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驱魔结局那个女的是谁

在20世纪中叶,国外就曾发生过两起轰动全世界的“邪灵附身”事件。

一起是“安娜丽斯事件” ,被改编为电影《驱魔》;一起是“罗兰多伊事件”,也就是电影《驱魔人》的原型。

没错,两部影片连名字都撞了,导致E姐和小伙伴们分别看了《驱魔》和《驱魔人》后以为是同一部影片,结果讨论剧情时驴唇对不上马嘴。

同样的题材不同的结果和影响力,今天就先来给你们讲讲这部被奉为“影史上恐怖电影之最”的——

影片拍摄于1973年,据说当年电影上映时医护人员根本不够用,观众昏厥、病发,导致电影在英国个别城市还被禁映。

然而禁映令不但没能阻止人们“自虐”,反而促使当时出现了一些名为"驱魔人公交之旅"的旅行社,专门送游客去别的城市观影。

影片最终票房超过4.41亿美元。

在第46届奥斯卡上可谓独领风骚,狂揽10项提名,成为恐怖电影史上最轰动的话题之作。

故事讲述的是:12岁花苞少女一夜之间从甜美的小可爱,变成说脏话、当众小便、露XX的暴力女,妈妈四处求医无果,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神父……

好吧,简单来说就是少女被附身,神父为她驱魔的过程。

影片分成小萝莉、年轻神父和默林神父三条故事线,最终因为驱魔交汇到一起。

女主角芮根是一位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

母女俩的感情相当亲昵,妈妈又是一位知名演员,因此不管是母爱还是在经济方面,她都不缺。

然而当她所拥有的都逼近完美时,对缺少的那份父爱的渴求就更加强烈了。

她公开表示,妈妈可以跟喜欢的男人约会,甚至结婚;

她生日当天,父亲拒绝接听电话,她满脸失望地走开;

看到爸妈没有复合的可能,妈妈也没有跟其他男人组成一个完整家庭的打算。

失意的小芮根只好一个人躲在地下室研究自己的小玩具。

一天,当她给妈妈演示一个名叫“豪帝队长”的游戏(类似“笔仙”)时,出现了危险的讯号。

众所周知,这种名为“不作就不会死(笔仙)”的游戏只要一碰,必然要有事发生。

妈妈发现储物间经常发出一些奇怪的声响,女儿在晚上悄悄跑到她床上睡,称自己的床会晃,睡不好。

妈妈以为女儿得了梦游症,于是便带女儿到医院检查。

然而这一检查,却让小萝莉完全变了一个画风。

原本的甜美小可爱变成得脾气暴躁,满嘴脏话,

“她建议我别碰她X的X处”

在家庭聚会上,芮根恶狠狠地诅咒了各位客人之后,当众小便。

医生告诉妈妈,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应该是缺少父爱引起的忧郁症,属于精神方面的问题,吃点药就会好了。

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妈妈第一次见证了女儿口中的“床会晃”,晃动的幅度如下图↓

就这振幅,一般人都会想求个符来镇一镇才是上策啊。

然而妈妈并不是一般人,她依然选择带女儿来医院接受检查。

在经过几项堪称“惨绝人寰”的检查之后,砖家发现芮根的身体特征并没有异常。

砖家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他笃定这孩子是脑子出了问题,从而引起了身体抽搐,最后带动了床的晃动。

ummm……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妈妈都差点被这番言论给打动了,如果没有接下来这一幕的话:

芮根再次“发病”,在床上玩腾空翻越、发出男人的声线,还“调戏”了2位砖家。

见证了这惊人一幕的砖家们属实擦了把汗。

专业的素养让他们继续笃定:这是“脑子出了问题,从而引起了身体抽搐,最后带动了床的晃动。”

并且这次举出了更加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

“她的疾病能导致她出现异常力量,加快动作表现,比如说,九十磅的女人看到她的孩子被压在卡车轮下,她能冲过去将卡车抬起一尺高……远离都是一样的。”

于是……新一轮的检查又开始了。

检查结果:无任何异常。

此时的砖家也产生了小小的质疑,于是他对妈妈发出了来自灵魂的拷问:“你有在家里放毒品吗?”

