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螨虫?

  • 本文,节选自每天农资公益大讲堂

1大棚里面常见的虫害分为地上部虫害和地下部虫害,其中,包括虫和螨,它们能够通过长了几条腿来区分。

2大棚内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常见的螨害有朱砂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

3虫害和螨害在用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杀虫的药来防治螨害,是不能够杀死螨的。

大家好,非常感谢每天农资提供这个平台,咱们能够一起相互交流学习,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大棚里面常见小害虫的防治,咱们都知道大棚里面的害虫是比较多的,具体有哪些?给大家简单说一下:

大棚里面的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部分,地下害虫主要危害根部,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根蛆、根结线虫等,而地上部分主要是以危害叶片为主的一些害虫,主要有蝗虫、菜青虫、夜蛾、蚜虫、粉虱、蓟马,以及一些螨类。

从最简单的方式来看的话:

这里说的长几条腿,主要是指成虫,比如虫害的幼虫,常说的毛毛虫、菜青虫等,腿比较多一点,但是它们的成虫都是六条腿,这是不变的。

如果它不是六条腿,它就不属于虫子子,为什么要区分虫和螨,因为虫害和螨害在用药上面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是螨类的话,必须要用杀螨剂,好多杀虫剂对螨类都没有效果!

毛毛虫在幼虫时,长的腿比较多,但变成蝴蝶以后,它的腿就剩六条了,这是它完全变态的过程。所以有必要给大家介绍昆虫里面的一个特点,昆虫可以分为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两种。

1.什么是完全变态昆虫呢?

上面说的毛毛虫变成蝴蝶,它的幼虫和成虫体型特征是完全不相同,还有一个就是蝌蚪变青蛙,蝌蚪和青蛙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体态,这种变化,就叫做完全变态昆虫。

就是它的幼虫和成虫,在外形上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从小体型变成大体型的过程,比如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它们的外貌特征基本上差不多,也比如说知了,最多就是长了个翅膀的差别,这些都属于不完全变态的过程。

在了解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后,再来说一下虫害和螨类是怎么算年龄的。

衡量虫子的大小,主要是以虫龄来衡量。

我们人是过一年就长一岁,而好多虫子的寿命可能就达不到一年,想要确定它们的年龄,就需要通过它的蜕皮来衡量。

我们小时候一到过年,就会买新衣服庆祝过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衣服小了,穿着不合适了,虫子也是一样的,它的个体从小变大的过程中,外面的那层皮可能就紧了,所以它要褪掉一层皮,它的身体就能够长大一些,并且再长出来一层新皮,所以说虫类或螨类每蜕一次皮,就会长一龄。

小害虫主要是指它的个体特别小,因为个体小,所以不容易识别到,在大棚里面,小害虫的危害远远大于体型比较大的害虫。

蚜虫大家都认识,它还有其它的名字,叫油汗、腻虫。蚜虫有两种,一种是有翅蚜虫,另外一种是无翅蚜虫,通过它有没有翅膀来区分到底是哪一种.

蚜虫主要的危害表现,是用口器吸取植物体内的液体,第二个危害就是通过互相叮咬植物来传播病毒,第三个危害就是它的排泄物会对植物的叶片造成污染,导致叶片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它的口器就像针管似的,插进植物体内吸取液体,蚜虫的个体比较小,单独一个蚜虫或者少数量的蚜虫,是不足以造成作物的危害,它主要以庞大的数量来危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1)无翅雌虫(干母)进行孤雌生殖。

它没有翅膀,可以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不需要和雄虫进行交配就可以繁殖后代的一种方式,在昆虫里面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

(2)蚜虫过密时部分无翅蚜虫长出翅,寻找新宿主。

(3)出现雌虫和雄虫,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4)卵孵化出来干母(无翅雌虫)。

(5)一年繁殖10-30代,世代重叠突出。

因为蚜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很容易就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也就是在同一时间点会出现爷爷辈和孙子辈的虫子,按照排辈来算的话,可能孙子已经出生了,但爷爷那辈还有没出生的。

关于蚜虫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朋友也会发现,有蚜虫的地方就有蚂蚁,也有的朋友说是有蚂蚁的地方就会有蚜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蚂蚁和蚜虫是一个互相利用的关系。

上面也说了,蚜虫会排泄一些排泄物,而它的排泄物正好是蚂蚁的美食,所以蚂蚁就会去找蚜虫,找到蚜虫就会守在它的身边,对蚜虫有一个保护作用,当蚜虫的天敌过来吃蚜虫时,比如说七星瓢虫爱吃蚜虫,蚂蚁就会尽它最大的努力去打败蚜虫的天敌,蚜虫也由此很少收到天敌的影响,从而形成这么一个互相利用的关系。

防治一种害虫,就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通过上面的了解,可以知道有部分蚜虫是无翅的,在打农药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用触杀性农药,包括菊酯类农药,通过触杀就可以杀死蚜虫。

蚜虫是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可以利用内吸性比较好的农药,比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打农药进行防治,这些农药打在叶片上,通过叶片的吸收转移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当蚜虫在叮咬植物的时候,就会把这些农药吸到胃里面,就会导致自己的死亡,还有一种能够很好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药,就是吡亚铜,吡亚铜被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吸食以后,它的吸管就会被堵塞,导致最后饥饿而死。

