局。苏州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4.4亿元增至1978年的32.0亿元,增长6.3倍,高于全国同期的4.4倍,在全国位列15。

  年:苏州以工业为主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模式为发展起点,确立先发优势,后乡镇企业经历改制阵痛重焕生机。乡镇工业前身是50年代的社队工业。1979年中央提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方针,苏州乡镇工业迎来发展高潮。政府一方面开展乡镇企业整顿,指派农村能人担任负责人,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同城市大工业的横向联合,联合内容包括零部件加工、联产联购联销,解决计划经济下生产原料不足困境。1987年,乡镇企业抓住国家开放开发机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1988年,苏州乡镇企业户数超1.5万家,创历史最高;1992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超70%。苏州确立乡镇工业在全国的先发优势。1994年,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导致乡镇企业效益降低,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启,1995年改变单一集体所有制格局,2002年国有、集体资本全面退出,乡镇企业以个体、私营经济的形式重焕生机。年,苏州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14名升至第5名,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城。

  年:乘国内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东风,苏州提出“从五湖四海走向五洲四洋”战略,成为“世界工厂”,确立外向型经济龙头地位。80年代中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面临技术装备陈旧、工业结构落后、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难、经济效益低问题。同时,国际国内环境出现重大变化。国际上,新技术革命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1985年苏州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地区;1988年中央明确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1990年中央提出开发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战略。苏州抓住国内外环境变化机遇,提出“从五湖四海走向五洲四洋”战略,推动经济从内到外拓展。通过建立经开区、工业园区,外资投资、外贸出口、对外经济高歌猛进,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龙头地位。2012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达最高点,占全国比重增至8.1%,比1990年增长131倍;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比1990年增长349倍和211倍;境外投资以中国香港、日本、东盟、新加坡为主,分别占30.6%、15.2%、12.2%、10.2%。

  2013年至今:创新驱动纳入苏州发展规划,苏州从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世界工厂”向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创新高地”转型。2013年,由于苏州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约束,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因竞争力下降撤离苏州,利用外资下降,苏州从要素拉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引进外资转向引进创新资源,由发展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经济实力看,2021年上半年,苏州GDP总量居全国第6、地级市之首,人均GDP全国第3,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7,财政收入仅次于北上深杭。人口方面,苏州是省内唯一人口破千万城市,近十年人口比重、增量、增速稳居第一。产业结构上,苏州形成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服务业比重达5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贡献有力,规上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8%;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创新能力上,2020年苏州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境内A股上市公司144家,居全国前五;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居全国前三。

  苏州为什么这么牛?我们的研究发现,苏州既不是强势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也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主导发展模式,而是“有为政府+市场化导向”的有机结合模式,成功的关键是“长三角区位优势+极佳的营商环境+清亲的政商关系+外向型经济+制造业立市”,同时,政府在产业招商和转型升级中战略前瞻,打造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引擎,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助力苏州在几百个地级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头羊。

  2.1    距离上海最近,较早对接上海,是资源外溢最大受益者

  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地级市,且到上海的交通网络建设优于100km辐射圈内其他城市。地理位置上,苏州是离上海最近的城市,接受上海辐射最强。一线城市外溢能量与辐射半径相关,距离高能量级城市越近,接受辐射越强。苏州紧邻经济中心上海,距离上海约85公里,而嘉兴、南通距上海分别为88、100km,无锡、南京、宁波、舟山与上海距离大于100km。从交通网络看,苏州公路沿沪宁线,铁路沿京沪线,航运有长江及京杭大运河,优于嘉兴、南通。交通是影响接轨上海的重要因素,交通便利可降低运输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苏州交通网络建设长期优于嘉兴、南通。公路运输方面,苏州位于沪宁线,民国时期便是中国经济命脉,1996年江苏省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沪宁高速,使苏州和上海运输时间由2.5h缩短到1h。而嘉兴和上海间的沪杭线历史上重要性、高速通车时间、交通流量均远不及沪宁线。铁路运输方面,苏州位于京沪铁路沿线,根据中国铁路官网数据,苏州每日往来上海有270趟车次,远高于上海与南通、嘉兴45、156趟车次。航运上,苏州紧邻长江口,有京杭大运河及由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组成的苏州港,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城市。而南通虽邻长江但却位于江北,一定程度上阻碍与上海对接;嘉兴在航运上仅有钱塘江。

