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到三河的公交车多分钟一趟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4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瑞发,你种植了400多亩黄精,一定要加大精细管理力度哟,要让黄精地里真正生长出‘黄金’……”近日,当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玉岭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翀又一次来到该村脱贫致富的榜样——刘瑞发打造的黄精基地查看黄精的长势时,两人倾心交流了起来。

近三年来,陈翀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为村民排忧解难、狠抓产业发展,一直为驻村真“助村”而忙碌不已。

做志智双扶的“引路人”

2018年1月,在石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的陈翀被派到三河镇玉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伊始,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摸民情、听民声,先后走访了全村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贫困户和部分村民,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尤其掌握到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贫困”等具体情况。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要想将脱贫攻坚工作抓出成效,必须先从改变村民的思想“贫困”入手。他带领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等,给群众们讲解脱贫攻坚政策,鼓励大家克服“等、靠、要”思想,要依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

同时,陈翀与驻村工作队把身边脱贫致富榜样、能人志士勇敢创业,尊老爱幼的先进事迹,编成三句半、小品和励志故事,通过举办文艺汇演、“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用不同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滴灌到村民心中,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发出广大村民“我要脱贫”的内在动力。

该村年过古稀的冯大爷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们说闲话的少了,就近务工、发展产业的村民多了。”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要做好帮扶工作,就要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近三年来,陈翀如此说,带领村组干部一直这样做。

玉岭村蝉腰子组建卡贫困户郭春淑留守在家照顾瘫痪的父亲,为帮助她家增加收入,在2019年春,陈翀自已掏腰包为她家送去了价值400元的土鸡苗。还到三河镇的“扶贫车间”为她联系加工线圈的工作,让她将原材料带回家中加工线圈,每月有近1000元的收入。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陈翀了解到该村建卡贫困户陈一发等多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视线模糊、视力不清,主动联系石柱县人民医院的眼科医生先后两次到该村共为150多位村民进行义诊,该院还将确诊出患白内障的6名患者接到医院免费进行了手术,帮助他们恢复了光明,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从引导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到村民内生脱贫动力,从助推村民收入增长到帮助村民排忧解难,陈翀带领驻村工作队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实事,留下的是一串串踏实的足迹,赢得的是民心和口碑。

做脱贫攻坚的“责任人”

在丹桂飘香的时节,走进玉岭村,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漂亮整洁的民居、连片集中的花椒、黄精、辣椒等产业基地映入眼帘,一幅生机盎然的发展画卷徐徐铺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玉岭村的产业发展异军突起,无不凝聚着陈翀与驻村扶贫工作队、村组干部的心血。

5年前刘瑞发还是三河镇玉岭村的一个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精准帮扶下,通过种植花椒和中药材黄精,昔日的贫困户变身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户。为确保新鲜花椒卖得好、卖得快,陈翀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每天推送出图文并茂的内容广而告之。两年来,他为刘瑞发销售的鲜花椒在2000公斤左右。

家住玉岭村玉家山组的陈军是一位返乡创业人士,2018年来,在陈翀和村“两委”干部指导下,打造出了380亩的水果基地,种植起了车厘子和脆红李等果树。“明年夏季这些果树就要挂果了……”陈军对辛苦的付出即将迎来收获而喜出望外。

2019年,玉岭村丛林组年过古稀的低保户马伍兹看到村里的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也产生了发展产业的念头。当他打电话给陈翀征求意见时,陈翀来到老人家里商量一番,建议老人种植劳动量小、易管理的柑橘树。当陈翀邀请技术人员实地查看土壤土质适宜种植柑橘树后,要求提供柑橘苗的企业一定要长期提供技术服务。一年过去了,马伍兹老人种植的500株柑橘苗长势良好。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玉岭村发展起了以中药材、水果为支柱的扶贫产业1300余亩,辣椒产业300余亩,“专业合作社+基地+村民”的扶贫模式覆盖全村69个建卡贫困户共247人。

如今村民的日子好起来了,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陈翀和驻村工作队在真“助村”的道路上,给广大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实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河501路公交车多久一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