蚜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产卵量比较大,我们在防治的时候,一定要加杀卵比较好的药,比如螺虫乙酯、吡丙醚等。

一般出现蚜虫的时候,不可能是同一时期,有处在卵期的,还有处在成虫期的,所以在打药时,要选择触杀、内吸、杀卵一起用,效果是比较好的。

白粉虱又叫温室白粉虱,随着温室大棚的发展,温室大棚里面会出现大量的白粉虱,成为了大棚的一个主要害虫,白粉虱也是刺吸式口器,它的危害和蚜虫的危害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然后传播病毒,排泄物都是污染植物的。

白粉虱雌雄均有翅,可以飞到大棚里面的每个地方,所以危害是比较大的,它全身披有白色蜡粉,这个蜡粉和水是不溶的,那我们打的农药是很难渗入到它的体内,最重要的是,白粉虱有趋黄性,哪里有黄色它就去哪里。

比如你在夏天穿黄色的衣服,就会招来很多的虫子,这些虫子就是趋黄性的虫子。

(1)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整个过程都是在叶片上完成的。

(2)它也存在着世代重叠的现象。

(3)有性繁殖或孤雌繁殖两种繁殖方式都是可以进行的。

根据白粉虱的一些特点,我们在防治白粉虱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因为白粉虱有翅,我们采用打农药防治的话,它就会飞走,可是用烟剂农药熏棚的话,它就无处可逃。

因为它和蚜虫都是刺吸式口器,所以可以选择内吸行比较好的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白粉虱的产卵量比较大,在打药的时候一定要加入一些杀卵的药,比如螺虫乙酯、吡丙醚等。

在防治白粉虱时,需要重点掌握一点就是,因为白粉虱的身上有层蜡粉,在打药时,可以加入一些有机硅来溶解它身上的蜡粉,能够让农药渗入它的体内,现在市面上除了有机硅,还有比较火的橙皮精油,我们也是可以使用的。

因为白粉虱有趋黄性,那我们就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在大棚里面挂黄色沾板去防治它。

蓟马的名字有点意思,为什么叫蓟马呢?是因为人们第一次发现这个虫子的时候,是在一种叫蓟的杂草上发现的,长得有点像马,就叫作蓟马。

蓟马是锉吸式口器,它和蚜虫、白粉虱的口器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是直接锉掉植物的一层皮,来吸取植物的汁液,伤口大吸、取量也是比较大的,直接导致植物叶片液体的流失,对叶片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怕光、隐藏在花中、叶背,能飞善跳,具有趋蓝性,湿度过大不能存活。

蓟马是非常怕光的,在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它就会直接躲起来,所以我们一般发现蓟马都是在叶片的背部,但有的人会说,在正面也见到了蓟马,那是因为蓟马已经把叶片的背部吃光了,只能到叶片的正面来取食。

蓟马的活跃度是比较高的,它的成虫会长出翅膀,飞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喜欢在花朵里来回飞跳,后足比较有劲,跳的幅度也比较大。

蓟马具有趋蓝性,哪里有蓝色它就往哪里跑,它比较害怕潮湿的地方,大棚里面湿度比较大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打药,它自己就会死了。

蓟马的繁殖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主要是以孤雌繁殖为主,很少有两性繁殖,基本上是找不到雄虫的,不需要交配就可以繁殖,直接说明它的繁殖速度也是比较快的,繁殖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蓟马从幼虫到成虫的整个过程,在地上地下都会出现,为了让后代的虫子一出生就有食物吃,它的卵一般都是产在叶片上,卵孵化出来后的幼虫,牙齿并不是很锋利,就只能取食刚刚长出来的叶片,随着幼虫的长大,它就会掉到土里面进行化蛹,化蛹完长出翅膀,就会又飞回到叶片上。

大家平时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叶片上的蓟马是黄色的,或者是黑色的,黄色的是蓟马的幼虫,它不会飞,只会爬,黑色的是蓟马的成虫,它既会飞又会爬,成虫主要就是跳到叶片上进行产卵。

针对蓟马的特点,大家在进行防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蓟马是锉吸式口器,取食量是比较大的,危害叶片的面积就会比较大,我们可以用胃毒农药来进行防治。

我们在打药时,不仅要在叶片上打药,还要在地膜、裸漏的土壤上进行打药,因为蓟马的幼虫是在土壤里面活动的,这样就能够全面防治蓟马。

因为蓟马比较怕光,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在傍晚时打药,那时光线比较弱,它就会爬出来活动,这样的话接触药的概率也会比较大。

因为蓟马具有趋蓝性,我们在大棚里面挂上蓝色的沾虫板,就能够沾到很多的成虫。

因为蓟马比较怕潮湿的环境,在蓟马发生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浇过水后,再高温闷棚,这样大棚里面的湿度就会比较大,通过高的湿度就能够把蓟马杀死。