  2.2   政府发展意识超前,敢为人先主动争取,抢跑每一步

  苏州政府在发展战略上具有超前眼光。早期城市定位上提出“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实行错位发展”;发展过程中在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中主动抢跑;发展规划上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推行“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开发;规划即法、执行到底”原则。

  1)从早期城市定位看,苏州政府80年代即形成“要发展、靠上海”观念,90年代较早明确接轨上海战略。早在乡镇工业期苏州政府即形成“要发展、靠上海”观念,利用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吸收上海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和经验。对外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阶段,苏州政府较早提出“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实行错位发展”战略,能够充分利用紧邻上海优势,摆正自身与上海的定位,做上海不想做、不便做的产业,上海负责0-1环节,苏州负责1-10环节。以信息产业为例,上海主攻软件,苏州就发展硬件。错位发展战略降低了苏州与上海产业重叠与竞争程度,深化了苏州与上海间的产业合作,二者形成了良好的竞合关系:上海创新能力与高端产业的落地离不开苏州强大的生产能力配合。

  2)从发展步伐看,苏州政府抢跑每一步,1984年自担风险率先建立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便开始谋求产业转型,比国内其他城市早6年。苏州政府在外向型经济与产业转型两阶段敢为人先、主动争取、实现抢跑。首先,苏州外向型经济崛起一定程度是由于政府率先抢占先机。1984年国家相继设立第一批沿海经济特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并无一席之地。尽管苏州在经开区设立上无国家政策支持,但政府仍主动抢抓外向型经济初期机遇,苏州下辖县昆山耗资50万建立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自担风险在上海投放广告进行招商引资。其次,苏州政府较早意识到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及依赖中低端制造业风险,抢先开始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遭遇危机,2011年各大城市开始产业转型升级。而苏州政府早在2005年便开始谋求工业园区从外向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得益于政府前瞻性转型战略,苏州在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期间受经济冲击较小,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GDP逆势增长0.8%,工业产值超上海成为世界第一。

  3)从发展规划看,苏州政府理念超前,在工业园区建设时在国内首次提出“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开发;规划即法、执行到底”原则。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超前,27年来开发建设与规划高度吻合。在规划形成上,摒弃国内普遍采用模式,借鉴新加坡第一家工业园区裕廊工业区“规划先行,一张蓝图干到底”理念。不同于中国其他园区“边开发、编规划”、“先开发建设后补规划”模式,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开发”原则,一次性规划,初期以3600万元高价用一年时间聘请中新双方专家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后期累计投入2亿多美元完成300多项专业规划。在规划管理上,建立“规划即法、执行到底”的管理制度,园区开发建设与27年前的规划高度吻合。规划制定和变更需经“总规划师负责”和“规委会审定”两道关;规划实施管理需经“规划师-处长-总规划师”三级审批;各类用地必须按用途使用,不因开发商变更规划,从而避免随意开发。在规划内容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并进,产城高度融合。基建方面,在国内大多开发区是“五通一平”、“七通一平”时,苏州工业园区投入400亿元超前建设高水准“九通一平”;服务配套方面,建成生产生活服务设施100多万平米,引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商业品牌10多个,集聚汇丰、渣打、普华永道等专业服务机构100多家,引入时间和规模领先于其他地级市。

  2.3   以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为引擎,区内制造业发展强势

  因国家级开发区战略定位高、受政策辐射,苏州经济发展高度开发区化。首先,苏州经济发展开发区化特征明显。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苏州以9个国家级经开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地级市。除去姑苏区因古城保护在开发上受限,苏州其余4区及下辖4县均拥有至少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其次,苏州经济发展开发区化的原因在于:一,开发区战略定位高;二,开发区享受众多特殊政策。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战略定位上,最高层管理机构中新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的主席由中新两国副总理担任;特殊政策上,园区享受合资企业5年免税、上不封顶自行审批特权、园区公积金制度等特殊政策。

  以12个国家级开发区为引擎,区内制造业发展强势,产业结构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为基础,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高新产业为重点。制造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苏州初期依靠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国际环境和自身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税收优惠政策优势建立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以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外资制造业生产工厂,外商制造业的投资带动大量生产设备及上下游民营企业发展,构成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后期随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渐失,苏州通过培植产业集群、改善物流条件、鼓励科创研发成功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高新产业转型。产业集群上围绕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招商,以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为基础进行辐射和延伸,建立产业集群;物流上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中心降低物流成本,以工业园区为例,其将上海机场监管仓库延伸到园区,实现跨关区信息共享,提升物流速度;科创研发上给予科创企业与人才重大奖励,如三年滚动遴选1000家创新型企业,参照国家高企所得税政策给予三年奖励。