不过接下来,战斗值暴增的芮根用各种反人类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真身”。

妈妈的“相好”被她扭断脖子扔出窗外;

一招猴子偷桃,给了砖家一记蛋蛋的忧伤;

发明了独家的下楼梯姿势;

还拿十字架戳自己不可描述部位;

以及脑袋转动180度,并伴随露出狰狞笑容。

这个镜头长期被影迷评为“史上最恐怖的电影场景”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再也无法欺骗自己,本是无神论的她开始寻求教会的庇佑。

于是接下来,就涉及到了影片另一个故事线中的主角——年轻神父。

芮根妈妈找到他,希望他能给女儿举行一场传说中的驱魔仪式。

然而年轻神父称这个年代早就没有人相信驱魔了,也不相信魔鬼的存在。

但是妈妈的苦苦哀求,他无力拒绝。

于是便去到她家验证芮根是否真的是被附身。

经过被小萝莉喷一身污秽、被告知刚死去的母亲灵魂就在身边之后,他相信了恶灵的存在。

并在小萝莉同时发出好几种声音的时候录下来,作为证据交给教会,申请自己为她进行驱魔仪式。

然而经过教会神父们的慎重商讨,认为年轻神父的资历不够,怕是对付不了这恶魔。

于是,他们请来了当年驱魔界的传奇人物——默林神父。

驱魔的过程可谓九死一生。

就像墨林神父所说,恶魔的兴趣点并不是血腥的杀人游戏,而是看穿你的软肋,用谎言夹杂着真实的话语来迷惑你、攻击你。

它能看到你内心的阴暗一面,并以此来沾污你的信仰。

影片中就多处穿插了恶魔摧毁圣洁形象的画面,如破坏圣母像、小萝莉用十字架戳下体并大喊“fxxk me”(字幕翻译的比较委婉)。

面对恶魔凶猛的攻势,年事已高的默林神父体力透支,在驱魔过程中身亡。

而资历尚浅的年轻神父,被恶魔的语言蛊惑信心动摇,导致被附身,他纵身跳出窗外,选择和恶魔同归于尽。

两位神父最终用生命结束了这场战斗。

影片中有两个被魔鬼附身的人,一个是小萝莉芮根,一个是年轻神父。

那为什么恶魔偏偏选择了这两个人呢?

小萝莉因为缺少父爱,渴望一个完整的家庭,然而当她明白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后,她逐渐失去了仅有的对家庭的信仰,和魔鬼成为“玩伴”,招致恶果。

而年轻神父则是因为没能力拯救身陷精神病院的母亲,在她痛苦至死后无比自责,甚至开始对自己的神学信仰产生质疑,给了魔鬼趁虚而入的机会。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驱魔人》的恐怖不在于血腥屠杀,而在于它放大了人性的弱点和信仰的缺失

就连导演威廉·弗莱德金谈起该影片时也曾表示:

“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神秘电影,我一开始并没有特意将它制作成恐怖片。不过现在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这就是一部恐怖片。”

开篇我们就介绍了,这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

真实件事发生在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名叫罗兰·多伊(化名)的14岁男孩身上。

据说罗兰和影片中的芮根一样,是一个比较封闭、孤独的孩子,和他最亲近的姨妈却意外暴毙。

这让小罗兰备受打击,并企图用“亡灵召唤”游戏来召唤姨妈。

结果,姨妈没回来,却发生了诡异的事情。

家里的床会剧烈震动、家具可以自己挪动位置;

小罗兰的脾气越发暴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痉挛、失禁的症状,身上出现一些诡异的符号;

能用不同的声音说出古代中东地区的语言,并经常做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自残行为;

在事情发生之后,罗兰一直没能进食,但却每天呕吐出绿色的腥臭味液体。

在孩子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时,本来坚持无神论的家人还是请来了比尔·鲍登神父。

比尔·鲍登神父,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进行多方取证之后向主教申请实施驱魔仪式,并且得到许可。

最后,在比尔·鲍登神父的努力下,终于找到方法驱走恶魔,罗兰的生命保住了。

同年,《华盛顿邮报》以《神父解救一名据称着魔的男孩》为题将这件事曝光。

当时的《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事件

根据教会的惯例,驱魔事件属于隐私不得被泄露。

因此,罗兰·多伊的驱魔录音和影讯资料都没有得到公开,全部封存于教区或梵蒂冈档案馆。

不过据说当年那场驱魔仪式的最后一位亲历者瓦尔特神父,于2013年10月29日再次向人们讲述了这个可怕的故事。

瓦尔特神父,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如今,天主教会还会在罗兰·多伊儿时的住宅附近举行“受难表演”。

照片摄于201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部经典的恐怖片不仅能给观众全程绷紧神经的快感,还要在看完之后能让你有所思考。

其实细嚼影片,我们会发现,被恶魔附身的芮根可以靠意念移动家具甚至杀人,但却没办法解开绑住自己手脚的绳索。

那么,这个“魔鬼”到底是真的地狱之鬼,还是孩子失望后被激发出的邪恶一面呢?