蓟马这几年是特别的难以防治,我给大家推荐以一种药——甲维盐,甲维盐之前是用来防治菜青虫类的大虫,在16年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甲维盐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是比较好的,而我这几年也是用甲维盐来防治蓟马,效果确实比较不错。

上面讲的3种害虫是大棚里面比较常见的,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小害虫,我们今天就不一一说了,接下来我们讲一下螨类。

有时种植大棚的农户说大棚里面出现螨类了,我去看就说是红蜘蛛,农户就会说为啥看不到红色呢,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红蜘蛛并不都是红色的,还有其它的颜色,红蜘蛛是一个比较大的螨类。

大棚里面常出现的螨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红颜色的朱砂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

朱砂叶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懒,能懒到什么程度呢?它的幼虫为了不动,就会待在原地取食,随着它的长大,就会变得比较活泼,也会更喜欢吃了,这个时候它就会从叶片的下部向上部移动取食。

当它的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就在叶片上建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吃食叶片,当叶片被它们吃光了,就不得不换一个地方继续吃食,但是它不想动,就会腿一缩,往向掉落。

往下掉落的过程中就会被风给刮走,到其它的地方继续危害,连移动都不想移动,就能看出来这个虫子有多懒。

朱砂叶螨在大棚里面还是比较少见的,并不是特别多,主要在大田的一些果树上面危害,并且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是露天有风,加剧了它的扩散。

大棚里面的螨害主要是二斑叶螨,经常见到的螨类就是二斑叶螨,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滑,它在土壤、杂草丛里面都能够生存,当它想要去另一个地方时,就通过吐丝爬过去,所以二斑叶螨会有结网的现象。

当大棚里面二斑叶螨危害比较严重时,就能够看到特别多的蜘蛛网,包括大棚里面吊植物的吊绳上,也经常会出现蜘蛛网。

二斑叶螨也是危害植物的叶片背面,因为体型比较小,等到种植户发现它时已经晚了,甚至等发现好多网才发现有二斑叶螨。

给大家说一个关于二斑叶螨的识别特征,二斑叶螨最喜欢在叶片主脉两侧的叶肉上进行危害,当发现叶片主脉两侧的叶肉出现褪绿变黄的现象,你就要注意了,背面很可能已经被二斑叶螨危害了。

它不仅危害植物叶片,还在危害叶片时给植物注射一些毒素,就会导致植物生长不平衡,这类毒素就会让叶片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有时候还会变干。

被叫作二斑叶螨,主要就是虫体背部有两个黑色的点,我们通过放大镜就能够很明显地看到黑色的点。

茶黄螨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小,小到我们几乎看不见,因为小就不容易被发现,这几年在大棚里面的危害逐渐增大、逐渐增多。

它有多小呢?举个例子,它只有0.2毫米,我们把50只茶黄螨头对着尾排列起来,它们总的长度也只有1厘米,所以它就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现时,危害就比较严重了。

茶黄螨的雄虫特别爱老婆,当它们危害过一个地方后,雄虫就会背着雌虫继续去找吃的,所以雌虫还是挺幸福的。

因为茶黄螨比较小,我们是不容易发现它的,在平时主要是通过危害症状来确定是不是出现茶黄螨,但是很容易与病毒病混淆,其实,茶黄螨有如下3个识别要点:

(1)危害部位(幼嫩器官)变僵硬

(2)危害部位停止生长

(3)危害部位有油腻感、有光泽

在知道了朱砂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的基本危害情况后,我们就来看看怎么防治螨类。

对于螨类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天气变暖,害虫的繁殖能力更强了,我们要在没有发现害虫前就打一遍农药来进行预防,另外,我们要学会识别一些技巧,早发现早打药,等到螨害比较严重时,再想清楚它们就会比较困难。

这些螨类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在大棚各个地方的杂草上进行转移,当我们给作物上打药时,它们就会到杂草上进行躲藏,当药效过去时,它们就又回到作物上危害作物。

所以,在预防红蜘蛛时,一定要把大棚的杂草尤其是背墙的杂草清理干净。

防治螨类的药剂,有杀虫剂中的阿维菌素,但主要是以杀螨剂为主,有唑螨酯、螺螨酯、联苯肼酯、乙螨唑等农药。

如果我们用治蚜虫、白粉虱或者是蓟马的药治螨类,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对于螨类,一定要用杀螨剂进行处理。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大棚里面的小害虫防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薛老师您好,请问打螨虫时要不要加助剂?

答:打虫或者螨类,加入助剂效果会更好。

2.叶子发硬,并且向里面卷,请问是什么虫子?

答:这其实是茶黄螨的危害症状,它目前对杀螨类药剂基本上没有什么抗性,我们用一般的杀螨药剂就能够防治它。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我们不容易识别它,只能等到危害严重时才能发现,并且有时候还会把它和病毒病混淆,这就可能导致我们受到经济损失。

3薛老师,根线虫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呢?

答:大棚的话利用夏季闷棚,可以用石灰氮或者棉隆,已经定植了作物的,可以用阿维菌素或噻唑膦每2到3个月灌根或冲施一次。

文字版看得不过瘾,我们还有语音版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医生及网友等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健客网-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做最值得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螨虫又叫什么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