  2.4   敲门式招商理念先进,服务型营商环境极佳

  苏州借鉴新加坡经验,在国内首创敲门式招商,设置招商办事处,主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敲门式招商由“新加坡经济奇迹之父”吴庆瑞向苏州工业园区引进。根据新加坡经验,敲门式招商是指在全球设置招商办事处,收集当地跨国公司产业转移需求并将信息上报至经济发展部门,由部门派专人逐个负责“敲门”,对接其需求完成招商引资。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最早利用敲门招商的园区,招商局设立特有的招商资源办事处,在全球举办招商会、洽谈会寻找有客观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并逐一敲门。敲门式招商因配备专业招商部门、能准确抓住企业需求、主动出击诚意十足而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引进8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131个项目。

  苏州营商过程透明化,营商关系市场化,营商协议规则化,营商审批高效化。投资者对投资地域的选择受投资环境影响,而投资环境取决于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苏州政府是服务企业的营商典范。以工业园区为例:营商过程透明化,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和违诺投诉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服务热线,对企业遇到的问题随时接待、立即处理。打造低成本服务环境,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3项收费,确保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营商协议规则化,园区管委会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保证政策透明度、可预见和稳定性,办事程序规则化,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投资环境。营商关系市场化,政府以服务企业为主,不干预企业经营。园区发展初期即成立企业服务部门,定期走访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力求提供超越并领先于投资者需求的政府服务。营商审批高效化,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56项降至8项,审批时间由90天降至25天,专设现场办公、集中办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极佳的营商环境节省了企业投资前期的磨合成本,赢得外资青睐,根据毕马威数据,2020年园区营商环境得分79.6,模拟排名全球第25位。

  2.5   人才政策力度大、范围广,高层次人才集聚

  创新领军人才科研经费最高支持额200万元,人才租房最高补贴8000元/月,高于无锡;租房一年即可落户,较南京更宽松。随少子化和老龄化加剧,苏州人口红利优势消减,叠加产业转型需要,苏州2010年起推出涵盖人才引进、落户、住房、生活服务等政策,政策力度大、范围广。从人才引进看,苏州2016年推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创新领军人才科研经费最高支持额200万元,并设置青年领军人才类别。而无锡“太湖人才计划”中创新领军人才科研经费最高支持额仅100万元,且未提及青年领军人才。从落户政策看,苏州2020年宣布租房一年以上即可落户。而南京落户政策放宽时点、政策力度均不及苏州。从人才住房看,苏州2018年针对高层次人才推出人才乐居工程,为其提供购房、租房、房贷优惠,其中购房补贴最高500万元,租房补贴最高8000元/月,房贷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4倍。对标无锡的“太湖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购房及租房力度小于苏州,未提及房贷优惠。从生活服务看,苏州在2010年推出《苏州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在社保、税收、子女教育上提出细致有力措施;而无锡2019年才印发《太湖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政策内容细化程度不及苏州。

  高层次人才集聚,近十年人才总量年均增长率7.8%;产才高度融合,98%的领军人才企业集中在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人才指标看,2020年,苏州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291人,其中创业类146人,连续8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入选省“双创计划”1114人,连续14年位居全省首位。年,人才总量年均增长率7.8%,远高于无锡同期的5.1%,高层次人才占总人才比重由5.6%增至9.0%。从产才融合看,苏州根据产业需求引进人才,人才集聚加速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根据政府数据,98%的领军人才企业集中在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20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集聚了85%的领军人才和65%的高层次人才,创造了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山东A卷,网友回忆版)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政策稳步推进。2018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在2018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苗圩部长表示,我国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10%。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助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各类型产品。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将发展电动车、替代燃油车作为重要政策。

历史经验证明,产品技术重大变革往往意味着产品、产业价值体系的重塑。新能源汽车已在技术上颠覆了传统汽车模式,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正在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打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空间,从配套设施到产品服务乃至到整个商业模式,都在快速升级迭代中不断创造着新的价值。

从技术发展成熟程度和中国国情来看,纯电动汽车是大力推广的发展方向,而混合动力汽车暂时作为大面积充电网络还没建立起来之前的过渡形式存在。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的发展带动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根据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一般而言,一辆电动汽车需要2.5个充电桩配套才能满足续航要求。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家庭充电,一般由纯电动车的车主和车企安装;二是目的地充电,一般是在酒店、餐馆、写字楼、商场、社区、学校等地区,由车企或物业提供车位并安装;三是公共充电站,主要解决主干路网上的充电问题。