“他并无意做成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神秘电影。”

那这场“魔鬼”与“信念”的战斗或许可以看作是人性善恶面的较量。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中不乏这“魔鬼”的影子,正如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

自1973年的《驱魔人》后,各种驱魔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许多都是新瓶装旧酒拍不出新意,但这一部《上帝的驱魔》却是为数不多的有点新意的。

电影开头即致敬了1973年版的《驱魔人》,幽暗的环境一束光打在神父身上,代表着对抗黑暗的光明,接着是常规的驱魔套路:神父被恶魔蛊惑,但惊喜的是最后打了一个新概念:反向驱魔,也就是恶魔念咒语驱逐神父身上的上帝,虽然个人感觉该桥段拍得不是太好,压迫性不足。

不过导演的野心不小,甚至让魔鬼在后半部分抛却神秘面纱,长时间以丧尸状态出现,为随后的斗法铺垫更深层的思辨恐惧。

总体而言,剧本堪称优秀,导演能力不足,视听语言和演员调度总显得局促脱拍,但关键场面的近景、特效完成得不错,是部不错的邪典电影。

《上帝的驱魔》由委内瑞拉新锐导演亚历山卓伊达尔戈(Alejandro Hidalgo)执导、《小丑回魂2》美国资深男星维尔·贝布林克(Will Beinbrink)主演,将会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新型态驱魔电影。

《上帝的驱魔》概念翻转,获欧美媒体一致好评

不同于以往驱魔电影,过去都只有神父驱魔,《上帝的驱魔》则是概念大翻转,要由恶灵来上帝的驱魔,《上帝的驱魔》崭新的剧情设定,不仅让它入选西班牙锡切斯国际奇幻电影节、美国奇幻电影节等指标性奇幻电影节,更获得欧美媒体一致好评。《卫报》(The Guardian)形容这部片是「驱魔类恐怖片的大型华丽祭坛」,《RogerEbert.com》则说:「本片有足够的原创性,将其水平拉抬到大多数驱魔电影之上。」而《FILMTHREAT》表示:「导演添加了足够的独特元素,为一个创意枯竭的类型带来了新气象。」

导演谈拍摄动机——为向影史恐怖经典《驱魔人》致敬

谈到拍摄《上帝的驱魔》的动机,亚历山卓伊达尔戈表示,主要是为了向他最喜欢的恐怖片《驱魔人》致敬,他透露:「在我们发展剧本时,最初只有几个神父被困在一个充满被附身女子的阴森监狱中。」后来几经修改,才变成现在的样子。虽然亚历山卓伊达尔戈对这部片的原创性充满自信,不过,他也坦言:「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超越《驱魔人》这样的杰作,那是不可能的。」

耶稣基督变成恶魔,源于导演童年最深的恐惧

在《上帝的驱魔》片中,主角神父彼得一直饱受噩梦困扰,在他噩梦里,经常出现变成恶魔的耶稣基督。亚历山卓伊达尔戈透露,这项创意源自于他童年最深的恐惧,出身天主教家庭的他,在看过《驱魔人》跟《天魔回魂》等经典恐怖片之后,不自觉在脑袋里开始幻想各种恐怖的概念,「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言,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上帝变成邪恶的恶魔更可怕呢?」

「既恐怖又令人惊奇!」维尔·贝布林克深受剧本吸引

维尔·贝布林克在《上帝的驱魔》中饰演神父彼得,谈到接下这个角色的动机,他表示最吸引他的就是剧本,这个剧本「既恐怖又令人惊奇」,里面有过去的恐怖片和驱魔电影从未见过的场面,「而且他们不是为了吓人才设计的,他们真的是为了故事的连结才设计的,亚历山卓伊达尔戈真的真的写了一个很棒的剧本。」

《上帝的驱魔》故事介绍

《上帝的驱魔》故事描述一位菜鸟神父在为一名年轻女子驱魔时,意外反遭恶魔附身,性侵了该女子,虽然最后成功消灭恶魔,但这件事从此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十八年后,已经成为资深神父的他,获邀前往监狱处理一名疑似遭到恶魔附身的女囚,结果赫然发现对方就是当年他在女子体内留下的孩子,为了拯救亲生女儿,他必须再度面对这个恶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驱魔必须要梵蒂冈批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