某报记者对公共充电桩的使用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为一种找桩、充电、结算的辅助工具,充电APP越来越受到电动汽车使用者的欢迎。大多数充电APP的找桩界面是一张地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颜色标识。这些标识可能是充电运营商的标志,也可能是充电桩当前的运营状态,或是充电桩个数。

记者根据“e充网”充电桩APP上显示的信息,来到了某购物中心地下B4停车场了解充电桩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询问多位停车场工作人员后,才在一个偏僻角落里找到了6个国家电网设置的公共快充充电桩。记者发现,有一辆正在充电的车辆,还有两辆汽车在等待,另外5个充电车位都被汽油车占用,虽然在充电桩车位的墙上贴有“非电动汽车禁止停放”的字样。停车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之前在这些车位前面都是用栏杆拦起来,但是有的电动车车主充完电也不把栏杆放回去,燃油车车主看见哪有车位就往哪停了。”一位等待充电的电动汽车车主抱怨说:“我买电动车是为环保做贡献,为什么不能享有停车位优先权,为什么收了充电费还要再收停车费?”

记者查询“e充网”APP充电桩信息,上面显示这6个快充充电桩中有3个空闲。但记者发现,只有2个可以正常使用,一个正在被使用的充电桩并未在APP中显示充电状态,另一个可用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据。其余4个中,2个显示“绝缘故障、暂停服务”,2个屏幕则是黑屏,触摸无反应。问到原因时,停车场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我昨天看还有3个啊,你要不打打电话问问,我们不管这个。”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另一个停车场。记者拨打了“e充网”客服电话,对方称:“之前有定期维修,差不多一周2-3次。但因为最近在忙其他工作,没顾上。”

电动汽车车主王先生表示,买车时并不知道其他厂家的公共充电桩不能给我的车子充电。“‘许继充电桩’还属于国家电网呢,但我的车子充不上,‘小易’和‘星星’这两个充电企业的充电桩能充。”王先生说,“是否能充电要一个个试了才知道,现在不同牌子的充电桩太多了。充电桩还有接口兼容性问题,有时电动车在充电途中会‘迷之断电’,充了好一会儿回来再看,车子的电量根本不见涨。”

在金融街购物中心充电的车主南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充电经历:南先生拿着国家电网的卡来充电时,发现卡与系统不匹配。他到该区国家电网咨询,前台服务人员才告知,国家电网的充电桩更新了系统,原来的卡不能用,需要办理新卡才能使用充电桩。办完新卡回来后,他再次插卡登录,被告知新卡被锁死,他只能再次返回营业厅,前台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新系统和新卡还有部分数据未上传成功,导致新卡被锁,而处理这个故障需要2到7个工作日。

为了方便找到充电桩,W下载了17个充电桩APP。一次在找某区域的一个充电站的时候,这17个APP上都没有显示,后来发现,实际位置与APP上显示的位置相差了2公里多。“由于车子没电了,最后1公里我们推车过去的,让人十分崩溃。”W十分感慨,“充电桩信息共享怎么就这么难呢?”

“找到了充电桩却不能使用。”大多数电动汽车车主反馈,根据充电APP提供的信息到达目的地后,显示“空闲”的充电桩已经“不空闲”了,有时还会发现充电桩是故障桩不能使用,或者处于离网状态,还有些充电站点是专用站不对外开放等,充电APP不能及时准确反映这些信息。

运营商不同,各个充电桩使用的充电支付方式也不一样。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有的需要用电卡,有的则是微信支付;有的是人工服务,也有的是自助支付,相互之间很难实现通用。电动车主黄先生说:“你能想象,身上带着好几张充电储值卡,手机里用来找桩、支付的APP占了满满一屏,每天却要花6小时在找桩充电上,是什么心情么?”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各家APP平台的态度相对开放,都会尝试接入同行的充电桩位置数据。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公司整合所有充电桩运营商的数据。

电动汽车车主抱怨连天,充电桩企业则有苦难言。截止2017年5月,我国投入使用的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6.1万个,但实际使用率只有10%。而按成本核算,充电桩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充电桩运营企业才能实现盈利。

“充电桩利用率低的首要原因是电动车充电车位被燃油车抢占。这背后的问题是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北京等一线城市,停车位存在巨大缺口,若是把安装充电桩的车位租下来,又势必增加充电桩运营企业的投入成本。”这意味着燃油车的停车位缺口没有解决之前,电动车车主就无法避免与传统燃油车车主争抢停车位的情况。

按照一些车主的看法,停车场的物业把这事管起来不就好了么。但实际上,物业公司与停车场保安等管理人员对管理充电桩态度冷淡。“最开始我们跟物业打交道,大家还是摸索着来,但后来看明白这是桩有利可图的大生意,物业也开始提条件,希望从中分成。有些新项目,物业公司上来就明确提出要提成多少。但问题是,充电桩企业都没法从充电业务中挣到钱。”C坦言:“包括物业在内的各种资源拥有者,越在后期越会成为影响我们充电桩运营商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建设了很多桩,但之后却发现,当你固定资产投入越多的时候,你在这个场地上的话语权反而会越弱。”

某充电行业人士表示:“现阶段充电桩运营商都在忙着扩张业务版图,都明白还没到赚钱的时候,占据市场份额才是第一位的。”国家电网内部人士也曾对媒体坦言:目前国家电网建成的公共充电站大多是“体验式”开放,严重亏损。

当前,建设一座交流充电桩(包括线缆和土地使用)的成本至少在万元以上,直流快充桩的成本则在6万元以上。这还只是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充电桩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在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目前充电桩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取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充电桩运营商可向电动汽车用户收取电费和充电服务费。2020年前,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一根充电桩的成本回收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经过测算,如果每个直流桩利用次数为每天8次,那么这座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桩并未达到8次/天的日用频次。鉴于现有的充电桩的低利用率,充电服务费对于运营商来说又是杯水车薪,这也意味着不少充电桩运营商依然是亏损运营。

尽管眼下困难与问题不少,但不少充电桩行业人士还是相当看好充电桩这门大生意的未来。据业内人士透露,政府已经在着手解决,推动统一平台的建设。“充电桩行业存在的车、地、电、桩、网五个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某能源公司总裁S表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需要车企、用户与桩企等各方进行集约化、有效性的布局。如果充电桩运营公司能够盈利,物业提成自然有着落。又或者行业里出现强势的第三方平台,负责去跟物业谈停车位管理和提成,保证电动汽车的车位甚至停车费减免,应该都不成问题。”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何先生说:“由于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具有典型的‘网络经济’特点,未来市场格局将逐步由当前的‘散、乱、小’走向赢家通吃的少数几家大型平台运营商主导、大量中小型运营商依附大平台的产业生态格局。”

张姓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充电桩的商业价值不仅体现在充电业务上,还包括以充电桩为入口的广告、保险、金融、售车等增值服务以及汽车工业大数据等。“未来盈利点确实不止在充电业务。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如期进行。”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4.6万辆和32万辆,同比增长33.5%和30.2%,其中电动汽车累计产销28.4万辆和26万辆,同比增长45.4%和43.5%。与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增长相反的是,品牌授权经营的传统经销商(4S店)单店销量却一落千丈。“2015年我们店开业时销售火爆,日订单量曾多达156单,月销量超过300辆,现在,月销量能超过30辆的4S店都已经很少了。”北京某电动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Z坦言。

在Z看来,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一方面,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电动汽车品牌与车型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经销商布点也日益密集。以北京地区为例,每年电动汽车市场容量51000辆左右,这意味着进入市场的电动汽车品牌越多,每家经销商分得的蛋糕就越小,所以很多盈利能力差的经销商很难支撑下去;再者,以前消费者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要排队等一两个月,消费者在拿到购车指标后,一次进店成交率一度超过50%。而现在消费者往往要货比三家,多次进店比较后才会购买;最后,2015年每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利润至少在元,现在整车销售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新能源汽车分会会长L分析说,国家明确规定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质保期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只剩下悬挂、空调、刹车系统等简单部件,可是维修保养所需的车间设备和人员技师却几乎一个都不能少,因而很多经销商在新能源汽车的售后上是赔钱的。

由于新能源汽车基本不需要一些日常的维修和保养,因此未来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会从原来的“销售-维修”向“展示-体验”转变。目前,电动汽车的销售大致有四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经销商的4S店模式;另一种是超市式的,一个超市里有多个品牌的电动汽车同时销售;第三种是直销式的,没有经销商网络且由电动汽车企业自己提供售后服务,比如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就是这种模式;还有一种是将电动汽车销售分成两部分,分别在线上和线下执行。更超前的做法甚至将新能源汽车销售分成四部分,每项功能独立开展,分别负责销售、售后、信息化数据和信息反馈,这种模式通常被用作大客户的整体解决方案。

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打破了以往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4S店销售模式的独占性。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涉足电动汽车销售的主要有三股力量,即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互联网造车公司。为此,以销售传统燃油车为主的经销商压力凸显,电动汽车成为其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如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统燃油车经销商——庞大集团,2015年开始在北京五方桥建立“新能源电动汽车一条街”,将庞大集团代理的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集中到一条街,并在五方桥庞大汽车园区建设“新能源电动车体验场”,以更好地方便广大市民体验和选购新能源汽车。

万帮新能源经销商则借助众筹模式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切入到充电设施运营业务,“车桩并举”地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滚动发展。

联合电动汽车跨界进入汽车销售行业,率先采用“汽车超市”销售模式,此后在社区服务店以及在私人充电桩共享上不断突破创新。

北汽新能源从2014年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共享交通问题。2017年,与优步(Uber)合作成立“北京出行”,目前主营业务主要是服务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公共出行的分时租赁项目。“对我们来说,我们既是一个汽车生产商,又是一个汽车销售服务商,还是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的运营商,也是充电桩的运营商,专门致力于北京市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北汽新能源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何先生说。

汽车分时租赁是运营商在一些站点投放汽车,用户可以在车辆无人值守的状态下进行自由取还,并且借助移动客户端完成费用的支付。目前我国用于分时租赁的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有助于解决城市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未来汽车应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在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模式是自由还车模式和定点取车还车模式。

自由还车模式,即取车还车都不受网点限制,平台运营更多的是依靠算法进行需求匹配。这有点类似于现在单车项目中的无桩模式,优点很明显,技术加持之下,能够对出行的动态需求进行最大效率的匹配,而缺点则是,汽车停放影响市容管理,而且调度成本不可控。

定点取车还车模式需要定点取车,定点还车,特点是运营覆盖面积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网点的覆盖度,以及投入车辆的多少。但这一模式有着明显的缺点,除了用地成本高之外,对于用户动态需求的匹配也不是很好。比如在非用车高峰期,如果这个网点无人用车,它很可能会是满车位状态,就无法匹配到远端的停车需求,也就会丧失掉这个订单,而越是无法匹配这种出行需求,就越会造成各个网点的满车位状态持续下去,造成车辆利用率不高。这种方式的优点则是有利于市容管理。

2017年1月6日下午,北京首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汽集团)与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路桥股份)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首汽集团大厦举行。双方就“进一步推动汽车共享经济发展,落实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打造适合北京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GF的发展。

GF项目采用的是定点取车定点还车模式。GF首席运营官表示,“我觉得自由还车这种模式目前还不太适合北京,或者停车场非常紧张的一些城市。不造成拥堵,不造成危险因素,不造成不便利,我觉得这是一个约束性的经营行为,是一个负责任的经营行为。”

市政路桥股份隶属于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二三环和郊区的高架桥以及通勤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等300多个空置场站资源以及经验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团队。首汽集团则拥有全国最大出行服务运营企业的优势资源和运营经验。首汽集团的控股公司首旅集团旗下在全国拥有的酒店、旅游业等资源成为GF跨城市运营的连接点。目前GF在全国已经布局了北京、上海、厦门、青岛等城市。如果交通管理部门对电动车牌照支持的力度允许,现有布点可以投放辆电动汽车。

汽车的大宗消费品属性使其维护成本更难以控制。对于日常的车辆运行维护保养,GF借助市政路桥股份的团队人员和经验,建立了线下“小蚂蚁”车队,采取夜间巡逻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清洗,包括定期检查车辆的状况以及充电设施的管理维护。针对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剐蹭伤痕,GF的做法是,在提醒用户用车义务的同时,引入一些保障制度,例如推出了10元的“不计免赔服务”;对于一些小剐蹭造成的1500元以下损失,免去用户个人承担费用部分。大型事故则需要走商业保险和运营保险的渠道,同时需要汽车维修等售后力量的支撑。GF首席运营官认为,“首汽最擅长的就是售后服务,而单纯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这个没有那个没有,很难实现好的客户体验。”

两大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全方面缓解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中停车场地、车辆充电、车辆运维调度等问题,为市民提供新能源汽车随取随还随用的便利。同时,也缓解了北京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因尾气等造成的城市污染,提供市民多样化出行方式选择,也为市场提供了共享经济的新范本。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它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共享经济强调的是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某杂志发行人D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共享经济的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

根据“给定资料2-4”,概括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使用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个字。

根据“给定资料5-6”,分析电动汽车销售模式的变化及其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20分)

要求:内容全面、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假如你是GF项目的工作人员,近期要参加一次“共享经济”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把GF项目作为“共享经济”的范本向与会人员做介绍,请你根据“给定资料7-8”,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表达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450字。

“给定资料8”中划线句子提到,“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018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山东A卷,网友回忆版)(解析)

根据“给定资料24【“根据”可知只需要在资料2-4中找答案概括【考查概括能力,要注意提高总结归类意识,找到要点之后要尽量分条分点写】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使用和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使用与运营”这一主题,寻找答题要素:问题。①考生可重点阅读“不力”“不足”等提示问题的标志性词汇引导的内容。②“使用”“运营”提示答案要点可能需要按照这两个层次进行分类】。

全面【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在使用和运营”中的问题全部提炼出来,尽量多写,宁滥勿缺】、准确【尽量摘抄表述规范的原词原句;对零散、冗长的句子适当概括,使表述规范化】、

有条理【答案须分条作答,标注序号】,

一、使用问题:1.充电桩APP信息未能实现数据整合、共享难,反馈信息不及时、不准确。2.充电桩地点偏僻、不易查找,易被占用,兼容难、充电效果差,损毁严重且维修不及时,使用率低。3.支付方式不通用。4.电网卡与系统不匹配,相关更新体系不完善,办新卡程序繁琐、时效性差。

二、运营问题:1.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格局“散、乱、小”,难以实现集约化、有效性布局,相关管理人员对充电桩管理态度冷淡。2.桩企亏损严重,运营不稳定,投入成本高,回收成本周期长,缺乏话语权,充电收费标准难被车主接受,盈利渠道单一。

根据给定资料5-6”“根据”可知只需要在资料5-6中找答案】,分析电动汽车销售模式的变化及其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围绕“电动汽车销售模式”这一主题,寻找答题要素:变化、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0分)

内容全面【将“电动汽车销售模式”的变化,以及给电动车市场带来的影响全部提炼出来,尽量多写,宁滥勿缺】

分析透彻【找全与题干观点相关的答题要素,如“电动汽车销售模式”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等】

条理清晰【答案须分条作答,标注序号】

变化:1.创新销售形式:除了单一的4S店模式,新增超市式,直销式,以及将销售分成两部分,分别在线上和线下执行,或分成四部分,负责销售、售后、信息化数据和信息反馈。2.增添销售内容:将共享融入销售,采用社区服务店以及私人充电桩共享模式。

影响:1.提高了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削减了品牌授权经营店单店销量,打破4S店的独占性。2.导致经销商的盈利能力降低、亏本经营,加大销售传统燃油车的压力。3.使得消费者货比三家,降低一次进店成交率。4.缩小了整车销售盈利空间。5.促使未来经销商的发展模式转变,由“销售-维修”转变为“展示-体验”。6.推动转型升级,规模化经营,方便市民体验和选购新能源汽车。

假如你是GF项目的工作人员,近期要参加一次“共享经济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把GF项目作为“共享经济”的范本向与会人员做介绍,请你根据给定资料78【“根据”可知只需要在资料7-8中找答案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本题为公文题,主题是共享经济,格式:关于共享发展经验交流的讲话稿,内容:总结类公文,语言:语言流畅。。(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要求要点全面,宁滥勿缺】、表达准确【尽量用原词原句,保持材料本意】、条理清晰【标清序号,建议使用大写数字】,不超过450字。

关于共享经济经验交流的发言稿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闲散物品或服务者,强调的是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GF项目约束性、负责任的经营行为,缓解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难题,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了城市污染,提供了出行方式的多样化选择,是共享经济的新范本。经验有:

一、对于城市停车场紧张难题,采用定点取车定点还车模式。

二、对于日常维护保养,借力团队人员及其经验。建立线下车队,采取夜间巡逻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清洗。

三、对于剐蹭伤痕问题,提醒用户用车义务的同时引入保障制度。推出“不计免赔服务”,对于损失较小情况,免去用户个人承担费用部分。

四、对于大型事故处理,走商业保险和运营保险渠道。做好汽车维修等售后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让我们共同谱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享经济的新篇章。

“给定资料8中划线句子提到,“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通过思考理解本句话,可推测写作重点:共享经济不仅能共享资源、获得经济红利,也能孕育公民文明的精神】,参考给定资料【重点阅读给定资料8,还需兼顾其他材料】,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论证书写文章】,自拟题目【题目自拟,最好突出主题“共享经济”】,写一篇文章。

(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主题明确,论点正确,体现在文章标题、开头、段旨句等显眼位置;】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章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此外,语言表达上不要出现语病、错字等】

(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一部分论据可以结合材料,选取较好的素材,但不要整段摘抄,另一部分论据要超越材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围绕主题与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1:新能源汽车要加大技术投入、认真研发市场。

材料2:电动车充电桩使用中问题:停车难、停车贵、充电难,不兼容,处理故障效率低。

材料3:电动车充电桩使用中问题:电动车充电桩信息共享难、信息反馈滞后、支付方式难以实现通用、没有公司进行信息整合,百姓抱怨连连。

材料4:电动车充电桩使用中问题:充电桩成本高,资源拥有者(物业)占据话语权,要求提成,企业回本时间长。

材料5:传统销售模式生存空间造挤压:4s店销量大幅降低。

材料6:发展模式不断改变:1.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出台。2.庞大集团建立“新能源电动汽车一条街”、“新能源电动车体验场”3.万帮集团通过众筹模式实现更高层次滚动发展。4.优步合作成立“北京出行”,经销商承担多元化角色。

材料7:共享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多方面支持、配合。

材料8:共享经济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共担文明。

【总结:通过材料内容的梳理,资料1-5与主题关联度不大,重点从资料6-8找观点。从材料8提取观点1.共享经济能够实现资源共享。2.共享经济能够孕育文明精神。材料7提取观点3.共享经济需要多方面支持、配合。材料6可以提取论据进行补充。】

根据材料内容,文章的分论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共享经济首先意味着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意味着资源流动速度、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可利用价值的陡增。

2. 共享经济还意味着公平分享、公共精神、契约精神、节约环保等文明理念的共识共担。

3. 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保障。

共享经济与传统的“占有”型经济有别,强调“享用”而非“占有”,以“物尽其用”为旨归。意在促使某方把某段时间内暂时闲置的物品、设施、服务等以较低的成本、价格让渡给其他方享用。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近几年,共享经济在我国快速兴起,共享单车、共享办公室、共享汽车……等快速走红。

有人说,共享经济将会开启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它一方面意味着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使用价值的放大,从而使人民获得经济红利、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它孕育着分享精神、公共精神、公平诚信、节约环保等文明精神。

共享经济首先意味着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意味着资源流动速度、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可利用价值的陡增。一方面是激活了存量资源。资源只有在被利用、使用时才真正创造着价值,处于“休眠”状态的资源对个人、企业、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共享经济的本意就在于对这种休眠资源的再发现和挖掘,让资源随时随地发挥着效用。另一方面是加速资源的互换和聚集,产生化合反应和聚变效应,激发新的生产力。如万帮集团便通过众筹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了企业更高层次的滚动发展。再比如共享电动车的发展,就有望拉动充电桩产业的大发展,还有望解决道路拥堵、出行难等问题。

共享经济还意味着公平分享、公共精神、契约精神、节约环保等文明理念的共识共担。共享经济蕴含了社会资源公共化,公平分享、平等享用的文明理念,有益于塑造平等意识。另外,无论是共享汽车还是共享住房,都需要共享各方尽到爱护资源,保护共享品的责任,这无疑需要一种契约精神。此外,诸如共享充电桩、共享单车等业态还需要考虑合理选址、合理设置停车地点,避免挤压公共空间场所,影响市民生活。共享经济意在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闲置和浪费,契合了节约环保的生活理念。共享经济的发展塑造着一些文明共识,同时,其发展也需要这些文明精神作为保障。

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保障。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更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最终还需要人民素质的提升。比如共享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完善道路设施,需要规划完善停车点、充电点设施,还需要依托互联网实时监控路况。当前某些企业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违法投放不安全产品,违规收取和滥用用户押金等情况也屡见不鲜,这都亟待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以监督企业采取“约束性”、“负责任”的经营行为。而随处看见的共享物品被故意损坏,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则呼唤着公众素质的提升。

当前共享经济方兴未艾,对个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都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它挖掘存量资源,它形成新的生产力,这对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都具有指导意义。它蕴含的公平精神、分享精神,对国际经济合作也有启发意义,比如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禁售核心零部件的方式对我国单一公司——中兴通讯的制裁,就严重背离了共享精神。它对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意义更是已成共识。

原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小的压路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